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单元备课策略集体备课解读稿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9148691 上传时间:2023-01-04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3.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单元备课策略集体备课解读稿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单元备课策略集体备课解读稿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单元备课策略集体备课解读稿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单元备课策略集体备课解读稿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单元备课策略集体备课解读稿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单元备课策略集体备课解读稿Word格式.docx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单元备课策略集体备课解读稿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单元备课策略集体备课解读稿Word格式.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单元备课策略集体备课解读稿Word格式.docx

”为此,教材除了在正式教学小数的意义时,借助计量单位(如,长度单位)来帮助学生理解外,在练习中还安排了很多根据十进制计量单位理解小数的实际意义的练习。

如第36页第3题“用手势比画下面的长度”,第37页第9题“说一说下面小数的含义”等。

(二)改进了“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表述

实验教材修订教材

这样修改,突出了小数点移动与乘10、乘100……和除以10、除以100……的关系,更利于学生理解、掌握。

(三)突出法则、规律等内容的提炼

在本单元教学中涉及很多法则、规律等知识内容,如小数的读写方法、小数的性质、小数大小比较的方法、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规律、小数单位换算、求小数的近似数的方法等。

教材在编排时注重引导学生提炼,突出提炼过程和方法的引导。

如“小数的近似数”教学,教材采用对话的方式,具体呈现了层次清晰地求小数近似数方法的探索过程,提高学生概括归纳的意识和能力。

五、教学建议

(一)小数的意义和读写法

从教材内容看,“利用特定单位测量的过程中遇到不能用整数数据表示时就产生了小数”,其实这是将小数的产生历史用最简洁的方式呈现出来。

例1以两位小数和三位小数的意义为重点,教学小数的意义。

用多种形式表示长度,初步教学百分之几的分数可以写成两位小数,千分之几的分数可以写成三位小数。

例题以长度单位的改写为载体,教学小数的意义,分四段进行。

第二段围绕“1厘米是几分之几米?

4厘米、8厘米各是几分之几米”这些问题展开两位小数的教学过程。

把1厘米写成几分之几米,有一些难度,通常先要思考:

1米平均分成100份,每份长1厘米,1厘米是1米的百分之一,是1/100米,写出分母是100的分数。

再指出1/100米写成小数是0.01米,0.01读作零点零一。

引出了两位小数,凸显了百分之一可以写成两位小数。

在上面的过程中,学生建构了对1/100的认识,接受了0.01这个小数。

两位小数的含义。

第三段围绕“1毫米等于几分之几米?

6毫米、13毫米呢”这些问题,教学三位小数。

这一段的教学和第二段十分相似,教学这一段内容,要利用学习两位小数得到的经验,更多地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能动性。

第四段概括小数的意义。

回顾三年级下册十分之几分数的改写,以及上面百分之几、千分之几分数的改写,先指出“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都可以用小数表示”揭示了这些特殊的十进分数与小数的关系。

再反思具体的改写活动,从一位小数是根据十分之几的分数写成的,理解“一位小数表示几个十分之一”;

从两位小数是根据百分之几的分数写成的,理解“两位小数表示几个百分之一”;

从三位小数是根据千分之几的分数写成的,理解“三位小数表示几个千分之一”……逐渐揭示了小数的计数意义。

在引导学生学习小数的计数单位和进率时,要充分借助学生已有的十进制分数和分数单位之间的关系,加强不同计数单位间的对比:

十分之一里有几个百分之一?

那0.1里有几个0.01呢?

引导学生理解小数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

在例2情境图中给出的两个小数和另外给出的12.378里,小数的整数部分不再是0,结合这三个小数,分析它的整数部分和小数部分,了解小数的组成;

理解计数单位,认识数位,建立对应关系;

在学生头脑中建立完整的数位顺序表,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

第一学段初步认识小数进行简单计算时,有的老师可能介绍了小

数的整数部分和小数部分,学生已经知道小数点左边是小数的整数部分,右边是小数的小数部分。

本例题的学习要充分利用三年级已有的数位、计数单位知识。

首先从整数部分入手,让学生回忆旧知:

5在个位,它的计数单位是一,表示有5个一,整数部分组成学生应该掌握得比较好,不必浪费时间。

然后借助三年级的知识学习小数部分的计数单位和数位:

12.378中,3表示什么?

