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及饮片行业发展机遇分析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9164693 上传时间:2023-01-04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1.88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药材及饮片行业发展机遇分析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中药材及饮片行业发展机遇分析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中药材及饮片行业发展机遇分析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中药材及饮片行业发展机遇分析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中药材及饮片行业发展机遇分析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药材及饮片行业发展机遇分析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中药材及饮片行业发展机遇分析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药材及饮片行业发展机遇分析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药材及饮片行业发展机遇分析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2009-2016中医药子行业与医药行业增速对比6

图2:

2020年与2015年中药企业收入和行业比重变化7

图3:

中药材种植在整个中医药产业链中举足轻重8

图4:

2010-2015年我国中药材种植面积变化9

图5:

2009-2015年中国中药材产量变化9

图6:

2013年我国主要省市中药材种植面积对比10

图7:

2009-2014年中药材GAP认证基地及企业数量11

图8:

中药材价格指数变化趋势12

图9:

2008-2016年三七价格变化情况13

图10:

2008-2016年白及价格变化情况14

图11:

2008-2016年人参价格变化情况14

图12:

2008-2016年枸杞子价格变化情况15

图13:

2008-2016年金银花价格变化情况16

图14:

2003-2015年中药饮片行业增速变化情况20

图15:

2003-2015年中药饮片与中成药行业规模和增速对比21

图16:

2003-2015年中药饮片与中成药行业占整体比重对比21

2015年我国中药饮片行业企业销售收入集中度情况23

图17:

2015年我国中药饮片行业企业性质集中度情况24

图18:

2003-2015年我国中药饮片企业数量变化25

表目录

表1:

国内中医药行业相关政策汇总5

表2:

获批中药标准化项目的上市公司汇总12

表3:

中药饮片不纳入集中采购相关政策汇总17

表4:

中药饮片不取消药品加成的相关政策汇总18

表5:

中药饮片不纳入公立医院药占比的相关政策汇总19

表6:

中药饮片与中成药特性的对比22

一、发展中医药属国家战略,行业迎来空前机遇

(一)中医药行业政策频出,国家支持力度空前

我国中医药发展历史悠久,从最初的“神农尝百草”到《黄帝内经》,再到《神农本草经》和《本草纲目》,中医药在数千年历程中,不断创新发展,成为人们治病祛疾、强身健体、延年益寿的重要手段,在维护民众健康方面作出了重大贡献。

而在建国以后,随着国内对西方文化的全面接受和西医的快速发展,中医药的发展相比之下逊色不少,目前对中医药的科学性、安全性等问题也存在很多争议。

中医药作为我国特色文化的代表,历来受到国家高度重视。

从近期发布的多项政策,可以看到国家已经把发展中医药作为国家战略的空前高度,未来中医药发展将进入新的发展时期。

国内中医药行业相关政策汇总

(二)行业发展态势良好,有望迎来第二春

在2009年新医改之后,受益于医保覆盖率的提升和就医需求的释放,中医药行业保持了较快的发展增速,尤其在2011-2013年,中药行业整体上要高于行业平均增速。

而2014年之后,随着医保制度红利的消失及控费趋严的影响,中医药行业增速有所下滑。

尤其中成药独家大品种受控费影响较大,导致行业增速下滑更为明显,2015年增速仅为5.7%,低于行业平均增速。

中药饮片表现则一直相对较好,2009年以来,中药饮片的行业增速均高于整体行业增速。

2015-2016年前三季度增速仍保持在12.5%左右,是整个医药制造业增长最快的子行业。

在中医药子行业中,我们更加看好传统中医诊疗相关的中药种植、中药饮片及配方颗粒的发展。

2009-2016中医药子行业与医药行业增速对比

展望未来,我们仍然认为中医药行业将保持良好发展态势,基于以下几方面原因:

1.国家政策扶持:

中医药发展作为国家战略,将享受多方面的政策扶植,如财政扶持(中药材生产扶持项目基金、中药标准化项目等)、医保倾斜(中成药、配方颗粒)、鼓励医院使用(不取消零加成、不计入药占比)等。

