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触网支柱基础施工方案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9125677 上传时间:2023-01-04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64.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接触网支柱基础施工方案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接触网支柱基础施工方案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接触网支柱基础施工方案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接触网支柱基础施工方案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接触网支柱基础施工方案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接触网支柱基础施工方案Word下载.docx

《接触网支柱基础施工方案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接触网支柱基础施工方案Word下载.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接触网支柱基础施工方案Word下载.docx

3.2.10接地角钢的安放5

3.2.11 

浇筑承台混凝土5

3.2.12养护及外露螺栓保护5

4、质量控制与检验5

4.1 

质量控制5

4.2 

质量检验6

5、施工注意事项6

6、质量保证措施7

6.1质量目标7

6.2组织保证措施7

6.3制度保证措施7

7、安全保证措施8

7.1安全目标及要求8

7.2安全保证措施8

8、环境保护措施12

8.1环保目标及要求12

8.2环境保证体系12

8.3环境保证措施14

1、工程概况

新建铁路深圳至茂名铁路江门至茂名段JMZQ-7标一项目部(阳江段)全长28.6km。

路基段落H型钢柱基础为干作业法钻孔灌注桩基础(ZJ)、分为ZJ-B-1、2、3、4四种类型。

下锚拉线基础为干作业法钻孔灌注桩基础(LXZJ)类型。

拉线基础的选型应和钢柱基础类型配套使用:

如拉线干作业法钻孔灌注桩基础(LXZJ)对应H型钢柱的干作业法钻孔灌注桩基础(ZJ)。

2、编制依据

1.《接触网H型钢柱》(通化(2008)1301)

2.《电气化铁道设计手册(接触网)》(中国铁道出版社,1983)

3.《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

4.《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

5.《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2006年版)

6.《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

7.《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

8.《高速铁路路基工程施工技术规程》(Q/CR9602-2015)

9.《高速铁路路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751-2010)

10.新建铁路深圳至茂名铁路江门至茂名段JMZQ-7标段路基上接触网H型钢柱基础施工图等相关设计文件

11.现场施工条件

3、施工要求及工艺

3.1施工要求

施工前应对设计要求进行明确,接触网基础的位置、标高、结构形式、预埋件位置及数量、结构尺寸的允许偏差等关键参数必须清楚明了,所使用的预埋件要有检验合格证书方可使用,试验室应对现场的钢筋等原材料进行抽样检查。

试验性施工方案:

根据设计图纸,接触网支柱基础分为地上部分与地下部分。

为了保证接触网支柱基础的施工质量和施工便利,初步选定按照地下部分先定位、先浇筑,地上部分后立模、后浇筑的施工工艺进行,以期达到预埋螺栓组定位准确,基础外露部分整齐、美观的效果。

3.2施工工艺

路基段接触网支柱基础施工流程详见下图。

路基段接触网支柱基础施工流程图

3.2.1测量放样 

技术人员应对施工段落内的所有接触网支柱基础及拉线基础的设计里程位置进行统计,建立台账,然后书面交底于测量人员。

测量人员按照交底的里程位置,对接触网基础中心位置进行准确放样,必须先复核轨面标高、侧面限界符合要求后方可施工。

{靠线路侧接触网基础侧面与邻近线路钢轨侧面之间的距离按450mm设计,误差±

5mm,普通支柱按线路中心距基础中心3.35m,锚柱按3.45m。

见《深茂铁路江茂段先期施工段(DK318+800-DK341+000)接触网基础预留接口设计交底文件》},并在基础的大小里程及线路中心方向各放置一个辅助定位点(距离基础中心点70cm),记录辅助定位点的里程、距离、标高,书面交底技术人员。

