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TTH建设场景设计文档格式.docx
《FTTH建设场景设计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FTTH建设场景设计文档格式.docx(5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一般情况下,分光点多设置在片区光节点、楼宇光节点、楼层光节点,本设计模板也主要围绕这三类节点展开讨论,只有零星的FTTH接入才考虑将光分路器设置在OLT节点和汇聚光节点,设计可参考本模板,具体组网本文不再赘述。
5.2建设界面划分
FTTH工程各种光设施建设界面划分如下:
(1)主干光缆、配线光缆一般另有专项建设,不归入“FTTH工程阶段”设计范畴,FTTH接入直接占用现有纤芯,若主干、配线光缆不具备或现有纤芯不足,则由相应的光缆专项建设。
(2)引入光缆、垂直光缆由FTTH工程阶段负责建设。
(3)水平光缆(入户皮缆)根据场景特点分为FTTH工程阶段敷设或装维阶段敷设。
若由工程阶段敷设,当户内已有综合信息箱或光纤面板(底盒)时,入户皮缆应引至综合信息箱或光纤面板内,并在箱内或底盒内盘留半米,由装维阶段负责成端;
当户内无综合信息箱或光纤面板(底盒)时,入户光缆在户内预留长度盘留,做好挂牌提示,待安装综合信息箱或光纤面板后再由装维引接成端。
皮缆另一端(弱电井或楼道)由工程阶段负责成端。
(4)综合信息箱和光纤面板由用户或电信提供,若由电信提供,综合信息箱由工程阶段负责安装,光纤面板由装维阶段负责安装。
(5)光节点设施(含光分路器安装槽位及位置,不含光分路器)由FTTH工程阶段负责建设。
(6)初期配置的光分路器由FTTH工程阶段阶段负责安装,后期根据用户需求进行扩容。
6FTTH接入段光设施分类
6.1光缆段分类
根据分段功能不同,分为以下几种:
6.1.1配线光缆
从主干光缆或机楼设备间大缆到小区内片区光节点(一般为小区第一级光节点)的光缆段。
如图1中标识①光缆段;
6.1.2引入光缆
从小区内第一级光节点(片区光节点)到第二级光节点(楼宇光节点)的光缆段,即从楼外引入至楼内的光缆段。
如图1中标识②光缆段;
若服务小区内仅存在单栋楼宇,接入光缆与引入光缆合二为一,同时具备小区外光缆接入与小区内光缆引入到楼宇的功能;
6.1.3垂直光缆
从第二级光节点(楼宇光节点)到第三级光节点(楼层光节点)的光缆段,一般位于楼内垂直竖井。
如图1中标识③光缆段;
6.1.4水平光缆
从最后一级光节点(楼层光节点)到用户户内底盒的2芯光缆。
如图4中标识④光缆段。
6.2光节点分类
6.2.1根据容量和形态不同分类
ODF:
安装于机房内,有宽架和窄架两种。
宽架最大容量为576芯,架内配置1~8个72芯ODU单元;
窄架容量为96芯。
ODU单元内配置熔配一体化法兰盘,可根据需要更换为光分路器托盘,用于放置光分路器。
光交接箱:
安装于地下室或室外,无需机房,容量有96、144、288、360、432、576芯等多种规格可选,光交接箱内配置熔配一体化托盘,可根据需要更换为光分路器托盘,用于放置光分路器。
光分路箱:
用于安装光分路器,并具备少量纤芯熔接、成端、停泊功能。
光缆终端盒(OTB):
容量有24、36、48、72芯等多种规格可选,多用作楼层分纤的光配纤盒(光DP),若在OTB内安装光分路器,便兼具了光分路箱功能。
6.2.2根据功能不同分类
光节点用来实现光缆的成端、接续,具备分纤和跳纤功能。
由于光分路器不能独立存在,需安装于光节点内,故内置了光分路器的光节点便具备了分光功能。
常见的光节点功能分类如下:
分纤:
实现光缆分纤和跳纤连接;
分光:
内置光分路器,实现光缆分光,并引出蝶形光缆;
分纤+分光:
内置光分路器,同时实现光缆分光(引出蝶形光缆)和纤芯接续(上下级光缆对接)。
6.2.3根据所处网络等级不同分类
ODN通常是由多个光节点组合起来完成分纤和分光功能,为了便于维护和网络结构清晰,一般情况下,整个接入段光缆分纤结构一般不超过3次,其中分光结构不超过2级,片区公共设置1级分纤,单栋楼宇内建议为1~2级分纤。
片区光节点:
配线光缆进入小区后的第一个光交接点,是整个小区接入光缆资源的总体汇聚点,主要用于对接入光缆进行分纤,实现交接引入光缆到各个楼宇内部。
楼宇光节点:
引入光缆进入楼宇内的第一个光交接点,是整个楼宇引入光缆资源的总体汇聚点,主要用于对引入光缆进行分纤,实现交接垂直光缆到各个楼层。
楼层光节点:
垂直光缆布放至各楼层所成端的光交接点,每隔相邻几个楼层设置1个,是相邻楼层垂直光缆资源的汇聚点,主要用于对垂直光缆进行分纤(或分光),负责引出蝶形光缆至末端用户。
7分光结构
7.1按分光级别分类
分光级别表示OLT的PON口与单个ONU之间整个光通路中的分光次数,进行了几次分光即为几级分光结构,一般情况下不超过两级分光。
一级分光:
整个OLT与ONU光通路中,只进行一次分光,光分路器的分光比一般为1:
64,在光功率受限的场合,可降低分光比为1:
32或更低。
二级分光:
整个OLT与ONU光通路中,进行两次分光,两级光分路器组合后总分光比一般为1:
7.2按光分路器安装位置分类
分为分散分光和集中分光两种方案,由于可设置分光点的位置较多,二者之间是一个相对概念,实际组网中遵循以下约定:
●一级分光方案
分光点设置在楼层光节点为分散分光,分光点设置在楼宇或片区光节点为集中分光。
●二级分光方案
第一级分光点设置在楼宇光节点为分散分光,设置在片区光节点为集中分光;
第二级分光点设置在楼层光节点为分散分光,设置在楼宇或片区光节点为集中分光。
7.3按组网方案分类
将分光级别和分光点设置位置结合起来,有以六种主要组网方案:
序号
方案编号
分光方案描述
简称
1
一级分光A
一级楼层分散分光
一级楼层分光
2
一级分光B
一级楼宇集中分光
一级楼宇分光
3
一级分光C
一级片区集中分光
一级片区分光
4
二级分光A
第一级楼宇分散、第二级楼层分散分光
二级楼宇及楼层分光
5
二级分光B
第一级片区集中、第二级楼层分散分光
二级片区及楼层分光
6
二级分光C
第一级片区集中、第二级楼宇集中分光
二级片区及楼宇分光
对应具体的光节点图示如下:
8组网原则
8.1组网关键点
对于FTTHODN组网设计,重点关注分光、分纤、覆盖方式等三个要点,分光、分纤结构决定了ODN的网络结构,全覆盖或薄覆盖方式决定了初期的设备、材料容量配置,并且影响着ODN分光、分纤方案的选择。
8.1.1网络结构
ODN的网络结构主要取决于分光结构和分纤结构,分光结构主要考虑光分路器的分光级别及分光比、安装位置及数量配置,每个光分路器所在节点即为分光点;
分纤结构主要考虑各类光节点的安装位置、设备形态及容量配置,每个光节点(含分光点)即为分纤点。
8.1.2覆盖方式
ODN设计中,光缆和光节点设施(含光分路器安装位置)均是按终局容量考虑,“全覆盖”和“薄覆盖”的主要区别在于光分路器的配置容量及上连PON口的占用数量、入户皮缆是否敷设。
由于皮缆入户不影响ODN组网结构的方案制定以及上连PON口占用与光分路器的配置息息相关,故以下方案讨论中只关注两种覆盖方案的光分路器的配置容量区别。
对于一级楼层分散分光方案,由于在同一个楼层光节点安装2个1:
64光分路器的概率较低,故其只适用于“全覆盖”场景;
除此外的二级分光(含集中分光和分散分光)和一级集中分光方案,则可根据用户需求按需配置光分路器,适用于“全覆盖”和“薄覆盖”场景。
