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痛中心五要素最新版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9240599 上传时间:2023-01-04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0.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胸痛中心五要素最新版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胸痛中心五要素最新版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胸痛中心五要素最新版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胸痛中心五要素最新版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胸痛中心五要素最新版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胸痛中心五要素最新版文档格式.docx

《胸痛中心五要素最新版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胸痛中心五要素最新版文档格式.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胸痛中心五要素最新版文档格式.docx

7、不能因无床位、人力紧张、患者无力支付医疗费用等原因将ACS转诊到其它医院,以防延误救治。

8、若救护车归属医院管理,用对救护车救治能力进行改造,包括人员培训及设备更新,以满足转运急性胸痛患者的需求。

急诊科:

1、在医院周边地区的主要交通要道、医院门诊、急诊的入口处设置醒目的胸痛中心或急诊和通往胸痛中心或急诊的指引和标志。

急诊科分诊、挂号、诊室、收费、抽血、检验、药房等均应有急性胸痛优先标识。

2、急诊分诊台应易于识别且靠近抢救区,急诊分诊台或功能替代区应配置电话及急救相关的联络系统,其中应包括与院前救护车、向本院转诊的基层医院的联络机制;

3、急诊分诊台应常备急性胸痛患者时间管理节点记录表,以及伴随时钟,分诊区有标准的胸痛分诊流程图。

4、配备足够的轮椅和担架车,方便多个患者同时就诊时使用。

5、具备床旁心电图检查条件,确保在首次医疗接触后10分钟内完成首份12/或18导联(怀疑下壁和正后壁心肌梗死)心电图检查,并不受是否为正班时间的限制,对于急性胸痛患者首份心电图应实行先救治后收费原则

6、具备床旁快速检测肌钙蛋白、D-二聚体的设备,确保抽血后20分钟获取检测结果,并且急诊科护士或医师或其它急诊检验人员熟练掌握快速检测的方法。

7、急诊科医师应具备对急性胸痛的鉴别诊断能力,能够独立阅读心电图、诊断ACS,若当前不具备,应建立基于传输心电图的远程会诊或现场会诊机制,确保心血管内科医师能在10分钟内参与会诊、协助诊断;

8、具备随时进行超声诊断的能力,包括心脏超声及主动脉超声,从启动超声到实施检查的时间在30分钟以内,如果目前无法达到,则应有具体的改进措施确保在通过认证后1年内达到

9、具备多排螺旋CT增强扫描的条件,并能开展急诊主动脉、肺动脉CTA检查,从启动CT室到接受患者进行检查的时间在30分钟以内,如果目前无法达到,则应有具体的改进措施确保在通过认证后1年内达到。

10、转运急性胸痛患者的院前救护车应具备基本的监护和抢救条件,必备设备包括心电图机、多功能(心电、血压、血氧饱和度等)监护仪、便携式除颤器、移动式供氧装置、人工气道建立设备和各类急救药品等,有条件时尽可能配备便携式呼吸机、吸引器、具有远程实时传输功能的监护设备、心脏临时起搏器、心肺复苏机。

11、120调度人员能够熟练掌握胸痛急救常识,能优先调度急性胸痛救护并指导呼救者进行正确的现场自救

12、院前急救人员熟练掌握高危急性胸痛患者的识别要点、初级心肺复苏技能。

13、从接受120指令到出车时间不超过3分钟

14、院前急救人员能在首次医疗接触后10分钟内完成12导联(怀疑右室、后壁心肌梗死患者18导联)心电图记录,并识别ST段抬高心肌梗死的典型心电图表现

15、院前急救人员熟悉胸痛中心院内绿色通道及一键启动电话,能在完成首份心电图后10分钟内将心电图传输到胸痛中心信息共享平台(远程实施传输系统或微信平台),并通知具有决策能力的值班医生;

对于从首次医疗接触到进入医院大门时间大于15分钟的急性胸痛患者,传输院前心电图的比例不低于50%

16、对于急性胸痛的救治,120与胸痛中心采用相同的时间节点定义,院前急救人员熟悉各个时间节点定义

17、对于首份心电图诊断为STEMI的患者,院前急救系统能实施绕行急诊将患者直接送到导管室,且绕行急诊的比例不低于30%,如果当前无法达到,则应制订确实可行的措施确保在通过认证后6个月内达到

心内科:

1、已开始启用中国胸痛中心认证云平台数据库,并至少提供6个月的数据供认证时评估。

其中所有进入医院的急性胸痛(明确的创伤性胸痛除外)患者的登记比例应不低于75%,应包括各类因急性胸痛就诊于门、急诊或入院患者的基本信息和最后诊断;

ACS患者的登记比例应达到100%;

