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生态旅游研究.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920258 上传时间:2022-10-25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61.0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内外生态旅游研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国内外生态旅游研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国内外生态旅游研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国内外生态旅游研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国内外生态旅游研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国内外生态旅游研究.docx

《国内外生态旅游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内外生态旅游研究.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国内外生态旅游研究.docx

国内外生态旅游研究

国内外生态旅游研究

国内外生态旅游研究

1.国外生态旅游研究.

       生态旅游概念提出后受到国际旅游组织和学术界的广泛重视。

1986年,在墨西哥召开的一次国际环境会议上专门讨论了生态旅游发展的问题。

1987年,世界自然基金会(WWF)对厄瓜多尔等5个国家进行了专门研究,并于1990年出版《生态旅游:

潜能与陷阱》的研究报告,对这些地区乃至世界生态旅游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1996年制订的《实现环境可持续发展的旅游业21世纪议程》,在所确定的旅游管理部门和旅游企业的行动纲领和方案的优先领域中,都体现出生态旅游在旅游业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同时,世界上很多国家开始实施生态旅游战略,将生态旅游的基本原则运用于本国旅游开发中。

1998年在墨西哥召开的国际环境保护会议上,生态旅游作为政府选择的发展战略得以确认。

1999年10月在马来西亚召开了世界生态旅游专题讨论会,并发表了“沙巴宣言”。

       根据不完全统计,国际上公开发行的生态旅游研究的期刊就有几十种之多,主要有《旅游研究期刊》(AnnalsofTourismResearch)、《旅游研究杂志》(JournalofTourismStudies)、《旅行研究杂志》(JournalofTravelResearch)、《旅游管理》(TourismManagement)及《可持续旅游杂志》(JournalofSustainableTourism)等,在这些杂志上发表了大量有关生态旅游开发和规划方面的研究论文,其中《旅游管理》1993年第2期还推出了生态旅游专辑。

各类研究专著也是举不胜举。

具有代表性的包括以下几部:

Lindberg等著的《生态旅游:

规划者、管理者指导》,是由学者和实践家合力倾注的面向实践,为生态旅游实践开发者、专业和业余人士所必不可少的指导性综合集成著作。

此书收集了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250种不同出版物和400多篇学术论文。

《自然旅游经营者的生态旅游原则》是由生态旅游协会(TES)编辑出版的,它提供了脆弱生态旅游区开发旅游的最新准则,也是一本旅游和旅行专业人士必备的指导用书。

MarthaHoney的新作,在界定生态旅游和评述生态旅游现状的基础上,重点介绍加拉帕戈斯群岛(Galapagos)、古巴、坦桑尼亚、赞比亚和南非等5个典型案例。

       Lindberg等研究伯利兹的论文,主要是揭示生态旅游业对当地社会或社区的积极正面的经济和文化影响。

Martha.则实地调查生态旅游的收益分配。

她对加拉帕戈斯群岛和Monteverde的生态旅游发展的研究表明,当地社区的生态旅游收入很少,而城市的大私人企业则控制和获取生态旅游的收益。

从1990年以来,生态旅游协会(TES)主席MeganEplerWood一直从事生态旅游评价、产业趋势和社区参与的研究。

还有像Reid、Ziffer等都曾经为生态旅游的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互为条件的关系做出过卓有成效的研究结论。

主要的组织机构有:

生态旅游协会(TES)、自然保护管理委员会(TNC)、国际保护组织(CI)、世界野生动物基金组织(WWF)、旅游人类学委员会(IUAES)等,都为生态旅游业在区域或全球尺度上的顺利开展做过很多工作,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要数生态旅游协会。

从1991年以来就与华盛顿大学(GWU)合作,面向社会提供生态旅游的教育和培训服务,还通过创办论坛和专题讨论会,提供最新的生态旅游发展趋势和各种规划管理方法。

       尽管国外生态旅游研究正从描述性研究向更为严格的理论化研究迈进,但目前大量研究工作和实践尚处于经验阶段。

很多学者还在致力于理清生态旅游、可替代性旅游和可持续旅游的真正含义的问题上。

如加拿大环境顾问委员会(CEAC)主席Scace、Farrell等、Boo和Cater等从不同角度、立场给生态旅游下过不同的定义。

在生态旅游概念界定上的分歧,导致对生态

       生态旅游的规划与管理研究,主要体现在大量的专著和学术论文上,如《生态旅游:

