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合材料原理题库带答案解析复习题练习题XX学校XX专业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9190063 上传时间:2023-01-04 格式:DOCX 页数:52 大小:144.1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符合材料原理题库带答案解析复习题练习题XX学校XX专业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2页
符合材料原理题库带答案解析复习题练习题XX学校XX专业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2页
符合材料原理题库带答案解析复习题练习题XX学校XX专业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2页
符合材料原理题库带答案解析复习题练习题XX学校XX专业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2页
符合材料原理题库带答案解析复习题练习题XX学校XX专业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符合材料原理题库带答案解析复习题练习题XX学校XX专业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符合材料原理题库带答案解析复习题练习题XX学校XX专业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符合材料原理题库带答案解析复习题练习题XX学校XX专业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5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符合材料原理题库带答案解析复习题练习题XX学校XX专业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C)组元、界面、物理反应

(D)组元、复合效应、化学反应

9.竹子的结构是一种典型的复合结构,因此它是一种

(A)复合材料

(B)复合物质

(D)生物材料

10.复合材料的性能

(A)不仅取决于各组分的性能,同时还与组分间的复合效应有关

(B)与各组分性能有关,是组分性能的简单叠加

(C)与各组分性能有关,是组分性能的线性相乘

(D)与各组分性能相关,是组分性能的线性相除

11.复合材料的组分材料间

(A)有明显界面

(B)无明显界面

(C)一定条件下才有界面

(D)无法确定

12复合材料中基体与增强体的界面

(A)一定会有反应层

(B)一定会有过渡区

(C)无反应层

(D)有无反应取决于制备工艺

第2章思考题

1.增强体按几何形状分

(A)零维、一维、二维、三维

(B)一维、二维、三维、四维

(C)二维、三维、四维、五维

(D)三维、四维、五维、六维

2.玻璃纤维是非晶型无机纤维,主要成分为

(A)氧化镁与Ca、B、Na、Al、Fe等的氧化物。

(B)二氧化硅与Ca、B、Na、Al、Fe等的氧化物。

(C)氧化锌与Ca、B、Na、Al、Fe等的氧化物。

(D)二氧化锆与Ca、B、Na、Al、Fe等的氧化物。

3.玻璃纤维中SiO2作用:

(A)提高模量,但毒性大

(B)提高耐酸性,改善电性能、降低熔点和粘度,

(C)形成骨架,具有高的熔点;

(D)降低熔点;

改善制备工艺。

4.玻璃纤维中BeO作用:

(A)形成骨架,具有高的熔点;

(B)提高模量,但毒性大;

(C)提高耐酸性,改善电性能、降低熔点、粘度,降低模量和强度

5.玻璃纤维中B2O3作用:

(B)提高模量,但毒性大

(D)降低熔点,改善制备工艺

6.玻璃纤维的应力与应变曲线为

(A)直线,无屈服、无塑性、呈脆性特征

(B)曲线,有屈服、有塑性、呈塑性特征

(C)直线,无屈服、无塑性、呈塑性特征

(D)曲线,有屈服、有塑性、呈脆性特征

7.玻璃纤维在水中浸泡时,强度会;

干燥后,可部分恢复。

(A)降低(B)增强(C)波动(D)保持不变

8.玻璃纤维与水的物理作用使强度,干燥后强度恢复(可逆);

(A)损失(B)增强(C)不变(D)波动

9.玻璃纤维与发生水化学作用时强度(不可逆)

