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东坡的烟雨人生.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9209981 上传时间:2023-04-24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9.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东坡的烟雨人生.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苏东坡的烟雨人生.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苏东坡的烟雨人生.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苏东坡的烟雨人生.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苏东坡的烟雨人生.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苏东坡的烟雨人生.docx

《苏东坡的烟雨人生.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东坡的烟雨人生.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苏东坡的烟雨人生.docx

苏东坡的烟雨人生

回首向来萧瑟处也无风雨也无晴——苏东坡的烟雨人生

一、苏东坡其人

多情:

侍妾王朝云

据史料记载,元祐初年,苏东坡因旧党宰相司马光欲尽废新法,而苏东坡认为不可,应该“参用其所长”,结果又被旧党排挤到杭州去当太守,东坡心里闷闷不乐。

一天,午餐后在房中扪腹徘徊,问侍女们说:

“你们说说,我这肚子里面装的是什么东西?

”一个侍女抢着回答说:

“学士的肚子里全是文章!

”东坡听后摇了摇头。

又一个侍女说:

“您满腹经纶,都是些巧妙机关!

”东坡也认为不对。

轮到朝云,她却从容不迫地说:

“我看您学士是一肚子不合时宜!

”苏东坡立即捧腹大笑,认为只有王朝云才最能理解自己。

王朝云的聪慧,由此可见一斑。

才高:

东坡《水龙吟·咏杨花》①,和韵而似原唱;章质夫词②,原唱而似和韵。

才之不可强也如是!

注释:

①苏轼【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

"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

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

萦损柔肠,困酣娇眼,欲开还闭。

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起。

 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

晓来雨过,遗踪何在,一池萍碎。

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

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

②章质夫【水龙吟】(杨花):

"燕忙莺懒芳残,正堤上、杨花飘坠。

轻飞乱舞,点画青林,全无才思。

闲趁游丝,静临深院,日长门闭。

傍珠帘散漫,垂垂欲下,依前被、风扶起。

 兰帐玉人睡觉,怪春衣、雪沾琼缀。

绣床渐满,香球无数,才圆欲碎。

时见蜂儿,仰粘轻粉,鱼吞池水。

望章台路杳,金鞍游荡,有盈盈泪。

"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

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

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

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欧阳修蝶恋花)

苏轼婉约词中的经典之作。

(上句中杨花榆英无才思,唯解满天作雪飞)

咏物之词,自以东坡《水龙吟》为最工。

邦卿《双双燕》①次之。

白石《暗香》②、《疏影》③格调虽高,然无一语道着,视古人“江边一树垂垂发④”等句何如耶?

注释:

①史达祖【双双燕】(咏燕):

"过春社了,度帘幕中间,去年尘冷。

差池欲往,试入旧巢相并。

还相雕梁藻井,又软语商量不定。

飘然快拂花梢,翠尾分开红影。

 芳径,芹泥雨润。

爱贴地争飞,竞夸轻俊。

红楼归晚,看足柳暗花暝。

应自栖香正稳,便忘了、天涯芳信。

愁损翠黛双娥,日日画栏独凭。

"

②姜夔【暗香】:

(辛亥之冬,予载雪诣石湖。

止既月,授简索句,且征新声,作此两曲。

石湖把玩不已,使工妓肆习之,音节谐婉,乃名之曰暗香、疏影。

)"旧时月色,算几番照我,梅边吹笛?

唤起玉人,不管清寒与攀摘。

何逊而今渐老,都忘却春风词笔。

但怪得竹外疏花,香冷入瑶席。

江国,正寂寂,叹寄与路遥,夜雪初积。

翠尊易泣,红萼无言耿相忆。

长记曾携手处,千树压西湖寒碧。

又片片吹尽也,几时见得?

