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居民个人资本社会化的障碍因素及实现条件分析1Word格式.docx
《我国居民个人资本社会化的障碍因素及实现条件分析1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国居民个人资本社会化的障碍因素及实现条件分析1Word格式.docx(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人们的收入水平不断提高,人们的闲置资金也逐渐增多,现代社会经济体制改革,股份制经济的发展,又为居民手中的闲置资本社会化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在国有经济布局调整,国有资本产权重组,大量集体经济的存在以及各种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条件下,个人资本可以通过股份制形式或其它产权资本的形式实现与国有资本、集体资本、私人资本、其他个人资本以及外国资本的资本联合,不仅使个人资本的占有使用社会化,而且使个人资本的收益分配方式社会化。
居民个人可凭借个人资本的股权享受资本经营的收益,从而扩大收入来源,共享经济改革发展的成果。
个人资本,可分为个人(家庭)生活资本和投资资本。
个人生活资本指个人拥有的主要满足家庭生活的住房、教育、养老等基本生活需要的资本;
投资资本指家庭基本生活得到满足之后,追求于股票、债券、基金、外汇等投资需求,以获取资本回报、实现资本增值的资本。
可见,个人资本社会化,主要指的是个人投资资本的社会化,是居民将个人闲置资本通过不同投资方式实现的投资及收益的社会化。
一、居民个人资本社会化的社会效应
资本社会化会给经济社会带来巨大变革和推动作用,其作用体现在经济生活的诸多方面,它可以推动产权制度的变革,促进经济民主和社会民主发展。
个人资本的社会化,使个人资本与其他形式资本通过股份制加以联合,对企业和资本市场的发展乃至对于居民个人都有重要影响。
对企业来讲,个人资本社会化扩大了企业的资金来源。
一般说来,我国企业直接融资水平比较低,大多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多依靠银行债务间接融资,而间接融资为负债管理和金融风险控制带来一定难度。
股份制的发展,不仅可以规避这种金融风险,而且可以通过各类金融工具如证券投资基金、货币投资基金、股票、债券等直接融资,使企业投资主体多元化,企业发展规模扩大,资金来源多元化。
对居民个人而言,个人资本社会化有利于拓展居民个人投资渠道,提高个人资本利用效率,提高家庭收入。
居民将个人资本通过各种形式进行资本投资,与其它社会资本——企业资本、人力资本等结合,通过社会化方式促进资本流动,获得价值增值。
居民正是在个人资本社会化运动中享受经济改革和发展带来的成果,作为个人资本的所有者,成为社会财富分配的受益人,并在财富分配社会化过程中逐步富裕起来。
个人资本社会化促进了个人与企业的投融资渠道,进而促进资本市场的发展。
资本流动离不开资本市场,个人资本要获得股权、债权、外汇或其它收益,必将促进各类金融工具的产生发展。
传统上,人们把银行储蓄作为个人资本社会化的金融工具,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和投资理念的改变,单纯银行利息的收益已远不能满足居民需求,人们更加关注的是如何使自己的资本获得最大化的收益。
证券公司、银行、信托服务、投资基金、股票、债券、资产证券化等金融机构和金融工具的形成和发展,成为个人资本与企业资本及其它社会资本联合的桥梁,也成为个人资本社会化的主要方式。
可以看出,个人资本社会化的实质就是要改变个人资本的管理方式,通过参与社会资本的投资,使之成为提高居民家庭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一种理财方式。
银行储蓄、各类投资基金等为居民个人理财提供了理财服务的有效的金融工具,而证券市场则是居民实现财富增长的又一主要通道。
个人资本经由资本市场获得了资本社会化之后的收益分配,正是对个人理财的一种回报。
二、我国居民个人资本社会化的障碍因素分析
受宏观经济政策和经济体制的影响,我国居民个人资本社会化程度非常低,个人资本社会化的进程也非常缓慢。
根据央行的统计,2006年10月底,我国居民个人储蓄已达万亿元,巨额个人储蓄存款一方面说明人们的收入水平较以往已有大幅度提高,另一方面却表明人们投资消费结构失衡,仅将稳定安全的银行储蓄作为唯一的投资渠道。
