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楼中药材种植基地可行性报告.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922666 上传时间:2022-10-25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0.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重楼中药材种植基地可行性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重楼中药材种植基地可行性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重楼中药材种植基地可行性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重楼中药材种植基地可行性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重楼中药材种植基地可行性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重楼中药材种植基地可行性报告.docx

《重楼中药材种植基地可行性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重楼中药材种植基地可行性报告.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重楼中药材种植基地可行性报告.docx

重楼中药材种植基地可行性报告

重楼中药材种植基地建设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

项目名称:

重楼中药材种植基地建设项目

申请单位:

宜昌兴昊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地  址:

宜昌市开发区大连路33号

邮政编码:

443000

联系人:

李杰

电  话:

189******** 

目 录

第一章 项目概况

1.1 项目名称

1.2 承办单位

1.3 项目属性及产权属性

1.4 建设地点

1.5 发展模式

1.6 编制依据

1.7 建设条件  

1.8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第二章 项目建设的背景和必要性分析

2.1 项目建设背景

2.2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2.3  项目发展优势及前景

第三章项目的主要内容和目标

3.1建设规模和产品方案

3.2

3.3

3.4

四、林下种植重楼效益分析

4.1林下种植重楼的经济效益

4.2林下种植重楼的社会效益

4.3林下种植重楼的生态效益

五、结论和建议

5.1 总结

5.2 请求与申请

第一章 项目概况

1.1 项目名称

中草药种植及深加工项目

1.2承办单位

广州市康蓉科技有限公司(或重新成立农村经济合作社)

1.3项目属性及产权属性

本项目为新建工程,包括种植基地建设和厂房建设工程。

本项目建设实行股份制,由项目发起人和资金注入方参股组成。

1.4建设地点

本项目建设地点位于湖北省宜城市雷河镇,该地区资源丰富、区位优势明显、人力资源充足、交通运输便利,是企业投资理想之地。

湖北作为全国的人口大省,具有得天独厚的建厂条件和区位优势。

项目所在地区是劳动力输出基地,劳动力资源充足。

1.5发展模式

项目采取“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进行运作,合作社由所在地所有农户组成,与农户签订产销承包合作协议,合作社负责提供种苗、技术、收购和前期基础条件建设,农户负责生产管理和采收,采收前的管理由合作社雇请当地农户来完成,技术合作社聘请技术人员在当地学校集中培训解决,农户只出力不出钱,不需承担任何风险就可获得稳定收入。

1.6编制依据

1.人民共和国建设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联合颁发的《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于参数》(第三版)、《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试用版)》以及有关规定;

2.有关建筑、结构、排水、电气、通风、消防、环保、节能等设计规范;

3.有关技术经济文件、技术规范、经济参数等;

4.项目建设单位提供的有关文件;

1.7建设条件

1、场地

本项目建设地点位于宜城市雷河镇属于湖北省西北部,汉江中游。

东界随州、枣阳,南接钟祥、荆门,西邻南漳,北抵襄阳。

水系以汉水为骨干,构成“树枝状”。

流域面积在5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103条,蛮河是汉江的最大支流。

地貌组成大致为四山一水五分田。

气候温和,雨量适中,四季分明,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

年无霜期240天左右,年降水量在850至1000毫米之间,年日照1800至2100小时,年平均气温15至16°C,年平均相对湿度为76%。

特别适合各种农作物生长。

2.供电

所在地区电力供给充沛,境内有220KV变电站一座,组成了电力供应网络。

本项目用电由所在地变电站提供。

3.通讯

所在地邮电通讯发达,可直拨200多个国家和地区,计算机数据通讯网已覆盖全区,特快专递、电子邮件、电子邮箱方便迅捷。

4.供暖

本项目新建锅炉房1座,配备6吨蒸汽炉1台,可保证厂区生产生活好冬季建筑供暖的需要。

5.供水

本项目供水由所在区供水系统提供,可满足项目用水需求。

6.排水

采用雨、污分流制,项目生活污水经厂区下水管网收集、处理后排入厂外污水管网。

1.8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序号

指标名称

单位

数量

备注

设计规模

 

