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货交易品种基本面分析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9237842 上传时间:2023-01-04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9.1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期货交易品种基本面分析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期货交易品种基本面分析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期货交易品种基本面分析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期货交易品种基本面分析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期货交易品种基本面分析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期货交易品种基本面分析Word文档格式.docx

《期货交易品种基本面分析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期货交易品种基本面分析Word文档格式.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期货交易品种基本面分析Word文档格式.docx

2003年5月海关总署发布公告,宣布从今年6月1日起将停止执行铜矿砂、铜精矿和铜材(包括电解铜)的边境贸易进口税收优惠政策。

这一政策的取消,边贸铜以量大价低冲击国内铜市场的局面将得到改变,国内铜价获得支撑。

4、用铜行业发展趋势的变化

消费量是影响铜价的直接因素,而用铜行业的发展则是影响消费量的重要因素。

例如,20世纪80年代中期,美国、日本和西欧国家的精铜消费中,电气工业所占比重最大,中国也不例外。

而进入90年代后,国外在建筑行业中管道用铜增幅巨大,成为国外铜消费最大的行业,美国的住房开工率也就成了影响铜价的因素之一。

1994、1995年铜价的上涨,原因之一来自于建筑业的发展。

而在汽车行业,制造商正在倡导用铝代替铜以降低车重从而减少该行业的用铜量。

此外,随着科技的日新月异,铜的应用范围在不断拓宽,铜在医学、生物、超导及环保等领域已开始发挥作用。

IBM公司已采用铜代替硅芯片中的铝,这标志着铜在半导体技术应用方面的最新突破。

5、铜的生产成本

目前国际上火法炼铜平均成本为1400-1600美元/吨,湿法炼铜成本为800-900美元/吨。

湿法炼铜的产量目前约占总产量的20%。

6、基金的交易方向

基金业的历史虽然很长,但直到20世纪90年代才得到蓬勃的发展,与此同时,基金参与商品期货交易的程度也大幅度提高。

从最近十年的铜市场演变来看,基金在1994-1995年、1996年上半年-1997年上半年铜价的飙升中和1998-1999年铜价的暴跌中都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尽管由于基金的参与,铜价的涨跌可能出现过度,但价格的总体趋势不会违背基本面,从COMEX的铜价与非商业性头寸(普遍被认为是基金的投机头寸)变化来看,铜价的涨跌与基金的头寸之间有非常好的相关性。

而且由于基金对宏观基本面的理解更为深刻,所以了解基金的动向也是把握行情的关键。

7、相关商品价格波动对铜价的影响

原油和铜都是国际性的重要工业原材料,它们需求的旺盛与否最能反映经济的好坏,所以从长期看,油价和铜价的高低与经济发展的快慢有较好的相关性。

正因为原油和铜都与宏观经济密切相关,因此就出现了铜价与油价一定程度上的正相关性。

但这只是趋势上的一致,短期看,原油价格与铜价的正相关性并不十分突出。

如果说油价从不到10美元上涨到20美元左右是价格的合理回归,更是经济复苏的表现的话,那么油价的回升应该是与铜价的上扬是一致的,因为都是经济见底回升所带动的。

但如果油价上涨到一定的水平后,大家关心的不是经济复苏,而是担心油价的飚升对未来经济发展的负面影响,甚至导致经济衰退,从而导致需求的总体下降(不可避免地影响到对铜的需求),这时油价的上扬反而成了铜市场的利空因素。

8、汇率

国际上铜的交易一般以美元标价,而目前国际上几种主要货币均实行浮动汇率制。

随着1999年1月1日欧元的正式启动,国际外汇市场形成美元、欧元和日元三足鼎立之势。

由于这三种主要货币之间的比价经常发生较大变动,以美元标价的国际铜价也会受到汇率的影响,这一点可以从1994-1995年美元兑日元的暴跌和1999-2000年欧元的持续疲软及2002-2003年美元的贬值中反映出来。

  根据以往的经验,日元和欧元汇率的变化会影响铜价短期内的一些波动,但不会改变铜市场的大趋势。

汇率对铜价有一些的影响,但决定铜价走势的根本因素是铜的供求关系,汇率因素不能改变铜市场的基本格局,而只是在涨跌幅度上可能产生影响。

【期货ABC】之14:

影响铝价变动的因素

1、供求关系的影响

供求关系可以影响任何一种商品的市场定价,铝也不例外。

在期货市场上,体现供求关系的一个重要指标是库存。

库存又分为报告库存和非报告库存,报告库存又称“显性库存”,是各期货交易所定期公布其指定交割仓库铝的库存数量。

而非报告库存主要是指全球范围内的生产商、贸易商和消费者手中持有的铝的数量,由于这些库存无专门机构进行统计和对外发布,所以这些库存又称为“隐性库存”。

铝的社会需求增加会导致铝的报告库存下降,反之亦然。

2、氧化铝的影响

氧化铝成本约占铝锭生产成本的28%-34%。

对于氧化铝短缺而电解铝生产规模较大的国家而言,国际氧化铝价格的波动会影响其国内铝锭的生产成本。

因此,国际氧化铝的供需状况和价格都将直接影响依赖进口氧化铝的电解铝生产企业铝锭的生产成本。

中国氧化铝供应相对于近几年电解铝生产规模不断扩大而言,呈不断扩大趋势,2000年缺口182万吨,2001年缺口扩大至267万吨,2002年为386万吨。

3、电价

电解铝产业又称“电老虎”行业。

据统计,2000年初电费占铝锭成本比例的世界平均水平为22.5%,其中亚洲19.9%、欧洲21.18%、美州23%、大洋州23.8%、非洲24.5%。

西方国家铝锭生产的经验显示,当电费超过铝生产成本的30%时被认为是危险的生产。

如1999年下半年美州发生的能源危机曾一度导致部分地区电价的猛涨,迫使该地区的一些铝企业相继减产和关闭。

中国属能源短缺的国家,电力资源地区间很不平衡。

据测算,各铝厂吨铝平均耗电为1.6万度,平均电价为0.305元/KWh,吨铝电费占铝锭成本的比例为38%,高出国外平均水平约15%左右。

4、国际、国内经济形势的影响:

铝已成为各国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有色金属品种,特别是铝在建筑业、交通运输业、包装业的使用范围越来越广后,铝的消费与经济的发展已高度相关,经济发展会带动铝的消费出现同步增长。

同样,经济的衰退会影响铝在各行业的消费,进而导致铝的价格下跌。

1997年亚洲的经济危机和2000年上半年美国经济出现的持续下滑,都直接导致了铝价格的大幅下跌。

而1999年初亚洲经济的复苏,一度带动了有色金属价格的回升。

此外,国际石油价格的波动、各国产业政策的变化也会对铝价产生影响。

5、进出口关税、国际汇率的影响:

  国际上铝的贸易一般以美元进行标价和结算。

随着近年美元的走弱和欧元、日元的走强,汇率对铝价的影响已日益突出。

进出口关税对铝价的影响在我国显得尤其突出。

我国是氧化铝的进口大国,加入WTO前为了保护国内氧化铝工业,进口关税为18%,根据世贸协议,中国从2002年开始氧化铝关税调整为12%,2003年为10%,2004年为8%;

电解铝关税从2002年起由9%调整为5%。

可见,随着关税的逐年下降,中国铝市场的价格竞争将更加剧烈。

6、用铝行业发展趋势的变化对铝价的影响

  汽车制造、建筑工程、电线电缆等主要行业在铝锭使用范围和使用量的变化及产业调整,都将对铝的生产和价格产生影响。

如有关机构预测,到2010年全球仅小轿车及小型载重汽车对铝的需求量就将增加80%,即由目前每年的580万吨增加到1050万吨。

7、铝生产工艺的改进与革新对铝价的影响

  随着计算机技术在铝电解行业的迅速应用,带动了电解过程中物理场的深入研究和有关数学模型的建立,使电解槽的设计更趋合理,电槽容量大幅度增加。

现在世界上电解铝工业生产的最大容量已经达到了300KA以上,电流效率达到94-96%,吨铝直流电耗下降至13000-13400kW·

h之间。

可以预见,随着今后大容量高效能的智能化铝电解技术的普及和广泛应用,铝生产成本还会有明显下降。

【期货ABC】之15:

