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常用的科学研究方法.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922573 上传时间:2022-10-25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3.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物理常用的科学研究方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初中物理常用的科学研究方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初中物理常用的科学研究方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初中物理常用的科学研究方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初中物理常用的科学研究方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中物理常用的科学研究方法.docx

《初中物理常用的科学研究方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物理常用的科学研究方法.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初中物理常用的科学研究方法.docx

初中物理常用的科学研究方法

初中物理常用的科学研究方法

研究物理的科学方法有许多,初中物理中常用的有:

观察法、实验法、控制变量法、等效法、模型法、转换法、类比法、比较法等等,但这些知识都散布在初中物理课本各处,为了帮助考生更好的掌握这一部分知识,下面就此做一个汇总。

1控制变量法

控制变量法就是当一个物理量受到多个物理因素的影响和制约时,为了明确这个物理量与其中某个因素的关系,往往需要先控制其它的另几个因素不影响被研究的物理量的方法。

举例:

(1)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哪些物理量有关;

(2)研究电流与电阻、电压关系时,先使电阻不变去研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然后再让电压不变去研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

(3)探究电流产生的热量与哪些因素有关;

(4)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跟哪些因素有关;

(5)探究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

2等效替代法

在物理实验中有许多物理特征、过程和物理量要想直接观察和测量很困难,这时往往把所需观测的变量换成其它间接的可观察和测量的变量进行研究,这种研究方法就是等效法。

举例:

(1)要想研究玻璃板成像特点,关键的问题是设法确定像的位置,实验时具体的做法是另外拿一只相同的蜡烛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看上去它跟像完全重合;我们这样确定像的位置,凭借的是视觉效果的相同,因而可以说是采用了等效替代的科学方法

(2)确定物体的重心,把重力的作用点看作在重心上。

(3)在研究物体受几个力作用的情况时,引入“合力”的概念。

(4)在研究串联、并联电路时,引入“总电阻”的概念。

(5)用排液法测物体的体积。

3建立模型法

建立模型法就是把物理实体或物理过程经过科学抽象转化为一定的模型,运用这种方法的目的,是为了摒弃次要条件,突出主要因素,从而方便对物体本质的研究。

举例:

(1)在物理学中,可以用一条带箭头的直线来表示光的传播路径和方向,这条想象的线叫做光线。

(2)在研究磁体的磁场时,引入的“磁感线”;

(3)原子结构的核式模型。

4转换法

对于不易研究或不好直接研究的物理问题,而是通过研究其表现出来的现象、效应、作用效果间接研究问题的方法叫转换法。

举例:

(1)分子运动看不见、摸不着,通过研究墨水的扩散现象来认识它。

(2)用小磁针研究磁场方向。

(3)电流看不见、摸不着,判断电路中是否有电流时,我们可以通过电路中的灯泡是否发光去确定。

(4)用磁体吸引大头针数目的多少来说明磁性的强弱。

(5)温度计通过液体体积的变化来测量温度。

(6)电流表通过通电线圈在磁场里受力偏转来测量电流

(7)电压表通过通电线圈在磁场里受力偏转来测量电压。

5类比法

如果对一个物理现象或过程与另一物理现象或过程进行比较,找到若干相同或相似之处,并以此为依据,把其中某一对象的有关知识或结论推移到另一对象中去,得到后一对象的结论,这就是类比法。

举例:

(1)我们在学习大气压强时,发现大气与液体有相似的性质,因此对照液体压强知识来学习大气压强。

(2)研究电流时,将它比做水流;

(3)用水波类比声波等等。

6观察比较法

在对各种物理现象、物理实验进行观察的基础上,和认定的标准(或对象)进行比较,得出结论的方法叫观察比较法。

举例:

(1)在学习汽化现象时,研究蒸发与沸腾的异同点;

(2)运用参照物判断物体运动情况;

(3)比较电流表与电压表在使用过程中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7推理法

推理法是在实验基础上用已知的规律对未知的自然现象及规律作出科学的预见。

举例:

(1)研究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2)牛顿第一运动定律的得出

(3)自然界只有两种电荷”这一结论的得出

8模拟法

模拟法是指通过易表现的事物或现象来反映不易表现的事物或现象。

它是揭示事物本质特征的一种间接而有效的方法。

模拟对象与被模拟对象之间有本质上的共同性或形式上的相似性。

例如:

在磁体周围均匀地散布细铁屑,通过细铁屑的规则排列,形象地模拟磁体周围的磁感线就是采用这一物理研究方法。

中考物理研究方法题大扫描

江苏丰县广宇中英文学校 刘庆贺 渠敬华

《物理课程标准》要求,在突出科学探究内容的同时,重视研究方法的指导,使学生在进行科学探究、学习物理知识的过程中,逐渐拓宽视野,初步领悟到科学研究方法的真谛。

因此,注意考察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成为当前和今后中考的热点。

实验的思想、控制变量、模型、等效、归纳、分类、转换、类比、猜想等,是初中物理常用的研究方法。

现结合各地中考试题谈谈物理中的研究方法问题。

一、控制变量法

就是把一个多因素影响某一物理量的问题,通过控制某几个因素不变,只让其中一个因素改变,从而转化为多个单一因素影响某一物理量的问题的研究方法。

这种方法在实验数据的表格上的反映为:

某两次试验只有一个条件不相同,若两次试验结果不同,则与该条件有关,否则无关。

反过来,若要研究的问题是物理量与某一因素是否有关,则应只使该因素不同,而其他因素均应相同。

控制变量法是中学物理中最常用的方法。

例1.小兰在观察提琴、吉他、二胡等弦乐器的弦振动时,猜测:

即使在弦张紧程度相同的条件下,发声的音调高低还可能与弦的粗细、长短、及弦的材料有关。

于是她想通过实验来探究一下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

下表是她在实验室控制的琴弦条件。

控制条件

编号

琴弦的材料

琴弦的长度/cm

琴弦的横截面积/mm2

A

20

0.3

B

20

0.7

C

尼龙丝

30

0.5

D

40

0.5

E

尼龙丝

40

0.5

如果小兰想探究弦发声的音调与弦的材料的关系,你认为她应该选用表中编号为的琴弦(只填写字母代号)

探究过程通常采用下列一些步骤:

①实验研究;②分析归纳;③提出问题(或猜想);④得出结论等。

你认为小兰要完成本探究的全过程,所采取步骤的合理顺序应该是:

(只填写数字代号)

在上述探究过程中,总要控制某些因素,使它们保持不变,进而寻找出另外一些因素的关系,这种研究方法叫做“控制变量法”。

请你再写出一个初中物理中用到这种方法的实验名称:

解析:

想探究弦发声的音调与弦的材料的关系,应控制弦的粗细、长短相同,只让弦的材料不同,据此找到弦D和E;第2问考查探究问题的方法,答案为③①②④;第3问把学生的思路引向了整个初中物理学习的内容,同学们可以从力、声、热、光、电、磁、能等方面回答。

如:

·研究影响力的作用效果的因素;

·研究滑动摩擦力与哪些因素有关;

·研究液体内部的压强;

·研究琴弦发声的音调与弦粗细、松紧、长短的关系;

·研究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

·研究物体吸热与物质种类、质量、温度的关系;

·研究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

·研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

·研究电功或电热与哪些因素有关;

·研究通电导体在磁场中的受力与哪些因素有关;

·研究影响感应电流的方向因素;

·研究动能(或重力势能)与哪些因素有关。

等等。

二、物理模型法

实际中的事物都是错综复杂的,在用物理的规律对实际中的事物进行研究时,常需要对它们进行必要的简化,忽略次要因素,以突出主要矛盾。

用这种理想化的方法将实际中的事物进行简化,便可得到一系列的物理模型。

例2.我们的家乡——芜湖,一直以来就是长江下游重要的商贸港口城市。

芜湖长江大桥,这座目前我国科技含量最高的特大型公、铁两用斜拉索桥梁的建成,使得芜湖这座古老的城市又焕发出强烈的时代气息。

大桥的建设,用到了很多物理学的知识和研究方法。

(1)在铁路桥引桥靠近居民住宅区一侧,建有高3米左右的板墙(如图1所示),其作用是。

(2)汽车过桥时,每隔一段距离会有明显颠簸,这是大桥桥面上的缝隙所致。

这些缝隙是()

