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达区煤炭资源枯竭型城区经济转型试点综合规划.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920043 上传时间:2022-10-25 格式:DOCX 页数:54 大小:215.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乌达区煤炭资源枯竭型城区经济转型试点综合规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4页
乌达区煤炭资源枯竭型城区经济转型试点综合规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4页
乌达区煤炭资源枯竭型城区经济转型试点综合规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4页
乌达区煤炭资源枯竭型城区经济转型试点综合规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4页
乌达区煤炭资源枯竭型城区经济转型试点综合规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乌达区煤炭资源枯竭型城区经济转型试点综合规划.docx

《乌达区煤炭资源枯竭型城区经济转型试点综合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乌达区煤炭资源枯竭型城区经济转型试点综合规划.docx(5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乌达区煤炭资源枯竭型城区经济转型试点综合规划.docx

乌达区煤炭资源枯竭型城区经济转型试点综合规划

乌达区煤炭资源枯竭型城区经济转型试点综合规划

乌达区煤炭资源枯竭型城区

经济转型试点综合规划

 

东北师范大学中国东北研究院

2009年7月

 

总则

为了积极应对乌达区煤炭资源濒临枯竭的现实,切实解决经济运行中的诸多弊端,更为有效地落实民生政策,促进乌达区矿业城市的全面可持续发展。

依据《国务院关于加快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若干意见(国发[2007]38号)》、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东北地区资源型城市吸纳就业、资源综合利用和发展接续替代产业专项工作方案》、内蒙古自治区关于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等相关文件的精神,结合乌达区煤炭资源枯竭形势、经济转型迫切需求、城市贫困问题突出的实际,特编制《乌达区煤炭资源枯竭型城区经济转型综合规划》。

此次规划的目标旨在国家发改委将乌达区纳入第三批资源枯竭型城区经济转型试点。

同时,此规划也是在相当长时期内,区域经济发展应该遵循的指导性规划。

此次规划基准年为2008年,规划中所有数据均由当地政府提供。

规划编制期为12年,即2009—2020年。

第一阶段(2009—2013年)乌达区步入经济转型之路,重点实施煤炭加工等传统产业的改造,培育新的增长点,为后续转型打好基础。

第二阶段(2014—2020年)重点培育新兴技术产业,实现彻底转型,形成新兴的综合性城区。

 

第一章乌达区区情分析与发展定位

第一节区域基础与区位条件

乌达区地处内蒙古自治区西南部,是乌海市所辖县级区之一,东临黄河,南与宁夏回族自治区石嘴山市相毗邻,西北与阿拉善盟接壤,全区总面积198平方公里,辖辖7个街道办事处,1个建制镇,10个行政村。

总人口13万人,由汉族、蒙族、回族等17个民族构成。

图1-1乌达区行政区划图

一、区域基础条件

乌达区地理位置约为东经39°26’51.62”,北纬106°42’46.60”,东距乌海西站和黄河岸约3.5km,西距五虎山坡脚约2km,跨黄河至渤海湾城区27.5km,是库布其、毛乌素和乌兰布和三大沙漠的交汇处,但有山脉与黄河的阻挡,使乌达区成为蒙西地区自然生态环境较好的地区之一。

域内矿产资源较为丰富,已探明并具开采价值的30余种,水、电、土资源富裕,交通、通讯条件尤为便利,区位优势较为突出。

二、区位优势分析

乌达区最具特色的是其优良的区位条件,在交通、生态、经济方面,都有十分重要的区际意义。

1、连接我国华北地区和西北地区的重要交通枢纽

乌达区现有京—包—兰铁路与全国铁路相连接,境内110国道是沟通北京、畅达大西北的交通大动脉,是我国西北地区的东大门,通往东北、华北地区的枢纽,更是新疆、甘肃、宁夏开发运行的大通道,内蒙进入陕甘宁的门户,在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中占有重要位置。

2、我国西北部阻止沙漠化继续东进的生态屏障之一

乌达区位于我国沙尘暴起源地之一阿拉善沙漠的东缘,又处于华北平原的上风、上水方向,是西北来向沙尘暴的必经之路,该地区地势东南高,西北低,可有效阻挡沙尘暴的东进南下。

因此,乌达区负有维护地区整体生态环境的重要责任。

3、不同区域层次上的经济区位

省际层面上,乌达区处于“宁蒙陕”黄河河套生态经济区的结合部和沿黄经济带的中心,具有经济要素的快速流动和积极获取多方信息的优越区位条件。

自治区层面上,乌达区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西拓前沿核心,紧邻“呼包鄂”金三角经济区,是“呼包银”经济带上的重要节点。

