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单元热Word文件下载.docx
《粤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单元热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粤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单元热Word文件下载.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生3:
我发现温水可洗脸洗手很舒服。
生4:
我感觉凉水不会烫手,清清凉凉的。
生5:
我感觉冷水很冷。
对,你们都说出了各种水的特征与作用,重点强调烫水会烫手,以后生活中应小心,避免烫伤,假如真的烫伤了,怎么办呢?
讨论:
假如万一不小心,让烫水烫伤了,用哪种方法好呢?
1、用自来水止痛。
2、把水泡弄破。
3、涂上烫伤膏或植物油。
汇报讨论结果:
涂上烫伤膏或植物油这种方法好。
[通过实践,学生了解各种水的特性与作用,通过讨论,学生学到了医学知识]
探究冷水和热水有什么不同。
冷水和热水除了具有冷热特性外,还有别的现象吗?
分组进行实践
往冷水和热水中各滴入一滴红墨水,让学生观察变化。
汇报观察结果:
红墨水在热水中扩散快,在冷水中扩散慢。
在冷水和热水中,放一些糖发现热水中糖溶得快。
[通过实践观察,使学生懂得了热水比冷水的扩散快]
操作:
把装有冷水的塑料袋放入热水中混,装有热水的小塑料袋放入冷水中浮。
各自进行总结冷水和热水有什么不同
幻灯出示:
1、冷水和热水具有冷和热的特性。
2、物质在热水里的扩散速度比冷水快。
3、热水具有上浮性。
[教师把学生汇报结果有选择的展示在黑板上并对学生的汇报都给予鼓励:
刚才大家表现非常好。
]
探究热水上浮的原因。
合作与交流:
再一次把装有冷水的塑料袋放入热水中,再把装有热水的塑料袋放入冷水中,观察变化情况。
做做想想:
把装满水的试管用气球皮蒙上,并用皮筋扎紧,放入热水中,发现了什么,又放到冷水中,又发现了什么?
汇报结果:
发现水在变热过程中重量没有增加,但体积增加了。
是因为热水上浮的原因。
[结论:
热水具有上浮力]
[同学们真棒,这节课学习了有关水的知识,我们知道了水的作用很大,大家要爱惜水资源,节约用水,虽然本节课没有告诉你答案,但是你通过亲身体验,亲身感受,把问题一一解决了,这就是科学的方法,希望同学们继续努力,将来会成为一名科学家。
]
下
教学反思:
本课主要内容是探讨“冷和热”的奥秘,引导学生从体验中孕伏新知,活动中发现新知,运用中深化新知。
采用谈话、体验引入新课,组织学生做实验,指导学生参与活动,引导学生实践体验,观察总结结果等方法进行教学,使学生通过学习掌握了冷水和热水的特征,物质在热水里的扩散速度比冷水快,热水具有上浮性,还使学生建立了科学概念,获取了科学知识,激发了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第二课温度计
《温度计》是粤教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热》的单元教学内容中的第二课。
属于观察实验活动课。
本课的教学主要是通过实践活动、观察思考、归纳总结的方式引发学生学习的能动性,以“自主、合作、实践”为主要学习方式使学生养成自我学习,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良好的学习习惯;
培养学生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科学探究精神。
学生分析:
学生是四年级上学期开始系统地学习有关热的科学知识。
节课《冷与热》时,是通过直观的方法即身体感觉物体、环境的冷与热,用手去感受水温的冷与热去认识冷与热的现象。
《温度计》一课在前基础上,继续进一步学习热的知识:
学习探测热的仪器的科学理论知识,学会如何在日常生活中正确使用温度计和应用温度计,使学生实现用理论研究科学,用实践来证明科学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通过学习,认识温度计结构,从而掌握如何读作和写作,这是正常使用温度计的基础知识。
过各种实践活动,学会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应用温度计,从而培养观察能力
和应用能力过程和方法:
观察和实验
正确使用和生活应用
主要的教学方法:
迁移法、观察法、发现法、讨论法、实验法
情感与发展:
通过学习,懂得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原理
通过学习,使学生懂得了科学与医学之日新月异,造福人类社会,从而树立学生“尊重科学、热爱科学,让科学造福人类社会”的理想。
教学难点:
认识温度计结构、刻度、摄氏度单位和符号表示、如何读作和写作、探温计内的弯曲位设计)教学重点:
温度计的正确使用和日常应用
教学准备:
活动:
普通气温计:
认识温度计的结构
在烧杯内倒入不同的温度的水:
掌握温度计的正确使用方法
气温计的应用
体温计的应用〔名括传统型、掌上探温计和耳窝探温计〕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出学习任务:
在实物投影仪上显示出书本P2的图片和P6的图片,利用第1课《冷与热》教学内容,用身体感觉到环境的冷与热以及用手去感受冷水、温水与热水,这些全
在实物投影仪上显示出P7的图片。
我们可以凭生活经验和感觉来判断天气的冷与热,但如何知道具体温度呢?