同时在资本市场,由于宏观调控紧缩,许多大型企业力争通过上市实现直接融资,而众多中小企业很难获得银行贷款,只有依靠自有资金发展,贷款间接融资的规模渐趋减小又使储蓄存款盈利能力低下。
这样,一边是居民个人资本不断沉积,一边是企业发展资金缺乏。
金融资产分配失衡状态,正表明我国居民个人资本缺乏投资渠道,人们收入来源单一,我国居民个人资本社会化还存在诸多障碍因素。
(一)我国居民传统储蓄情结和消费观念的影响。
受传统观念影响,我国居民大都省吃俭用、勤俭持家,即使在收入水平提高情况下,人们也宁愿将多余的钱存入银行,认为这样不仅存取款自由,而且通过银行管理资金稳定可靠,还可以获取一些利息收入。
尽管中央银行已8次降息甚至对储蓄存款利息征收利息税,广大居民依旧追求一种“稳扎稳打”的投资心态,认为通过储蓄可实现个人资产的保值增值而不至于象股市、汇市那样冒险。
而且,随着物价水平、消费水平的提高和消费结构的变化,广大居民认为更有必要省吃俭用而不去追随什么时尚消费。
这样使得储蓄转化为个人资本的沉积,谈不上将其社会化的追求。
(二)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影响。
我国在上个世纪90年代对福利制度、医疗制度、住房制度、教育体制等改革,使人们对于未来的考虑多起来,对未来的不确定感增强,认为不可预知的生活风险增加。
中国人民银行在2004年公布第三季度居民储蓄意愿的调查显示,居民储蓄目的是要保持稳定,人们要攒教育费、养老、买房装修和预防意外。
这一结果也表明,居民实际也想分流自己的储蓄,但面对孩子上学、养老、股市低迷等众多因素及多项制度改革,人们不敢去投资逐利,而是把银行视为“保险箱”,以备未来不确定风险支出之用。
因此,要改变我国居民投资理财观念,鼓励居民将个人资本形成社会资本,只有依靠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才能解决。
(三)资本市场不发达,人们缺乏可靠有效的投资渠道。
居民储蓄水平高但资本社会化程度却偏低,这与资本市场的不发达有直接关联。
央行8次降息的初衷就是要降低集中于储蓄的个人金融资产,促进居民增加其它渠道的投资和消费。
实际上,在收入普遍增长、个人资产日益膨胀、银行利率低下、物价不断升高的情况下,多数居民会更加关注个人资产的安全性和收益性,希望能够寻求到低风险、高收益的渠道进行资本的保值增值。
这种强烈的投资理财需求要求将个人资本社会化。
但是,由于我国资本市场不发达,人们缺乏更多有效可靠的投资渠道,导致人们只有将不断增长的收入以货币形式存入银行,影响了个人资本的社会化。
资本市场对个人资本社会化的制约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资本市场发展不完善。
我国资本市场发展尚处于初步发展阶段,各项制度还不完备,资本结构和治理结构存在许多不足之处。
“内部人”控制、一股独大等现象表明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不合理,加上证券市场法律监督力度不强,极易造成对中小股东的权益侵害。
债券市场不发达,国债虽因其利率高于银行存款利率且免征利息税而备受广大居民欢迎,但发行量太少,收益水平较低,难以成为一般居民的投资渠道。
随着人民币升值并不断在外汇市场连创新高,为居民提供有效的投资渠道,而多数居民是工薪阶层和农村百姓,处于内地的居民难以享受外汇收益,甚至在人民币升值情况下,将促使居民把人民币作为存款币种,从而抑制了居民个人资本社会化的速度。
2、资本市场信用体制不健全。
在证券市场,大部分企业信息披露不够充分和及时,融资者和投资者之间信息在许多方面不对称。
信息披露机制不健全,使许多公司在资本市场披露虚假信息欺骗众多投资者,制造假账隐瞒经营状态,一些企业存在大量不良贷款,有的公司在资本市场上市圈钱。
这些因素使许多公司信用缺失,不得不把储蓄作为安全稳妥的投资渠道。
3、机构投资者发展滞后。
机构投资者,包括保险公司,信托机构、证券投资基金、共同基金、货币基金等,这些机构把汇集起来的众多社会闲散资金在资本市场以股权或债权形式投资于债券、股票、房地产等项目来获取收益。
就目前我国机构投资者发展状况看,证券公司的收益与股市交易是否活跃有直接关联,前几年股市呈下跌趋势,股民难以实现收益目标;
保险公司主要提供的是投资者未来的保险作用,其附加个人理财服务才促使一部分个人资本社会化;
货币投资基金主要投资于货币市场的短期有价证券,关注的是短期理财服务。
而且,各机构投资者尚处于起步阶段,机构规模小,资金数量小,为其投资决策和投资组合造成一定难度。
同时,股市发展状况又决定了各机构投资者的发展状况。
就各个投资机构推出的金融产品而言,虽然推出的理财服务产品可以说是灿烂若星河,但广大居民只能通过银行中介和代理人了解有关投资机构和有关金融产品的信息,难以与机构投资者直接联系,面对金融市场,在选择金融产品也就会感到无所适从。