作为“小金三角”的区域物流配送中心,乌达区对保障周边地区城乡供应、繁荣与稳定市场有着重要作用。

图1-2乌达区区位图

第二节经济基础与发展态势评价

乌达区的开发缘于支援国家产业建设,1958年国家将其确立为包钢的焦煤提供基地,成立了大型国有煤炭企业——乌达矿务局,实施大规模的开发建设。

半个多世纪以来,累计产煤2.1亿吨,动用煤炭资源储量4.2亿吨,支援了包钢对焦炭的需要和国家对煤炭资源的需求。

一、经济发展现状

作为矿业型城区,乌达区是以煤电为龙头带动起来的典型的资源型地区,初步形成了以发电、电石、焦炭等为经济主线的工业产业群,以煤—电—化、煤—焦—化、煤—电—高载能一体化的特色经济框架,研制并开发了以金属钠、液氯等产品为原料的下游精细化工产品。

2008年,乌达区地区生产总值完成69.84亿元,同比增长13.8%,三次产业比例为1.1:

72.6:

26.3,完成增加值分别为0.744、50.7、18.4亿元,其中工业增加值48.14亿元,是典型的工业主导型城区。

地方财政收入增长明显,达到13.04亿元,同比增长5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2.4亿元,同比增长60.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4468元/人、农区居民人均纯收入完成7610元/人,远高于乌海市和自治区平均水平。

二、发展态势评价

乌达区经济部门结构中,煤炭依托型产业占据绝对主导地位,但随着煤炭资源的日渐枯竭,产业发展的弊端也越发凸显。

如今,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下,乌达区规模以上企业30余家停产、半停产,经济总量增长滞缓。

但同时,这也恰好是一次全区结构调整与产业转型的绝好时机,重新审视地区未来发展的优势和劣势。

1、经济发展的限制因素

乌达区规模以上企业产值中,煤炭开采及加工占工业总产值的50.4%,经济严重依赖资源开采、加工,资源产业一支独大,产业链条短,可持续发展能力弱。

就业结构极其单一,煤炭工业从业人员占城镇就业人数的48.4%。

接续替代产业尚未形成,未找到兼顾发挥地方比较优势、地方经济及促进就业的产业,大多旨在产业链条的低端寻求突破。

而且,国企改革还远未到位,企业历史负担沉重。

2、未来可供利用的优势

乌达区具有良好的区位优势,处于枢纽型地位及几个重要经济圈的中心,交通基础设施完备,未来将有广阔的区域现代物流业发展空间。

作为三大沙漠中的“绿洲”型地区,具有独特的旅游资源,可为周边地区及紧邻工业园区提供商务游和高档服务业。

同时,经过多年的建设与发展,乌达区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备的以资源加工为主的产业基础,具备进一步向资源精深加工方向发展的有利条件。

第三节综合转型方向与区域功能定位

一、综合转型方向

1、由高资源依赖型产业向加工深加工方向转变

单纯依靠资源的粗加工,随着资源的逐渐枯竭,必然造成城市经济衰退。

只有在加工与深加工方面做足功夫,才能促进资源型城市不断转型,走向繁荣之路。

2、由单一结构类型向多元支柱型产业转变

摆脱一业独大的产业结构,培育多元化产业,积极发展接续替代产业,延伸产业链条,提高产品附加值,形成传统产业、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竞相发展的新局面,是资源枯竭型城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3、由封闭式发展向开放式发展转变

加大开放力度,发挥乌达区区位和产业基础优势,积极吸收外资,承接地区及国际装备制造业的产业转移,选择部分优质国有资产对国内外战略投资者开放,达到互利共赢目的。

同时加强同周边开发区、各盟市及宁夏银川、石嘴山地区的联系,形成圈层网络地域结构。

从制度环境建设及优化产业结构、拓宽就业渠道,大力引导民营经济的发展是帮助经济转型的最有效力量。

4、由生产主导向营造综合环境转变

由过去单一重视生产发展,弱化社会、生态环境建设的旧模式,向重视综合环境的改善转变。

解决基础设施历史欠账问题,不断完善城市生活服务设施,改善居民生活环境,严格环境保护监管力度,做到生产、生活全面和谐发展。

二、区域功能定位

1、蒙西精细化工城与新材料基地

提升产业技术含量与高附加值产品的生产,继续扩大精细化工的深度与广度,形成地区优势;通过建设精细化工园和高新技术产业园,重点研究与开发重化工与新材料的新技术与新产品,带动全区产业改造与升级,成为蒙西地区的精细化工城与新材料基地,为周边盟市及工业园区提供配套加工及新材料供给。

