驳《祝福》分析中的一个传统观点文档格式.docx
《驳《祝福》分析中的一个传统观点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驳《祝福》分析中的一个传统观点文档格式.docx(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的封建伦理道德观念对劳动妇女由内在精神毒害到外在的精神绞杀的整个过程。
是的,夫权同从一而终;
的伦理道德观念有着密切的联系,但它们毕竟是两个不能等同的概念。
所以,《祝福》写的所谓夫权,准确地说,是从一而终;
的封建伦理道德观念。
至于其中参杂的封建迷信,只是作为封建伦理道德观念的维护力量而被描写的。
我们再来看一看小说是如何写族权的。
人们向来把祥林嫂的婆婆逼迫祥林嫂改嫁这件事视为写族权。
但是,从封建礼教的维护者鲁四老爷事后发表的评论来看,我们也可将这个情节理解为仍然写的是封建伦理道德观念对祥林嫂的残害,而且,我认为这样理解更为深刻。
鲁四老爷的评论只有两个词:
可恶,然而。
。
然而;
什么呢,然而按封建伦理道德观念,婆婆是有权出卖儿媳的。
在这里,封建伦理道德观念实际上把祥林嫂逼到了这样一种境地:
她无论是听从婆婆之命改嫁,还是依照从一而终的观念不改嫁,都成了违犯封建伦理道德观念的罪人。
在这里,作者不仅写出了妇女在封建社会是怎样受着伦理道德观念的迫害,而且深刻地揭露出了这种观念的本质:
对于被压迫者,它是无法躲避的吃人猛兽,对于压迫者,它的行私利己的工具。
如果把这个情节当作写族权来理解的话,其中包含的如此深刻的思想意义我们就难以领会了。
其实,《祝福》中,无可争议的确是写族权的地方,只有大伯收屋一事。
然而作者竟然只是侧面一句带过,其用意显然不在写族权,而是交代祥林嫂为什么再次来到鲁四老爷家。
至于说《祝福》写了政权,还真不容易看出。
小说中无一处提到封建政权用行政手段迫害祥林嫂,我们也无从确定鲁四老爷就是政权力量的化身。
那么,从那里可以清楚地看到;
写了政权呢?
有人辩护说,神权、夫权等都是受封建政权维护的,所以表面没有写政权,实际已经写了封建政权对人民的统治。
这种辩护苍白无力。
按照这种说法,那就不仅仅是《祝福》,而是一切揭露封建社会弊端的作品实际上都已经揭露了封建政权,因为封建社会种种弊端的存在是与封建政权的存在有联系的。
既然如此,又有什么必要把这个毫无个性的问题在《祝福》中特别指出呢?
综上所述,《祝福》没有直接写出封建政权,族权也只是一笔旁涉,非作者用意所在。
至于夫权和神权,用这两个概念以并列的形式来揭示作品的中心内容并不十分准确、恰当。
也就是说,套用毛泽东同志的《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中的那句话来概括《祝福》的思想意义,与作品的实际情况相差甚远。
《祝福》的思想核心乃是通过祥林嫂悲惨的一生,揭露、控诉封建的伦理道德观念是怎样在精神上绞杀中国劳动妇女的。
这一结论,还可以从《祝福》的写作背景得到印证。
《祝福》写于一九二四年二月,发表在同年三月的《东方杂志》上。
当时,北京文化界自五四;
退潮以后,景象荒凉。
资产阶级右翼知识分子加紧投靠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大刮整理国故;
、尊孔读经;
的妖风,妄图继续用封建伦理道德观念来毒害人民。
揣摩鲁迅在这样一种政治文化背景下写作《祝福》,其用意与其说是反映封建四权;
的全部,不如说是揭露整理国故;
的妖风所宣扬的封建伦理道德观念究竟是些什么货色。
这一结论,还可以从《呐喊》《徬徨》两本小说集反映出来的鲁迅一贯的创作思想得到印证。
从《呐喊》到《徬徨》,作为文学家、思想家的鲁迅根据中国封建思想的特点,及其在现实生活中的表现,始终把建立在封建等级观念基础之上的封建伦理道德的吃人本质和虚伪性的揭露放在中心位置。
《呐喊》的第一篇《狂人日记》中,那段著名的揭示主题的话是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叶上都写着&
lsquo;
仁义道德”几个字。
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吃人”!
