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中考《生物的多样性及保护》试题含答案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9127322 上传时间:2023-01-04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36.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物中考《生物的多样性及保护》试题含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生物中考《生物的多样性及保护》试题含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生物中考《生物的多样性及保护》试题含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生物中考《生物的多样性及保护》试题含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生物中考《生物的多样性及保护》试题含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生物中考《生物的多样性及保护》试题含答案文档格式.docx

《生物中考《生物的多样性及保护》试题含答案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物中考《生物的多样性及保护》试题含答案文档格式.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生物中考《生物的多样性及保护》试题含答案文档格式.docx

在下列生物中,全部属于脊椎动物的是()

A.海马蜥蜴大鲵B.蝗虫水蛭蜈蚣

C.鲫鱼家兔线虫D.蚂蚁蜜蜂章鱼

【答案】A

动物的分类除了比较动物的外部形态结构,还要比较动物的内部构造和生理功能,根据动物体内有无脊柱可以把动物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的体内有脊椎骨构成的脊柱,无脊椎动物的体内没有脊柱。

A.海马是鱼类、蜥蜴是爬行动物、大鲵是两栖动物,体内有脊柱,属于脊椎动物,A符合题意。

B.蝗虫是节肢动物、水蛭是环节动物、蜈蚣是节肢动物,体内都没有脊柱,属于无脊椎动物,B不符合题意。

C.鲫鱼是鱼类、家兔是哺乳动物,属于脊椎动物,线虫是无脊椎动物,C不符合题意。

D.蚂蚁、蜜蜂都是节肢动物,章鱼是软体动物,它们都属于无脊椎动物,D不符合题意。

A。

关键点:

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的分类依据是体内有无脊柱。

3.小小分类学家,请鉴别下列哪个是不对的?

(  )

A.被子植物的营养器官和生殖器官的形态结构都可以作为分类的依据

B.生物分类单位从大到小依次是:

界、门、纲、目、科、属、种

C.郊狼与狐同科,郊狼与狼同属,狐与虎同目,则和狼亲缘关系最远的是狐

D.植物双名法是瑞典植物学家林奈提出的

生物分类是研究生物的一种基本方法。

科学家根据生物之间的相似程度,把它们分成不同等级的分类单位。

界、门、纲、目、科、属、种是生物的七个分类单位,其中界是最大的分类单位,种是最基本的分类单位。

生物的分类单位越大,所包含的生物共同特征越少,生物种类越多,亲缘关系越远;

反之,生物的分类单位越小,所包含的生物共同特征越多,生物种类越少,亲缘关系越近。

A.被子植物的根、茎、叶(营养器官)、花、果实、种子(生殖器官)的形态结构都可以作为分类的依据,其中的花、果实和种子往往作为分类的重要依据,是因为花、果实和种子的形态结构相对稳定,故A正确。

B.生物分类单位从大到小依次是界、门、纲、目、科、属、种,其中界是最大的分类单位,种是最基本的分类单位,故B正确。

C.郊狼与狐同科,郊狼与狼同属,狐与虎同目,属最小,目最大,则和狼亲缘关系最近的是郊狼,和狼亲缘关系最远的是虎,故C错误。

D.1768年,瑞典著名的植物学家林奈在《自然系统》这本书中正式提出科学的生物命名法——双名法,按照双名法,每个物种的科学名称(即学名)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属名,第二部分是种加词,种加词后面还应有命名者的姓名,有时命名者的姓名可以省略。

双名法的生物学名部分均为拉丁文,并为斜体字;

命名者姓名部分为正体,故D正确。

故选C。

解题的关键是理解生物分类的等级及特点。

4.森林能够涵养水源、保持水土,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  )

A.直接价值B.间接价值

C.潜在价值D.实用价值

【答案】B

生物多样性具有直接价值、间接价值、潜在价值等。

5.下列关于生物分类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生物分类的依据是生物个体大小

B.同一分类单位中的生物,其特征也不完全相同

C.分类单位越小,所包含的生物种类越少

D.分类单位越大,亲缘关系越远

生物分类单位由大到小是界、门、纲、目、科、属、种。

界是最大的分类单位,最基本的分类单位是种。

分类单位越大,共同特征就越少,包含的生物种类就越多,亲缘关系越远;

