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期末知识完全梳理与练习课内外文言文比较阅读课外古诗鉴赏附全解全析.docx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期末知识完全梳理与练习课内外文言文比较阅读课外古诗鉴赏附全解全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期末知识完全梳理与练习课内外文言文比较阅读课外古诗鉴赏附全解全析.docx(3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期末知识完全梳理与练习课内外文言文比较阅读课外古诗鉴赏附全解全析
课内外文言文比较阅读、课外古诗鉴赏
知识梳理
一、课内外文言文比较阅读
考点透视
文言文的比较阅读是通过阅读提供的两篇文言文考查考生的文言文综合阅读能力和比较辨析能力。
最近两年在很多省市的中考题中都出现这种题型,比较阅读也渐成规模。
主要有课内两段的比较阅读、课外两段的比较阅读、一课内一课外的比较阅读,其中尤以一课内一课外的比较阅读较为常见,所以,考生在熟练阅读课内文言文的同时应重视课外文言文的阅读。
考生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能正确地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
(2)能正确地将文言语句译成现代汉语;(3)比较阅读材料内容、写法、结构及表达方式的异同;(4)领悟两个阅读材料中作者的观点和情感的异同;(5)就比较阅读材料的内容谈自己的不同体验或自己从文中所受到的不同启示。
知识讲解
解读命题,点拨解题思路
文言文比较阅读的选文一般以“文段”形式出现,多以指向道德情感、突出人文性,尤其是爱国诚信、敬老爱幼、团结友善的文段为主,同时也有纯说明或写景的文段入选。
多为两则,偶有三则。
一般情况下,选取的文段之间一是必定存在着“联系点”,课外文段往往是课内文段的补充或延伸,在作者、文体、主题、题材、人物形象、表达方式、表现手法、顺序等要素中有一个或多个相同(相近)之处;二是存在“可比点”,或同中存异,或异中有同;三是难易度相当,均为浅易文言文。
中考命制“求同辨异”类题目,借以考查考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文言文比较阅读的命题点主要有三个方面:
一、异中求同
要求考生通过比较阅读,进行筛选和提炼,透过表象上的“异”寻求内质上的“同”,找到两篇文章的相似点。
解题时先明确“求同”的指向,了解要答的是哪一方面的共同点,然后从“异曲”中感悟“同工”之妙。
解答“求同”类试题时,重在将两者做纵横双向比较,弄清两者为什么“同”,这是讲清原因;“同”在哪些方面?
这是理清范围。
二、同中求异
要求考生从现象上的“同”探究内质上的“异”,或是在内质“大同”的前提下寻找个性上、表现形式上的“异”,这类题目更能反映考生的探究能力。
解题时首先认准“同”的是哪个方面,然后同中求异,找出相应的内容。
解答“辨异”类试题时,重在对两者进行辨别、分析,要通过深入分析、多方比较,以彻底弄清两者因何而“异”,“异”在何处。
三、既求同又辨异
解答“求同辨异”之类题目的总体思路是,紧扣“求同”和“辨异”四个字做全面而深刻的分析、探究。
先要搞清楚题目的要求,是内容方面的“求同”或“辨异”,还是写法(表现形式、表达方式等)方面的“求同”或“辨异”。
解读题型,把握解题技巧
文言文比较阅读的题型主要有词语解释题、选择题、句子翻译题、问答题,和单篇文言文阅读的题型差不多,所不同的是,其考查内容涉及到两个文言文语段,尤其是填空、选择题和简答题,一般是对两个文言文语段从语句、语言、内容、人物、写法、主题等方面进行比较。
一、解释词语题
要运用平时所积累的知识,准确写出常见文言虚词和重点实词的含义。
解释实词时要考虑词的古今异义、词类活用和一词多义,解释虚词时要辨析词的读音、词性和语气。
一般可从两方面切入,一是先了解整个句子的大意(必要时联系整个段或篇),然后用换词法揣摩加点字的意思;二是结合具体语言环境辨析文言实(虚)词的一词多义现象,然后依照句意确定词语含义。
二、翻译题
翻译题的题量为1~2个,有两个译句的题目,有的要求2个句子都翻译,有的要求选择其中一个进行翻译。
译文要准确无误,忠于原文,如实地、恰当地运用现代汉语把原文翻译出来,译文要通畅顺达,富于表现力。
文言文的翻译应遵循“信”(忠于原文)“达”(文义通达流畅)“雅”(语言富有文采)三原则,运用“留”(保留)“删”(删除)“换”(替换)“调”(调整)等文言翻译的基本方法。
三、选择题
先仔细读题,认准所要选择的项的具体要求,然后根据这一“要求”辨析所给的各项,找出最切合“要求”的项。
四、简答题
求同型题目要通过对不同阅读材料的分析,找到几者间的“联系点”;求异型题目关键是找准有助解题的指向性词语,以免跑题。
由于作者的思想、心境和处境的不同,相同的词语用意会不一样。
二、课外古诗鉴赏
式微
【词句注释】
⑴邶(bèi):
周朝国名,在今河南汤阴南。
⑵式:
作语助词。
微:
幽暗。
这里指天将黑。
⑶胡:
为什么。
⑷微:
非,要不是。
故:
事,事情。
⑸乎:
于,在。
中露:
露中。
倒文以协韵。
⑹躬:
身体。
一说通“穷”,困穷。
【白话译文】
天黑了,天黑了,为什么还不回家?
