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高三历史课标版二轮复习专题训练专题十五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Word版含答案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9226540 上传时间:2023-01-04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4.0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高三历史课标版二轮复习专题训练专题十五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Word版含答案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届高三历史课标版二轮复习专题训练专题十五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Word版含答案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届高三历史课标版二轮复习专题训练专题十五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Word版含答案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届高三历史课标版二轮复习专题训练专题十五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Word版含答案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届高三历史课标版二轮复习专题训练专题十五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Word版含答案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高三历史课标版二轮复习专题训练专题十五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Word版含答案Word下载.docx

《届高三历史课标版二轮复习专题训练专题十五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Word版含答案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高三历史课标版二轮复习专题训练专题十五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Word版含答案Word下载.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高三历史课标版二轮复习专题训练专题十五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Word版含答案Word下载.docx

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第一单元 第一次世界大战

第1课 战云密布的欧洲

一……

二……

三 科技进步成果被运用于军事领域

四 军国主义和极端民族主义的泛滥

——根据《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岳麓书社)目录摘编

材料二 结束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凡尔赛和约》包括一项条款,明确指出这场战争是“由德国及其同盟国的侵略”引起的。

这一“战争罪行”的条款不仅仅具有学术价值,因为它还被协约国用来证明它们向战败的同盟国提出支付赔款的要求是有道理的。

结果,它激起了一场热烈、持久的争论……所有这些都促使双方继续争论谁应对战争负责。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材料一列出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发生的科技和思想因素,根据所学知识,对其再补充两项,并说明补充理由。

(2)材料二中的《凡尔赛和约》对战争的责任是怎样认定的?

这一认定是否公平?

谈谈你的看法。

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达拉第被当作凯旋的英雄得到迎接和欢呼。

巴黎的报刊都在狂热地称颂达拉第和外长博内,赞扬他们同张伯伦、希特勒和墨索里尼一起“拯救”了和平。

勃鲁姆甚至在《人民报》上写道:

“没有一个法国女人或者男人会拒绝向尼维尔·

张伯伦和爱德华·

达拉第两位先生致以衷心的感谢。

战争不会落到我们头上了。

巨大的灾祸消除了。

生活能够重新合乎自然地进行下去。

每个人都能重新恢复工作,高枕无忧。

每个人都能享受秋天绚丽的阳光。

——吕一民《法国通史》

(1)材料中“‘拯救’了和平”是指哪一事件?

结合材料分析英法这一做法的目的。

(2)结合史实,谈谈你对“巨大的灾祸消除了”的认识。

4.(2017课标全国Ⅱ,4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欧洲人一边哀叹欧洲衰落了,一边思考欧洲向何处去的问题。

整个20年代,有关欧洲统一的文章、著作、杂志在英、德、法等国相继出版,呼吁建立欧洲合众国。

如挪威生物学家弗里约夫·

豪森在给美国总统威尔逊的信中说:

“在所有欧洲国家联合在欧洲合众国旗帜下之前,欧洲的持久和平是不可能的。

”当欧洲联合的呼声在民间日趋高涨之际,法国总理白里安于1929年在国联大会上提出了以法、德和解为基础的“欧洲联邦”计划,后又发表备忘录,着重强调政治行动,主张建立欧洲各国参加的政治机构。

然而,他的欧洲联合方案提出后,其他欧洲国家都态度冷漠,甚至表示反对。

最后,“欧洲联邦”计划不了了之。

——摘编自陈乐民《欧洲观念的历史哲学》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白里安“欧洲联邦”设想提出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欧洲联邦”设想未能实现的原因。

5.(2017课标全国Ⅲ,4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自1931年起,日本对外侵略的口号经过了一个演变过程。

