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常识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9195560 上传时间:2023-01-04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44.5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军事常识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军事常识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军事常识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军事常识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军事常识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军事常识文档格式.docx

《军事常识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军事常识文档格式.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军事常识文档格式.docx

  20世纪初,帝国主义国家继续在国际范围激烈争夺势力范围。

英、法、俄等国结成了同盟,史称“协约国”;

德国和奥匈帝国结成了另一个同盟,史称“同盟国”。

  1914年7月,这两个国家集团之间爆发了战争,即第一次世界大战。

这场战争一直打到1918年11月结束,历时4年多时间。

这场战争的规模大,战争双方动员的总兵力超过7000万人,直接或间接被卷入战争的国家和地区有33个,人数达15亿,占当时世界人口总数的3/4。

这场战争的战场大,战火从欧洲蔓延到亚洲和非洲。

双方海军在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以及地中海还开辟了诸多海战场。

这场战争中军人伤亡约3750万人。

双方直接用于战争的费用多达1863亿美元。

  第一次世界大战已具有机械化战争的特点:

战争力量生成与动员依赖国家强大的工业基础,许多大型军舰和潜艇用于海战,坦克在这次战争中首次亮相,飞机被用于作战保障。

大工业的生产力已经在战争能量上充分反映出来。

双方的战略和战役指挥都没有给后人留下深刻印象。

双方军队在长时间的战略相持中大量消耗,有人曾用“绞肉机”形容当时攻防作战。

  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同盟国战败而告结束。

但这次战争最大的获利者,不是英国和法国,而是美国。

  第二次世界大战

  第二次世界大战(1939~1945年)历时6年。

这场战争是德、日、意轴心国与中、苏、美、英等同盟国和全世界反法西斯力量进行的人类历史上空前规模的战争。

战争以反法西斯同盟国和世界人民的最终胜利而告终。

  1937年7月,日本侵略中国,开启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端。

1939年9月1日,德国闪击波兰,战争全面爆发。

接着,轴心国军队横扫欧洲,兵临莫斯科城下。

与此同时,在太平洋战场上,日本偷袭了珍珠港,将美国拖入战争。

1942年11月前后,盟军在3个战场上先后进行的斯大林格勒会战、阿莱曼战役、瓜达尔卡纳尔岛争夺战,均取得胜利。

战局从此转折。

1944年后,同盟国转入战略进攻。

盟军从东西两线快速推进,迫使德国于1945年5月8日宣布无条件投降。

在太平洋战场上,为迫使日本投降,美国于1945年8月6日、9日在日本的广岛和长崎投下原子弹。

苏联也于9日出兵中国东北,歼灭了日本的关东军。

9月2日,日本签署投降书。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

  这场战争对世界产生了重大影响。

全世界有5000多万人死于战争,直接军费开支11170亿美元,经济损失达4万亿美元。

但在同时,社会主义力量得到进一步发展。

民族解放运动壮大,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格局被打破……可以说,第二次世界大战是现代世界历史进程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从军事上看,这场战争是一场非常典型的机械化战争,体现了非常明显的大工业特征:

总体战理论得到充分运用,借助空中火力支援和依赖坦克集群高速大纵深突击的闪击战法充分展示,出现了登陆与抗登陆作战、潜艇战与反潜战、航母编队作战、战略轰炸与防空作战、空降与反空降作战等新的作战形式,首次使用雷达、导弹、原子弹等新式武器和技术,提出并完善了有关同盟战略、战略突袭、战争初期、诸军兵种协同、游击战等战略战役理论。

这次战争创下许多世界之最。

卷入战争的国家和地区80多个(其中参战国61个),人口约20亿,占当时世界总人口80%以上。

在这次战争中,还进行了战争史上最大规模的诺曼底登陆战役和海战史上规模最大的莱特湾海战。

  中国人民解放战争

  中国人民解放战争,是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为建立人民民主政权而进行的一次伟大的革命战争。