。
老师由此说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认识温度计和温度计的应用二、师生共同探究,获取新知
先让学生自己说说对温度计的了解以及还想知道的
活动认识温度计认识刻度及所表示的意义
A、认识温度的常用单位是摄氏度及其单位和符号的表示法
B、认识和学会温度的读作与写作
c、如何才能准确地读出温度计的度数
讨论后教师小结:
玻璃泡不能位容器底及侧壁,必须浸没在液体中
要等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以平视的角度读数
实践应用:
以小组为单位观察自己小组所用的温度计
A、根据小组所用的温度计填写P9的表格
B、选用哪一种温度计测水温?
为什么?
c、什么叫量程。
活动用约5至10分钟时间测气温并做好记录:
同一时间测量教室内外不同地方的气温
待学生汇报完实践结果后,报置P11拓展题。
活动测体温
A、传统的测体温步骤是好何的?
B、为什么要把体温计甩几下?
c、体温计内的曲位的的作用
D、认识各种新型的体温计。
种:
红外测温器
第三种:
耳窝体温计用1秒时间测出你的体温
E、学生讨论:
新型的探温计与传统探温计之比较
三、课堂反馈:
让学生说说这一节课对温度计又了解了多少。
四、老师总结:
我们今天认识了温度计并掌握了如何正确使用和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这与我们生活有紧密联系。
还有一些特殊的温度计用在特定的方面,如果同学们感兴趣的可利用互联网搜索更多有关温度计的知识。
本课到此结束。
教学后记:
通过学习,认识温度计结构,从而掌握如何读作和写作,这是正常使用温度计的基础知识。
第三课热往哪里传
教材简单介绍:
《热往哪里传》是四年级《科学》教材《热》单元的第三课,由水温的变化、哪颗豆子先掉下来、保温与材料三个活动组成。
让学生在掌握前两课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实验,让学生初步懂得不同的物体导热的性能不一样,并通过制作活动,学会设计实验探究不同材料的保温性能,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设计能力和操作动手能力,同时体会实验记录在探究活动中的作用。
设计意图
通过“猜想——验证——分析——结论”的教学设计流程,让学生在掌握物体导热的相关知识的同时,学会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和步骤,培养良好的科学学习思维习惯。
整个教学过程设计,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
使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展示自己的能力,都经历一次完整的科学探究过程,都能体验到收获的喜悦和幸福。
知识目标:
1、知道不同材料的物体导热性能不一样;
通过讨论和收集资料,知道热在人们的生活、生产中的应用。
了解生活中对太阳能的利用。
能力目标:
学会简单的科技制作,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通过制作曲线图,培养学生对信息筛选、整理、分析和综合应用的能力;
通过经历猜想——实验探究——结果分析的过程,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情感目标:
引导和帮助学生开展活动,在探究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求知欲。
如实记录实验数据,学会尊重事实,尊重科学。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了解热传导的规律,知道不同材料的物体导热性能不同。
难点:
实验过程的设计和实验结果的处理分析。
活动安排:
课程
安排
活动题目
活动内容
要解决的问题
能力要求
活动1
水温的变化
观察烧杯里和水槽里水温的变化
寻找水温变化的规律
猜想、记录、分析
讨论
在加热的过程中,酒精灯的火焰会使周围的哪些物体变热
用酒精灯加热烧杯中的水,讨论加热过程中哪些物体会变热
酒精灯火焰的热是经过哪些物体使水变热的
讨论、推理
活动2
哪颗豆子先掉下
分别在木勺、铝勺、不锈钢的勺的勺柄上粘张绿豆后放进热水杯里,观察不同的勺子上的绿豆掉下来的顺序
知道不同的物体导热的能力是不一样的
实验操作、观察、记录
拓展
调查炊具各部分的材料
调查家庭中的炊具各部分是用什么材料制作的
物体导热性能不同在生活中的应用
调查、发现
活动3
保温与材料
用棉布、毛巾、纸、棉花、塑料和泡沫等多种材料制作保温瓶
探究各种材料的保温性能
实验、记录