3表示3个十分之一,此时明确小数部分也是有数位的,即不同计数单位,按照一定顺序排列,它们所占位置叫做数位。

(这个概念要反复跟学生讲)那么十分之一所占的位置,就称为十分位。

以此为契机,认识计数单位百分之一、千分之一、万分之一以及对应的数位,分析例题中不同数字表示的含义。

通过充分的练习熟悉小数部分的计数单位及对应的数位。

此处教学时要注意区别小数和小数部分两个概念。

比如12.378称为小数,而378称为小数部分。

例3是在例2已经读了几个小数的基础上进行的。

学生还没有完全掌握读小数的方法,需要大量的练习,然后归纳读小数的规律与方法。

例4是写小数,对学生而言,读写小数的难点在于有“0”的情况的处理。

(二)小数的性质和大小比较

在小数的性质的教学中,教材新增了一处情景,这也可以看作是本单元乃至整册教材在编排上的一个主导思想,就是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切入到数学的学境中,丢掉数学枯燥的外衣,增强数学的实用性和

趣味性,更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

同时也给出了更加明显的学习提示,将0.1、0.10、0.100加粗变红的意义在于提示学生三者之间的区别,也就是计数单位上的变化,应引起师生的注意。

就内容来说,小数的性质并不复杂,应用小数性质化简小数也不难。

但是,体验小数性质的必然性和合理性,理解小数末尾添上0或者去掉0,小数的大小为什么不变,却不是很容易的。

所以,教材安排两道例题,帮助学生形成小数的性质,并在理解的基础上应用性质改写相关小数。

例1看图比较0.1米、0.10米和0.100米的大小。

根据小数的意义,0.1米是1/10米,即1分米;

0.10米是10/100米,即10厘米,0.100米是100/1000米,即100毫米。

由1分米=10厘米=100毫米,得到0.1米=0.10米=0.100米。

又一次接触小数末尾添上0和去掉0的现象,发现小数的大小相等。

例2则是通过直观图,观察0.3和0.30的大小其实是一样的。

直观图脱离了人民币、长度具体的量,要借助小数的计数单位间的关

回顾情景图、例1和例2里的几组等式,由此得出“小数末尾添上0或者去掉0,小数大小不变”的规律,总结出小数的性质。

学生习惯于从左往右观察0.3=0.30和0.1=0.10=0.100,容易看到小数末尾添上0。

教学应引导他们继续从右往左观察等式,体会什么是小数末尾去掉0。

这里要注意一点:

0.3和0.30虽然在数的大小上是一样的,但在小数的意义上却是不同的:

0.3表示3个十分之一,0.30表示30个百分之一。

所以教学时在发现相同点之后,还要思考他们的不同点,这在后面求近似数的时候将涉及到。

例3、例4为进一步理解小数性质和初步应用小数性质而编排,着力对小数“末尾0”的体验。

例3的2个小数里都有“0”,有些“0”在小数的末尾,有些“0”不在小数的末尾。

判断“哪些0可以去掉”,有助于准确理解和掌握小数“末尾”的含义。

在这道例题中还能体验,去掉小数末尾的“0”,非0数字所在的数位不变,因而不改变小数的组成,不改变小数的大小。

如果去掉小数中间的“0”,非0数字所在数位发生变化,这就改变了小数的组成,小数的大小随着也就变了。

化简中“小数末尾”与“小数点后面”要加强区分,学生容易混淆概念。

例4与例3内容相近,只是一个化简一个改写小数。

都是依据小数的性质进行的。

小精灵提出探究问题,引导学生总结概括应用小数的性质时要注意的问题,突出小数末尾的“0”才能去掉,加深对小数性质的理解。

例5小数的大小比较

在三年级已经学习过小数的大小比较,且大多有具体情境的支撑。

这部分知识学生理解起来并不难。

需要注意的是:

前面各教学的比较整数大小的方法,有些也可以应用于比较小数的大小,有些需要在认识上作些必要的调整。

如在整数中,位数多的数一定比位数少的数大(四位数一定大于三位数),而在小数中未必一定如此(三位小数不一定小于四位小数)。

因此,从比较整数的大小到比较小数的大小,不是单纯的认知同化和方法迁移,而是既有承前的一面,又有发展的一面。

(三)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

例1注重知识对比,感知小数点移动与小数大小变化的关系。

为下面单位换算提供方法基础。

借助主题图呈现孙悟空变长金箍棒打小妖的情景,让学生直观感知到小数点的移动与金箍棒长度的变化是有关系的,小数点越往右移,小数就越大,为后面的观察规律奠定基础。

那么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存在什么样的规律呢?

