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D卷练习.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921285 上传时间:2022-10-25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411.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D卷练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人教版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D卷练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人教版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D卷练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人教版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D卷练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人教版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D卷练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D卷练习.docx

《人教版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D卷练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D卷练习.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D卷练习.docx

人教版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D卷练习

人教版2019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D卷

姓名:

________班级:

________成绩:

________

一、选择题

1.下列句子中没有病句的一项是()

A.“朗读者”等节目受到广大观众的喜爱,是因为它们形式新颖、有文化内涵造成的。

B.今年一月,杭州火车站自动售票系统正式启用,这大大方便了人们的出行。

C.随着春天的步伐逐渐临近,使我再也坐不住了,下定决心要去西湖边走一走。

D.进入文澜三个多月了,每日的晨跑,让同学们的体能运动水平得到了极大地改善。

2.指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运用不准确的一项是()

A.这篇小说的故事情节跌宕起伏,让人看了便爱不释手。

B.今晚文艺汇演,芳芳打扮得花枝招展的,我差点没认出来。

C.为了铁路早日通车,工程技术人员处心积虑地克服了许多困难

D.精彩的演奏戛然而止,起先大厅里鸦雀无声,随即响起雷鸣般的掌声。

二、字词书写

3.根据拼音写汉字

自然的风景处处有特色。

繁花nèn(__________)叶当中安巢的鸟儿;风雨大作时集中在屋yán(_________)下电线上的苍蝇;梦mèi(________)在牧羊女眼里的秋天;以及给蓝天xiāng(________)上银边的白雪。

这一切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三、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秀美东湖

熊泽民

①东湖不能不令人神往。

她的秀美,令人惊诧,又让人着迷。

这实在是一个好去处。

②东湖的美赢在一个水字,水是辽阔的,且几十座山峰环绕而立,水借山势,山映水趣,湖光山色,构成东湖的奇妙胜景。

古人游东湖也罢,今人游东湖也罢,都逃不脱一个水趣。

让水在心头沐浴,水随心而舞蹈。

水构成了一个奇特的世界。

往水边一站,多让人快哉。

这东湖的水啊,招来八方游客,吸引眸子无数。

翩翩起舞,促膝而歌。

让心在山水间放飞。

③水绿,花美,重重叠叠的花让东湖尽现胜意,你无法想象东湖有着怎样的花之海。

近万株梅花、近5000株樱花,还有大片的荷花,每到盛开之时,美艳之极,令人目眩。

实去看湖的,而掉入花的画屏里了。

湖宜心,花怡情。

让心随花舞。

花凋谢了,心的怒放则不息。

④隐隐的,让人醉。

东湖实在是一个绿色的海洋,穿行在这里,能见到雪松、水杉、樟树,有数字显示,东湖现有各类树木300万株。

300万株啊,为东湖增添了多少秀色。

树青青,水碧碧,树绿水秀。

东湖在绿的枕椅上沉浮。

⑤东湖是一个真实的所在,很早就有人游东湖,宋人袁说友的《游武昌东湖》,写了他对东湖的感怀:

“只说西湖在帝都,武昌新又说东湖。

一围烟浪六十里,几队寒鸥千百雏。

”这是我们见到的关于东湖的较早文字之一。

东湖很早就是一个人们眼中的闲适之湖。

它的静谧在经历了若干年之后仍然保持着。

⑥东湖一年四季游人如织,人们不仅仅冲着这里的山水,更冲着这里的山水文化积淀而来。

毛泽东“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的诗句让人品味不已,还要到“听涛酒家”去品尝品尝,人们游东湖,免不了要在“沧浪亭”旁屈子纪念馆前躬行一番,还要吟诵几句他的《离骚》,甚至手舞足蹈,还要去看上两眼为纪念朱德元帅而建的“朱碑亭”,到“九女墩”行个注目礼,畅游所有的楚风物所,让楚韵长风灌满心胸。

4.通读全文,说说东湖的“美”体现在哪些方面。

5.下列对文章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①段点明东湖景物的特征——秀美,照应标题,表达作者对东湖的向往之情并引出下文。

B.第①段“这实在是一个好去处”中的“实在”一词强调了“东湖”是“好去处”毋庸置疑,表达了作者对东湖秀美景色的向往之情。

C.第②段“让心在山水间放飞”中的“放飞”一词形象地写出作者的心与山水融为一体,流露出作者对东湖山水的喜爱之情。

D.第④段“有数字显示,东湖现有各类树木300万株”中的“300万株”运用夸张手法写东湖各类树木之多,表现东湖实在是一个绿色的海洋。

6.文章第⑤段引用宋人袁说友《游武昌东湖》中的诗句,有什么用意?