做“太阳能炉”
利用盒子、易拉罐、剪刀、卡纸、铝箔等材料制作太阳炉
通过制作太阳炉、体验如何利用太阳能
实验制作
网上学
你想了解更多的关于太阳能的应用,。
请登陆“小学科学”网站
登陆“小学科学”网站了解更多的关于太阳能应用方面的知识
了解生活中如何利用太阳能应用的知识,拓展视野
网上查资料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师准备:
各种保温材料的幻灯片,相关表格。
幻灯机。
给热水加热的实验装置。
秒表、酒精灯、凡士林、各种金属材料、烧杯、温度计、纸板、棉布、毛巾、纸、塑料、棉花和泡沫、废旧盒子、易拉罐、剪刀、卡纸、铝箔等。
学生准备:
各种保温材料以及制作工具、搜集各种热传递的资料准备参加活动时交流,尝试通过不同渠道了解热传递的基本知识,学生活动手册。
教学设想
教学实施
反思与分析
一、创设情境:
通过出示动画中的疑问,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科学知识的欲望。
并在前二课学习的基础上提出相关的研究课题。
现在的学生知识面比较广,课外已经掌握了一些关于热传递的简单浅显的知识,这里的环节设计主要是目的有二点:
1、掌握学生关于热传递的简单知识拥有情况;
2、给学生展示课外知识的机会。
播放动画:
小明的爸爸刚从外面干完农活回来,满头大汗。
小明想倒一杯水给爸爸喝,可是水很烫。
提问:
谁能帮帮小明,怎么做才可以让他爸爸尽快喝到水?
提示:
想办法将热水的温度降低。
同学们想的办法很好,可是你们知不知道,热水的温度为什么会降低呢?
其中的热量跑到哪里去了呢?
有谁知道关于热传递的一些知识呢?
说出来和大家一起分享吧。
学生对动画中的问题非常感兴趣,并想出了很多的方法,而且方法都很科学实用。
学生的回答主要是如何将热水变成冷水的问题上,如何引导到热的传递上来,还需要老师的提示和补充。
学生能根据前面的动画内容举出一些日常生活中关于冷和热的现象,关于热传递的方式还没有掌握。
本活动按照“猜想——验证——分析——结论”的流程进行设计。
让学生初步掌握了科学探究的一般流程和方法。
猜想部分承接上面学生的发言提出。
在这个环节处理上的猜想结果不重要,关键是让学生经历这样的一个过程而已。
有了猜想以后,必须通过科学的实验来证明。
而自己设计实验也是本学期学生刚接触到的内容,因此教师必须给出设计实验的提纲和相关的实验报告单。
实验设计环节,主要引导学生从实验器材、实验步骤、实验注意事项、实验分工等方面来进行引导。
实验的合作分工是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素养的需要,同时也是实验成功的重要保证。
定性实验在这里不需要向学生提出来,教师只是做几个条件的限制就可以了,在以后的教学中会专门学习到定性实验和对比实验等相关知识,本节课程的重点是让学生经历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
实验数据的收集是实验成功的重要保证,教师有必要向学生讲解填写、观察的基本要求。
绘制曲线图是锻炼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并且可以直观的看到烧杯里的热水和水槽里的冷水温度变化的全过程,学生也容易得出结论。
在学生绘制的过程中,教师有必要进行指导。
该环节是对上面实验结果的巩固和应用,学生在懂得热会从温度高的地方传到温度低的地方以后,这个问题也不是很难回答的了。
该环节是通过教师的演示,学生根据已经知道的知识进行推理了解热传递的方式。
运用推理也是科学学习的一种方式,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一些现象进行的推导,得出合理的科学解释。
该教学环节实验的设计全部要求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实验材料自己预设实验结果,自己设计实验步骤,自己分析实验数据,从而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
本环节让学生先通过视频资料了解保温材料的一些知识,然后根据自己的经验动手设计制作保温瓶,体现以学生为在主体的教学思想,教师的“放”也要适量的控制,以保证教学目标的实现。
本环节主要是让学生将科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精密联系起来,增强学生的积极性。
科学教学的最终目的就是将知识运用到日程生活中去。
室外探究部分可以安排在课后进行。
二、新课教学
活动一:
水温的变化
猜想:
提出问题:
刚才有的同学说将热水放在冷水里,并适当搅拌就可以让热水的温度降下来,说的很好。
请大家大胆猜测一下,当将装水的杯子放进装有冷水的水槽以后,他们的温度会有什么变化呢?
