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年1994全国高考地理分类汇编专题10农业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9198502 上传时间:2023-01-04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552.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17年1994全国高考地理分类汇编专题10农业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17年1994全国高考地理分类汇编专题10农业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17年1994全国高考地理分类汇编专题10农业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17年1994全国高考地理分类汇编专题10农业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17年1994全国高考地理分类汇编专题10农业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17年1994全国高考地理分类汇编专题10农业Word文档格式.docx

《17年1994全国高考地理分类汇编专题10农业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7年1994全国高考地理分类汇编专题10农业Word文档格式.docx(3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17年1994全国高考地理分类汇编专题10农业Word文档格式.docx

D.植被覆盖率低

【答案】C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先是增施农作物增产效果微弱。

后将山坡地改造成水平梯田,增产效果显著。

”说明山坡地是增施肥料效果微弱的最主要原因,所以选C。

5.将山坡地改造成水平梯田.主要是为了

A.调节大气温度 

B.提高土壤肥力 

C.增大空气湿度 

D.增加日照时数

【答案】B

【解析】将山坡地改造成水平梯田,减少地表的水土流失,从而提高土壤肥力,对调节大气温度、增大空气湿度和增加日照时数没有影响。

6.(2009年高考广东地理单科卷)1980年以来,黑龙江省西部水稻集中种植区向北推移了1个纬度左右,替代了原玉米种植区。

引起这一变化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A.土壤肥力 

B.热量条件 

C.河流汛期 

D.降水总量

【解析】黑龙江省纬度较高,热量相对不足,1980年以来,随着全球变暖,黑龙江省平均气温升高,热量条件得到了改善,因而水稻集中种植区向北移,所以引起这一变化的主要自然因素是热量条件。

【考点定位】该题考查全球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农作物栽培布局与距离农村居民点的远近有一定联系。

某村位于我国平原地形区,主要种植蔬菜和春小麦。

图1为以该村居民点为中心的农作物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39-40题。

7.(2009年高考广东文科基础卷)图1中甲、乙、丙分别为

A.蔬菜带、混作带、粮食带 

 

B.粮食带、蔬菜带、混作带

C.蔬菜带、粮食带、混作带 

D.粮食带、混作带、蔬菜带

【解析】图1中甲、乙、丙离该村居民点的距离是由近到远,而蔬菜种植面积小,离居民点最近,粮食作物种植面积大,相对较远,混作带处于中间位置,即选A。

8.(2009年高考广东文科基础卷)该村最可能位于

A.成都平原 

B.东北平原

C.华北平原 

D.长江中下游平原

【解析】由题干中提到该村主要种植春小麦,即可推出该村位于东北平原,选B。

【考点定位】该题组考查影响农作物的区位因素。

(2007年高考全国I卷文综)我国某边防站(海4900米)的驻防官兵在艰苦的条件下,为改善生活试种蔬菜。

他们先盖起简易阳光房,但种的蔬菜仍不能生长。

后来,他们又在简易阳光房中搭架,架上盆栽,终于有了收获。

回答9~10题。

9.盖简易阳光房改造的自然条件主要是

A.热量 

B.水分 

C.土壤 

D.光照

【解析】本组题以一段文字创设了试题情景一是我国某边防站海拔4900米官兵为了改善生活试种蔬菜。

二是官兵试种蔬菜的过程盖起简易阳光房蔬菜不能生长再到在简易阳光防中搭架架上盆栽终于有收获。

试题情景真实而亲切语言简洁表达清晰、完整。

突出考查考生获取文字信息运用所学基础知识综合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本题首先获取大题干中的有用信息边防站的海拔为4900米海拔高气温低但光照条件好且温差大。

所以盖简易阳光房的首要目的是要改善气温条件热量条件所利用的原理是“温室效应”原理。

这样该题的正确选项为A。

10.在简易阳光房中再搭架盆栽蔬菜才能生长解决的问题是

A.蒸发量大B.多虫害C.地温低D.太阳辐射强

【解析】抓住“在房中搭架架上盆栽”思考为什么再整合海拔高的地区空气稀薄大气的保温效益低等确定地温低是影响蔬菜生长的重要因素之一。

也可以根据所给四个选项用排除的方法来验证所选答案的正确性。

正确答案为C。

(2007年高考北京卷文综)读图2,完成6、7题。

11.图中箭头

A.①表示秸秆、沼渣和沼液供给养殖业 

B.②表示粮食、蔬菜和棉花等供给农户

C.③表示果品、肉和蛋等供给食品加工 

D.④表示饲料、花卉和油料等供给市场

【解析】本组题以一幅“农副产品循环利用示意图”为素材,考查考生阅读关系示意图的能力以及“农业的分类”这一基础知识。

试题立意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引导考生关注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这一重大社会问题。