2.中医诊疗服务将扩容:

建立覆盖城乡的中医医疗服务体系,尤其基层中医服务要强化,诊疗量占诊疗总量的比例要达到30%。

3.中医药服务创新:

中医在康复、养生保健等方面的独特优势,中药研发(经典名方、医疗机构传统中药制剂,中药有效成分单体)等。

4.中医药海外发展:

中医药在“一带一路”中的发展。

中药制剂在FDA、欧盟等海外市场成功注册和实现销售,打开中医药的海外市场。

参考《中医药发展“十三五”规划》中制定的中医药行业发展目标:

到2020年,中药工业规模以上企业主营业务收入12523亿元,年复合增速15%,中药企业收入占整体行业比重从29.26%上升到33.26%。

中医总诊疗人次达到13.49亿人次,年复合增速8.29%,占医院总诊疗人次达到18.08%,上升0.27个百分点。

我们认为,在政府的大力支持和中医药行业企业的努力发展下,中医药振兴可期,行业未来发展空间广阔。

2020年与2015年中药企业收入和行业比重变化

质量标准提升、规范化和规模化是未来趋势

(一)中药材种植行业整体运行情况

中药材种植作为中医药行业上游,是生产中药饮片、中成药以及食品、保健品等中药大健康产品的主要原材料。

中药材种植行业的情况,是整个中医药产业链的基础,关系到整个中医药行业的发展。

中药材种植在整个中医药产业链中举足轻重

伴随着过去中医药行业的高速发展,下游各产业对中药材资源的需求量不断上升,国内中药材种植规模和数量均得到大幅提升,中药材种植行业的市场规模取得了快速增长。

截止到2015年,我国中药材种植面积约5045.5万亩,中药材产量约为363.8万吨,行业整体规模达近千亿元。

未来十三五期间,中药材种植行业将继续加强中药材资源的保护和利用,重点实现目标包括:

1)中药材生产稳步发展:

种植养殖中药材产量年均增长10%;

(2)解决濒危中药材供需矛盾:

100种药典收载的野生中药材实现种植养殖;

(3)中药材种植规范化,质量提升:

100种中药材质量标准显著提高,中药生产企业使用产地确定的中药材原料比例达到50%,流通环节中药材规范化集中仓储率达到70%。

产量稳定增长,重点在提升质量标准

随着对中药材需求量的不断上升,中药材的栽培和养殖得到了大力发展。

2010年版药典中收载的616个药材品种中,生产供应以人工培育为主的达到近200种,人工培育供应量占中药材总用量的70%左右。

但目前我国中药材种植产业化低,大部分仍采取药农零散种植方式,与农产品有类似属性,容易在价格波动下造成跟风现象,导致产量和价格波动较大。

比如2009-2011年,由于2009年之前中药材价格长期处于低谷,同时种植成本上升以及自然灾害等因素的叠加,导致中药材产量减少。

随着价格上涨,种植积极性有所提高,但由于中药材种植有其周期性,因此产量直到2012年以后才有所回升。

之后受中药材价格明显上涨的影响,中药材种植及产量均多年连续增长。

2010-2015年我国中药材种植面积变化

2009-2015年中国中药材产量变化

中药材种植区域性强,产地集中度较高。

中药材具有道地性,其生长及培育的地域较为集中,因此中药材种植具有一定区域集中性。

我国中药材种植,主要分布在湖南、贵州、甘肃、陕西、辽宁等省市,前三省份的种植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四分之一,前九大省市种植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约6成左右,各省市种植面积的集中度较高。

从重点中药材品种上看,主要产地集中度也较高,如人参、三七等。

道地药材生产和产地加工符合未来发展趋势,未来中药材品种产地集中度有望进一步提升。

2013年我国主要省市中药材种植面积对比

中药材质量标准的提升,关乎中医药发展的未来。

中药材质量的问题已经引起了社会和行业的广泛关注,中药材质量标准的提升工作已经迫在眉睫。

国家近年来先后出台了多项相关文件,目前中药材质量标准提升工作主要包括:

1.在生产方面,建设大宗优质中药材生产基地,加强中药材产地初加工管理,提高规模化、规范化水平。

开展质量标准专项,建立100种常用中药材质量标准。

2.在中间环节方面,建立覆盖主要中药材品种的全过程追溯体系,提高全过程管理的信息化水平。

加强中药材专业市场管理,提高仓储物流规范化水平,构建中药材现代流通体系。

我们认为,GAP基地以及中药标准化项目将是未来质量标准提升的重点。

2009-2014年中药材GAP认证基地及企业数量

中药材生产的规范化,是中药现代化和国际化的前提,GAP制度是国际通行做法。

2016年初,虽然CFDA取消了GAP的认证工作,后续将实施备案管理,但同时提出将积极推进GAP制度,促进中药材规范化、规模化发展。

截至到2016年1月,有194个中药材种植基地获得GAP认证,由于GAP基地的成本较高而销售价格并没有区别,大多数GAP基地只用于药厂自身生产,GAP基地生产面积不到中药材总生产面积的10%。

我们预计未来GAP制度将加速实施,国家可能出台如GAP药材的单独定价、使用GAP原料中成药在招标时质量分组差异等扶持政策,作为中药材标准化的重要制度,基地数量有望加速增长,促进中药标准化工作的进一步完善。

中药标准化项目开始实施,完成中药行业的一致性评价。

中药标准化项目是由发改委和中医药管理局2015年重点推进的工作,选择100种临床最常用中药材及其饮片以及临床用量大、涵盖多种剂型的约60种中成药大品种,制定生产规范及标准。

项目完成时间为2018年,可谓中药行业的“一致性评价”。

中药材及其饮片将制定等级标准;

中成药多家企业生产时,制定优质产品标准;

中成药独家品种,制定先进标准,且要求中药材生产基地应符合国家GAP要求。

我们预计在形成不同质量标准认定后,必然在销售、招标等环节执行不同质量标准的差异化价格,避免出现“劣币逐良币”的情况。

具备优质中药材资源的企业,在中药材、饮片和中成药等产品上都将极大获益。

获批中药标准化项目的上市公司汇总

价格波动大,供需矛盾是主要因素

过去几年,中药材价格经历了从暴涨到暴跌等一系列的剧烈波动,对中药制药企业、中药健康产品企业以及整个行业造成了不小的影响。

因中药材采取种植方式,与农产品有一定类似属性,同时相比于农产品,市场容量相对较小,造成了价格波动性较大的现象。

中药材价格变化的影响因素,既包括种植产量与生长周期、野生资源数量、自然灾害以及人为炒作等供给方面因素,也包括制药企业等生产需求、消费者直接需求、疫情爆发等需求方面因素,供需之间不平衡的矛盾导致价格波动加大。

中药材价格指数变化趋势

供应影响因素一:

种植产量与生长周期。

中药材种植由于市场分散,规模化程度低,大多数种植户都是根据当期价格决定下一期种植规模,导致了产量的大幅变化,形成了价格上的“追涨杀跌”。

以三七为例,由于2012年之前一轮价格不断上涨,导致产地多年来疯狂扩种,据统计2012年三七的可采挖面积为4.2万亩,2013年增加为7.1万亩,2014年再度增加至19.2万亩,2015年三七的可采挖面积已经上升至65万亩。

可采收面积的急剧扩张,导致价格大幅下跌。

预计未来三七还需较长时间消化库存,价格将保持低位波动。

2008-2016年三七价格变化情况

供应影响因素二:

野生资源数量逐年减少。

相比于种植中药材,野生中药材因资源有限,基本不会出现产量过剩的情况,价格长期保持稳定增长的趋势。

新版药典实施以后,劣质中药材逐渐退出市场,供应量进一步缩减,加大了价格上涨压力。

以野生品种白及为例,因人工采挖以及生产环境破坏造成其繁衍困难,市场上越来越稀缺,最终导致价格的多年增长,其价格从2009年的不到100元/kg,增长到2016年的800元/kg,涨幅达十几倍。