由于知识理解起来相对抽象,教师要发挥好指导作用。

可以按照教材中提供的方法,将金箍棒的长度由小数形式转化成整数形式,以便于观

察规律;

也可以借助小数的意义中计数单位之间十进制关系。

10个0.009是0.09,10个0.09是0.9……,从而发现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小数就扩大到原数的10倍。

多维度地揭示规律。

在充分探究、归纳的基础上,总结小数点移动引发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孩子往往习惯按照从上到下,小数点往右移动的顺序找规律,教学中要引导反方向寻找小数点往左移引起小数变化的规律。

对于这个规律要加强巩固练习,尤其是叙述语言的准确上下功夫,建立起小数点“左移变小,右移变大”“变小用除法,变大用乘法”的思维模型,防止学生小数点方向移反的情况,在初学时对于学生来说这是一个难点。

例2的教学是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的一个运用。

可以引导学生在弄清楚题意的基础上独立探究解决。

例如把0.07扩大到原来的10倍,要理解“原来”指的是0.07,扩大是小数点向右移动,扩大到原来的“10倍”是移动一位。

同时要用相应的乘除法算式进行理解。

例3是新添加的一道解决问题,这道例题是对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变化应用的一种补充。

需要一个独立课时完成。

对于解决问题类型的题目,学生解答起来都比较的吃力。

我认为要解决好两个问题:

一是通过条件和问题学会建立数量关系;

二是要找出解题的原型知识。

阅读与理解部分:

要求学生弄清条件和问题,分析题意。

这是建立数量关系的基础。

分析与解答:

这是解决问题的核心部分。

首先要通过分析条件与

问题,建立数量关系:

就是汇率某10000=美元,学生不会列式或列错算式,很多时候就是因为不会建立正确的数量关系。

在解答问题时要找到运算的原型,0.1563某10000,实际上就是把小数扩大到原来的10000倍,小数点向右移动4位。

至此完成算式的计算解答步骤。

这是新知的运用,由于计算的思维定势,学生可能想不到运用移动小数点解决问题,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另外关于汇率的知识学生可能不懂,在阅读和理解的时候教师要进行解释说明。

(四)小数与单位换算

单位换算学生都比较熟悉,低级单位、高级单位概念及进率也接触过。

其教学的难点是能综合运用计量单位间的进率、低高级单位间的换算方法、小数的性质、小数点移位的规律等知识进行单位换算。

教材从解决小朋友身高排序入手,感受到不同单位、不同形式的数据太乱,需要改写成统一的形式以便于比较。

从而使学生感受到改写的必要性,是解决现实问题的需要。

另外要观察对比四个数量的特点,发现1m45cm有两个单位名称,指出这样的名数是复名数;

而只有一个单位的——80cm是单名数。

其次结合数据回忆低级单位与高级单位如何确定。

例1是把单名数改写成小数。

可以让学生利用原有知识进行探究解答。

解答之前要观察两个单位,把低级单位改写成高级单位,单位变大了,数是需要变大还是变小呢?

在理解基本思路的基础上再去尝试改写。

此处要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进行观察思考,其思路有两个:

一是直接利用计数单位的关系,通过分数形式直接改写成小数。

这一点

学生有三年级分数的知识基础;

另一个是利用低级单位的数改写成高级单位的数要除以进率,再结合小数点移动的规律进行数的改写。

学生要反复练习改写的叙述过程,教参提出了“明方向”“确进率”“移小数点”的概括用语方便记忆。

复名数改写成单名数,其核心是单位相同的名数不需要变化,只把单位不同的名数改写成指定单位的名数,再把两个数相加就可以了。

例2与例1的方法是互逆的,可以直接迁移例1的知识进行自主探究,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进行表述。

由于两个例题的情况容易混淆,教师要充分发挥板书的汇总功能。

让学生充分对比两种情况所采取的不同方法,主要是从“明方向”、“移小数点”入手观察,从而更好地归纳出单位换算的不同方法。

(五)小数的近似数

例1求小数的近似数,教学的着力点放在理解精确度上。

学生已经会求整数的近似数,并初步能使用“四舍五入”法,在教学前可进行一些求整数近似数的练习,唤起学生的经验。

例1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三点:

第一点弄懂保留一位小数就是“精确到十分位”、保留两位小数就是“精确到百分位”。

第二点理解“保留两位小数或一位小数”的方法,让学生思考“精确到百分位应该看小数部分的哪一位?

