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环保法试题524文档格式.docx
《新环保法试题524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环保法试题524文档格式.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9、建设项目中防治污染的设施,应当与主体工程()。
防治污染的设施应当符合经批准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要求,不得擅自拆除或者闲置。
A同时规划、同时设计、同时施工
B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
C同时规划、同时设计、同时施工
D同时规划、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
10、《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所称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
)总体。
A自然因素
B社会因素
C人文因素
D经济因素
11、本法所称环境,包括大气、水、海洋、土地、矿藏、森林、草原、野生生物等,不包括()。
A湿地、野生生物
B自然遗迹、人文遗迹
C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
D经济环境、城市和乡村
12、企业事业单位超过污染物排放标准或超过重点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排放污染物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可以责令其采取限制生产、()等措施。
A责令停业B责令关闭C拘留D停产整治
13、征收排污费的对象包括:
A一切开发建设项目
B一切对环境有影响的开发建设项目
C一切排放污染物的企事业单位
D一切其他生产经营者
14、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违法排放污染物,受到罚款处罚,被责令改正,拒不改正的,依法作出处罚决定的行政机关可以自责令改正之日的次日起,按照原处罚数额按()处罚。
A月
B日
C季
D年
15、保护环境是国家的()。
A、基本国策
B、重要国策
C、基本制度
D、首要任务
16、一切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环境的义务。
()应当对本行政区域的环境质量负责。
A、环保部门
B、地方各级人民政府
C、地方各级党组织
D、政府职能部门
17、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对全国环境保护工作实施统一监督管理;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对本行政区域环境保护工作()
。
A、环境质量负责
B、负全部责任
C、实施统一监督管理
D、负主要责任
18、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有下列行为(),尚不构成犯罪的,除依照有关法律法规规定予以处罚外,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或者其他有关部门将案件移送公安机关,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
情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
A、建设项目未依法进行环境影响评价;
B、违反法律规定,未取得排污许可证排放污染物;
C、通过暗管、渗井、渗坑、灌注或者篡改、伪造监测数据,或者不正常运行防治污染设施等逃避监管的方式违法排放污染物的;
D、生产、使用国家明令禁止生产、使用的农药。
19、编制有关开发利用规划,建设对环境有影响的项目,应当依法进行()。
未依法进行()的开发利用规划,不得组织实施;
未依法进行()的建设项目,不得开工建设。
A环境监测B环境规划C环境影响评价D环境监察
20、企业事业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制定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报()和有关部门备案。
A国务院B地方政府C环境保护主管部门D监察部门
21、对污染环境、破坏生态,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行为,符合下列条件的社会组织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一)依法在设区的市级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门登记;
(二)专门从事环境保护公益活动以上且无违法记录。
A、累计五年以上B连续五年以上C累计三年以上D连续三年以上
22、根据《环境保护法》规定,关于污染物排放标准,下列哪一说法是错误的?
A省级地方政府对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中已作规定和未作规定的项目,都可以制定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
B省级地方政府对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中未作规定的项目,可以制定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
C对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中已作规定的项目,在制定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时,可以因地制宜,严于或宽于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
D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须报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23、由于某化工厂长期排污,该厂周边方圆一公里内的庄稼蔬菜生长不良、有害物质含量超标,河塘鱼类无法繁衍,该地域内三个村庄几年来多人患有罕见的严重疾病。
根据《环境保护法》的规定,下列哪一选项是错误的?
A受害的三个村的村委会和受害村民有权对该厂提起民事诉讼
B因环境污染引起的民事诉讼的时效为3年
C环境污染民事责任的归责原则实行公平责任原则
D环境污染致害的因果关系证明,受害方不负举证责任
24、根据《环境保护法》的规定,下列哪一项是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的职权?
A对国家环境质量标准中未作规定的项目,制定地方环境质量标准
B对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中已作规定的项目,制定严于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的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
C定期发布环境状况公报
D会同有关部门,根据国家环境保护规划的要求,编制本行政区域的环境保护规划,报同级人民政府批准并公布实施
25、关于环境污染赔偿责任和赔偿金额的纠纷解决,下列哪一项表述是符合法律规定的?
