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历史复习资料专题 中近史主题四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9210111 上传时间:2023-01-04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457.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历史复习资料专题 中近史主题四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中考历史复习资料专题 中近史主题四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中考历史复习资料专题 中近史主题四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中考历史复习资料专题 中近史主题四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中考历史复习资料专题 中近史主题四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历史复习资料专题 中近史主题四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Word下载.docx

《中考历史复习资料专题 中近史主题四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历史复习资料专题 中近史主题四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Word下载.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考历史复习资料专题 中近史主题四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Word下载.docx

认识抗战胜利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贡献。

2010

未考查

2011

【知识网络看点】——夯实基础扎实备考

考点1:

九一八事变

基础知识篇

1.背景:

为了摆脱经济危机,日本加紧了侵略中国的步伐。

蒋介石政权“围剿”红军,无暇顾及东北。

2.经过:

1931年9月18日夜,驻扎中国东北的日本关东军经过精心策划,炸毁沈阳北郊附近柳条湖的一段铁路,反诬是中国军队破坏。

并以此为借口,炮击中国东北军驻地北大营,攻占沈阳城。

这就是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

3.结果:

由于蒋介石采取不抵抗的方针,在不到半年时间,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全部沦陷。

4.影响:

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开始了局部抗战。

认识启示篇

1.九一八事变是日本妄图变中国为其独占殖民地的开始,也是中国人民局部抗战的开始;

2.日本帝国主义成为中华民族最危险和最凶残的敌人;

3.我们应毋忘国耻,警钟长鸣。

细节提示篇

九一八事变之后,中国人民开始了局部抗战;

七七事变之后,中国人民开始了全民族抗战。

考点2:

西安事变

1.背景

(1)日军占领东北后,进一步扩大侵略,华北出现危机;

(2)中共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要求停止内战,一致对外;

(3)国民党爱国将领张学良和杨虎城接受了中共的主张,多次要求蒋介石联共抗日,均遭拒绝。

为了逼蒋抗日,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在西安临潼华清池实行“兵谏”,扣押蒋介石,并向全国发表通电,提出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主张。

这就是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也叫“双十二事变”。

中国共产党以民族利益为重,提出和平解决的主张,并派周恩来等到西安谈判.经过中国共产党和各方面的努力,蒋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

西安事变得到和平解决。

4.历史作用: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标志着十年内战局面的基本结束和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的初步形成,预示着团结抗日新局面的到来。

发动西安事变的杨虎城、张学良

1.西安事变是爱国将领张学良、杨虎城发动的正义之举,充分体现了两位将军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和爱国主义精神;

2.中国共产党以民族利益为重,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表明中国共产党是代表全民族利益的政党;

3.西安事变得和平解决,标志着十年内战局面的基本结束和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的初步形成,而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的全民族抗战是抗日战争取得胜利根本原因。

4.我们要以民族利益为重,民族利益、国家利益高于个人利益;

我们要学习张学良、杨虎城两位将军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和强烈的爱国主义。

1936年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的初步形成,1937年国民党公布了《国共合作宣言》标志着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的正式形成。

考点3:

七七事变

1.过程:

1937年7月7日夜,日本侵略军在北平西南的卢沟桥,以军事演习为名,向中国驻军发动突然进攻,中国军队奋起抵抗。

这就是“卢沟桥事变”,又称“七七事变”。

2.影响:

标志着日军开始了全面侵华,也标志着中华民族全民族的抗战从此开始。

中国守军卢沟桥抗击敌人

1.七七事变标志着日军全面侵华的开始,也标志着中华民族全民族的抗战从此开始。

中华民族与日本帝国主义的矛盾已经成为社会的主要矛盾,客观上要求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2.我们应该以史为鉴,发奋努力,振兴中华。

七七事变爆发,标志着日本全面侵华的开始,也说明中日民族矛盾已经成为中国社会的注意矛盾。

考点4:

南京大屠杀

1.史实:

1937年12月13日,日军攻陷南京后,采用集体枪杀、焚烧、活埋,砍头、军犬撕咬等极其残忍的手段,对手无寸铁的南京平民和放下武器的中国土兵进行了持续六周的惨绝人寰的,血腥大屠杀,杀害中国军民30万人以上。

2.影响:

南京大屠杀是日本侵略者对中华民族犯下的严重暴行之一,充分地暴露了日本军国主义凶恶残暴的侵略本质。

进一步加剧了民族矛盾,进一步刺激了民族情绪。

1.南京大屠杀是中国人民的历史屈辱,充分暴露了日本军国主义凶残野蛮的行径,揭露了法西斯反人类、反社会的反动本质及战争的罪恶;

日本只有对战争罪行进行深刻反省,正视历史,才能真正建立面向21世纪的中日友好关系。

2.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痛苦,争取和捍卫和平是中国人民用血的代价得出的坚定信念;

3.战争给人类带来了无穷灾难,我们要树立为人类和平、民主和进步而奋斗的精神,树立反对战争,追求和平的信念。

我们要努力学习,将来报效祖国,使祖国富强,真正维护国家和世界的和平。

日本侵略中国的两次大屠杀:

甲午战争时期的旅顺大屠杀;

全面侵华战争的南京大屠杀。

 

考点5:

血战台儿庄;

百团大战

1.台儿庄战役

(1)背景:

日本进攻徐州,中国军队组织徐州会战。

(2)时间:

1938年3月下旬——4月初

(3)指挥官:

李宗仁

(4)军队:

国民党军队

(5)结果:

中国军队全线反攻,大败日军,消灭日军一万多人。

(6)意义:

台儿庄战役是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重大胜利,它打击了日本侵略者的嚣张气焰,鼓舞了中国人民的抗战士气。

2.百团大战

(1)目的:

为粉碎日军对抗日根据地的围攻,振奋全国人民的抗日斗志。

1940年8月

彭德怀

八路军

(5)经过:

先后共出动100多个团约20万人,在华北2000多千米的战线上,向日军发起大规模攻击,史称“百团大战”。

八路军破袭敌人交通线,摧毁日伪军据点,给敌人以沉重打击。

百团大战是抗战期间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一次最大规模的战役,它提高了中国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坚定了全国人民抗战胜利的信心。

彭德怀

1.反映了中国军民的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精神,认识到抗日战争的全民性、艰巨性、伟大性;

2.中国军队的浴血奋战打击了日本侵略者的嚣张气焰,爱国将士的英雄业绩、民族精神永为后人敬重;

3.我们要发扬中华民族不畏强暴、团结御侮、共赴国难的精神,为实现民族复兴作出自己的贡献。

国共两党实现了历史上第二次合作,共赴国难,并肩作战。

台儿庄战役是国民党在正面战场取得的抗战以来的重大胜利,百团大战是中共领导下的八路军在敌后战场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的战役;

考点6:

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和抗日战争胜利的前夕

2.时间和地点:

1945年4月,延安。

3.中心任务:

讨论夺取抗战胜利和解决胜利后中国将走什么道路

4.主要内容

(1)毛泽东作了《论联合政府》的政治报告

(2)制定了党的政治路线:

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领导人民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独立、自由、民主,统一、富强的新中国;

(3)通过新党章,确定毛泽东思想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4)选举产生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央领导集体,使中国共产党在组织上达到了空前的团结。

5.历史意义

(1)中共七大是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时期召开的最重要的一次大会;

(2)形成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坚强的中央领导集体;

(3)它以“团结的大会,胜利的大会”载入中国共产党的史册;

(4)为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和实现中国光明的前途准备了条件。

1.中共七大确立了毛泽东思想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2.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的实践相结合的产物;

3.体现了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和理论联系实际的正确思想;

4.在当前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必须从国情出发,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1945年中共七大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做了重要准备。

1997年十五大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2002年十六大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2007年十七大把科学发展观作为改革开放的发展理念。

考点7:

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

1.抗战的胜利

(1)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八年抗战(1937年7月7日——1945年8月15日),中国人民终于取得伟大胜利;

(2)1945年9月2日,日本向盟国投降,二战以反法西斯国家的胜利而结束;

(3)1945年9月9日,日本向中国政府递交投降书;

(4)1945年10月,被日本割占的台湾回到了祖国怀抱。

2.抗日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

(1)建立了以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2)中共坚持全面抗战,创立敌后抗日根据地,抗击着侵华的大部分日军和几乎全部伪军,成为抗战的中流砥柱;

