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二年级语文《画家和牧童》教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9210021 上传时间:2023-04-24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9.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二年级语文《画家和牧童》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小学二年级语文《画家和牧童》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小学二年级语文《画家和牧童》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小学二年级语文《画家和牧童》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小学二年级语文《画家和牧童》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二年级语文《画家和牧童》教案.docx

《小学二年级语文《画家和牧童》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二年级语文《画家和牧童》教案.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学二年级语文《画家和牧童》教案.docx

小学二年级语文《画家和牧童》教案

小学二年级语文《画家和牧童》教案

 

  课前透视:

  这篇课文生动的儿童故事。

讲述了唐代时一个牧童指出著名画家戴嵩画中的错误,戴嵩虚心接受的故事。

赞扬了牧童率直不盲从,实事求实,敢于挑战权威的品德以及戴嵩敢于面对错误,虚心谨慎,勇于接受批评的优秀品质。

故事情节曲折,人物角色鲜明。

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抓住围观人的表现与小牧童进行对比,在读、议、演、评中充分感受人物的品质。

  故事是学生喜闻乐见的表达形式。

是文中涉及的内容,与学生有一定的距离,教师可布置学生搜集戴嵩的相关资料,引导学生认识到大画家与小牧童之间悬殊差别,从而为学文做好铺垫。

另外还应抓住情节上的曲折变化,组织多种形式的读书活动,引导学生入境悟情,加深对内容和人物品质的深刻体验,从而受到文中人物优秀品质的影响和启迪。

  教学目标:

  1、会认13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画家和牧童的优秀品质。

  3、结合插图展开想象,懂得要敢于挑战权威,也要谦虚谨慎。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图文结合阅读理解,体会人物的优秀品质。

  信息资料:

  1、生字卡片和文意插图、画家戴嵩

  2、课外搜集大画家戴嵩的生平介绍、绘画作品等相关资料。

  教学时数:

两课时

  第一课时

  切入举偶:

  1、观察谈话:

(教师出示插图)同学们,你们认识画中的两个人是谁吗?

他们之间又发生了什么样的故事呢?

今天我们来阅读一个新的故事。

(板题)

  2、激发体验:

同学们,你们喜欢画画吗?

如果众人面前你发现了别人的画中出现了问题,你会怎样做呢?

如果那个画画的人是你,你又如何面对呢?

  (组织学生交流,创设学文情境,相机引出课题)

  对话平台

  自学

  1、轻读课文,划出生字,争取把字音读准,把课文读通读顺。

  2、利用生字卡片,同桌合作识字。

  3、组织全班交流识字成果。

指名当小老师领读、开火车读、随机指读等。

重点挖掘学生识字记字的方法。

  4、同桌之间互读课文,检查生字掌握及读文是否通顺。

  (以多形式的活动为载体,以培养学生自主识字能力为目标,加强学生间的交流与合作,扎实巩固识字成果,为学文扫清障碍。

  写字:

  1、出示我会写中的抹、挤、拱、批评、决

  2、引导学生从字的部件组成、结构形式上观察体会,找出字的特点。

  3、教师范写学生确认的难点字,边写边强调注意问题。

  (3)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视指导,写后组织学生互相评价。

  (突出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任务,突出重点字的书写指导,有的放矢,扎实有效。

  细读

  1、指读课文,师生评议。

重点解决生字正音,长、难句子的阅读指导,把课文读通顺。

  2、细读,思考:

通过读文,你读懂了什么?

发现了哪些问题?

  3、组织学生交流读书体会,引导学生从整体上了解把握课文内容。

  (引导学生把课文读通顺,在读文中思考,发现,了解课文内容,体现读书指导的层次,目的性。

在学生的读书交流中,及时吸收学生学习情况的反馈,以便及时调整教学活动安排。

  研读

  1、思考:

戴嵩你了解吗?

在课文中对于他的画,大家是怎样评价的?

引导学生从课外资料和文中大家的表现认真体会。

找出文中相关的语句读一读。

  2、图文对照,激发想像。

除了文中的描写,其他人会说些什么?

相机理解纷纷称赞

  3、指导感情朗读课文一、二自然段。

引导学生抓住重点句子,练习感情朗读,教师相机指导,挖掘学生的读书体验。

如:

你认为怎样读才能让人感觉戴嵩是著名的画家,说说自己的理由。

  4、启思:

正在大家盛赞戴嵩画作的时候,牧童为什么说戴嵩画错了呢?

  (引导学生多形式的练习感情朗读,体验文中的情节变化和思想感情,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在读书交流中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

  第二课时

  对话平台

  回顾:

  1、指读字词,练习听写。

  2、指读课文前两自然段,再现课文情境。

  (抓实基础,把握内容,自然过渡。

  品读

  1、结合课文5、6自然段指导读书:

听到牧童的异议,围观的人什么反应?

结合插图想象当时的情形:

人们又会说什么?

戴嵩的表现如何?

如果你就是当时的戴嵩,你的感受如何?

  2、多形式(练习读、同桌分角色读、表演读等。

)有感情朗读戴嵩和牧童的对话,体会当时的场景和人物的表现和心理。

  3、师生合作分角色,共同演读课文内容。

  (古语有: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采用多形式的读书方法,引导学生在读中理解,感悟,与故事内容产生共鸣,在读书感悟的过程中丰富了学生的情感体验。

  拓展

  1、营造情境,教师当记者对扮演不同角色的人进行采访,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2、组织学生对文中的人物和整个故事进行评论。

可以采取我送给()一句话的形式。

  (变换读书理解的形式,活跃课堂气氛,提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

  启思

  读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样的收获?

