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新苏教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知识点整理1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9121374 上传时间:2023-01-04 格式:DOCX 页数:33 大小:2.5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d新苏教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知识点整理1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d新苏教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知识点整理1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d新苏教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知识点整理1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d新苏教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知识点整理1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d新苏教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知识点整理1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d新苏教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知识点整理1Word下载.docx

《d新苏教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知识点整理1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d新苏教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知识点整理1Word下载.docx(3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d新苏教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知识点整理1Word下载.docx

电烙铁作画。

电烙铁通电后被加热,烙铁把热传递给与其接触的木板,接触点的木板受热颜色发生改变,利用这种颜色变化完成作品。

6.实验一:

研究热在金属中的传递方向

探究的问题:

热在金属中是怎样传递的?

实验材料:

凡士林、金属片、试管夹、铁架台、酒精灯、火柴等。

实验方法:

①将凡士林均匀地涂在两块金属片上。

②用试管夹夹住金属片的一端,加热金属片的另一端,观察凡士林是怎样变化的。

③加热另一块金属片的中心,观察凡士林是怎样变化的。

实验现象:

在一侧加热的金属片上,凡士林油从加热的地方向另一侧慢慢熔化。

在中间加热的金属片上,凡士林油从中间向四周扩散熔化。

实验结论:

无论加热金属片的中间还是边缘,金属片都会变热,说明热是可以传递的,而且是从温度高的地方传向温度低的地方。

传递方向是四面八方。

7.实验二:

探究热在水中的传递

热在水中是怎样传递的?

铁架台、水槽、冷水、烧杯、热水、温度计等等。

①在烧杯中到一杯热水,并且放在盛有冷水的水槽中。

②分别用温度计测量烧杯中的热水和水槽中的冷水的温度。

③5分钟后,再分别用温度计测量烧杯中的热水和水槽中的冷水的温度,并比较两测量的温度。

烧杯中的热水温度会越来越低,水槽中的冷水温度会升高,一直到水槽中的冷水和烧杯中的热水温度相近或相同。

这个实验说明热在水中传递时,是从温度高的地方传递到温度低的地方,说明温度不同的液体之间也可以发生热传导。

8.学生活动手册:

在下图中画箭头表示热在金属片中的传递情况。

实验发现:

无论是加热金属片的中央还是边缘,凡士林都会熔化,说明热是可以传递的。

热总会从温度高的地方传到温度低的地方。

做与教材上相反的实验,将盛有冷水的烧杯放入盛有热水的水槽里,记录你的发现。

在相互接触的冷热不同的物体之间,热可以传递。

热从水槽里的热水传到烧杯上,再传到烧杯中的冷水,最后烧杯里的水也慢慢变热。

也就是说,热会从温度高的物体传到温度低的物体。

6.热对流

1.把一小瓶红色热水放入冷水槽中,会看到的现象是:

红色的热水会上升,到达冷水顶部会向四周流动,然后沿着水槽壁向下流动。

2.液体或气体受热上升,遇冷下降,循环流动,使冷、热液体或气体相互混合,这种传热方式叫作热对流。

热对流时,热总是由温度较高处传到温度较低处。

3.制作简易走马灯

制作材料:

两个一次性纸杯、剪刀、蜡烛、火柴、一根细绳、牙签、双面胶等等。

制作方法:

①在一个纸杯的侧面开两个口,将蜡烛固定在杯底。

②在另一个纸杯的侧面开多个直角扇叶窗。

③在杯底穿一根细绳,用牙签固定。

④将两个纸杯口对口用双面胶黏合。

⑤点燃蜡烛,手提细绳,走马灯就转起来了。

简易走马灯的使用方法:

当点燃走马灯中的蜡烛时,我们会发现这个简易的走马灯转动起来了。

简易走马灯转动原理:

当我们点燃走马灯中的蜡烛时,下面纸杯里的空气被蜡烛加热,热空气上升,推动扇叶,走马灯就转动了。

4.生活中的热对流现象

粮食仓库中的对流现象。

粮食仓库都装有天窗和地窗,这样做的目的是让仓库内的热空气上升后从天窗排出去,外面的冷空气从地窗进来,这种冷热空气的对流,周而复始,循环不息,所以仓库内能保持恒温,以免粮食受热生虫或者发霉变质。

电冰箱中的对流现象。

烧开水就是利用了水的对流。

自然界中的风是依靠冷热空气的对流形成的。

冬天暖气片表面附近受热空气会向上流动。

空调也是利用热对流的原理。

5.实验一:

研究热在水中的传递

实验探究的问题:

木头屑子、烧杯、冷水、酒精灯、火柴、三脚架、石棉网等等。

①把木屑放入水中。

②用酒精灯给水加热。

③观察木屑在水中是怎样运动的。

实验注意点:

正确使用酒精灯,注意安全,小心烫手。

烧杯底部中间位置的木屑会上升,到达水面处会向四周扩散,然后沿着杯壁附近下降,

到达杯底附近会再次聚向中间并上升,如此循环流动。

水受热之后会上升,遇冷会下降。

6.实验二:

研究热在空气中的传递

热在空气中是怎样传递的?