STEMI患者的录入达到100%。

要确保STEMI患者的上述关键时间节点可以溯源,其中发病时间、呼叫120、到达医院等时间应能从急诊病历(电子病历或复印件)、入院病历、首次病程记录、心电图纸、检验报告、病情告知或知情同意书等原始记录中溯源,并要求尽可能精确到分钟。

2、至少有2名接受过规范培训、具备急诊PCI能力的副高级职称的心血管专科医师,且每人年PCI手术量不低于75例;

至少具有3名经过专门介入辅助技术培训、熟悉导管室工作流程的导管室专职护士,且每年至少接受一次4学时以上的介入诊疗和ACS的新知识培训,并获得证书;

具有经过专门培训且获得大型放射设备上岗证书的放射技术人员。

3、配备不少于6张床位的冠心病监护室(CCU)

4、具备急诊PCI能力,导管室基本设备(状态良好的数字血管影像设备、监护设备--含无创和有创性血流动力学监护设备、呼吸机、除颤器、心脏临时起搏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仪等生命支持系统)能满足急诊PCI需求,且常备急诊PCI所需的各类耗材。

5、导管室过去1年PCI手术量不少于200台,急诊PCI(包括PPCI及补救性PCI)不低于50例。

导管室365天/24小时全天候开放能力。

6、制订确保导管室从启动到开放(最后一名介入人员到达导管室)时间小于等于30分钟的措施,如果当前不能达到,应有切实可行的改进措施,确保在通过认证后半年内达到。

7、如果心导管室暂时不可用,应启动相应方案和程序。

有时心导管室会出现设备故障、进行维护或有占台现象,此时需要制定相应备用计划,确保高危患者能立即治疗。

8、有指引针对STEMI患者实施先救治、后收费(先手术、后补办住院手续)的专用流程图。

9、建立了包括以远程实时传输心电图、微信群、手机短信、传真等形式的信息共享平台,以及基于此平台的急性胸痛诊疗应急响应机制,以确保具有确诊能力的上级医师能及时为急诊一线提供全天候支持;

该信息共享平台至少要与周边5家以上的非PCI医院实现信息共享,以便及时为非PCI医院的急性胸痛患者提供诊断支持,同时为实施转运PCI的STEMI患者绕行急诊科和CCU直达导管室提供条件。

10、已制订了时钟统一管理制度,确保关键时间节点所涉及的各类时钟、诊疗设备内置系统时间、各类医疗文书记录时间的高度统一

制定流程图做相应的评估和救治

1、制订急性胸痛分诊流程图,所有负责分诊的人员及其他首次接诊急性胸痛患者的医护人员均熟悉上述分诊流程图

2、制订急性胸痛鉴别诊断流程图,所有负责急性胸痛患者接诊的急诊医师熟悉上述诊疗流程图。

3、制订相关流程图,指引首次医疗接触人员在接诊急性胸痛患者后10分钟内完成12/18导联心电图检查,确保在首份心电图完成后10分钟内由具备诊断能力的医师解读。

4、制订ACS诊治总流程图,当心电图提示为ACS时,该流程图能指引一线医师进行后续的诊疗过程,

5、制定明确诊断为STEMI患者的再灌注流程图。

6、制订对NSTEMI/UA患者进行初步评估及再次评估的流程图

7、制定对低危胸痛患者的评估及处理的流程图

8、制订针对不同类型主动脉夹层的诊治及急性肺动脉栓塞的诊断筛查流程图

展开培训计划

1、胸痛中心制订针对急性胸痛的急救常识、高危患者的识别、ACS及心肺复苏指南等对120相关人员进行培训的计划,并有实施记录

2、胸痛中心与120共同制订从胸痛呼救到从发病现场将急性胸痛患者转送至胸痛中心的急救预案、流程图以及联络机制,并进行联合演练

3、院前急救人员参与胸痛中心的联合例会和典型病例讨论会,至少每半年参加一次上述会议,共同分析实际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制订改进措施

4、针对医院领导、医疗管理、行政管理人员的培训,应在胸痛中心成立之前或最晚成立之后1个月以内至少进行一次。

培训内容应包括:

区域协同救治体系胸痛中心的基本概念、在胸痛中心建设和流程优化过程中需要医院解决的主要问题等。

5、针对胸痛中心核心科室专业医师和护士的培训,必须满足以下全部项目:

A、基于区域协同救治体系胸痛中心的基本概念。

B、胸痛中心的时钟统一、时间节点的定义及时间节点管理要求。

C、各项管理制度。

D、ACS发病机制、临床表现、最新的STEMI、NSTEMI/UA诊治指南;