这场战争历时近4年,人民解放军共歼灭国民党军807万余人,解放了除西藏及台、澎、金、马、西沙、南沙等少数岛屿以外的全部国土。

  这场战争,是世界战争史上的奇迹。

国民党军队有美国支持,装备精良,是“飞机加大炮”,而我军则是“小米加步枪”。

我军坚持毛泽东军事思想,采用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最终战胜了强大的敌人。

在战略决战阶段,我军及时抓住决战时机,组织三大战役,并且着眼战争全局,统揽各战区的力量和作战进程,歼灭了国民党军的主力。

在战略追击阶段,我百万雄师渡过长江,采取大迂回大包围的作战方针,迅速扫除了国民党军残余势力。

在这场战争中,人民群众的力量得到了充分体现,人民战争理论得到了全面运用。

  中国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使占世界1/4的人民获得了新生,使一个强大的中国开始崛起,极大地改变当时世界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大阵营的力量对比。

中国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在世界历史上翻开了新的一页。

  抗美援朝战争

  1950年6月25日,朝鲜爆发了全面内战。

美国出于维护其世界霸权的目的,进行全面干涉。

同时,美国悍然将战火烧到了中国境内,并派遣第7舰队入侵台湾海峡。

为了保家卫国,并应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邀请,我志愿军部队于10月19日入朝参战,连续组织5次战役,将美韩军队击退,把战线稳定在“三八线”南北地区。

在1951年6月至1953年7月的两年多时间里,双方进入战略相持阶段。

7月27日,美国政府终于签署了《朝鲜停战协定》。

抗美援朝战争结束。

  在这场战争中,中朝军队共歼敌约109万人,击退了敌人的侵略,稳定了东亚地区的战略格局。

这是一场以劣胜优的战争。

中朝军队以劣势装备迎击世界头号强敌,并迫使这个强敌第一次在没有胜利的协定书上签字。

这是二战结束后的第一场大规模局部战争。

这场战争,使中国军队取得了现代战争的经验,加快了现代化的进程。

  越南战争

  50年代后期,美国为了推行其全球战略,粗暴干涉东南亚国家的内部事务。

1964年8月5日,美国借口其军舰在公海遭到攻击,出动飞机轰炸了越南北方港口,制造了北部湾事件。

次年3月,美国直接派兵,全面介入越南战争。

但是,美国并没有在战争中捞到好处,反而遭到越南军民更猛烈的反抗,损失了10多万人和3300多架飞机。

美国在越南战争的泥潭中越陷越深,其国内反战情绪越发高涨。

在这种情况下,1969年1月上台的美国总统尼克松推出战争“越南化”政策,宣布美军将逐步撤出越南。

1975年,印度支那三国四方(越南南方、越南北方、柬埔寨、老挝)联合抗美统一战线统一了越南,解放了金边,建立了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取得了战争最后胜利。

  这场战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持续时间最长的反侵略战争,也是一场典型的以弱胜强的战争。

