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9198630 上传时间:2023-01-04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9.0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数据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大数据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大数据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大数据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大数据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大数据Word文档格式.docx

《大数据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数据Word文档格式.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大数据Word文档格式.docx

农业大数据该朝哪方面发力?

大数据应如何助力现代农业?

信息化成为现代农业的制高点

大数据作为信息技术的一部分,其发展日新月异,已经深入到包括农业在内的各个行业。

在今年10月召开的2014农业信息化高峰论坛上,农业部副部长陈晓华表示,信息化对于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建设现代农业具有重要的牵引和驱动作用,是现代农业的制高点。

记者从农业部了解到,今后一阶段的农业部信息化工作重点方向是加快推进信息化覆盖进村、推进信息资源开放共享、促进农业信息资源创新应用,充分挖掘数据价值。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业大学教授汪懋华曾在“科学数据大会”上表示,大数据农业应用研究,应当为新型农业现代化作出贡献,要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与信息化的深度融合。

“农业大数据是大数据理念、技术和方法在农业领域的应用和发展,它涉及到农业领域的各个环节。

”山东农业大学农业大数据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宋长青告诉《中国科学报》记者。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业的分散经营和生产模式,使得在参与市场竞争中对信息的依赖性比任何时候都重要。

“信息和服务的滞后性,往往对整个产业链产生巨大的影响。

”中国农科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研究员孙忠富说。

那么,在大数据时代,应该如何通过建立综合的数据平台,调控农业生产,使农业高效有序发展?

农业大数据研究刚刚起步

宋长青指出,农业大数据研究与应用在我国刚刚起步,还存在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农业数据是非常复杂的,这决定了农业大数据的研究和应用更具有复杂性和挑战性。

”孙忠富说。

他表示,这种复杂性具体表现在数据分布广、可控度低、受干扰大、类型多样、结构复杂和获取困难等。

此外,农业生物个体和群体的差异、“点”数据和“面”数据的差异等,均导致了数据采集和积累效率低、数据质量差等不利因素。

事实上,我国在长期的经济建设特别是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积淀了大量宝贵的农业数据。

宋长青指出,一些部门和机构虽然拥有大量数据,但自己不用也不主动共享,这种信息“孤岛”和数据“割据”现象导致大量数据沉寂在资料库里,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

面向农业大数据技术发展的国家级平台体系尚不健全,技术研发缺乏统一的宏观规划和引导,农业数据资源的集聚能力和管理能力不强,也是信息“孤岛”和信息“割据”现象普遍存在的原因之一。

此外,农业数据的安全性也是一大问题。

“农业数据安全缺乏保障。

”宋长青说。

农业产业量大、面广,在整个国民经济中是基础产业,直接关系到国家的粮食安全、食品安全和生态安全。

然而,据相关资料显示,2012年中国的数据存储量已经达到64EB,其中55%的数据需要一定程度的保护,实际上得到保护的数据还不到一半。

宋长青表示,农业数据的安全问题未得到应有的重视。

“农业大数据研究事业属于准公益事业,应该得到更多的关注与支持。

宋长青补充道:

“如何获取和挖掘数据,提高数据分析应用能力,预测和判断未来趋势,有效指导现代农业生产,是今后农业大数据研究面临的重大课题。

未来应用:

突破“最后一公里”

宋长青指出,农业大数据既是大数据产业的重要内容,也是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依托。

“在新一轮农业现代化建设中,要将农业大数据纳入国家农业信息发展战略中。

以建立“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农村农业信息化项目“国家农村信息综合服务平台”为例。

据介绍,该项目探索面向农村综合信息服务的公益性和商业性多元服务模式和体制机制,为我国农村农业信息化建设提供运营模式和技术体系支撑。

重要的是,该项目将突破我国农村信息服务“信息孤岛”的“最后一公里”,提供“低成本、个性化、广覆盖、可持续”的信息服务,建设“国家大平台”。

宋长青还建议,相关部门应将农业大数据研究纳入各级各类课题管理体系,从课题申报审批、立项管理、资金扶持等方面给予适当倾斜,营造农业大数据研究的良好科研氛围,通过研究攻关,占领农业大数据研究制高点。