它对封建主义的抨击,不集中于政权形式,不着眼于其政治状况,而是矛头直指封建的伦理道德。
《徬徨》的最后一篇小说《离婚》,写一场离婚的纠纷。
庄施两家,还有慰老爷、*大人之流,用来对付爱姑的武器全是封建礼教、孔孟之道。
作者在这篇小说里仍然着意揭露、讽刺、批判了封建的伦理道德观念。
可见,说《祝福》的思想核心是揭露封建伦理道德观念怎样在精神上绞杀中国劳动妇女,比之于认为《祝福》是反映封建四权;
,前者显然更符合鲁迅当时的创作思想。
最后,还想说一点的是,套用毛泽东同志《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中的那句话来概括《祝福》的思想意义,之所以会与作品的实际情况相距甚远,原因在于其思想方法不对。
它是用现成的观点硬套作品,而不是从作品的实际情况出发,兼及作家一贯的创作思想以及写作的时代背景,实事求是地分析,科学地引出结论。
一、为叙述手段的角度
先说结局后叙人物生平行状的倒叙手法的成功运用是本文不容置疑的一大亮色,其先声夺人的艺术效果是极具震撼力的。
二、为情节角度
当一次次的祝福活动在人们的忙碌中如期而至时,当一次次欢庆祥和的爆竹声响起时,恰恰是主人公一步步走向他灭与自灭的契机。
欢喜与悲切交织在一起,天地圣众醉醺醺地在空中蹒跚,那牲醴和香烟全然来自于鲁镇;
的鲁四老爷;
们,而祥林嫂;
们在一次次地消尽了生生世世的悲哀之后,让生命一点点地凝为了木刻。
三、为人物角度
鲁四老爷那阴着的脸时时辖制着这个家庭乃至整个鲁镇,于是,他便以一个铁面卫道士的正脸展示在这个社会大舞台的最中央、最上方。
四婶、柳妈、卫老婆子甚至祥林嫂的婆婆便远远近近地追随着这位老爷,自觉不自觉地帮衬着这位老爷,当然也帮衬;
着祥林嫂。
我们在这些人身上似乎找不到什么不对,也没有大的不妥,他们的言与行是那样的天经地义。
在鲁镇这方舞台上,这些人轮流出场,没有浓墨重彩,没有刻意点缀,言与行从他们的灵魂深处自然地流淌出来。
而我们这些第三人;
不仅感受到阵阵寒意从背后袭来,一个灵魂,一个活生生的生命就在这样的帮衬;
中一步步滑向深渊,只在最后留下一声梦呓般的疑惑;
与巨大矛盾甚至痛苦:
魂灵、地狱。
让人无法理解却又心生无限悲凉。
这些人物不是单独的无关联个体,而是一组群像。
当然,分析一组人物会足见作品的木凡,而单个的个体人物的细节也会映现出作者的神来之笔。
如柳妈打皱的脸也笑起来,使她蹙缩得像一个核桃;
干枯的小眼睛一看祥林嫂的额角,又钉住她的眼;
,这脸、这眼足以让吃素,不杀生;
的善女人;
柳妈成为了一个让人难以忘怀的、悲哀的、无奈的形象了,也足以让祥林嫂如芒刺在背甚至于露出恐怖的神色来。
就上述而言,无论是叙述手段还是情节或者分析人物的角度,都不失为上佳的分析切人点,都能展示这部作品无尽的魅力。
这实在是这部作品艺术高度和思想深度无限之可能.而非施教者或分析者何等聪慧地枉揣他意。
传统就是这样,让人饱览着艺术的无限风光,饱尝着艺术营养丰盛的大餐。
细细品味了传统,对这部作品咂摸玩味再三,我们还会从熟悉处发现新的风景。
细细琢磨情节,我们会看出这样一点门道,即作品主人公祥林嫂的所有的悲剧均与一个特殊的季节有关,那就是春天。
春天里,她失去了第一位丈夫,这是她所有悲剧的开端;
春天里,她被卖改嫁;
春天里,她痛失爱子,这是她走向毁灭的重大转折点。
祥林嫂最后的悲剧似乎没有点明春天,可我们已经分明感觉到了迎春的祝福正姗姗地向鲁镇走来。
而作者似乎有意识地在让祥林嫂离开这个世界时躲开了春天,似乎在告诉我们:
这个可怜的女人一生都没有美好的生活,至死都是如此。
春天这个美好的季节带给她的只有无边的痛苦,别说这个世上所有的美好,就连生存这样最基本的需要也会离她而去。
这就让我们不禁想起鲁迅先生说过的一句话:
悲剧是把有价值的东西毁灭了给人看。
生命不就是最可宝贵的最有价值的东西吗?