1931年初,日本大肆宣扬“满蒙”(中国东北和蒙古地区)与日本有着特殊关系,提出“满蒙是日本的生命线”的口号。

1938年11月,日本政府发表声明,宣称战争的最后目的是建设“东亚新秩序”,“日满华”建立起连环互助关系。

1940年7月,在纳粹德国席卷西欧后,日本内阁确定了南进政策,把侵略矛头指向法国、荷兰、英国等国在东南亚的殖民地,提出了建设“大东亚新秩序”的口号。

不久,日本外相松冈洋右将其改称为“大东亚共荣圈”。

——摘编自[日]信夫清三郎《日本外交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日本侵略口号是如何随着侵略战争进程而变化的。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剖析日本提出侵略口号的企图。

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法西斯主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起源的主要动力;

而法西斯主义就是20世纪在垄断资本主义基础上产生出来的一种毒瘤,是帝国主义追求霸权的一种最疯狂的表现。

——李巨廉《战争历史运动坐标上的第二次世界大战》

材料二 雅尔塔体系对法西斯国家及其仆从国进行了处置,联合国取代了无能的国际联盟,五大国共享“否决权”,中国的大国地位得以确立,欧洲中心不复存在,美、苏分别成为半个世界的领袖。

——齐涛《世界通史教程教学参考》

(1)根据材料一,指出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评述雅尔塔体系。

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里根入主白宫后,全面调整美国外交政策以遏制苏联的扩张。

里根强调“以实力求和平”,美国应“保持足以在必要时去取胜的力量”。

为了增强经济实力,里根上台后提出“经济复兴计划”,使美国经济实现了持续的低速增长,使得美国与苏联的经济实力对比大致保持在3∶2的水平上。

里根政府大幅度增加军费,扩充军备,1983年又提出星球大战计划,设想彻底形成对苏的军事优势。

里根声明无论与苏联谈判核条约或讨论贸易、信贷、技术转让问题,都应把苏联在全世界的行为考虑在内,然后做出决定。

里根为使盟国服从美国的战略需要,十分重视改善与传统盟国的关系,进一步把西欧和日本纳入美国与苏联对抗的战略轨道。

在对第三世界政策上,在“热点”地区,美国“广泛支持‘自由战士’对抗苏联支持的侵略”;

在非“热点”地区,只要关系到美国切身利益,里根政府不惜直接出兵,打“低烈度战争”。

里根把共产主义看作“世界面临的主要危险”,叫嚷“自由民主事业在向前挺进途中将把马克思列宁主义抛进历史的垃圾堆”,他进而提出美国“要举国一致地致力于援助民主的发展”并要“各民主国家考虑如何帮助世界上的民主政治运动”。

由此美国政府开始了使社会主义国家发生和平演变的一系列活动。

——摘编自刘颖《论冷战时期美国

外交政策的第三次战略调整》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里根时期美国外交政策的主要内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里根政府外交政策产生的影响。

8.根据材料,提取有关联合国秘书长和联合国的职能信息,确定两个主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予以说明。

材料 

姓名

任期

国籍

主要事迹

赖伊

1946~

1952年

挪威

支持以色列建国;

通过克什米尔停火协议;

赞成恢复新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朝鲜战争爆发后因支持韩国遭到苏联反对;

因未能处理好柏林危机和朝鲜战争,受到大量批评等

哈马舍

尔德

1953~

1961年

瑞典

认真履行联合国努力防止战争和实现宪章其他宗旨;

组成联合国紧急部队,提出维和三原则;

调解中美关系等

吴丹

1962~

1971年

缅甸

调解印巴争端和第三次中东战争;

促使和平解决古巴导弹危机,在美国入侵越南问题上无所作为等

瓦尔德

海姆

1972~

1981年

奥地利

派维和部队终止了第四次中东战争,召开中东和平会议;

调解纳米比亚独立运动、南非种族运动、阿以纷争等;

多次主持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人类环境、海洋法、人口和世界粮食会议等

德奎利

亚尔

1982~

1991年

秘鲁

在处理结束两伊战争、结束苏联军队对阿富汗占领、纳米比亚独立、柬埔寨和平协定、黎巴嫩人质事件等大事时表现出色

加利

1992~

1996年

埃及

主张扩大联合国在维和行动中的作用,参与处理波黑、索马里等问题;