此外,农业作为国家基础产业,面临着农产品需求不断增加、资源短缺、气候变化导致灾害频发、生态安全脆弱、生物多样性持续下降等严峻挑战,如何提升以大数据为支撑的农业信息化服务至关重要。

宋长青指出,高校和科研单位应主动根据企业需求,运用农业大数据手段,分析农产品供求现状,预测发展趋势,为农业企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总的来讲,大数据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任重道远。

声音

大数据促农产品“大流通”

许世卫

我国甘肃定西的土豆都去哪儿了?

北京新发地的黄瓜都来源于哪儿?

基于大数据技术,过去难以知晓的事情可能会在未来一目了然了。

近年来,随着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等技术的飞速发展,农产品流通数据呈现海量爆发趋势,可以说是跨步迈入了大数据时代。

数据是能力,是竞争力,也是战略资源,将在农产品流通中发挥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对于农产品流通,大数据意味着一场新的机遇,使得全面、多维感知农产品流通成为可能。

一方面,大数据使得农产品流通进入全面感知时代。

例如,在传统农业调查中,只能是利用合理的抽样去无限接近总体,用样本推断总体。

而大数据技术使得直接面对农产品流通数据成为可能,可以有效避免出现“盲人摸象”的状况。

另一方面,大数据使得认知进入多维关联时代。

每一种数据来源都有一定的局限性和片面性,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往往隐藏在数据的相互关联之中,只有融合、集成各方面的数据,才能反映事物的全貌。

数据量的增大使得相关关系的重要性凸显,有时可以通过分析数据之间的相关关系,发掘意想不到的价值。

分析农产品大数据,是长期性、综合性的系统工程,也是基础性和战略性的科技创新工作。

同时我们应当看到,作为国家的战略需求,推进我国农产品大数据技术的发展,离不开社会各方面的广泛参与、联合协作,当前迫切需要大力加强原始科学创新,促进关键共性技术创新和集成,共同探索适合模式并积极推广应用。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大数据之“大”,并不仅仅在于其“容量之大”,对于农产品大数据工作而言,更大的意义在于从大数据中形成大思维、开展大合作、构建大平台、获得大发展,从而使得农产品生产、流通的信息流得到充分延展和深化,这也正是大数据能够发挥更多作用之处。

如今,如何深入挖掘并有效整合散落在各处的农产品生产和流通数据,进行科学分析研判,为农产品生产和流通提供高效优质的信息服务、提高农业资源利用率和流通效率、保障食物安全,已成为大家关注的热点和政府决策的重点,也成为未来信息研究机构、专家学者关注和研究的重要方向。

基于上述考虑,中国农科院农业信息研究所与北京一人一亩田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发起成立了“中国农产品大数据联盟”,联盟的成员主要有科研机构、高等院校、企业、中介机构等

(秦志伟整理)

《中国科学报》(2014-12-10第5版农业周刊)

“互联网+农业”是未来30年最大金矿

人民网时间:

2015-09-2718:

51:

00作者:

原标题:

自从“互联网+”被提升到国家战略以来,各个行业都在思考如何在这个快速变革的时代为自身插上互联网的翅膀,拔地腾飞。

而在“互联网+工业”、“互联网+服务”、“互联网+制造”等这些新形态中,有一个最早被提出,却进展最缓慢的行业被越来越多的人关注——“互联网+农业”。

国家信息中心信息化研究部主任张新红在2015年中国电商峰会(农业电商分论坛)上发表看法认为:

“互联网+农业将推动中国跑步进入信息社会。

”无论是通过张新红的话,还是其它官方、非官方的各种渠道,都可以看出国家对于“互联网+农业”对于国家未来经济体系建设重要性之强调,也反应出在国家的立场上,对于农业的重视,非常地不同寻常。

在前几年便有诸多人士说过农业是中国未来30年最大的金矿,但具体而言这如何理解呢?