未来如果不实现野生品种的人工种植,价格上涨趋势很难逆转。

2008-2016年白及价格变化情况

供应影响因素三:

资本进入影响市场存货量。

单个中药材品种的市场容量一般不大,如果有资金进入市场大量收购,有可能导致市场上存货量急剧减少,从而导致价格上涨明显,尤其对于市场需求较为刚性的品种。

中药材出现资金炒作现象,在2010、2011年表现的较为明显,另外作为“百药之王”的人参,其近几年的价格走势,也与资金进入导致市场存货量变化有关。

2012年,原国家卫生部正式批准人参为“新资源食品”后,很多企业使用人参开发保健食品、化妆品等大健康产品,同时也都在大量收购人参,导致市场供应紧张,价格上涨明显。

但后续随着价格上涨导致消费需求减少,同时人参健康产品市场未打开,导致2014年人参价格到达顶峰后,出现大幅下降。

2008-2016年人参价格变化情况

需求影响因素一:

药食同源等因素导致市场需求上升。

随着中成药行业以及中药大健康产业的不断发展,对上游药材的需求一持稳定增长趋势。

未来中药大健康产品潜力巨大,不少品种随着药食两用品种终端产品的开发,市场需求持续增长。

以枸杞子为例,从2012年至今,枸杞子每年的市场需求量涨幅都保持在5%以上,2015年枸杞子的市场需求量已经突破20万吨。

在终端需求不断带动下,枸杞子价格在2012年以后保持增长趋势。

2008-2016年枸杞子价格变化情况

需求影响因素二:

疫情爆发导致市场需求上升。

某些中药材及其制剂的治疗作用主要是治疗传染病等疾病,一旦出现疫情,其需求量就会大涨。

最具代表性的是2003年非典爆发,清热解毒、提高免疫力和抗菌功效的道地药材需求量激增,直接导致当年板兰根、金银花的价格一路上涨10倍且供不应求。

尤其是金银花,先后因为非典和禽流感,多次出现价格峰谷变化。

2009年的甲型H1N1流感爆发后,金银花价格一度达到200元/公斤。

由此不难看到,一旦出现疫情,道地药材的价格波动十分剧烈。

2008-2016年金银花价格变化情况

中药材价格波动大,不利于下游企业的稳定生产及市场销售,也不利于中药材种植相关企业和个人获得稳定收益。

要改善价格波动过大的问题,还需从供需两端去解决。

在供应方面,一是提高行业集中度,培育现代中药材生产企业,使其逐步成为市场供应主体,减少供应量的较大波动。

二是对于濒危稀缺中药材,加快人工繁育,建设种植养殖基地,降低对野生资源的依赖程度。

在需求方面,一是要积极开拓中药大健康等领域,逐渐增加中药材需求量,促进行业良性发展。

二是完善国家中药材应急储备,确保应对重大灾情、疫情及突发事件的用药需求。

需要建设全国性中药材信息采集网络,促进产需有效衔接,防止生产大起大落和价格暴涨暴跌。

政策受益明显,有望迎来市场爆发

(一)扶持中医药政策频出,中药饮片直接受益

1、中药饮片不纳入集中采购

中药饮片不纳入集中采购相关政策汇总

药品集中采购的实施,对医药企业利润造成较大影响。

以省(区、市)为单位的药品集中采购,确实起到了规范了药品采购制度的作用,促进了药品流通环节的公开化和透明化。

但对于医药企业来说,集中采购使企业承受了较大的降价压力,一般都直接降低了药品采购价格,很大程度上压缩了药品的利润空间。

未来随着全国价格联动以及二次议价等政策的全面推开,医药企业有可能将面临更严峻的招标降价压力。

中药饮片未纳入集中采购,有利于维护价格和合理利润空间。

药品集中采购制度实行多年以来,中药饮片始终没有纳入集中采购,这意味着中药饮片细分行业的竞争相比于其他细分行业不会十分激烈,对维护价格以及合理利润空间十分有利。

而且随着药材价格变动,饮片可以通过调整价格消化成本上涨压力。

未来在我国对中医药行业扶持的大背景下,中药饮片不纳入集中采购的情况将在一定时期内延续。

1.2中药饮片是唯一保有药品加成的药品

中药饮片不取消药品加成的相关政策汇总

取消药品加成,医院的收入将大幅度减少。

长期以来,我国各级别公立医院的药品加测收入都是医院的主要收入来源,药品收入占到医院毛收入40%以上,不少医院甚至在60%以上。

一旦取消药品加成,医院的收入肯定会大幅度减少。

而同时通过提高医疗服务收入以及加大财政补贴等方式弥补药品加成较少,短时间内未必能完全实现,医院有可能面临较大收入减少压力。

中药饮片仍保有药品加成,医院销售将逆风起航。

在取消药品加成后,药品可能变为医院的成本项,而只有中药饮片依然允许加成,优势可谓得天独厚,医院会更加支持医生开具中药饮片。

对于中医来说,中药饮片本身就比中成药有个体化优势,基本将都将开具中药饮片。

对于西医来说,虽然无法直接开具中药方剂,但可通过协定处方等方式,其实就意味着绝大部分中成药可以用饮片代替。

在国家对中医药支持的大政策背景下,中药饮片将迎来一个销售的快速增长期。

1.3中药饮片不纳入公立医院药占比(控制到30%左右)

中药饮片不纳入公立医院药占比的相关政策汇总

降低药占比,医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降低药占比的目标是,改革试点城市2017年药占比要达到30%,非试点城市也要逐渐降低。

但目前医院药占比整体大概接近40%,不少医院仍在50-60%,2017年实现目标难度不小。

而参考国际上药占比情况: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成员药占比大约是17%,未来药占比即使达到30%目标后,仍有可能与国际水平进一步接近,降低药占比将是一项长期工作。

中药饮片不计入药占比,医院更有使用动力。

医院在降低药占比时,都是采用各种减小分子同时增大分母的方法,合理提高中药饮片使用比例是医院的必然选择。

使用中药饮片,医院不仅能扩大分母收入而不增加分子,另外如果通过开具中药饮片替代一定比例的中成药,则是既能减少分子又能扩大分母的最佳方式。

同时,医院多使用中药饮片还能获得加成收入。

“不取消加成+不计入药占比”的联动下,多使用中药饮片,毫无疑问将是一定时期内医院非常乐于采用的方式。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中药饮片行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将显著受益于上述政策:

(1)首先因不纳入集中采购,保证了中药饮片的终端定价将较为灵活,没有明显的限价压力和激烈的价格竞争。

(2)中药饮片执行“不取消加成+不计入药占比”的政策,有利于降低医院药占比,同时提高医院收入,使得医院使用中药饮片的动力更强。

如果实现中药饮片替代中成药的趋势,将有巨大的市场空间弹性。

另外,2015年《国家基本药物目录管理办法》正式将中药饮片纳入基本药物目录,基本上颁布国家药品标准的中药饮片都将视为国家基本药物,未来随着基本药物比例的要求在二级以上医院严格执行,也将对中药饮片的市场扩容起到积极作用。

占比仍较小,有较大提升空间

根据统计局及工信部数据,截止到2015年底,中药饮片整体市场规模达到1700亿元,同比增长12.49%。

自2006年以来,中药饮片行业的增速一直高于医药行业整体增速,反映了整个行业在政策支持下的景气度一直较高。

工信部2016年前三季度医药工业经济指标显示,中药饮片行业企业收入达到了1359亿元,增速为12.45%,是增长最快的子行业。

从行业发展趋势看,中药饮片行业相对其他子行业,在政策大力扶持下仍具有明显优势,因此我们预计中药饮片行业未来增速仍将好于行业整体水平。

2003-2015年中药饮片行业增速变化情况

截止2015年底,中药饮片市场规模约1700亿元,占医药工业整体收入比重为6.32%,同期中成药市场规模为6167亿元,占医药工业整体收入比重为22.94%,中药饮片相较于中成药在市场规模上仍有较大差距。