10.玻璃纤维热处理(升温再降温的过程)使微裂纹增加,强度降低。

(A)波动(B)增强(C)不变(D)损失

11.玻璃纤维为无定性结构,无长程有序特征,三维网络结构,具有

(A)超强塑性(B)超强韧性(C)各向异性(D)各向同性

12.玻璃纤维为无定性结构,两种结构假说分别为

(A)微晶结构和拓扑结构(B)微晶结构和网络结构

(C)金刚石结构和石墨结构(D)拓扑结构和网络结构

13.4tex表示1000m长原纱4g

(A)1000m长原纱4g(B)100m长原纱4g

(C)1000m长原纱40g(D)10000m长原纱4g

14.40支表示

(A)每千克40m(B)每百克40m(C)每十克40m(D)每克40m

15.玻璃纤维浸润剂除了防止纤维间摩擦、划伤外,还具有

(A)表面改性便于与基体结合(B)表面改性提高其强度

(C)表面改性提高其韧性(D)表面改性提高其脆性

16.玻璃纤维浸润剂除了防止纤维间摩擦、划伤外,还具有

(A)防止纤维表面放电(B)防止纤维表面聚集静电荷

(C)防止纤维表面聚集离子(D)防止纤维表面产生磁场

17.硼纤维是

(A)熔融B通过一定工艺直接拉丝形成

(B)熔融B通过一定工艺直接挤压形成

(C)通过在B芯材上沉积原子硼形成的一种无机复合纤维

(D)通过在芯材(W、C、石英纤维等)上沉积不定型的原子硼形成的一种无机复合纤维

18.硼纤维的形貌与芯材有关,形成“玉米棒”状的芯材是

(A)W芯材(B)C芯材(C)石英玻璃(D)Mo芯材

19.芯材上气相沉积B的结构最佳为

(A)不定型B(B)晶体B(C)层状B(D)柱状B

20.芯材上气相沉积不定型B的最佳温度范围为

(A)1200~1300℃(B)<

1200℃(C)>

1300℃(D)>

1500℃

21.当芯材沉积出现晶态硼,硼纤维的强度

(A)增加(B)降低(C)不变(D)不确定,发生波动

22.碳芯材表面沉积B纤维,纤维表面

(A)光滑(B)粗糙(C)玉米节节(D)层片状

23.1200~1300℃温度范围产生结晶硼时,一般形成

(A)α-菱形晶胞结构(B)β-菱形晶胞结构(C)γ-菱形晶胞结构(D)δ-菱形晶胞结构

24.低于1200℃,如果还能产生结晶硼时,一般形成

(A)α-菱形晶胞结构(B)β-菱形晶胞结构(C)γ-菱形晶胞结构(D)δ-菱形晶胞结构

25.碳芯硼纤维中的碳芯

(A)受拉伸残余应力(B)受压缩残余应力(C)受交变残余应力(D)无残余应力

26.钨芯B纤维中芯材产生

(A)压缩应力(B)拉伸应力(C)无残余应力(D)交变应力

27.碳纤维是

(A)有机纤维经固相反应转变而成的一种多晶纤维状聚合物碳,是一种无机非金属材料

(B)无机纤维经固相反应转变而成的一种多晶纤维状聚合物碳,是一种无机非金属材料,

(C)有机纤维经固相反应转变而成的一种单晶纤维状聚合物碳,是一种有机非金属材料

(D)无机纤维经固相反应转变而成的一种单晶纤维状聚合物碳,是一种无机非金属材料

28.碳纤维获得方法一般是

(A)通过有机纤维作为先驱丝进行碳化或直接通过气相生长法获得。

(B)通过芯材气相沉积形成。

(C)通过有机纤维气相沉积形成。

(D)通过无机纤维气相沉积形成。

29.碳的活性低,需表面处理(氧化、上浆),

(A)以降低表面活性,提高纤维韧性

(B)以降低表面活性,提高纤维硬度

(C)以降低表面活性,提高纤维弹性

(D)以提高表面活性,改善界面结合,提高复合材料的性能

30.碳纤维的石墨化处理温度一般为

(A)1000℃(B)2000℃(C)3000℃(D)4000℃

31.碳纤维的石墨化处理的气氛一般为

(A)氩气气氛(B)氮气气氛(C)氧气气氛(D)氢气气氛

32.石墨化程度随温度的提高而

(A)降低(B)提高(C)不变(D)波动

33.石墨化程度随温度的提高而提高,但纤维的强度会

(A)下降(B)上升(C)波动(D)不变

34.SiC纤维1000℃以下,力学性能基本不变,可长期使用;

