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运输安全管理复习题吉林Word下载.docx
《铁路运输安全管理复习题吉林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铁路运输安全管理复习题吉林Word下载.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员、设备和环境问题比较直观、易于理解。
6、运输安全形势不稳的原因:
安全管理的思想观念较陈旧;
事故信息价值未得到充分利用;
安全管理的手段和方法落后;
安全基础仍然比较薄弱。
三、下列知识点可出名词解释和简答类型题
1、概念:
三不放过:
指事故发生后,原因分析不清不放过,没有防范措施不放过,事故责任者和群众没有受到教育不放过。
2、概念:
三个不变:
指安全第一的位置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不能移、不能变,主要领导抓安全不能变,党政工团齐抓共管、综合治理不能变。
3、简答:
简要说明安全在铁路运输生产中的地位。
铁路运输生产必须把安全生产摆在首要位置。
(1)安全是铁路运输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先决条件;
铁路是我国主要的现代化交通工具,对经济、社会和科技发展,满足人民物质和文化生活需要起着重要作用。
(2)安全是铁路运输产品的重要质量特性;
铁路运输业是一个从事社会化运输的物质生产部门,运输是生产过程在流通过程中的继续。
(3)安全是铁路各项工作质量的综合反映;
运输生产系统是由机务、车务、工务、电务、车辆、水电等部门构成的,在运输生产过程中,各部门、各工种人员必须遵章守纪,才能确保旅客和货物运输安全。
(4)安全是加快铁路改革与发展的重要保证;
铁路越是深化改革、加快发展、走向市场,越要强化安全基础,搞好安全生产。
(5)安全是法律赋予铁路运输的义务和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铁路法》(简称《铁路法》)是保障铁路运输的法律手段。
4、简答:
为什么说安全是铁路各项工作质量的综合反映?
铁路运输车站多、线路长、分布广。
运输生产系统是由机务、车务、工务、电务、车辆水电等部门构成的,它犹如规模庞大的“联动机”昼夜不停地运转,自然条件复杂,作业项目繁多,情况千变万化。
安全工作贯穿于运输生产全过程,涉及到每个作业环节和人员。
只要有一段路基一根钢轨一台机车和一辆车辆关键零部件,一架信号机发生故障或损坏;
一个与运输生产直接有关人员的瞬间疏忽违章作业、操作失误,就会造成行车事故、货运事故或人身伤亡事故。
因此,在运输生产过程中,各部门、各工种人员必须遵章守纪,才能确保旅客和货物运输安全。
5、简答:
为什么说安全是加快铁路改革与发展的重要保证?
加快铁路改革与发展,必须要有一个稳定的运输安全局面。
如果安全形势不稳,不断发生事故,势必打乱运输秩序,干扰总体部署,分散工作精力,社会舆论也会反映强烈,铁路工作就会处于被动状态,铁路改革与发展就失去了重要前提与基础,难以顺利进行。
铁路走向市场,更需要确保安全、提高运输产品质量,树立良好的运输企业形象。
铁路运输安全质量下降,必然会损害企业形象,阻碍或延缓铁路深化改革、全面走向市场的进程,面对日趋灵活多变的市场需求,铁路通过运输管理体制、组织方法、经营方式的改革,努力从粗放型经营向集约型经营转变,重载、高速(提速)及多元化经营带来的运输安全问题日益突出,安全已成为影响市场竞争实力的“当头炮”。
没有稳定的安全形势,就没有铁路大联动机的高效正常运转,就难以使铁路运输优势和铁路运力资源得以充分发挥。
不仅如此,发生事故本身就是对运输生产力的破坏。
所以,铁路越是深化改革、加快发展、走向市场,越要强化安全基础,搞好安全生产。
四、下列知识点可出论述题
1、试述铁路运输安全与效率和效益的关系。
铁路运输企业从国家、人民和自身利益出发,需要不断提高运输效率和经济效益,以获得社会效益和自身持续发展的条件。
但是,安全状况不好,运输生产效率就失去原有的意义;
生产效率不高,运输安全的根本目的也难以达到,只有在安全的基础上提高效率,才能使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两全其美成为现实;
“安全第一”的意义和作用也真正落到了实处。
“安全第一”是安全与生产或工作效率、经济效益相比较的结果、因为安全是运输生产效率和效益的前提和保证,有了安全,运输生产才能有序进行,才会带来效率和效益。
特别是当安全与生产发生矛盾时,生产要服从安全,更要坚持“安全第一”的位置不动摇、不移位,防止把安全与生产对立起来的倾向。
那种安全不好抓安全而不顾效率;