"

③姜夔【疏影】:

"苔枝缀玉,有翠禽小小,枝上同宿。

客里相逢,篱角黄昏,无言自倚修竹。

昭君不惯胡沙远,但暗忆江南江北。

想佩环月夜归来,化作此花幽独。

 犹记深宫旧事,那人正睡里,飞近蛾绿。

莫似春风,不管盈盈,早与安排金屋。

还教一片随波去,又却怨玉龙哀

曲。

等恁时、重觅幽香,已入小窗横幅。

"

④杜甫【和裴迪登蜀州东亭送客逢早梅相忆见寄】:

"东阁官梅动诗兴,还如何逊在杨州。

此时对雪遥相忆,送客逢春可自由。

幸不折来伤春暮,若为看去乱乡愁。

江边一树垂垂发,朝夕催人自白头。

"

春社日刚刚过去,你们就在楼阁的帘幕中间穿飞,屋梁上落满了旧年的灰尘,冷冷清清。

分开羽翼想停下来,再试着钻进旧巢双栖并宿。

好奇地张望雕梁藻井,又呢喃软语商量个不停。

倏然间飘然而起掠过花梢,如剪的翠尾划开了红色花影。

芳香弥漫小径间,春雨将芹泥融融浸润。

喜欢贴地争飞,好像要比比谁更俊俏轻盈。

回到红楼时天色已晚,看够了昏暝中的柳枝花影。

但只顾自己在巢安稳栖息,却忘了稍回天涯游子的书信。

这可愁坏了闺中憔悴佳人,望穿双眼天天画栏独凭。

[

二、苏东坡诗词赏析

1豪放恣肆《念奴娇赤壁怀古》

这首词是公元1082年(宋神宗元丰五年)苏轼谪居黄州时所写,当时作者四十七岁,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已两年余。

苏轼由于诗文讽喻新法,为新派官僚罗织论罪而被贬,心中有无尽的忧愁无从述说,于是四处游山玩水以放松情绪。

正巧来到黄州城外的赤壁(鼻)矶,此处壮丽的风景使作者感触良多,更是让作者在追忆当年三国时期周瑜无限风光的同时也感叹时光易逝,因写下此词。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

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东坡“大江东去”赤壁词,语意高妙,真古今绝唱。

胡仔《苕溪渔隐丛话》

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

自有名句。

五代北宋之词所以独绝者在此。

——王国维

东坡在玉堂,有幕士善讴。

因问:

“我词比柳七何如?

”对曰:

“柳郎中词,只好合十七八女孩儿,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

学士词,须关西大汉,执铁板,唱‘大江东去’。

”公为之绝倒。

[四四]东坡之词旷,稼轩之词豪。

无二人之胸襟而学其词,犹东施之效捧心也。

    [四五]读东坡、稼轩词,须观其雅量高致,有伯夷、柳下惠之风。

白石虽似蝉蜕尘埃,然终不免局促辕下。

——王国维人间词话

此词上阕,即地写景,为英雄人物出场铺垫。

开篇从滚滚东流的长江着笔,随即用“浪淘尽”,把倾注不尽的大江与名高累世的历史人物联系起来,布置了一个极为广阔而悠久的空间时间背景。

它既使人看到大江的汹涌奔腾,又使人想见风流人物的卓然气概,更可体味到作者兀立江岸凭吊胜地才人所诱发的起伏激荡的心潮,气魄极大,笔力非凡。

(非东坡不能道也,故而王国维评价苏东坡:

东坡之词旷,稼轩之词豪。

无二人之胸襟而学其词,犹东施之效捧心也。

)接着“故垒”两句,点出这里是传说中的古代赤壁战场。

“人道是”,下字极有分寸。

“周郎赤壁”,既是拍合词题,又是为下阕缅怀公瑾预伏一笔。

以下“乱石”三句,集中描写赤壁雄奇壮阔的景物:

陡峭的山崖散乱地高插云霄,汹涌的骇浪猛烈地搏击着江岸,滔滔的江流卷起千万堆澎湃的雪浪。

这种从不同角度而又诉诸于不同感觉的浓墨健笔的生动描写,一扫平庸萎靡的气氛,把读者顿时带进一个奔马轰雷、惊心动魄的奇险境界,使人心胸为之开扩,精神为之振奋。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三国正是人才辈出的时代:

横槊赋诗的曹操,驰马射虎的孙权,隆中定策的诸葛亮,足智多谋的周公瑾……真当说是“一时多少豪杰!

