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教育学教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921222 上传时间:2022-10-25 格式:DOCX 页数:87 大小:63.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教育学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7页
最新教育学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7页
最新教育学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7页
最新教育学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7页
最新教育学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教育学教案.docx

《最新教育学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教育学教案.docx(8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教育学教案.docx

最新教育学教案

课题

教育学绪论

课时

2

教学目的

要求

由教育学是一门怎样的科学?

为什么要学习教育学?

怎样学好教育学?

三个问题贯穿绪论。

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掌握教育、学校教育的概念;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概况;学习研究教育学的意义和方法。

从而对本课程有个系统的认识。

教学重点

难点

1、教育、学校教育的概念。

2、教育的外部规律与内部规律。

(难点)

3、教育学的发展阶段及代表人物、代表作。

 

主要内容及步骤

备注

一、教育学的研究对象(什么是教育学?

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由于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因此也可以说,教育学是一门研究如何按照一定社会的要求来培养人的一门科学。

(一)什么是教育?

广义:

泛指一切增进人们的知识技能,身体健康,影响人们思想品德的活动。

包括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

(举例)

狭义:

指学校教育。

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阶级)的要求,对受教育者所进行的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传授知识技能,培养道德品质,发展智力体力,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一定社会(阶级)服务的人的社会活动。

(二)教育现象

教育现象包括宏观、中观、微观的教育现象。

(三)教育规律

两大规律:

①教育与社会的关系,其中最主要的是教育与生产力,教育与政治,教育与文化相互制约的规律。

②教育与青少年身心发展的关系及其相互相互制约的规律。

我们学习的《教育学》属于普通教育学。

以中小学教育为研究对象。

二、《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

产生的原因:

是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是在社会生产和生活对教育日益需求的情况下产生的,也是教育实践经验长期丰富和积累的结果。

发展阶段:

有不同划分法,我们分四阶段:

(一)萌芽阶段

封建社会之前,没有独立的教育学,只有教育思想同哲学、政治、伦理学等混杂在一起。

如《论语》、《孟子》、《荀子》等既是哲学、伦理学著作,又包含了许多教育思想。

中国古代的《学记》为世界上第一部论述教育的专著,反映了二千多年前我国的教育思想已达到一定的水平。

(二)独立形态的教育学阶段

从欧洲文艺复兴开始,教育学从哲学中分化出来,逐渐形成独立学科。

为什么在这个时候能形成独立学科?

①17世纪欧洲资本主义上升,生产力发生巨大变化,政治经济的发展对教育及教育理论提出了新的要求;

②教育实践的发展和教育经验的丰富,如普及义务教育的实施、班级授课制的出现等。

③与教育学有关的哲学、心理学、解剖学等学科的发展促进了教育思想教育理论的完善。

标志:

一般认为,开始于夸美纽斯(捷克)的《大教学论》(1632年),他的教育理论为资产阶级教育学奠定了基础,是西方资产阶级第一部教育学。

19世纪初的赫尔巴特(德国)的《普通教育学》(1806年),在伦理学和心理学的基础上建立起更为严密科学的教育学。

(三)马克思主义教育学的创建阶段

教育学真正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是在马克思主义产生以后,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马克思、恩格斯创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教育学的研究提供了科学的方法论,他们第一次科学地论证了教育的本质,教育与政治、经济的关系。

人的全面发展,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等教育理论的根本问题,为科学社会主义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

40年代,苏联凯洛夫主编的《教育学》——第一部社会主义教育学。

(简介)

△我国教育学的发展情况简介。

三、教育学的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

指导思想:

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

理论基础:

马克思主义哲学、心理学、新三论等

四、学习教育学的意义和要求:

意义:

(为什么要学习教育学?

为了掌握教育规律,指导教育实践,提高教育质量。

1、学习教育学,能提高我们搞好教育工作的自觉性,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巩固专业思想。

2、学习教育学,可以帮助我们掌握教育规律,指导实践,提高质量。

3、学习教育学,能更好地指导教育科研。

要求:

(如何学好教育学?

1、学习教育理论与参加教学实践相结合;

2、课堂听课与自学讨论相结合;

3、继承我国优秀教育遗产与借鉴国外先进经验相结合;

4、学习教育学与学习心理学、教材法等相关学科相结合。

授课效果分析

 

潍坊学院教案

课题

教育的概念

课时

3

教学目的

要求

理解教育的本质。

重点掌握教育的构成要素及各要素之间的关系,了解教育过程的诸种矛盾。

教学重点

难点

1、教育的本质。

2、教育的构成要素及其相互关系。

3、教育过程的主要矛盾。

 

主要内容及步骤

备注

一教育的诸要素

1受教育者——教育的对象

对受教育者地位的认识

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有自身的规律

受教育者的主观能动性

2教育者——教育的主体

教育者的地位

教育者的目的性、主体性、社会性

3教育影响——教育的中介

教育影响具有社会价值和教育价值

教育影响主要包括教育内容和教育手段

二教育诸要素之间的规律性联系

1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相互关系

主体与客体的关系

客体对主体的能动作用

2教育者、受教育者与教育影响的关系

△主要矛盾:

教育者的要求与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特点及水平之间的矛盾。

授课效果分析

对教育的基本概念和要素掌握较好,课堂效果良好

潍坊学院教案

课题

教育与社会发展

课时

5

教学目的

要求

教育产生于人类实践活动,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教育随社会的发展而发展,教育的发展受社会诸因素的制约,反过来它又推动着社会的发展。

这是教育的一条基本规律。

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能用动态的观点理解教育的产生和发展过程;着重掌握教育与生产力、与政治制度的关系;了解教育的社会功能;理解教育的相对独立性;能运用本章理论正确认识教育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与地位。

教学重点

难点

1、教育是一种社会现象,如何理解这一界说?

