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3单元练习册及单元测评AB卷含答案解析.docx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3单元练习册及单元测评AB卷含答案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3单元练习册及单元测评AB卷含答案解析.docx(5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3单元练习册及单元测评AB卷含答案解析
第三单元
7 记念刘和珍君
一、基础知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山阿(ē) 浸渍(zī) 长歌当哭(dànɡ)
B.绯红(fēi) 尸骸(hái) 面面相觑(qù)
C.干练(ɡān) 喋血(dié) 殒身不恤(yùn)
D.寥落(liáo) 菲薄(fěi) 从容不迫(cōnɡ)
2.下列词语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欣然前往 黯然泣下 阴谋鬼计 殚精竭虑
B.肆无忌惮 编缉期刊 徘徊不前 致命创伤
C.桀骜不驯 人生残淡 不屈不挠 惨淡经营
D.流言蜚语 时光流逝 洗涤旧迹 砥砺意志
3.依次填入下面文段横线处的关联词,恰当的一组是( )
我也早觉得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这________于死者毫不相干,________在生者,________大抵只能如此而已。
________我能够相信真有所谓“在天之灵”,那自然可以得到更大的安慰。
A.尽管 但 却 倘使
B.尽管 但 却 虽然
C.虽然 但 也 倘使
D.虽然 但 却 倘使
4.下列加点的熟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著名歌唱家刘欢演唱的蜀军为诸葛武侯举哀时响起的那首《哭诸葛》真是长歌当哭,如泣如诉,让人潸然泪下。
B.如果秦少游想步入仕途,为国出力,有的是机会与条件,因为远的不说,十分欣赏少游诗词的清正廉洁的王安石就曾数度入相,广有羽翼,政治人脉极广。
C.“古来磨灭知几人,此老至今元不死。
”文天祥就义虽已7个世纪有余,但他为国家社稷殒身不恤的品德,毁家纾难、九死不悔的精神,足以使他名垂千古。
D.刘和珍等人是在耸人听闻的“三一八”惨案中遇害的。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鲁迅的文章,对我们很陌生,学起来比较吃力,不过我相信,在老师的帮助下,只要下苦功,就一定能够学好。
B.游览三峡大瀑布时,我们从倾泻而下的水帘中狂奔而过,尖叫声、嬉笑声响成一片,那真是充满刺激的难忘体验!
C.领导班子是否廉明,能否坚持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是推动一个地方社会经济健康发展的前提。
D.强强联合制作的大戏,让人们不仅看到了中国戏曲的整体进步,而且看到了中国戏曲在现代化问题上迈出了可喜的一步。
6.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鲁迅几百万字的遗著,其中很大一部分必将永远受到读者的喜爱,后世读者将以一种赞叹和欣赏的态度阅读它。
________________
①他作为中国知识分子的楷模,这形象,这精神,必将永世长存。
②比起文章来,更重要的是鲁迅这个人,他的处世的态度,他的爱国心和正义感。
③更有若干篇在写作的当时就并不正确,只能作为一种研究资料保留下去了。
④他对强暴的反抗和对弱者的同情,他为了中国进步不懈努力。
⑤还有一部分时过境迁,不再使人感兴趣。
⑥他身上那种中国优秀知识分子传统的骨气,用他的话说,“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A.④⑥①②⑤③ B.④①⑥⑤③②
C.⑤③①⑥②④D.⑤③②④⑥①
7.对下列各句修辞手法的分析,不恰当的一组是( )
A.沉默呵,沉默呵!
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反复)
B.惨象,已使我目不忍视了;流言,尤使我耳不忍闻。
(对比)
C.中国军人的屠戮妇婴的伟绩,八国联军的惩创学生的武功,不幸全被这几缕血痕抹杀了。
(反语)
D.人类的血战前行的历史,正如煤的形成,当时用大量的木材,结果却只是一小块,但请愿是不在其中的,更何况是徒手。
(比喻)
二、课文精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然而即日证明是事实了,作证的便是她自己的尸骸。
还有一具,是杨德群君的。
而且又证明着这不但是杀害,简直是虐杀,因为身体上还有棍棒的伤痕。
但段政府就有令,说她们是“暴徒”!