 

 

1

厂房、原料仓库

20

总计投资5000万元人民币

2

办公楼、宿舍楼

10

3

麦冬种植

10

 

4

清水池塘

5

 

5

金银花

20

 

6

杭白菊,艾草等

20

 

7

生姜,大蒜等

15

 

建设期

2

 

计算期

10

 

总投资

万元

 

 

投资利润率

%

 

 

投资利税率

%

 

 

财务内部收益率

%

 

 

 

 

 

 

 

第二章 项目建设的背景和必要性分析

2.1项目建设背景

中国是世界生物多样性丰富的国家之一,同时也是中药资源最丰富的国家。

据全国中药资源普查统计,中国中药资源类有12807种,其中药用植物有11146种,药用动物有1581种。

全国民间草药约7000种,占60%;民族药约4000种,占30%;商品中药材约1200种,占10%。

近10年来,我国天然植物药的需求翻了三番,年需求量高达6000万公斤,出口约3000万公斤。

近几年,随着全世界尤其是欧美国家消费者自我医疗保健意识的增强,人们越来越追求绿色食品、纯天然制品,这使得国际植物药市场和健康营养品市场发展十分迅猛,平均以每年30%速度增长。

人们渐渐意识到天然植物药的重要作用。

中药不仅对医学界,对美容界护肤方法产生的影响也越来越大。

1中医药市场发展空间巨大

在近几年举办的中国国际中医药创新技术及产业化展览会上,前去参观的专业人士和市民达数万人。

各参展企业如著名的三九集团、四川可采实业有限公司都闪亮登场,海内外买家团体如澳洲全国中医药学会联合会、加拿大中医药针灸学会、全欧中医药学会联合会、泰国中医药协会、日中传统中医药交流会、港九中华药业商会、澳门中医药学会、台湾中草药发展协会、台湾中医商业联合会等几乎全部到场。

从此次商业展出的规模、观众人数、参加团体的层次,我们就可以看出未来中药的巨大市场。

据统计,中草药在国际市场发展空州非常广阔。

在美国,2005年至2007年,美国滋补品市场总体年增长率为15%,即从2005年的89亿美元增加到2007年的118亿美元。

其中,草药年增长率为21%,即从2005年的28亿美元增加到36亿美元。

2008年达到54亿美元。

在欧洲人们比美国人更加“接受”草药,特别是“注册”药品。

这种接受可从较高的草药人均消费量显示出来。

2中医药是未来用药趋势

与西方医学相比,中医中药的优势是显而易见的。

首先,中药的开发从人体开始,经过几千年、几百年的临床使用,经过自然筛选,其药效已得到了充分的证明,在此基础上再进行分子和动物实验,效果可靠。

这与西药恰恰相反。

西药是从数以万计的化合物中选择,从分子、动物,再到人体进行实验,这种科研方式必将产生每种化合物的成功概率低、费用大的结果。

其次,中药来自于天然植物或动物,把人体作为一个整体进行治疗,经过几千年的临床使用,反复筛选,毒副作用小,而西药是对细胞进行治疗的,副作用大。

再者,中药对一些老年疾病、慢性病(如糖尿病、冠心病、关节炎)有很好的疗效,而西药目前对这些病却束手无策。

根据美国医学机构调查,49%的疾病西药无法治疗,20%左右的病人因服用西药出现毒副作用而停药。

随着“回归大自然”的呼吁日益高涨,人们渴望采取温和的保健、治疗方式,在这方面只有中药能满足人们的需求。

近几十年,特别是近几年来,中药的开发利用更是日新月异。

我国各种中药产品层出不穷,其中有不少产品取得了巨大成功,有的已经成长为在国际上颇有竞争力的民族品牌,中药目采养护系列就是其中成功的典范。

中成药医疗、保健、美容方而需求的扩大,导致中药村需求的急速增长。

2.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2.2.1中国中药材产业发展遭遇技术“瓶颈”