为什么是农业,这是必要性,必然性

自古流传民以食为天,对于人类(尤其中国)来说,解决温饱问题,是一切的基础。

我国地域广袤,拥有几千年的历史,是一个传统农业大国,农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占有很高的比例,同时更是扩内需调结构的重要领域。

目前中国处于经济结构改革过程中,各个行业都在进行深度整合,农业作为一个保障,将是一个安稳社会民心的产业。

农业对于公民经济的重要性是一方面,而打造农业3.0,在此过程中,农业也有着很大的发展空间。

随着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与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人们越来越重视饮食因素对生活带来的影响。

绿色蔬菜,优质大米等这些农副产品的价格也一路高涨。

而另一方面,拥有大量产品的农业生产区主要还是农村,信息与交通的不便利,直接导致"

城里菜贵没人买,村里菜贱没人买"

的情况。

而农业3.0正是要以互联网为通道实现信息的流通,解决这一难题。

那什么是农业3.0呢?

“互联网+农业”应是怎样的一种型式,这是方法,理念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首先要用逻辑推论和了解什么是“互联网+”,得出一个简单的结论。

当然,“互联网+”就是“互联网+各个传统行业”,但这并不是简单的两者相加,而是利用信息通信技术以及互联网平台,让互联网与传统行业进行深度融合,创造新的发展生态。

“互联网+”代表着一种新的社会形态,加法只是形式上的作用,真正内部运算的可能是“×

”,可能是“÷

”,甚至可能是“Ab”,只要可以将其与行业完美融合,任何形式都有可能。

所以,发展“互联网+农业”一定先要把互联网思维带入农业之中。

这个问题刚离开,下一个问题立刻就来了——“互联网+”这里加的是什么?

这个问题看似无理取闹,你会很轻松告诉我,是农业。

是的,没有错,但这是一个笼统的回答。

互联网+农业,加的是现代农业而不是农业产品。

现在,电商已在中国掀起一股空前的热潮,网络交易平台让人们看到更大的市场,马云说的“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真的那么容易实现吗?

怎么才能实现呢?

很早就有人看到了这里的商机,将农业产品放到网上销售。

这种形式的确很大程度解决了地区供求关系不平衡、信息不流通的问题,也为农业产品的种植者带来不菲的经济收入。

但这就是“互联网+农业”吗?

肯定不是。

因为从根本上,这并没有改变农业的结构模式,农产品电商只是一个简单的加法。

比如,中国IT行业很有知名度的联想公司专门成立农业投资事业部,并调兵遣将来负责运营。

联想筹划的农业模式,理论上对农业的改造是全方位的。

在用互联网技术改造生产环节提高生产水平的同时,联想力图运用互联网技术管控整个生产经营过程确保品质,最后借助互联网信息,设计创新产品营销方案,将农业的各个环节打通,形成了完备的产业链。

联想的农业模式,还希望着眼于整条链,并实施于各个点,将农业这列陈旧的火车从头到尾分布式安装动力系统,使得农业可以借助互联网飞快前进,而不是在火车头一味费力苦苦拉动。

但迄今看起来,现实很严酷。

反过来,曾经热议的“京东送种子下乡”活动,是由京东提供农产品优质种子,由农民在农村培育种植,收获后通过京东平台销售。

虽然表面上还是普通的农产品电商模式,但是实质上它是一种希望顺应市场供求关系的链条模式。

传统农民种植一般不会考虑太多市场需求的问题,最多知道因地制宜种植。

收获了产品,再去找市场,本就是一种不科学的经营方式,没有形成“产—供—销”的一条龙模式。

京东这种模式,本质上是想依靠自身的互联网平台做到产品销售,利用掌握的信息进行分析找到市场需求,依靠广大农村种植做到与农民的互利共赢。

这看起来似乎更简单一些。

看似,“互联网+”首先不能仅仅做“加法”,第二不能排除人这个主体,第三要抓住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

在农业领域,互联网+农业=首先要用互联网把农民的真实关切、国家的战略利益结合和统一起来。

为什么要用30年?