玻璃罩、线香、火柴等等。

①固定一支线香,点燃。

②用玻璃罩倒扣住线香。

③观察线香冒出的烟是怎样飘动的。

线香的烟会直立向上直到瓶底,然后四散向下,接近线香燃烧处时,又向上流动。

空气受热之后会上升,遇冷会下降。

7.学生活动手册:

在下图中画出热在水中的传递情况。

(用蓝色箭头表示冷水的传递方向,用红色箭头表示热水的传递方向)

在下图中画出热在空气中的传递情况。

(用蓝色箭头表示冷空气的传递方向,用红色箭头表示热空气的传递方向)

从木屑与烟的运动轨迹可以看出,无论是热水还是热空气都会向上流动,冷水或冷空气则会向下流动,这样循环流动使得冷热液体或气体相互混合,从而使全部液体或气体的温度趋于均匀。

这种传热方式叫热对流。

7.热辐射

1.站在烈日下,站在炉火、篝火边,会有非常炎热的感觉,是因为热辐射的原因。

2.太阳与地球之间有很大一部分空间没有任何物质,但是太阳仍然能够将热传递给地球。

像太阳、篝火这样直接向周围发射热的方式,叫作热辐射。

热辐射不需要依靠空气、水等任何物质,即使在真空中也能进行。

3.热辐射特点:

4.太阳是利用热辐射的传递方式将热传递到地球上的。

5.做一个简易太阳灶

纸板、锡纸、剪刀、美工刀、热熔胶枪、玻璃管或透明塑料管等。

①用纸板做一个支架。

②用热熔胶把锡纸固定在支架上。

③将玻璃管灌满水,并封好玻璃管口,固定在支架上后,调整锡纸凹陷的位置,使反射的阳光汇聚在玻璃管上。

简易太阳灶的原理:

利用的是太阳的热辐射原理。

太阳灶的受光面是一个凹型面,太阳光照射到凹型的面上,会聚焦于玻璃管上,能够将反射的光最大限度的转化成热能,传递给位于焦点的玻璃管上,然后传递到玻璃管中的水中。

6.使太阳灶的加热速度变快的方法

通过制作对比让学生发现影响热辐射效果的主要条件有受热物体颜色的深浅,太阳灶的材料、形状、大小,反光板聚焦的位置等。

可以将凡是不是吸热的地方,只要有温度的部位,用保温材料保温起来,防止热量的散失。

调整好最佳的日照角度,可以让太阳灶最大限度的接收热量。

可以增大受热的面积,这样就可以更多的吸收热量。

7.生活中的热传递现象

电烙铁是运用热传导的方式传热。

电水壶是运用热传导、热对流两种方式传热。

烤箱、电暖器是运用热对流和热辐射两种方式传热。

太阳能热水器是运用热传导、热对流、热辐射三种方式传热。

8.仔细观察下面两幅插图,想一想这两幅插图中有哪些热的传递方式?

他们分别是什么?

左图,用火焰加热的炉子烧热水。

火炉和水壶外壁的传热方式是热传导;

壶中的水的传热方式是热对流;

火炉向周围空气传热的方式是热辐射。

右图,厨师用铁锅炒菜。

锅的外壁和铲子的导热方式是热传导;

菜汤的导热方式是热对流;

锅、菜等向周围空气导热的方式是热辐射。

9.热传导、热对流、热辐射三种传递热的方式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呢?

相同之处:

这三种都是热传递方式,都是从温度较高之处传到温度较低之处。

不同之处:

一是热传递的过程不同。

热传导需要直接接触;

热对流是循环传递;

热辐射是从热源处向四面八方直线传递。

二是热传递的媒介不同。

热传导在固体中传递能力最强,液体中次之,气体中最弱;

热对流只在气体和液体中存在;

热辐射可以不依靠媒介直接传递。

10.热传导、热对流和热辐射这三种方式又有什么关系呢?

热传递有传导、对流、辐射这三种方式。

在实际的热传递过程中,这三种方式往往不会独立存在,而是两种或三种同时存在。

11.学生活动手册:

在下图中用箭头表示热的传递方式。

写出三种传热方式的不同与相同之处。

传热方式

不同之处

相同之处

热传导

1.直接接触.