在具体的ODN组网设计时,对于二级分光和一级集中分光方案,“全覆盖”和“薄覆盖”在网络规划上并无本质区别,可先按“全覆盖”组网设计,然后再根据实际用户需求按需配置光分路器即可实现“薄覆盖”组网。
对于一级楼层分散分光方案,由于其只适用于“全覆盖”场景,故对应的“薄覆盖”组网方案需采用二级分光和一级集中分光方案,二者在网络规划上需根据用户场景特点区别对待。
8.2分光结构
(1)现阶段总分光比一般应为1:
64,在光功率受限或需提供高带宽业务时,总分光比可采用1:
32或以下。
(2)在同一PON口下,如采用二级分光方式,第一级光分路器不可直挂用户,第二级光分路器应采用相同分光比。
(3)采用二级分光且总分光比为1:
64时,光分路器宜选用1:
4+1:
16或1:
8+1:
8组合,其余分光比组合仅在特定场合下使用。
(4)分光点设置应从节省光纤与提高光分支利用率两方面考虑,光分路器应靠近用户侧设置。
当用户规模较明确且分布密度相对较高时,采用分散分光方式;
当用户规模不明确或分布密度较低时,采用集中分光方式。
光分路器的终期分支利用率应在75%以上。
(5)同一楼层的用户建议只接入同一个末端分光点,避免接入多个末端分光点而导致工程实施混乱。
只在少量的零碎用户接入场景下,同一楼层的用户才可接入两个末端分光点。
(6)同一个楼宇内应尽量采用同一种分光方案,当只采用一种分光方案不能满足要求时(即采用一种分光方案时,出现少量楼层或各楼层的个别用户由于总规模与光分路器容量不匹配而成为零碎用户),可采用一主一辅两种方案相结合的分光方式,辅方案解决零碎用户接入,不建议采用两种以上分光方案。
(7)采用楼层分散分光方案时,单个末端楼层光分路器覆盖楼层以3~7层为宜;
“全覆盖“组网时,同样覆盖条件下(分支利用率,覆盖楼层跨度、光分路箱安装空间等),应优选一级分光方案。
由于1:
64光分路箱体积较大,若现场安装空间不够,应改为采用二级分光方案。
(8)总分光比为1:
64时,分光方式以二级分光为主,一级分光仅适用于特定场景,其常见的三种使用场景如下:
1.用户密度较大的楼层分散分光
a)若8≤单楼层用户数≤21,每个1:
64的光分路器可覆盖3~7层,建议采用一级楼层分散分光;
b)若单楼层用户数<8,若采用一级楼层分散分光,则每个光分路器覆盖的楼层数>7,皮缆布放所跨楼层数过多,建议采用二级分光,降低单个光分路器覆盖的楼层数量;
c)若单楼层用户数>21,若采用一级楼层分散分光,容易出现光分路器容量与所覆盖楼层用户数不匹配的情况,如覆盖二层出现光分路器剩余分支较多,利用率较低;
覆盖三层出现分支不足的问题。
建议采用二级分光,每个楼层均设置光分路器进行本楼层覆盖。
2.用户需求不明的楼宇集中分光
对于写字楼、商务楼宇等用户需求不明确的场景,初期无法掌握各楼层具体的用户需求,且各楼层的用户数不均衡、变化范围大。
若采用楼层分散分光,容易导致部分楼层长时间无用户形成资源浪费,部分楼层用户过多导致资源不足。
建议采用楼宇集中分光方式,部署的光分路器资源供整个楼宇的用户统计复用。
3.用户需求较少的片区集中分光
若单个楼宇内用户数≤5,若在楼宇内设置1个1:
8光分路器,光分路器的分支利用率过低,形成资源浪费,且考虑到楼宇的引入光缆一般为6芯,纤芯容量可满足1~5户直接接入,建议将分光点上移至片区光节点进行集中分光。
(9)对于写字楼、商务楼宇等用户需求不明确的场景,应采用“薄覆盖”方案,分光方式采用二级分光或一级集中分光。
当楼内总用户数较少时,采用二级片区及楼宇分光;
当楼内总用户数较多但各楼层用户较少时,采用一级楼宇分光;
当楼内总用户数较多且各楼层用户数较多时,采用二级楼宇及楼层分光。
(10)对于住宅楼、公寓楼等需求较明确的场景,可根据用户需求及特点采用“全覆盖”或“薄覆盖“方案,对于新建区域,当网络建成投产后一年内用户预计放号率较高时(>30%),建议采用”全覆盖“组网;