但接着就有流言,说她们是受人利用的。
惨象,已使我目不忍视了;流言,尤使我耳不忍闻。
我还有什么话可说呢?
我懂得衰亡民族之所以默无声息的缘由了。
沉默呵,沉默呵!
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但是,我还有要说的话。
我没有亲见;听说,她,刘和珍君,那时是欣然前往的。
自然,请愿而已,稍有人心者,谁也不会料到有这样的罗网……
始终微笑的和蔼的刘和珍君确是死掉了,这是真的,有她自己的尸骸为证……
8.“惨象”和“流言”各指什么?
摘录课文中的语句作答。
9.从文中看,“默无声息的缘由”指的是什么?
10.“但是,我还有要说的话。
”作者要说的话一是针对段祺瑞反动政府对刘和珍等青年的污蔑,“说她们是‘暴徒’”;二是针对反动文人的流言,“说她们是受人利用的”。
作者在文中对这两种谬论都进行了反驳,请从文中摘出有关作者反驳的句子。
三、同步拓展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痛哭和珍
石评梅
惨淡庄严的礼堂,供满了鲜花,挂满了素联,这里面也充满了冷森,充满了凄伤,充满了同情,充满了激昂!
多少不相识的朋友们都掬着眼泪,来到这里吊你,哭你!
看那渗透了鲜血的血衣。
四围都是哀声,似乎有万斤重闸压着不能呼吸,烛光照着你的遗容,使渺小的我不敢抬起头来。
和珍!
谁都称你作烈士,谁都赞扬你死的光荣,然而我只痛恨,只伤心,这黑暗崎岖的旅途谁来导领?
多少伟大的工程凭谁来完成?
况且家中尚有未终养的老母,未成年的弱弟,等你培植,待你孝养。
不幸,这些愿望都毁灭在砰然一声的卫士手中!
当偕行社同学公祭你时,她们的哀号,更令我心碎!
你怎忍便这样轻易撒手离开了她们,在这虎威抖擞,豺狼得意的时候。
一直是同患难,同甘苦,同受惊恐,同遭摧残,同到宗帽胡同,同回石驸马大街。
三月十八那天也是同去请愿,同在枪林弹雨中挣扎,同在血泊尸堆上逃命;然而她们都负伤生还,只有你,只有你是惨被屠杀!
她们跟着活泼微笑的你出校,她们迎着血迹模糊的你归来,她们怎能不痛哭战线上倒毙的勇士,她们怎能不痛哭战斗正殷中失去了首领!
和珍!
我不愿意你想起我,我只是万千朋友中一个认识的朋友,然而我永远敬佩你做事的毅力和任劳任怨的精神,尤其是你那微笑中给予我的热力和温情。
现在夜已深了,你的灵前大概也绿灯惨惨,阴气沉沉的静寂无人,这是你的尸骸在女师大最后一夜的停留了,你安静地睡吧!
不要再听了她们的哭声而伤心!
明天她们送灵到善果寺时,我不去执绋了,我怕那悲凉的军乐,我怕那荒郊外的古刹,我更怕街市上灰尘中那些蠕动的东西。
他们比什么都蠢,他们比什么都可怜,他们比什么都残忍,他们整个都充满了奴气。
当你的棺材,你的血衣,经过他们面前,触入他们眼帘时,他们一面瞧着热闹,一面悄悄地低声咒骂你“活该”!
他们说:
“本来女学生起什么哄,请什么愿,亡国有什么相干?
”
虽然我们不要求人们的同情,不过这些寒心冷骨的话,我终于不敢听,不敢闻。
自你死后,自这大屠杀闭幕后,我早已丢失了,吓跑了,自己终于不知道究竟去了哪里。
和珍!