这是战略,执行

从第一次工业革命蒸汽时代开始,工业从1.0走到现在即将步入4.0时代,每一次工业革命带来的都是翻天覆地的变化,生产力的大大提高,也让人们前仆后继地投入其中。

与此相比,农业革命就“低调”的太多,就像一个是舞台上掷地有声一唱三叹的名角,另一个是后台班子吹拉弹奏拨弄小鼓的老师傅,论风光劲,差着远哩。

其实在此过程中,农业也早已是悄然步入了3.0时代。

1.0时代是以体力劳动为主的小农经济时代,生产过程依靠人力、畜力来完成,以使用手工工具、畜力农具为主;

2.0时代是机械化生产为主、适度经营的“种植大户”时代,在农业各部门中最大限度地使用各种机械代替手工工具进行生产;

3.0时代是以互联网和现代科学技术为主要特征的农业时代,微电子和软件在农业领域广泛应用,在农资流通、育种育苗、植物栽种管理、土壤及环境管理、农业技术服务等多个方面实施程序化和互联网的参与。

尽管,农业3.0现在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但是中国的脚步却没有完全跟上世界的步伐。

中国地势环境复杂,农村生产结构多种多样,有些平原地区已经实现全机械化种植生产,而有些地区却还是停留在小农经济时代。

可以说,中国农业发展情况是分散布局、区域式、深度不一的分布着。

所以实现互联网与现代农业的结合,第一就是要面对如何提高农业生产力的问题。

在”互联网+”形式不断完善的同时,还必须要给现代农业的普及留有一定时间。

此外,互联网思维尚未渗透至“三农”中,也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互联网思维是一种现代互联网科技不断进步的背景下,对市场、用户、产品、企业价值、行业生态重新审视的思考方式。

将互联网思维运用到农业中,成功实现农业互联网新形态,关键的是对产业生态链的全局观把控。

虽然现在很多创业者将互联网融入到农业当中,但是结构模式单一,资源整合力度不够,根本上还是没有摆脱小农经济思想,眼光长远角度不够,急于短线利益回收。

这样终不能打造成功的“互联网+农业”生态体系,把自己禁足在一个盘子里,只会越走越窄,难成气候。

亦故,只有真正建立了对农民的爱,才会有做好互联网+农业的资格、战略和运营。

你不用等30年,金矿等你来挖掘,这是灵性的解放,觉悟

很显然,无论多么难,“互联网+农业”都是中国经济转型中的重点。

目前我国农村网民达到1.78亿,占总网民的27.5%,但大多只停留在简单应用层次,所以农村互联网生态想要建设,首先需要的是人才下乡,做好基层工作。

没有基层建设,一切都将是空中楼阁。

其次,需要更多的互联网公司做好每一条农业互联网生态链,当一条条链条纵横交错有机地结合起来,离“互联网+农业”实现的时候就不远了。

农业不同与其他行业,它需要你把自己真正的变成一个“农民”。

春耕秋收,锄挥汗洒,千百年来辛勤的农民不辞劳苦,形成独特的坚韧品质;

晨曦理荒,带月荷锄,夕阳余晖总能把大山、地平线和人描绘在一起,化成一份无声的欢悦。

尽管时代在变化,但是农业身上的印记不会改变,做农业就要守住一份耐心,坚持一个等待,历练一种沉默。

这不仅是农业所需要的,更是在现在高速发展的社会中所需要的心态。

当你不把农业当成是一个深藏的巨大物质金矿,而是自己成为一个巨大的精神金矿,金子将到处都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这就是“农民”,这就是“互联网+”。

“2015中国农业云解决方案提供商Top20”排行榜慧云信息位列第二

慧云信息时间:

2015-08-0615:

05:

09作者:

慧云信息

近日,《互联网周刊》&

硅谷动力编辑以面向农业的云服务为基础,考虑各服务商对中国农业云平台的贡献度和创新能力综合得出“2015中国农业云解决方案提供商Top20”排行榜。

广西慧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位列第二——因为专注,所以专业!