1300℃以上时,

(A)性能下降(B)性能提高(C)性能进一步显著下降(D)性能进一步显著提高

35.碳化硅的吸波能力

(A)强(B)弱(C)一般(D)无

36.SiC纤维耐辐射,对3.2×

1010中子/秒的快中子辐射1.5h或以能量为105中子伏特、200纳秒的强脉冲γ射线照射下,其强度

(A)无明显下降(B)无明显上升(C)不变(D)不确定

37.SiC纤维可通过CVD化学气相沉积法是在丝上沉积SiC形成

(A)W、B(B)W、Fe(C)Fe、C(D)W、C

38.SiC纤维最外涂层

(A)弥合SiC表面的裂纹,提高强度(B)弥合SiC表面的裂纹,提高硬度(C)弥合SiC表面的裂纹,提高塑性(D)弥合SiC表面的裂纹,提高弹性

39.SiC纤维最外涂层为陶瓷基复合材料

(A)提供弱界面,提高刚性(B)提供弱界面,提高韧性(C)提供强界面,提高韧性(D)提供弱界面,提高硬度

40.SiC纤维最外涂层与金属基体反应,

(A)提高界面结合强度(B)降低界面结合强度(C)对界面结合强度无影响(D)对界面结合强度影响甚微

41.SiC纤维先驱体制备法中有:

缩聚反应;

溶解抽丝;

预氧化和碳化处理4个过程,其序号分别表示为①②③④,则其制备顺序为

(A)①→②→③→④(B)①→③→②→④(C)③→②→①→④(D)②→①→③→④

42.氧化铝纤维的制备方法有多种,常见的有

(A)杜邦法,拉晶法、住友法、sol-gel法(B)CVD法,拉晶法、住友法、sol-gel法

(C)PVD法,拉晶法、住友法、sol-gel法(D)杜邦法,剥离法、住友法、sol-gel法

43.晶须是指

(A)直径小于3µ

m的单晶体生长的短纤维(B)直径大于3µ

m的单晶体生长的短纤维

(C)直径小于3µ

m的单晶体生长的长纤维(D)直径小于3µ

m的多晶体生长的短纤维

44.炭黑属于

(A)晶体型碳,微晶结构(B)不定型碳,乱层微晶结构

(C)层状微晶结构(D)石墨微晶结构

45.炭黑经高温处理后

(A)会发生部分石墨化,具有准石墨微晶结构,呈同心取向状

(B)发生完全石墨化,形成石墨微晶结构

(C)不发生石墨化

(D)发生部分石墨化,具有准石墨微晶结构,呈随机分散状

46.碳纳米管的制备方法常见的主要有三种:

(A)电弧放电法、PVD和激光蒸发法

(B)SPS、化学气相沉积法和激光蒸发法

(C)PVD、化学气相沉积法和激光蒸发法

(D)电弧放电法、化学气相沉积法和激光蒸发法

47.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的缩写为

(A)UHMW-PE(B)UHMW-PEEK(C)UHMW-PEK(D)UHMW

48.石墨烯是目前世上

(A)最薄、最坚硬的纳米材料(B)最薄却但不是最坚硬的纳米材料。

(C)最坚硬但不是最薄的纳米材料。

(D)既不是最薄、也不是最坚硬的纳米材料。

49.石墨烯为纳米材料

(A)0维(B)1维(C)2维(D)3维

50.石墨烯是构成下列碳同素异形体:

碳纳米管和富勒烯,石墨,木炭的基本单元,

(A)比钻石坚硬(B)比钻石软(C)与钻石同硬(D)远比钻石软

第3章思考题

1复合材料的三大要素

(A)基体、增强体及两者的结合界面(B)基体、增强体及两者的结合界面处的析出相

(C)基体、增强体及两者结合界面处的反应层(D)基体、增强体及两者的表面

2复合材料的软设计

(A)即利用成分设计理论、手段来进行复合材料设计的方法。

(B)即利用等强度设计理论、手段来进行复合材料设计的方法。

(C)即利用等刚度设计理论、手段来进行复合材料设计的方法。

(D)即利用软科学理论(模糊理论、混沌理论)、手段来进行复合材料设计的方法。

3复合材料的虚拟设计

(A)是一种运用等强度建模技术进行设计的方法,过程复杂,必须由计算机完成

(B)是一种运用虚拟技术进行设计的方法,过程复杂,必须由计算机完成

(C)是一种运用等刚度建模技术进行设计的方法,过程复杂,必须由计算机完成

(D)是一种运用等韧性技术进行设计的方法,过程复杂,必须由计算机完成

4复合效应是指

(A)将组分A、B两种材料复合起来,两者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新材料的过程。

(B)将组分A、B两种材料复合起来,得到同时具有组分A和组分B的性能特征的综合效果。

(C)将组分A、B两种材料复合起来,两者发生物理反应产生新材料的过程。

(D)将组分A、B两种材料复合起来,两者发生物理、化学反应产生新材料的过程。

5复合材料的平均效应是指

(A)复合材料的某项性能等于组成复合材料各组分的性能之积

(B)复合材料的某项性能等于组成复合材料各组分的性能之和

(C)复合材料的某项性能等于组成复合材料各组分的性能除以该组分的体积分数之和

(D)复合材料的某项性能等于组成复合材料各组分的性能乘以该组分的体积分数之和

6复合材料的平行效应是

(A)一种最简单的线性复合效应,即复合材料的某项性能为所有组分的该项性能相乘。

(B)一种最简单的线性复合效应,即复合材料的某项性能为所有组分的该项性能之和。

(C)一种最简单的线性复合效应,即复合材料的某项性能与某一组分的该项性能相当。

(D)一种最简单的线性复合效应,即复合材料的某项性能为所有组分的该项性能相除。

7复合材料的系统效应是

(A)将不具备某种性能的各组分复合后,使其具有单个组分所不具有的新性能。

(B)将不具备某种性能的各组分通过特定复合后,使其具有所有组分均具有的同一性能。

(C)将不具备某种性能的各组分通过特定复合后,使其具有所有组分性能之和的总性能。

(D)将不具备某种性能的各组分通过特定复合后,使其具有所有组分性能之积的总性能。

8复合材料的共振效应

(A)是指某一组分A具有一系列的性能,与另一组分复合后,能使A组分的大多数性能得到发挥,而使其中某一项性能充分抑制

(B)是指某一组分A具有一系列的性能,与另一组分复合后,能使A组分的大多数性能得到发挥,而使其中多项项性能充分发挥

(C)是指某一组分A具有一系列的性能,与另一组分复合后,能使A组分的大多数性能受到抑制,而使其中某一项性能充分发挥

(D)是指某一组分A具有一系列的性能,与另一组分复合后,能使A组分的一项性能受到抑制,而使其它性能充分发挥

9未切过颗粒强化机制中的颗粒

(A)强度高、硬度大、尺寸相对较小

(B)强度小、硬度低

(C)强度小、韧性好

(D)塑形强、硬度低

10切过颗粒强化机制中的颗粒

(A)强度高、硬度大

(B)强度小、硬度低,尺寸相对较大

11位错切过颗粒

(A)可以强化材料

(B)弱化了材料性能

(C)不影响材料性能

(D)会使材料硬度升高

12位错切过,产生有序强化,即