A先请求环保部门进行处理,对处理不服才可以提起行政诉讼
B先请求环保部门进行处理,对处理不服才可以提起民事诉讼
C可以先请求环保部门进行调解,对调解不服的,可提起行政诉讼;
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
D可以先请求环保部门进行处理,对处理决定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
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
26、我国首次规定环境保护内容的宪法是(C)
A、1954年制定的《宪法》 B、1975年修订的《宪法》
C、1978年修订的《宪法》 D、1982年修订的《宪法》
27、首创“三同时”制度的国家是(D)
A、美国 B、日本 C、德国 D、中国
28、省级人民政府依法可以制定严于国家标准的(B)
A、地方环境质量标准 B、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
C、地方环保基础和方法标准 D、地方球境基准
29、我国环境污染防治法规定的承担民事责任的方式是(A)
A、排除危害、赔偿损失、恢复原状 B、排除危害、赔偿损失、支付违约金
C、具结悔过、赔偿损失、恢复原状 D、排除危害、赔礼道歉、恢复原状
30、环境噪声具有的特点是(C)
A、易评估和暂时性 B、分散性和持续性
C、无形性和多发性D、危害大和复杂性
31、甲村将村集体所有的荒山以土地使用权出让的形式出让给乙企业有偿使用70年。
后勘查出荒山的地下富含铁矿。
荒山地下铁矿的所有权和采矿权的归属是(C)
A、乙企业拥有70年采矿权,但所有权归国家所有
B、乙企业拥有70年采矿权,但所有权归甲村村集体所有
C、所有权和采矿权均归国家所有
D、所有权和采矿权均归甲村村集体所有
32、旨在保留和提供环境的“本底”而划定的特殊环境区域是(C)
A、森林公园 B、风景名胜区 C、自然保护区 D、自然遗迹地
33、主管全国风景名胜区工作的政府职能部门是(A)
A、建设部 B、国土资源部 C、国家林业局 D、国家环境保护总局
34、建设单位编制的环境影响报告书,应当依照有关法律的规定,征求建设项目(D)
A、所在地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的意见B、所在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的意见
C、所在行政区域公众的意见D、所在地有关单位和居民的意见
35、一般而言,环境权是指(C)
A、法院有审理环境污染纠纷案件的权利B、国家有管理环境的权利
C、公民享有在优美、舒适的环境中生活的权利
D、企业在获得排污许可后,有向环境排放污染物的权利
36、下列罪名中不属于"
破坏环境资源保护罪"
的是(B)
A、非法处置固体废物罪B、环保部门工作人员渎职罪
C、盗伐林木罪D、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罪
37、一般来说,各国将环境保护上升为国家的一项基本职责是在(
C)
A.19世纪50年代B.20世纪50年代C.20世纪70年代D.20世纪90年代
38、我国《环境保护法》规定,对本辖区环境质量负责的是(
D
)
A.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环保部门
B.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建设部门
C.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卫生部门
D.地方各级人民政府
39、建设项目对环境可能造成轻度影响的,应当编制什么文件对建设项目产生的污染和对环境的影响进行分析或者专项评价?
(
B
A.环境影响报告书
B.环境影响报告表
C.环境影响登记表
D.环境现状评价书
40、不属于环境概念范畴的是(
C
A.大气、
B.矿藏、
C.野生动物、
D.自然保护区。
41、国务院有关部门、设区的市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对其组织编制的土地利用的有关规划,区域、流域、海域的建设、开发利用规划,应当在规划编制过程中组织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编写(A)
A.该规划有关环境影响的篇章或者说明。
B.该专项规划的机关提出环境影响报告书。
C.该规划的环境影响报告表。
D.该规划的环境影响登记表
42、专项规划的环境影响报告书不应当包括下列内容(c
A、实施该规划对环境可能造成影响的分析、预测和评估;
B、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
C、对建设项目实施环境监测的建议;
D、环境影响评价的结论。
43、专项规划的编制机关对可能造成不良环境影响并直接涉及公众环境权益的规划,应当在该规划草案(B
),举行论证会、听证会,或者采取其他形式,征求有关单位、专家和公众对环境影响报告书草案的意见。
A、报送审批后
B、报送审批前
C、报送审批过程中
D、出台后
44、可能造成重大环境影响的,应当编制(A),对产生的环境影响进行全面评价;
A、环境影响报告书B、环境影响登记表
C、环境影响报告表
D、环境影响评价文件
45、不属于对环境可能造成重大影响的,应当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对建设项目产生的污染和对环境的影响进行全面、详细的评价的建设项目是(B
)。
A、原料、产品或生产过程中涉及的污染物种类多、数量大或毒性大、难以在环境中降解的建设项目;
B、对地形、地貌、水文、土壤、生物多样性等有一定影响,但不改变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建设项目;
C、可能对脆弱生态系统产生较大影响或可能引发和加剧自然灾害的建设项目;
D、容易引起跨行政区环境影响纠纷的建设项目;
46、下列环境因素中,不属于环境敏感区范围的是(D)
A、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B、珍稀动植物栖息地或特殊生态系统
C、人口密集区、文教区、党政机关集中的办公地点
D、城市规划中的工业区
47、建设单位报批的(A
)应当附具对有关单位、专家和公众的意见采纳或者不采纳的说明。
A、环境影响报告书
B、环境影响报告表
C、环境影响登记表
D、以上所有评价文件
48、(C)不得为建设单位指定对其建设项目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的机构。
A、国家环保总局
B、地方各级环保部门
C、任何单位和个人
D、各级人民政府计划部门
49、从事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单位,(B)收费标准。
A、由建设项目行业主管部门
B、必须严格执行国家规定的
C、由报告书审批部门确定
D、可以与委托单位协商
50、根据环境保护法的规定,对经限期治理逾期未完成治理任务的企业事业单位,所处的罚款由(B)决定。
(《环境保护法》第39条第2款)
A、企业事业单位的主管部门
B、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
C、作出限期治理决定的人民政府
D、公安机关
51、某工厂向附近一小河排放工业污水,已取得排放许可证,并向环保行政部门交纳排污费。
某日,厂技术人员赵某错误操作,致使一次排出污水中的有害化学物质含量超标。
以下是对随后发生的各种事件的责任判断,哪个是正确的?