分类单位越小,共同特征就越多,包含的生物种类就越少,亲缘关系越近。

种是最小的单位,一种生物就是一个物种,同种的生物共同特征最多。

A.生物分类的主要依据是生物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特征,A错误。

B.同一分类单位中,生物的共同特征较多,但不完全相同,B正确。

C.分类单位越小,共同特征就越多,包含的生物种类就越少,C正确。

D.分类单位越大,共同特征就越少,包含的生物种类就越多,亲缘关系越远,D正确。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记生物的分类单位等级,明确种是最基本的单位。

6.目前海洋鱼类和淡水鱼类日益减少的主要原因是()

①环境污染严重②人类过度捕捞③鱼的产卵量过低④鱼的食物短缺

A.①②B.②④C.②③D.③④

威胁生物多样性的原因有栖息地被破坏、偷猎、外来物种入侵、环境污染、其他原因等。

人类对环境的改造地域扩张很厉害,如乱砍滥伐、滥捕乱杀、过度放牧、不合理开垦(围湖造田、垦荒、湿地开发等)、环境污染等,使生物的栖息环境遭到破坏,使生物的生存受到威胁,导致生物种类越来越少,破坏生物的多样性。

工业废水、废渣、生活污水等流入淮河,使淮河的水质恶化、含有有毒物质、水体缺氧等,不在适宜鱼虾生活,严重的致使大量鱼虾死亡,如1994年爆发了特大污染事故,致使洪泽湖1200万千克鱼、9万千克蟹、2.5万千克虾死亡,苏南大部城市河段发黑发臭,成为没有动物的“死河”。

水体污染导致多种水生动物死亡,生物种类和数量锐减。

因此,目前海洋鱼类和淡水鱼类日益减少的主要原因是①环境污染严重和②人类过度捕捞。

故选A。

解题的关键是理解威胁生物多样性的原因。

7.小明把玉米、桃、油松归为一,把衣藻、苔藓、满江红归为一类,他分类的依据是()

A.有根或无根B.有果实或无果实

C.水生或陆生D.有种子或无种子

【答案】D

自然界中的生物多种多样,我们要对其进行分类,分类依据很多,要灵活分类,分析解答。

自然界中的植物多种多样,根据植物种子的有无和繁殖方式的不同一般把植物分成种子植物和孢子植物,种子植物用种子繁殖后代,孢子植物不结种子,用孢子繁殖后代。

衣藻、苔藓和满江等都不结种子,用孢子繁殖后代,属于孢子植物;

玉米、桃、油松都结种子,用种子繁殖后代,属于种子植物。

可见D符合题意。

掌握植物分类的知识是解题的关键。

8.两千年前,我国森林覆盖率为50%,而现在仅有16.5%,这种变化导致的结果是(  )

A.气候变得更加湿润B.干旱加剧,洪涝减少

C.物种减少,甚至灭绝D.耕地增多,粮食丰产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森林锐减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解答时可以从生物多样性的内涵和森林锐减对生物、气候的影响方面来切入。

生物多样性通常有三个层次的含义,即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遗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每种生物都生活在一定的生态系统中,当植物十分丰富的森林生态系统变成单一的农田后,生物种类会迅速减少,破坏了食物链,影响了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当生态系统发生剧烈变化时,一些生物不在适应环境,迁走或死亡,如鸟类和哺乳类大量减少。

鸟类减少,各种农林害虫失去天敌的控制,就大量繁殖起来,给农作物和树木造成了严重的危害。

因此森林锐减也会加速种类多样性和基因多样性的丧失。

森林通过蒸腾作用,增加大气的湿度,增加降水,调节气候;

森林还能涵养水源,防止水土流失。

因此森林减少,会使干旱加剧,洪涝灾害增多,粮食减产。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知森林锐减对生物、气候的影响。

9.据记载,进入20世纪后,几乎每年都至少有一种鸟类或哺乳动物从地球上消失,造成野生动物濒危和灭绝的主要原因是()