GMP是世界卫生组织(WHO)对所有制药企业质量管理体系的具体要求,在世界范围内已经被多数国家的政府、制药企业和医药专家一致公认为制药企业和医院制剂室进行质量管理的优良的、必备的制度。

按照国际卫生组织规定,从1992年起出口药品必须按照GMP规定进行生产,药品出口必须出具GMP证明文件。

中国加入WTO后,面临着另一个阻碍我国中药进入国际市场的重要因素,即中药生产的科技水平太低,难以达到国际上认可的标准。

其中问题最为突出的是中药材的质量太差,国家药监局公布的2007年药品质量抽查结果显示,在被抽查的各类药品中不合格率最高的是中药材,达34.6%(2006年为25.4%),令人触目惊心。

药材的质量严重地影响了中成药和中药保健品的质量,成为中医药事业发展的瓶颈,严重败坏了中医中药在国际上的信誉,也成为中国中药走上国际市场的一个重大障碍。

近年来,国际贸易舞台大刮环保风,绿色认证制度日趋盛行。

北美、欧洲及东南亚地区的许多国家都出台了相应的法规,对包括中药在内的植物药提出了重金属和农药残留等方面的限量指标。

中国中药材产品屡屡在这个标准上“触礁”,是中国的中药产品出口多年徘徊不前的一个主要原困。

为了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国家已经出台一系列法规,其中与中药材种植有关的两个最重要的标准是“GAP”标准和绿色植物药进出口标准。

“GAP”的全名是《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

GAP带有强制性,不按GAP规范生产的药材商品将被视为非法。

任何中药村产地,如果不从根本上改变其药材种植粗糙落后的现状,不建立自己的GAP基地,不生产出符合GAP要求的中药材产品,那里的中药材种养产业将毁于一旦。

新建的中药材种植产业也决不可能例外。

《药用植物及制剂进出口绿色行业标准》(国家对外贸易部2001年7月1日发布实施)是中药材直接而向WTO的标准。

每一个新建的中药材生产基地都应瞄准这一标准,在近年内生产出符合绿色标准的药材。

2.2.2中药材生产存在的问题

(1)种植地规模不大,难以形成规模经济;

(2)技术水平不高,产品加工技术欠缺

2.2.3农业经济结构调整的内在需求

宜城市农业结构单一,政府应大力扶持中药材种植,优化产业结构.宜城有种植中药材的历史,当地的土壤和气候特别适合中药材的种植,特别适合建设大型的中药材种植基地。

宜城市人民政府应高度重视中药材种植基地建设,为实现全市农业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立足市情,努力把中药材种植加工培育成我市的支柱产业,把中药材种植基地建设作为经济结构调整,实现农民增收、财政增收的战略发展重点之的长效机制。

我公司已与武汉大学达成初步的合作共识,将提供中药和亚健康等知识授课。

在对以上问题合理分析后,让宜城农民社意识到,走中药材规范化、规模化生产经营是公司立足于市场、壮大自身竞争力的必经之路。

本项目通过扩大中药材种植基地、建立中药材加工厂,形成中药材生产形成规模种植、统一管理、科研、质量、销售(出口)一条龙,同时加大规范化种养殖技术的研究和推广力度,建立科学台理的采收加工制度,实现规范化、集体化、基地化生产经营,为扩大出口、创出中药材名牌产品打下基础。

项目的发展壮大,既调整了地方农村产业结构,填补了宜城市及周边地区中药材种植空白,又增加了农民收入。

2.3项目发展优势及前景

1.背景优势

该公司与一些药品企业和化妆品企业建立了长期台作关系,项目产品销路十分明朗,基本不会出现滞销,市场发展潜力较大。

2.成本价格优势

宜城市劳动资源丰富,项目产品的建设成本相对低廉,使公司开发的项目拥有了极强的市场竞争力,对产品的市场销售极为有利。

3.地理位置优势

项目建设地点配套设施齐备,公用工程条件优越,占据了极佳的地理位置,从而加快工程进度,节约投资。

因此决定了销售价格将居有利地位,市场销售前景将十分广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