下面的案例直观地展示了农业云带给我们的便利。

在实验室,用手机对展示的二维码扫描后,关于一个水蜜桃所有的成长信息立刻呈现在手机屏幕上,其中包含从其播种、施肥到结果、采摘日期的农事记录、包含气温、降雨量土质情况的环境指纹产地信息及最后消费者评价等完整内容。

从智能化农业生产监控平台到生鲜电子商务平台,智慧农业云帮助农业园区实现农业生产管理科学化、农产品质量透明化、农产品销售网络化和农产品流通智能化,从而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农业全产业链。

相比其他产业,农业是个传统行业,但我们更乐于看到它与高新技术碰撞出火花。

这就跟很少将大学生的新思维与种田养猪联系在一起一样,组合越是出乎意料,越可能有意外惊喜。

而云计算与农业的结合将给这个传统行业带来更多生机。

云计算已经触及很多领域,但农业是相对比较少跟其联系在一起的行业。

据统计,全球有36%的劳动力在从事着与农业相关的工作,与之相反的是,农业领域的云服务还相对较为薄弱,但这也正是机会。

经济全球化加剧了农业的国际竞争,而农业竞争归根结底是各国间农业科技水平的竞争。

发达国家依靠其科技领先优势,不断降低农产品生产成本和销售价格,国内市场面临国外农产品进口竞争压力空前加大。

而农业云的出现进一步推动了农业信息技术的发展,加速农业现代化的实现,有效提升农业国际竞争力。

农业技术的发展不仅可以改变农业生产管理方式,促进农业主体由经验管理向科学管理转变,而且可以高效挖掘农业生产、经营、管理、服务领域规律,为各个环节的健康发展提供支持,进而推动农业现代化的实现,提升农业的整体竞争力。

本榜单是以面向农业的云服务为基础,考虑各服务商对中国农业的理解,对农业云平台的贡献度和创新能力而综合得出的结果。

(来源:

《互联网周刊》微信公众平台)

湖北农业需要什么样的“互联网+”

省农业厅 

焦泰文

继今年“两会”将“互联网+”上升为国家战略之后,7月国务院又出台了《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为推动信息化技术与现代产业跨界融合,打造新引擎、培育新动力指明了方向。

湖北作为农业大省,拥抱互联网将成为我省农业未来发展的新出路,也将成为向现代农业转型升级的新引擎,也将是我省跨向农业强省的后发制胜的绝佳契机。

坚持问题导向认识“互联网+农业”

——农村劳动力结构失衡日益明显,农业转型升级迈向“4.0”。

近些年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带动大批青壮年农民进城务工,留守老人和妇女成为当前农村主要劳动力,导致农业专业化分工难以深入推进、高效率农业设施装备难以推广、高水平农业科技成果难以转化,农业发展受到瓶颈制约。

从农业的发展态势来看,“1.0的小农生产、2.0的机械化生产、3.0的精确化生产”正在向“4.0的智能化生产”快速迈进,人与机器的互联互通,精准化、智能化农业的发展,将从根本上改变农业对劳动力的依赖,推动农业的转型升级和跨越发展。

——农业资源环境压力频亮“红灯”,可持续发展需要智慧农业新模式的示范推广。

2014年,我省以全国3%的耕地面积生产了全国4.26%的粮食、5.84%的棉花、9.72%的油料、5.05%的肉类和6.72%的水产品,粮食实现“十一连增”,已接近历史最高水平,油菜籽、蔬菜、水果、茶叶、肉类、水产品等多种农产品产量创历史新高,农业资源的过度开发利用、生态严重透支的问题日趋明显。