所有定位点必须用铁钉、红漆作出显著标示,同时技术人员应对测量放样的定位点进行现场复核,确认无误后方可用于施工。

3.2.2钻机成孔 

成孔采用旋挖钻机挖孔。

承台顶面标高=为设计轨面标高-0.45m,桩顶标高=设计轨面标高-1.65m。

轨面标高由技术人员计算,测量人员复核无误后方可用于施工。

ZJ-B-1型直孔基础设计深度为5.8m,土壤内摩擦角为15°

≤φ≤20°

ZJ-B-2型直孔基础设计深度为5.2m,土壤内摩擦角为20°

≤φ≤30°

ZJ-B-3型直孔基础设计深度为4.2m,土壤内摩擦角为30°

≤φ≤40°

ZJ-B-4型直孔基础设计深度为3.4m,土壤内摩擦角为φ=40°

钻到设计深度后,必须在孔底处进行空转清土、然后停止转动,提出钻杆。

孔桩开挖到位后,人工开挖修整上部的承台基础,同时清除孔底的松土。

弃土在钻孔完成后立刻清除运走。

成孔后如因特殊情况不能及时灌注混凝土,应对孔口采取有效的防水措施,防止雨水进入孔内,且对孔口做好标识,做好防护措施,防止造成人员伤害。

钻孔时应注意保持孔口的垂直度,需使用铅垂线吊线检验。

同时要控制孔径,避免超挖。

成孔检查 

钻孔深度到位后,应对孔深、垂直度、孔位进行检验。

钻孔深度和垂直度测定:

用测绳(锤)测量孔深,孔深应满足设计要求;

用吊绳测定成孔垂直度,不符合要求时应由人工进行修孔,直到符合设计要求。

孔位检验由测量人员进行检查。

钢筋笼安放

①钢筋笼加工。

钢筋笼采用集中加工,由技术人员按设计要求对施工人员进行书面交底,施工人员按交底作业。

②钢筋笼就位。

钢筋笼检查合格后,运送到工点,绑好混凝土垫块,下放钢筋笼,吊放钢筋笼时,要对准孔位,垂直吊入,缓慢入孔,避免碰撞孔壁。

钢筋笼放到设计位置时,进行固定。

③钢筋笼在起吊、运输和安装过程中应采取措施防止变形,钢筋笼深入承台不小于1米。

3.2.5桩基础混凝土浇筑 

采用C30混凝土,混凝土浇筑时,如混凝土自由倾落高度大于2m,采用串筒下料至孔底,采用插入式振捣棒分层振捣密实。

尤其是边角等位置应加强振捣。

控制好桩基础顶面混凝土的标高。

基础浇筑完成后,应对外漏地脚螺栓先图黄油防腐,再用黄胶带进行包扎,最后用硬塑料套管进行固定包封防护。

混凝土浇筑完后应重点加强混凝土的湿度和温度控制,养护时间不少于28天。

3.2.6承台、CPⅢ辅助立柱钢筋笼连接 

①根据设计要求,CPⅢ辅助立柱与接触网支柱基础是连接在一起的整体,因此在施工完基础的地下部分后应开始着手CPⅢ辅助立柱的施工。

②首先测量放样定位CPⅢ辅助立柱的基础位置,人工持风镐进行开挖,同时按相关图纸要求进行钢筋笼绑扎。

③按照图纸要求将CPⅢ辅助立柱钢筋笼与接触网支柱基础的钢筋笼进行连接。

地上部分立模 

为保证外露部分的混凝土外观质量,应专门制作模板进行地上部分的浇筑。

模板在安装前应进行检查,检验合格的模板进行清洁并涂刷脱模剂。

模板安装后应对安装位置、断面形状尺寸进行复核,确认无误后固定模板。

预埋地脚螺栓 

①定位板制作。

定位板用槽钢制作,设两排螺栓定位孔,可通过上层的螺杆调节定位板的高度。

定位板可水平、上下移动,从而实现地脚螺栓的精确定位。

②螺栓组预埋。

支柱基础地脚螺栓外露基础面190mm,拉线基础地脚螺栓外露基础面100mm,定位装置放置在模板上,将每根地脚螺栓通过上下两个螺母固定在定位板上。

使每组六根地脚螺栓与定位板成为一个整体。

必须使用双层定位模板。

③粗调。

利用辅助定位点将定位板与螺栓组整体对中,然后通过上层的螺杆调节定位板的高程(定位板高程即基础顶面高程)并保证螺栓的外露长度,高程到位后调节定位板的水平,确认已经保持水平后粗调工作完成。