(3)国民政府在正面战场对日作战,粉碎了日军速战速决的计划;

(4)国际反法西斯力量的大力援助;

(5)国际友人和海外华侨的大力支援。

3.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

(1)抗日战争是一百多年来中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侵略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

(2)抗日战争的胜利,洗雪了近代以来的民族耻辱,成为中华民族由衰败到重新振兴的转折点。

(3)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人民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

4.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的贡献

抵抗了日本法西斯60%以上的兵力,有力牵制了日本对太平洋及东南亚等地的进攻,有力支援了太平洋战争;

中国的抗战历时最长,中国人民以顽强的毅力拖跨了日本帝国主义,最后促使它投降;

中国的抗战军民伤亡3500万人;

经济损失3620亿美元,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

在反法西斯战争过程中,中国政府参加了一系列的国际会议,对构建战后的和平作出了贡献。

日本向同盟国无条

件投降签字仪式

1.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在近代史上第一次取得反侵略战争的完全胜利,树立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弱国打败帝国主义强国的光辉典范;

2.抗日战争的胜利为中国的独立和解放奠定了基础;

3.抗击外来侵略、捍卫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4.我们要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为祖国的富强而努力学习。

5.学习英勇顽强、不怕牺牲和众志成城的抗战精神。

1.中华民族由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是抗日战争的胜利而非解放战争的胜利。

2.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一百多年以来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并不能理解为“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名师导练经典名题

【3年经典解析】——掌握绝技无往不胜

【经典1】

(2010·

武汉)1945年8月15日晚,日本宣布投降的消息传遍全国。

延安人民欢欣鼓舞,人们潮水般地从各个山沟和窑洞涌出,庆祝抗日战争的胜利。

下列有关抗日战争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中国人民取得抗日战争胜利的重要保证

B.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C.中国的抗日战争没有得到外国的任何援助

【解析】本题属于否定式选择题,考查学生的辨别能力。

根据教材内容,抗日战争胜利得到了外国的援助,美国支援国民党集团,苏联围歼在东北的日本关东军,还有外国友好人士和进步人士的支援。

因此,选择C。

【经典2】

(2011·

莱芜)硝烟散尽,回望历史,抗战精神将化为永恒,它激励着我们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下列与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无关的是()

A.中国人民实现了真正的和平与民主

B.成为中华民族由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

C.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做出了突出贡献

D.是一百多年来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取得的第一次完全胜利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

根据教材内容,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由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做出了突出贡献,是一百多年来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取得的第一次完全胜利。

但并不意味着中国人民实现了真正的和平与民主,因为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处于内战时期,美蒋反对派任然威胁人民的和平与民主。

故选择A。

【2011真题导练】——全新精题梯度升级

一、选择题

1.(2011·

杭州)20世纪30年代,中国发生了许多重大事件。

以下评语最能反映当时时代特征的是()

A.新世纪的曙光B.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C.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D.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2.(2011·

盐城)八十年前,一曲凄怆的《松花江上》传唱于大江南北、长城内外。

它唱出了东北人民流离失所、家破人亡的悲痛。

与此歌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A.俄国割占库页岛B.九一八事变

C.七七事变D.南京大屠杀

3.(2010·

铜仁)“苦难十四年,日本和汉奸,压迫老百姓,有苦不能言。

”其中这“十四年”开始的标志是()

A.九一八事变B.一·

二八事变

C.八一三事变D.七七事变

4.(2011·

岳阳)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

A.十年内战的基本结束B.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完全形成

C.全民族抗战的开始D.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5.(2011·

潍坊)观察下面的史料,反映的信息是()

A.中国军队取得抗战以来第一次重大胜利

B.中国人民开始了局部抗战

C.全国性的抗日战争从此爆发

D.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最大规模的战役

6.(2011·

西安)毛泽东在给蔡元培的信中说:

“……孙中山先生联俄、联共与农工政策,行之于1925年至1927年之第一次大革命而有效,国共两党合作之时期,亦即国民党最革命之时期……。

”纵观中国近代历史,国共两党在以下哪些方面有过合作()

A.辛亥革命、黄埔军校、北伐战争B.黄埔军校、北伐战争、抗日战争

C.黄埔军校、北伐战争、解放战争D.辛亥革命、长征、抗日战争

二、非选择题

7.(2011·

呼和浩特)阅读下图,比较台儿庄战役和百团大战,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台儿庄战役示意图百团大战形势图

(1)台儿庄战役特点

(2)百团大战的特点

(3)共同结果

【2012命题预测】——考前咬牙考后放歌

1.(原创)“麻雀叫,麻雀叫,日本人,真凶暴。

夺我东三省,杀我们同胞。

小朋友!