如果不是为君主,何以还在露水中!
天黑了,天黑了,为什么还不回家?
如果不是为君主,何以还在泥浆中!
【整体把握】
《邶风·式微》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一首诗。
近现代学者多认为此诗是苦于劳役的人发出的怨词,表达了服役之人遭受统治者的压迫,夜以继日地在野外干活,有家不能归的怨愤。
全诗采用反问、隐语、互文等多种修辞方式,情感表达宛转而有情致,重章换字,押韵和谐,兼有长短的句式,节奏感强,韵律和谐优美,用词异常精巧。
子衿
【词句注释】
⑴郑风:
《诗经》“十五国风”之一,今存二十一篇。
⑵子衿:
周代读书人的服装。
子,男子的美称,这里即指“你”。
衿,即襟,衣领。
⑶青:
黑色。
古代青指黑颜色。
⑷悠悠:
忧思不断的样子。
⑸纵:
纵然,即使。
⑹宁(nìng):
岂,难道。
嗣(sì)音:
寄传音讯。
嗣,通“贻”,一作“诒”,寄的意思。
⑺佩:
这里指系佩玉的绶带。
⑻挑兮达(tà)兮:
独自走来走去的样子。
挑,也作“佻”。
⑼城阙:
城门两边的观楼。
【白话译文】
青青的是你的衣领,悠悠的是我的思念。
纵然我不曾去会你,难道你不把音信传?
青青的是你的佩带,悠悠的是我的情怀。
纵然我不曾去找你,难道你不能主动来?
来来往往张眼望啊,在这高高的城楼上。
一天不见你的面啊,好像有三月那样长!
【整体把握】
《郑风·子衿》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一首诗。
此诗描写一个女子思念她的心上人,他们相约在城楼见面,但久等不至,女子望眼欲穿,埋怨情人不来赴约,更怪他不捎信来,于是唱出“一日不见,如三月兮”的无限情思。
全诗三章,每章四句,采用倒叙的手法,充分描写了女子相思的心理活动,惟妙惟肖,意境幽美,是一首难得的优美情歌,成为中国文学史上描写相思之情的经典作品。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词句注释】
⑴少府:
官名。
之:
到、往。
蜀州:
今四川崇州。
⑵城阙(què)辅三秦:
城阙,即城楼,指唐代京师长安城。
辅,护卫。
三秦,指长安城附近的关中之地,即今陕西省潼关以西一带。
秦朝末年,项羽破秦,把关中分为三区,分别封给三个秦国的降将,所以称三秦。
这句是倒装句,意思是京师长安三秦作保护。
五津:
指岷江的五个渡口白华津、万里津、江首津、涉头津、江南津。
这里泛指蜀川。
辅三秦:
一作“俯西秦”。
⑶风烟望五津:
“风烟”两字名词用作状语,表示行为的处所。
全句意为江边因远望而显得迷茫如啼眼,是说在风烟迷茫之中,遥望蜀州。
⑷君:
对人的尊称,相当于“您”。
⑸同:
一作“俱”。
宦(huàn)游:
出外做官。
⑹海内:
四海之内,即全国各地。
古代人认为我国疆土四周环海,所以称天下为四海之内。
⑺天涯:
天边,这里比喻极远的地方。
比邻:
并邻,近邻。
⑻无为:
无须、不必。
歧(qí)路:
岔路。
古人送行常在大路分岔处告别。
⑼沾巾:
泪水沾湿衣服和腰带。
意思是挥泪告别。
【白话译文】
雄伟长安城由三秦之地拱卫,透过那风云烟雾遥望着五津。
和你离别心中怀着无限情意,因为我们同是在宦海中浮沉。
只要在世上还有你这个知己,纵使远在天涯也如近在比邻。
绝不要在岔路口上分手之时,像小儿女那样悲伤泪湿佩巾。
【整体把握】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是唐代诗人王勃的作品。
此诗意在慰勉友人勿在离别之时悲哀。
首联描画出送别地与友人出发地的形势和风貌,隐含送别的情意,严整对仗;颔联为宽慰之辞,点明离别的必然性,以散调相承,以实转虚,文情跌宕;颈联奇峰突起,高度地概括了“友情深厚,江山难阻”的情景,使友情升华到一种更高的美学境界;尾联点出“送”的主题,而且继续劝勉、叮咛朋友,也是自己情怀的吐露。
