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一轮复习指导第7讲 近代前期中国人民抗争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9165559 上传时间:2023-01-04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89.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一轮复习指导第7讲 近代前期中国人民抗争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高考一轮复习指导第7讲 近代前期中国人民抗争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高考一轮复习指导第7讲 近代前期中国人民抗争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高考一轮复习指导第7讲 近代前期中国人民抗争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高考一轮复习指导第7讲 近代前期中国人民抗争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一轮复习指导第7讲 近代前期中国人民抗争Word下载.docx

《高考一轮复习指导第7讲 近代前期中国人民抗争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一轮复习指导第7讲 近代前期中国人民抗争Word下载.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一轮复习指导第7讲 近代前期中国人民抗争Word下载.docx

②评价:

是先进的中国人最早提出的发展_______的设想。

4.由盛转衰──天京变乱

(1)原因

①领导者进取心减退,腐朽思想滋长。

②领导集团内部矛盾日益尖锐

(2)表现

①________杀掉杨秀清后被处死。

②________遭猜忌出走,全军覆没。

5.后期防御

(1)重建领导核心:

提拔________、李秀成指挥军事,________总理朝政。

(2)开展防御战

①1858年,陈玉成、李秀成合力打垮清军江北大营,又取得________大捷。

②1860年,李秀成、陈玉成攻破________打到上海近郊。

③湘军攻陷安庆,________就义。

6.运动失败:

1864年,________,太平天国运动失败。

考点2 

 辛亥革命  

1.背景

(1)经济:

清末“新政”、“________”客观上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

(2)思想:

________、邹容、陈天华等以________、东京为阵地,宣传西方的天赋人权、自由平等学说。

(3)组织

①1894年,孙中山在檀香山建立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团体________,然后华兴会、光复会等相继建立。

②1905年,中国第一个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________在东京建立。

(4)军事:

中国同盟会发动了________起义等一系列武装起义,推动了革命高潮。

(5)时机:

1911年四川________造成湖北防务空虚。

2.爆发: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

3.高潮  

(1)中华民国成立:

1912年元旦,孙中山就职临时大总统,定都________,以五色旗为国旗。

(2)《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

中华民国主权属于________;

国内各民族一律________;

国民有人身、居住、言论等自由和选举、________权;

确立________、立法、________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

②性质:

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________的民主宪法。

③意义:

具有反对________制度的进步意义。

4.结局

(1)结局:

________窃取革命果实。

(2)原因

①袁世凯玩弄两面手法,势力强大。

②列强以________、________、经济封锁为手段,对革命政权施加压力。

③革命营垒中的________和旧官僚向革命党人进攻。

④________被迫妥协退让。

5.功绩

(1)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________制度,建立起________,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2)推翻了“________”,沉重打击了________。

(3)为________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4)对近代亚洲各国的民族解放运动产生了比较广泛的影响。

【重难突破】

一、《天朝田亩制度》产生根源、评价及未能实施的原因

1.产生根源:

(1)社会根源:

鸦片战争后中国人民身受双重压迫,清朝长期以来土地高度集中,广大农民无地、少地、负担沉重;

(2)历史根源:

“等贵贱、均贫富”一直是历代农民起义的奋斗目标,明末农民起义“均田免粮”的口号开始触及了封建社会的根本问题;

(3)阶级根源:

农民阶级不代表先进的生产力,其纲领只能反映其迫切的现实愿望,追求平等、平均和小私有制基础上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

2.评价认识(特点):

(1)强烈的革命性:

首先,它继承和发展了历史农民的斗争思想,明确主张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并形成系统的革命纲领,成为几千年农民战争的最高峰;

其次,它从各方面冲击了封建礼教和纲纪。

(2)空想性:

首先,平分土地在当时社会无法实现,只是小生产者的一种迫切愿望;

其次,绝对平均分配的圣库制度违背了小生产者的阶级本性,无法实现也无法调动其积极性。

(3)落后性:

此纲领是指小农自然经济作为追求的理想化目标,实际上未超越封建主义的经济范畴;

它主张小私有制,废除商品经济,不符合国际和国内经济发展规律和趋势。

(4)从革命纲领上可以得出结论:

太平天国军事上的胜利缺乏政治、经济和思想的牢固基础,不可能提出彻底改造封建社会的纲领,更不能阻止自身政权的封建化,革命的高潮中隐含着危机。

3.未能实施的原因

(1)客观:

没有一个安定的环境保证实施分田方案。

(2)主观:

平均分配土地和生产、生活资料统归国库的规定,都是空想,根本无法实现。

【迁移应用】

1.《天朝田亩制度》规定“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

”体现了太平天国( 

①绝对平均主义的方案 

 

②具有理想主义的色彩

③反映了农民阶级的要求和愿望 

④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

A.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二、正确认识农民阶级的地位和局限性

1.地位:

(1)农民阶级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主力军。

在近代,农民由于深受本国封建主义和外国资本主义的政治压迫和经济剥削,具有反抗压迫和剥削、要求自由平等的革命性。

(2)农民阶级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都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客观上延缓了中国殖民地化的进程。

(3)农民阶级是封建自然经济的产物,是小生产者的代表。

在西方资本主义商品经济浪潮冲击下,受灾最重的是农民阶级,但是近代中国工业化进程的缓慢又无法吸收这些破产的农民成为自由劳动力。

农民阶级的地位和庞大的队伍决定了农民阶级始终是近代中国的动力。

2.局限性:

农民阶级的局限性包含阶级局限和时代局限两个方面

(1)阶级局限性的表现:

①从经济上看,农民是分散的个体小生产者,目光短浅,不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

②从政治上看,农民阶级不可能提出切实可行的革命纲领。

③从思想上看,农民阶级缺乏科学的世界观,不能用科学的理论指导自己的行动,而是多用迷信的思想鼓动和组织群众。

④从组织上看,农民阶级带有严重的自私性和分散性,很难形成统一的、坚强的领导核心并保持领导集团内部的团结。

(2)时代局限性的表现:

①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中外反动势力的力量过于强大,是以往农民战争中未曾遇到的新情况。

②由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产生较晚,发展不充分,当时的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未成熟到领导农民运动的程度,而没有先进阶级领导的农民战争必然要失败。

2.太平天国运动中的一首歌谣:

“天父杀天兄,终归一场空,打起包裹回家去,还是当长工。

”此歌谣反映出( 

A.清军向太平军反扑 

B.天京变乱造成悲剧

C.太平天国北伐失败 

D.天京陷落

三、《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的主要区别

(1)产生的背景不同。

《制度》是为巩固太平天国政权而颁布的革命纲领,此时太平天国正处于强盛时期。

《新篇》是改革太平天国内政和建设国家的方案,此时太平天国已处于衰落时期。

(2)有关社会经济的主张不同。

《制度》以改变土地制度为中心,要在小生产者的自然经济的基础上消灭私有制,建立以绝对平均主义为分配原则的理想王国。

《新篇》则主张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经济。

即一个主张消灭私有制,一个主张发展私有制。

(3)群众基础不同。

《制度》是广大农民平等、平均的政治、经济要求的理想化,是最大限度满足农民阶级利益和要求的革命蓝图,群众基础广泛。

《新篇》没有反映农民迫切的土地要求,不是农民战争的必然产物,缺乏群众基础。

(4)作用不同:

《制度》有利于太平天国革命斗争的蓬勃发展。

《新篇》未能实行,对太平天国的斗争没有起到积极的作用。

(5)反映了同一时代的不同特点:

《制度》提出了均分地主土地、财产的要求,体现了农民反封建的主张。

《新篇》反映了鸦片战争后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寻求救国道路的迫切愿望,有鲜明的资本主义色彩,虽符合社会发展客观规律但脱离了现实斗争实际的需要。

3.《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中关于社会经济的主张( 

A.互相矛盾 

B.大同小异 

C.完全一致 

D.互为补充

4.洪仁干在《资政新篇》中主张“外国有禁卖子为奴之例。

家贫卖子,只顾眼前之便,不思子孙永为人奴,大辱祖考?

?