印度支那人民灵活运用以游击战为主的战法,使拥有优势装备的美军付出了伤亡36万人、损失8612架飞机和耗费2000多亿美元的代价。

  中东战争

  中东战争是指以色列同周边阿拉伯国家在1948年至1973年期间所发生的4次战争。

  第一次中东战争爆发于1948年5月15日。

结果巴勒斯坦领土除加沙地区和约旦河西岸部分地区外,均被以色列占领。

第二次中东战争爆发于1956年10月29日。

第三次中东战争爆发于1967年6月5日。

以色列以埃及封锁亚喀巴湾为由向阿拉伯国家发起突然袭击。

阿拉伯国家丧失了6.5万多平方公里的领土。

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于1973年10月6日。

埃及和叙利亚集中优势兵力,在炮兵、航空火力的掩护下,分别向西奈半岛(西线)、戈兰高地(北线)同时突然发起进攻。

后来,以色列在美国紧急援助下,调集兵力,转入反攻,逐步夺取了战场主动权。

最后,双方在国际社会的调停下签署了停战协定。

  中东战争是现代化战争。

战争双方使用了美国或苏联提供的先进武器装备,其中包括武装直升机、电视制导炸弹、“萨姆”型防空导弹等。

战争双方展开了大规模电子对抗。

双方飞机损失约60%、舰艇损失80%以上,大部分坦克为各种导弹所击毁。

  中东战争爆发有着深刻的国际背景,从表面上看,中东战争是以色列与阿拉伯国家拼杀,实际上却是两个超级大国的间接较量。

  英阿马岛战争

  马尔维纳斯群岛(简称马岛)位于南美洲阿根廷东南。

围绕该岛归属,英阿之间存在争议。

两国于1982年4月2日爆发战争,历时74天。

  马岛战争是二战以来最大的一次岛屿争夺战,英国派出特混舰队,远征万里,在马岛周围海空战场上与阿军展开激烈的封锁与反封锁作战。

双方参战兵力10余万人,参战各型舰船140余艘、各型飞机数百架。

战争最后以英军两栖登陆、夺占马岛而告终。

  这场战争展现了现代岛屿战争许多新特点,诸如:

远洋奔袭,海、空、陆战协同,海上封锁与反封锁,岛屿登陆与抗登陆以及在海战、空战和陆战中广泛进行电子对抗等。

这次战争,一改过去那种“大炮巨舰”近距对阵的传统战法,显露出新的海战模式。

阿军使用“超级军旗”式战斗机在距英舰48公里处施放一枚“飞鱼”导弹,击沉了英军最新式的“谢菲尔德”号导弹驱逐舰。

  两伊战争

  1980年至1988年,在两个第三世界国家之间爆发了一场大规模的战争,这就是伊拉克与伊朗之间进行的“两伊战争”。

  1980年9月22日,伊拉克出动上千辆坦克和大批飞机,兵分3路,向伊朗发起进攻。

伊朗于1982年7月集中兵力发起“斋月”战役,将战争推向伊拉克境内,数年间攻占了伊拉克许多重镇和盛产石油地区。

双方还使用导弹展开了“袭船战”。

这种作战方式,损害了一些大国的利益,引起国际社会干预。

美、苏、法等国曾出动80多艘军舰在海湾为油轮护航。

1988年上半年开始,战场形势又向有利于伊拉克的方向转化。

伊拉克转守为攻,并又占领了伊朗的许多领土。

8月20日,双方在联合国军事观察团监督下实现停火。

  这场战争的结果,使双方付出了惨重代价。

这场战争虽然在现代化程度上并不突出,但却反映出现代局部战争一些明显的“国际化”、“经济性”、“民族性”、“宗教性”等特征。

  海湾战争

  1990年8月2日,伊拉克出兵占领科威特全境,引发震动世界的海湾战争。

  1991年1月17日当地时间凌晨2时,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向伊军发动猛烈进攻。

战争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实施空中战役,代号为“沙漠风暴”。

在历时38天时间里,多国部队出动飞机近10万架次,投弹9万多吨,发射各类导弹和精确制导炸弹数百枚,使伊军丧失了70%的作战能力。

第二阶段是实施地面进攻,代号为“沙漠军刀”。

多国部队成功组织了战役欺骗和战役机动,出其不意,仅用100个小时便收复科威特。

萨达姆宣布接受停火条件。

战争于2月28日结束。

  这次战争初步展示了信息化战争的特点,出现了独立的空中战役、导弹精确打击、大规模信息压制等新的作战样式。

尽管伊拉克拥有大量的飞机和坦克,但在综合实力和技术先进性方面,与多国部队存在巨大差距。

战争双方并没有构成实质性的对抗,多国部队仅有400多人阵亡。

  科索沃战争

  1999年3月,以美国为首的北约绕过联合国对南斯拉夫这个主权国家发动了空中突袭,挑起了科索沃战争。

在这次战争中,北约共派遣1000多架飞机和40多艘舰艇,对南斯拉夫的军事目标乃至民用经济目标狂轰滥炸。

北约共出动飞机3.6万架次,投掷和发射了2.3万余枚炸弹和导弹,造成南斯拉夫1800多名平民丧生,直接经济损失超过2000亿美元,超过了这个国家在整个第二次世界大战遭受损失的总和。

  科索沃战争,绝不是一场偶然和简单的地区冲突,而是由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精心策划的。