(A)位错切过,滑移面两侧形成两个反相畴。

滑移面即为反相畴界,反相畴界能量低,无需附加应力补偿,从而使复合材料得到强化。

(B)位错切过,滑移面两侧形成两个反相畴。

滑移面即为反相畴界,反相畴界能量高,无需附加应力补偿,从而使复合材料得到强化。

(C)位错切过,滑移面两侧形成两个反相畴。

滑移面即为反相畴界,反相畴界能量高,需附加应力补偿,从而使复合材料得到强化。

(D)位错切过,滑移面两侧形成两个反相畴。

滑移面即为反相畴界,反相畴界能量低,需附加应力补偿,从而使复合材料得到强化。

13位错切过,产生界面强化,即

位错切过,增加了界面,增加了的界面能,也需外力补偿,从而使复合材料得到强化

(A)位错切过,减小了界面,增加了的界面能,需外力补偿,从而使复合材料得到强化

(B)位错切过,增加了界面,减小了的界面能,需外力补偿,从而使复合材料得到强化

(C)位错切过,减小了界面,减小了的界面能,需外力补偿,从而使复合材料得到强化

(D)位错切过,增加了界面,增加了的界面能,需外力补偿,从而使复合材料得到强化

14共格应变强化机制,即

(A)当颗粒与基体存在共格关系时,产生的应变场对位错产生排斥或吸引作用力,使位错靠近或离开颗粒时均需附加应力

(B)当颗粒与基体存在共格关系时,产生的应变场不会影响位错运动

(C)当颗粒与基体存在共格关系时,产生的应变场将使位错更易接近应变场

(D)当颗粒与基体存在共格关系时,产生的应变场将使位错更易离开应变场

15层错强化机制

(A)当颗粒与基体结构相差较大,两者的层错能相同,但扩展位错宽度发生变化,位错会受到附加力的作用。

(B)当颗粒与基体结构相差较大,两者的层错能不同,扩展位错宽度不会变化,位错会受到附加力的作用。

(C)当颗粒与基体结构相差较大,两者的层错能不同,扩展位错宽度将发生变化,位错会受到附加力的作用。

(D)当颗粒与基体结构相差较大,两者的层错能相同,扩展位错宽度不发生变化,位错会受到附加力的作用。

16)当颗粒尺寸一般为1~50mm,颗粒尺寸愈小,体积分数愈高,

(A)颗粒对复合材料的强化效果愈好(B)颗粒对复合材料的强化效果愈差(C)颗粒对复合材料强化效果消失(D)颗粒团聚,强化机制发生突变

17奥罗万(Orowan)机制

(A)即为位错通过基体中的弥散颗粒时出现拱弯但未断开,使位错扫过的面积增加,从而强化的机制。

(B)即为位错通过基体中的弥散颗粒时出现拱弯但未断开,使位错密度增加,从而强化的机制

(C)即为位错通过基体中的弥散颗粒时出现拱弯并断开成两根位错,增加位错密度从而强化的机制

(D)即为位错通过基体中的弥散颗粒时出现拱弯现象,并留下位错环,从而形成弥散强化机制

18留下的位错环间接地使颗粒尺寸,颗粒间距变小,同时位错环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力,会使位错的绕过变得更加复杂。

(A)增大

(B)减小

(C)不受影响

(D)时而增大、时而减小

19基体中弥散分布坚硬颗粒,高温、低外加应力作用位错时,将发生

(A)位错攀移机制(B)位错绕弯断开机制(C)位错绕弯产生位错环机制(D)位错滑移机制

20Hall-Petch强化是

(A)通过增强体颗粒的钉扎作用,细化基体晶粒,是一种直接的强化机制。

(B)通过增强体颗粒的钉扎作用,粗化基体晶粒,是一种非直接的强化机制。

(C)通过增强体颗粒的钉扎作用,细化基体晶粒的细晶强化作用,是一种非直接的强化机制。

(D)通过增强体颗粒的钉扎作用,粗化基体晶粒,是一种直接的强化机制。

21纤维使陶瓷强韧化原因有多种,不属于的是:

(A)基体中裂纹的扩展因纤维受阻

(B)基体与纤维界面的脱粘、桥联、拔出、断裂等消耗能量;