2.固体传热能力最强,液体次之,气体最弱。

都是由温度高的地方向温度低的地方传递热量。

热对流

1.循环传递。

2.只在液体和气体中存在。

热辐射

1.从热源处向四面八方传递。

2.可以不依靠媒介直接传递。

8.物体的传热本领

1.实验一:

比较不同材料传热的快慢

塑料、木头、铜、铝、钢5种材料,哪种传热最快,哪种传热最慢?

塑料、木头、铜、铝、钢5种材料棒、凡士林、珠子、热水、烧杯等等。

①用凡士林分别在5种材料棒上粘一颗珠子,珠子与材料棒远端的距离须一致。

②把5种材料棒放入盛有热水的烧杯中。

③观察5种材料棒上珠子脱落的先后顺序。

将塑料、木头、铜、铝、钢5种材料棒上粘一颗珠子,然后放进盛有热水的烧杯中,五种材料上的珠子脱落的先后顺序为:

铜——铝——钢——塑料——木头。

在这5种材料中,铜的传热最快,木头传热最慢,这5种材料的传热性能从高到低的顺序为铜、铝、钢、木头、塑料。

这个实验也说明了不同材料导热性能不同。

2.像铜、铝、钢等容易传热的物体叫作热的良导体;

像木头、塑料等不容易传热的物体叫作热的不良导体。

3.空气是热的良导体还是热的不良导体?

举例说明。

空气是热的不良导体。

例子:

蓬松的棉被盖起来很暖和,是因为蓬松的棉被中含有大量的空气,空气是不良导体,所以热量不容易散失,因此蓬松的棉被盖起来很暖和.

双层窗户可以隔热保暖,是因为双层窗户中间有空气,空气是不良导体,有了空气这个不良导体的保护,房间中的热量不容易散失,才会感觉很温暖。

冬天穿羽绒服比较暖和,是因为羽绒服中羽绒蓬松,有很多空气,空气是不良导体,所以热量不容易散失。

4.赤脚分别站在地板、地毯、瓷砖上,感觉是不一样的,地砖上非常凉,地板上比较温暖,站在地毯上感觉非常暖和。

因为瓷砖、地板和地毯三种物体的传热性能是不一样的。

光脚站在瓷砖上感觉最凉,因为瓷砖是热的良导体,脚的热量通过瓷砖迅速散发,造成脚底温度降低,感觉很凉。

光脚站在地毯上不会觉得凉,因为地毯是热的不良导体,脚底温度不容易散发,不觉得凉。

5.物体的导热性能在生活中的运用

炒菜用的铲子,铲子头和铲子杆是不锈钢材料,不锈钢虽然是热的良导体,但坚固、耐用;

手柄是塑料的,塑料是热的不良导体,可以防止烫伤。

高压锅的锅体是钢制的,导热性能好,手柄是塑料制的,是热的不良导体,以免烫伤。

用塑料薄膜把树干包起来可减少水分蒸发,帮助小树保温,以抵御严寒。

岩棉板是热的不良导体,可帮助墙体保温。

保温瓶的瓶塞选用导热性能较差的非金属,如木头、塑料等制成。

电饭锅的锅胆选用导热性能较好的金属。

利用棉花制作棉衣、防寒服等等。

冬天人们喜欢使用双层的保温玻璃杯,可以防止杯子中的热水很快冷却。

6.设计并制作一个保温盒

选择什么材料制作保温盒才能够让保温盒的保温效果更好?

可以选择木头、塑料、硬纸板等一些热的不良导体材料制作保温盒,保温效果会更好,尽量避免使用钢铁与铝、铜这些热的良导体材料。

除了在材料方面考虑之外,我们还可以在哪些方面考虑保温盒的保温效果?

我们可以把保温盒设计成双层的,这样可以利用空气是热的不良导体这一原理使保温盒的效果更好。

对不同材料制作的勺子传热的快慢进行排序。

我最初的预测:

最慢塑料勺木勺铜勺铝勺钢勺最快

实验结果:

最慢木勺塑料勺钢勺铝勺铜勺最快

根据物体的导热性能给下面物体分类。

铜、铁、铝、塑料、空气、木块、陶瓷、泡沫、锡纸

热的良导体——铜、铁、铝、锡纸

热的不良导体——塑料、空气、木块、陶瓷、泡沫板

 

一、苏科五年级上册科学期末复习1

1.透过红色滤光片,看到的白衣服是()色的。

A.红B.白C.绿

答案:

A

解析:

【详解】

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它所反射的色光,透明物体的颜色是它所透过的色光。

透过红色滤光片,看到的白色衣服是红色的。

2.地壳的平均厚度是()。

A.2900千米B.17千米C.3400千米

B

地球内部的构造十分复杂,科技家通过对于地震波的探究,推测地球的内部构造能分为地壳、地幔与地核三部分。

中心层是地核;

中间是地幔;

外层是地壳。

地壳的平均厚度是17千米。

3.许多科学家认为,世界最高的喜马拉雅山是由于板块()形成的。

A.分离B.碰撞C.拉张

【答案】B

地球内部运动使得地表的形态发生不断的变化,这种变化有时很猛烈,有时表现的极其缓慢的变化。

板块的碰撞导致了地表隆起,往往形成山脉、山峰。

许多科学家认为,世界最高的喜马拉雅山是由于板块碰撞形成的,所以B符合题意。

4.以下自然现象不能导致地球表面瞬间发生剧烈变化的是()

A.山体滑坡B.风化C.地震D.火山喷发

由内营力引起地壳结构改变、地壳内部物质变位的构造运动叫地壳运动。

火山和地震是由于地球内部的运动造成的,地球内部的运动会引起地壳运动,从而形成山脉、高原、裂谷和海沟等地形地貌。

山体滑坡也是导致地球表面瞬间发生剧烈变化的自然灾害,风化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能导致地球表面瞬间发生剧烈变化。

5.下列,不是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是()。

A.地震B.雷雨C.火山

地表形态是内外力长期相互作用下不断地发展变化的结果,形式多种多样。

地球内力地质作用改变地球地表形态,形成地震、火山、断裂和高原、低地、海洋,雷雨不是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

6.2011年3月11日,日本东北部海域发生里氏9.0级地震并引发海啸,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绝大部分地震发生在()内。

A.地壳B.地幔C.地核

【答案】A

地壳内部的岩层在地球内部的巨大压力作用下,会不断发生变动。

当受到的力大到不能承受时,岩层就会发生突然的、快速的断裂。

岩层断裂所产生的地震波传到地表就会引起地表的震动,这就是地震。

2011年3月11日,日本东北部海域发生里氏9.0级地震并引发海啸,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绝大部分地震发生在地壳内,所以A符合题意。

【点睛】

本题考查地震,要求学生掌握绝大部分地震发生在地壳内。

7.下列自然灾害是由地壳内部运动引起的是(  )。

A.台风B.地震C.沙尘暴D.旱涝

地震是由地壳内部运用引起的。

B选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

B。

8.下列现象,能证明光沿直线传播的是()。

A.

B.

C.

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小孔成像、影子、日食和月食等,所以A符合题意。

9.以下现象是由于光沿直线传播产生的是()。

A.海市蜃楼B.小孔成像C.彩虹

海市蜃楼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

小孔成像是由于光沿直线传播产生;

彩虹是光的色散现象,滤光现象是光的吸收与反射现象。

以上选项B符合题意。

10.小红距镜子2米,镜子里的像和小红相距()。

A.2米B.4米C.5米

根据物像到平面镜距离相等,所以小红的像到小红的距离为2m+2m=4m,所以B符合题意。

11.教室里的墙涂成白色是为了()。

A.干净B.美观C.更好地反射光线

C

不透明的物体的颜色由物体所反射的光色决定,白色物体是反射白光的,白色物体的发光能力很强,教室的墙壁涂成白色的,主要原因是利于光的反射更好地反射光线。

12.下列不属于神经中枢的是()。

A.脊髓B.中枢神经C.大脑

大脑是人体的“司令部”,是高级神经中枢;