促使柬埔寨大选、南非结束种族隔离;

未能阻止卢旺达种族大屠杀等

安南

1997~

2006年

加纳

对联合国提出多个一揽子改革方案;

调停斡旋伊拉克危机、巴以冲突、克什米尔争端、阿富汗战争等;

未能阻止伊拉克战争等,被批评将发展中国家边缘化,对人权践踏随处可见等

潘基文

2007~

2016年

韩国

进一步推进联合国改革;

斡旋朝核六方会谈;

关注全球气候问题,应对金融危机等全球挑战,推行新多边主义精神,加强伙伴关系,采取协同一致的行动

答案:

1.参考答案

(1)背景:

战略形势有所改善,战线东移,消除了对柏林的威胁;

战争物资供应改善,但整体落后于协约国;

为扭转西线战局,决定突击具有重要战略地位的凡尔登。

(2)经验:

军事领导人的正确决策;

士兵的爱国主义精神;

英、俄协约国军队对德军的牵制。

2.参考答案

(1)列强对世界市场的争夺。

理由:

19世纪下半期以来,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后起国家要求重新瓜分殖民地,这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经济政治因素。

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

两大军事集团的对峙,激化了彼此间的矛盾,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军事因素。

(其他角度,言之有理也可)

(2)德国及其盟国应对战争负责。

不公平。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全面爆发是两大军事集团矛盾激化的结果;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是双方争夺殖民地和霸权的帝国主义战争;

程序不公正(未经审判、德国未能参加和会亦可)。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背景和结果。

(1)问,第一个因素,战争的发生和利益有关,一般体现在经济方面,工业革命后各国经济都发展迅速,但是英国最早建立殖民帝国,各国要发展,都要争夺世界市场。

第二个因素,交战是对立的双方,第一次世界大战前两大军事集团的对峙,使矛盾激化,故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军事因素。

(2)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这项条款明确指出这场战争是‘由德国及其盟国的侵略’引起的”,可知《凡尔赛和约》把战争的罪责都推给了德国及其盟国。

对这一认定的看法,要用史实来论证,合理即可。

3.参考答案

(1)事件:

慕尼黑协定的签订。

目的:

牺牲弱小国家,维护自身利益,避免与法西斯国家的战争。

(2)认识:

灾祸并没有消除。

法西斯德国不仅侵占了苏台德地区,而且进一步吞并了整个捷克斯洛伐克;

加深了苏联对英法的不信任,促使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签订;

对英法自身来讲,很快尝到了绥靖政策的苦果,随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它们遭到了法西斯国家的进攻。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第二次世界大战。

(1)问“‘拯救’了和平”所指事件,可根据材料“巴黎的报刊都在狂热地称颂达拉第和外长博内,赞扬他们同张伯伦、希特勒和墨索里尼”得出答案;

目的可根据材料“战争不会落到我们头上了。

巨大的灾祸消除了”并结合所学知识得出答案。

(2)问对“巨大的灾祸消除了”的认识可结合有关英、德、法、苏等国的相关史实进行分析回答。

4.参考答案

(1)背景:

战争对欧洲造成巨大破坏,战后欧洲明显衰落;

有识之士认识到走欧洲联合的道路才能实现和平,复兴欧洲;

《洛迦诺公约》和《非战公约》的签订缓和了欧洲局势。

(2)原因:

设想脱离现实;

法、德历史积怨太深,削弱对方、保障自身安全的思维严重存在;

欧洲各国利益诉求不尽相同;

经济危机造成欧洲局势动荡。

解析本题考查白里安“欧洲联邦”设想。

(1)问,白里安“欧洲联邦”设想提出的背景,应放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欧洲社会的时代背景下思考,从战争的破坏、有识之士的倡导、战后欧洲维护和平的措施等多角度进行分析。

(2)问,“欧洲联邦”设想未能实现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从两次世界大战之间不利于欧洲联合的因素中寻找答案。

5.参考答案

(1)“满蒙是日本的生命线”口号提出后,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中国东北;

