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煤厂施工方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922991 上传时间:2022-10-25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87.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选煤厂施工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选煤厂施工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选煤厂施工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选煤厂施工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选煤厂施工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选煤厂施工方案.docx

《选煤厂施工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选煤厂施工方案.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选煤厂施工方案.docx

选煤厂施工方案

木瓜界选煤厂入厂皮带改造工程

 

施工方案

 

工程名称:

木瓜界选煤厂入厂皮带改造工程

投标人:

平煤神马建工集团有限公司(盖章)

法定代表人:

仝洪昌(盖章)

项目经理:

毛道伟

资质证号:

A1014041040201-6/5

投标日期:

2012年7月15日

施工组织设计

一、编制依据

1.木瓜界选煤厂入厂皮带改造工程招标文件。

2.各种施工技术规范及相关文件。

3、按照业主的要求目标及合同文件的要求进行编制。

4、根据我公司的技术、装备、人员素质等条件采取科学的方法、先进的管理、优化的配置、完善的措施进行编制。

5、根据本工程特点采取合理的施工方案和施工管理措施进行编制。

二、工程概况

1、本工程为木瓜界选煤厂入厂皮带改造工程。

2、工程工期为90日历天。

木瓜界选煤厂原煤缓冲仓及入厂带式输送机改造工程安装部分,包括282振动输送溜槽安装、301原煤仓至主厂房带式输送机改造等;木瓜界选煤厂原煤缓冲仓及入厂带式输送机改造工程电气安装等。

总工程量约为:

600吨。

 

三、施工组织与机构

3.1项目组织机构及管理

 

⑴钢结构项目经理部组织机构

①成立以项目经理为核心的安装项目经理部。

②成立以项目总工程师为首的钢结构施工技术小组,负责研究解决设计、制作、安装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重大技术问题。

③安装项目经理部主要职能包括:

a.编制本工程施工质量计划。

b.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单项工程施工专项方案。

c.协助总包单位落实各项现场准备工作。

d.解决钢结构图纸中的一切问题,负责落实图纸变更、技术洽商。

e.解决钢结构施工中的技术问题。

f.制定并控制钢结构施工中各项施工进度计划。

g.制作、安装过程的质量控制和检测。

h.负责钢结构技术资料收集管理工作。

i.在施工中与各方密切配合,提供良好服务。

j.定期参加与业主、监理单位组织的工程协调会,及时解决施工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k.加强图纸细化工作。

利用CAD技术对钢结构施工进行图纸节点细化。

⑶钢结构施工劳动力组织

3.2项目人员配置

见附表:

3.3施工机械设备配置

见附表:

 

四、钢结构制作施工

4.1本工程钢结构构件数量多,工程量大。

均采用半自动切割小车,保证切割成形的尺寸和切割质量。

H型钢面板与腹板焊接采用埋弧自动焊,保证焊接质量,构件除锈为喷沙除锈。

工艺流程如下:

板材划线非制孔件制孔件

号料下料划线划线

下料矫正下料下料

矫正坡口加工矫正矫正

坡口加工制孔

组装 抛丸清理  拼装焊接矫正整体检验

焊接 矫正油漆编号包装

具体施工工艺如下:

1.材料确认

1.1此工序为材料检验部分,其内容包括对工程所选用的型号、规格的确认以及材料的质量检查。

1.2质量检测标准:

应符合设计要求及国家现行标准的规定。

1.3检验方法:

检查钢材质量证明书,必要时复验。

用钢卷尺、卡尺检查规格。

1.4填写材料报验单。

2.划线

2.1放样划线前,应将材料置于平台上放平,如现场条件无法放平的,需设置临时的放样平台。

2.2注意预留制作余量,制作时的焊接收缩余量;切割、开坡口、端头加工的余量;安装预留尺寸要求。

2.3划线前,材料的弯曲和变形应予以矫正。

2.4划线方法:

先于材料的直角处利用直角线法划出垂直线。

要求边缘不平处应在垂直线外侧至少10mm以上。

以垂直线为基准,将构件的下料尺寸线划出,并同时标明尺寸数据。

如用半自动切割机进行切割下料的,同时应划出轨道线,并标明切割线与轨道线,避免割错。

2.5放样和样板的允许偏差见《钢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2.6划线完成后,进行检验,校核尺寸的正确性,控制偏差。