农产品的旺盛需求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要求通过智慧农业的发展,推动生态农业、循环农业等技术模式集成创新,为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

——农产品质量安全成为“易碎品”,运用信息化手段健全完善全程可追溯系统成为当务之急。

虽然近年来我省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都位居全国前列,但农产品质量安全是“易碎品”,社会期望值很高,保持高水平的稳定预期仍然存在较大差距。

运用信息化手段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推动监管过程透明化、监管评价实时化,完善监管责任纵向到底、横向到边、互联互通监管新模式,是确保“舌尖上的安全”的最可靠防线。

——农业比较效益难以提升,跨界融合为农业发展提供新动力。

近年来,农业生产成本持续走高,务农比较收益不断下降,迫切需要进一步调动农民务农种粮积极性。

资本下乡、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有望加速改造传统农业,改变传统的产供销模式,真正使务农种粮有效益、不吃亏、得实惠。

比如,荆门市在屈家岭管理区的蓝莓基地和黄桃基地实施智能灌溉物联网建设,管理员通过手机实时上传大田数据,并获取分析结果,实现网络控制基地设施,进行灌溉、施肥等田间管理,可节省用工30%-40%,年增经济效益25.19万元。

以用为要谋划“互联网+农业”

——构建“互联网+农业”综合管理服务平台。

根据各地农业农村特点和应用需求,加强涉农部门协作,促进跨部门、跨领域的信息资源整合,围绕农业生产、加工、流通、销售等环节以及农业电子政务、电子商务和“三农”服务等方面,构建由“一个中心、N个系统”组成的全省“互联网+农业”综合管理服务平台,推进全省“互联网+农业”的大数据应用公共服务,提升农业行政管理水平。

——推进智慧农业的示范应用。

贯彻落实全省信息化工作会议精神,积极探索智慧农业发展的主攻方向、重点领域、发展模式及推进路径,完善12316信息服务体系,完成以12316“三农”综合信息服务平台为基础的全省智慧农业云平台建设。

通过现代信息技术在农业生产、农业信息服务等领域的应用示范,实施大田种植、设施园艺、养殖业、农业信息服务物联网应用示范工程和农产品加工流通促进工程,促进信息化与农业现代化的有效对接和深度融合发展。

——实施信息进村入户。

根据农业部的部署安排,充分利用我省农村网格化的基础资源,启动信息进村入户试点,把信息进村入户打造成“互联网+”行动计划在我省农村落地的示范工程,重点做好公益服务上线、丰富便民服务内容、推进电商进村落地、提升培训体验效果、探索创新信息监测预警方式、建立健全市场化运营机制、强化风险防控制度建设、加快研发运行统一平台等重点工作。

——做强12316服务品牌。

举全系统之力,合力打造12316三农综合信息服务品牌。

充分借鉴辽宁、河南等地的经验,着力打造省级中心平台,带动市州分平台提档升级,推动虚拟平台向县乡村延伸,拓展12316信息服务功能,逐步构建技术同构、资源共享、业务协同平台体系,实现12316服务纵向延伸服务到村、横向跨区域互联互通。

加大用户资源开发,注重汇集农户、生产经营主体、各类服务队伍基础信息并建立嵌入服务过程,为农民和社会各界提供精准服务。

——发展农业电子商务。

大力培育农业电子商务企业,积极引进国内外电子商务企业进入我省农业农村领域,加大对本土农业电子商务企业的扶持,鼓励和引导涉农企业自建农业电商平台,与第三方电商或物流企业合作,开展多种形式的网络销售,力争打造一批全国知名的农业电子商务企业。

推进互联网技术在农产品电子商务编码管理、包装标识、仓储、冷链、物流等环节的应用,实现仓储、物流、配送的高效管理,发展最快速度、最短距离、最少环节的新型农产品流通模式。

建立电子化的大宗农产品交易市场,推动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打造和完善电子商务平台。

积极推进农村地区电子商务发展,充分利用信息服务站、农村网格化管理点、村级综合服务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环境科学食品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