④精调。

粗调完成后由测量人员对预埋螺栓的位置、高程、间距等进行复核,如有偏差则通过调整定位装置对定位板进行细微的调节。

复核无误后将螺栓组与钢筋笼进行连接焊接,然后固定定位装置与钢筋笼。

3.2.9接地端子焊接 

综合接地端子在浇筑混凝土前确保接地端子和钢筋焊接符合要求后方可浇筑混凝土。

接地端子尾部φ16连接钢筋必须至少与2根地脚螺栓和2根钢筋焊接,单边焊接时搭接长度不低于100mm,双边焊接时搭接长度不低于55mm,焊接厚度不小于4mm。

接地端子表面应进行封堵,防止水泥砂浆等进入端子内。

接地端子应露出基础面20mm。

3.2.10接地角钢的安放 

钻孔桩(或挖孔桩)开挖至设计深度并放入基础外层钢筋笼后,打入接地极至基础地面以下不小于700mm,接地极由接地角钢L50×

6/Q235A与φ16圆钢以及接地端子三件焊接而成。

在非风区接地角钢应进行2级热浸镀锌,对于侵蚀性土质如盐渍土地段,应采用铜包钢接地棒(φ17.2mm)代替接地角钢,对于开挖较为容易的区段可采用纯铜棒(φ16mm)代替。

浇筑承台混凝土 

混凝土浇筑时,如混凝土自由倾落高度大于2m,采用串筒下料至孔底,采用插入式振捣棒分层振捣密实。

3.2.12养护及外露螺栓保护 

混凝土暴露面采用蓬布、塑料布等进行覆盖,防止表面水分蒸发。

暴露面保护层混凝土初凝前,应卷起覆盖物,用抹子搓压表面至少二遍,使之平整后再次覆盖,直至混凝土终凝为止。

浇筑完毕后对混凝土进行覆盖和洒水养护。

采用M39地脚螺栓,材质为Q345,螺栓外漏长度190mm,锚固长度≥1000mm,强度大于8.8级,混凝土凝固后应对基础上外露的螺栓采取内涂黄油,外用黄胶带缠裹措施进行保护。

4、质量控制与检验

质量控制 

4.1.1 

接触网支柱基础施工质量控制要点主要为三个方面:

①预埋螺栓组的定位。

②接地端子的焊接质量。

③基础外露部分的混凝土外观质量。

4.1.2 

对预埋螺栓的定位装置应周密考虑,要具备高程调节、位置调节以及精调功能,同时还应便于固定。

4.1.3 

接触网基础外露部分的模板应注意清理干净并涂刷脱模剂后再行使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注意振捣,以保证外露部分的外观质量。

4.1.4每个部位混凝土浇筑前必须检查接地端子连接情况,测量接地极的接地电阻、贯通性电阻值,并做好电阻测试数据记录。

并在拆模后及时复测接地端子的接地和贯通性,确保端子合格。

每处接地端子单个接地点的对地电阻要求小于4Ω,困难时不得>10Ω(如>10Ω,采取增设接地极措施),全线贯通地线敷设后,综合贯通地线上任一点的接地电阻小于1Ω。

4.1.5混凝土浇筑完后,在能保证混凝土表面及棱角完整时方可拆除,拆模时严禁用大锤和撬棍硬砸硬撬。

4.1.6接触网底座基础施工前必须制作标准模具,经检查合格后方可进行施工,施工时必须使用模具进行制作施工,确保施工规范、统一。

质量检验 

4.2.1 

接触网支柱基础施工质量检测按照《高速铁路路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以及图纸要求的现行相关标准执行。

4.2.2接触网支柱基础钢筋笼质量检验标准:

4.2.3接触网支柱基础施工的误差规定:

4.2.4基础混凝土、钢筋应符合《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的相关标准。

5、施工注意事项 

a接触网支柱基础宜在基床表层施工完成后施工。

b接触网支柱基础施工时不应破坏路基及防护工程结构,不得侵占。

c路基接触网基础高度按基础面比内轨面低600mm实施。

d施工前应进行施工定测并确定现场填挖方及地质条件情况,如果发现现场情况与设计有出入,或遇跨线桥、涵洞等,请及时与设计单位联系并立即告知供电段。

e遇到基础螺栓被破坏、基础开裂等情况,整治方案必须经过供电段同意方可整治。

6、质量保证措施

6.1质量目标

坚持“百年大计,质量第一”的方针,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和铁路总公司有关质量管理法规,对工程质量实施全过程管理,确保分项工程合格率100%,竣工一次交验合格率100%,合同履约率100%,顾客满意度≥90%。