美国利用强大的军事力量,推行北约东扩战略,保持其在巴尔干地区的“军事存在”。

这场战争,是美国推行其“塑造、反应、准备”全球战略的前奏。

  在科索沃战争中,以美国为首的北约集团主要使用空中力量对南联盟实施打击。

这表明,现代化的空中力量,能够成为一支有效的战略力量,直接地达成战略目的。

空中打击,有利于发挥美国的军事优势,减少人员伤亡,并且给予美国在战略上很大的灵活性和主动性。

按美国人的看法,空中打击,能够全面摧毁敌对国家的政治、经济、军事等各种目标,迫使对方因无法承受巨大损失而屈服。

今后,空中打击,很可能是美国发动战争的一个主要方式。

(国防报2001年01月03日第7版)

影响二十世纪战争的重大军事技术

翱翔九天竞风流——军用飞机技术

  军用飞机是用于直接参加战斗、保障战斗行动和进行军事训练的各种飞机的总称。

从本世纪初莱特兄弟第一次飞上天空,到飞机用于军事侦察、空战、支援战斗,再到空军成为现代战争的主战军种甚至直接完成战略任务,军用飞机技术对战争的影响巨大而深远。

  1903年12月17日,美国莱特兄弟研制的第一架动力飞机试飞成功。

飞机的出现使战争范围从地面、水面扩展到了空中,蓝色天空也燃起了熊熊战火,空军作为一个独立的新军种异军突起,从此翻开了20世纪恢宏的“空战世纪”的第一页。

  1909年,美国陆军装备了第一架军用飞机。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飞机开始成为一种重要的武器。

飞机最初用于军事上主要是遂行侦察任务。

  1918年8月,英国人在索姆河反攻和1918年9月的美国圣米耶尔进攻战中,轰炸机、歼击机和强击机直接为地面部队的战斗行动提供火力支援。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交战双方均使用了大量各类飞机,协同地面部队或舰队作战,对敌方的政治、经济和军事目标进行轰炸。

军用运输机也开始大量运用于大规模空运和空降作战。

1942年7月和10月,正当第二次世界大战双方酣战的时候,德国和美国先后研制出了喷气式歼击机。

喷气式飞机,突破了活塞式飞机性能的极限,使军用飞机的飞行速度、高度等大幅度提升。

战后,军用飞机的发展日益向多用途化方向迈进,歼击机、轰炸机和强击机三者的差别日益缩小,每种飞机均能遂行多种战斗任务,以致只能按这几种飞机研制或改装的首要目的来确定其类别。

未来的第四代战斗机将是一种具有隐身、超音速巡航、非常规机动、火力网外发射、超视距攻击、昼夜不良气象下作战的全维全天候武器系统。

  在军用飞机家族中还有军用直升机。

直升机,是一种依靠发动机带动旋翼产生升力和推动力,使其能够垂直起落、原地转弯、空中悬停和向任何方向飞行的航空器。

1907年9月19日,法国人布雷盖研制成四旋翼直升机,首次载人离地升空。

同年11月13日,法国科尔尼首次驾驶自己研制的双旋翼直升机,保持了约30秒钟的自由飞行。

直到1923年,西班牙人西尔瓦发明了带有铰接桨叶的旋翼机,才为直升机的发展开辟了光明的前景。

1939年,美籍俄人西科斯基,成功地研制出单翼颠簸直升机VS-300;

1940年在此基础上又研制出改进型VS-316,被美国陆军一眼相中,从此进入了直升机辉煌发展的黄金时期。

直升机直接导致了合同战术的深刻变化,使合同战斗的立体性和机动性大为增强,赢得了“空中坦克”、“空中大炮”的美誉,并且为下世纪陆军飞行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军用飞机技术领域另一值得密切关注的技术是无人机。

1917年英国研制成功世界上第一架无人机,从此无人机先后经历了无人靶机、预编程序无人侦察机、指令遥控无人侦察机和多用途无人侦察机的发展过程。

在冷战后爆发的几场典型的高技术局部战争中,无人机发挥了重要作用。

未来无人机将向智能化方向发展,它将与有人机混合,广泛遂行侦察监视、目标指示、战场毁伤评估、通信中继、电子对抗及反雷达等作战任务。

2000年后它将取代直升机攻击作战和巡航导弹的部分功能,成为未来高技术战场遂行精确打击作战任务的一种重要支柱。

“第五维”战场之骄子——电子战技术

  电子战技术是研究利用电子装备或器材进行电磁斗争的技术。

它涉及雷达对抗、通信对抗、C3I对抗、敌我识别与导航对抗等领域。

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使电子战由作战保障一跃成为重要的作战形式,并正在开启信息战的大门。