本题主要考查对框图的阅读和分析能力。

读图2可知,箭头①来自“饲料加工”,指向“养殖业”,不应有沼渣、沼液(来自沼气池),由此排除A选项。

箭头③来自“种植业”,不应有肉、蛋(来自养殖业),由此排除C选项。

箭头④来自“养殖业”,不应有花卉、油料(来自种植业),由此排除D选项。

箭头②来自种植业,因此有粮食、蔬菜和棉花等农产品,为正确选项。

12.该图所示的浓业属于

A.原始农业 

B.自给农业 

C.粗放农业 

D.混合农业

【解析】首先获取图中的有用信息“种植业、养殖业”,再调动“农业的分类”这一基础知识,选出正确答案“混合农业”。

正确选项是D。

(2007年高考全国II卷文综)读图2,回答6~7题。

13.为了加强水土保持,甲、乙、丙、丁四地段中,最应退耕还林(草)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

【解析】该题组以“农田布局模式图”为背景,通过考察农田灌溉条件、农田生态保护等基础知识,考查分析、综合、甄别等能力。

由图可知,乙地地势陡,一旦被河流侵蚀,最易造成水土流失。

故最应退耕还林,保护好植被。

14.甲、乙、丙、丁四地段中,灌溉条件最好的地段是

【解析】灌溉条件的优劣,一方面取决于距离河道的远近,一方面取决于地块的平坦程度。

图中丁耕地位于河流下游沿岸,地势平坦,灌溉条件最佳。

(2010年普通高校招生统一考试山东卷)图1为我国东南沿海某大城市郊区土地利用示意图。

读图回答1~2题。

15.影响当地土地利用类型分布的主导因素是

A.气候 

B.水源 

C.地形 

D.土壤

【命题立意】本题主要考查土地利用类型分布的主导因素,以及读图判断能力。

难度低。

【解题思路】由题图,该地地势西高东低,山麓脚下是鱼塘,往上依次是地形平坦地带是稻田、坡地是菜地花圃、山坡平坦地带是居住用地、再往上坡度较陡地带为果园,这样做的目的,一可以获取经济效益,二可以绿化,同时对保持水土具有积极意义。

再往上,坡度更陡、土层较薄的地方植树造林,保持水土,所以,本题很直观地就可以判断出影响当地土地利用类型分布的主导因素是地形。

【题眼】据图示的山地地形陡缓及布局情况判读。

16.随着城市的发展,城市郊区的农业结构将发生变化。

下列土地利用类型在该地农业用地中的比重最可能降低的是

A.稻田 

B.鱼塘 

C.果园 

D.菜地花圃

【命题立意】本题主要考查城市郊区农业布局结构的调整。

难度中等。

【解题思路】据题意,城市郊区农业结构一般会随着城市布局结构的特征而发生变化。

一般地,城市郊区农业中,因稻田占地面积广,产值相对较低,经济效益也不是很高;

而鱼、水果、蔬菜及花卉等农业副产品的城市需求量相对较大,经济效益高,所以,选项A符合题意要求。

17.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广东卷)文科基础泰国大米连续6年稳居世界销量第一,由此赢得“世界米仓”的桂冠。

泰国水稻种植的优越区位条件是

①平原面积广,土壤肥沃 

②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 

③热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 

④农业机械化水平高 

⑤市场需求大,交通运输方便 

⑥农业劳动力充足

A.①③④ 

B.①③⑥ 

C.②④⑤ 

D.②⑤⑥

【解析】泰国位于中南半岛,大部分属于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发展水稻种植业。

选B.

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卷I)张某承包了0.5公顷耕地,种植结构变化如图1。

当地1月均温为3℃。

18.张某承包的耕地可能位于

A.珠江三角洲 

B.太湖平原 

C.华北平原 

D.松嫩平原

【解析】由题意结合图中信息可知,该地1月平均气温为3℃,应位于我国南方,排除C、D;

而珠三角的1月平均气温约在10℃以上,所以排除A。

同时该地又有油菜的种植,所以选B。

19.导致种植结构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市场需求 

B.生产经验 

C.自然条件 

D.国家政策

【解析】三幅图反映了从1985年到2005年20年间种植结构的变化,可以看出,水稻、油菜的种植比例大幅度下降,蔬菜的比例先增大后减少,而花卉这种高产值的作物却出现了大幅度的增加,这反映了该地对农产品市场需求的变化,所以答案应该选A.