下片由“遥想”领起五句,集中塑造青年将领周瑜的形象。

据史载,建安三年东吴孙策亲自迎请二十四岁的周瑜,授予他“建威中郎将”的职衔,并同他一齐攻取皖城。

周瑜娶小乔,正在皖城战役胜利之时,而后十年他才指挥了有名的赤壁之战。

此处把十年间的事集中到一起,在写赤壁之战前,忽插入“小乔初嫁了”这一生活细节,以美人烘托英雄,更见出周瑜的丰姿潇洒、韶华似锦、年轻有为,足以令人艳羡。

“雄姿英发,羽扇纶巾”,是从肖像仪态上描写周瑜束装儒雅,风度翩翩。

纶巾,青丝带头巾,“葛巾毛扇”,是三国以来儒将常有的打扮,着力刻画其仪容装束,正反映出作为指挥官的周瑜临战潇洒从容,说明他对这次战争早已成竹在胸、稳操胜券。

“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抓住了火攻水战的特点,精切地概括了整个战争的胜利场景。

据《三国志》引《江表传》,当时周瑜指挥吴军用轻便战舰,装满燥荻枯柴,浸以鱼油,诈称请降,驶向曹军,一时间“火烈风猛,往船如箭,飞埃绝烂,烧尽北船。

”词中只用“灰飞烟灭”四字,(可知诗词之以一当十)就将曹军的惨败情景形容殆尽。

可以想见,在滚滚奔流的大江之上,一位卓异不凡的青年将军周瑜,谈笑自若地指挥水军,抗御横江而来不可一世的强敌,何等的气势。

苏轼如此向慕周瑜,是因为他觉察到北宋国力的软弱和辽夏军事政权的严重威胁,他时刻关心边庭战事,有着一腔报国疆场的热忱。

面对边疆危机的加深,目睹宋廷的萎靡慵懦,他是非常渴望有如三国那样称雄一时的豪杰人物,来扭转这很不景气的现状。

但终究苏轼也是一文人,毕竟不如辛弃疾,曾经上过战场,所以写下: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

所以王国维评价辛弃疾词豪,一旷一豪,其中无高下之别,然有文武之别矣。

所以当词人一旦从“神游故国”跌入现实,就不免思绪深沉、顿生感慨,而情不自禁地发出自笑多情、光阴虚掷的叹惋了。

仕路不顺,壮怀莫酬,使词人过早地自感苍老,这同年华方盛即卓有建树的周瑜适成对照。

然而人生短暂,不必让种种“闲愁”萦回于心,还不如放眼大江、举酒赏月。

“一尊还酹江月”,玩味着这言近意远的诗句,一位襟怀超旷、识度明达、善于自解自慰的诗人,仿佛就浮现在读者眼前。

词的收尾,感情激流忽作一跌宕,犹如在高原阔野中奔涌的江水,偶遇坎谷,略作回旋,随即继续流向旷远的前方。

苏东坡的旷达豪放,此唯此诗可得一观乎?

他的赤壁赋也可见一端倪。

壬(rén)戌(xū)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举酒属(zhǔ)客,诵明月之诗,歌窈(yǎo)窕(tiǎo)之章。

少(shǎo)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dǒu)牛之间。

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浩浩乎如冯(píng)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xián)而歌之。

歌曰:

“桂棹(zhào)兮兰桨(jiǎng),击空明兮溯(sù)流光。

渺渺兮予(yú)怀,望美人兮天一方。

”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

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舞幽壑(hè)之潜蛟,泣孤舟之嫠(lí)妇。

苏子愀(qiǎo)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

“何为(wèi)其然也?

”客曰: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此非曹孟德之诗乎?

西望夏口,东望武昌。

山川相缪(liáo),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zhú)舻(lú)千里,旌(jīng)旗蔽空,酾(shī)酒临江,横槊(shuò)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况吾与子渔樵(qiáo)于江渚(zhǔ)之上,侣鱼虾而友麋(mí)鹿,驾一叶之扁(piān)舟,举匏(páo)樽以相属(zhǔ)。

寄蜉(fú)蝣(yóu)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sù)。

哀吾生之须臾(yú),羡长江之无穷。

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

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

苏子曰:

“客亦知夫水与月乎?