你明天出了校门走到石驸马大街时,你记得不要回头。
你一直向前去吧,披着你的散发,滴着你的鲜血,忍痛离开这充满残杀、充满恐怖、充满豺狼的人间吧!
沉默是最深的悲哀,此后你便赠给我永久的沉默。
和珍,梦!
噩梦!
想不到最短时期中,匆匆草草了结了你的一生!
然而我们不幸的生存者,连这都不能得到,依然供豺狼虫豸残杀,还不知死在何日?
又有谁来痛哭凭吊齿残下的我们?
三月廿五赴和珍追悼会归来之夜中写
11.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 )
A.文章从追悼会惨淡庄严的礼堂写起,连用六个“满”字,以鲜花和素联将冷森、凄伤、同情、激昂的气氛烘托到极致,读来使人潸然泪下。
B.文章主要以第二人称来写,便于抒发感情,既拉近了作者与刘和珍的距离,也拉近了读者和刘和珍的距离,自然实现了生者和逝者的对话。
C.对“街市上灰尘中那些蠕动的东西”的一段描写,形象地写出了当时中国老百姓的愚蠢、可怜、残忍和奴性,入木三分,极富批判性。
D.最后一段“然而我们不幸的生存者……又有谁来痛哭凭吊齿残下的我们”深刻地揭示出时局的险恶、反动派的凶残以及作者对未来的担忧。
E.本文是作者赴刘和珍追悼会归来的当日连夜写成的,凄婉哀怨,而又蕴含着钢铁般的意志和无穷的力量,因而读来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12.在作者的眼中,刘和珍是怎样的人?
请整合文中的信息,简要回答。
13.作者在痛哭和珍时,也写到自己。
她是怎样写自己的?
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14.鲁迅先生在《记念刘和珍君》中写道:
“沉默呵,沉默呵!
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而本文写道:
“沉默是最深的悲哀,此后你便赠给我永久的沉默。
”试比较这两句话的含意。
四、语言表达与运用
15.下面是陈毅元帅为鲁迅先生逝世十四周年撰写的一副对联。
从上下联中各抽出来部分句子并打乱了顺序,请将正确的序号填入横线处。
①岂仅文坛闯将 ②敢于嬉笑怒骂 ③临死也不宽恕
上联:
要打叭儿落水狗,______________,懂得进退攻守,______________;
下联:
莫做空头文学家,一生最恨帮闲,____________,不愧思想权威。
8 小狗包弟
一、基础知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错误的一项是( )
A.款待(kuǎn) 揪回来(qiǔ)逆来顺受(nì)
B.呻吟(shēn)作揖(yī)浩劫(jié)
C.拍摄(shè)吠叫(fèi)解剖(pōu)
D.萧珊(Shān)叱骂(chì)熬煎(jiān)
2.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隔壁 租赁 篱笆 胆战心惊
B.乘凉 包袱 羞耻 绿草如荫
C.款待 抚摸 创伤 遐思迩想
D.歉意 舔手 蛀虫 情投意合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进城务工人员由过去逆来顺受的“沉默一族”开始勇敢地站出来说话,关注自身权益,积极建言献策,这是令人欣喜的进步。