故准富者请人雇工,不得买奴,贻笑外邦”。

从材料中分析洪仁干的主张是( 

A.消除社会不平等现象   

B.发展资本主义雇佣关系

C.实现社会的共同富裕   

D.树立良好的对外形象

四、太平天国运动和辛亥革命反清斗争的比较

1.相同点

(1)都以推翻清王朝的统治为主要斗争目标。

(2)都制定了革命的纲领,前者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

后者提出了“三民主义”革命纲领。

(3)都采取武装斗争、暴力革命的斗争方式。

太平天国同清朝展开了大规模的军事斗争,进行了北伐、西征、东征和后期防御战等;

辛亥革命时期资产阶级革命党人发动了一次又一次的武装反清起义。

(4)都在南京建立了革命政权。

太平天国定都天京;

辛亥革命中在南京建立了临时政府。

(5)这两次革命都没有完成反侵略(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的任务。

2.不同点

(1)领导革命的阶级不同:

太平天国是农民阶级领导的;

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领导的。

(2)革命的性质虽然都属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范畴,但太平天国运动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民主革命,而是处于新旧交替时代的农民战争,辛亥革命是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3)革命的纲领不同。

《天朝田亩制度》是要建立一个“有衣同穿,有饭同食,有田同耕,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带有空想社会主义色彩的理想社会;

“三民主义”是要建立一个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共和国。

太平天国分配土地的办法与辛亥革命的“平均地权”也有质的区别,一是平均主义的,彻底否定了封建的土地所有制;

一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没有从根本上触及封建的土地所有制。

(4)发动群众的程度不同。

太平天国主要依靠广大农民阶级进行反封建斗争,而辛亥革命中资产阶级则脱离广大人民群众,不敢发动人民群众,,仅依靠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以及会党和新军中的一部分人。

(5)斗争的结果不同:

太平天国运动被清王朝勾结外来反动势力残酷地镇压了,而辛亥革命则在推翻了清王朝对中国的封建统治后被中外反动势力篡夺了革命果实。

5.佩弗在《远东》中说“1911年在中国建立起美国政体的仿制品,真是荒唐可笑”,对于其中“荒唐可笑”的正确理解是( 

A.辛亥革命后建立的政体没有体现三权分立的原则 

B.资产阶级没有找到一条真正可以救中国的道路

C.暗喻资产阶级应该建立君主立宪政体 

D.20世纪初中国整个一代人的努力都失败了

五、辛亥革命的失败

1.失败原因

(1)客观上:

中外反动势力联合镇压革命

从客观上说,辛亥革命发生于帝国主义时代,而帝国主义决不容许中国建立一个独立、富强的资产阶级共和国,从而使自己失去这个占世界人口1/4的剥削、奴役的对象。

因此,它们用政治、外交、军事、经济、财政等各种手段来破坏、干涉中国革命,扶植并支持它们的代理人袁世凯夺取政权。

帝国主义与以袁世凯为代表的大地主大买办势力以及旧官僚、立宪派一起勾结起来,从外部和内部绞杀了这场革命。

(2)主观上:

资产阶级革命派的软弱性和妥协性 

①没有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

他们没有明确提出反帝的口号,甚至幻想以妥协退让来换取帝国主义对中国革命的承认和支持。

他们只强调反满和建立共和政体,并没有认识到必须反对整个封建统治阶级,致使一些汉族旧官僚、旧军官也混入革命的营垒。

受当时政治局势的左右和妥协退让思想的支配,革命党人最后甚至还把政权拱手让给了袁世凯。

②不能充分发动和依靠人民群众

由于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同封建势力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因而不敢依靠反封建的主力军农民群众。

③不能建立坚强的革命政党

作为团结一切革命力量的强有力的核心,同盟会内部的组织比较松懈,派系纷杂,缺乏一个统一和稳定的领导核心。

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根源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充分。

2.失败表现:

(1)反帝反封建的根本任务没有完成

(2)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

(3)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篡夺

3.教训:

由于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没有能够救中国,先进的中国人需要进行新的探索,为中国谋求新的出路。

6.在学习辛亥革命的相关内容后,有五位同学表达了各自对这场革命的看法,其中哪些同学的观点符合辛亥革命的实际情况( 

甲:

辛亥革命结束了统治甲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

乙:

辛亥革命客观上打击了帝国主义在华的侵略势力

丙:

辛亥革命后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

丁:

辛亥革命用法律的形式确认了人民群众享有广泛的政治权利

戊:

辛亥革命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

A.甲乙丙丁戊 

B.甲乙丙戊 

C.甲乙丙丁 

D.甲乙丁戊

7.对孙中山被迫向袁世凯妥协,辞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有人认为是一种错误,究其原因,孙中山也别无选择,下列所表述中的原因,你同意的是( 

①南京临时政府在外交和财政上陷入极度困境 

②立宪派和旧官僚对革命派发动进攻

③袁世凯迫使清帝退位说明他是赞成共和 

④孙中山民主革命受到列强的军事威胁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典例剖析】

1.有学者认为:

偌大的清帝国不亡于洪、杨,而亡于孙文。

原因之一是如图的三把利剑,三剑一击,清王朝就玩完了。

其史论、史观和史料反映出 ①三民主义基本符合当时中国社会发展的趋势 

②英雄创造历史 

③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趋于合流 

④领导阶级的先进与否,是革命事业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 

A.①②③④ 

D.①④

【剖析】该题目考查学生对辛亥革命历史功绩的认识。

【答案】C

2.在一次历史知识竞赛中,主持人问选手: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和1787年美国宪法是中美历史上的里程碑,它们的相同之处是什么?

”同时给出下列选项,如果你是选手,你会选择( 

①都是资产阶级革命的成果 

②都受到法国启蒙思想的影响 

③都是本国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 

④都使本国从此走上独立自主的道路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剖析】辛亥革命和美国的独立战争作为资产阶级革命,巩固成果的途径是以立法的形式来确立资本主义制度。

因此《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和1787年宪法是两国政治民主化进程中的重大事件。

本体从比较异同的角度来考查法律在国家政治发展中的作用,与当今社会热点相契合,有较强的现实针对性。

注意选项中的④,中国在辛亥革命后被袁世凯篡夺革命果实,中国没有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状况,这是与美国的不同之处。

【答案】A

3.长期以来,很多学者将中国近代史的基本线索概括为“两个过程”,即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相结合,把中国变为半殖民地和殖民地的过程,同时也是中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过程,主张以这一基本线索作为指导中国近代史研究的重要准则。

按照这一研究角度来研究中国近代史,对1840~1911年间的重要事件评价较高的应是( 

①太平天国运动 

②国民大革命 

③辛亥革命 

④新文化运动

A.②③④ 

C.①③ 

D.③④

【剖析】解题关键是抓住时间“1840~1911年”。

①在1851~864年;

②在1924~1927年;

③在1911年;

④在1915年。

4.对《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理解正确和全面的是( 

) 

①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性质的临时大法 

②体现了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 

③革命派想以此限制袁世凯的独裁 

④具有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

A.①②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剖析】本题考查了对《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全面理解。

①是其性质;

②是其内容;

③是其目的;

④是其意义。

【答案】D

5.柳亚子《题太平天国战史》:

“楚歌声里霸图空,血染胡天烂漫红。

煮豆燃萁谁管得,莫将成败论英雄。

”其中对“煮豆燃萁”的评述不正确的( 

A.是指“天京变乱” 

B.是太平天国运动由盛到衰的转折

C.反映了农民阶级的狭隘性和局限性

D.作者认为:

因为“煮豆燃萁”所以对洪秀全的评价难以定论

【剖析】“煮豆燃萁”是指“天京变乱”,但不能因为“煮豆燃萁”就不可以去评价洪秀全,更不能完全否定洪秀全,他的反侵略和把农民战争水平推向高峰等还是应该肯定的,当然像“煮豆燃萁”等局限性的方面则要否定。

【巩固演练】

1.“推动了这次大爆炸(指太平天国运动)的毫无疑问是英国的大炮,”“太平天国运动是鸦片战争炮声的回声。

”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A.鸦片战争激化了中国社会矛盾,导致太平天国运动爆发

B.太平天国运动反对鸦片战争中清政府的卖国行为

C.太平天国运动以反对外国侵略为主旨

D.鸦片战争是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根源

2.兴起于广西桂平的太平天国,先后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两部文献都( 

A.试图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 

B.脱离了社会现实,流于空想

C.反映了农民的理想追求 

D.受到西方宗教文化的影响

3.我国汉字博大精深,而修改汉字就更加独特有趣。

近代史上“国”字的传统写法是“國”,但在太平天国的文献中“国”字却少了一点,口中是个“王”字,即“囯”;