检验方法:

用钢尺检测。

3.切割

3.1材料切割应于切割平台上进行,严禁在成垛的材料上直接进行切割。

3.2钢板下料采用半自动切割小车下料。

下料前应将切割表面的铁锈、污物清除干净,以保持切割件的干净和平整,切割后应清除溶渣和飞溅物,操作人员熟练掌握机械设备使用方法和操作规程调整设备最佳参数的最佳值。

因防止切割变形,割缝中间所留的连接点手工切割后应将切痕补焊并修磨齐平。

3.3钢材剪切面或切割面应无裂纹、夹渣和分层。

3.4允许偏差见《钢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05-2001)表7.2.2

质量检验方法:

目测或用放大镜、钢尺检查。

4.开坡口

4.1上、下翼板、腹板的拼接焊缝开坡口,坡口角度应以保证焊透的前提下,采用小坡口角度以防止变形。

坡口角度应参考图示要求,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确定,一般单边坡口应以小于30度为宜。

小于25mm的板厚应以单边坡口为主,不留钝边。

减少焊缝区焊材熔入量,以减小焊接变形和应力。

4.2根据材料厚度和坡口角度,计算出切割量,并在材料上划出切割线,检查无误后,进行切割。

4.3坡口的开设以半自动切割机为主,部分短小焊缝的坡口可采用手工切割,但要保证切割后的坡口表面应平整,角度偏差不大。

4.4切割时,注意角度应与坡口角度相当,坡口的切割尽量一次完成,切割过程避免人为的停顿和碰撞,以保证坡口的质量。

5.拼接

5.1拼接前需将材料放平,并用粉线检查材料在长度方向上的平直度。

5.2拼接时,应以一侧为基准向另一侧组对接,严禁两边同时组对,以避免造成积累偏差无法释放。

5.3相同厚度材料拼接时和钢尺检查错边量,小于0.15倍板厚且小于2mm,用撬杠或其它工具进行调整,符合要求后点焊固定。

5.4不同厚度材料应用直角尺和配合尺进行检查,用撬杠或其它工具进行调整,保证正反两面相差值符合图示要求。

6.焊接

6.1点焊固定后即可进行焊接,一般应采用埋弧焊,部分采用气保焊,并根据材料的材质确定焊接材料:

Q235材质采用焊丝:

H08A;焊条为J422(E4303)。

焊剂采用HJ431。

6.2焊接前应清理焊缝区及附近至少50mm范围内的油、锈、杂质,以保证焊接质量。

埋弧焊焊缝两端必须设置起弧、落弧板,且焊缝的起弧、落弧处必须在引弧、落弧板上,不应小于50mm长。

6.3根据材料的焊缝厚度选用以下参数进行焊接。

焊缝厚度

(mm)焊丝直径

(mm)焊接电流

(A)电弧电压

(V)焊接速度

(m/h)

84550-60032-3430

104650-70034-3623

124700-75036-3820

6.4因上、下翼板、腹板较长,进行翻转时应采用扁担梁,以防止变形。

6.5焊缝允许偏差见《钢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05-2001)表A.0.1;A.0.2;A.0.3

焊缝表面不得有表面气孔、夹渣、弧坑、裂纹、焊瘤等缺陷。

 

6.6对于全熔透焊接结构,焊缝背面应进行碳弧气刨的操作。

6.7对于有探伤要求的焊缝,将焊缝表面清理合格后进行探伤。

7.探伤

须探伤构件,探伤前应由工长配合质量员对焊缝外观质量进行检查,合格后,由工长按照图示及标准要求填写探伤委托单,标明工件的编号、探伤等级、标准等,由探伤人员进行探伤,不合格部分必须进行返修。

8.组装

8.1工件在组装前应矫正其变形,并达到符合控制偏差范围内,接触毛面应无毛刺、污物和杂物,以保证构件的组装紧密结合,符合质量标准。

组装时应有适当的工具和设备,如直角钢尺,以保证组立后有足够的精度。

8.2采用手工组对H型钢。

8.2.1在工件上划出装配线,装配过程中随时检查。

8.2.2点焊时所采用焊材与焊件匹配,焊缝厚度为设计厚度的2/3且不大于8毫米,焊缝长度不小于25毫米,位置在焊道以内。

8.2.3预组装的构件必须进行检查和确定是否符合图纸尺寸,以及构件的精度要求成型。

8.2.4组装成型时,构件应在自由状态下进行。

8.2.5工件翻转时,必须检查点焊处是否牢固,且使用扁担梁进行操作。

8.2.6允许偏差见《钢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05-2001)C.0.1表

质量检验方法:

用直尺、角尺检查。

9.焊接:

9.1焊接参数由焊工按拼接焊接工艺自行掌握,但必须要求进行清根。

单侧焊缝的焊角高度应不小于腹板厚度的一半,当焊缝凹型程度大时,应保证焊缝厚度,适当增加焊角高度。

 9.2焊角高度按钢结构制作质量验收标准中表A.0.1;A.0.2及A.0.3中的偏差要求进行。

9.3焊接过程如下:

9.3.1将组对好的H型钢放置于45度船型架上进行焊接操作。

9.3.2焊接前应清理焊缝区及附近至少50mm范围内的油、锈、杂质,以保证焊接质量。

埋弧焊焊缝两端必须设置起弧、落弧板,且焊缝的起弧、落弧处必须在引弧、落弧板上,不应小于50mm长。

9.3.3焊接顺序应是对称交错焊接四条纵缝,以减少变形。

9.3.4梁在焊接过程中对焊缝位置进行随时的调整,以避免焊缝的跑偏。

9.3.5H型钢翻转时应用扁担梁进行,且注意在翻转前必须再次对未焊接的点焊处进行检查,以保证其牢固。

10.校正

10.1使用设备:

翼缘调直机

10.2操作人员熟悉工艺内容并熟悉掌握设备操作规程。

10.3根据构件的外形尺寸,调整调直机的间距。

10.4构件的操作必须由一侧向另一侧连续进行,禁止一次超负荷进行大幅度的调直,应分多次进行调直。

10.5调直过程中应随时对调直量进行测量,杜绝调过的现象。

10.6对于局部超标的,应在整体调直后,分段进行,同时应在更小范围内进行调整,避免形成死弯。

10.7矫正完成后,应进行自检,允许偏差符合《钢结构施工及验收规范》表C.0.1有关规定中的偏差要求进行校正。

质量检验方法:

用直角尺、钢尺和目测检查。

11.制孔

①采用设备:

摇臂钻

②质量检验标准:

 螺栓孔及孔距允许偏差符合《钢结构施工及验收规范》表7.6.1及7.6.2的有关规定。

③质量检验方法:

用直尺、钢尺、卡尺和目测检查。

12.筋板装配

12.1先在腹板上划出装配线,检查无误后方可进行筋板装配。

12.2筋板与翼板要求顶紧时,应采用千斤顶或倒链进行顶拉以保证顶紧。

13.端头切割

13.1焊接H型钢柱、梁完成后,其端部应进行平头切割。

13.2所用设备为半自动切割小车,部分构件因条件所限不能使用半自动切割小车的,可采用手工切割,但切割缝必须保证平直,切割痕应磨平。

13.3端部切割的允许误差符合《钢结构施工及验收规范》表8.4.1中的相关规定。

14.整体尺寸检验

14.1制成的成品钢柱、梁进行整体尺寸检验,根据《钢结构施工及验收规范》表C.0.3及C.0.5中的规定项目,在各尺寸基准点处打上样冲眼,对各部尺寸进行检验。

14.2对检查出的超标缺陷进行整改。

14.3整体检验后尺寸的允许偏差应符合《钢结构施工及验收规范》表C.0.3及C.0.5中的相关规定。

15.除锈

15.1除锈采用专用除锈设备,进行喷沙除锈可以提高钢材的疲劳强度和抗腐能力。

对钢材表面硬度也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有利于漆膜的附和不需增加外加的涂层厚度。

除锈使用的磨料必须符合质量标准和工艺要求,施工环境相对湿度不应大于85%。

15.2各分部之间的连接材料,应于分部除锈完成后,单独进行喷沙除锈。

15.3经除锈后的钢材表面,用毛刷等工具清扫干净,才能进行下道工序,除锈合格后的钢材表面,如在涂底漆前已返锈,需重新除锈。

15.4除锈质量应符合图示要求及《钢结构施工及验收规范》的相关规定。

16.油漆

16.1钢材除锈经检查合格后,在表面涂完第一道底漆。

16.2一般在除锈完成后,存放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