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板书:
热水会变冷,冷水会变热
实验设计:
刚才只是大家的猜想,如何用具体数据来科学地证明呢?
做这个实验需要哪些器材?
你打算如何操作这个实验?
如何记录实验数据?
实验过程中要注意什么?
你们小组实验过程中如何分工合作完成?
组别组长成员操作记录监督收集
实验操作:
刚才大家说的都很好,可是为了使实验更加科学和规范,老师还有一个要求,就是大家都使用500毫升的冷水和150毫升的热水做实验,并且每隔3分钟记录一次冷水和热水的温度。
时间
0
热水冷水学生在操作过程中提醒测量液体温度应该注意的事项。
数据收集:
实验完毕,请大家整理好实验物品。
整理好自己的实验数据,并绘制曲线图。
结果分析:
通过实验你发现了什么呢?
板书:
热可以从温度高的地方传到温度低的地方。
大家真了不起,其实科学家也是和大家一样做实验的,从猜想——实验设计——实验操作——数据分析——结论。
我们以后遇到一些自己没有把握的问题的时候都可以这样去操作,从实验中求得真理!
讨论:
出示一个给水加热的实验装置。
在使用酒精灯加热的过程中,酒精灯的火焰会使周围的哪些物体变热?
酒精灯的火焰上的热是如何传递给烧杯里的水的呢?
活动二:
那颗豆子先掉下
创设问题情景
天气转冷了,妈妈准备了火锅。
小明一回到家就要去吃,妈妈给他出了一道题目:
家里的碗柜里有三种不同材料制成的筷子:
竹筷子、铝筷子和不锈钢筷子。
你会选择哪种材料制成的筷子呢?
学生讨论,并说明各自的理由。
学生根据老师提供的器材设计实验。
按照实验报告单上的表格要求讨论具体的实验方案。
各小组交流实验方案。
小组间互评,评选最佳实验方案。
老师对实验方案进行点评。
根据实验方案进行实验。
交流观察到的实验现象。
讨论交流:
这几种勺子的传热快慢一样吗?
你还有什么办法检验这些勺子的导热性能吗?
哪些材料的导热性能好?
活动三:
保温与材料
提问问题:
在这个短片中你看到了什么?
看谁找到保温瓶保温的秘密最多。
播放视频
讨论分析:
如果我们要自己动手制作保温瓶吗,你打算怎么做?
你打算选用什么样的材料来制作?
学生讨论制作保温瓶的方法和步骤。
学生根据自选的材料制作保温盒。
实验检验:
将盛着热水的烧杯放到保温盒中,看谁制作的保温瓶的水温下降的最慢,保温的效果最好?
哪种材料制成的保温盒保温效果最好?
家庭作业:
观察家庭中的各种用品,看看哪些使用了保温材料?
拓展活动:
出示太阳能小帽、太阳能汽车、太阳能计算器的图片。
这些黑黑的物体是什么东西吗?
有什么作用?
小组讨论并进行交流。
学生可以根据已经收集到的材料发言。
出示太阳能热水器或太阳能灶的图片。
指导学生制作简易太阳能炉。
室外探究:
把制成的太阳能炉拿到室外进行实验,用易拉罐盛水放在太阳能炉中,每隔一段时间测量一次水温。
学生交流制作经验猜想部分进行的很顺利,学生普遍都能正确猜想。
其中有少数学生提出“是热水降温快,还是冷水升温快”学生进行了简单的争论。
该问题可以作为本课程的拓展部分教学内容。
在操作实验的步骤上,学生说的都不够完善,有的还存在不科学的地方。
实验过程中的注意事项还靠教师用幻灯片向学生提示出来。
学生在实验的过程中对于水的容量都能按照老师的要求进行定量控制。
每隔三分钟记录一次需要教师的集体提醒。
学生在读取数据的时候还存在不规范的地方,关于温度计的读法还需要在课后加强练习。
绘制曲线图的时候,部分学生不规范,教师讲解了基本方法,并做了示范。
看来科学实验的一些基本功训练还需要加强。
学生都能围绕热从高温到低温的传递来回答和讨论。
教学效果基本达到!