机构投资者作为专业理财投资机构,在其内部也存在一些问题,如专业管理人才较为缺乏,其推出的金融产品大多难以关注到广大个人投资者具体理财需求,也就难以做到为居民个人“量体裁衣”。
这些也制约了居民个人资本社会化的途径。
综上所述,因为资本市场发展不完善,资本市场信用体制不健全,信息不对称,机构投资者发展滞后,使广大居民投资渠道匮乏,无法在资本市场通过将个人资本社会化的方式实现个人理财,也就难以享受经济改革发展的成果。
三、我国居民个人资本社会化的实现条件
我国居民个人资本社会化存在的障碍因素影响了居民的投资和消费。
经济发展要靠投资,在现阶段,就是要充分利用银行储蓄存款,促使个人资本的有效利用,在流动中得到增值。
由此,要结合我国社会保障体制改革和资本市场发展,借助发展各类机构投资者,为我国居民提供有效投资渠道,为个人资本社会化建立有效的外部市场条件。
(一)改革我国目前的社会保障制度。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GDP水平以近10%的速度增长,但公共福利与国民个体收益却非常滞后。
要改变居民的消费投资观念,就要通过改革福利制度,提高劳动者个体收入,使老百姓在教育、医疗、住房、养老等方面减少支出,减少居民在今后基本生活方面的“风险”储蓄,从而能以轻松的姿态增加其消费倾向和投资愿望。
因此,就要从宏观政策上对教育、医疗、住房等方面进行调整,使其能够加强社会保障功能,服务于经济建设。
(二)加强对证券市场的监管力度,规范证券市场秩序。
证券市场是上市公司主要融资渠道,通过减持国有股,改革股权分置现象,完善信息披露制度,形成良好的信誉机制来防止大股东对市场的操纵。
要加强对中小股东的保护,中小股东因为信息不完备,资金量小,自我保护的能力弱,在一些非正常交易影响下最易受到伤害。
规范证券市场秩序,通过制定法律法规并保证其有效实施来保护对中小投资者的利益,才能够吸引更多投资者,使个人资本得以社会化,实现个人资本的价值增值。
(三)大力发展机构投资者。
我国证券市场目前处于发展初期,参与投资者多是个人,承担风险的能力弱,容易“跟风”,也影响市场稳定,这就迫切要求大力发展机构投资者。
在目前的投资机构中,投资基金成为实现个人资本社会化首选方式,国外和我国基金发展经验也表明,基金是最好的机构投资者。
基金汇集了社会闲散资金进行投资,不仅扩大了企业融资渠道,改善公司资本结构,而且可以在证券市场发挥基金股权作用,有利于改善上市公司治理结构,制约不规范交易,有助于保护各类中小投资者。
因此,基金的设立与发展,有助于壮大机构投资者队伍,吸引个人投资者实现资本转移,促进资本市场的发展和成熟。
(四)积极发展投资工具,引导民间投资需要。
随着改革开放和国家经济发展,人们的积蓄逐渐增多,期望进行投资,实现保值增值,但目前的投资渠道还是比较少。
与其它机构投资者相比较而言,基金可以分散风险,具有专家理财优势,基金经理会根据不同客户需求,根据客户不同的财务状况进行储蓄、货币、股票、债券等不同投资组合,使个人资本收益得以最大化。
而且,基金还会根据市场变化在系统内实施基金转换,以更好地把握投资机会,降低投资风险,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所以,提供和培养基金专业人才,提高基金运作水平和基金收益,从而为广大居民提供更多可选择的投资工具,促进个人资本社会化。
(五)资产证券化。
资产证券化是金融市场一种新型金融工具,指的是原始收益人将缺乏流动性,但预期未来有稳定现金收入的资产集中起来形成资产池,并交由专业操作资产证券化的机构(证券发行人),将其转化为可在金融市场出售和流通的证券,据此完成融通资金的过程。
在我国目前的经济发展条件下,商业银行的住房抵押贷款、其它抵押贷款(如汽车消费贷款、学生贷款)、国有企业、基础设施、公用设施(具有收费性质的路桥设施、水电气的供应)等缺乏流动性,但可以产生稳定现金收入的资产,都可以通过资产证券化的方式进行融资。
相对于股票、证券投资基金等金融工具,资产证券化具有预见性,收益稳定,信用度高;
它促进了资产流动性,对企业来说开辟了新的融资渠道,对银行来说可化解不良贷款,对投资者(个人或机构投资者)来说,证券发行人可根据不同需要设计不同证券化产品从而促进资本市场的发展。
因此,通过资产证券化可丰富资本市场的金融产品,为投资者提供更多风险小收益高的投资渠道。
资产证券化,在我国金融证券业将会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将会更加有效地促进居民个人资本社会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