而辛亥革命后却又有人将“国”写为“囻”,口中是个“民”字。

对两次修改所表达的不同含义,理解正确的是( 

A.前者说明太平天国领导人认为没有统一全国,故“国”不完整;

后者说明中华民国已取得民族独立

B.前者说明太平天国领导人未摆脱专制思想的束缚;

后者说明主权在民思想在《临时约法》中得到体现

C.前者说明太平天国领导人认为国中无财富;

后者说明辛亥革命体现了孙中山的民权主义

D.前者说明太平天国领导人时时提醒自己清政府尚未推翻;

后者说明孙中山把民生主义放在革命的首位

4.有人曾说“辛亥革命是一朵不结果实的花”,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袁世凯篡夺了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孙中山出走海外 

B.帝国主义干涉使南京临时政府内外交困,被迫解散

C.革命阵营中的立宪派和旧官僚向革命派进攻,迫使孙中山辞职

D.推翻封建帝制建立了共和国,但未完成革命任务未改变中国社会性质

5.鲁迅在《阿Q正传》里说:

“(赵秀才和假洋鬼子)他们想而又想,才想出静修庵里有一块‘皇帝万岁万万岁’的龙牌,是应该赶紧革掉的,于是又立刻同到庵里去革命。

……知县大老爷还是原官,不过改称了什么,而且举人老爷也做了什么官。

这些名目,未庄人都说不明白。

带兵的也还是先前的老把总。

”这说明( 

A.革命已经深入人心,地主和旧官僚已开始资产阶级化

B.除了少数人外,未庄人对于革命的真正意义了解不清

C.革命从城市向农村全面扩展,动摇了封建统治的基础

D.只是形式上的革命,辛亥革命存在着失败的潜在危机

6.学习完《太平天国运动》一课后,一名同学回家给爸爸讲有关太平天国的故事,你认为不正确的是( 

A.1851年洪秀全率众在金田村起义 

B.太平军取得了北伐、东征和西征的胜利

C.1853年太平天国定都天京 

D.在中外势力的联合剿杀下失败

7.一部反映辛亥革命的电影,下列出现的场景,你认为哪一个不符合史实( 

A.大部分农村在丈量田亩,实施“平均地权”纲领

B.袁世凯与帝国主义国家代表“亲切地”交谈着

C.一位革命党人在街头演讲,大声疾呼民主共和

D.外国军舰在长江耀武扬威,向革命党施压

8.图中的三幅图是近代前期中国先进阶级提出的不同的救国方案。

三者的相同之处有( 

①具有鲜明的资本主义色彩 

②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 

③抵御外国侵略,富强中国 

④依法治国,由公众选举官吏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9.南京既是中国七大古都之一,又是近代中国历史的缩影,下列对于南京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1842年,中国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在此签订

B.1853年,太平天国在此定都,与清政府对 

C.1912年,孙中山在这里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D.1912年,袁世凯在此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10.参加过辛亥革命的老人吴玉章曾经说过“从前皇帝自称为天子,如果有人说皇帝是强盗,可以打倒,别人一定把他看作疯子。

孙中山就曾经是一个被人家看作是疯子的人。

相反在辛亥革命以后,如果有人想做皇帝或者拥护别人做皇帝,一定也被看作疯子。

”出现这种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A.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 

B.帝国主义扶植袁世凯

C.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D.民主与科学在中国实现

1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算其家人口之多寡,人多则多分,人寡则寡分,杂以九等。

……务使天下共享天父上主皇上帝大福,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保暖也。

──《天朝田亩制度》

材料二 

兴车马之利……倘有能造如外邦火轮车,一日夜能行七八千里者,准其专自利,限满准他人仿作。

兴银行……兴器皿技艺。

有能造精奇便利者,准其自售。

兴宝藏……凡金、银、铜、铁……等货,有民探出者,准其禀报,爵为总领,准其招民采取。

──《资政新篇》

(1)分析材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成人教育 > 成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