效率不高抓效率而忽视安全的做法得不到有效遏制,必然会造成生产上不去,安全不稳定,铁路运输整体工作下滑的严重后果。
安全不仅本身是效益,而且是实现铁路整体效益的基本保证。
第二章
1、关于安全的概念,可归纳为两种,即绝对安全和相对安全。
2、通常采用概率法来估算系统处于安全状态的可能性,或者利用模糊数学来说明在非概率情形下的不精确性。
3、铁路运输系统,将凡是造成系统运行中断的事件均归入事故的范畴,严重干扰了系统的正常运行秩序,从而将带来严重的间接损失。
4、在安全问题中,人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因为即使是高度自动化的系统也不可能完全避免人的介入,不可能完全不受人的操纵和控制。
5、绝大多数事故的发生均与人的不安全行为有关。
众所周知的切尔诺贝利事故与三哩岛事故均与人的差错有关。
6、安全监控设备。
对铁路员工操作正确性进行监督,防止在实际运输作业过程中由于人的精力和体力出现不适应而造成行车事故。
如防止机车冒进信号的列车自动报警、列车进路监视器等。
7、事故救援设备,如消防、起复、抢修、排障等设备。
8、设备的设计安全性是指设备的可靠性、可维修性、可操作性(人—机工程没计)以及先进性等。
9、设备可靠性是指设备在规定条件下、规定时间内,处于正常工作的能力,它可以用可靠度;
10、影响运输安全的外部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11、“人—机—环”构成铁路运输安全保障系统的最基本组成要素,必须有效地组合与协调三者之间的关系。
12、铁路运输安全保障系统是一个以管理作为施控主体,以运输安全直接影响因素(人、机、环境)作为受控客体的控制系统,其目的是实现某一时期的系统安全目标。
13、铁路运输安全保障系统是一个以“管理”为中枢、“人”为核心、“机”为基础、“环境”为条件组成的总体性的以保障铁路运输安全为目的的人—机—环境系统。
14、安全总体管理的内容,不是单独对人的安全管理、或者单独对设备的安全管理、对环境的安全管理,而是对人—机—环境系统总体的安全管理,是凌驾于人、机、环境之上,又渗透于其中的安全管理。
15、安全技术管理中单独针对人员、设备和环境的部分属于安全对象管理而非安全总体管理
16、错觉现象也很多,其中,以视觉错误对运输安全的影响较大。
17、增强个人安全意识可确保安全自控;
增强群体安全意识可实现安全互控和联控。
1、铁路运输安全的特殊性:
铁路运输安全的动态性;
铁路运输安全失控的严重性;
铁路运输安全问题的反复性;
铁路运输安全对管理的依赖性极强;
铁路运输安全的复杂性;
2、人员的安全素质,包括思想素质,技术业务水平,生理、心理素质,以及群体素质,且对不同人员有不同的素质要求。
3、铁路运输安全保障系统中“人”既是“管理”的主体,又是“管理”的对象,“人”在系统中的主导地位不会变,可变的只是管理层次越高,其主导性越强。
4、安全法制管理的功能主要表现在下述四个方面:
(1)完善运输安全法规。
(2)建立健全规章制度。
(3)完善安全标准体系。
(4)监督与考核规章制度、作业标准的执行。
5、安全对象管理子系统可进一步细分为人员安全保障子系统、设备安全保障子系统和环境安全保障子系统。
6、社会环境安全保障的内容极其广泛,但是,较为直接的是保障铁路沿线治安和站车秩序状况,特别是要完善道口安全措施。
绝对安全:
绝对安全观认为,安全指没有危险、不受威胁、不出事故,即消除能导致人员伤害,发生疾病、死亡或造成设备财产破坏、损失,以及危害环境的条件。
相对安全:
相对安全观认为,安全是相对的,绝对安全是不存在的。
安全是在具有一定危险性条件下的状态,安全并非绝对无事故。
事故与安全是对立的,但事故并不是不安全的全部内容,而只是在安全与不安全这一对矛盾斗争过程中某些瞬间突变结果的外在表现。
3、概念:
安全:
安全是指在生产活动过程中,能将人或物的损失控制在可接受水平的状态。
换言之,安全意味着人或物遭受损失的可能性是可以接受的,若这种可能性超过了可接受的水平,即为不安全。
4、概念:
危险:
危险是指在生产活动过程中,人或物遭受损失的可能性超出了可接受范围的一种状态。
5、概念:
可靠性:
可靠性是指系统或元件在规定条件下、规定时间内完成规定功能的能力,而安全性则是指系统的安全程度。
6、概念:
事故:
事故是指在生产活动过程中,由于人们受到科学知识和技术力量的限制,或者由于认识上的局限,当前还不能防止或能防止而未有效控制所发生的违背人们意愿的事件序列。
7、概念:
隐患:
隐患可定义为:
在生产活动过程中,由于人们受到科学知识和技术力量的限制,或者由于认识上的局限,而未能有效控制的有可能引起事故的一种行为(一些行为)或一种状态(一些状态)或二者的结合。
隐患是事故发生的必要条件,隐患一旦被识别,就要予以消除。
8、简答:
人对安全的特殊作用是什么?