B.这种治疗哮喘的新药疗效显著,但是副作用也较大,人吃了以后,手就会情不自禁地发抖。
C.听见包弟尖声吠叫,我就心猿意马,害怕这种叫声会把抄“四旧”的红卫兵引到我家里来。
D.包弟看见我们回来,特别是看到萧珊,不住地点头哈腰,那种高兴、亲热的样子,现在想起来我还很感动。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有的人看够了城市的繁华,喜欢到一些人迹罕至的地方去游玩,但这是有风险的,近年来已经发生了多次背包客被困野山的案情。
B.他家离铁路不远,小时候常常去看火车玩儿,火车每当鸣着汽笛从他身边飞驰而过时,他就很兴奋,觉得自己也被赋予了一种力量。
C.新“旅游法”的颁布实施,让很多旅行社必须面对新规定带来的各种新问题,不少旅行社正从过去拼价格向未来拼服务转型的阵痛。
D.哈大高铁施行新的运行计划后,哈尔滨至北京、上海等地的部分列车也将进一步压缩运行时间,为广大旅客快捷出行提供更多选择。
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狗是忠义、勇敢而又聪明的动物。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使狗成为人的得力助手。
①专门训练军犬、警犬,把狗用于军事、案件侦破等方面
②它的嗅觉细胞的数量是人的24倍,可以分辨大约2万种不同的气味
③比如牧民的狗,为了保护羊群,敢于同恶狼猛斗
④人们充分利用狗的这种特殊的天赋
⑤狗可以听到10万赫兹以上的声音
⑥代替主人做一些危险的事
A.③②①⑥⑤④ B.③⑥⑤②④①
C.⑤④①③②⑥D.⑤②④⑥①③
6.对下列各句运用的修辞手法的分析,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包弟变成了我们家的一个大“包袱”。
②有时我们在客厅里接待客人或者同老朋友聊天,它会进来作几个揖,讨糖果吃,引得客人发笑。
③可是在这时节谁愿意接受这样的礼物呢?
A.比喻 夸张 设问 B.比喻 夸张 反问
C.比喻拟人设问D.比喻拟人反问
7.下列说法中,错误的一项是( )
A.巴金,字芾甘,代表作有“激流三部曲”,分别是《雾》《雨》《电》,还有散文集《随想录》等。
B.巴金是现代著名作家。
第一部作品是长篇小说《灭亡》,又写过“抗战三部曲”和长篇小说《憩园》等。
C.《家》这部长篇小说,以“五四”时期一个封建家庭内部新旧两种势力的斗争为线索,控诉了封建礼教的虚伪与罪恶,歌颂了“五四”时期青年的觉醒和反抗。
D.《小狗包弟》是一篇叙事散文。
这类散文以对人和事物的具体描述为突出特色,同时表现作者的认识和感受,也带有浓厚的抒情成分。
二、课文精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包弟送走后,我下班回家,听不见狗叫声,看不见包弟向我作揖、跟着我进屋,我反而感到轻松,真有一种甩掉包袱的感觉。
但是在我吞了两片眠尔通、上床许久还不能入睡的时候,我不由自主地想到了包弟,想来想去,我又觉得我不但不曾甩掉什么,反而背上了更加沉重的包袱。
在我眼前出现的不是摇头摆尾、连连作揖的小狗,而是躺在解剖桌上给割开肚皮的包弟。
我再往下想,不仅是小狗包弟,连我自己也在受解剖。
不能保护一条小狗,我感到羞耻;为了想保全自己,我把包弟送到解剖桌上,我瞧不起自己,我不能原谅自己!