大家起来闹,日本糖果我不吃,东洋玩具我不要。

”这首童谣出现在下列哪一历史事件后()

A.九一八事变B.一二八事变C.七七事变D.八一三事变

2.(原创)下图中的建筑物位于沈阳北郊柳条湖地区,它记录了日本侵略中国的史实,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基地。

与该建筑物直接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勿忘国耻

A.七七事变B.九一八事变

C.西安事变D.南京大屠杀

3.(原创)“我们亲爱的将士们:

双十二抗日救国运动,……为争地盘吗?

不是。

为泄私愤吗?

也不是。

……我们主张的核心是集合全国各党各派的力量,以民众的总动员,去抗日救国。

”(《张、杨告东北军、十七路军将士书》)试问:

“双十二抗日救国运动”是指()

A.九一八事变B.西安事变C.卢沟桥事变D.八一三事变

4.(原创)下边是某同学整理的“西安事变”资料卡片。

卡片中表述错误的是事变的()

A.发生时间B.发动者

C.解决过程D.历史影响

5.(原创)中共提出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根本出发点是()

A.改善国共两党关系B.实现全民族共同抗日

C.粉碎国民党亲日派企图D.挑起国民党内部矛盾

6.(原创)洗雪了近代以来的民族耻辱,成为中华民族由衰败到重新振兴的转折点是()

A.中华民国成立B.五四爱国运动C.抗日战争胜利D.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兄弟阋墙】

1936年10月21日,蒋介石对张、杨(指张学良和杨虎城)进行训话,要分清敌人的远近,事情的缓紧。

不“安内”,而轻言抗日,便是是非不明。

——《中华民族抗日全史》

我跟蒋显示(指蒋介石)的冲突,就是他是要“安内攘外”,我是要“攘外安内”。

——《张学良口述历史》

(1)在1927~1936年的十年中,蒋介石为了“安内”,对中国革命犯下了哪些罪行?

(2)1936年,为了让蒋介石由“安内”转向“攘外”,张学良、杨虎城采取了什么行动?

【同仇敌忾】

毛泽东说:

“直到现在国民党还是一个大政党,拥有庞大的军队,这个军队在抗战头两年打仗打得比较好,现在总算也还在打日本……”

——《同赫尔利的谈话》

(3)请列举国民党军队“在抗战头两年打仗打得比较好”的一次战役。

【败走麦城】

1950年,败退的蒋介石在反思失败的原因时曾说,此次战争(指解放战争)的失败实在是国民党自己打倒了自己!

(4)你如何看待蒋介石的这一说法?

请简要说明理由。

答案探究

1.C2.B3.A4.A5.C6.B

7.

(1)台儿庄战役:

抵御日军进攻,保护徐州;

作战地区集中,歼灭敌人有生力量。

(2)百团大战:

破坏交通线,打破日军“囚笼”;

主动进攻,作战地域辽阔,规模大。

(3)都取得重大战果。

1.A2.B3.B4.D5.B6.C

二、非选择题

7.

(1)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背叛革命,大肆屠杀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

从1930年开始,蒋介石先后发动五次对中央革命根据地的“围剿”。

(2)1936年,张学良、杨虎城在西安发动“兵谏”,扣押了蒋介石,要求他停止内战,联共抗日(或答:

1935年,张学良、杨虎城发动了西安事变)。

(3)台儿庄战役。

(4)如1:

蒋介石的观点是有道理的。

国民党内部不团结,政治上实行独裁,失去民心。

如2:

蒋介石的观点是没有道理的。

中国共产党赢得了人民群众普遍的拥护和信任;

毛泽东的高超军事指挥艺术,人民解放军的英勇战斗才是国民党失败的原因。

如3:

蒋介石的观点是片面的。

综合上述两方面失败的理由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