(1)人的主导性。
在人和设备的有机结合体中,人是主导方面。
设备必须由人来设计、制造、使用和维护,即使是技术状态良好的安全设备,也只有通过人的正确使用,才能发挥它的保安作用。
(2)人的主观能动性。
当情况突然变化时,人能立即采取相应的措施和灵活的方法,排除故障等不安全因素,使系统恢复正常运转。
只有人才具有主观能动性,从而具有合理处理意外情况的能力。
(3)人的创造性。
人能够通过研究和学习,不断地提高和改进现有系统的安全水平。
9、简答:
事故发生的原因,可归结为哪三类?
(1)目前尚未认识到的原因
(2)已经认识,但目前尚不可控制的原因(3)已经认识,目前可以控制而未能有效控制的原因。
10、简答:
运输系统外部人员对安全影响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运输系统外人员。
主要指旅客、货主以及铁路沿线居民、机动车驾驶人员等。
系统外人员对安全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旅客携带“三品”上车,不遵守铁路安全有关规定而引起行车事故。
(2)在铁路一公路平交道口,经常发生机动车驾驶员和道口行人不注意瞭望,强行过道所致的道口事故。
(3)铁路沿线人员无视铁路安全法规,关闭折角塞门、偷盗通信器材、拆卸铁路设备和在线路上放置障碍物等,严重威胁铁路运输安全。
(4)货主不遵守货物运输安全规定,例如在承运货物中携带危险品而不如实申报等,也会影响铁路运输安全。
11简答:
安全的“间接效益性”的意义是什么?
要保证生产安全必须在人员、设备、环境和管理方面有相应适时的安全投人,但安全投人所产生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却是间接的、无形的,难以定量计算。
因此,安全投人往往被忽视,只有发生了事故造成了损失之后才会意识到安全投人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事实上,安全的效益除了减少事故的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外,更重要的是在提高人员素质、改进设备性能、改善环境质量、加强生产管理等方面所创造的积极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12、简答:
事故的内涵是什么?
从宏观的生产过程看,事故是安全与危险矛盾斗争过程中某些瞬间突变结果的外在表现形式,是时间轴上一系列离散的点;
从微观而言,每一个事故均可看作是在极短时间内相继出现的事件序列,是一个动态过程。
1、试述安全性与可靠性的关系。
由于安全性与可靠性的联系十分密切。
可靠性是指系统或元件在规定条件下规定时间内完成规定功能的能力,而安全性则是指系统的安全程度。
可靠性与安全性有共同之处,从某种程度上讲,可靠性高的系统,其安全性通常也较高,许多事故之所以发生,就是由于系统可靠性较低所致。
但是,可靠性不同于安全性,可靠性要求的是系统完成规定的功能,只要系统能够完成规定功能,它就是可靠的,而不管是否会带来安全问题。
安全性则要求识别系统的危险所在,并将它从系统中排除。
此外,故障的发生不一定导致损失,而且,也存在这样的情形,即当系统所有元件均正常工作时,也可能伴有事故发生。
例如,在安全防护不严的情况下,即使系统所有元件均处于正常工作状态,也有可能会发生事故。
2、试述安全、危险、事故、隐患之间的关系。
(1)安全与危险是一对此消彼长动态发展变化的矛盾双方,它们都是与生产过程共存的连续到过程。
(2)描述安全与危险的指标分别是安全性与危险性(风险),二者存在如下关系:
安全性=1—危险性(3)事故与安全是对立的,但事故并不是不安全的全部内容,而只是在安全与不安全一对矛盾斗争过程中某些瞬间突变结果的外在表现。
(4)系统处于安全状态并不一定不发生事故,系统处于不安全状态,也未必完全是由事故引起。
(5)危险不仅包含了作为潜在事故条件的各种隐患,同时还包含了安全与不安全的矛盾激化后表现出来的事故结果。
(6)事故发生,系统不一定处于危险状态,事故不发生,也不能否认系统不处于危险状态,事故不能作为判别系统危险与安全状态的唯一标准。
(7)事故总是发生在操作的现场,总是伴随隐患的发展而发生在生产过程之中,事故是隐患发展的结果,而隐患则是事故发生的必要条件。
3、试述人在保障运输安全中的作用。