7.东湖荷花,每到盛开之时,美艳之极,令人目眩。

请欣赏下面一幅图,运用提供的三个备用词语,将其画面生动形象地描绘出来。

要求至少运用一种修辞,不少于50个字。

备用词语:

无可比拟  凝聚  翡翠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母亲的爱

张国艳

我的母亲平凡而朴实,她那爱笑的眼睛里总是充满着慈爱,我深深地感受到母爱的力量可以融化一切,那是世间最给力的爱!

从记事起,清晨,我睁开惺忪的双眼,看到的总是母亲忙碌的身影。

窄小的厨房里,锅碗瓢盆的奏鸣曲此起彼伏,这样的早晨,我已记不清有多少个了,但我的母亲从没烦躁过、抱怨过。

想起以前的日子,每逢雨天母亲都要为我们一大家人做一锅热乎乎的炝锅面,我和哥哥连喝带吃就是两碗,那种味道只有母亲才能做出来。

小时候,家里并不富裕,但妈妈对我从不吝啬,该有的都会给我买,从不落下,直到长大我才明白,我无忧无虑的童年,是妈妈节衣缩食换来的,她之所以这样做,只是不希望我心里有自卑的感觉。

小时候,我学习成绩一般,对读书毫无兴趣,班主任还建议让我留级。

当时,妈妈没有训斥我,而是用爱的行动来帮助我学习和成长,曾记得在无数个凌晨五点多,妈妈就和我在被窝里开始攻读课本了,讲一遍不会,再来一遍,不厌其烦地为我分析课后的作业,就这样,日复一日地攻克,我的学习成绩终于提高了,老师和同学们都向我投来肯定的目光,而我内心深知,这一切,都是因为母亲那无私的帮扶,给予了我充分的信任、欣赏和肯定。

还曾记得妈妈对我说过的一句话:

“人来到这个世界上就是要学习的,只要你努力,就会发现自己是一颗闪光的钻石。

对母亲而言,她永远是幸福着我的幸福、劳心着我的一切,这种牵挂、这种爱,是我人生中的一大笔财富,无论我生活中遇到怎样的问题、怎样的困难,母亲给我的永远是精神上的安慰与关怀,给我的永远是平和而温暖的言语,就像是一场绵绵细雨,洗去了一切烦恼与哀愁。

身边的朋友们都说我性格好,我心里深知,那是母亲言传身教的结果,我乐观向上的心态也是母亲点点滴滴渗透给我的。

此时,我眼前浮现出的是母亲为我做的种种,都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里,看着母亲的脸颊,数着悄悄爬上母亲额头的皱纹,数着母亲被岁月染白的黑发,数着母亲手上那粗糙的印痕,我始终无言——无法用语言来表达我此时的情感,就是用尽字典里感激的词语,也写不完母亲对我点点滴滴的关爱,关于母亲的故事总也讲不完,关于母亲的恩情总也诉不清。

母亲,我知道您一辈子知足常乐、所求甚少,女儿如今已经长大懂事,我多想拉着您的手,陪伴您去享受丰富多彩的老年活动,让您的晚年生活过得轻松满足、快乐幸福!

(选自《山西日报》,有删改)

8.有人说,“母爱”是最无私的;本文说“母爱”是最给力的。

结合你的实际,谈谈你对“母爱”的理解。

9.作者在文中感受着最给力的“母爱”,并想陪伴母亲,让母亲晚年生活幸福,读完此文后,你想对母亲说些什么?

