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叙文之情节曲折Word文件下载.docx
《记叙文之情节曲折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记叙文之情节曲折Word文件下载.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情节曲折的条件是情节发展中的难和险。
困难重重便有曲折,险象环生便有波澜。
如写一位村长找某局长办事。
找到办公室,办公室说开会去了;
找到会场,会场说陪客去了;
找到宾馆,宾馆说跳舞去了;
找到舞厅,舞厅说回家去了;
找到家里,家里说睡觉去了。
于是,村长就在大门口等到第二天天亮,终于找到了局长,这就叫困难重重,因为困难重重而有了曲折。
写一个人上大街,撞上一辆三轮车;
瘸着腿靠边站,楼上掉下一块砖;
抱着脑袋朝前跑,一脚踩进下水道。
这就叫险象环生,因为险象环生而有了曲折。
情节曲折可以使人物形象丰满,使文章扣人心弦。
解了一个疙瘩,又出现新的疙瘩,刚刚化险为夷,又出现新的险情,或让人心急如焚,或使人心惊肉跳,这样的文章能让读者心潮起伏,手不释卷。
【方法说略】
1.悬念
悬念,就是设置一个个悬而未决的矛盾,使情节回旋推进,给人以“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
如《三国演义》“用奇谋孔明借箭”:
周瑜有意刁难、陷害诸葛亮,限令他在短时间内造箭十万,一向精明的诸葛亮这一回似乎很糊涂,竟然当众立下军令状,三天后江边搬箭;
并莫明其妙地向鲁肃借用船只、军士、布幔、草束……一连串的悬念使情节的发展变化莫测,让人产生悬念和期待。
假如作者在叙述这一事件时,采取“竹筒倒豆子”的方法,一下子就兜底翻出,读来就索然无味了。
2.巧合
俗话说“无巧不成书”,巧合,就是在写作过程中,当A事物向B事物发展或者甲与乙的联系快要中断时,恰巧出现了另一媒介将A和B或甲与乙有机地联系起来,使事件继续向前发展。
比如《萝卜回来了》,大雪天,小白兔找到了一只大萝卜,但它想到小猴可能也没东西吃,于是把萝卜悄悄送给了小猴。
小猴又送给了小鹿;
小鹿又送给了小熊;
小熊又把它悄悄放在了小白兔的门口。
小白兔一觉醒来,惊奇地发现萝卜居然又回来了!
这个循环往复的情节设计用的就是巧合。
如果没有这个戏剧性的巧合,故事的情趣也就出不来了。
3.误会
“误会”是通过偶然反映必然的一种构思方法,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组织方式。
有些作品,就是建立在“误会”基础之上,其情节的发展,都是由于“误会”而造成。
如《醉人的春夜》,写陈静自行车出了毛病,恰遇一个小伙子路过,不但不相助,还似乎有点幸灾乐祸。
小伙子告诉她修车地点,陈静以为他是个流氓,在玩手段诱她上当。
修好车子,小伙子要5元钱,陈静以为是“敲诈”。
其实小伙子没有反常动作,也不要修车费,这一连串的误会,就把简单的情节叙述得摇曳生姿,使文章顿生波澜。
4.翻转
所谓“翻转”,是指记叙事件时,顺着一个方向铺陈渲染,把读者的注意力和情感愿望吸引到这个方向发展的一种可能性上去,层层推向高潮;
达到顶点时,笔锋陡然一转,通过另一种结局的突然揭晓,掀起波澜,使读者对事件意义的理解推向一个新的高度。
莫泊桑的小说《我的叔叔于勒》对菲利普朝思暮想、渴盼兄弟荣归故乡的心情渲染到无以复加的地步时,情节突然翻转:
他在游船上遇到潦倒落魄的于勒时像逃避瘟神似的摆脱了于勒。
这令读者不胜惊愕,感情骤然跌落,从而更深层次地理解了当时那个社会的人际关系。
5.张弛
事物的发展有起有伏,写文章也要讲究“亦张亦弛”,“张”是指相对激烈的情节场面;
“弛”是指相对舒缓的记叙描写。
把紧张部分和平缓部分有机交叉,欲张故弛,张弛有度,容易产生扣人心弦、引人入胜的艺术效果。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是典型的例子。