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zhǎng)也。

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zēng)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

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gǒu)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zàng)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shì)。

客喜而笑,洗盏更酌(zhuó)。

肴核既尽,杯盘狼籍。

相与枕藉(jiè)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译文

  壬戌年秋天,七月十六日,我同客人乘船游于赤壁之下。

清风缓缓吹来,江面水波平静。

于是举杯邀客人同饮,吟咏《诗经·陈风·月出》一诗的“窈窕”一章。

一会儿,月亮从东山上升起,在斗宿和牛宿之间徘徊。

白茫茫的雾气笼罩着江面,波光与星空连成一片。

我们听任苇叶般的小船在茫茫万顷的江面上自由飘动。

多么辽阔呀,像是凌空乘风飞去,不知将停留在何处;多么飘逸呀,好像变成了神仙,飞离尘世,登上仙境。

  于是,喝着酒,快乐极了,敲着船舷唱起来。

歌词说:

“桂木的棹啊,兰木的桨,拍打着清澈的江水啊,船儿迎来流动的波光。

多么深沉啊,我的情怀,仰望着我思慕的人儿啊,她在那遥远的地方。

”客人中有吹洞箫的,按着歌声吹箫应和。

箫声呜呜呜,像是怨恨,又像是思慕,像是哭泣,又像是倾诉,余音悠扬,像一根轻柔的细丝线延绵不断。

能使潜藏在深渊中的蛟龙起舞,孤舟上的寡妇啜泣。

  我不禁感伤起来,整理了衣裳,端正地坐着,问客人说:

“为什么会这样?

”客人说: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这不是曹孟德的诗吗?

向西望是夏口,向东望是武昌,山川缭绕,郁郁苍苍,这不是曹孟德被周瑜围困的地方吗?

当他夺取荆州,攻下江陵,顺着长江东下的时候,战船连接千里,旌旗遮蔽天空,在江面上洒酒祭奠,横端着长矛朗诵诗篇,本来是一代的英雄啊,可如今又在哪里呢?

何况我同你在江中和沙洲上捕鱼打柴,以渔虾为伴,与麋鹿为友,驾着一叶孤舟,在这里举杯互相劝酒。

只是像蜉蝣一样寄生在天地之间,渺小得像大海中的一颗谷粒。

哀叹我生命的短暂,而羡慕长江的流水无穷无尽。

希望同仙人一起遨游,与明月一起长存。

我知道这是不可能经常得到的,因而只能把箫声的余音寄托给这悲凉的秋风。

  我说:

“你们也知道那水和月亮吗?

(江水)总是不停地流逝,但它们并没有流走;月亮总是那样有圆有缺,但它终究也没有增减。

要是从它们变的一面来看,那么,天地间的一切事物,甚至不到一眨眼的工夫就发生了变化;要是从它们不变的一面来看,万物同我们一样都是永存的,又何必羡慕它们呢!

再说,天地之间,万物各有主人,假如不是为我所有,即使是一丝一毫也不能得到。

只有这江上的清风和山间的明月,耳朵听到了才成其为声音,眼睛看到了才成其为颜色,占有它们,无人禁止,使用它们,无穷无尽,这是大自然无穷无尽的宝藏,而我能够同你们共享。

  客人听了之后,高兴地笑了,洗净杯子,重新斟酒。

菜肴果品已吃完了,杯盘杂乱地放着。

大家互相枕着靠着睡在船中,不知不觉东方已经亮了。

2一往情深《江城子》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苏东坡十九岁时,与年方十六的王弗结婚。

王弗年轻美貌,且侍亲甚孝,二人恩爱情深。

可惜天命无常,王弗二十七岁就去世了。

这对东坡是绝大的打击,其心中的沉痛,精神上的痛苦,是不言而喻的。

苏轼在《亡妻王氏墓志铭》里说:

“治平二年(1065)五月丁亥,赵郡苏轼之妻王氏(名弗),卒于京师。

六月甲午,殡于京城之西。

其明年六月壬午,葬于眉之东北彭山县安镇乡可龙里先君、先夫人墓之西北八步。

”于平静语气下,寓绝大沉痛。

公元1075年(熙宁八年),东坡来到密州,这一年正月二十日,他梦见爱妻王氏,便写下了这首“有声当彻天,有泪当彻泉”(陈师道语)且传诵千古的悼亡词。

想当初年方十六的王弗嫁给了十九岁的苏东坡,少年夫妻情深意重自不必说,更难得她蕙质兰心,明事理。

这十年间,东坡因反对王安石的新法,颇受压制,心境悲愤;到密州后,又逢凶年,忙于处理政务,生活困苦到食杞菊以维持的地步,而且继室王润之(或许正是出于对爱妻王弗的深切思念,东坡续娶了王弗的堂妹王润之,据说此女颇有其堂姐风韵)及儿子均在身旁,故不能年年月月,朝朝暮暮都把逝世的妻子老挂在心间(不思量)。