当用户放号率较低时(≤30%),建议采用”薄覆盖“组网;
对于改造区域,均建议采用“薄覆盖”组网。
(11)根据上述讨论,针对典型场景,分光组网方案归纳如下:
场景分类
单楼宇用户数(X)
单楼层用户数(Y)
楼宇特点分析
分光方案建议
备注
住宅
≤5
单楼宇内用户数较少,属零星的FTTH接入,若在楼宇内设置1个1:
8光分路器,光分路器的分支利用率过低,形成资源浪费,且考虑到楼宇的引入光缆一般为6芯,纤芯容量可满足1~5户直接接入,故建议将光分路器设在片区光节点
一级片区分光(1:
64)
若整个片区内用户数较少(≤48),会导致1:
64光分路器的分支利用率较低(≤75%),改为二级分光方案,将片区光节点降为第二级分光点,第一级分光点设置在OLT节点或汇聚、配线光节点处
5<X≤48
单楼宇内用户数较多(>5),可在楼宇内设置光分路器,但仍不足以设置一级光分路器(≤48,分支利用率≤75%),建议采用二级分光方案.第二级光分路器设置在楼层。
由于楼宇内总用户数不高,若第一级光分路器设置在楼宇,将导致第一级光分路器的分支利用率不高(≤75%),故建议将第一级光分路器设在片区光节点
二级片区及楼层分光(1:
8)
若楼宇为低层住宅(≤9层),可只设置1个楼层光节点,即楼层光节点与楼宇光节点合一,方案表现为“二级片区及楼宇分光”;
若为单栋楼宇,则将第一级分光点设置在OLT节点或汇聚、配线光节点处
>48
<8
单楼层用户数较少(<8),若采用一级楼层分散分光,则每个光分路器覆盖的楼层数>7,皮缆布放所跨楼层数过多,建议采用二级分光;
且单楼宇内用户数很多(>48),第一级光分路器可设置在楼宇内
二级楼宇及楼层分光(1:
若一级光分路器数量较少(≤2),可将楼宇光节点和楼层光节点合用同一个光分路箱,即逻辑分开,物理合一
住宅(全覆盖)
8≤Y≤21
单楼宇内用户数较多(>48),且单楼层用户数在8~21之间,若采用一级分光,每个1:
64的光分路器可覆盖3~7层,属优选方案,故建议采用一级楼层分散分光
一级楼层分光(1:
若楼宇为低层住宅(≤7层),可只设置1个楼层光节点,即楼层光节点与楼宇光节点合一,方案表现为“一级楼宇分光”
住宅(薄覆盖)
采用二级分光方案,光分路器根据用户增长按需扩容,单楼宇内用户数较多(>48),第一级光分路器可设置在楼宇内
>21
单楼层用户数较多少(>21),若采用一级楼层分散分光,则光分路器容量与所覆盖楼层用户数不匹配,建议采用二级分光,每个楼层均设置光分路器进行本楼层覆盖;
7
商务楼
≤48
需求不明确,且总用户数较少,采用集中分光方案。
由于单楼宇内总用户数较少(≤48),不足以采用一级分光方案,建议采用二级分光,且第一级光分路器设置在片区光节点
二级片区及楼宇分光(1:
8
≤3
需求不明确,且每层用户数较少(≤3),采用集中分光方案。
由于单楼宇内总用户数较多(>48),可采用一级分光方案,光分路器设置在楼宇内
一级楼宇分光(1:
每层用户需求较少,且不明确;
若每层用户需求相对多且相对明确,则采用第九种场景
9
>3
每层用户数较多(>3),可采用楼层分散分光方案,但由于需求不明确,采用薄覆盖组网方案。
由于单楼宇内总用户数较多(>48),可将第一级光分路器设置在楼宇内
上述组网方案中,用户数均为最终覆盖的终局用户数,此处仅针对组网思路及原则进行分析,若用户规模、楼层数、楼宇数处于临界值,实际分光点设置位置也将发生转换,比如楼层分光点即为楼宇分光点、楼宇分光点即为片区分光点(一级分光点上移至汇聚光节点或OLT节点)等,但不影响实际组网方案的选择和制定,为使设计模板趋于简单化,此处不再一一细分。
8.3分纤结构
(1)整个接入段光缆分纤结构一般不超过3次,片区公共设置1级分纤,单栋楼宇内建议为1~2级分纤。