(60字左右,至少运用上一种修辞手法)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后面题目。

江南的雪,可是滋润美艳之至了;那是还在隐约着的青春的消息,是极壮健的处子的皮肤。

雪野中有血红的宝珠山茶,白中隐青的单瓣梅花,深黄的磬口的蜡梅花;雪下面还有冷绿的杂草。

胡蝶确乎没有;蜜蜂是否来采山茶花和梅花的蜜,我可记不真切了。

但我的眼前仿佛看见冬花开在雪野中,有许多蜜蜂们忙碌地飞着,也听得他们嗡嗡地闹着。

孩子们呵着冻得通红,像紫芽姜一般的小手,七八个一齐来塑雪罗汉。

因为不成功,谁的父亲也来帮忙了。

罗汉就塑得比孩子们高得多,虽然不过是上小下大的一堆,终于分不清是壶卢还是罗汉;然而很洁白,很明艳,以自身的滋润相粘结,整个地闪闪地生光。

孩子们用龙眼核给他做眼珠,又从谁的母亲的脂粉奁中偷得胭脂来涂在嘴唇上。

这回确是一个大阿罗汉了。

他也就目光灼灼地嘴唇通红地坐在雪地里。

第二天还有几个孩子来访问他;对了他拍手,点头,嘻笑。

但他终于独自坐着了。

晴天又来消释他的皮肤,寒夜又使他结一层冰,化作不透明的水晶模样;连续的晴天又使他成为不知道算什么,而嘴上的胭脂也褪尽了。

但是,朔方的雪花在纷飞之后,却永远如粉,如沙,他们决不粘连,撒在屋上,地上,枯草上,就是这样。

屋上的雪是早已就有消化了的,因为屋里居人的火的温热。

别的,在晴天之下,旋风忽来,便蓬勃地奋飞,在日光中灿灿地生光,如包藏火焰的大雾,旋转而且升腾,弥漫太空,使太空旋转而且升腾地闪烁。

在无边的旷野上,在凛冽的天宇下,闪闪地旋转升腾着的是雨的精魂……

是的,那是孤独的雪,是死掉的雨,是雨的精魂。

10.作者写“江南的雪”,是写的眼前的景物,还是回忆中的景物?

从第一自然段中的哪句话可以看出?

11.在第四段的开头,作者用了“但是”一词,请你说说作者这样用的用意。

12.下面语句中加横线的词能去掉吗?

为什么?

“但我的眼前仿佛看见冬花开在雪野中,有许多蜜蜂们忙碌地飞着,也听得他们嗡嗡地闹着。

13.本文与我们学过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都写了塑雪罗汉,试分析两文的写法有何不同?

四、句子默写

14.默写。

(1)________,放之山下。

(《黔之驴》)

(2)朔气传金柝,________。

(《木兰诗》)

(3)________,志在千里。

(《步出夏门行》)

(4)壮志饥餐胡虏肉,________。

(《满江红》)

五、课内阅读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陈太丘与友期行

《世说新语》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

“尊君在不?

”答曰:

“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

“非人哉!

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

“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5.下列句子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陈太丘与友期行  三人行

B.君与家君期日中  吾日三省吾身

C.元方时年七岁    学而时习之

D.过中不至        仁在其中矣

1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相委而去        思而不学则殆

B.尊居在不        不亦乐乎

C.下车引之        日月之行

D.君与家君期日中  与儿女讲论文义

17.下列对文章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一句,交代了故事的起因,也暗示文中内容与守时、守信相关。

B.从“怒”到“惭”,写友人被陈元方反驳前后态度的变化,可表明友人是也知错能改的人。

C.结尾“入门不顾”四个字,表现出陈元方在语言和道义上战胜了对方后内心的满足与自豪感。

D.本文虽简短却内容丰富,刻画了三个有鲜明个性的人物,说明为人处世,应讲礼守信的道理。

18.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2)友人惭,下车引之。

六、课外阅读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喜雨亭记

苏轼

亭以雨名,志喜也。

古者有喜,则以名物,示不忘也。

周公得禾,以名其书;汉武得鼎,以名其年;叔孙胜敌,以名其子。

其喜之大小不齐,其示不忘一也。

予至扶风之明年,始治官舍。

为亭于堂之北,而凿池其南,引流种木,以为休息之所。

是岁之春,雨麦于岐山之阳,其占为有年。

既而弥月不雨,民方以为忧。

越三月,乙卯乃雨,甲子又雨,民以为未足。

丁卯大雨,三日乃止。

官吏相与庆于庭,商贾相与歌于市,农夫相与忭于野,忧者以喜,病者以愈,而吾亭适成。

于是举酒于亭上,以属客而告之,曰:

“五日不雨可乎?

”曰:

“五日不雨则无麦。

”“十日不雨可乎?

”曰:

“十日不雨则无禾。

”“无麦无禾,岁且荐饥,狱讼繁兴,而盗贼滋炽。

则吾与二三子,虽欲优游以乐于此亭,其可得耶?

今天不遗斯民,始旱而赐之以雨。

使吾与二三子得相与优游以乐于此亭者,皆雨之赐也。

其又可忘耶?

1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词的含义。

①予至扶风之明年            ②既而弥月不雨

③而吾亭适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