  1967年6月5日,以色列闪击西奈半岛,揭开了第三次中东战争的序幕,这次战争对埃及人来说是不堪回首的,在6天时间内,埃及陆空军主力全部被歼,惟有埃及海军石破天惊的一击令以色列人闻风丧胆。

战争中,埃及向赛得港外的以军舰船发射了6枚苏制“冥河”舰舰导弹,全部命中目标。

这是海战史上首次使用舰舰导弹。

然而,在6年后的第四次中东战争中,埃军发射的50枚“冥河”导弹却无一命中,原因是以军实施了强烈的电磁干扰,冥河导弹像被人摘去了双眼,一个个栽进了大海。

以军还运用电子战技术对贝卡谷地的叙军“萨姆”导弹阵地实施了强烈的电子干扰,将叙军苦心经营的萨姆导弹阵地全部摧毁。

西方学者指出,贝卡谷地之战开创了电子战的先河。

  1991年爆发的海湾战争留给人们更多记忆的是“沙漠风暴”、“沙漠惊雷”、“沙漠军刀”等铁血烈火的搏战场面,但围绕交战双方制电磁权斗争而展开的“白雪”电子大战却鲜为人知,而恰恰是电子战,为多国部队撕开了伊拉克自以为固若金汤的防御体系。

早在战争打响前,多国部队就对科伊境内的伊拉克战略目标实施了全面的电子侦察和干扰,整个海湾地区无时不处在美国战略电子情报网的严密监视之下,甚至萨达姆的一举一动都被美军的电子侦察系统跟踪。

战争开始后,美军出动多种电子干扰机对伊军的通信实施强烈的压制干扰。

EA-6B电子战飞机和EC-130电子对抗机在伊军防空火力屏障之外,实施远程支援干扰,彻底瘫痪了伊军的C3I系统,通信网和防空雷达网全部迷盲。

在强烈的电子干扰面前,伊军司令部与部队的无线电全部中断,甚至连广播电台都是一片噪音。

  电子战,是交战双方争夺电磁频谱使用和控制权的手段。

有人说,19世纪是海战的世纪,20世纪是空战的世纪,21世纪将是电子战的世纪。

电磁战场已成为继陆海空天四维战场之后的第五维战场。

战后历次局部战争的实践演绎了一个公理:

电子战能力的强弱已成为决定战争胜负的重要因素。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交战双方曾使用无线电通信设备侦察对方的通信信息、干扰对方的通信联络。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新发明的雷达应用于防空作战,由于雷达与作战行动和武器系统紧密相联,给对方造成直接的威胁,这就促使对雷达的侦察、干扰技术迅速兴起。

大战期间,电子战技术最重要的发明是:

利用金属丝反射电磁波原理的箔条无源干扰;

采用发射射频噪声对雷达进行压制的有源干扰技术;

对雷达的侦察和告警技术。

  20世纪50-70年代,导弹、航空、航天技术迅速发展,精确制导武器及与其相配套的各种雷达和通信设备的出现,形成了对飞机、舰船和重要目标的新威胁,由此促进电子战技术的发展。

在此期间,利用储频技术和宽带行波管,发展了对炮瞄雷达和导弹制导雷达的各种欺骗式干扰技术;

研制了专用的电子侦察船、电子侦察飞机、电子侦察卫星和电子干扰飞机;

为提高现代现役作战飞机的电子对抗能力,研制了飞机外挂的电子对抗吊舱;

发展了具有压制和欺骗两种干扰样式的双模干扰机;

随着红外和激光技术在军事上的广泛应用,产生了光电对抗技术,并研制出红外告警器、激光告警器、红外干扰机和红外诱饵弹等光电对抗设备。

电子战作为一种攻防兼备的作战手段开始在现代战争中大显身手。

  80年代以来,军事指挥、控制、通信和高技术武器装备的运用更加依赖于电子技术。

随着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和数字化技术的广泛应用,电子战技术也获得了长足的进步。