A.干旱少雨,动物没有水喝

B.天敌过多,大量被捕食

C.人类活动破坏了生态平衡

D.食物不足,饥饿致死

威胁生物多样性的原因有乱砍滥伐导致栖息地的破坏、偷猎、盲目引进外来物种、环境污染等。

人类对环境的改造幅度已经很大且地域扩张也很厉害,导致环境变化太大,很多物种的生活地域越来越小,且不能适应环境改造所带来的新的环境,以至于灭绝,如乱砍滥伐、过度放牧、不合理的开发(围湖造田、垦荒、湿地开发等)、使生存环境被破坏与改变,不再适和生物生存,导致野生生物的濒危或面临灭绝,因此造成野生动物濒危和灭绝的主要原因是人类活动破坏了生态平衡,C正确。

生物多样性面临的威胁。

 

10.在下列关于烟草的分类单位中,包含共同特征最多的是()

A.双子叶植物纲B.烟草属C.被子植物门D.茄科

分类单位越大,生物的相似程度越少,共同特征就越少,包含的生物种类就越多,生物的亲缘关系就越远;

分类单位越小,生物的相似程度越多,共同特征就越多,包含的生物种类就越少,生物的亲缘关系就越近。

在“门、纲、科、属”中“属”的分类等级最小,包含的生物共同特征最多,因此所包含的生物共同特征最多的是属,故选B。

理解生物分类单位之间的相互关系。

11.二十世纪,美国引进我国的野生大豆与当地大豆杂交,培育出抗大豆萎黄病的新品种,这是利用了()

A.环境的多样性B.生物种类多样性

C.基因多样性D.生态系统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的内涵通常包括三个方面,即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遗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基因的多样性是指物种的种内个体或种群间的基因变化,不同物种之间基因组成差别很大,同种生物如野生大豆和普通大豆之间基因也有差别,每个物种都是一个独特的基因库,美国科学家将我国的野生大豆引进到美国,与当地品种杂交,培育出了抗大豆萎黄病的优良品种,这是利用了基因的多样性,C正确。

12.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的最突出表现是(  )

A.“活化石”生物的死亡

B.生物繁殖速度下降

C.生物适应性普遍降低

D.全世界物种灭绝的速度加快

从威胁生物多样性的原因分析作答。

生物多样性面临的威胁主要体现为物种灭绝的速度加快;

生物多样性丧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人口快速增长是破坏或改变野生动物栖息地和过度利用生物资源的最主要原因;

故选D。

全世界濒危物种数目出现了令人担忧的严重上升趋势,大自然的生态平衡正在受到严峻挑战。

13.下表资料直接反映了生物多样性中的()

生物类群

哺乳动物

鸟类

爬行类

鱼类

裸子植物

被子植物

世界已知种数

4342

8730

6300

19056

850-940

260000

A.生态系统多样性

B.生物种类(物种)多样性

C.基因(遗传)多样性

D.生物数量多样性

试题分析:

生物多样性通常有三个主要的内涵,即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生物种类的多样性是指一定区域内生物种类(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的丰富性,基因的多样性是指物种的种内个体或种群间的基因变化,不同物种(兔和小麦)之间基因组成差别很大,同种生物如兔之间(有白的、黑的、灰的等)基因也有差别,每个物种都是一个独特的基因库,基因的多样性决定了生物种类的多样性,生物种类的多样性组成了不同的生态系统,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是指生物群落及其生态过程的多样性,以及生态系统的环境差异、生态过程变化的多样性等,题干资料直接反映了生物多样性中的生物种类的多样性,故选B。

考点:

本题考查的是生物多样性的内涵。

14.在动物的栖息环境中对动物加以保护的方式属于

A.易地保护B.就地保护

C.就地保护和易地保护相结合D.既不属于就地保护也不属于易地保护

【解析】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主要包括就地保护、迁地保护、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科学研究、制定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法律和政策,以及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的宣传和教育等;

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主要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即就地保护;

就地保护是指为了保护生物多样性,把包含保护对象在内的一定面积的陆地或水体划分出来,进行保护和管理;