6.2组织保证措施

建立健全各种质量管理的规章制度和制定质量标准及操作工艺,并通过质量监督检查工作贯彻落实。

成立以分部经理为组长、总工程师为副组长,其他副经理、综合部、工程技术部、安全质量部、物资设备部、计划财务部、试验室等相关部门负责人为组员的质量监督管理领导小组。

质量监督管理领导小组成员如下:

组长:

项目经理王连华

副组长:

总工程师李作军

组员:

副经理、部门负责人

实施全面质量管理工作,每月发布质量简报,公布工程质量情况,介绍经验,表彰先进,指出不足,鞭策落后。

不断推进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新标准的应用,不断提高施工工序质量的控制能力,保证工程质量达到优质标准。

6.3制度保证措施

6.2.1施工图现场核查和施工技术交底制度

(1)施工图现场核查制度

人员进场后,由项目总工程师组织各专业工程师对图纸进行分级会审,根据施工设计图进一步现场核查,尤其对线路的地质情况进行详细调查和补勘,确保不因地质资料不准而造成对质量的影响。

(2)坚持技术交底制度

根据建设单位审批通过的施工方案编制各作业指导书、工序技术交底,同时对管理人员、施工人员进行设计意图交底、施工方案交底、施工工艺交底、质量标准交底、安全标准交底、创优措施交底。

6.2.2材料、设备、配件进场检验和质量自检制度

(1)严把原材料进场质量关。

实行市场准入制度,在合格供应商(厂家)范围内进行招标,重要材料和半成品实行驻场(厂)监造。

加强地材质量检验,杜绝不合格材料进入工地;

对各种机械、设备按照采购合同文件的要求,严格进行验证,确保其技术状态良好,运转正常。

(2)加强质量的过程控制力度。

严格执行工程质量“三检”制度(自检、互检、交接检)。

真实填写检查记录,及时报检。

上道工序不合格,不准进入下道工序,上道工序必须为下道工序服务,即提供可靠的质量保证;

凡属隐蔽工程项目,首先由班、队、项目经理部逐级进行自检,自检合格后,会同监理工程师一起复检,检查结果填入验收表格,由双方签字,最终签发隐蔽工程检查证。

(3)质量事故申报制度,质量事故处理严格按铁路总公司及建设单位的有关规定执行。

7、安全保证措施

7.1安全目标及要求

(1)、安全目标

无铁路行车险性以上事故。

无人身重伤及其以上事故。

无汽车行车责任重大事故。

无等级火警事故和爆炸事故。

无压力容器爆炸事故。

(2)、安全要求

1、施工区域应设警示标志,严禁非工作人员进入。

2、为确保施工安全,现场应有专人统一指挥,并设一名专职安全员负责现场的安全工作,坚持班前进行安全制度教育,并对作业人员进行安全培训及安全交底。

3、对现场危险源进行醒目标识,并定期组织检查。

7.2安全保证措施

(1)、组织保证措施

成立以分部经理为组长,主管生产的副经理(安全总监)、总工程师为副组长,其他副经理、综合部、工程技术部、安全质量部、物资设备部、计划财务部、试验室等相关部门负责人为组员的安全生产领导小组。

分部成立安全质量部,负责安全生产领导小组日常工作。

安全生产管理领导小组成员如下:

副组长:

总工程师李作军、安全总监梁明先

(2)、制度保证措施

我部严格贯彻执行国家、铁路总公司、深茂公司有关法律、法规、暂行条例及文件等建立的各种适合本工程建设施工的安全管理制度,同时根据实际情况,并参照本企业的安全管理办法,制定了与之相适应的安全管理制度。

1、建立健全各项安全管理制度

根据工程特点,制定了具有针对性的各项安全管理制度:

各类机械的安全作业制度;

