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上学期第一次月考题 苏科版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9214184 上传时间:2023-01-04 格式:DOCX 页数:38 大小:486.6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物理上学期第一次月考题 苏科版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八年级物理上学期第一次月考题 苏科版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八年级物理上学期第一次月考题 苏科版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八年级物理上学期第一次月考题 苏科版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八年级物理上学期第一次月考题 苏科版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八年级物理上学期第一次月考题 苏科版文档格式.docx

《八年级物理上学期第一次月考题 苏科版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物理上学期第一次月考题 苏科版文档格式.docx(3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八年级物理上学期第一次月考题 苏科版文档格式.docx

声音能否在固体中传播

频率及音调的关系;

物理学方法..

解决此类问题要结合音调的定义进行分析解答.知道音调与发声体的振动频率有关.物理学中把声音的高低称为音调,音调的高低与发声体的振动快慢有关,物体振动越快,音调就越高.

音调的高低与发声体的振动快慢有关,物体振动越快,音调就越高,所以当用一张硬纸片,让它在木梳齿上划过,一次快些,一次慢些,因两次木梳齿的振动快慢不同,所以两次所听到的声音的音调不同;

此题主要考查了声音的两个要素响度和音色的区别.这两个因素很容易混淆,要注意区别.

3.(2分)同样的一杯热水,室温高时冷却得慢,室温低时冷却得快.老师要求同学们针对这一现象,提出一个问题.下面是四位同学的发言,其中较有价值且可探究的问题是(  )

“热水在室温低时比室温高时冷却得快吗?

“热水冷却的快慢与它的质量、它与环境的温差有什么关系?

“为什么热水在室温低时比室温高时冷却得快呢?

“为什么热水的质量越大冷却得越慢?

控制变量法与探究性实验方案..

探究型实验综合题.

解决此题要结合科学探究的主要环节进行分析,结合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提出问题.

此题现象是一杯热水,室温高时冷却得慢,室温低时冷却得快;

所以可以提出的问题是:

”;

ACD三位同学的发言都不够全面,D选项较有价值.

故选B.

解决此类问题要结合题意联系物理中的热传递可以改变物体内能提出问题.

4.(2分)(2012•盐城)下列做法属于在传播途径中控制噪声的是(  )

汽车进入市区后禁止鸣喇叭

图书馆里不能大声喧哗

飞机旁的工作人员带上耳罩

高速公路两侧安装透明板墙

防治噪声的途径..

应用题.

噪声的减弱办法有三个:

在声源处减弱;

在人耳处减弱;

在传播过程中减弱.逐个分析选择项中的措施,与以上三种方法相对应即可得到答案.

A、汽车进入市区后禁止鸣喇叭,即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不符合题意;

B、图书馆里不能大声喧哗,即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不符合题意.

C、飞机旁的工作人员带上耳罩,即在人耳处减弱噪声,故不符合题意;

D、高速公路两侧安装透明板墙,即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符合题意;

故选D.

噪声的减弱办法是针对声音的产生、传播、接收这三个过程来采取措施的.两者对应起来,可以简化对噪声减弱办法的记忆.

5.用滴管从瓶中吸取酒精,滴在手上,感觉凉凉的.小明就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提出了两种猜想.猜想1:

酒精的温度低于手的温度;

猜想2酒精蒸发时吸热,有致冷作用.随后他在烧杯中倒入适量酒精,用相同的温度计分别测量手的温度t1和烧杯中酒精的温度t2,并重复多次,均发现t1>t2.由此,他(  )

只能验证猜想1

只能验证猜想2

既能验证猜想1,也能验证猜想2

既不能验证猜想1,也不能验证猜想2

压轴题;

酒精比较容易蒸发,蒸发吸热,所以酒精有致冷作用.在分析过程中,若要验证猜想1,则酒精温度不能受酒精蒸发的影响;

要验证猜想2,则不应受前者的影响,注意控制变量.