人对于安全的主导作用,在铁路运输安全方面也不例外。
铁路运输安全与许多活动有关,所有各项活动都依赖于高效、安全和可靠的人的行为。
在铁路运输工作的每个环节、每项作业中,都是由人来参与并处于主导地位的,人操纵、控制、监督各项设备,完成各项作业,与环境进行信息交流,与其他作业协调一致。
正是由于人在运输工作中的重要地位,使得人的因素在运输安全中起着关键的作用。
4、试述运输安全与心理现象的关系。
影响运输安全的心理要素主要有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注意、情绪、能力、疲劳、需要、动机、意识、气质和性格。
在运输生产活动中,人的操作过程主要有三个环节,即辨认接收信息,操纵控制设备、观察调整运作,所有这些行为均受心理现象影响。
当人的心理现象处于积极状态时,感知快速,思维敏捷,动作可靠,能保证系统正常运转。
否则,人的感知觉、思维和反应机能就不能正常发挥,差错增多,导致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就很大。
因此,积极的心理现象是保证运输安全的内在依据,消极的心理现象及由此产生的侥幸、麻痹、惰性、烦闷、自满和好奇等心理倾向,是人的差错(辨认不清、主观臆测、理解不当、判断失误等)引发事故的深层次原因。
人的心理现象状态及其转变程度,成为运输生产中事故与安全相互转化的制约因素,运输安全的心理保障关键就在于采取各种有效的手段和措施提高人的心理素质。
5、试述疲劳与运输安全的关系。
疲劳是人在连续工作一定时间后,体力和精力消耗超过正常限度所出现的生理心理机能衰退的现象,其表现是;
(1)生理机能下降,肌肉酸痛,身体困乏,头痛头晕,视觉模糊,呼吸急燥、心率加快、血压升高等。
(2)心理机能下降,注意力分散,感知觉失调,记忆和思维减退,反应迟缓等。
疲劳在生理上“不能再干下去”和心理上“不想再干下去”的综合影响,轻则使工作效率降低,重则因判断失误或操作不当而导致事故发生。
铁路运输工作中,客货列车运行速度高、噪音大,露天作业自然环境条件差,职工连续工作时间长,加之安全正点要求高,使生产和管理人员心理压力大,耗费的身心能量多。
因此,研究和减轻疲劳,对保证运输安全有重要意义。
6、试说明增强安全意识的主要途径有哪些?
其主要途径有:
(1)坚持正面教育。
不断进行安全教育和定期培训,使广大职工正确认识并处理好安全与效率、效益的关系;
安全与国家、集体、个人之间的关系;
安全与自控、互控、联控之间的关系,使安全意识的能动性得到充分发挥。
(2)强化三种安全管理意识。
一是入本意识,人是安全生产中最富有主观能动性、创造性和积极性的要素。
二是长远意识,应警钟长鸣。
长治久安是安全运输的根本所在,来不得半点松懈和麻痹。
三是辩证意识,硬性制度、严格检查和加大奖惩力度是必要的,但更需要在提高职工队伍综合素质及促进安全习惯行为的养成上下功夫。
(3)通过典型示范。
使班组成员学、比有榜样,赶、超有对象,牢固树立“安全生产光荣,违章违纪可耻”的观念,自觉为安全生产多作贡献。
(4)利用从众心理。
充分发挥班组优良作风和集体荣誉的作用,加大制度和纪律的约束力,增强群体一致向上的凝聚力,形成“要我安全变成我要安全”的氛围。
第三章
1、“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是我国铁路运输安全管理方针。
2、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强化“安全第一”的责任意识这是保障运输安全的重要前提。
3、人的因素是影响运输安全最重要的因素,人的安全思想和意识是安全行为的基础。
因此,必须加强以人为中心的管理,持久深入地进行安全生产教育,
4、遵守规章制度,严格组织纪律,这是运输安全的重要保证。
5、纪律松弛,有章不循是对运输生产安全的最大威胁。
因此,必须加强职工队伍的组织性和纪律性;
6、建立健全严格的安全管理制度,最为重要的是各级安全责任制的逐步完善和切实执行。
应避免职责不清、分工不明、互相推诿的不良现象发生;
7、争取地方政府和人民群众的支持,这是运输安全的坚强后盾。
铁路应主动加强与地方的安全联防和共建。
8、大多数运输事故都是由于少数人违章违纪造成的。
究其原因,主要是认识上的模糊和思想上的松懈,而这与思想政治工作削弱密切相关。