【考点】农业的区位因素。

在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中,自然因素相对比较稳定,而市场因素对现代农业区位起决定性作用,市场需求决定了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

【备考提示】本题设置了一个具体的情景,考查学生对地理理论知识的把握,看学生对学到的知识能否学以致用,因此在复习当中,应该把知识学活了,把学到的知识和生活实际结合起来,学会用所学地理知识分析实际问题,学习有用的地理,这也是我们当前高考的一个基本导向。

(2006年普通高等学校夏季招生考试文综全国卷Ⅱ(新课程))图2示意某农产品的产地、产量及贸易状况。

读图2,回答6~8题。

20.该农业品是

A.小麦 

B.玉米 

C.水稻 

D.大豆

【解析】据图中贸易流向及贸易量大小可判断,该农产品的主要输出地区是美国、加拿大、阿根廷、澳大利亚、法国等,输入地区主要是东亚、东南亚、南亚、拉美等发展中地区和国家,据课本信息,不难判断该农产品应为小麦。

21.该农产品的贸易状况表现为

A.南北半球间的贸易量大于东西半球间的贸易量

B.进口国都是发展中国家

C.主要进口国集中分布在北半球

D.出口国均为发达国家

【解析】小麦的出口国主要是发达国家,但阿根廷属于发展中国家,进口国中大多数是发展中国家,但发达国家中的日本、俄罗斯等国因本国耕地、气候、人口等因素,也大量进口小麦。

就贸易量来看,北美的美国、加拿大与太平洋西岸的日本、俄罗斯、中国之间的小麦贸易数量昀大,属东西半球间的贸易。

采用排除法并结合图象信息判断选C。

22.在主要出口国,该农产品的产地集中分布在

A.温带草原带B.亚寒带针叶林带

C.热带草原带D.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解析】在美国、加拿大、阿根廷、澳大利亚等主要小麦出口国家中,小麦产地分布的共同特点是在气候较干旱、土壤肥沃、地广人稀的温带草原。

23.(2006年普通高等学校夏季招生考试地理广东卷(新课程))都市农业的发展对城市坏境的积极影响表现为

A.为城市居民提供了新的休闲方式 

B.保护开敞地,防止非法倾倒垃圾

C.有利于城市化水平的提高 

D.改善城市微气候,美化城市环境

【答案】BD

【解析】都市农业的发展,不仅改善城市微气候,美化城市环境,同时也给城市今后发展留足了空间,因此要很好保护,防止非法占用。

24.(2005年普通高等学校夏季招生考试地理上海卷)下列国家中,发展耕作业的自然条件最有利的是

A.中国 

B.印度 

C.俄罗斯 

D.澳大利亚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世界主要国家农业生产的有利条件。

应从气候、地形、水源等自然条件考虑,中国山地多、平地少,俄罗斯气候寒冷,澳大利亚水源缺乏,印度耕地面积广、位于热带、水分充足。

25.(2005年普通高等学校夏季招生考试地理上海卷)下列因素中,与美国乳畜带的形成无关的是

A.气候冷湿 

B.城市集中 

C.土壤贫瘠 

D.天然牧场广阔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美国的农业生产状况。

美国乳畜带位于东北五大湖区,这里气候冷湿,土壤贫瘠,不利于粮食作物的生长和成熟,人工大量种植牧草发展乳畜业。

本区是世界工业最发达、城市最密集的地区,对乳畜产品消费量大。

26.(2004年普通高等学校夏季招生考试地理江苏卷(新课程))近年来,我国农耕区畜牧业实现了一定规模的工厂化生产,其需大量投入的是( 

)(双项选择题)

A.劳动力 

B.土地 

C.资金 

D.技术

【答案】CD

【解析】我国农耕区畜牧业生产技术水平较低,投资少,实现工厂化生产需投入大量资金、技术以提高其经济效益,故C、D选项正确。

27.(2004年普通高等学校夏季招生考试地理广东卷(新课程))水稻种植业、商品谷物农业分别集中在( 

A.低纬度季风区;

中纬度沿海地区

B.热带和亚热带季风区;

温带沿海地区

C.低纬度大陆东岸地区;

中纬度大陆西岸地区

D.热带和亚热带季风区;