A.一种交通标志,用于确认距离,避免发生追尾事故

B.来往车辆过多,造成路面损毁

C.避免司机开车由于过分平稳而瞌睡

D.伸缩缝,用于允许路面的膨胀和收缩

(3)将大桥的结构进行简化,取其部分可抽象成如图2丁所示的模型,①可以看出它用到了的相关知识。

其中O是,代表桥重和过往车辆等产生的对桥的作用力。

②为了减小钢索承受的拉力,在需要与可能的前提下,可以适当增加塔桥的高度。

请分析原因。

③假如让你来设计新的斜拉索式大桥,你还能提出什么方法可以减轻钢索承受拉力?

(说出一种方法即可)

⑷你知道吗?

在上述的研究中,我们用到了物理学中很重要的一种研究方法:

建立模型。

建立模型可以帮助人们透过现象,忽略次要因素,从本质认识和处理问题;建立模型还可以帮助人们显示复杂事物及过程,帮助人们研究不易甚至无法直接观察的现象。

想想看,在初中物理学习中,你在研究哪些问题时也用到了这种研究方法?

请举一例具体说明。

(第本题实例除外)

分析:

本题以芜湖长江大桥为载体,将声、热、杠杆等知识有机的融合,考查学生综合利用知识的能力。

特别是注重了对物理学研究方法的考查,使学生在做题过程中学会了忽略次要因素,抓住主要问题的建立模型法。

题目最后一问让学生再举例子说明在初中物理学习中,在研究哪些问题时也用到了这种方法?

容易激活学生的思维,促使学生对知识的回忆和重新整合。

答案:

⑴用以隔音,减少火车行驶时产生的噪音污染;⑵D;⑶①杠杆、支点、F1;②增加桥塔的高度,可以增大拉力的力臂。

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钢索所承受的拉力也随之减小;③使用新型轻质材料减小桥梁自重等;⑷研究肉眼观察不到的原子结构时,建立原子核式结构模型。

电路图是实物电路的模型。

力的示意图或力的图示是实际物体和作用力的模型。

实验室常用手摇交流发电机及挂图来研究交流发电机的原理和工作过程(柴油机、汽油机模型等)。

研究连通器原理时用到液片模型。

三、转换法

物理学中对于一些看不见、摸不着的现象或不易直接测量的物理量,通常用一些非常直观的现象去认识,或用易测量的物理量间接测量,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叫转换法。

初中物理在研究概念、规律和实验中多处应用了这种方法。

例3.爱因斯坦说过:

“磁场在物理学家看来正如他坐的椅子一样实在。

”磁场虽然看不见、摸不着,但可以通过对小磁针的作用证明其存在。

在物理学中还有其他一些现象也是这样,如用可证明的存在。

解析:

首先通过阅读,明确磁场是无形的,而小磁针是有形的。

用有形的、看得见、摸得着的事物证明无形的、看不见、摸不着的物体,是转换的思想。

然后就要在头脑中搜寻学习过的物理内容,筛选出应用这个思想获取的知识点,确定答案。

大家可以从力、热、光、电、磁、分子原子、能量等方面进行思考。

参考答案如下:

物体发生形变或运动状态改变可证明此物受到力的作用。

苹果落地可证明重力存在。

马得堡半球实验可证明大气压的存在。

雾的出现可证明空气中含有水蒸气。

影的形成光沿直线传播

月食现象可证明月亮不是光源。

奥斯特实验可证明电流周围有磁场

指南针指南北可证明地磁场的存在

用手机能打电话可证明电磁波的存在

扩散现象可证明分子做无规则运动

铅块实验可证明分子间引力的存在

运动的物体能对外做功可证明它具有能

四、猜想法

猜想也称想象或幻想,是用已知的物理知识对某些未知的事物作出科学的预测。

它是人的思维的最高境界,合理的想象往往是人类创造发明的源泉。

例4.在科幻小说《往日之光》中,作者鲍勃。

肖幻想了一种慢透光玻璃,讲述了一段美丽动人的故事。

“想象有一种玻璃,光在这种玻璃中运动的速度极慢,通过半厘米厚需要10年,比蜗牛的速度还慢得多。

当一块慢透光玻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