在烧杯中倒入适量酒精,用相同的温度计分别测量手的温度t1和烧杯中酒精的温度t2,均发现t1>t2,可能是由于酒精蒸发吸热造成,故不能验证猜想1;

酒精滴在手上,感觉凉凉的,可能有两个因素:

可能是由于酒精的温度低于手的温度造成的,也可能是由于酒精蒸发时吸热,有致冷作用;

实验中没有控制变量,故不能验证猜想2.

根据猜想,手臂感觉凉,可能有两个因素,所以在进行探究时注意控制变量法的应用.此题很容易出错误.

6.(2分)如图,小明将一端系有乒乓球的细绳栓在横杆上,当鼓槌敲击鼓面时的力度越大时,乒乓球跳动高度越高,该实验中使用的乒乓球目的是(  )

研究乒乓球的发声是由于乒乓球的跳动产生的

研究乒乓球发声的响度与其与其跳动高度的关系

研究乒乓球的跳动高度与敲击鼓面力度大小关系

显示鼓面振动幅度

响度与振幅的关系..

声现象.

首先要知道声音的响度与声源振动的幅度有关,振动幅度越大,响度越大;

振动幅度越小,响度越小.其实要知道将不易观察的鼓面的振动转化为乒乓球的跳动,这是利用了转换法.

(1)当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鼓面时,鼓面会因振动而发出声音,由于鼓面振动的幅度不同,所以声音的响度也会不同,因此这是探究声音的响度与振幅的关系,故ABC错误;

(2)看见鼓面上乒乓球在跳动,这是一种放大的思想﹣﹣即将不易观察的鼓面的振动转化为乒乓球的跳动;

说明鼓声是由于鼓面的振动产生的;

故D正确.

以往的题目,总是根据实验,让学生总结结论,而此题则考查学生对实验探究的目的理解与掌握,尽管难度不大,但却是我们课堂上容易忽视的知识点,因此,也是学生做题时出错较多的地方.

7.(2分)生活在海边的渔民经常看见这样的情景:

风和日丽,平静的海面上出现一把一把小小的“降落伞”﹣﹣水母,它们在近海处悠闲自得地升降、漂游.忽然【水母像受到什么命令似的,纷纷离开海岸】,游向大海.不一会儿,狂风呼啸,波涛汹涌,风暴来临了.就(【】括住的部分),以下解释合理的是(  )

水母接收到了次声波

水母接收到了电磁波

水母感受到了温度的突然变化

水母感受到了地磁场的变化

超声波与次声波..

信息给予题.

频率低于20Hz的声音称为次声波,人耳不能够听到;

水母、青蛙等动物可以听到较低的声音频率.

A、风暴发出的声音频率低于20Hz,不在人耳听不到的范围之内,但水母等动物可以听到,所以我们可以根据它们的异常反应预测灾难;

风暴不会导致电磁波和地磁场的变化,所以B、D不符合题意,风暴不会引起温度突然变化,不符合题意;

解决此类问题要结合次声波的定义和原理应用进行解答.

8.(2分)唐诗《枫桥夜泊》中的名句“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中包含着声学知识.对其中声现象的解释中,错误的是(  )

客船上的人根据音调知道是钟发出的声音

客船上的人根据音色知道是钟发出的声音

钟声通过空气传播到客船

钟声是由钟的振动产生的

音色;

声音的传播条件..

解决此题的关键是要掌握: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是需要介质的,它既可以在气体中传播,也可以在固体和液体中传播,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音色反映的是声音的品质与特色,它跟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有关.

不同材料的物质发声结构不同,所以钟发出的声音音色与其它的物质发声的音色不同,所以客船上的人是根据音色知道是钟发出的声音,A选项说法错误,B选项说法正确,故A符合题意,B不符合题意;

C、钟声通过空气传播到客船的,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D、钟声是由钟的振动产生的,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解决此类问题要会根据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及乐音特征进行分析解答.

9.(2分)下列关于使用酒精灯的做法中错误的是(  )

用火柴点燃酒精灯

用酒精灯外焰加热

用湿抹布扑盖桌面燃气的酒精

用嘴吹灭酒精灯

物理常识..

基本仪器的使用专题.