此诗开合顿挫,气脉流通,意境旷达,堪称送别诗中的不世经典,全诗仅仅四十个字,却纵横捭阖,变化无穷,仿佛在一张小小的画幅上,包容着无数的丘壑,有看不尽的风光,至今广泛流传。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词句注释】
⑴洞庭湖:
中国第二大淡水湖,在今湖南省北部。
张丞相:
指张九龄,唐玄宗时宰相。
⑵湖:
此指洞庭湖。
⑶涵虚:
包含天空,指天空倒映在水中。
涵,包容。
虚,虚空,空间,高空。
混太清:
与天混为一体。
太清,指天空。
⑷气蒸:
一作“气吞”。
云梦泽:
古代云梦泽分为云泽和梦泽,指湖北南部、湖南北部一带低洼地区。
洞庭湖是它南部的一角。
⑸撼:
摇动。
一作“动”。
岳阳城:
在洞庭湖东岸。
⑹“欲济”句:
想渡湖而没有船只,比喻想做官而无人引荐。
济,渡。
楫(jí),划船用具,船桨,这里也是借指船。
⑺“端居”句:
生在太平盛世自己却闲居在家,因此感到羞愧。
端居,闲居。
圣明,指太平盛世,古时认为皇帝圣明,社会就会安定。
⑻坐观:
一作“徒怜”。
者:
一作“叟”。
⑼空:
一作“徒”。
羡鱼:
语出《淮南子·说林训》:
“临河而羡鱼,不如归家织网。
”
【白话译文】
八月洞庭湖水暴涨几与岸平,水天一色交相辉映迷离难辨。
云梦大泽水汽蒸腾白白茫茫,波涛汹涌似乎把岳阳城撼动。
想要渡湖却苦于找不到船只,圣明时代闲居又觉愧对明君。
坐看垂钓之人多么悠闲自在,可惜只能空怀一片羡鱼之情。
【整体把握】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是唐代诗人孟浩然的作品。
此诗是一首投赠之作,通过描述面临烟波浩淼的洞庭湖欲渡无舟的感叹以及临渊而羡鱼的情怀而曲折地表达了诗人希望张九龄予以援引之意。
前四句写洞庭湖壮丽的景象和磅礴的气势,后四句是借此抒发自己的政治热情和希望。
全诗以望洞庭湖起兴,由“欲济无舟楫”过渡,对于本来是藉以表意的洞庭湖,进行了泼墨山水般的大笔渲绘,呈现出八百里洞庭的阔大境象与壮伟景观,取得撼人心魄的艺术效果,使此诗实际上成为山水杰作。
题破山寺后禅院
【词句注释】
⑴破山寺:
即兴福寺,在今江苏常熟市西北虞山上。
南朝齐邑人郴州刺史倪德光舍宅所建。
⑵清晨:
早晨。
入:
进入。
古寺:
指破山寺。
⑶初日:
早上的太阳。
照:
照耀。
高林:
高树之林。
⑷竹径:
一作“曲径”,又作“一径”。
通:
一作“遇”。
幽:
幽静。
⑸禅房:
僧人居住修行的地方。
⑹悦:
此处为使动用法,使……高兴。
⑺潭影:
清澈潭水中的倒影。
空:
此处为使动用法,使……空。
此句意思是,潭水空明清澈,临潭照影,令人俗念全消。
⑻万籁(lài):
各种声音。
籁,从孔穴里发出的声音,泛指声音。
此:
在此,即在后禅院。
都:
一作“俱”。
⑼但余:
只留下。
一作“惟余”,又作“唯闻”。
钟磬(qìng):
佛寺中召集众僧的打击乐器。
磬,古代用玉或金属制成的曲尺形的打击乐器。
【白话译文】
大清早我走进这古老寺院,旭日初升映照着山上树林。
竹林掩映小路通向幽深处,禅房前后花木繁茂又缤纷。
山光明媚使飞鸟更加欢悦,潭水清澈也令人爽神净心。
此时此刻万物都沉默静寂,只留下了敲钟击磬的声音。
【整体把握】
《题破山寺后禅院》是唐代诗人常建的一首题壁诗,曾入选《唐诗三百首》。
此诗抒写清晨游寺后禅院的观感,以凝炼简洁的笔触描写了一个景物独特、幽深寂静的境界,表达了诗人游览名胜的喜悦和对高远境界的强烈追求。
全诗笔调古朴,层次分明,兴象深微,意境浑融,简洁明净,感染力强,艺术上相当完整,是唐代山水诗中独具一格的名篇。
送友人
【词句注释】
⑴郭:
古代在城外修筑的一种外墙。
⑵白水:
清澈的水。
⑶一:
助词,加强语气。
名做状。
⑷别:
告别。
⑸蓬:
古书上说的一种植物,干枯后根株断开,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