温带大陆性气候区及温带季风区

【解析】

28.(2002年普通高等学校夏季招生考试地理广东广西卷)世界粮食产量的增长速度开始减缓的主要原因是( 

A.农用土地退化

B.发展中国家的需求下降

C.灌溉用水日益短缺

D.无机肥料使用减少

【答案】AC

【解析】最好用排除法。

目前发展中国家人口仍然在大幅增长,因此其对粮食的需求量只会上升不会下降,B项叙述是错误的;

无机肥料主要是指化肥,目前许多国家在农业生产中都大量使用化肥,因此D项也是错误的。

A、C两项正确。

29.(2002年普通高等学校夏季招生考试地理广东广西卷)为扭转这种趋势,应采取的根本措施有( 

A.保持和增加耕地数量,改善耕地质量

B.提高农产品价格

C.控制人口增长

D.大量开垦荒地

【解析】要扭转世界粮食产量增速减缓、粮食需求上升的趋势,一方面应增加粮食总产量,另一方面要严格控制人口增长,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人口增长。

30.(2002年普通高等学校夏季招生考试地理上海卷)《晏子春秋》中说:

“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造成这一差异的主要因素有(  )(不定项选择题)

A.地形 

B.土壤 

C.气候 

D.市场

【答案】BC

【解析】我国秦岭—淮河南北自然条件有明显差异,气候、土壤、性质不同,植物分布受自然条件影响和制约。

柑橘适宜在秦淮以南的亚热带地区及酸性土壤生长,移到秦淮以北,生长条件改变,则植被受到影响。

故BC选项正确。

31.(2002年普通高等学校夏季招生考试地理上海卷)以下关于世界农业生产地域类型的叙述,正确的有(  )(不定项选择题)

A.季风气候区都是水田农业

B.发达国家的农业均为发达的商品化农牧业

C.热带种植园农业主要分布于热带地区的发展中国家

D.粗放畜牧业分布于热带和温带的干旱、半干旱地区

【解析】本题以世界农业生产的地域类型为背景,综合考查有关农业生产地域类型的空间分布。

季风区有水田也有旱田分布,发达国家的农业有的比重小,农产品不足需进口,如日本。

热带种植园农业主要分布在热带地区的发展中国家,如东南亚一些国家、地区。

热带、温带的干旱、半干旱地区为畜牧业分布区。

故CD选项正确。

32.(2002年普通高等学校夏季招生考试地理上海卷)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有(  )(不定项选择题)

A.世界四大古文明发祥地都位于大河流域

B.俄罗斯和巴西气候完全不同,但都种植糖料作物

C.中国东北部和美国东北部所属自然带相同,都是大豆的主要产区

D.东南亚和几内亚湾沿岸气候类型不完全相同,但都是热带经济作物的重要产地

【答案】ABD

【解析】俄罗斯纬度较高,气温低可种植喜凉作物甜菜,巴西热带地区可种植甘蔗。

中国和美国的东北部都属温带落叶阔叶林带,但由于美国东北部气温低,不适宜大豆的生长。

东南亚有热带季风和热带雨林气候,几内亚湾沿岸主要为热带雨林气候,都是热带经济作物重要产地。

故正确选项为ABD。

33.(2000年普通高等学校夏季招生考试地理广东卷(旧课程))将农业的输入要素按自然和人文两类归纳,同属一类的是(  )

A.化肥、技术、机械、农药、劳动

B.降水、化肥、机械、劳动、土地

C.光照、降水、土地、灌溉、化肥

D.种子、降水、劳动、土地、资本

【解析】农业输入要素中自然因素有:

降水、光照、地形、土壤等因素,人文要素主要有:

技术、种子、劳动力、农具、化肥、农药、资金、农产品加工等因素。

由此可推知A选项都为人文要素。

其他各项有人文因素也有自然因素。

故正确选项为A。

34.(2000年普通高等学校夏季招生考试地理广东卷(旧课程))1999年夏天,荔枝在京津地区售价偏低,其原因主要有(  )

A.北方居民普遍不喜食荔枝 

B.京津地区荔枝丰收

C.逢荔枝挂果“大年”,京津荔枝供应量偏多 

D.海运直达,运费降低

【解析】首先明确京津地区的气候条件无法生长热带水果荔枝;

其次,根据生活常识—荔枝保鲜期短,不适合速度慢的海道运至京津地区;

第三,北方居民普遍喜爱荔枝,其在京津地区市场广阔;

第四,结合经济学原理,产品供过于求则价格较低。

故C选项正确。

35.(2000年普通高等学校夏季招生考试地理上海卷)一般来说,农业逐步走向专业化生产的最主要因素是(  )