学生对动画比较感兴趣。
当问题出来以后,学生举手也非常积极。
大部分学生都是根据日常的经验选择了不锈钢筷子,理由是卫生。
当老师提示从热传递的角度来考虑的时候,也只有部分学生认为是竹筷子,并产生了简单的争论。
这个是好事,科学就需要这样的争论。
在播放视频材料之前,出示问题,让学生带这目的去看,并通过比赛的形式,效果很好。
放开手让学生根据已经掌握的科学知识设计制作保温瓶,并通过实验检验制作的效果,也正是科学教学的目的和要求。
拓展环节是对本课所学习知识的总结,也是一个提升的过程。
主要任务也是动手操作。
通过实验操作活动,使学生认识冷水和热水“相遇”之后,热是怎样传递的。
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的能力和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第四课热胀冷缩
一、教学资源分析
教材分析
本课是粤教科技版《科学》教材四年级上册单元《热》第4课的内容,是在《冷与热》、《温度计》、《热往哪里传》三课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通过让学生进行探究实验,证明固体、液体、气体都能热胀冷缩,进而得出物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学情分析
在进行本课学习前,每个学生对物体的受热或遇冷后会发生变化有着不同的生活经验。
虽然生活中有热胀冷缩的现象,但我们的学生并不一定有注意到。
而这恰好是吸引学生的地方,因为他们会更好奇。
教学方式的分析
“热胀冷缩”属于探究实验性的活动,但刚上四年级的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实践能力等来看,这个活动并不适合大步子教学。
由于在三年级学生刚接触科学,到现在,他们经历的观察活动比较多,验证性活动比较多,而对探究实验性活动在三年级下册《物体与材料》单元有了涉及,但学生还是很生疏,为此,本课采用演示法、实验法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二、设计理念
注重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围绕重点展开探究实验活动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固体、液体、气体都能热胀冷缩”,这是一种生活中常见的现象,但学生未必会留意到这种现象,也就说学生对这方面是陌生的。
为此根据实验难度的不同,设计时安排这么几个循序渐进的活动:
①教师演示液体热胀冷缩,学生再进行模仿实验。
②学生根据书本上的提示,完成固体热胀冷缩的实验;
③选择桌面上的材料,进行气体热胀冷缩的实验。
④回顾导入时的现象。
引导学生从相同现象的观察中进行抽象,实现认识上的跨越。
在学生学习本课前,他们对物体的热胀冷缩现象不是很了解。
因此,在进行液体的实验后就要对这种现象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分析,提出他们的共同点,即受热膨胀、遇冷收缩,然后再围绕固体、气体进行探究实验。
三、教学目标:
通过实验,知道固体、液体、气体都能热胀冷缩。
能对固体、液体、气体的实验现象进行分析、归纳。
能够以严谨细致的科学态度,完成物体热胀冷缩的实验。
四、教学重、难点:
了解固体、液体、气体都能热胀冷缩。
五、教师准备:
准备8组材料,每组材料有3个篮筐,每个篮筐对应一种实验。
篮筐一有烧杯、热水和冰水、小试管2根、红墨水、透明塑料吸管2根、带孔的橡皮塞;
篮筐二有2个玻璃杯、热水、冰水;
篮筐三有瘪乒乓球、烧瓶、气球、烧杯、肥皂水、冰水、热水。
六、教学过程:
多媒体——视频设疑导入
播放修路工人用电锯在水泥路面锯开一条缝,再往那条缝里灌入沥青。
电脑屏幕出现2幅图——左边的图是一块水泥地胀裂了;
右边的图是学校教学楼中间的缝
你们平时有留意水泥工路面上有一条条沥青吗?
哪位同学知道为什么修路工人要锯开一条缝,往缝里灌入沥青呢?
看来有些同学学习习惯很好,课前预习了,知道热胀冷缩这个词。
这节课,就让我们通过实验,一起去探究热胀冷缩这种现象!
探究新知
教学“会升降的水柱”。
同学们,你们有见过喷泉吗?
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