(B)
A、附近某村甲因自己看管不严,其养的牛超过围至河边饮此水而亡,该厂不承担赔偿责任
B、日后,该河段水质渐趋恢复正常,附近某村民乙的一条牛因饮水后患病,到致失去耕作能力,该厂须承担赔偿责任
C、该厂超标污染的河水流入村民某丙承包的农田,造成秧苗损失2000元,丙欲起诉,应将该厂与赵某列为共同被告
D、该厂超标排放致附近丁村农作物大面积死亡,由此只发生民事赔偿责任而不发生刑事责任。
52、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根据(A)和国家经济、技术条件,制定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
(《环境保护法》第10条)
A、国家环境质量标准B、国家环境状况公报
C、国家污染排放状况D、国家环境质量状况
53、某工厂超标排污致使下游的河水变色,幸而发现及时,采取了有效措施,未产生重大后果。
对该工厂的环境违法行为应追究(
)
A.行政责任
B.民事责任
C.刑事责任
D.民事责任或刑事责任
54、确认某排污行为是否合法的根据是(B)。
A.环保方法标准B.污染物排放标准
C.环境基础标准D.环境质量标准
55、我国《海洋环境保护法》规定,负责防止海岸工程和陆源污染物污染损害海洋环境的主管机关是(A )
A.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B.国家海洋行政主管部门 C.国家海事行政主管部D.国家渔业行政主管部门
56、下列何种规划和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必须有公众参与(B)
A.可能造成不良环境影响并直接涉及公众环境权益综合性规划
B.可能造成不良环境影响并直接涉及公众环境权益专项规划
C.对环境可能造成重大影响、应当填写环境影响报告表的建设项目
D.所有可能会对环境造成负面影响的建设项目
57、环境与资源保护法调整的社会关系是(D )
A.人与物的关系B.人与环境要素的关系
C.人与自然的关系D.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58、在我国,野生动物资源所有权的规定是(C)
A.野生无主,谁猎谁有B.归国务院渔业行政主管部门所有C.归国家所有D.归全民和集体所有
59、我国《大气污染防治法》规定,可以划定为主要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区的是(D )A.尚未达到规定的大气环境质量标准的区域B.国务院批准划定的酸雨控制区C.二氧化硫污染控制区D.尚未达到规定的大气环境质量标准的区域、国务院批准划定的酸雨控制区
以及二氧化硫污染控制区
60、我国《水污染防治法》规定,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对实现水污染达标排放仍不能达到国家规定的水环境质量标准的水体,可以实施重点污染物排放的(
D
A.限期治理制度
B.排污许可制度
C.浓度控制制度
D.总量控制制度
61、根据《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的规定,谁可以根据国家声环境质量标准,划定本行政区域内各类噪声环境质量标准的适用区域(D
A.国务院
B.省级以上人民政府
C.国务院或省级以上人民政府
D.县级以上人民政府
62、国家实行土地用途管制制度,按照土地用途将土地分为(A)
A.农用地、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三类
B.生产用地、城市用地和生态用地三类
C.耕地、林地、草地和建设用地四类
D.基础设施用地、城市发展用地和农业生产用地三类
63、谁是对船舶污染实施监督管理的机关?