A.劳动力充足 

B.大城市众多

C.商品经济发达 

D.气候条件多样

【解析】农业生产的专业化,首先是农业区域专业化和农场经营的专业化。

进一步发展农业生产过程专业化。

这些都是由于生产力不断发展,社会分工和商品生产高度发展的必然结果。

商品经济越发达,社会分工越细,专业化程度越高。

故正确选项为C。

36.(1999年普通高等学校夏季招生考试地理广东卷)图4-4中,正确反映我国城郊农业变化大势的是( 

)

【解析】由于可以通过读坐标图进行分析来完成,所以该题的难度中等。

关键是要善于从坐标图中进行分析,如城郊的粮食生产不会有“0”起点,蔬菜生产不会完全平稳,近几年蔬菜生产也不是下降的趋势。

有了这些分析,正确答案就一目了然了。

37.(1999年普通高等学校夏季招生考试地理上海卷)南美洲主要的小麦输出国是( 

A.阿根廷 

B.巴西

C.智利 

D.委内瑞拉

38.(1999年普通高等学校夏季招生考试地理上海卷)在世界粮食总贸易量中占比重最大的作物是( 

A.稻谷 

C.小麦 

D.薯类

39.(1999年普通高等学校夏季招生考试地理上海卷)下列关于影响农业生产和布局主要因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A.光热条件好的地区,复种指数高

B.地表崎岖的丘陵,垦殖指数一般低于平原

C.红壤土层厚、结构好、肥力高,有利于农作物自然生长

D.在交通枢纽地区,有利于发展大规模的商品性农产品

【解析】光热条件与复种指数关系最密切,且成“正比”关系;

地形影响着垦殖指数,平原地区垦殖指数高于山区;

交通发达地区,便于农业产品的集散,有利于发展大规模商品性生产;

红壤是在高温多雨环境下发育而成的一种土壤,含铁、铝成分较多,有机质少、酸性强,土质粘重,是我国南方的低产土壤之一。

由此可推知A、B、D选项正确。

40.(1999年普通高等学校夏季招生考试地理上海卷)下列畜牧业发达的国家中,种植业服从于畜牧业、乳制品近期遭受致癌物质二恶英污染的国家是( 

A.英国 

B.荷兰 

C.法国 

D.比利时

41.(1997年普通高等学校夏季招生考试地理上海卷)世界上种植面积最大、分布最广泛的粮食作物是( 

A.水稻 

D.高粱

(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卷课标版)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美国通过大量技术投入和大规模专业化生产,成为世界最大的大豆生产国和出口国。

巴西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种植大豆,在积极培育优良品种的同时,鼓励农民组建农场联合体,实现了大豆的规模化生产与经营。

目前,巴西的大豆产量、出口量仅次于美国。

中国曾是世界最大的大豆生产国和出口国,近些年大豆的质量下降(品种退化,出油率低),生产成本较高,成为世界最大的大豆进口国。

据此完成3~5题。

42.巴西大豆总产量增加的潜力大于美国,主要是因为巴西

A.技术力量较雄厚 

B.气候条件较优越

C.可开垦的土地资源较丰富 

D.劳动力较充足

【解析】本组题也是热点问题(转基因大豆)切入,着重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的能力。

第3题,巴西人口比美国少,巴西高原面积广大,适宜大豆种植,“20世纪70年代开始种植大豆”,开发种植较晚是最大的优势,C正确。

43.在国际市场上,巴西大豆价格低于美国的主要原因是巴西

A.专业化水平较高 

B.科技投入较大

C.劳动生产率较高 

D.劳动力价格较低

【解析】巴西大豆的专业化水平、科技投入、劳动生产率都没有美国高。

巴西是发展中国家,劳动力价格便宜,D正确。

44.中国要提高大豆质量亟需

A.加大科技投入 

B.扩大种植面积

C.增加劳动力投入 

D.加大化肥使用量

【解析】中国大豆种植历史悠久,“品种退化”严重,所以要提高大豆质量亟需加大科技投入,A正确。

中国后备耕地资源少,不能扩大种植面积,增加劳动力投入,加大化肥使用量不能提高大豆质量。

(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浙江卷)十八世纪墨累—达令盆地开始种植小麦,饲养绵羊,现已成为澳大利亚主要的农产品输出地。

随着农场规模、数量的扩大和墨累河河水引用过多,陆续出现了一些环境问题。

读图2(粗箭头代表主要流向,细箭头代表次要流向),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笔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