不是经常想念,但绝不是已经忘却。

这种深深地埋在心底的感情,是难以消除的。

因为作者时至中年,那种共担忧患的夫妻感情,久而弥笃,是一时一刻都不能消除的(自难忘)。

作者将“不思量”与“自难忘”并举,利用这两组看似矛盾的心态之间的张力,真实而深刻地揭示自己内心的情感。

十年忌辰,触动人心的日子里,他不能“不思量”那聪慧明理的贤内助。

往事蓦然来到心间,久蓄的情感潜流,忽如闸门大开,奔腾澎湃难以遏止。

于是乎有梦,是真实而又自然的。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想到爱妻华年早逝,感慨万千,远隔千里,无处可以话凄凉,话说得极为沉痛。

其实即便坟墓近在身边,隔着生死,也是不能话凄凉的。

这是抹煞了生死界线的痴语、情语,极大程度上表达了作者孤独寂寞、凄凉无助而又急于向人诉说的情感,格外感人。

接着,“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这三个长短句,又把现实与梦幻混同了起来,把死别后的个人种种忧愤,包括在容颜的苍老,形体的衰败之中,这时他才四十岁,已经“鬓如霜”了。

明明她辞别人世已经十年,却要“纵使相逢”,这是一种绝望的、不可能的假设,感情是深沉、悲痛,而又无奈的,表现了作者对爱侣的深切怀念,也把个人的变化做了形象的描绘,使这首词的意义更加深了一层。

张燕瑾《唐宋词选析》:

晁无咎曾经说苏轼之词“短于情”,由这首《江城子》来看,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

陈后山曰:

“风韵如东坡,而谓不及于情,可乎?

艾治平《宋词名篇赏析》:

苏轼追求的似是一种更高的生活情趣,是能够互通衷曲的人生知己,因此他虽写的只是个人生活范围的感伤,却不粘不滞,冰清玉洁,在悼亡词中是不可多得的佳作。

秦观(秦少游)、黄庭坚、晁补之和张耒

唐圭璋《唐宋词简释》:

此首为公悼亡之作。

真情郁勃,句句沉痛,而音响凄厉,陈后山(陈师道)所谓“有声当彻天,有泪当彻泉”也。

王方俊《唐宋词赏析》:

此词通篇采用白描手法,娓娓诉说自己的心情和梦境,抒发自己对亡妻的深情。

情真意切,全不见雕琢痕迹;语言朴素,寓意却十分深刻。

安意如《人生若只如初见》:

爱要爱得这般豁达,明亮,九曲柔肠。

所以,他十年后还记得王弗在小轩窗下梳妆的情形,在她坟前默然落泪,无处话凄凉。

他不是身前辜负,死后说相思,,用锦绣文字把自己包裹的华丽非常。

这样的爱,深重,纯粹。

读《江城子》,读破苏轼一片心。

3.旷达自适《定风波》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

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

沙湖:

在今湖北黄冈东南三十里,又名螺丝店。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

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定风波》为苏词名作,历来被人评为悠闲从容、旷达乐观。

它不仅是苏轼的一首闲适词,更是一篇夫子自道之作。

该词作于黄州谪所。

借途中遇雨的生活小事,抒写了作者任天而动、苦乐随缘、开朗达观、意存归隐的人生态度和坦荡胸怀,描绘了一幅极传神的“东坡雨中行吟图”,表现了他处变不惊、笑对苍茫、“何妨吟啸且徐行”的潇洒气度,流露出悠游自在、“一蓑烟雨任平生”的达观之思,揭示了“也无风雨也无晴”的恬淡妙境,也是苏轼人生的真实写照。

附录:

这首词道眼前景,写心中事,以曲笔抒胸臆,言在此而意在彼,以小见大,富含哲理。

全词言简意赅,不事藻绘,却能够于简朴中见深意、寻常处生波澜,语意双关,令人回味无穷。

全词记述了作者一行人在沙湖道上突遭雨袭之事。

上片以“莫听”二字起,似有突兀之感,而“穿林打叶声”勾画出风雨的声势之猛。

急风挟雨而来,对此作者却说:

“何妨吟啸且徐行”,“何妨”表现了词人的淡定,“竹杖芒鞋”透露出词人安贫乐道的隐逸之思,“谁怕”一句反问,加上“莫听”“何妨”的映衬显得气度从容,由此勾勒出一幅苏公披蓑烟雨行吟图。

试想于沙湖道上慢行的词人,拄竹杖,履芒鞋,在风雨中吟啸而来,那种闲庭信步的潇洒,那是要具有怎样一种淡定的心态啊!