(2)每个分光点可视为分纤点。
(3)对于分散分光方案而言,皮缆直接从末端的楼层分光点引出入户,即末端的楼层分光点兼具了末端入户分纤功能。
(4)对于集中分光方案而言,末端集中分光点分光后,不能直接引出皮缆入户,需要采用光缆延伸拉远至楼层光DP,由楼层光DP分纤后再引出皮缆入户。
即末端集中分光点采用下挂光DP方式实现入户分纤功能。
(5)单个光DP或末端分光点应放置在覆盖区域的中心位置,其直接覆盖的楼层数以3~7层为宜,不超过10层,即皮缆布放所跨楼层数应控制在5层以内。
(6)光缆掏接施工方案具有占用管线空间小、布缆工作量低、光缆纤芯利用率高的优点,以下场合应优先采用光缆掏接方案,为降低施工难度、提高安全性,每条光缆掏接次数不超过4次。
1.弱电井空间有限,布缆走线位置紧张;
2.楼层光节点纤芯需求低,数量≤6芯;
3.楼宇引入光缆兼做楼内垂直光缆。
8.4组网分类
根据上述分析结果,六种组网方案的特点和适用场景列表统计如下:
分光级别
一级光分路器安装位置
二级光分路器安装位置
分光及末端分纤方式
适用场景
楼层光节点
楼层分散分光并分纤
单楼宇用户数>48,8<单楼层用户数≤21
楼宇光节点
楼宇集中分光,楼层光DP分纤
需求不明确,预计单楼宇用户数>48,单楼宇用户数≤5
片区光节点
片区集中分光,楼宇光DP分纤
单楼宇用户数≤5
一级楼宇分散分光,二级楼层分散分光并分纤
单楼宇用户数>48,单楼宇用户数<8或单楼宇用户数>21
一级片区集中分光,二级楼层分散分光并分纤
5<单楼宇用户数≤48
一级片区集中分光,二级楼宇集中分光,楼层光DP分纤
需求不明确,预计单楼宇用户数≤48
9覆盖原则
光缆(含配线光缆、引入光缆、垂直光缆)按终局容量满配置,并考虑其他非PON业务和维护备用纤芯;
光节点设施(含光分路器安装槽位及位置)按终局容量配置;
光分路器根据具体场景情况选择终局满容配置或按需分步配置;
入户皮缆根据具体场景情况选择全部敷设、按需敷设或不敷设。
光缆、光分路器、皮缆按满容一步到位建设称为“全覆盖”,光缆满配、光分路器及皮缆按需分步建设称为“薄覆盖”。
9.1覆盖原则及分类
(1)新建区域、需求明确,以一年为规划期(以下同),若规划期内用户预测渗透率较高(>30%),则采用“全覆盖”方案,光分路器满配,皮缆全敷设。
(2)新建区域、需求明确,规划期内预测渗透率较低(≤30%),则采用“薄覆盖A”方案,光分路器按需配置,皮缆全敷设。
(3)改造区域、需求不明确,采用“薄覆盖B”方案,光分路器按需配置,皮缆工程阶段不敷设,由装维阶段负责敷设。
覆盖方式
光节点设施
光分路器
配线、引入及楼内配缆
皮缆
全覆盖
满配
全敷设
新建区域,需求明确,规划期内预测渗透率较高
薄覆盖A
按需配置
新建区域,需求明确,规划期内预测渗透率较低
薄覆盖B
不敷设
新建或改造区域,需求不明确
9.2配置原则
ODN设计时,光缆及光节点设施均按终局容量配置,即覆盖用户数按终局用户数考虑,当采用“薄覆盖”组网时,光分路器端口的配置原则如下:
(1)新建区域
1.一级分光时,一级光分路器端口初期按覆盖总户数×
一年内市场预测渗透率配置。
2.二级分光时,二级光分路器端口初期按覆盖总户数×
一年内市场预测渗透率配置,一级光分路器端口初期按二级光分路器端口/收敛比配置。
(2)改造区域
当前宽带渗透率×
业务改造率配置,若业务改造率不明确,则取值为30%。
业务改造率配置,若业务改造率不明确,则取值为30%;
一级光分路器端口初期按二级光分路器端口/收敛比配置。
10设备材料选用
(南方院补充)
11典型组网设计模板
11.1FTTH场景分类
FTTH工程中OD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