2、蒙西交通枢纽与物流中心

乌达区交通区位优势明显,对外联系密切,应把握住目前国家大力扶持物流业发展的有利时机,通过发展现代物流业,培养核心物流产品,促进相关配套产业升级,完善乌达物流平台及物流园区的建设,完善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加大与周边地区大型企业的产业关联与分工协作,打造乌达区物流业成为蒙西地区区域物流中心的核心地位。

3、蒙西区域旅游中心之一

依据特色旅游资源及周边诸多工业园区、生态脆弱区的区位特点,立足黄河水利枢纽工程,发展生态休闲旅游;立足特色农业基础,发展农家乡村游;立足未来旅游接待服务设施的改善,发展商务游。

尤其在一般商务旅游和政务旅游两个方面上加大力度,建造蒙西地区极具特色的“绿洲”旅游中心。

第二章乌达区煤炭资源枯竭形势整体分析

乌达区是我国重要的焦煤生产基地,为国家经济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经过50多年的大规模开采利用,煤炭资源的开发已进入严重的衰退期。

在此过程中,地方经济体系形成了以重工业为主导的对煤炭资源具有高度依赖性的发展格局,煤炭资源的日益枯竭给区域经济持续增长带来严重隐患,同时资源经济主导下的发展模式引发的生态环境与社会问题也日益突出。

乌达区所面临的社会、经济、生态等发展困境表明,乌达区转型势在必行。

第一节煤炭资源赋存及利用趋势分析

一、自然赋存及开发利用现状

1、煤炭资源赋存评价

乌达煤田是乌达区最主要的煤田,面积约35km2,煤炭保有储量6.2亿吨,经过数十年的大规模开采,累积生产煤炭2.1亿吨(国有煤矿开采1.75亿吨,地方煤矿开采0.35亿吨),由于采掘技术及开采难度制约,回采率约为50%,实际已动用煤炭4.2亿吨,剩余煤炭近2亿吨。

乌达区煤种主要是肥焦煤、肥煤、肥气煤,全部为冶金焦、化工焦用煤,质量较好,工业利用价值极高,其中,优质焦煤占内蒙古自治区总储量的60%以上,占全国探明储量的20%,资源战略意义巨大。

2、煤炭开采及利用

乌达区内从事煤炭生产的企业,有以国有神华矿业公司所属的苏海图、五虎山和黄白茨三个中型煤矿,以及经过整合的几个地方煤矿,合计年生产煤炭可达700万吨(神华矿业公司生产能力各矿约180万吨,地方各矿约30万吨),经由五虎山洗煤厂加工成为洗精煤,供给包钢、鞍钢、宝钢等大型钢铁厂。

表2-12008年乌达区各主要煤矿煤炭储量及生产能力现状

单位:

万吨

煤矿名称

资源保有储量

生产能力

神华矿业公司

苏海图矿

2340

170

五虎山矿

8000

180

黄白茨矿

6600

180

地方整合煤矿

华银公司一矿

715

30

华银公司二矿

734

30

华银公司三矿

646

30

建安煤矿

686

30

近几年,乌达区原煤开采量逐年增加,2008年乌达区合计生产原煤约700万吨(由于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产量较2007年有所下降),占整个乌海市煤炭生产的29.5%,合计调入原煤450万吨,调出(焦煤)695万吨。

表2-22005—2008年乌达区煤炭生产及调入调出表

单位:

万吨

原煤生产量

原煤调出量(-)

原煤调入量

2005年

507.8

-497

422

2006年

571.36

-543.46

450

2007年

731.61

-530

478

2008年

700

-695

450

煤炭是乌达区工业和经济发展的最重要的基础资源,年实际消费量逐年上升,占全区一次性能源消费的90%。

2008年乌达全区共耗煤1292.28万吨,其中洗精煤及焦炭业是利用煤炭资源量最多的行业,其次为电力燃煤所用。

表2-32005—2008年乌达区各主要行业煤炭利用量

单位:

万吨

合计

电力行业(电煤)

洗精煤及焦炭业(焦煤)

其它行业(电煤)

2005年

1004.8

13.1

983.2

8.5

2006年

1114.82

22.06

1081.26

11.5

2007年

1194.88

27.44

115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