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后,企图灭亡中国,提出“东亚新秩序”的口号;

“大东亚共荣圈”口号提出后,发动太平洋战争,侵占东南亚和西太平洋广大地区。

(2)服务于侵略战争需要;

掩盖侵略战争本质;

蛊惑本国民众;

麻痹被侵略国家的反抗意志。

解析本题考查日本的对外侵略扩张政策。

回答第

(1)问时,根据材料关键信息“满蒙是日本的生命线”“东亚新秩序”“大东亚共荣圈”,并结合所学知识逐步分析“口号”提出后日本发动的对外侵略战争的具体表现。

(2)问,“企图”要注意根据材料中日本提出的侵略口号并结合所学必修部分和选修部分的教材知识来分析,回答时要注意指出其欺骗性,并认清其真实侵略意图。

6.参考答案

(1)原因:

帝国主义争霸;

法西斯主义膨胀。

(2)评述:

雅尔塔体系作为反法西斯正义战争的产物,反映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力量对比的变化,推动了战后世界的和平、民主、独立与发展;

但它具有大国强权政治的烙印,埋下了冷战的隐患。

解析第

(1)问,从材料一信息“法西斯主义”“帝国主义追求霸权的一种最疯狂的表现”,可知其原因。

(2)问,根据材料二信息“雅尔塔体系对法西斯国家及其仆从国进行了处置,联合国取代了无能的国际联盟,五大国共享‘否决权’”,分析归纳雅尔塔体系的积极影响;

根据材料“欧洲中心不复存在,美、苏分别成为半个世界的领袖”分析其消极影响。

7.参考答案

(1)主要内容:

强调实力原则,振兴经济,重整军备;

把遏制苏联扩张作为对外政策的中心;

强调反共的意识形态因素,推动和平演变。

(2)影响:

加剧了冷战气氛,不利于世界和平与稳定;

恢复了美国的实力,扭转了美苏攻守态势;

加深了美国自身的困难,削弱了应付日本、欧共体在经济上挑战的能力。

8.参考答案主题1:

联合国秘书长人选都产生在中小国家,并兼顾各个大洲。

说明:

联合国秘书长的产生坚持地区轮任、小国优先等原则,常任理事国无人担任,体现大国一致的原则,有利于平衡各方利益,协调各国矛盾,保证联合国机构的正常运作。

主题2:

联合国对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世界的发展做出了诸多贡献。

联合国以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发展各国平等友好关系为宗旨,在协调美苏争霸、支持民族独立运动、调解宗教争端和领土纷争、反恐等方面都有积极作为,促进了世界与地区的和平与稳定。

主题3:

联合国曾一度受制于超级大国,作用有限。

联合国成立之初,或受制于美国,或受到美苏争霸的影响,或成为强权政治的工具,在很多重大问题上难有作为,对世界和平与发展作用不充分,甚至造成不良影响。

主题4:

进入21世纪后,联合国不断推进体制改革。

因为联合国制定和通过的系列国际法不具有司法强制力,在协调冲突和矛盾时艰难无力。

为此,联合国不断推进改革,力图通过扩大联合国大会的权力以及修改宪章等强化联合国的权威。

主题5:

联合国在促进世界发展上任重道远。

随着世界政治经济一体化发展,在如何应对人类所面临的共同重大问题,如气候、资源和环境问题,国际犯罪和恐怖主义、全球金融危机等,还需要进一步加快国际协作,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其他言之有理也可)

解析主题可以从联合国秘书长人选来源地进行分析,以及联合国在各个时期对维护世界和平所做的积极贡献进行分析;

联合国秘书长人选来源坚持地区轮任、小国优先等原则,恰当协调各国之间的矛盾,积极构建国际政治新秩序,保证联合国各项机制的有效运转;

联合国在协调美苏争霸、支持民族独立运动、调节宗教争端和领土纠纷、反恐等方面都有积极作为,发挥了联合国应有的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的作用,当然在一定时期内受制于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影响力有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