我就这样可耻地开始了十年浩劫中逆来顺受的苦难生活。
一方面责备自己,另一方面又想保全自己,不要让一家人跟自己一起堕入地狱。
我自己终于也变成了包弟,没有死在解剖桌上,倒是我的幸运……
8.作者“有一种甩掉包袱的感觉”是因为( )
A.送走包弟后,生活清净了好多。
B.包弟送走后,“我”不怕别人来我家抄“四旧”。
C.不必担心目睹别人把包弟杀死,更不必担心狗叫声会把抄“四旧”的红卫兵引到“我”家来。
D.不养小狗,“我”便成了光荣的无产阶级战士了。
9.“反而背上了更加沉重的包袱”是因为( )
A.“我”担心小狗包弟会连累在医院工作的大妹妹。
B.“我”担心小狗包弟的命运,为保护不了它而愧疚。
我的心灵备受折磨。
C.“我”为丢失爱犬而难过,怕再也找不到那样可爱的宠物了。
D.包弟如此有灵性,“我”担心它会记恨我。
10.对文中两个加点的“解剖”理解正确的是( )
A.两个“解剖”意思相同,都是医学术语。
B.两个“解剖”意思相同,都指对思想灵魂的深入分析、检讨。
C.两个“解剖”意思不相同,前者是医学术语,后者指对思想灵魂的深入分析、检讨。
D.两个“解剖”意思不相同,前者是医学术语,后者既指对肉体的宰割,也含有对思想灵魂的深入分析、检讨的意味。
三、同步拓展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又到西湖
巴 金
①摔断左腿之后,我以为三五年内不可能出门旅行。
现在靠朋友们的帮助和儿女们的照料,我居然又来到西湖,住在去年住过的那所旅馆内,一切如旧,只是我身边多了一根木拐和一把轮椅。
②木拐和轮椅有它们的用处。
我几次拄着木拐在正门外大平台上散步;我坐在轮椅上游过三潭印月和西山公园。
这说明我还不能自理生活。
③这次我和孩子们同住一个大房间,因为我离不开他们。
九岁的外孙女端端也同来陪我度过国庆节。
寝室外有一座较大的阳台,在那里也可以看到西湖,仍然是苏堤、孤山,还有新建成的公园“曲院风荷”,园中一带水杉林,水面上一大片荷叶。
正对面孤山脚下就是秋瑾墓,白色的烈士塑像耸立在绿树丛中。
往左看,白堤远远地横在前面,保俶塔高高地立在左侧,眼界开阔多了。
④阳台下香樟和桂树枝叶茂密,长得十分高大。
这次我住在五楼,离它们更近了些,刚巧又是桂花开放的时节,站在栏前,满面花香,好久没有闻到这样浓郁的香气了。
可惜连续下了四天的雨,阳台上积水难消,红砖地铺得不够平,从寝室打开门走出去,面前就是一个水荡,我的病腿无法一步跨过去,只好“望洋兴叹”。
幸而下雨的时候还不算太多,我在杭州小住的十五天中,雨天不过占三分之一。
落雨我就不下楼,阴天我喜欢在楼下大厅的沙发上闲坐,默默地观察别人。
我至今还保留着这个老习惯。
⑤今年游客特别多,外宾和华侨一批接着一批,每天游车出发前和游罢归来后,大厅里显得十分拥挤,看来它快要不能适应新的形势了。
前几天我游三潭印月,女婿推着我坐的轮椅走过曲折的小桥,我惊奇地发现四周有那么多的人,好像在闹市一样。
人多了,风景的负担加重了;大家挤来推去,风景的魅力也就减少了。
1930年我第一次游西湖,在一个月夜,先到三潭印月,仿佛在做一个美丽的梦。
1960年春夏之际我常到三潭印月桥上碑亭中徘徊,欣赏康有为亲笔写的对联“如此园林,四洲游遍未曾见”。
“文革”期间连康有为的对联也被砸烂了,现在换上别人的手迹用小字给刻了出来,我无法在亭内停留将联语重念一遍,只好把希望寄托在旅游淡季。
⑥我没有去灵隐寺,听说到那里烧香的人太多。
国庆节上午我侄女国糅带着小端端从灵隐寺后面爬上韬光,回来抱怨说丝袜给人们手里落下的香灰烧了个小窟窿。
游人和风景、名胜之间需要做适当的安排,看来这样的时候已经到了。
⑦但西湖的绿化工作做得不错,也不难应付发展得很快的形势。
我看到越来越多的游人,也看到越来越美的山水。
横遭冤屈的名胜古迹得到了昭雪,破坏了的景物逐渐在恢复,新建设的公园不断在增加。
西湖的确是我们的大花园。
⑧三十年代每年春天我和朋友们游西湖,住湖滨小旅馆,常常披着雨衣登山,过烟霞洞,上烟雨楼,站在窗前望湖上,烟雨迷茫,有一种说不出的美。
烟霞洞旁有一块用世界语写的墓碑,清明时节我也去扫过墓,后来就找不到它了。
这次我只到过烟霞洞下面的石屋洞,步履艰难,我再也无法登山。
洞壁上不少的佛像全给敲掉了,不用说这是“文化大革命”的成绩。
⑨石像毁了,影子还在。
为什么要砸烂呢?
