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主义对主观幸福感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9229731 上传时间:2023-01-04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8.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消费主义对主观幸福感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消费主义对主观幸福感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消费主义对主观幸福感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消费主义对主观幸福感Word文档格式.docx

《消费主义对主观幸福感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消费主义对主观幸福感Word文档格式.docx(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消费主义对主观幸福感Word文档格式.docx

  一、消费主义的界定及其特征

  所谓消费主义,主要是指以美国为代表,在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存在,也在不发达国家发现的一种文化态度、价值观念或生活方式。

在这里,消费的目的并不仅仅是满足实际的需要,而是为了满足不断被大众传媒刺激出的消费欲求。

商品的使用价值让位于其符号象征意义,价格昂贵的商品成为了人的地位、品味等的同义词,人们进而认为消费等同于高质量的生活,等同于幸福。

  刘晓君对于消费主义的特征总结的比较全面,他认为:

  西方消费主义文化是建立在机器大工业基础上,以大规模商品生产和交换为特点的一种工业文化,它以鲜明的重视物质消费的物质主义为特征,并通过物质的占有来达到心理的满足。

  消费主义的大规模消费需求是被制造出来的,并于无形中将所有人都卷入其中,使人们永无止境的追求高消费。

  消费主义是对商品象征意义的消费,并将其看作是自我表达和社会认同的主要形式,看作是较高生活质量的标志和幸福生活的象征。

  向社会各个领域渗透的消费主义日益在全球获得其正当性和合法性,成为一种新的社会统治方式,体现着一种新型的社会生活组织。

  在这种消费方式中,人们失去了作为消费者的自由性。

在大众传播媒介的鼓吹下,人们看似自主的选择已经被预先设定了方向。

这种被制造出来的消费需要,就是马尔库塞所说的“最流行的需要”,它们是“按照广告来放松、娱乐、行动和消费,爱或恨别人所爱或恨得东西”,也就是“虚假的需要”。

他认为,“这种需要使辛劳、攻击、不幸和不公正长期存在下去”。

那么,奢侈的消费究竟等不等于幸福生活呢,这是我们接下来要讨论的问题。

  二、消费主义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

  上个世纪80年代末,我国参加了一次国际调查。

数据表明,当时我国国民的幸福指数为64%。

到1991年,这一数据上升为73%,这主要得益于物质生活条件的改善和多项经济改善措施的实施。

而到了1996年,这一数据却下跌为68%。

按照消费主义的观点,物质财富增长和消费水平提高,相应的人们对于生活的满意感以及幸福感也应该有所增加。

但是大量事实表明经济增长和消费主义与主观幸福感并非简单的线性关系。

  在工业化程度相当高的国家,随着物质财富急剧增长,跨时间的主观幸福感水平也没有表现出实质性的变化。

Diener和Biswas-Diener总结财富和幸福的研究时认为:

富裕国家的人们比贫困国家的人们更幸福;

最近的10年里,发达国家的财富增加并未导致幸福感动的增加;

同一个国家内,财富差异与幸福仅有微弱的正相关;

个人财富的增加不一定导致幸福感的增加;

5.迷恋金钱的人并不比那些对财富淡漠的人感到更幸福。

  这表明,物质财富在一定范围内增加时,由于丰富的消费品极大的改善了人们的生活,人们的幸福感会相应提升。

但是超出某一临界值之后,纵情消费已经无助于人们内在的幸福感受,甚至会带来不良后果。

  1.就整个人类群体的角度而言

  消费主义有两大表现,分别是浪费性消费和炫耀性消费。

用美国销售分析家维克特•勒博的话来说就是:

“使消费成为我们的生活方式,要求我们把购买和使用货物变成宗教仪式,要求我们从中寻找我们的精神满足和自我满足……我们需要消费东西,用前所未有的速度去烧掉、穿坏、更换或扔掉”。

这便是消费主义所倡导的过度消费、一次性消费等的生动描摹。

  这种消费方式带来的后果不言而喻。

生产商为了最大程度的实现自己的利益,加快了商品更新换代的速度,“新包装”、“新配方”层出不穷的吸引消费者的眼光,从而使得消费者大量抛弃仍具有使用价值却已经“过时”的商品,造成了自然资源的极大浪费。