根据酒精灯使用的方法、注意事项(“两查、两禁、一不可”)等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根据酒精灯的使用方法可知,用火柴点燃酒精灯、用酒精灯外焰加热、用湿抹布扑盖桌面燃气的酒精,这些操作方法都正确;

不可用嘴吹灭酒精灯,要用灯冒盖灭,故D错误.

通过回答本题知道了酒精灯的使用方法,防止由于错误操作引起火灾等不安全事故.

10.(2分)一代伟人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中写道: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形成这种自然景象的主要物态变化是(  )

熔化和汽化

汽化和升华

凝固和凝华

汽化和液化

凝固与凝固放热特点;

生活中的凝华现象..

温度计、熔化和凝固;

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

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叫做凝固,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做凝华.

北方的冬天气温比较低,水结成冰,物质由液态变为固态属于凝固;

雪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变成的小冰晶,物质由气态直接变成了固态属于凝华.

故选C.

针对判断物态变化的问题,首先明确物质现在的状态和原来的状态,根据熔化、凝华、凝固、液化、汽化、升华的定义进行判断.

11.在同一环境中对温度计进行了如下操作,温度计的示数下降最快的是(  )

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蒸发吸热,故温度计示数下降最快的就是蒸发最快的,而加快空气流动可加快蒸发.

加快液体表面空气流动,可以加快蒸发,观察四个选项中,只有D选项中温度计液泡上既沾有酒精,又加快了空气流动,所以蒸发最快,蒸发吸热,温度计的示数下降最快.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影响蒸发快慢因素的了解和掌握,是一道基础题.

12.下列现象中属于熔化吸热的是(  )

游泳结束上岸后感到有点冷

加冰块使饮料温度降低

利用干冰降温防止食品变质

向地上洒水降低环境温度

熔化与熔化吸热特点..

温度计、熔化和凝固.

(1)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叫做熔化,熔化吸热;

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叫做凝固,凝固放热;

(2)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叫做汽化,汽化吸热;

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叫做液化,液化放热;

(3)物质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做升华,升华吸热;

物质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做凝华,凝华放热.

A、游泳完上岸后感到有点冷,是水的汽化吸热,不符合题意.

B、加冰块会使饮料变得冰凉,利用了冰块的熔化吸热,符合题意;

C、利用干冰降温防止食品变质,利用了干冰升华吸热,不符合题意;

D、向地上洒水降低环境温度,会使周围更凉快,利用了水的汽化吸热,不符合题意;

六种物态变化中,吸热的有熔化、汽化、升华,放热的有凝固、液化、凝华,注意分清,是中考的热点.

二、填空题:

(本题每空1分,共24分)

13.(3分)(2014•徐州)如图所示,将一支点燃的蜡烛放在扬声器的前方,当扬声器发出较强的声音时,可以看到烛焰随着音乐的节奏晃动.扬声器的纸盆由于 振动 发出声音,声音通过 空气 传到烛焰处,烛焰的晃动说明声音具有 能量 .

声与能量..

声音能传递信息,也能传递能量.

当扬声器发出较强的声音时,可以看到烛焰随着音乐的节奏晃动.扬声器的纸盆由于振动发出声音,声音通过空气传到烛焰处,烛焰的晃动说明声音具有能量.

故答案为:

振动;

空气;

能量.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

声与能量的了解和掌握,是一道基础题.

14.(2分)如图所示,用手拨动塑料尺,塑料尺 振动 发出声音,用的力越大,塑料尺的 振动幅度 越大,同时会使声音的 响度 改变;

改变塑料尺伸出桌面的长度,会

使声音的 音调 发生改变.

响度与振幅的关系;

频率及音调的关系..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响度和发声体振动的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音调和发声体振动的频率有关,频率越大,音调越高.

(1)用手拨动塑料尺,塑料尺会发出声音,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用的力越大,塑料尺的振动幅度越大,则声音的响度增大;

(3)改变塑料尺伸出桌边的长度,会使声音的频率发生变化,也就是音调发生变化.

振动幅度;

响度;

音调.

此题考查了声音产生的条件,响度与振幅的关系、音调和频率的关系,是一道声学综合题.

15.(3分)温度计的是根据液体的 热胀冷缩 性质制成,如图甲温度计的示数为 ﹣22 ℃,乙图示数是 38 ℃.