”然后用“四舍五入”法写出0.984的近似数。

教材在后面提出了“如何保留整数”的问题,要求学生自己探索,叙述求近似数的方法。

第三点教学内容是,近似数“哪一个更精确一些”,体会

精确程度。

1.5保留一位小数,精确到十分位;

1.50保留两位小数,精确到百分位。

虽然1.5和1.50从小数性质的角度上看,是大小相等的。

但是,在精确度上看,它们的精确程度不同。

也正因为如此,在表示近似数时,小数末尾的0不能去掉。

例2、例3是改写较大的整数,两个例题以星球之间的距离为教学素材,其意义在于学生感兴趣,能丰富他们的科学知识。

而且能感到这些较大的整数,读、写都不太方便,乐意改变这些数的单位,以简化读、写方法。

教学分三个层次进行。

第一个层次把384400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着力教学改写的思路,并初步得出改写的方法。

384400是一个较大的数,通过读数能够知道它是38个万和4400个一组成的数。

所以,用“万”作单位表示这个数,“38”应该是整数部分里的数,“4400”应该是小数部分里的数。

这是比较抽象的推理,对学生来说可能有点难。

还可以从384400比38万大、比39万小,来理解这个数改写成以“万”作单位的数只能是个小数,整数部分只能是“38”。

教材给384400里的“4400”和38.44里的“44”加上同样的色块,显示了上面所说的思考过程,从而得出改写的关键一步:

在万位的右边点上小数点。

至于改写后的数要写出单位“万”,以及根据小数性质化简,都是学生能够解决的,教材不再过多强调了。

第二个层次是把778330000改写成用“亿”作单位的数,在上一层次“扶”的基础上,采取了“放”的策略,鼓励学生独立完成改写。

教材只是通过问题“怎样改写成用’亿’作单位的数呢?

”引起学生思考,组织他们讨论,整理出改写的思路,体会改写方法的要领。

例3在改写的同时,又提出了保留一位小数的要求。

将改写和求小数的近似数结合起来,一方面巩固了改写的方法,另一方面通过对两个结果的对比,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求近似数和改写成指定单位数的区别,即:

虽然都改变了原数的形式,但改写不改变数的大小,而求近似数改变了数的大小。

这两个知识在练习时学生容易混淆,要抓住问题的本质,加强相应的对比练习。

本单元的知识容量大,也越来越抽象,学生需要投入思考。

所以老师们上课一定要把节奏放缓,每提一个问题,要让孩子自己审题、明确要求、缜密思考,尝试自己解决。

我们要允许孩子在探究过程中犯错误、在练习中有反复,讲求知识获得的经历过程,达到体验深刻的目的。

六、实践性作业

(一)收集数学信息

(二)动手摆数字卡片

小数(每张卡片都要用上)?

(三)思维导图

本单元新知学完后,为了让零散的数学知识得到系统的整理,提升学生的知识梳理能力,思维发展能力,建议开展数学思维导图的实

践性作业。

七、《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单元练习设计

练习是反馈的重要手段,是课堂教学的延伸,也是师生信息交流的一个窗口,针对这一重要环节,现设计了如下有坡度、有层次的练习题。

单元小练习

一.填空

1.0.586是由()个0.1、()个0.01和()个0.001组成的。

(考查目的:

小数的数位顺序及计数单位。

2.一个数的百位、个位、十分位、千分位上都是最大的一位数,其它各个数位上都是0,这个数是()。

小数的数位顺序及小数的写法。

3.把0.5改写成用百分之一作单位的数是()。

小数的性质及小数的计数单位。

4.蜂鸟是世界上最小的鸟,身长5厘米,合()米,体重不超过2克,合()千克。

名数的改写。

5.一个三位小数,保留两位小数后的近似数是7.00,这个小数最大是(),最小是()。

求小数近似数的灵活应用。

二.选择

1.百分位是小数点右边第()位。

A.二

B.三

C.一

2.下面各数中,要读出两个“零”的数是()。

A.2.10008

B.210.008

C.2100.08

3.在下列小数中,去掉“0”而大小不变的小数是()。

A.5.830

B.0.006

C.7.08

小数的性质及小数的数位与计数单位。

4.把9先缩小到它的1/10,再扩大到新数的100倍,

结果是原来的()倍。

A.100

B.1000

C.10

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规律及应用。

5.把499630000改写成用“亿”作单位并精确到百分位是()位。

A.4.99

B.5.0

C.5.00

改写成以“亿”为单位的小数求近似数的方法。

三.解答

1.100千克小麦可磨面粉70千克,平均每千克小麦可磨面粉多少千克?

一吨小麦可磨面粉多少千克?

质量单位间的进率,根据数量关系利用小数点移动的规律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2.何龙每分钟走25米,他1小时40分可以走多少米?

合多少千米?

运用速度、时间、路程间的数量关系解决实际问题及应用进率、小数点移动的规律进行名数的改写。

3.公园健身场是一个长方形,把健身场的长和宽分别缩小到原数的1/100后,如下图所示。

(1)请算出这个健身场的实际长和宽。

(2)它的实际占地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根据缩小到原数的结果逆推出原数,利用小数点移动的规律计算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信息与通信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