此外,庞大数量的生产和生活垃圾远远超过生态环境的修复和自净能力,必然导致生态的危机。

  不论是高消耗、高污染的生产方式,还是注重享受的生活方式,都是十分短视的。

自然资源的总量是一定的,其再生能力也有限,经不起人们经年累月的浪费和破坏。

人类在肆意消费中体验到的短暂的快感,是以牺牲后代更为长远的幸福为代价,这代价不可谓不大。

  2.就个体的角度而言

  消费主义是一种物质主义的生活方式。

信仰这种生活方式的人沉迷于财富的累积和感官的满足。

他们认为消费品一定意义上象征了自己的身份和地位,品牌越大、档次越高自我价值感和幸福感也就越大。

然而,Richins和Dawson在关于物质主义者的研究中得出的结论,重视财物获取与消费的物质主义者比非物质主义者对生活更不满意。

马斯洛在其需要层次论中指出,人的最高层次的需求是自我实现。

只有当人们能够最大程度发挥自己的潜能,成为自己想要成为的样子,才能体验到真正的幸福。

发自外在强迫性的而不是内在的需求和目标,只会阻碍人们求知与求美。

艾伦•杜宁也表达了类似的看法,他认为经济活动只是满足人的基本需要的活动,它不应被当做具有最高意义的活动,人类的追求应“从物质的一端转向非物质的一端”。

  牛津大学的心理学家迈克尔•阿吉尔认为,真正的幸福是被掩盖了的社会关系、工作和闲暇。

社会关系主要是指家庭以及团体中个体与他人的关系,然而在消费主义盛行的社会,人们减少了与家人相处的时间,对社会问题保持更为冷漠的态度,人们彼此的依恋水平有所下降。

在一些探索物质主义与幸福感之间潜在中介变量的研究中,Christopher等人发现控制社会支持会导致物质主义与积极情感的相关水平降低,这说明缺少社会支持可能是物质主义与低幸福感相联系的原因。

工作的全部以及唯一目的成了物质利益这一外在动因,个体很少从工作中感受到自我效能感的提高所带来的愉悦。

人们由于受到消费主义的极大驱动,将大部分时间投入到了财物的获取之中,面对越来越快的生活节奏,可供身体与精神放松与休闲的时间越来越少了。

新晨范文网

  弗洛姆指出,消费的意义在于给人一种更幸福、更满足的生活。

消费是通向目的即幸福的手段,遗憾的是,人们沉溺在消费主义所带来的虚幻的感官愉悦之中,将消费与幸福错误的划上了等号,以为物质性的东西能代替心理上的需要,这在某种程度上导致了现代人精神上的荒芜,人的本质渐渐流失在对物的追逐中。

如何才能摆脱消费主义的泥淖,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幸福呢?

对于个人来说,Boven提出了一种更为健康的分配金钱的策略,即将可随意支配的部分更多运用到生活经历上面,比如旅游等,而不是用于购买物质性商品。

他认为这是由于生活经历不像物质财富那样容易受到负面的社会比较。

而与他人比较正是产生不幸福的原因之一。

对于整个社会来说,越来越多的学者倡导我们采取文化消费的方式。

所谓文化消费是指人们根据自己的主观意愿,选择文化产品和服务来满足精神需要的消费活动。

这种非物质追求的消费活动,在人们已经基本不需再为吃穿发愁的当今社会,能够最终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金钱的确是高质量生活的必要条件,消费也的确能在带给我们物的享受的同时带来精神的愉悦,但是如果把生活的全部意义都附加在这些冰冷的外物之上,随着它们的消耗人生的价值也会磨损。

  参考文献:

  [1]BurroughsJE,:

2004,14:

2002,29:

348-370.

  [2]刘晓君.全球化过程中的消费主义评说[J].青年研究,1998,.

  [3]贾小玫,文启湘.文化消费:

国民实现幸福的上佳途径[J].消费经济,2007,23:

3-5.

  [4]DienerE,Biswas-DienerRIncomeandsubjectivewell-being:

UnivofIllinois,2000.

  [5][美]艾伦•杜宁.多少算够?

——消费社会与地球的未来[M].吉林人民出版社,

  [6]RichinsML,:

  [7]ChristopherAN,KuoSV,AbrahamKM,:

  [8][美]E.弗洛姆.健全的社会[M].贵阳:

贵州人民出版社,1994.

  [9]BovenLV,?

2003,85:

1193-1202.消费主义对主观幸福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其它课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