故事开端用“欲张故弛”的笔法,写林教头沧州遇旧知,善良安分,这是“弛”,接着写陆虞侯密谋害林冲,林冲怒不可遏买刀寻敌,这是“张”,读者的心悬了起来。
接着写林冲三五日“未见消耗”,“自心下慢”,不久又接管草料场,苟且偷安的故态复萌,情节又趋平缓,读者悬着的心也放下来,这就又形成一个“弛”。
陆谦火烧草料场,林冲忍无可忍,手刃仇敌,这又是一个“张”。
奸贼受惩,英雄雪恨,读者为之扬眉吐气。
整个情节就是这样一张一弛,疏密有致。
6.抑扬
抑扬,概括起来有四种——欲抑先扬,欲扬先抑,欲扬先扬,欲抑先抑。
尤以前两种效果最为明显。
作者对某人某事,欲褒扬先贬斥,欲贬斥先褒扬,使读者先产生一种错觉,最后再扭转过来,这种褒扬或贬斥是经过对以前的否定而建立起来的,因而印象深刻。
如《荔枝蜜》开篇写儿时被蜜蜂螫过,对蜜蜂“总不大喜欢”,这是抑笔。
后来吃蜜动情,去参观养蜂大厦赞美蜜蜂,这是一“扬”,结尾梦见自己变成小蜜蜂,这是感情的升华,又是一“扬”。
文章在这抑扬变化中跌宕生姿。
如列夫·
托尔斯泰的短篇小说《舞会以后》前部分竭力褒扬上校,描绘他堂堂的仪表,魁梧的外形等等,给人的印象是一个彬彬有礼、道貌岸然、令人尊敬的长者,这是“扬”。
可是舞会后的第二天早晨,这个上校丧失人性地让人狠狠抽打一个士兵,并打得遍体鳞伤,这是“抑”。
一扬一抑将其狠毒的本性刻画得人木三分。
【标杆作文】
提篮春光看妈妈
安徽考生
城里女人得病了,住进了医院。
病房里原来有一个乡下女人——她们得了同样的病。
乡下女人见了城里女人说:
“大妹子好,终于有个伴儿了!
”
“你好!
”城里女人答道。
“你们城里人就是年轻漂亮!
“哪里,您也非常漂亮嘛!
“咳,都四五十了。
仨个儿子都成家了。
对了,你呢?
”乡下女人问道。
“就一个儿子!
“那一定在上大学吧!
”城里女人笑着点点头,忽然妈脸上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表情,随之炫耀,“我儿子小时候可有意思了,每年我生日的时候都送我他自己制作的礼物,有一次,他忽闪着乌亮的大眼睛对我说:
‘妈妈,你不是喜欢春天吗,等我长大了,一定送你好多春光’。
‘春光怎么送?
’我问道。
他诡秘地笑了笑说:
‘到时候您就知道了。
’现在是大学生了,我猜今年他会送我更有情趣的生日礼物!
“唉!
我们农村比不上你们城里!
小孩子只能在家帮帮忙,再大些便出去打工。
”乡下女人说。
“你的三个儿子一定非常能干吧!
”城里女人说。
“大儿子在砖厂搞承包,二儿子给老大帮忙,老三在外搞工程成天东奔西跑。
不如你们城里的,动动嘴就行了!
“其实都差不多!
城里女人和乡下女人每天都聊天解闷儿。
就这样,单调的医院生活很快就过去了!
在出院的前几天,乡下女人对城里女人说:
“明天就是我的生日了!
“真的吗?
明天也是我的生日!
可真巧啊!
“那群小崽子铁定忙得要命。
我们自己做碗长寿面吧!
”乡下女人笑着说。
城里女人点了点头。
第二天中午,乡下女人和城里女人正在聊天时,一个男子拎着一个饭盒走了进来。
“妈!
我给你送长寿面来了!
”那个男人对着乡下女人说。
“你们那么忙还来给我送长寿面!
“再忙也得来!
”另一个男子从门口进来,手里提着一个精致的篮子,里面有好多鲜花。
“二弟你来了!
“嗨!
就这还没您来得早呢!
妈!
长寿面怎么样?
感觉还可以吧。
三弟刚才从上海打电话说他今年不能亲自看着您吃长寿面了,但他托我带个话:
‘祝您生日快乐!
’”
“好!
快乐,快乐,妈天天都快乐!
”乡下女人笑着说,然后指着花篮说,“弄这干啥!
不实用,得花多少钱?
“妈,刚才,听花店老板说,现在母亲节的时候时兴‘送春光’,这是春光呀,今天虽不是母亲节,但是您的生日,儿子特意送您一篮子春光,让妈妈感到我们的孝心永远像春天般的温暖。
看着这母子三人有说有笑,城里女儿先是羡慕,然后若有所思。
乡下女人看了看城里女人说:
“别着急!
你儿子也许有急事,我想过会儿一准儿来看你!
过一会儿,护士拿来一个包裹说是给城里女人的。
“这是你儿子给你买的新衣服吧?
他可真孝顺!
