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伤科中医特色服务项目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9123959 上传时间:2023-01-04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8.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骨伤科中医特色服务项目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骨伤科中医特色服务项目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骨伤科中医特色服务项目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骨伤科中医特色服务项目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骨伤科中医特色服务项目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骨伤科中医特色服务项目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骨伤科中医特色服务项目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骨伤科中医特色服务项目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骨伤科中医特色服务项目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舒筋通络、活络关节。

(十一)夹缚固定:

夹板、石膏绷带、胶布、副木支架固定。

(十二)骨伤治法:

损伤三期辨治,按损伤部位辩证施治。

(十三)骨病治法:

消、托、补。

(十四)伤科杂症治法:

发汗解表、养阴清热、固涩收敛、镇纳安神、健脾利湿。

(十五)外治法:

敷贴类、搽擦药、熏洗湿敷类、热熨类。

(十六)练功疗法。

六、护理指导:

(一)教导病人放松心情,坐或卧应采舒适、能持久之姿势。

(二)告知与施术者合作,勿随意移动体位,防止因手法用力而受伤。

(三)施术时间依病情医嘱而定,一般为需5-60分钟。

(四)施术期间请勿随意移动身躯,若觉疼痛请患者随时告知医师或护理人员,以免发生危险。

(五)施术过程中,如有任何不适症状,请患者立即告知医护人员处理。

(六)过饱、过饿、特别疲劳、酒醉、感染疾患、伤口、肿瘤等宜慎用施术者,怀孕者应告知医师。

(七)若有伤口应依无菌操作技术予以消毒。

(八)施术部位若有酸痛红肿等反应,立即告知护理人员。

七、异常状况及处理

(一)晕倒

1.发现晕倒病人,应立即通知医师,并由医师决定处置方式。

2.立即使病人平卧,采头低脚高姿势。

3.注意保暖,给予温热开水或茶。

4.若已晕厥,可用指甲掐人中、百会、合谷、足三里、关等穴,一般即可醒过来;

若症状不能缓解,则依生命急救复术抢救。

(二)疼痛

1.请病人勿惊慌,放松心情,以免肌肉收缩加剧。

2.操作手法后可能会有稍酸痛情形发生,若有此种情形应随时告知医护人员。

2、骨折小夹板固定术

一、目的

四肢骨折复位后,采用相应型号的小夹板固定骨折部位的肢体,以达到骨折固定的目的。

适用于四肢闭合性骨折(含关节和近关节骨折经手法复位成功者),股骨干骨折、胫腓骨不稳定性骨折须配合牵引;

四肢开放性骨折,创面小或经处理后闭合者。

二、用物准备

4~5块小夹板,1卷棉纸,1卷绷带,4根扎带,用纱布自制压垫1~3块,剪刀,酒精灯等。

三、操作方法

骨折整复完毕后,在助手维持牵引下,如需外敷药者将药膏摊平敷好,再将所需的压垫安放于适当的位置,用胶布帖牢。

将棉纸或棉垫包裹于伤处,勿使其有皱褶,然后夹板固定,其包扎方法有2种:

1.简单包扎法:

将夹板置于外层,排列均匀,板间距以1~1.5cm为宜。

板的两端勿超过棉垫,骨折线最好位于夹板中央,由助手扶持夹板,术者依次捆扎系带,两端扎带距板端

1~1.5cm为宜,防止滑脱。

固定完毕后,如需附长板加固者,可置于小夹板外层,以绷带包缠,如需持续牵引者,按牵引方法处理。

2.续增包扎法:

从骨折部肢体的远端向近端地包扎1~2层绷带,放置压垫,并放置两块起主要作用的夹板,以绷带包2周,再放置2块夹板,再用绷带包扎,最后敷缚扎带3~4条。

四、操作程序

1.备齐用物,必要时适修整夹板外形,穿好扎带,在特定的部位订上图钉以防扎带滑动。

2.做好解释,嘱患者放松。

3.再次仔细阅片,确定压垫或磨菇头放置部位。

4.协助患者松开衣着,按骨折部位,取合理体位。

5.操作完毕,观察夹板的松紧、患肢血运、皮肤感觉、夹板固定部位远端肢体的运动等。

6.协助患者穿好衣裤,上肢骨折可患者悬吊制动。

7.交待患者注意事项。

8.整理复位场地,清理用物,归还原处。

五、注意事项

1.抬高患肢,以利肿胀消退。

抬高原则是患部高心脏水平,其远侧高于患部,如怀疑患肢有筋膜间室综合征,则不宜抬高。

2.密切观察患肢血运情况,特别是固定后1~4天更应注意观察肢端皮肤颜色、温度、感觉及肿胀。

3.观察夹板固定部位远端肢体的运动。

4.防止骨突皮肤受压,如发现骨突处疼痛,及时打开夹板检查。

5.及时调整夹板的松紧度,夹板后的7~10天,每天检查1~2次。

松紧度以扎带在夹板上上下移动1cm为宜。

6.定期X片复查,前2周每周2次,以后每周1次。

7.指导患者适时功能练习。

8.不稳定骨折不宜用敷药。

3、牵引治疗

牵引是应用力学中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原理,通过徒手、器械或电动牵引装置,对身体某一部位或关节施加牵拉力,使关节面发生一定分离,周围软组织得到适当的牵伸,从而达到复位、固定、减轻神经根压迫、纠正关节畸形的物理治疗方法。

一、骨牵引

(一)、概述

骨牵引术是持续牵引的一种,用骨圆针或不锈钢针贯穿骨段松质骨。

通过螺旋或滑车装置予以牵引。

根据需要,调整牵引重量及方向,重量一般用体重得1/8——1/7,对位后要减重以保持对位。

牵引时间也可延长至2-3月,适用于一切有移位的成人骨折。

它能有效纠正骨折重叠或关节脱位造成的畸形,同时也有利于肢体检查、局部伤口处理、远近端关节的功能锻炼。

在骨折治疗上应用的围较广。

(二)、目的

多用于成年人及需要较长时间或较大重量牵引的骨折复位;

成人长骨不稳定骨折;

因肌肉强大容易移位的骨折;

骨折部位的皮肤损伤、烧伤、擦伤,部分软组织缺损或有伤口者;

感染开放性骨折不能手法复位或皮下牵引者;

合并胸、腹或骨盆部损伤,需密切观察而肢体不宜做其他固定者,肢体合并循环障碍暂不宜做其他固定者;

某些手术的术前准备。

(三)、适应症

A成人肌力较强部位的骨折;

B不稳定性骨折、开放性骨折;

C骨盆骨折、髋臼骨折及髋关节中心脱位;

D学龄儿童股骨不稳定性骨折;

E颈椎骨折与脱位;

F皮肤牵引无法实施的短小管状骨骨折,如掌骨、指(趾)骨骨折;

G术前准备,如人工股骨头置换术;

H关节挛缩畸形者;

I其他需要牵引治疗又不适于皮肤牵引者

(四)、禁忌症:

A牵引处有炎症或开放创伤污染严重者;

B牵引局部骨骼有病变及严重骨质疏松者;

C牵引部位需要切开复位者。

(五)、方法与步骤

1.四肢骨牵引

(1)术前准备

1)一般无菌小手术器械

2)消毒的骨圆针、金属锤子、手摇钻或电转

3)准备其他用品:

如利多卡因、注射器、牵引架、牵引弓、滑轮和砝码等。

4)皮肤清洗干净并消毒。

(2)操作步骤:

1)摆适当体位或将患肢置于牵引架上,然后确定牵引贯穿部位,再将该处皮肤拉向近心端,以免牵引时皮肤力太大。

2)用利多卡因浸润麻醉,重点是麻醉骨膜,其次是皮下。

3)用尖刀将进针点的皮肤切开约0.5cm,将骨圆针从相应的部位穿入皮肤,直达骨骼。

4)穿针时可用金属锤锤入,也可使用手摇钻钻入,穿过骨质时应保持骨圆针的真确方向,穿透对侧皮肤时应使皮外的骨圆针两端长短相等。

过长的部分可使用大力剪或老虎钳夹断。

5)骨圆针的出入口处,用小纱布覆盖,或以纱布条缠绕并固定之。

6)安置牵引弓于骨圆针两端,注意弓与皮肤间有相当距离,不可压迫皮肤,骨圆针露在弓外的针尖,要套上有橡皮塞的小瓶,或将其包裹,以免刺伤他人。

7)拧紧固定螺钉后,将牵引绳系住牵引弓,通过滑轮挂上是当年重量。

一般股骨牵引重量为体重的1/10——1/7,胫骨、跟骨牵引重量一般不超过5千克、牵引时间一般4-8周。

8)下肢牵引时,可抬高床脚,充分利用患者体重做反牵引。

附:

四肢骨牵引定点、定位及注意事项:

1)股骨髁上牵引:

收肌结节上2cm(或先定髌骨上缘2.5横指与腓骨小头直上之交点,再取其侧对应点,由向外穿针)。

牵引重量一般为体重的1/6-1/8,维持量为3-5kg。

2)胫骨结节牵引:

胫骨结节向后1.25cm,在此点平面稍向远侧部位即为进针点。

由外侧向侧进针(以免从侧进针时伤及腓总神经)。

若用骨圆针做牵引时,必须用手摇钻穿针,禁止锤击,以免骨折劈裂。

牵引重量一般为体重的7-8kg,维持量为3-5kg。

3)跟骨牵引:

踝尖与足跟后下缘的中点为穿针位置;

或在髁顶点下3cm处,再向后画3cm长的垂线,其顶点即是穿针处。

注意:

胫腓骨骨折时,针与踝关节面呈15度,即进针处低,出针处高,有利于恢复胫骨的正常生理弧度。

成人最好用骨圆针,骨圆针较克氏针稳妥,不易拉豁骨质。

牵引重量为3-5kg。

二、颈椎牵引

(一)、定义应用牵引器械或徒手牵引力治疗颈椎疾病的方法称为颈椎牵引治疗技术。

(二)、适应证与禁忌证

(1)适应证:

神经根型颈椎病,颈型颈椎病,症状较轻的椎动脉型颈椎病和交感神经型颈椎病,寰枢椎半脱位无手术指征者,斜方肌筋膜炎急性发作期。

(2)禁忌证:

年迈体弱、全身状态不佳者,有脊髓受压症状的颈椎病,颈椎骨质有破坏者,如怀疑有结核、肿瘤等骨质破坏和严重骨质疏松症的患者,颈椎骨折脱位者,心肺功能差及

精神不正常者。

(三)、设备与用具颈椎牵引椅、简易牵引带和牵引支架。

(四)、操作方法与步骤颈椎病的牵引方式一般采用坐位牵引,仰卧位牵引适合寰枢椎半脱位或颈椎骨折的患者。

1、体位:

一般采用坐位牵引,牵引带分别托住下颌和后枕部。

2、角度:

根据颈椎病变部位及颈椎曲度选择,可以采取中立位、前屈位或后伸位,其中中立位和前屈位比较常用。

使用时应根据颈椎病的类型(神经根型、椎动脉型)及其病变的节段决定牵引的前屈角度。

上位颈椎疾患采用中立位,下位颈椎疾患多采用前屈位牵引,角度10°

~30°

,椎动脉型和较轻的脊髓型颈椎病采用中立位牵引。

3、时间:

颈椎牵引的时间以15~30分钟为宜,时间太短达不到牵引的力学效果,时间过长容易产生头痛、头麻、下颌关节疼痛、心悸、胸闷、恶心等不良反应。

一般牵引重量愈大,牵引时间应愈短。

带有间歇牵引的牵引设备,牵引时间可稍长些,一般不超过40分钟。

治疗每日1~2次,10~14次为1个疗程。

4、重量:

一般以体重的8~10%开始牵引。

根据患者体质及颈部肌肉发达情况逐步增加牵引重量,通常每3~5天增加1kg。

如症状有改善,可维持此重量,如果没有改善,可适当增加,最大可达10~12kg。

(五)、注意事项

1、牵引中应根据患者的反应及时调整体位、重量及时间,开始时可以是小重量、短时间,逐渐增加重量和延长时间。

2、坐位牵引结束时,缓慢解除牵引力后取下牵引带,患者静坐片刻后,再站起离开。

3、如果牵引中患者出现头晕、心慌、出冷汗或症状加重,应即刻中止牵引,并进行相应处理。

二、腰椎牵引

(一)、定义应用牵引器械或徒手牵引力治疗腰椎疾病的方法称为腰椎牵引治疗技术。

1、适应证:

脊柱牵引适用于椎间盘突出、脊柱小关节紊乱、颈背痛、腰背痛及腰腿痛等;

四肢牵引适用于四肢关节挛缩、四肢关节骨折且不能或不适宜手术复位的患者。

2、禁忌证:

重度腰椎间盘突出(破裂型)、腰脊柱结核和肿瘤、骶髂关节结核、马尾肿瘤、严重椎管狭窄症、急性化脓性脊柱炎、重度骨质疏松症、孕妇、腰脊柱畸形、较严重的高血压、心脏病及有出血倾向的患者。

另外,对于后纵韧带骨化和突出椎间盘的骨化以及髓核摘除术后的患者都应慎用。

(三)、设备与用具

电动式腰椎牵引床,牵引架,徒手时必要的绑带等。

(四)、操作方法与步骤

根据牵引力和牵引作用时间分为慢速牵引和快速牵引。

1、慢速牵引:

根据牵引力作用时间可分为持续牵引和间歇牵引。

(1)、患者仰卧位,上身通过肩部固定带固定,腰椎牵引带捆绑于腰部,下肢伸直位或双膝屈曲位。

(2)、牵引的初始重量一般不低于自身体重的60%,可以用体重的60%~80%,如30~40kg的重量,起效后再逐渐增加,通常每3~5天增加2~4kg,增至患者耐受重量。

(3)、每次牵引20~30分钟,每日1次,10~14次为1个疗程。

2、快速牵引:

又称多方位牵引、三维多功能牵引。

该牵引力在0~3000N是一个变量,变量的大小依据被牵引者腰部肌肉韧带等组织的拮抗力。

不论性别、身体强弱均可达到要求的牵引距离,避免了牵引过度和牵引不足的现象。

(1)、患者俯卧于牵引床上,上身和腰臀部分别固定于胸腹板和腰臀板上,然后将身体上部和下部的固定绑带收紧,按输入的牵引、屈曲和左右旋转角度参数调整牵引床。

(2)、当调整完毕后,操作者站立于患侧,双拇指叠压于患部棘突或椎旁压痛点上,右脚脚踏牵引床控制开关,待患者呼气时瞬间踩踏脚下的控制开关,操作者拇指同时用力下压,完成一次组合牵引。

(3)、依据患者的反应,再行1~3次的重复,即完成一次牵引过程。

(4)、牵引后,腰围固定带固定腰臀部。

快速牵引一般1周重复一次,总次数不超过3次。

1、腰椎牵引除了掌握好适应证与禁忌证外,还要注意与其他治疗方法相结合,如药物、肌力训练,维持正确姿势等才能维持牵引效果,取得最佳疗效。

2、慢速牵引中,如果经过2~3次牵引,症状没有改善或反而加重,应停止牵引治疗,重新评定患者或改换其他的治疗方法。

3、慢速牵引结束后,松开骨盆带时不宜太快,以免腹部压力突然降低引起患者不适;