  (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提升对课文内容及人物品质的理解,从而受到启迪与熏陶。

  写字:

  重点指导兄、呆、商、购、价钱

  1、学生认读生字,引导观察,交流发现。

  2、教师根据具体情况重点指导难写的字。

  3、练习书写,互相评价,优秀作业全班展示。

  伴教锦囊

  词语解释:

  纷纷:

(许多人或者事物)接二连三地。

  和蔼:

态度温和,容易接近。

  惭愧:

因为自己有缺点、做错了事或未能尽到责任而感到不安。

  指教:

请人对自己的工作、作品等提意见。

  观赏:

观看,欣赏。

  相关链接:

  1、戴嵩:

唐画家,擅画田家、川原之景。

师韩晃,笔致精细入微,山泽水牛尤为著名。

牛能得野性筋骨之妙,与韩干画马并称韩马戴牛。

  2、注:

《画家与牧童》就是根据这篇故事而来的。

戴嵩画牛①

  蜀中有杜处士,好书画,所宝以百数。

有戴嵩牛一轴,尤所爱,锦囊②玉轴,常以自随。

一日曝书画,有一牧童见之,拊掌③大笑曰:

此画斗牛也!

斗牛力在角,尾搐④入两股间。

今乃掉尾⑤而斗,谬矣!

处士笑而然⑥之。

  古语有云:

耕当问奴,织当问婢⑦。

不可改也。

  【字词注释】①选自《东坡志林》,作者苏轼。

嵩(s#ng)。

②囊(n2ng):

袋子。

此处指画套。

③拊(f()掌:

拍手。

④搐(ch)):

抽缩。

⑤掉尾:

摇尾巴。

⑥然:

认为对。

⑦婢(b@):

女佣人。

  【诗文翻译】四川有个杜处士,喜爱书画,他所珍藏的书画有几百种。

其中有一幅是戴嵩画的牛,尤其珍爱。

他用锦缝制了画套,用玉做了画轴,经常随身带着。

有一天,他摊开了书画晒太阳,有个牧童看见了戴嵩画的牛,拍手大笑着说:

这张画是画的斗牛啊!

斗牛的力气用在角上,尾巴紧紧地夹在两腿中间。

现在这幅画上的牛却是摇着尾巴在斗,错了!

杜处士笑笑,感到他说得很有道理。

  古人有句话说:

耕种的事应该去问农民,织布的事应该去问女佣。

这个道理是不会改变的呀!

  阅读在线:

小学生的大发现:

蜜蜂有发音器

  近日,湖北监利县科技副县长来到黄歇口镇中心小学,看望一位名叫聂利的六年级小学生,并向她请教一个问题:

蜜蜂到底靠什么发出嗡嗡声?

  蜜蜂有自己的发音器官,它不是靠翅膀振动发声的。

聂利说。

  8月中旬,在兰州市举行的第18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上,12岁的聂利撰写的科学论文《蜜蜂并不是靠翅膀振动发声》,荣获大赛优秀科技项目银奖和高士其科普专项奖。

  这个结论,是聂利对蜜蜂进行了一年多的观察和试验后得出的。

  2001年秋,聂利从《小学自然学习辅导》一书中得知,蜜蜂、苍蝇、蚊子等昆虫都是哑巴,它们没有发音器官,但却有会叫的翅膀,这些昆虫在飞行时不断高速煽动翅膀,使空气振动,这样就产生了嗡嗡的声音。

后来,聂利在《十万个为什么》中也看到,蜜蜂的嗡嗡声来自翅膀的振动,每秒达200次,如果翅膀停止振动,声音也就停止了。

她向老师求证,老师的观点也同书上一样。

  去年春天,聂利到一个养蜂场去玩,发现许多蜜蜂聚集在蜂箱上,翅膀没有煽动,仍然嗡嗡叫个不停,于是她对教材、科普读物和老师的讲解产生了质疑,并开始了对蜜蜂的试验和研究。

她先把蜜蜂的双翅用胶水粘在木板上,蜜蜂仍然发出声音。

她剪去蜜蜂的双翅,也能听到蜜蜂的叫声。

两种方法交替进行了42次,每次用去48只蜜蜂,试验结果表明:

蜜蜂不振动翅膀也能发声。

为了探究蜜蜂的发音器官,她把蜜蜂粘在木板上,用放大镜仔细查找,观察了一个多月,终于在蜜蜂的双翅根部发现两粒比油菜籽还小的黑点,蜜蜂叫时,黑点上下鼓动。

她用大头针捅破小黑点,蜜蜂就不发声了。

她又找来一些蜜蜂,不损伤双翅,只刺破小黑点,放在蚊帐里。

蜜蜂飞来飞去,再也没有声音。

这项试验她反复做了10次,结果都一样。

她将这一发现写成论文,认为蜜蜂的发音器官就是这两个小黑点。

  据悉,聂利的论文已被大赛组委会收进获奖作品集,中国教育协会、小学自然教学专业委员会会刊也全文发表了聂利的论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