规划者、管理者指导》、《生态旅游:

规划者和管理者们的参考文献注解》、《生态旅游介绍》等,并将“岛屿理论”、“环境容量”和“游憩地等级理论”等引入生态旅游规划。

生态旅游规划与管理的方法,主要参照和借鉴旅游规划的一般程序和管理原则进行。

世界上最大的自然旅游管理组织——美国国家公园管理委员会(NPS)出版的《设施和项目设计的综合指导手册》提出了包括自然和文化资源、景区设计、建筑设计、能源管理、水供应、废水处理和设备维护等在内的可持续设计基本原则和方法。

此后澳大利亚也出版了类似的文件,用以指导生态旅游的低环境影响设施设计。

生态旅游区的功能分区,是生态旅游规划中的重点。

Gunn在1988年提出了国家公园旅游分区模式,即划分为重点资源保护区、低利用荒野区、分散游憩区、密集游憩区和旅游服务社区。

这一模式提出后被普遍采用。

加拿大国家公园的功能分区分为自然环境区、集中游憩区、野生游憩区和野生保护区等4个。

       世界上第一个明确的生态旅游规划项目是1987年世界自然基金会(WWF)组织进行的。

在对拉丁美洲和加勒比海地区伯里兹、哥斯达黎加、多米尼加、厄瓜多尔和墨西哥5国进行了系统调查和研究后,于1990年出版了《生态旅游:

潜能与陷阱》的研究报告,对这些国家的生态旅游规划与管理提出了建议。

       此后,越来越多的国家进行了生态旅游的规划和管理实践,突出强调生态旅游地社区居民的参与和对生态旅游区环境和特色文化保护的重要性。

加拿大要求游客在享受自然和文化遗产的同时要自觉保护它们;充分尊重旅游地居民的风俗习惯;避免从事一切可能造成环境危害和威胁野生动物的活动;选择有益于环境、社会和经济和传统文化相一致的旅游产品。

       澳大利亚政府自从90年代以来就一直很重视生态旅游的发展,出台了世界上第一个国家生态旅游战略。

要求经营者必须确保生态旅游地生态的完整性;提高自然资源(能源和水)的利用效率;支持生态旅游教育和培训;所雇佣导游必须尊重当地文化习俗等。

政府对于生态旅游的优先项目给予政策和资金的支持。

有的州还制定了区域的生态旅游发展规划。

瑞典、英国和荷兰等国家在自然旅游资源开发中强调尊重地方文化传统,注重社区参与,增加当地人管理旅游业的权力。

在发展中国家,尤其是一些非洲国家,如肯尼亚、赞比亚等以生态旅游为主的国家,政府采取一定的经济补偿方式,将社区的经济利益与生态环境的保护紧密地结合起来,引导社区成员自愿参与生态环境的保护。

加勒比海沿岸各国从90年代初开始实施区域性的生态旅游战略,定期举行生态旅游会议,调整传统海滨胜地旅游内容与方式,以适应改善环境的要求。

       2.国内生态旅游研究.

       我国的生态旅游研究兴起于90年代初。

1994年成立了“中国生态旅游协会”(CETA),1995年1月在西双版纳召开了全国第一届生态旅游学术研讨会,发表了《发展我国生态旅游的倡议》。

1996年6月召开武汉国际生态旅游学术研讨会,同年10月推出的《中国21世纪议程优先项目计划》调整、补充方案中,列出“承德市生态旅游”、“井冈山生态旅游与次原始森林保护”等作为实施项目。

1999年被国家旅游局定为“生态环境旅游年”,生态旅游成为被广为倡导的一种旅游形式,1999年云南大学主办了全国生态旅游学术研讨会。

       回顾国内在生态旅游研究领域所作的诸多研究,可总结为如下几个方面:

       关于生态旅游的分类,人们从不同的学科背景出发,形成了多种分类方法。

吴必虎从发展哲学、科学和旅游产品三个层次来界定生态旅游的概念。

王尔康、张延毅等把生态旅游分为狭义和广义两种。

陈传康根据旅游活动场所的差异,把生态旅游分为人工自然的亲近自然、次生自然的返回自然和天然“自然”的回归大自然3个级别。

李东和等.从促进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角度,同时强调这两方面的重要。

马乃喜则从旅游活动类型方面,将生态旅游资源划分为观赏型、科学型、探险型、保健型、狩猎型和民俗型6大类型。

有的学者从生态旅游研究内容上,强调生态旅游不仅包括自然生态旅游,而且还包括人文生态旅游。

       上述分类尽管有所区别,但大都强调以下几点:

一是生态旅游应当促进自然环境保护和改善;二是有利于地方和社区经济的发展;三是包括生态旅游的人文特色。

至于生态旅游区划分的研究,王良健从宏观的角度针对我国生态环境的巨大差异,将其划分为四大基本生态旅游区:

东部名山、江河湖泊、田园风光生态旅游区;西北草原、沙漠戈壁、雪山绿洲生态旅游区;青藏高寒景观生态旅游区;西南高山峡谷、岩溶风光、天然动植物园生态旅游区。

       3.我国开展生态旅游的利弊分析:

       

(1)生态旅游带来的良性影响。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促进生态旅游目的地的环境保护,提供科普教育和科学考察场所,扩大自然保护区宣传,被保护学家视为支持保护区的潜在手段;二是提供多种就业机会,给当地居民带来经济收入,增强保护区的经济实力,为乡村居民创造了保护资源的经济动力,促进区域经济和全国经济的发展;三是促进我国旅游景点布局的合理化和旅游者旅游活动行为层次的不断提高;四是有利于我国旅游业整体服务水平的改善和行业发展;五是扩大与外界文化交流的机会,丰富社区的文化生活,促进社区和地方社会和文化事业发展。

       

(2)生态旅游带来的弊端。

一是对自然资源和生态旅游区自然性的影响。

地表水和地下水消耗过度,矿物燃料短缺,火灾危险性增多;随着大量人工设施的建造,生态旅游区的自然特征被逐步削弱,其中乱建疗养院和旅馆的影响最为严重。

一份调查显示已有22%的自然保护区由于开发生态旅游而造成保护对象的破坏,11%出现旅游资源退化。

二是许多旅游区大多由主管旅游部门经办,利益为其所得,地方、特别是保护区获益甚微,大大影响了地方改善旅游条件的积极性。

三是旅游的兴衰受国内外许多因素的影响,从而影响以旅游为经济支柱的区域经济。

而且,生态旅游资源开发中存在外部不经济问题,会影响区域经济和整个国家经济的发展。

四是随着大量外地旅游者的进入,有可能促使本地社会文化结构和风俗习惯的变化。

       由于生态旅游可能带来的弊端,有的学者认为我国生态旅游的发展不能以破坏生态环境为代价,应采取慎重的态度,要循序渐进,不可一哄而起。

同时这也要求加强生态旅游规划和管理,并且对游客进行环境保护知识普及和教育。

       4.生态旅游目的地选择

       生态旅游目的地主要包括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国家公园、森林公园以及生态实验站。

在生态旅游目的地的选择方面,目前人们的研究多集中在自然保护区的生态旅游开发,并据此提出一系列的规划原则、模式以及管理方案。

王义民等在分析我国自然保护区的本底现状和开发现状的基础上,认为生态旅游是自然保护区旅游开发方向,并提出相应的开发对策。

蒋明康等针对自然保护区旅游开发中存在的问题,探讨如何正确处理自然保护和旅游开发的矛盾。

孙根年依据自然生态—经济开发对应关系,提出保护区生态旅游业开发的模式及开发程序。

       一些学者则进行森林公园和农村农业生态资源的生态旅游开发尝试。

邓金阳等首次在国内提出建立森林生态旅游定位站的设想,其后又具体分析森林生态旅游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游客量与生态负荷量之间的关系。

王兴国等论述我国森林公园的生态旅游发展现状及其可持续发展应该遵守的原则。

同时,刘营军等论述生态旅游农业的内涵,并通过对日本农业旅游发展的分析,提出我国发展生态旅游农业应注意的问题。

朱信凯等在分析日本和美国生态旅游农业发展的基础上,提出对我国生态旅游农业发展的几点思考。

吴兆录等提出自然保护区在乡村农业土地利用上应由现在的产销协作模式向乡村生态旅游的方向发展。

       5.生态旅游开发规划与经营管理

       康云海等根据生态旅游的特点,认为可持续发展观是发展生态旅游的理论基础,提出生态旅游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