用电安全制度;

防洪、防火、防风等措施;

起重作业安全制度;

各种安全标志的设置及维护措施;

坚持安全活动日的学习制度和安全例会制度;

建立了安全检查制度;

建立事故档案制度;

高空作业安全专项规定;

各类机电设备操作规程及各项安全作业规章制度;

突发事故处理安全规定等,做到各项工作有章可循。

2、安全教育培训制度

开工前,对所有参建员工组织学习国家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和《铁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TB10401.1-2003)及进行上岗前的安全教育培训。

对于从事电器、起重、高空作业、焊接、机动车驾驶等特殊工种的人员,经过专业培训,获得《特殊工种操作证》后,方准持证上岗。

深化安全教育,强化安全意识,坚持安全员持证上岗,施工生产中时刻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

教育职工在施工现场养成按规定使用个人防护用品的良好习惯,施工负责人和安全检查人员随时检查防护用品穿戴情况,未按规定穿戴防护用品的禁止上岗。

3、安全生产检查制度

建立、健全各种安全检查制度,在开工前进行检查,在生产过程中定期或不定期的对特殊施工作业、大型机具设备的使用、各施工区域的安全防护设施等进行检查,并形成记录。

4、危险性较大工程的安全技术方案的编制审批制度

开工前制定好安全生产保证计划,编制安全技术措施,确保施工方案的安全可靠性。

对于吊装工程、施工用电等安全重点防范工程,结合现场和实际情况,单独编制安全技术方案,获得批准后方准从事施工作业。

5、安全技术交底制度

工程开工前,安质部组织相关人员向参加施工的各类人员认真进行安全技术措施交底,使大家明白工程施工特点及各时期安全施工的要求,这是贯彻施工安全措施的关键。

施工过程中,现场管理人员应施工安全措施要求,对操作人员进行详细的工序、工种安全技术交底,使全体施工人员懂得各自岗位职责和安全操作方法,这是贯彻施工方案中安全措施的补充和完善过程。

工序、工种安全技术交底要结合《安全操作规程》及安全施工的规范标准进行,避免口号式、无针对性的交底。

并认真履行交底签字手续,以提高接受交底人员的责任心。

同时要经常检查安全措施的贯彻落实情况,纠正违章,使措施方案始终得到贯彻执行,达到既定的施工安全目标。

6、应急救援预案制度

按照本工程特点,对可能发生的重大生产安全事故和自然灾害组织制定应急救援预案。

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消除在施工过程中突发性事故的危害,最大限度的减少事故造成损失,维护社会和企业的利益,保障人身和财产安全。

7、事故处理报告制度

发生事故必须及时向上级报告,并及时处理。

对各类事故,均要严格按照“四不放过”的原则处理,即:

事故原因查不清不放过;

责任者和群众未受到教育不放过;

没有制定出今后防范措施不放过;

责任人没有受到处理不放过。

同时事故发生后要及时按规定上报。

8、安全生产会议制度

按照分部安全环保管理的需要,分部定于每月安全质量大检查当天进行当月的质量、安全环保管理会议,会议主要汇报当月安全环保工作情况,针对本项目当月施工过程中出现的安全环保问题进行分析解剖,总结经验,制定下月的对策和措施;

对当月作业队安全环保以及文明施工情况进行通报并作出奖惩决定。

(3)、资源保证措施

分部分项工程开工前,由程部协同作业队管理层做好施工现场的安全防护,为作业人员创造一个安全的施工环境,并在由安质部制定的、事故易发地点设立好安全警示标志,通过安质部的检查后,方可进行施工作业,在施工过程中严禁使用安全性能不符合要求的劳保用品。

(4)、思想保证措施

施工过程中具有大型机械、交叉作业点、临时用电线路、重要危险源点多等特点,必然给分部安全环保管理工作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为了切实做好安全生产管理工作,我部坚持进行月度安全教育活动,做好班组安全建设,通过不断通过开会、观看录像、下发学习材料等宣传、教育活动,做到安全生产责任制的层层落实,将安全生产的观念深植入每一个参建员工的思想中。