但一直以来中药饮片的行业增速均快于中成药行业,所占行业比重也在不断提升当中。

未来随着中药饮片行业对政策受益更加明显,其行业比重有望提升,进一步缩小与中成药行业的差距。

2003-2015年中药饮片与中成药行业规模和增速对比

2003-2015年中药饮片与中成药行业占整体比重对比

中药饮片和中成药形成目前市场规模的较大差距,其主要原因是在过去数十年的时间,中成药的整体市场规模取得了相较于中药饮片更快速的扩容。

究其原因,主要是中成药在各个使用环节上更为方便,符合中药现代化潮流。

首先中医和西医医生都可以开具使用中成药,其次患者服用中成药也更加方便,另外中成药厂家对于中成药产品的销售推广也更加重视。

但随着目前政策的变化,中药饮片作为传统中药的代表,其个体化强、符合中医传统、药效更明确等优势越发突出,且医院因药品加成、药占比、基药比例等因素考虑,也将更愿意使用中药饮片,未来中药饮片有望成为中药应用的主要趋势。

中药饮片与中成药特性的对比

未来中药饮片加大临床应用的趋势明确,但要实现市场规模的快速扩容,还需要在几个方向有所突破:

(1)处方医生和处方量:

中医目前数量仅为西医的1/10,一定程度限制了中药饮片的使用,未来通过院内协定处方、复方中药饮片或复方配方颗粒等方式或许是未来方向。

(2)品牌化:

中药饮片需要建立知名品牌,优质品牌可以保障药品质量认可度,并可获得差异性定价,道地药材、GAP及中药标准化是未来发展方向。

(3)使用方便性:

需要兼顾疗效与使用方便性,配方颗粒、超微饮片等剂型创新是主要方向。

质量标准提升之下,集中度有望提升

中药饮片行业在飞速发展的同时,却仍然存在质量此次不齐、流通环节混乱等不少问题,提升行业集中度是解决问题的重要方法之一。

随着行业监管体系的日益完善,以及国家政策对龙头企业的大力扶持,未来中药饮片行业必然会朝着规模化、规范化发展,中小型企业面临着被淘汰或者兼并的风险,市场集中度进一步提高,行业整合已经是大势所趋。

我国中药饮片行业虽历经数千年发展,但是真正开始产业化的时间并不长,行业尚无真正龙头企业出现。

2014年规模以上中药饮片企业实现销售收入为1495.6亿元,利润总额105.3亿元,累计资产总计994.0亿元,行业企业数量为878家,平均每家中药饮片企业销售收入、利润总额和总资产分别为1.7亿元、1198.8万元和1.1亿元。

据统计,行业中年销售额过亿的企业仅占约30%,不足5000万元的中小企业占相当大比例。

其中行业龙头康美药业的市场份额只有约2%,行业集中度处于非常低的水平,未来行业集中度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2015年我国中药饮片行业企业销售收入集中度情况

从我国中药饮片行业企业性质集中度来看,行业内大部分企业都是私营企业,占比达到了53.86%,其他类型的企业数量相对较低。

这反应了中药饮片行业市场化程度较高的特点,市场中产品产地、价格等信息比较公开透明,在产业政策比较宽松的前提下,民营企业发展活力较强,市场占比较大。

民营企业占比高,流动性较强,也有利于未来行业集中度的提升。

2015年我国中药饮片行业企业性质集中度情况

推动中药饮片行业集中提升的动力,主要来自质量标准提升以及行业监管加强等方面。

影响比较大的行业政策,一是GMP认证以及飞检等监管措施。

据统计截止2015年底,共有500多家中药饮片企业尚未通过新版GMP认证,这些企业将面临停产的局面。

之所以很多厂家没有通过,首先是生产质量确实相差太多而难以通过认证,其次GMP认证至少需要一两千万的费用,对于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