急性主动脉夹层、肺动脉栓塞的诊断及治疗指南E、本院胸痛中心的救治流程图,其中分诊流程、急性胸痛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流程、STEMI从首次医疗接触至球囊扩张/溶栓、NSTEMI/UA的危险分层及治疗流程图是重点。

F、溶栓治疗的标准操作规程(筛查表、溶栓流程图、结果判断、并发症处理)及转运至PCI医院的联络机制。

G、急性心肌梗死、常见心律失常的心电图诊断。

H、心肺复苏技能,此项培训应包括讲课、演示及模拟操作。

H、胸痛诊疗过程中的数据采集及胸痛中心认证云平台数据库填报I、基于区域协同救治体系胸痛中心的基本概念。

J、胸痛中心的时间节点管理要求。

K院内发生ACS或心脏骤停的处理流程。

L、初级心肺复苏技能,此项培训应包括讲课、演示及模拟操作。

M、全院医疗辅助人员及后勤管理人员的培训,包括胸痛中心的基本概念、院内紧急呼救电话、心脏按压的基本要领,且应在成立胸痛中心后1个月内完成培训,以后每年进行一轮以确保新增人员得到及时培训。

6、对本地区至少五家基层医疗机构的培训,制定针对其它基层医疗机构的培训计划,该计划必须包括以下内容:

基于区域协同救治体系胸痛中心的基本概念、急性胸痛快速转诊机制及联络方式、高危急性胸痛及ACS早期症状识别、急性心肌梗死和常见心律失常的心电图诊断、初级心肺复苏技能,应在成立胸痛中心后2个月内完成上述全部培训计划,以后每年进行一轮。

7、为社区人群提供ACS症状和体征以及心脏病早期诊断的培训计划,至少包括下列项目中的五项,且要求每年至少进行一次。

A、通过定期举办讲座或健康咨询活动,为社区人群提供有关心脏病症状、体征、早期诊断以及急救处理方法的培训B、向社区发放有关心脏病症状和体征以及早期诊断的科普性书面材料C、胸痛中心向社区提供健康体检、义诊等心血管健康筛查服务。

D、通过各类媒体、网络、社区宣传栏等途径提供心脏病和急救常识的教育,E、向社区提供饮食健康及营养课程、戒烟、运动指导等健康生活的培训指导。

F、向公众宣传拨打120急救电话的重要性。

G、对社区人群进行心肺复苏技能的基本培训和教育。

要求的改进效果:

1、对于自行来院或拨打本地120经救护车入院的所有急性胸痛患者,缩短了从首次医疗接触到首份心电图时间,且要求月平均小于10分钟

2、对于STEMI患者,缩短了从首份心电图至确诊的时间,且要求月平均小于10分钟

3、经救护车(包括呼叫本地120入院及由非PCI医院转诊患者)入院的STEMI患者,从急救现场或救护车远程传输心电图至胸痛中心(实时传输或微信等形式传输,但必须在云平台有客观记录)的比例不低于30%且在过去6个月内呈现增加趋势

4、对于接受PPCI治疗的STEMI患者,月平均门-球时间不超过90分钟,且达标率不低于75%;

若当前无法达到,则应呈现改进趋势,且应制订促进持续改进的措施,确保在通过认证后1年内逐步达到上述要求

5、经救护车入院(包括呼叫本地120入院及由非PCI医院转诊患者)且接受PPCI治疗的STEMI患者,绕行急诊和CCU直达导管室的比例不低于30%,且呈现增高趋势

6、自行来院且接受PPCI治疗的STEMI患者,绕行CCU直接送入导管室的比例不低于50%,且呈现增高趋势

7、所有STEMI患者的死亡率已降低和所有急诊PCI的STEMI患者的死亡率已降低

8、所有极高危NSTEMI/UA患者,2小时内实施紧急PCI的比例在增加

9、所有高危NSTEMI/UA患者,24小时内实施早期介入治疗的比例在增加

10、全部ACS患者院内死亡率在降低

11、全部ACS患者院内心力衰竭发生率在降低

12、所有ACS患者从首次医疗接触到负荷量双抗给药时间有缩短趋势

13、对于溶栓(包括本院溶栓及转诊医院溶栓)治疗者,D-to-N或FMC-to-N时间缩短

14、对于转运STEMI急诊PCI患者,在转出医院的door-inanddoor-out(入门到出门)的时间已缩短

15、STEMI患者中呼叫120入院的比例在增加

16、STEMI患者发病后2小时内获得首次医疗接触的比例在增加

17、主动脉或肺动脉CTA完成时间有缩短趋势(怀疑主动脉夹层或肺动脉栓塞的患者,计算从通知CT室到CT室完成准备的时间,要求小于30分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外语学习 > 法语学习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