液体温度计的构造与工作原理;

温度计的使用及其读数..

液体温度计都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温度计读数时,明确量程和最小刻度值.

液体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性质制成的;

如图所示的温度计的一大格表示5℃,里面分为10小格,故其分度值为1℃;

其示数为分别为﹣22℃和38℃.

热胀冷缩;

﹣22;

38.

本题主要考查了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和体温计的正确读数方法,属于基础题目.

16.(5分)如图是某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这种物质是 晶体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该物质的熔点是 80 ℃,熔化过程持续的时间 15 min.第15分钟的状态是 固液共存 ,它与另一种固体之间的区别是 有无固定的熔化温度 .

熔化和凝固的温度—时间图象..

要解决此题,需要掌握晶体和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的区别:

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不变,即有固定的熔化温度;

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不断上升,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

会分析晶体的熔化图象.知道晶体熔化时的温度为熔点.

要知道晶体从开始熔化到完全熔化为液体的熔化过程.

由图知,该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80℃不变,所以该物质为晶体.并且熔点为80℃.

该晶体从第10分钟开始熔化,第15分钟的状态是固液共存,到第25分钟完全熔化完,所以该晶体的熔化过程经历了25mi﹣10min=15min.

晶体和非晶体之间的区别是有无固定的熔化温度.

晶体;

80;

15;

固液共存;

有无固定的熔化温度.

此题主要考查了晶体的熔化图象.要学会从图象中找出与晶体有关的信息.关键是掌握晶体的熔化特点:

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

17.(3分)小华用如图实验装置研究水蒸气的液化,为了使实验现象更明显,可以在上方金属盘中放入 冰块 (填“温水”、“沸水”或“冰块”),这是通过 降低温度 方法使水蒸气液化的.另一种使气体液化的方法是 压缩体积 .

液化方法及其应用..

使气体液化的方法有两种:

压缩体积和降低温度.其中降低温度可以使所有的气体液化,而压缩体积可以使一部分气体在常温下液化.

任何气体当温度降到足够低时,都会液化,研究水蒸气的液化,为了使实验现象更明显,可以在上方金属盘中放入冰块,冰块熔化要吸热,这是通过降低温度方法使水蒸气液化的;

在温度不能降低到足够低的情况下,还可以通过压缩体积的方法使气体在常温下液化.

冰块;

降低温度;

压缩体积.

此题考查的是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我们要学会使用我们所学的物理知识来分析生活中的物理现象.

18.(3分)如图是某同学常温下载教室内用甲乙装置分别探究“冰和蜡烛熔化的特点”的实验.甲装置

(1)缺少酒精灯加热是 可行 (选填“可行”或“不可行”)的,

(2)实验中宜选用 碎冰 (选填“较大的冰块”或“碎冰”);

采用乙装置加热方式的优点是 使物体均匀受热 .

实验题;

(1)冰在常温下就可以熔化,如果使用酒精灯加热,会使熔化的时间加快,现象不容易观察;

(2)为使一些固态物质能够被均匀加热,可以将固体物质弄碎,并放入试管中,利用水进行加热.

由于冰在常温下就可以熔化,因此在实验过程中,不需要使用酒精灯加热,可以仔细观察实验中的现象.

实验中选用碎冰,可以使冰受热更均匀;

乙装置将需要加热的物质放入试管中,并用水进行加热,这样可以使物质受热更加均匀.

可行;

碎冰;

可使物质均匀受热.

此题是探究冰、蜡烛的熔化特点.考查了对固态物质进行加热的方法,比较了冰和蜡烛在熔化过程中的不同,也即酒精灯的使用,同时考查了质量属性.

19.(2分)(2014•湖北)向云层中投撒干冰是人工降雨的方法之一,被投到云层中的干冰很快 升华 为气体,并从周围吸收大量的热,使云层中的水蒸气 液化 为小水滴或凝华为小冰晶下落而形成雨(均填物态变化名称).

生活中的升华现象;

液化及液化现象..

物质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叫升华,由气态直接变成液态的过程叫液化.