影响天然橡胶价格变动的因素

1.国际天然橡胶市场供求情况及主要产胶国的出口行情

  国际市场上天然橡胶的供应完全控制在泰国、马来西亚、印尼等少数几个国家手中。

而天然橡胶的使用大国美国、日本等则不生产天然橡胶,需求完全依赖进口,其对天然橡胶的价格支持也显而易见。

我国也是世界上第二大天然橡胶进口国,对国际胶价的影响也较直接。

2.国际市场交易行情

  天然橡胶已经成为国际上一种典型的热带商品期货品种,在远东和东南亚的期货交易中占有一定的份额。

目前,从事天然橡胶期货交易的主要有:

东京工业品交易所(TOCOM)、日本神户橡胶交易所(KOBE)、新加坡RAS商品交易所、吉隆坡商品交易所(KLCE)。

其中东京和新加坡交易的影响最大,由于所占市场份额较大,因此能反映出世界胶市行情基本动态。

3.国际天然橡胶组织(INRO)成员国签定的国际天然橡胶协议,对胶市价格走势也会产生重要影响。

4.我国天然橡胶的生产和消耗情况

  我国天然橡胶生产的数量、成本直接关系到国内胶市的价格。

同时,国内天然橡胶使用量的变化和加工企业对天然橡胶价格的接受能力也作用于天然橡胶的价格水平。

5.我国对天然橡胶的进口政策及税率水平

根据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的协议,我国在2004年将取消天然橡胶的进口配额,并在未来几年内逐步降低天然橡胶的进口关税,在2006年天然橡胶的进口关税将为零。

目前,我国已经取消了天然橡胶的进口配额,对东南亚三大产胶国的橡胶进口关税依然维持20%不变。

2月初,国家公布了对原产于韩国、印度、斯里兰卡、孟加拉国和老挝五国902税目的进口商品实行曼谷协定税率,其中天然橡胶税率为17%,从2004年1月1日起执行。

我国橡胶进口的政策环境将变得越来越宽松。

6.合成胶的生产及应用情况,包括合成胶的上游产品原油的市场情况

  天然橡胶与合成胶在某些产品上可以互为替代使用,因此当天然橡胶供给紧张或价格趋涨时,合成胶则会用量上升,两者的市场地位存在互补性。

另外由于合成胶是石化类产品,石油价格会影响合成胶的价格水平,合成胶价格水平的变化则转化影响到对天然橡胶的需求上,这一点也不能忽视。

7.主要用胶行业的发展情况,如轮胎及相关的汽车工业

  天然橡胶的主要用户是轮胎,轮胎行业的景气度直接影响天然橡胶市场。

汽车工业又是使用轮胎的大户,因此汽车工业的发展和国家对汽车工业的政策会影响到对轮胎需求,并影响对天然橡胶的需求。

8.自然因素:

季节变动和气候变化

  胶液一般在树龄5-7年的橡胶树皮上倾斜切口后采得,橡胶树一般可采集25-30年。

橡胶树整年都可采割,但其产量随季节性而变动。

橡胶树生长需高温多雨的环境,在年平均气温26-32。

C之间、年平均降雨量在2000mm以上的热带地区栽培,因此其产地分布于南北纬10。

C以内,多集中在东南亚地区。

由于天然橡胶是多年生长的树木,因此不能在短期内调整供应,市场变化周期较长。

9.政治因素:

政策和政局的变动

  政策:

各国政府对天然橡胶生产和进出口的政策会影响天然橡胶价格走势;

  政局的变动:

天然橡胶是重要的军用物资,对重大政治事件的发生有较敏锐甚至强烈的反应,在发生战争时,各国必须最大限度确保橡胶的应有数量。

【期货ABC】之16:

影响大豆价格变动的因素

1、国际大豆供需状况

目前,世界大豆四大主产国分别为美、巴西、阿根廷和中国。

从近年来这些国家的生产情况看,美国是目前世界上头号大豆生产国,其产量占世界大豆总产量的一半以上,巴西是第二大大豆生产国,我国的大豆生产居于世界第四位。

其中,美国出口量居世界第一位,出口量占其总产量的1/3左右,且近几年呈不断上升之势,对国际市场依赖很大。

巴西、阿根廷大豆出口量世界排名第二和第三位,由于大豆的季节性关系,南美和美国大豆交替供应着世界市场。

世界大豆的总需求量近十年来逐年增长,从91/92年度的10975.6万吨增加到97/98年度的14458万吨,增长近30%。

近两年的需求总量增幅分别为3.81%和6.18%。

  世界大豆的总进口量也呈逐年增长的趋势。

欧共体是最主要的大豆进口地区,每年进口量在1500万吨上下,但近几年进口总量几乎没有新的增长;

亚太地区是仅次于欧共体的世界第二大豆市场,其中日本每年进口约500万吨。

中国的进口量近年来迅猛增长,是世界大豆进口增长的源动力之一。

2、我国大豆的供给与需求

  自80年代以来我国大豆的年产量一直保持在一千万吨左右,直到1993年,我国大豆的播种面积出现飞跃性增长,达945.4万公顷,产量达1530.7万吨,分别比上一年度增长31%和47%,单产也有较大幅度的提高。

94年种植面积略有减少,为922.2万公顷,而产量却创记录地达到1600万吨。

此后,大豆生产却出现了新的徘徊,近几年甚至呈现萎缩的趋势。

从大豆进出口情况看,1995年之前我国一直是大豆净出口国。

但在1993、1994年我国大豆连续两年大丰收后,由于玉米、小麦、稻谷国家定购价提价幅度远远高于大豆,而大豆生产成本又大大高于其他粮食作物,致使大豆种植面积大幅减少。

1995、1996年,我国大豆连续两年减产,国内供给不足,需求却持续旺盛,大豆价格居高不下。

为此,国家及时调整进出口政策,增加进口,减少出口,1995年我国首次成为大豆净进口国,并一直持续至今。

3、大豆季节性供应

大豆受生产周期的影响,一年内价格也呈周期性变化。

大豆季节性供应:

北方春大豆十月份收获,但由于刚收割的大豆含水份较高,运往南方销区易变质,不易储存,需要晒晾后才可外运,故大宗外运要比农民上市迟一个月左右。

同时,粮食部门或其它粮食经营单位根据当年产量丰歉及价格变动趋势会有囤积或急售现象,给贸易市场价格带来难以预测的变化。

但基本规律是,供应充足或产量较多的年份,11~1月市场大豆较多,以后月份相对较少;

供应短缺或生产量相对减少时,11~1月份市场大豆相对较少,以后月份供应相对均匀,这是囤积的作用引起的。

大豆季节性需求:

大豆一年四季都有消费,而且消费量较大,近几年消费需求随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有较大幅度的增长。

需求的季节性已越来越不明显。

一般在7~9月大豆的需求量相对较大。

大豆价格季节性变化:

11月由于新豆开始上市,价格不断下降,到1月份由于新豆继续上市,价格下降到最低,此后价格开始逐渐回升,正常年份每月以3%左右的速度上升;

若减产年份,9~11月份大豆价格上升较多。

所以大豆贸易最关键的月份是当年9月至次年1月份,交易量大,价格变化也大,若不了解大豆的产需情况,风险也最大,同时,这几个月份对全年大豆价格起着主导作用,标志着价格变动趋势。

4、大豆相关产品

大豆的价格与它的后续产品豆油、豆粕及豆粉有直接的关系,这三种产品有其完全不同的使用及需求结构。

因此预估大豆产品的需求是大豆需求最主要的因素。

大豆的其它替代品的产量、价格及消费的变化对大豆价格也有影响作用。

大豆作为食品其替代品有豌豆、绿豆、芸豆等;

作为油籽其替代品有菜籽、棉籽、葵花籽、花生等;

作为饲料蛋白有鱼粉等。

5、主产区天气以及病虫害情况

勿庸置疑,大豆作为农作物不可避免的会受到天气的影响,尤其是北美以及我国黑龙江等地时常会出现干旱等灾害性天气,从而影响到大豆的收成。

这也常常是被用于抄作的题材。

此外南美易发的大豆锈菌病以及北美易发的大豆疫霉病也是威胁大豆收成的一个主要因素。

6、国家政策和地方性法规

(1)、主产国政策

美国是世界大豆的主产国,其产量占全球总产量的50%以上,美国农业政策是影响大豆供应的一项重要的政策。

1996年,美国开始实施《1996年联邦农业完善与改革法》,该法案对美国大豆生产具有长期的影响。

1996年农业法案有两大突出的特点:

一是改变原来的农产品价格支持政策,实施对农民的直接收入补贴政策,即价格补贴改为收入补贴;

二是增加了农民的种植自由度和弹性种植面积。

这一系列使农产品生产和贸易更为自由化和市场化的政策,也使世界农产品市场价格易变更富于弹性。

美国农民开始改变生产模式,根据市场的需求,改种更加有利可图的作物。

例如:

由于1996年大豆价格和需求的不断上升,1997年美国农场主们播种大豆7085万亩,比上年增加10%。

(2)、主要进口国政策

欧共体是世界大豆的主要进口地区,其进口量约占全球贸易的50%。

这些国家的农业政策、进口政策和食品健康安全方面的政策对全球大豆贸易产生举足轻重的影响。

九十年代以来,欧洲国家的绿色和平运动和其它各类组织非常活跃,这些组织要求美国出口欧共体的大豆分离出“基因改良型”大豆,并对“基因改良型”大豆贴上标签。

这些组织的建议特别得到德国媒体和消费者的赞同。

一旦这些建议得到德国政府和欧共体其它国家的同意,那末这将对美国大豆出口带来不利的影响。

(3)、国内政策

目前,国家即将出口粮食流通体制改革这一重要政策,这一政策将对大连大豆的期货价格产生影响。

改革的主要内容有:

一是国家继续对粮食收购实行保护制度。

1997年东北地区大豆的收购保护价是2120元/吨,根据目前的物价走势,今年的收购保护价将很难超过去年的价格水平。

收购保护价的确定原则是根据农民的生产成本和一定的纯收益来确定。

二是定购粮收购价格将由各省、市区政府根据各地实际情况制定,但不得低于收购保护价。

三是国家将利用囤积和抛售储备粮以及调节进出口来对粮价进行宏观调控,这样,大豆期价的波动幅度被限制在一个相对确定的范围内。

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将有助于完善粮食价格的市场形成机制,也有利于粮食期货市场的进一步发展。

(4)、国内主产区政策

1994年11月,大豆主产省黑龙江决定实施大豆加工增值战略,1995年严禁大豆出省,这一举措造成了大豆供应的地区性紧张,推动了销区价格上浮。

随着全国性大市场的进一步建立,一些旨在地区封锁、地方保护的政策逐步消亡。

【期货ABC】之17:

影响豆粕价格变动的因素

一、豆粕供给因素

豆粕供给方面主要由三部分组成:

a、前期库存量,它是构成总产量的重要部分,前期库存量的多少体现着供应量的紧张程度,供应短缺价格上涨,供应充裕价格下降。

b、当期生产量。

豆粕当期产量是一个变量,它受制于大豆供应量、大豆压榨收益、生产成本等因素。

c、豆粕的进口量。

我国即将加入WTO,豆粕市场的国际化程度越来越高,近几年我国已经成为豆粕进口国,国际市场对国内豆粕市场的影响也越来越大。

美国是主要的豆粕出口国,每周四美国农业部发布出口销售报告(U.S.ExportSalesReports),其中有美国豆粕出口数据,包括美国对中国的出口数据,有比较重要的参考价值。

这里特别要注意的是,豆粕储存时间较短。

在南方,豆粕的储存时间一般为3~4个月,而在北方可储存8个月左右,从而使豆粕在现货市场上周转很快,贸易商都希望在短期内完成交易。

一旦储存时间过长,豆粕质量发生变化,厂家只能降价销售。

豆粕储存的这一特点决定了,一旦出现集中供货的情况,豆粕的区域性价格就会立即下跌。

例如,进口豆粕集中到货,会影响进口口岸周边地区的供求关系,导致豆粕价格下跌。

豆粕储存时间短,一方面促进了豆粕的市场流动,另一方面也造成豆粕价格波动频繁。

二、豆粕需求因素分析。

豆粕需求通常有国内消费量、出口量及期末商品结存量三部分组成。

a、国内消费量。

它并不是一个固定不变的常数,而是受多种因素的影响而变化。

影响豆粕国内消费量的主要因素有:

国内饲料工业发展情况,消费者购买力的变化,人口增长及结构的变化,政府鼓励饲料工业发展的政策等。

b、出口量。

在产量一定的情况下,出口量的增加会减少国内市场的供应;

反之,出口减少会增加国内供应量。

目前,我国豆粕产量不能满足国内需求,因此没有豆粕出口的情况。

c、期末商品结存量。

如果当年年底存货增加,则表示当年商品供应量大于需求量,期货价格就可能会下跌;

反之,则上升。

由于豆粕的存储时间较短,期末结存量数据对豆粕价格影响较小。

三、豆粕与大豆、豆油的比价关系

豆粕是大豆的副产品,每1吨大豆可以制出0.2吨的豆油和0.8吨的豆粕,豆粕的价格与大豆的价格有密切的关系,每年大豆的产量都会影响到豆粕的价格,大豆丰收则豆粕价跌,大豆欠收则豆粕就会涨价。

同时,豆油与豆粕之间也存在相互关联,豆油价好,豆粕产量就将增加,豆粕就会价跌;

豆油滞销,豆粕产量就将减少,豆粕价格将上涨。

大豆压榨效益是决定豆粕供应量的重要因素之一,如果油脂厂的压榨效益一直低迷,那么,一些厂家会停产,减少豆粕的市场供应量。

四、豆粕价格变化的季节性因素

通常11月份大豆收获后的几个月份是豆粕的生产旺季,4~8月份是豆粕的生产淡季,而豆粕的需求一般从3月份开始到10月份逐步转旺,在此期间,豆粕的价格波动会很大。

豆粕价格还随豆粕主产区的收购、库存变化而波动。

五、国际市场价格的影响

近几年,豆粕进出口贸易非常活跃,进口豆粕占国内消费量越来越大,国际市场豆粕价格(特别是CBOT豆粕期货合约交易价格)已直接影响到国内市场。

近年来,国际豆粕市场价格波动幅度很大,1997年CBOT豆粕期货价格的最高价为300美元/短吨,2000年1月份豆粕价格已降至160-170美元/短吨。

目前饲料用豆粕的质量标准执行国标GB10380-89。

进口豆粕的品质均一性好,进口豆粕按国标定级后,一般除粗纤维指标只能符合国标三级标准外,其它指标都能达到国标二级以上要求。

由于运输时间长,进口豆粕的新鲜度一般比国产豆粕的差,赖氨酸等指标比国产豆粕稍低一些,因此,在现货贸易中,进口豆粕的价格比国产豆粕要低大约100元/吨左右。

由于进口豆粕到货量大且比较集中(一般每船3至5万吨),所以,每次货船进港都会造成短暂的供大于求的局面,当地豆粕价格也会随之下跌。

六、进出口政策的影响

1995年国家下调了豆粕的进口关税,关税率为5%,增值税为13%。

国家支持豆粕的进出口贸易,对进出口权及进出口量完全放开。

由于1996至1997年间国内市场价格明显高于国际市场价格,所以许多有进出口权的企业都从事豆粕进口买卖,促成了豆粕国内外市场快速接轨,国内豆粕价格也迅速与国际市场价格接轨。

有一个时期,国家对于饲料生产发展一直实行扶持政策,进口饲料免征增殖税,进口豆粕也享受此优惠政策,仅征收5%的关税,增殖税免征。

这一政策导致1997-1998年我国的豆粕进口量猛增,豆粕价格快速下跌。

1999年7月,国家恢复对进口豆粕征收增殖税,豆粕进口量大幅减少,国内豆粕现货价格在低位企稳后,大幅反弹。

7.我国加入WTO后对国内豆粕市场的影响

我国已经加入世贸组织,按照WTO的规则要求,我国要向外国开放农产品市场,因此国际市场豆粕贸易的变动都将对国内豆粕市场的供求关系和价格产生较大影响。

【期货ABC】之18:

影响小麦价格的因素

1、供给方面。

主要由三部分组成:

a、前期库存量,它是构成总产量的重要部分,前期库存量的多少体现着供应量的紧张程度,供应短缺价格上涨,供应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交通运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