看来,这是祥林嫂在怎么努力都无法躲开的宿命。
作者把一幕幕人间惨剧放置于自然中最美好的季节,这本身就显示了当时社会、当时文化背景下最大的无法躲开的扭结。
在祥林嫂一生的悲剧中,鲁四老爷始终处于被读者直接指控的角色地值,这是无可争辩的,他那阴冷的每一句话都在宣示着这个社会明明暗暗的规则。
鲁迅先生选择让他担当了一回铁面卫道士,他自然也成了一个该诅咒的人。
而鲁迅先生的高明之处却是没在这人身上多费笔墨,尽管这人是第一责任人;
鲁迅先生似乎是不经意地写了几个女人,四婶、柳妈、卫老婆子、祥林嫂的婆婆。
四婶是用人之人,她只在乎祥林嫂的力气和勤快,对祥林嫂没多少恶意,好像还对祥林嫂有衣食之恩。
柳妈和祥林嫂是一个板凳上的客,连个生存的竞争对手都算不上,祥林嫂对柳妈根本构不成威胁。
卫老婆子两荐祥林嫂,这掮客的抽头文章也没交代,不知油水几何。
祥林嫂的婆婆虽有强卖媳妇之实,她为了给小儿子成婚,利己的前提是很损人,但在那个年月,这不算什么,况且祥林嫂在贺老六家还算不错。
总之,这些女人没有一个从心底里想置祥林嫂于死地。
可事实是她们是将祥林嫂推人深渊的助力者,是事实上的帮凶。
于是,我们说,鲁迅先生看似不经意的着笔,实则藏着玄机,细细分析,我们便又发现了一条曲径通往了艺术的幽处,那里自然花木春深了。
《祝福》写于1924年,鲁迅把故事发生的地点放在江南农村的一个小镇,还是唤作鲁镇;
鲁镇便是当时中国农村社会的一个缩影。
鲁四老爷、四婶、柳妈以及镇上的人们、山村的婆婆、卫老婆子、大伯、还有小说中的我;
,组成了祥林嫂生活于其中的社会环境。
祥林嫂的命运为这个环境所决定的。
⑴在这个社会环境中,妇女没有丝毫的权利。
尽管祥林嫂也劳动,而且又勤快能干,还是没有丝毫的权利,连最起码的人身自由也没有。
男女不平等,婚姻讲财礼,等于买卖婚姻,妇女成了商品。
婆婆可以强行将她抓回来卖到山里,鲁四老爷也认为无话可说,雇主也不保护女工,祥林嫂只能听人摆布,竭力反抗;
也无济于事。
⑵在这个社会环境中,人们以封建贞操观念歧视再婚妇女。
鲁四认为祥林嫂这样再婚过的人,败坏风俗;
,不干不净;
,祭祀不让沾手,祥林嫂用血汗钱捐了门槛,满以为这一下赎了一世罪名;
,不料,四婶照样不准她沾手,她的精神彻底崩溃。
是封建贞节观念将祥林嫂推上了绝路。
⑶在这个社会环境中,人心冷漠,没有同情,没有爱。
对于祥林嫂的不幸,鲁镇的男女老少,都视为笑料,没有丝毫的安慰和援助,有的只是烦厌,嘲弄和唾弃。
最后被鲁家无情地打发出门,沦为乞丐,被人们弃在尘芥堆中,在人们只顾拜求来年一年中的好运气;
之时,倒毙在风雪中。
即便如此,还被骂为谬种;
,实乃冷酷之至。
⑷在这个社会环境中,迷信观念又使祥林嫂在死亡线上饱受精神折磨。
封建贞操观念使她丧失劳动机会,精神崩毁,信神信鬼,又使她怀着死后被锯成两半的恐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