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知识点归纳总结范文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9159116 上传时间:2023-01-04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3.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生物知识点归纳总结范文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高考生物知识点归纳总结范文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高考生物知识点归纳总结范文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高考生物知识点归纳总结范文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高考生物知识点归纳总结范文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生物知识点归纳总结范文Word文件下载.docx

《高考生物知识点归纳总结范文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生物知识点归纳总结范文Word文件下载.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生物知识点归纳总结范文Word文件下载.docx

②伴性遗传

③遗传的细胞学基础:

减数分裂

亲子代之间遗传物质的桥梁细胞为雌雄配子,遗传的细胞学基础便是可形成雌雄配子减数分裂。

④遗传的分子基础--DNA:

主要包括DNA的复制、DNA上遗传信息的表达(转录、翻译),它们构成了体现生物遗传信息传递过程的中心法则。

(2)变异和育种:

可遗传变异的类型及特点、各种育种方式的原理及优缺点

(3)生物的进化

3.必修

3:

稳态与环境

这本教材中所讲的稳态既包括生物个体内环境的稳态及调节,又包括生物所生活的生态环境的稳态及调节。

如今人们对自身健康及生态环境保护越来越重视,此部分内容所涉及的知识点在高考中出现的频率也越来越高,对其归纳如下:

(1)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

主要指激素调节

(2)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

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免疫调节

(3)种群的概念、种群数量变化

(4)群落的概念、种间关系、群落结构、群落演替

(5)生态系统的概念、生态系统的功能(物质循环、能量流动、信息传递)、生态系统的稳态。

以上内容中的生命活动调节几乎为高考必考点,有关生态系统的考点也频繁出现,但它们的难度并不高,解题所需的时间也不长,所以相关题目要努力拿到满分。

4.选修

4:

生物技术实践

这本教材需要掌握的主要内容如下:

(1)微生物的培养、分离、计数

(2)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

果酒、果醋的制作;

腐乳的制作;

泡菜的制作及亚硝酸盐含量的测定。

(3)DNA的粗提取与鉴定、pCR的过程及条件

(4)植物有效成分的提取

5.选修

5:

现代生物科技

这本教材的内容均是目前最前端的一些生物技术或理念,主要内容如下:

(1)基因工程:

基因工程的基本工具、基因工程的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

(2)细胞工程(克隆技术):

植物细胞工程:

植物组织培养过程及注意事项、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的过程

动物细胞工程:

动物细胞培养的过程、动物细胞核移植技术(克隆动物)、动物细胞融合技术(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

(3)胚胎工程:

胚胎移植技术、胚胎分割技术、胚胎干细胞技术

二、要做好难点突破工作

做好知识体系的归纳和整理后,我们便可以找到自己的知识薄弱处,接下来要做的事情便是潜下心来去思考、钻研这些地方,将它们一一攻克,不留死结。

对于这些难点,首先要将知识点掌握到位,然后再找一、两道相关的题型练习一下,以做到知识的活学活用,我们的时间精力有限,习题不用做太多,但做过的习题一定要分析到位,注意总结,以提高学习效率。

怎样才能掌握这些知识呢,说到这里有的同学肯定想起了一个字背,其实生物知识不是这么无趣,给大家举几个例子:

②对于糖类的种类这个知识点,你能发现它跟3有缘吗,如糖类分3种:

单糖、二糖、多糖;

常见的二糖有3种:

麦芽糖、蔗糖、乳糖;

常见的多糖也有3种:

淀粉、纤维素、糖原;

这样我们一旦抓住这个3,识记这个知识点便不会有遗漏,印象也会更深刻。

在这里想跟同学们提一下总结和发现的魅力,现在许多教辅上都有总结好的现成的东西供大家使用,如果同学们可以在学习过程中自己总结和发现一些东西,那么用起来会更得心应手。

高考化学知识点归纳

ⅰ、基本概念与基础理论:

一、阿伏加德罗定律

1.内容:

在同温同压下,同体积的气体含有相同的分子数。

即“三同”定“一同”。

2.推论

(1)同温同压下,v1/v2=n1/n2

(2)同温同体积时,p1/p2=n1/n2=n1/n2

(3)同温同压等质量时,v1/v2=m2/m1

(4)同温同压同体积时,m1/m2=ρ1/ρ2

注意:

①阿伏加德罗定律也适用于不反应的混合气体。

②使用气态方程pv=nrt有助于理解上述推论。

3、阿伏加德罗常这类题的解法:

①状况条件:

考查气体时经常给非标准状况如常温常压下,1.0105pa、25℃时等。

②物质状态:

考查气体摩尔体积时,常用在标准状况下非气态的物质来迷惑考生,如h2o、o3、已烷、辛烷、chcl3等。

③物质结构和晶体结构:

考查一定物质的量的物质中含有多少微粒(分子、原子、电子、质子、中子等)时常涉及希有气体he、ne等为单原子组成和胶体粒子,cl2、n2、o2、h2为双原子分子等。

晶体结构:

p4、金刚石、石墨、二氧化硅等结构。

二、离子共存

1.由于发生复分解反应,离子不能大量共存。

(1)有气体产生。

如co32-、o32-、2-、hco3-、ho3-、h-等易挥发的弱酸的酸根与h不能大量共存。

(2)有沉淀生成。

如ba2、ca2、mg2、ag等不能与o42-、co32-等大量共存;

mg2、fe2、ag、al3、zn2、cu2、fe3等不能与oh-大量共存;

pb2与cl-,fe2与2-、ca2与po43-、ag与i-不能大量共存。

(3)有弱电解质生成。

如oh-、ch3coo-、po43-、hpo42-、h2po4-、f-、clo-、alo2-、io32-、cn-、c17h35coo-、等与h不能大量共存;

一些酸式弱酸根如hco3-、hpo42-、h-、h2po4-、ho3-不能与oh-大量共存;

nh4与oh-不能大量共存。

(4)一些容易发生水解的离子,在溶液中的存在是有条件的。

如alo2-、2-、co32-、c6h5o-等必须在碱性条件下才能在溶液中存在;

如fe3、al3等必须在酸性条件下才能在溶液中存在。

这两类离子不能同时存在在同一溶液中,即离子间能发生“双水解”反应。

如3alo2-3al36h2o=4al(oh)3↓等。

2.由于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离子不能大量共存。

(1)具有较强还原性的离子不能与具有较强氧化性的离子大量共存。

如2-、h-、o32-、i-和fe3不能大量共存。

(2)在酸性或碱性的介质中由于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不能大量共存。

如mno4-、cr2o7-、no3-、clo-与2-、h-、o32-、ho3-、i-、fe2等不能大量共存;

o32-和2-在碱性条件下可以共存,但在酸性条件下则由于发生22-o32-6h=3↓3h2o反应不能共在。

h与2o32-不能大量共存。

(3).能水解的阳离子跟能水解的阴离子在水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双水解)。

例:

al3和hco3-、co32-、h-、2-、alo2-、clo-等;

fe3与co32-、hco3-、alo2-、clo-等不能大量共存。

(4).溶液中能发生络合反应的离子不能大量共存。

如fe2、fe3与cn-不能大量共存;

fe3与不能大量共存。

(5)、审题时应注意题中给出的附加条件。

①酸性溶液(h)、碱性溶液(oh-)、能在加入铝粉后放出可燃气体的溶液、由水电离出的h或oh-=10-10mol/l的溶液等。

②有色离子mno4-,fe3,fe2,cu2,fe(cn)2

③mno4-,no3-等在酸性条件下具有强氧化性。

④2o32-在酸性条件下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2o32-2h=↓o2↑h2o

⑤注意题目要求“大量共存”还是“不能大量共存”。

6、审题时还应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1)注意溶液的酸性对离子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影响。

如:

fe2与no3-能共存,但在强酸性条件下(即fe2、no3-、h相遇)不能共存;

mno4-与cl-在强酸性条件下也不能共存;

2-与o32-在钠、钾盐时可共存,但在酸性条件下则不能共存。

(2)酸式盐的含氢弱酸根离子不能与强碱(oh-)、强酸(h)共存。

如hco3-oh-=co32-h2o(hco3-遇碱时进一步电离);

hco3-h=co2↑h2o

三、离子方程式书写的基本规律要求

(1)合事实:

离子反应要符合客观事实,不可臆造产物及反应。

(2)式正确:

化学式与离子符号使用正确合理。

(3)号实际:

“=”“”“→”“↑”“↓”等符号符合实际。

(4)两守恒:

两边原子数、电荷数必须守恒(氧化还原反应离子方程式中氧化剂得电子总数与还原剂失电子总数要相等)。

(5)明类型:

分清类型,注意少量、过量等。

(6)检查细:

结合书写离子方程式过程中易出现的错误,细心检查。

四、氧化性、还原性强弱的判断

(1)根据元素的化合价

物质中元素具有最高价,该元素只有氧化性;

物质中元素具有最低价,该元素只有还原性;

物质中元素具有中间价,该元素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

对于同一种元素,价态越高,其氧化性就越强;

价态越低,其还原性就越强。

(2)根据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

在同一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性:

氧化剂>

氧化产物

还原性:

还原剂>

还原产物

氧化剂的氧化性越强,则其对应的还原产物的还原性就越弱;