2、教育与生产力、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的关系。

3、对教育的社会功能的认识。

(难点)4、教育的相对独立性。

 

主要内容及步骤

备注

第一节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一、教育的产生

(一)几种教育起源说观点述评

Ι、“生物起源说”:

认为教育不是起源于人类社会,动物界也有学生和教师,也有教育活动。

Ⅱ、“心理起源说”:

认为教育于儿童对成年人的无意识模仿,是人类的一种本能。

Ⅲ、“社会生活需要起源说”(“劳动起源说”):

认为教育产生于社会生活的需要。

我们主张“社会生活需要起源说”,为什么?

首先,社会生活需要为教育的产生提供了可能性。

劳动创造人本身,使人类最终脱离了动物界,手足的分工,使手成为劳动器官,大脑的发达成为自觉思维的器官,同时产生了语言,这些都为教育的产生准备了必要条件。

其次,社会生活需也为教育的产生提出了必要性。

人类在劳动中获得了生产经验和生活经验,建立了一定的生产关系,为了维持和延续社会,年青的一代必须把积累的生产斗争经验和生活经验传授给下一代,培养他们的劳动能力和思想品德,于是便产生了教育。

“生物起源说”是没有依据的,因为动物没有语言和思维,不会有意识地活动,他们的所谓“教育”是以身俱来的本能,不是我们意义上的教育。

“心理起源说”否定了教育的有意识、有目的性,是错误的。

△学校教育的产生

(二)教育是一种社会现象

这一界说包括三层意思:

1、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为人的发展所必须

2、教育起源于人类社会的生产生活实践

3、教育是人类社会所特有的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

二、教育的发展

教育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不同的历史阶段,有不同性质和特点的教育。

关于教育的发展阶段:

按生产力发展水平划分,可分为原始社会的教育、古代社会的教育、现代社会的教育三个阶段。

按生产关系(社会形态)划分,可分为原始形态的教育、奴隶社会的教育、封建社会的教育、资本主义社会的教育、社会主义社会的教育五个阶段。

(比较各个阶段教育的特点)

参考叶澜《教育学》第二章

第二节教育与政治制度的关系

政治制度决定教育的性质,而教育对政治又具有反作用。

一、政治制度决定教育的性质

1、政治制度决定了教育的领导权;

2、政治制度决定了教育的对象及其权利;

3、政治经济制度决定了教育目的、教育政策、教育制度和某些教育内容;

二、教育对政治制度的反作用(政治功能)

△教育对政治作用的表现:

1、传播一定社会的思想意识,使受教育者形成符合本社会要求的思想观点和行为习惯,实现年轻一代的政治社会化。

2、培养专门的政治人才为一定社会的政治制度服务。

3、制造传播舆论。

在教育中通过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言论和行动以及教材、刊物等来宣传一定的思想,制造一定的舆论,借以影响群众,以影响社会的政治经济制度。

4、教育可以促进民主化进程。

△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作用的性质

促进、巩固,维护作用

阻碍、削弱、瓦解作用

取决于它为哪个阶级服务,为什么样的政治经济服务。

△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不起决定作用

第三节教育与生产力的关系

教育的发展受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所制约,又反过来推动生产力的发展。

一、教育的发展受生产力发展水平所制约

1、生产力的发展制约着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

生产力的发展为教育的发展提供了物质条件。

(举例)

生产力发展为教育的发展提出要求。

(举例)

2、生产力的发展制约着教育目的(人才的培养规格)(举例)

3、生产力制约着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的改革。

(举例)

4、生产力发展促进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组织形式的改进。

如物理、化学实验、幻灯电影演示教学、电子计算机等先进手段在教学中的运用,都与生产力发展分不开。

因此,教育的发展要以生产力的发展为前提,受其制约。

二、教育的发展推动生产力的发展。

(经济功能)

1、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重要手段之一,把可能的劳动力变为现实的劳动力,提高劳动者素质,从而促进生产的发展。

例如,一个农民单靠体力,最多只能够种几亩地,生产几千斤粮食,而受过教育,掌握技术,学会运用现代化工具的农民,可种几千亩地,生产几十万斤粮食。

又如,美国从1900~1959年,在教育上投资所获得的利润增长了17.5倍,而在物质上投资利润只增长了3.5倍。

与文盲相比,小学水平,可提高生产率43%,初中水平,可提高生产率108%,高中水平,可提高生产率300%,可见教育对增加社会财富,提高生产率,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作用。

2、教育是科学知识再生产的重要手段,把科学知识转化为生产力。

3、教育是生产新的科学技术、发展科学的重要手段。

△正确认识教育与生产力关系的意义

1、使我们进一步提高对教育在四化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的认识。

2、使我们明确教育必须与国民经济的发展相适应。

补充:

教育与社会文化的关系

教育与人口的关系

第四节教育的相对独立性

为什么教育具有相对独立性?

一、教育与其他意识形态的关系

二、教育本身的继承性

三、教育与政治、生产力发展存在不平衡性

为什么这种独立性只是相对的?

 

授课效果分析

对本章内容的掌握情况较好,通过具体事例的饮用,有利于学生理解其中的内涵。

讲授法结合事例讲解,效果良好。

潍坊学院教案

课题

教育与人的身心发展

课时

4

教学目的

要求

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因此教育与人的身心发展存在相互制约的关系。

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了解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主要因素;重点掌握教育与发展的辩证关系。

本章教学注意避免与《心理学》有关章节重复。

教学重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