然而,作者所要表现的仅是这种洒脱吗?

且看下句:

“一蓑烟雨任平生”。

若仅是郊游俊赏,又何须如此感慨呢?

遥想苏公当年,19岁中进士,正是春风得意,青云之志等待机遇施展之时,却遇到了一连串的挫折打击,竟致一生颠沛困顿。

乌台诗案,党锢之祸,政治上的腥风血雨都已经承受,又何惧眼前这一阵急雨呢?

读到此处,读者的眼前浮起了一幅深浅分明的画面:

一个竹杖芒鞋的老人踽踽jǔjǔ独行于风雨飘摇的人生路上,身前身后皆茫茫无所见,但词人并未黯然神伤,而是从容面对,正所谓“来往烟波非定居,生涯蓑笠外无余”是也。

诚如宋代学者胡寅所言“及眉山苏氏,一洗绮罗香泽之态,摆脱绸缪宛转之度,使人登高望远,举首高歌,而逸怀浩气,超然乎尘垢之外”。

(《酒边词序》)东坡确实做到了昂首面对人生的风雨,超越世俗的烦扰。

人生有顺境,有成败,有荣辱,有祸福。

但无论处于何种境地,苏轼皆以坦然而超脱的心境去对待,在人生的风雨中磨练自己,修炼人格。

  下片“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料峭”二字点出时令,三月七日,正是乍暖还寒之时,然二月春风早已裁出翠柳条条,时至三月,早应是一派春光。

而作者却似一无所见,仅以“微冷”二字寄寓所感,弥漫着一种萧索意味,这是否还暗示了作者的落寞心境?

急雨既过,斜阳展颜,对历雨者来说,这应是很值得欣喜的,而作者回望了适才烟雨凄迷的经行之处,却吐出了“也无风雨也无晴”的妙句来。

若非深察人世无常,历经社会坎坷,是难以做到如此宠辱不惊,得失无意的。

苏轼在另一首词中说到:

“长恨此生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

夜深波静觳纹平。

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临江仙夜归临皋》)。

词中似透露了作者欲归隐山林的愿望,这也可算作是《定风波》最好的注解。

此词写于宴会上,写毕苏公挂冠乘舟而去。

据说当地县令以为苏公真要“江海寄余生”,急忙驾船追去,待到追上,发现苏公已是鼾声大作,哪里有一点要隐逸山林的样子。

苏公是真正的智者,他深知这“世事”是如何无论也逃不出去的。

即便做了和尚还是要穿衣吃饭,还是要为世俗所累,所以,他不象陶渊明那样躲起来,他却以俗世为山林,故而,苏公才是真正的洞彻世事人情,洞明为人处世之道。

花褪残红青杏少,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

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

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苏轼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位非常了不起的人物,他的一生坎坷,仕途多舛。

可面对人生的挫折,诗人坦然处之,不管是阳光灿烂还是山雨欲来,得也萧然,失也萧然,任其自然。

究其根源在于苏轼兼容了儒、道、佛三家的思想,并能够很好地把他们内化到人生实践中去。

在人生得意时,以儒家的积极用世来处理政事,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当人生失意时,便用道家的无为超脱和佛家的空灭来排解胸中的块垒,修炼自己的品性。

所以,苏轼一生活得坦然,活得自在,活得有味。

心有东坡词,人生无难题。

人生即便遭遇再多的风雨,读了东坡词作之后,经过东坡的过滤,都变成一片晴空了。

因此,苏轼为我们撑开了一把遮蔽人生风雨的“伞”,撑出了一片笑对人生的晴朗天空,愿我们也能活得像他那样乐观,那样豁达,那样自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育儿理论经验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