松开骨盆带后,应让患者仰卧休息数分钟后,再站起来。

4、快速牵引后患者卧床休息3~5天,可仰卧也可侧卧。

5、快速牵引1次后1周若病情无改善,原则不再行第二次牵引。

可再选择其他治疗方法。

6、腰围固定可增加腰椎的稳定性,牵引后使用腰围固定,在一定程度上限制腰椎的活动度,有利于病情的好转,但不宜超过20天,以免造成腰部废用性肌萎缩,引起腰椎不稳。

7、恢复期的患者每天可进行正确的腰部肌肉训练,增加腰部肌力,加强腰椎的稳定性。

4、中药熏洗疗法

一、历史渊源

中药熏洗疗法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选配中草药煎汤在患部皮肤熏蒸、淋洗、浸浴以达到病外治的一种疗法,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古代文献中称之为“气熨”、“溻渍”或“淋洗”等。

早在《金匮要略》中已经记载:

“狐惑之为病,……蚀于下部则咽干,苦参汤洗之,”可谓是熏洗法的最早记载。

二、机理

中药熏洗疗法,以药物加水煮沸或用散剂冲泡,先熏后洗,具有消肿止痛,收敛止血,活血化瘀等作用。

三、适应症

适用于骨折后并发关节僵硬等。

四、禁忌症 

1.伴有急性传染病、重症心脑血管疾病者禁用。

2.骨折伤口术后禁用。

五、操作规

1.物品准备:

熏洗药物、浴具。

热水约1500ml左右。

2.一般在药中加水1500ml左右,沸后20分钟,在将芳香药物加入,煎沸后即可使用。

3.将煎好的药汤趁热倒入浴具,暴露患者骨折部位及关节僵硬部位,先用药热气熏蒸患处约5~10分钟,再用毛巾浸汁热敷局部,带药液温度降到40℃左右时,嘱患者将暴露骨折部位及关节僵硬部位浸于容器,药液泡洗患处约15分钟。

4无菌纱布擦干。

5.每日2次,每次20~30分钟。

以7~10天为1疗程。

病情较重者可酌情增加熏洗次数。

六、注意事项

熏洗过程中一定要根据病人的耐受程度调节适宜的药液温度,特别是老年患者,由于对温度的敏感性下降,在熏洗时要防止烫伤的发生。

合并有传染病的患者应使用单独的浴具,并单独严格消毒。

七、应急预案

1.皮疹、瘙痒等过敏症状时应立即停止使用,必要时外用可外涂抗过敏药膏,口服抗过敏药物。

2.对于烫伤后皮肤局部出现水疱或溃烂者患者,应避免抓挠,保护创面或涂烫伤软膏、万花油、红霉素软膏等。

5、中频电疗法

1、定义将频率1~100kHz的脉冲电流称作中频电流,用中频电流治疗疾病的方法叫做中频电疗法。

中频电疗法包括等幅中频电疗法、低频调制中频电疗法、干扰电疗法、音乐电疗法等。

2、适应证与禁忌证

1)促进血液循环、消炎止痛:

各种扭挫伤、肌筋膜炎、各种神经炎、颈腰椎病、各种关节损伤与疾病等;

2)兴奋神经肌肉:

废用性肌萎缩、尿潴留、中枢神经和周围神经伤病所致运动功能障碍等;

3)软化瘢痕松解粘连:

瘢痕与挛缩、浸润硬化与粘连、血肿机化、血栓性静脉炎、乳腺增生等。

出血倾向、金属异物局部、有心脏起搏器、心前区、孕妇腰腹部等。

3、设备与用具根据治疗需要选择具有相关波形和参数的中频电疗机,包括等幅中频电疗仪、调制中频电疗仪、电脑中频治疗仪、音乐电疗仪等;

仪器有相应的电极、衬垫、导线、耳机、磁带等配件。

4、操作方法与步骤

(1)治疗前准备:

按照治疗目的与部位选择电极,仪器电流输出调零后开机。

暴露治疗区域皮肤,采取并置法或对置法或交叉并置法,电极紧密平整接触皮肤。

(2)治疗操作:

选择恰当的处方,缓慢调节刺激强度,治疗剂量以感觉阈或运动阈描述;

治疗中可根据需要调节强度。

(3)治疗结束:

输出调零,取下电极后检查治疗部位皮肤,关机。

需要时清洗消毒电极衬垫。

5、注意事项

(1)治疗前:

需将治疗中的正常感觉和可能的异常感觉告知患者,使患者更好地配合治疗。

皮肤微细损伤局部可用绝缘衬垫后使用中频电疗法。

(2)治疗中:

局部感觉障碍区域治疗时,需采用小剂量谨慎治疗。

电极需有良好固定,保证治疗过程中电极不滑落。

干扰电治疗时,保证病变部位处于两路或多路电流交叉的中心。

6、骨折术后康复

一、定义

骨骼受到外力的冲击或压迫,骨质的连续性发生完全或部分中断称骨折。

正确的康复治疗可以促进骨折的愈合,减少粘连和避免肌肉萎缩,增加关节活动围,促进伤肢运动功能的恢复。

二、病因

⏹直接暴力--外在压力大于骨骼强度交通意外、跌倒

⏹间接暴力--骨折处远离暴力位置高处跌落

⏹肌肉猛烈收缩--骨骼受肌肉强力拉扯新兵投掷手榴弹、剧烈咳嗽

⏹骨质本身有病变骨癌、骨质疏松症

⏹骨的疲乏—连续轻度伤害

一、临床表现及体征

局部疼痛、肿胀,局部压痛明显、活动受限,出现骨与关节畸形等等,开放性损伤还可以出现伤口流血,软组织、骨与关节外露。

骨折的特有体征畸形、反常活动和骨擦音/感。

三、康复评定

⏹关节脱位的特有体征畸形、弹性固定和关节空虚感关节活动围测定

⏹肌力测定

⏹肌耐力测定

⏹肢体围径和长度测定

⏹步态分析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

⏹肌电图

⏹运动诱发电位检查

四、康复治疗(以上肢手术后康复为例)主要目的:

1.恢复关节活动围:

CPM、主动运动、关节牵引、关节松动术

支具(抗痉孪、孪缩)

理疗:

超声波、音频电、直流电等

2.恢复肌力

0-1级:

低频电

2-3级:

助力运动

4级:

抗阻训练

3.恢复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工作能力

以上肢骨折为例:

第一阶段

主演施行以改善关节活动度为目的的被动运动。

具体如下:

1、钟摆运动站立位下采取俯腰前倾姿势,用健侧手扶椅子等固定物,患侧上肢尽量放松,自然下垂,向逆时针或顺时针方向论房进行圆弧甩膀动作。

2、被动前屈运动

3、被动外旋、旋运动

4、滑轮运动

5旋后伸运动6ROM持续运动

第二阶段

采取主动运动和抗阻力运动形式,为增强肩关节的三角肌、外旋肌、旋肌的肌力增强运动具体如下:

1前曲运动

(1)屈肘前屈

(2)伸肘前屈(卧位、坐位)

2前屈运动

3、前屈平伸运动

4、抗阻后伸运动

5、抗阻外旋运动

6、抗阻前屈运动

第三阶段

以肩部的等长性运动为主,训练时肢体被固定或关节活动受限,患肢用力并保持肌肉力量,每次持续5秒。

1抗阻外旋运动

2、抗阻旋运动

3、抗阻后伸运动

4抗阻外展运动

5、抗阻前屈运动

第四阶段

ROM获得基本正常时,可进行肩关节伸展综合训练,对于ADL而言。

手术后不能立即进行最大活动度的训练。

因此,必须进行肩关节伸展训练。

1、牵伸运动

2、外旋运动

3、后伸提拉运动

4、前屈伸展运动。

五、骨折愈合标准

局部无压痛及纵向叩击痛,无反常活动X线片显示骨折线模糊,有连续性骨痂通过骨折线固定解除后受伤肢体活动正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电力水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