A
A.各级政府的环保部门B.各级交通部门的行政机关
C.各级人民政府的水利管理部门D.各地卫生行政部门
64、依照我国《野生植物保护条例》的规定,下列哪一类野生植物禁止出口(C )
A.未定名或者新发现并有重要价值的野生植物
B.濒危的野生植物
C.国家一级保护野生植物
D.国家二级保护野生植物
65、从对人类利用价值的角度观察,可以将生态环境分为(D)
A.生态资源、生物资源B.生态资源、非生物资源
C.生物资源和非生物资源D.生物资源、非生物资源和人文生态环境
66、我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对是否可以经中华人民共和国过境转移危险废物所作的规定是(
B
A.可以过境转移危险废物B.禁止过境转移危险废物
C.经海关同意可以过境转移危险废物
D.可以在向环保部门缴纳预防危险费后过境转移危险废物
67、我国《自然保护区条例》规定,自然保护区内保存完好的天然状态的生态系统以及珍稀、濒危动植物的集中分布地,应当划为(
A.缓冲区
B.实验区
C.核心区
D.外围保护地带
68、我国对自然保护区实施统一监督管理的机关是()
A.国家环境保护总局B.国务院环境保护委员会
C.国务院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
D.国务院及地方人民政府林业保护行政主管部门
69、我国《森林法》规定,国家设立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用于(
)A.防护林和特种用途林的营造、抚育、保护和管理
B.用材林的营造、抚育、保护和管理C.经济林的营造、抚育、保护和管理D.薪炭林的营造、抚育、保护和管理
70、下列不属于我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所规定的固体废物管理三原则是(
)
A.无害化
B.减量化
C.再循环D.资源化
71、《大气污染防治法》规定,被淘汰的设备()
A.转让给他人使用的,不得收费B.转让给他人使用的,应当防止产生污染C.未经有关部门批准,不得转让给他人使用D.不得转让给他人使用
72、环境方法标准的作用是什么?
)?
A.确定环境标准是否合法有效的根据
B.是确定环境监测数据以及环境纠纷中有关各方出示的证据是否合法有效的根据
C.是标定环境监测仪器和检验环境保护设备性能的法定依据
D.是认定排污行为是否合法的根据
73、目前专门规范我国排污费征收、使用和管理的规范性文件是( )
A.《征收排污费暂行办法》B.《排污费征收使用管理条例》
C.《水污染防治法实施细则》D.《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
74、我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规定,在城市范围内从事生产活动确需排放偶发性强烈噪声的,其批准单位应当是当地(
A.公安部门
B.环境保护主管部门C.卫生部门
D.人民政府
75、《大气污染防治法》规定,被淘汰的设备()
76、污染物排放标准是为了实现(),结合经济技术条件或环境特点而制定的允许污染物排放的最高限额。
A环保目标B环境质量标准C环境基准D环境基础标准
77、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在追究环境损害引起的民事责任时,只需具备什么要件,即可追究民事责任(
A.故意B.过失C.实施了危害行为并造成危害结果D.违法行为
78、建设项目对环境可能造成轻度影响的,应当编制什么文件对建设项目产生的污染和对环境的影响进行分析或者专项评价?
A.环境影响报告书
B.环境影响报告表
C.环境影响登记表D.环境现状评价书
79、以下关于“环境权”的说法错误的是()
A.我国公民参与环境与资源管理是依据现行法律中明确规定了的环境权
B.环境权是指公民都有在良好环境下生活的权利
C.环境权是公民参与环境与资源管理的各种权利的基础
D.环境权是公民应当拥有的最基本的权利之一
80、最早确立“三同时”制度的国家是()
A.澳大利亚B.中国C.美国D.法国
81、在实际经济活动中,生产者或消费者的活动对其他生产者和消费者产生超越活动主体范围的不利影响,这被称为()
A.政策失灵B.市场失灵C.环境外部不经济性D.柯斯定理
82、环境科学将自然原因引起的环境问题称为()
A.第一环境问题B.第二环境问题C.资源问题D.人口问题
83、在西方国家,环境与资源保护法一般称为()
A.公害法B.污染控制法C.环境保护法D.自然保护法
84、在国际环境法律关系中,()是法律关系的主体。
A.国家机关B.企业事业单位C.社会组织D.国家
85、()年国务院召开了第一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把环境保护提上了国家管理的议事日程。
A.1972B.1973C.1976D.1978
86、我国宪法规定自然资源和某些重要的环境要素属于
A.集体所有B.无主物C.全民所有D.私人所有
87、以可持续发展为导向的原则是
A.我国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基本原则
B.我国环境与资源保护立法的指导方针
C.我国社会主义法的指导思想
D.我国环境与资源保护法执行过程中应遵循的原则
88、从产业革命到20世纪初西方工业发达国家环境与资源管理采用的主要措施是
A.消极的限制手段B.被动的治理手段
C.预防为主、防治结合D.全面协调人与环境的关系
89、为了贯彻“防治结合”的原则,我国确立了
A.环境影响评价制度B.“三同时”制度
C.土地利用规划制度D.排污许可制度
90、在环境管理中使用最广泛的是
A.开发许可证B.排污许可证C.建设许可证D.生产销售许可证
91、
填空
1.根据环境问题的产生原因,环境问题分为()和()两大类。
2.人类的环境可以分为()和()两种。
3.“()”是解决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关系的唯一选择。
4.“()”是环境权产生的根本原因。
5.人类对环境与发展问题有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