还原剂的还原性越强,则其对应的氧化产物的氧化性就越弱。

(3)根据反应的难易程度

①氧化还原性的强弱只与该原子得失电子的难易程度有关,而与得失电子数目的多少无关。

得电子能力越强,其氧化性就越强;

失电子能力越强,其还原性就越强。

②同一元素相邻价态间不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常见氧化剂:

①、活泼的非金属,如cl2、br2、o2等;

②、元素(如mn等)处于高化合价的氧化物,如mno

2、kmno4等

③、元素(如、n等)处于高化合价时的含氧酸,如浓h2o4、hno3等

④、元素(如mn、cl、fe等)处于高化合价时的盐,如kmno4、kclo3、fecl3、k2cr2o7

⑤、过氧化物,如na2o2、h2o2等。

高考生物知识点:

重难点总结97句

1.生物体具有共同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

2.从结构上说,除病毒以外,生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细胞是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3.新陈代谢是活细胞中全部的序的化学变化总称,是生物体进行一切生命活动的基础。

4.生物体具应激性,因而能适应周围环境。

5.生物体都有生长、发育和生殖的现象。

6.生物遗传和变异的特征,使各物种既能基本上保持稳定,又能不断地进化。

7.生物体都能适应一定的环境,也能影响环境。

8.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无机自然界都可以找到,没有一种化学元素是生物界所特有的,这个事实说明生物界和非生物界具统一性。

9.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生物体内和在无机自然界中的含量相差很大,这个事实说明生物界与非生物界还具有差异性。

10.各种生物体的一切生命活动,绝对不能离开水。

11.糖类是构成生物体的重要成分,是细胞的主要能源物质,是生物体进行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物质。

12.脂类包括脂肪、类脂和固醇等,这些物质普遍存在于生物体内。

13.蛋白质是细胞中重要的有机化合物,一切生命活动都离不开蛋白质。

14.核酸是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对于生物体的遗传变异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有极重要作用。

15.组成生物体的任何一种化合物都不能够单独地完成某一种生命活动,而只有按照一定的方式有机地组织起来,才能表现出细胞和生物体的生命现象。

细胞就是这些物质最基本的结构形式。

16.活细胞中的各种代谢活动,都与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有密切关系。

细胞膜具一定的流动性这一结构特点,具选择透过性这一功能特性。

17.细胞壁对植物细胞有支持和保护作用。

18.细胞质基质是活细胞进行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为新陈代谢的进行,提供所需要的物质和一定的环境条件。

19.线粒体是活细胞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

20.叶绿体是绿色植物叶肉细胞中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器。

21.内质网与蛋白质、脂类和糖类的合成有关,也是蛋白质等的运输通道。

22.核糖体是细胞内合成为蛋白质的场所。

23.细胞中的高尔基体与细胞分泌物的形成有关,主要是对蛋白质进行加工和转运;

植物细胞分裂时,高尔基体与细胞壁的形成有关。

24.染色质和染色体是细胞中同一种物质在不同时期的两种形态。

25.细胞核是遗传物质储存和复制的场所,是细胞遗传特性和细胞代谢活动的控制中心。

27.细胞以分裂是方式进行增殖,细胞增殖是生物体生长、发育、繁殖和遗传的基础。

28.细胞有丝分裂的重要意义(特征),是将亲代细胞的染色体经过复制以后,精确地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去,因而在生物的亲代和子代间保持了遗传性状的稳定性,对生物的遗传具重要意义。

29.细胞分化是一种持久性的变化,它发生在生物体的整个生命进程中,但在胚胎时期达到最大限度。

30.高度分化的植物细胞仍然具有发育成完整植株的能力,也就是保持着细胞全能性。

31.新陈代谢是生物最基本的特征,是生物与非生物的最本质的区别。

32.酶是活细胞产生的一类具有生物催化作用的有机物,其中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少数酶是rna。

33.酶的催化作用具有高效性和专一性;

并且需要适宜的温度和ph值等条件。

35.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的过程。

光合作用释放的氧全部来自水。

36.渗透作用的产生必须具备两个条件:

一是具有一层半透膜,二是这层半透膜两侧的溶液具有浓度差。

37.植物根的成熟区表皮细胞吸收矿质元素和渗透吸水是两个相对独立的过程。

38.糖类、脂类和蛋白质之间是可以转化的,并且是有条件的、互相制约着的。

39.高等多细胞动物的体细胞只有通过内环境,才能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40.正常机体在神经系统和体液的调节下,通过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叫稳态。

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41.对生物体来说,呼吸作用的生理意义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为生物体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二是为体内其它化合物的合成提供原料。

42.向光性实验发现:

感受光刺激的部位在胚芽鞘尖端,而向光弯曲的部位在尖端下面的一段。

43.生长素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往往具有两重性。

这与生长素的浓度高低和植物器官的种类等有关。

一般来说,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

44.在没有受粉的番茄(黄瓜、辣椒等)雌蕊柱头上涂上一定浓度的生长素溶液可获得无子果实。

45.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不是受单一激素的调节,而是由多种激素相互协调、共同调节的。

46.下丘脑是机体调节内分泌活动的枢纽。

47.相关激素间具有协同作用和拮抗作用。

48.神经系统调节动物体各种活动的基本方式是反射。

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

49.神经元受到刺激后能够产生兴奋并传导兴奋;

兴奋在神经元与神经元之间是通过突触来传递的,神经元之间兴奋的传递只能是单方向的。

50.在中枢神经系统中,调节人和高等动物生理活动的高级中枢是大脑皮层。

51.动物建立后天性行为的主要方式是条件反射。

52.判断和推理是动物后天性行为发展的最高级形式,是大脑皮层的功能活动,也是通过学习获得的。

53.动物行为中,激素调节与神经调节是相互协调作用的,但神经调节仍处于主导的地位。

54.动物行为是在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运动器官共同协调下形成的。

55.有性生殖产生的后代具双亲的遗传特性,具有更大的生活能力和变异性,因此对生物的生存和进化具重要意义。

56.营养生殖能使后代保持亲本的性状。

57.减数分裂的结果是,新产生的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原始的生殖细胞的减少了一半。

58.减数分裂过程中联会的同源染色体彼此分开,说明染色体具一定的独立性;

同源的两个染色体移向哪一极是随机的,则不同对的染色体(非同源染色体)间可进行自由组合。

59.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的减半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中。

60.一个精原细胞经过减数分裂,形成四个精细胞,精细胞再经过复杂的变化形成精子。

61.一个卵原细胞经过减数分裂,只形成一个卵细胞。

62.对于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来说,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对于维持每种生物前后代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恒定,对于生物的遗传和变异,都是十分重要的

63.对于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来说,个体发育的起点是受精卵。

64.很多双子叶植物成熟种子中无胚乳,是因为在胚和胚乳发育的过程中胚乳被胚吸收,营养物质贮存在子叶里,供以后种子萌发时所需。

65.植物花芽的形成标志着生殖生长的开始。

66.高等动物的个体发育,可以分为胚胎发育和胚后发育两个阶段。

胚胎发育是指受精卵发育成为幼体。

胚后发育是指幼体从卵膜孵化出来或从母体内生出来以后,发育成为性成熟的个体。

67.dna是使r型细菌产生稳定的遗传变化的物质,而噬菌体的各种性状也是通过dna传递给后代的,这两个实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

68.现代科学研究证明,遗传物质除dna以外还有rna。

因为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所以说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69.碱基对排列顺序的千变万化,构成了dna分子的多样性,而碱基对的特定的排列顺序,又构成了每一个dna分子的特异性。

这从分子水平说明了生物体具有多样性和特异性的原因。

70.遗传信息的传递是通过dna分子的复制来完成的。

71.dna分子独特的双螺旋结构为复制提供了精确的模板;

通过碱基互补配对,保证了复制能够准确地进行。

72.子代与亲代在性状上相似,是由于子代获得了亲代复制的一份dna的缘故。

73.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直线排列,染色体是基因的载体。

74.基因的表达是通过dna控制蛋白质的合成来实现的。

75.由于不同基因的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碱基顺序)不同,因此,不同的基因含有不同的遗传信息。

(即:

基因的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就代表遗传信息)。

76.dna分子的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决定了信使rna中核糖核苷酸的排列顺序,信使rna中核糖核苷酸的排列顺序又决定了氨基酸的排列顺序,氨基酸的排列顺序最终决定了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的特异性,从而使生物体表现出各种遗传特性。

77.生物的一切遗传性状都是受基因控制的。

一些基因是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

基因控制性状的另一种情况,是通过控制蛋白质分子的结构来直接影响性状。

78.基因分离定律:

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两个生物纯本杂交时,子一代只表现出显性性状;

子二代出现了性状分离现象,并且显性性状与隐性性状的数量比接近于3:

1。

79.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是:

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具有一定的独立性,生物体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会随着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80.基因型是性状表现的内存因素,而表现型则是基因型的表现形式。

81.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

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互不干扰的。

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82.基因的连锁和交换定律的实质是:

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的不同基因,常常连在一起进入配子;

在减数分裂形成四分体时,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有时会随着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换而发生交换,因而产生了基因的重组。

83.生物的性别决定方式主要有两种:

一种是某y型,另一种是zw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