(5)、事故应急处理措施

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和《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增强忧患意识,居安思危,减少施工事故的发生,提高自防自救意识,结合我分部的施工特点,主要针对可能出现的安全生产事故和自然灾害,确定了我部施工安全生产应急预案及其基本原则:

坚持“以人为本,预防为主”的原则。

通过强化日常安全管理,落实各项安全防范措施,查堵各种事故隐患,做到防患于未然。

施工前期,针对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重大危险源,提前预测,并制定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建立应急救援组织及配备应急人员,配备必要的应急救援器材、设备,以防突发事件,并定期组织演练,确保施工安全。

各施工作业队、班组紧紧结合各自施工的实际,成立抢险救灾小组,做好相关应急准备工作,并定期组织演练,确保施工安全。

坚持统一领导,统一指挥,紧急处置,快速反应,分级负责,协调一致的原则。

分部/施工工区/施工班组应急救援体系,做到局部利益服从整体利益,关爱生命高于一切,确保施工过程中一旦出现重大事故,能够迅速、快捷、有效的启动应急系统。

1、应急处理机制

建立以项目经理为组长,以党支部书记、安全总监为副组长,各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应急领导小组。

综合事务部负责与当地医疗机构建立联系机制,施工队建立抢险救灾小组。

应急领导小组的组织机构见下图。

另外我部还对应急抢险小组进行详细的划分,成立了应急抢险组、事故调查组、医疗救护组、警戒保卫组和联络调度组。

各小组的职责明确到个人。

应急领导小组的组织机构图

2、应急处理程序

施工现场突发事件发生后的请示报告工作,是缩短救援时间、减少损失、减少事故影响至关重要的一环,对此应予以高度重视。

突发事件发生后,要立即进行现场调查。

在有关部门到达现场前,现场组织者要负责保护现场,勘察现场,查找事故见证,保存好可疑物证,寻究事故线索及原因,并做好记录。

抢险方案确定后,要贯彻“高度集中、统一指挥、逐级负责”的原则,保证抢险救援工作安全有序、减少事故影响、尽快恢复施工生产。

(6)、安全生产奖励与处罚措施

施工结合实际,实行“安全生产责任书”等多种奖罚的方式,做到奖罚严明。

对在安全生产中作出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给予精神和物质奖励。

对违章指挥、违章作业造成事故的责任者,根据情节轻重,给予行政处分和经济处罚,或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8、环境保护措施

8.1环保目标及要求

(1)、环保目标

严格按照国家《环境保护法》、《水土保持法》和地方政府有关规定做到环保设施与工程建设“三同时”,努力把施工对环境的不利影响减至最低限度,确保施工现场四周景观不受破坏,地表水和地下水水质不受污染,植被得到有效保护;

坚持做到“少破坏、多保护,少扰动、多防护,少污染、多防治”,使环境保护监控项目与监控结果达到设计文件及有关规定,教育培训率100%,贯彻执行率和覆盖率达100%,最大程度的节约能源和资源,确保绿色工程。

(2)、环保要求 

1、对施工产生的废水、废渣要妥善处理,不得随意丢弃。

2、采取有效措施,对施工范围内外的土地及植被注意保护。

8.2环境保证体系

为了切实落实《环境保护法》与《水土保持法》相关规定,本项目建立了与质量保证体系并行的、安全环保、水保保证体系,同当地环保部门协作,无条件接受当地环境保护部门的指导和监督,执行国家和地方政府的环保政策、法规,加强施工全过程的控制与管理,制定详细的环境保护措施,避免人为破坏和污染环境事件的发生。

施工环保、水土保持体系见下图(环保、水保管理体系框图)。

环保、水保管理体系框图

8.3环境保证措施

重视施工环保和水土保持工作是我们的国策要求,把环保和水保工作作为贯彻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具体要求,站在可持续发展的高度对待建设过程中的环境保护工作。

施工中严格按规定进行施工,禁止乱挖乱掘破坏当地的植被,同时制定有效的措施,保证当地的自然环境。

针对本线实际情况,地表水系发达,绝大部分地区水土流失较严重,生态环境脆弱的特点,我们将采取以下措施,开展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工作。

首先要求全体参建人员高度重视环保工作,自觉爱护线路周边的一山一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