在动物的栖息环境中,对动物加以保护就属于就地保护。

15.下列关于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的叙述,错误的是

A.森林大面积减少会危害到当地的生物多样性

B.大批引进外来物种可丰富当地的生物多样性

C.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措施

D.控制蚊、蝇等有害动物数量不破坏基因多样性

当植物十分丰富的森林生态系统大面积减少后,动物的栖息地也会大量减少,森林是生态系统的生产者为其他生物提供有机物,没有了生产者动物会缺少食物,破坏了食物链,导致许多野生动物濒临灭绝。

A正确;

我们知道引进外来物种,一般不引进它的天敌,因此外来物种就会因为缺少天敌,而数量大增,进而与其它生物争夺生存资源,从而影响了其它生物的生存,甚至引起其它生物的死亡,就会破坏生物的多样性,随意引进外来物种,会造成生物入侵,B错误;

建立自然保护区,将生物连同其生活的环境一起加以保护,这样不但是为了保护珍稀动植物,也包括各种典型的生态系统。

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

C正确;

对于鼠、蚊、蝇等有害动物,我们要适当控制其数量,减低其危害,反而利于保护生物的多样性。

D正确。

16.如图是部分动物的分类等级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图中最大的分类单位是目

B.狼属于犬科

C.猫、狮和虎同属于猫科

D.虎和犬没有任何共同特征

因此图中最大的分类单位是目,A正确;

由题中的分类索引可知,狼和犬同属,都属于犬科,B正确;

由题中的分类索引可知,猫和虎同属于猫科,C正确;

由题中的分类索引可知,虎与犬同属于食肉目,有一定的亲缘关系,D错误。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生物分类单位之间的关系。

并仔细分析题中的分类索引,结合题意解答。

17.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在育种中利用了(  )

A.基因的多样性

B.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C.生物种类的多样性

D.染色体的多样性

基因的多样性是指物种的种内个体或种群间的基因变化,不同物种(兔和小麦)之间基因组成差别很大,同种生物如野生水稻和栽培水稻之间基因也有差别,每个物种都是一个独特的基因库。

我国科学家袁隆平院士利用了野生水稻和普通水稻多次杂交,培育出产量很高的杂交水稻新品种,这种杂交技术实质是利用基因多样性,A正确。

18.关于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叙述错误的是(  )

A.保护生物多样性主要是指保护基因库的多样性

B.建立自然保护区是最有效的保护措施

C.动物园中培育大熊猫属于迁出原地保护

D.数量稀少的珍奇动物可放在濒危动物繁育中心加以保护

此题考查的是保护动物的多样性的基本措施的内容,据此答题。

生物多样性包括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因此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就是保护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A错误。

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自然保护区是人们把包含保护对象在内的一定面积的陆地或水体划分出来,进行保护和管理,B正确。

人们有时把濒危物种迁出原地,移入动物园、水族馆和濒危动物繁育中心,进行特殊的保护和管理,如动物园中培育大熊猫属于迁出原地保护,C正确。

人们有时建立濒危动物的种质库,以保护珍贵的遗传资源,D正确。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知道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基本措施。

19.培养细菌和真菌的一般步骤按先后顺序排列是

①高温灭菌②接种③配制含有营养物质的培养基④恒温培养

A.①②④③B.②①④③C.③①②④D.①③②④

培养细菌、真菌的一般步骤:

配置培养基一高温灭菌一接种一恒温培养。

细菌和真菌的生活需要一定的条件,如水分、适宜的温度、还有有机物。

因此首先③要配制含有营养物质的培养基,可以用牛肉汁加琼脂熬制,然后把培养基和所有用具进行①高温灭菌,以防杂菌对实验的干扰,为防止高温杀死细菌、真菌,要等冷却后,再进行②接种,接种后放在温暖的地方进行④恒温培养。

可见C正确。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记细菌、真菌的培养方法。

20.脊椎动物是指

A.有脊柱的动物B.陆生动物C.水生动物D.高等动物

根据体内有无脊柱可以把动物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两大类,脊椎动物的体内有由脊椎骨构成的脊柱,无脊椎动物的体内没有脊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