9、1978年12月16日,368次旅客列车进入陇海线杨庄车站时,因司机打盹,机车失控,闯过红灯,冒进出站信号与对向进站的87次旅客列车侧面冲突,造成死亡106人,重伤47人的惨重事故,为此,铁道部将每年12月16日定为全路安全教育日。
10、柔性调节手段,如思想政治工作(包括情感手段;
心理手段、奖励、表彰、晋级、提升等);
11、《铁路法》是我国管理铁路的第一部大法,是进行铁路运输和建设的基本法律。
运用法律手段保护铁路运输安全是《铁路法》需要解决的重点问题。
12、《技规》第二篇“行车组织”中规定了对行车组织的基本要求、编组列车、调车工作、行车闭塞及列车运行的办法和安全作业的规定,这是全路行车组织和安全管理的基本依据。
13、《铁路行车事故处理规则》(简称《事规》),行车事故发生后,应按《事规》要求,采取积极措施,迅速组织抢救,尽量减少损失。
要依靠群众,调查研究,找出原因,分清责任,吸取教训,制定对策,防止同类事故再次发生。
14、作业标准是延伸的规章制度,一般是指与重复进行的生产活动直接有关的作业项目和程序,在内容、顺序、时限和操作方法等方面,依据作业规章制度所做的统一规定,是组织现代化大生产的主要手段。
15、安全教育是增强路内职工安全素质的最佳途径,也是路外人员了解铁路安全常识,强化安全意识的重要手段。
16、运输安全是一个系统工程,运输安全管理体系实行“分层管理、逐级负责”的制度,是提高安全管理科学性和有效性的重要举措。
1、安全管理手段主要有经济手段、行政手段、思想工作和法律手段。
2、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一种表现形式,用它来规定人们必须遵循的行为准则,具有明显的规范性、相对的稳定性和严格的强制性。
3、《铁路车站行车作业人身安全标准》是铁道部为保证作业人员自身安全而发布的标准,主要内容有:
(1)行车作业人身安全通用标准。
(2)接发列车作业人身安全标准。
(3)调车作业人身安全标准。
(4)扳道(清扫)作业人身安全标准。
4、铁路运输安全管理体制一般是指运输安全的管理体系和工作制度。
确立科学的运输安全管理体制,对我国铁路运输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5、行车安全部分,包括车务、机务、工务、电务、车辆等部门的作业安全。
安全第一:
要求运输企业进行组织生产指挥生产时,坚持把安全生产作为企业生存与发展的第一要素和保证条件。
预防为主:
就是要求运输企业以主动积极的态度,从组织管理和技术措施上,增强运钩安全保障系统的整体功能,把事故遏制在萌芽状态,做到防患于未然。
运输安全管理手段:
运输安全管理手段实质上是对职工安全生产积极性和创造性的保护、调动手段,同时也是对不安全的人和事进行制约引限制的手段,总之,是人与人、人与事之间关系的调节手段。
作业标准:
作业标准是延伸的规章制度,一般是指与重复进行的生产活动直接有关的作业项目和程序,在内容、顺序、时限和操作方法等方面,依据作业规章制度所做的统一规定,是组织现代化大生产的主要手段。
运输安全生产检查:
运输安全生产检查是以各种运输法规为准绳,通过有计划、有目的,有步骤地查思想、查管理、查设备、查现场作业,发现和消除隐患及危险因素,总结交流安全生产经验,推动运输安全工作深入开展。
6、简答:
《铁路法》中关于铁路安全与保护方面法律问题规定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答:
(1)铁路运输设施的安全保障。
(2)铁路路基的安全保护。
(3)旅客列车和车站的安全保障。
(4)铁路行车安全和事故的处理。
(5)铁路运输企业对危害铁路行车安全行为的处理。
(6)铁路沿线环境保护。
7、简答:
《车站行车工作细则》包括哪些主要内容?
(1)车站的性质、等级和任务。
(2)车站技术设备的使用和管理。
(3)接发列车和调车工作组织。
(4)列车技术作业程序和时间标准,作业计划的编制、执行制度。
(5)车站通过能力和改编能力的计算和确定等。
《电气化铁路有关人员电气安全规则》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1)电气化铁路运输和安全的原则要求。
(2)电气化铁路附近有关安全规定。
(3)养路工作安全规定。
(4)装卸作业和押运人员安全规定。
(5)接发列车及调车作业安全规定。
(6)机车车辆作业安全规定。
(7)通信、信号、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