脊髓是低级神经中枢,既是大脑和躯干的联系通道,又可完成简单的反射活动,如膝跳反应,大脑和脊髓合称为神经中枢,B不属于人体的神经中枢。

13.用喷水壶制造彩虹,要选择()。

A.通风处B.背对太阳C.面向太阳

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光的传播方向会发生改变的现象就是光的折射现象。

喷出的小水滴对光进行折射,形成彩虹。

在晴朗无风的白天,背对太阳喷射水雾制造彩虹。

14.信号的传递需要经过( 

),才能达到神经中枢。

A.无中间步骤 

B.许多中间步骤 

C.一个中间步骤

信号的传递,要经过许多中间步骤的传递,才能达到神经中枢的。

在中间靠神经递质的传导,来传递神经元的信号,有时需要很多次的传递,所以B符合题意。

15.下面不会出现七色光现象的是( )。

A.用平面镜反射太阳光到墙壁上

B.大雨过后太阳马上就出来了

C.晴朗无风的天气背对太阳用喷雾器喷水

1666年,英国科学家牛顿在暗室中让阳光(白光)透过三棱镜折射到墙上,结果太阳光被分解成七种颜色的光,而单纯色光经过三棱镜将不再分解。

太阳光是复色光,太阳光经过三棱镜后被分解成七种不同颜色的光,这种现象是光的色散现象,其原理是光的折射。

会出现七色光现象的是大雨过后太阳马上就出来了、晴朗无风的天气背对太阳用喷雾器喷水,所以A符合题意。

本题考查七色光现象,要求学生掌握七色光现象。

16.下列情况中一定不会出现彩虹的是()。

A.夜晚星空B.雨后放晴C.背着太阳喷水

彩虹是雨后空中的小水滴把阳光分解成种色光而形成的一种自然现象。

形成彩虹的条件是有阳光和空气中悬浮的小水滴。

雨后放晴、背着太阳喷水都有可能形成彩虹,夜晚没有太阳照射,一定不会出现彩虹。

17.光通过三棱镜后会发生()。

A.反射B.折射C.直射

太阳光经过三棱镜折射后可以分散成七种颜色的光,分别是红、橙、黄、绿、蓝、靛、紫,这就是光的色散现象。

光通过三棱镜后会发生折射,将光分散成七种颜色的光。

18.生活中,镜子里的像是()。

A.实像B.虚像C.上下相同D.前后左右相反

表面是平的镜子,叫做平面镜。

平面镜能反光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是像与物体大小相等,左右相反,是实像。

19.透过红色滤光片,看绿色的衣服这时看到的衣服是()。

A.黑色的B.红色的C.白色的

不透明的物体的颜色由物体所反射的光色决定,透明物体的颜色由物体吸收的光色决定。

透过红色滤光片,看绿色的衣服,只有红光可以透过,而绿衣服只能反射绿光,所以没有光线进入眼中,看到衣服是黑色的。

20.明明想用镜子看看自己脑后的头发,他应使用的方法是()。

A.用一面镜子放在眼前看B.用一面镜子放在头的一侧看

C.用两面镜子,眼前一面,脑后一面相对而看

明明想用镜子看看自己脑后的头发,他应使用的方法是用两面镜子,眼前一面,脑后一面相对而看,利用平面镜改变光的传播方向的原理。

21.早晨,太阳还没有升到我们能看到的地平线以上时,我们就已经能够感受到光亮了,这是因为()。

A.月亮所致B.太阳光的传播速度很快C.太阳已经升起,只是还被云挡着D.太阳光照在天边的云层上,形成光的反射和散射。

D

光碰到镜面改变了传播方向,被反射回去,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反光也是以直线形式传播的。

早晨,太阳还没有升到我们能看到的地平线以上是,我们就已经能够感受到光亮了,这是因为太阳光照在天边的云层上,形成光的反射和散射。

22.下列属于人造光源的是()。

A.极光B.孔明灯C.月光D.闪电

像电灯这样可以自己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如通电的日光灯、太阳、萤火虫、点燃的蜡烛、通电的手电筒等都是光源。

光源可以分为人造光源和自然光源;

许多光源在发光时也在发热。

光强温度就高,光弱温度就低。

以上选项中属于人造光源的是孔明灯。

23.我们人为地把地球分成了不同的圈层,由外向内分别是()。

A.内核、外核、地幔B.地核、地壳、地幔C.地壳、地幔、地核

地球内部结构是指地球内部的分层结构。

根据地震波在地下不同深度传播速度的变化,一般将地球内部分为三个同心球层:

地核、地幔和地壳。

24.在地球的许多地方都有温泉,通过这个地表现象,说明地球内部()。

A.有热水B.温度高

C.有水D.温度低

地球的内部是由不同的状态,不同物质的圈层所构成,由外向内分别是地壳,地幔,和地核,地球内部越深温度会不断升高,地球上很多地方都有温泉就说明了这个道理。

25.物体表面越光滑,反射效果()。

A.越差B.越好C.不变

物体的反射效果与物体表面的光滑程度有关,物体表面越光滑,反射效果越好。

镜子是最好的反光物体。

26.某病人左侧肢体出现瘫痪症状,很可能是他大脑()出现了问题。

A.左半球B.右半球C.左右半球中间

脑就是你自己的智囊。

科学研究证明,大脑分为左半球和右半球。

左半球是管人的右边的一切活动的,一般左脑具有语言、概念、数字、分析、逻辑推理、技艺、书写等功能;

右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视频讲堂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