通信对抗在经历了缓慢的发展阶段之后,也获得了迅速发展。

电子战技术在适应密集复杂多变的电磁信号环境、拓宽频谱、增强信号分选识别能力、增多干扰样式、提高干扰功率、缩短系统反应时间,以及综合一体化、人工智能、自适应、对多目标和新体制电子设备的干扰能力等方面,发展到一个前所未有的新阶段。

这使敌对双方在作战行动中,有可能把侦察的情报实时传递给电子干扰设备和反辐射武器,使电子进攻的实施几乎是同时和连续地进行,这就大大提高了电子战的作战效果和价值。

  新一代电子战装备技术的发展,将使武器装备发生划时代的变革。

大功率强激光干扰机的发展,即成为激光武器。

小功率激光干扰系统可以干扰光电设备。

大功率微波发射装备的发展,即成为微波波束武器,不仅可以干扰破坏电子设备,而且可以作为武器摧毁或破坏目标。

未来电子战将开辟一个全方位、多层次、大纵深、广频谱、宽频带的非线性战场。

“陆战猛虎”笑傲战争世纪——坦克装甲技术

  坦克是具有强大直射火力、高度越野机动性和坚强装甲防护力的履带式装甲战斗车辆。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交战双方生产了约30万辆坦克和自行火炮。

  20世纪初叶,作为坦克诞生的物质基础的近代内燃机技术、履带推进技术、火炮技术和装甲技术,已经趋于完善和成熟。

各种口径的火炮在实战中得到了空前广泛的运用,带有厚重装甲的军舰在各大洋穿梭游弋……所有这些,都为研制“铁甲战车”提供了必不可少的物质条件。

  正在这时,第一次世界大战出现“胶着”局面,由于机枪、速射火炮等兵器的大量投入,并与堑壕、铁丝网、地雷相结合,形成了“堑壕防线”。

此时英、法等国开始研制融火力、装甲防护能力和机动能力为一体的新式武器———坦克。

1916年9月15日,英国研制成功的坦克首次使用于索姆河会战,使德军长期坚固防守的阵地全线崩溃。

坦克一经问世,就立刻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由此开启了陆军机械化的新时代。

一战后,戴高乐、富勒等西方有战略眼光的军事家,纷纷撰书探讨坦克的军事应用,呼吁组建专门的装甲军。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坦克成为地面作战的主要突击兵器,战场上出现了气势恢宏、撼山动地的坦克集群大会战。

坦克以“陆战之王”、“陆战猛虎”的威名而成为地面战当之无愧的主战兵器。

回首20世纪的战争风云,坦克作为一种集进攻与防护于一身的突击兵器,对战争进程和结局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影响。

战后坦克的发展,在研制设计上普遍采用多种高新技术。

未来坦克将向重量轻、火力强、自动化作战效能高、生存力好的方向发展,将广泛采用指挥控制技术、信息技术、隐身技术、先进复合材料及新式复合装甲技术、车辆电子设备、一体化数字地图、导航、定位系统及显示设备,并且可能采用电热炮、电磁炮或高速动能穿甲弹。

  与坦克同族同宗的还有两位近亲———步兵战车和装甲输送车,它们主要用于协同坦克作

战,并能独立遂行战斗任务。

这两种装甲车辆都是机械化步兵的基本装备,它们与坦克一起构成现代陆军的快速装甲突击力量。

  随着海陆空天各种作战平台反坦克装甲能力与手段的进步,特别是直升机技术的迅猛发展,随着现代高技术不断应用于坦克装甲领域,一支焕发生机与活力的“陆战猛虎”正一步步走来,未来陆战场谁主沉浮,人们将拭目以待。

打响“热兵器”战争的第一枪——枪炮技术

  枪一般指利用火药燃气能量发射弹头,口径小于20毫米的身管射击武器。

在现代战争中,枪械等轻武器仍然承担着消灭敌人百分之三十以上有生目标的使命。

火炮是以火药为能源发射弹丸,口径在20毫米以上的身管射击武器。

火炮被誉为机械化时代的“战争之神”。

  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其它课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