我想不通。
10月19日
11.文章的开头写自己来到西湖,为什么特意提到自己“身边多了一根木拐和一把轮椅”?
12.文中第⑤段作者提到自己三次游西湖,请分别概括三次游西湖的情境和感受。
13.第⑥段中说:
“游人和风景、名胜之间需要做适当的安排,看来这样的时候已经到了。
”这句话怎么理解?
14.“洞壁上不少的佛像全给敲掉了,不用说这是‘文化大革命’的成绩。
”这句话用了什么修辞?
有什么作用?
四、语言表达与运用
15.下面是两副悼念文学巨匠巴金的挽联的上联和下联,请补充完整。
坦荡从容经历一生《雨》《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百年执着守护中国良心。
16.阅读下面的文字,说说你从中悟出了什么道理。
一个小女孩趴在窗台上,看窗外的人正埋葬她心爱的小狗,不禁泪流满面,悲恸不已。
她的外祖父见状,连忙引她到另一个窗口,让她欣赏他的玫瑰花园。
果然小女孩的心情顿时明朗。
老人托起外孙女的下巴,说:
“孩子,你开错了窗户。
”
9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
一、基础知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显宦(huàn) 屏息(bǐng)精悍(hàn)迥乎不同(jiǒng)
B.莅校(wèi)步履(lǚ)谦逊(xùn)博闻强识(zhì)
C.箜篌(kōnghóu)弥漫(mí)酣畅(hān)叱咤风云(zhà)
D.沾襟(jīn)蓟北(Jì)激亢(kàng)涕泗交流(tìsì)
2.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景仰 戊戌 启迪 风神潇洒
B.谦逊叱咤宣纸公竞渡河
C.拭泪苍茫引证起承转合
D.机缘文采沾襟大汗淋漓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1)梁启超先生早年极力________革命,戊戌变法失败后便埋头于学术研究和文化传播中。
(2)那时候的青年学子,对梁任公先生怀着无限的景仰……实在是因为他的学术文章对于青年确有________领导的作用。
(3)他的讲演是预先写好的,整整齐齐地写在宽大的宣纸制的稿纸上面,他的书法很是________,用浓墨写在宣纸上,十分美观。
A.鼓吹 启迪 秀气
B.宣传 启迪 秀丽
C.鼓吹 启示 秀丽
D.宣传 启示 秀气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读他这篇文章和听他这篇讲演,那趣味相差很多,犹之乎读剧本与看戏之迥乎不同。
B.高等科楼上大教室里坐满了听众,随后走进了一位短小精悍秃头顶宽下巴的人物。
C.温家宝同志在诸多场合,经常会脱稿讲话,而且喜欢旁征博引,这是他长期以来注重学习、注意积累的结果。
D.过去也有不少显宦,以及翻云覆雨的人物,莅校讲话。
但是他们没有能留下深刻的印象。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她娇嫩的脸上不仅有一块块伤痕,胳臂、大腿和背部还有尚未愈合的创伤。
B.中学生写作文,要留心观察各种事物、各种现象,要有真情实感,切忌胡编乱造。
C.记得我认识他的时候,还只是个不谙世事的孩子,天真烂漫,无拘无束。
D.世界水文专家协会主席曾披露:
全世界至少有五万人每天死于由水污染引起的各种疾病。
6.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一个有效应对粮食危机的战略性改变就是:
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垂直农场可以说是我们自己养活自己、养活将不断增加的人口的一场革命。
①在大都市许多空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