(C)纤维断裂不在同一平面,使裂纹转向,扩展阻力增加

(D)基体晶粒粗化

22纤维增韧陶瓷

(A)要求界面结合性能愈高愈好

(B)要求界面结合性能愈低愈好

(C)要求适中的界面性能,满足界面脱粘的要求,滑移阻力适中,既能较好地传递载荷,又能有较长的纤维拨出,达到较好的增韧效果。

(D)界面结合性能无要求。

23不属于晶须增韧机制的是

(A)晶须桥联

(B)晶须拔出

(C)裂纹转向

(D)晶须脆断

24晶须增韧陶瓷时,当晶须含量一定,对于一定的外加应力和晶须长度,随着晶须直径的增加,其

(A)增韧效果下降(B)增韧效果上升(C)增韧效果不变(D)增韧效果消失

25晶须增韧陶瓷时,晶须强度提高,增韧效果

(A)增强

(B)减弱

(C)不变

(D)消失

26晶须增韧陶瓷时,当晶须与基体的界面结合强度由高转为低时,增韧机制

(A)由桥联增韧逐渐变为拔出增韧。

(B)由拔出增韧逐渐变为桥联增韧。

(C)桥联增韧不变。

(D)拔出增韧不变。

27晶须增韧陶瓷中,晶须分散性要均匀,晶须团聚会使增韧效果

(A)增强(B)减弱(C)不变(D)消失

28)界面结合强度过高,则晶须的

(A)增强效果提高、增韧效果有所降低

(B)增强效果降低、增韧效果提高

(C)增强、增韧效果同步提高

(D)增强、增韧效果同步降低

29界面结合强度过低,则晶须的

(A)增强效果提高、增韧效果降低

30颗粒增韧陶瓷时,当

时,裂纹

(A)直接穿过颗粒扩展

(B)绕过颗粒扩展

(C)先到颗粒与基体的界面,再沿界面扩展离开颗粒

(D)的扩展与

无关

31不属于延性颗粒的增韧机制:

(A)裂纹尖端屏蔽(B)主裂纹周围微开裂(C)裂纹延性桥联(D)延性颗粒拔出

32ZrO2的相变增韧即为通过马氏体转变来实现陶瓷增韧的

(A)四方相向单斜相(B)单斜相向四方相(C)四方相向立方相(D)立方相向单斜相

33相变增韧靠相变时的使裂纹扩展受阻实现增韧的

(A)体积膨胀(B)体积收缩(C)温度升高(D)温度降低

34不属于ZrO2的增韧机制是

(A)应力诱导相变增韧(B)相变诱发微裂纹增韧(C)表面诱发强韧化增韧(D)ZrO2碎裂

35ZrO2的马氏体转变是

(A)一级相变(B)二级相变(C)零级相变(D)三级相变

36ZrO2的马氏体转变属于

(A)扩散型转变(B)非扩散型转变(C)半扩散型转变(D)1/4扩散型转变

37ZrO2从四方向单斜转变时

(A)成分不变、体积膨胀(B)成分改变、体积膨胀(C)成分不变、体积收缩(D)成分改变、体积收缩

38ZrO2的马氏体转变

(A)具有可逆性(B)不具有可逆性(C)体积一定膨胀(D)体积一定收缩

39ZrO2为单元系,两相平衡时,由相律得自由度应为

(A)0(B)1(C)2(D)3

40ZrO2为单元系,相变

(A)有一个转变温度范围(B)没有转变温度范围(C)有一个成分变化范围(D)有一个脆性变化范围

41ZrO2为单元系,相变相律为

(A)f=C-P(B)f=C-P+1(C)f=C-P+2(D)f=C-P+3

第4章思考题

1复合材料的界面

(A)是一单纯的没有厚度的几何面(B)结构与基体相同

(C)具有一定的厚度(数十纳米~数十微米),结构不同于基体和增强体(D)结构与增强体相同

2复合材料的界面处的元素浓度

(A)渐变

(B)不变

(C)突变

(D)无规律变化

3复合材料的界面结构

(A)同于基体

(B)同于增强体

(C)既不同于基体,也不同于增强体的新结构

(D)无法确定的新结构

4界面相是由于组分材料的不同,在界面处通过元素的扩散溶解后、或化学反应产生的

(A)结构不同于基体和增强体的新相

(B)结构同于基体的新相

(C)结构同于增强体的新相

(D)结构为基体同素异构的新相

5对复合材料界面进行控制、设计和改进研究,该工作称为

(A)界面工程

(B)界面结构

(C)界面相

(D)界面设计

6界面按其微观特性分为

(A)共格、半共格和非共格三种

(B)共畴、半共畴和非共畴三种

(C)共格、半共畴和非共畴三种

(D)共畴、半共格和非共格三种

7界面的传递效应是指

(A)基体通过界面将热量传递给增强体,界面起到热量传递的桥梁作用。

(B)基体通过界面将应力传递给增强体,界面起到应力传递的桥梁作用。

(C)基体通过界面将温度传递给增强体,界面起到温度传递的桥梁作用。

(D)基体通过界面将载荷传递给增强体,界面起到载荷传递的桥梁作用。

8界面的阻断效应是指

(A)适当的界面可促进基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文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