干冰(固体)变为气体是从固态变为气态,因此这个过程为升华;

水蒸气变为小水滴是从气态变为液态,因此这个过程为液化.

升华;

液化.

本题考查的是人工降雨的原理,人工降雨就是利用物态变化的知识来工作的.

20.(3分)谚语是我国民间文化的一部分,其语言简练、涵义深刻.有句谚语:

“霜前冷,雪后寒.”它说明了,霜是由于骤冷,空气中水蒸气发生 凝华 而形成的,此过程需要 放出 热量;

雪后,由于雪 熔化吸热 导致气温降低,使人感到寒冷.

升华和凝华的定义和特点;

(1)在一定条件下,物体的三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之间会发生相互转化,这就是物态变化;

(2)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

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

由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

(3)六种物态变化过程中,都伴随着吸热或放热;

其中放出热量的物态变化有:

凝固、液化、凝华;

吸热的有:

熔化、汽化、升华.

(1)霜前冷:

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为固体的冰晶,附着在建筑物或植被表面,此过程中放热;

(2)雪后寒:

雪熔化为水时,吸热,导致气温降低;

凝华;

放出;

熔化吸热.

分析生活中的热现象属于哪种物态变化,关键要看清物态变化前后,物质各处于什么状态;

另外对六种物态变化的吸热和放热情况也要有清晰的认识.

三、解答题(每空1分,共52分)

21.(2分)小明将正在发声的手机悬挂在广口瓶内,用抽气筒将广口瓶中的空气抽出.

(1)向外不断抽气过程中,所听到的声音将会逐渐 变小 .

(2)实验现象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 介质 .

在研究真空能否传声的时候,把电铃放在玻璃钟罩内,用抽气机逐渐抽去罩内空气,听到铃声逐渐变小,可以得到结论:

声音不能在没有空气的空间中传播.

当抽气机把玻璃瓶内的空气逐渐抽出时,声音传播所靠的介质逐渐减少,所以声音逐渐变小;

此实验验证了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1)变小;

(2)介质.

此题主要考查声音传播的条件,属于基础知识.

22.(3分)在图中,小丽与小刚用细棉线连接了两个纸杯,制成了一个“土电话”.

(1)他们用“土电话”能实现l0m间的通话,这表明 固体能够传播声音 .

(2)相距同样远,讲话者以同样的响度讲话,如果改用细金属丝连接土电话,则听到的声音就大些.这一实验现象表明:

 金属丝的传声性能比棉线的好 .

(3)如果在用土电话时,线没有拉直而处于松驰状态,则听的一方通过棉线 不能 (选填“能”或“不能”)听到对方的讲话声.

解决此题需要掌握: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传声;

音色反映了声音的品质与特色,不同的物体音色不同.

(1)他们用“土电话”能实现l0m间的通话,这表明固体能够传播声音;

金属丝的传声性能比棉线的好;

(3)如果线没有拉直,那么由于线是松软的,振动会被棉线上的空隙吸收,从而无法传递振动,另一方就听不到声音.

(1)固体能够传播声音;

(2)金属丝的传声性能比棉线的好;

(3)不能.

解决此类问题要结合声音的传播条件和声音的特性进行分析解答.

23.(3分)在探究影响音调的因素实验中,小华将钢尺一端压在桌面上,另一端伸出桌面.

(1)拨动钢尺刻度尺,看到了钢尺伸出桌面的部分在振动,同时听到钢尺另一端拍打桌面发出的声音,小华的实验操作存在的问题是 手没有压紧钢尺 ;

(2)小华纠正了实验中存在的问题,再次拨动钢尺,看到钢尺的振动,同时听到了钢尺发出的声音,如图所示.接着减小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拨动钢尺,小华看到钢尺的振动 变快 (填“变快”、“不变”或“变慢”),钢尺发出声音的音调 变高 (填“变高”、“不变”或“变低”).

(1)此实验研究钢尺振动时的响度跟钢尺振幅的关系.应该收集钢尺的振动幅度和钢尺响度,其他声音会干扰实验结果.同时结合题目中的研究对象分析,可得出此时的操作错误.

(2)音调指声音的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