快拆开看看!
城里女人拆开包裹。
果然是衣服,上面还有一张纸条。
“上面写的什么?
”乡下女人问。
“妈妈,祝您生日快乐!
”城里女人忍不住哭了。
她把纸条藏在手心里。
乡下女人不识字。
其实,那纸条上写的是:
妈妈,我没有换洗的衣服了。
【简评】
本文两条线同时展开,两位母亲同中有异,异中有同。
作者娓娓道来,不动声色,如两湾流水,各自按着自己的方向流淌。
暗藏的一切终因生日的到来交汇在一起。
农村母亲收获满满,城市母亲却只收到了一包要洗的脏衣服。
出人意料的结局使城市母亲的失望、辛酸与隐忍在读者心中激荡起了巨澜,巧妙的情节设计——先抑后扬、先扬后抑、巧合等,使这篇用笔简洁质朴的文章充满了震撼人心的力量。
【习作展示】
半边钱
佚名
一盏昏暗的油灯,跳动着一粒豆大的火焰。
父亲坐在角落里抽旱烟,一言不发。
我有些后悔了,我明明知道,为了供我读书,为了给妈妈治病,我们家已经债台高筑,可我为什么要提出买一本字典的要求呢?
好一阵沉默之后,父亲掐灭了旱烟,出去了。
我站在门口,目送着父亲消失在沉沉夜幕中。
这时,夜空中雪花飞舞,北风在呼啸。
我实在抵不住瞌睡的侵袭,靠在椅背上睡着了。
母亲几次催我上床,我却执意要等到父亲回来。
不知过了多久,父亲叫醒了我,那声音仿佛从山那边传来的。
我揉着发涩的眼睛,看着父亲一身的雪花,心缩成了一团。
清晨,我打点行装,准备上学了。
父亲给了我六十元车费后,又递给我一卷零钞:
“这是买字典的钱,十元,够吗?
”父亲用急切的目光注视着我。
我早就看过定价了,14元7角。
一瞬间的迟疑后,我慌忙说:
“够了,够了,爸爸。
”父亲从我的迟疑中明白了什么,眉毛拧在了一起。
汽车就要开了,我的心还留在那间破旧的土屋里,留在久卧病榻的妈妈身边。
我用眷恋的目光遥望着土屋后面的山包,注视着通往土屋的小径。
忽然,从山背后跑出一个人来,渐渐近了,我认出那是我的父亲。
我连忙探出头大声呼喊:
“爸爸——爸爸——”父亲望见我,一边跑,一边挥动手臂。
父亲离我越来越近了,我听见他粗重的喘息,看见他身上的雪花、头顶的热气和手里的一把零钞。
原来父亲给我送钱来了。
父亲跑到窗边:
“钱……5元……够吗?
”我使劲的点了点头,几乎是用哭腔答道:
“够了,爸爸,够了!
”我慌忙去接那把零钞,可是一股风吹来,一张5角的纸钞被卷跑了。
父亲迅速转身去捡,可是风偏偏去戏弄我的父亲,纸钞上下翻动,向远处飘去。
父亲佝着腰去追,一连几次扑了空,旁边的人们一阵又一阵哄笑。
终于,我悬着的心放下了,父亲捉住了那张纸钞。
瞬间我的心又提到了嗓子眼;
因为汽车已经开了,而父亲正追赶着逐渐加速的汽车。
我急忙朝父亲大幅度的摆手:
“爸爸,别追了!
别追了!
”可父亲不肯停下。
我猛然想起父亲冻伤的脚,恨不得跳下车扶住我的父亲。
父亲与我的距离渐渐变短了,他高扬着手臂,5角的纸钞在寒风中颤抖。
我尽力伸长手臂去抓那纸钞,可父亲怕那纸钞再被风吹走,捏的很紧。
“哧”的一声,纸钞裂为两半。
我的心一下子碎了,泪水夺眶而出。
透过闪闪的泪光,我看见父亲高高举着半边钱,呆立在雪中,像一尊雕像……
作者在有限的时间、空间和事件中安排了一连串扣人心弦的曲折。
尤其是后四段,父亲为了把五元买词典的钱交给孩子,经历了道道坎坷——人走了,冒雪送钱;
钱跑了,佝腰捉钱;
车开了,追车递钱;
钱裂了,呆立举钱。
情节安排巧妙——有洪波涌起,有微波荡漾。
曲折的情节设置,把一个农民父亲对孩子的一往深情表现得淋漓尽致,塑造了一个丰满的人物形象。
文中的每一个波澜就像一个个跳动的音符,奏响了爱的乐章;
又像一个凝重的惊叹号,震撼着读者的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