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文化论著 小说》《改造我们的学习》教案北京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9113858 上传时间:2023-01-03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5.8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语文《文化论著 小说》《改造我们的学习》教案北京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高二语文《文化论著 小说》《改造我们的学习》教案北京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高二语文《文化论著 小说》《改造我们的学习》教案北京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高二语文《文化论著 小说》《改造我们的学习》教案北京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高二语文《文化论著 小说》《改造我们的学习》教案北京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二语文《文化论著 小说》《改造我们的学习》教案北京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高二语文《文化论著 小说》《改造我们的学习》教案北京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语文《文化论著 小说》《改造我们的学习》教案北京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二语文《文化论著 小说》《改造我们的学习》教案北京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可以看封面后边的内容提要,并快速浏览目录页上的章节标题等)那么,我们拿到一篇议论文,想在最短的时间里迅速把握全文要点,可以采用什么方法呢?

可以采用首尾跳读法,即速读文章的开头、结尾和每一部分开头的话;

如果文中有小标题,当然还应抓住各部分的小标题。

)现在,请同学们用首尾跳读法迅速找出课文中显示全文结构脉络和内容要点的最重要的几个句子。

这几个句子是:

“我主张将我们全党的学习方法和学习制度改造一下。

其理由如次”;

“中国共产党的二十年,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日益结合的二十年”;

“但是我们还是有缺点的,而且还有很大的缺点”;

“为了反复地说明这个意思,我想将两种互相对立的态度对照地讲一下”;

“依据上述意见,我有下列提议”;

“在如此生动丰富的中国革命环境和世界革命环境中,我们在学习问题上的这一改造,我相信一定会有好的结果”。

叶圣陶先生说过:

“作者思有路,遵路识斯真。

”这篇课文中,作者的逻辑思路大体上可以用上面几个句子里的3个词儿来概括(板书3个词):

“主张”——“理由”——“提议”

文章简短的引论部分提出了改造全党的学习方法和学习制度的“主张”;

本论部分(包括文中的一、二、三)阐明提出这一主张的“理由”;

结论部分(文中的四)是关于改造学风的几项“提议”。

我们在第三册学过关于合理安排论证结构的知识,从这篇课文的逻辑思路来看,它采用了哪一种论证结构呢?

明确:

课文采用了层进式的论证结构,按照“提出一个什么问题,接着加以分析,然后综合起来,指明问题的性质,给以解决的办法”(毛泽东《反对党八股》)这样的思路,层层深入地展开论证。

3.讲读课文本论部分

要求学生细读课文一、二、三部分,弄懂每一部分同全文中心论点(即引论中提出的“主张”)的关系,以及三个部分之间的关系。

讨论:

一、二、三部分各自怎样来论证全文的中心论点?

第一部分回顾党成立20年来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方面所取得的进步,正面论证改造我们学习的重要性。

作者先总述从“幼年”到“现在”的认识发展是从“肤浅”“贫乏”变为“深刻”“丰富”;

再回顾马列主义真理与中国革命实践日益结合的三个时期(“一百年来”“十月革命之后”“抗日战争以来”);

然后充分肯定这些“都是很好的现象”。

第二部分指出我们“还有很大的缺点”,从反面论证改造我们学习的必要性。

作者先从三个方面列举主观主义学风的具体表现(不注重研究现状,不注重研究历史,不注重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应用);

再从三个方面进一步论述这种坏学风的危害;

然后谆谆告诫人们对此“不可等闲视之”。

第三部分将正反两方面加以对照,说明主观主义态度和马克思列宁主义态度的原则区别,从而进一步论证了改造我们学习的迫切性。

作者先是由表及里、层层深入地剖析主观主义态度的表现、类型、特点、危害和实质;

然后具体说明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态度同主观主义完全相反的表现、特点和实质。

通过相互对照,作者旗帜鲜明地提出:

前一种态度必须“打倒”,后一种态度“应该具备”。

(一、二、三部分的论证角度和内容要点可以作简要的板书,请参看本教时板书设计)

既然这篇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主张将我们全党的学习方法和学习制度改造一下”,那么充分肯定我们党内在学风方面一些“很好的现象”的第一部分能不能干脆删去呢?

一篇好的议论文,绝不能宣传片面的、孤立的、绝对化的观点,必须运用辩证法的发展观点、联系观点、一分为二观点来分析问题。

这篇文章的本论部分,重点放在彻底清算反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主观主义学风,但为了使论证更加充分、更加严密,使文章具有更强的说服力,作者始终坚持对有关问题进行辩证的分析,不搞片面性和绝对化。

文章的第一部分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正面论证树立马列主义理论联系实际学风的重要性,并且通过对20年来我党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方面所取得进步的回顾,告诉我们改造学风不仅具有重要性而且也具有可能性,

从而增强了我们改造学风的信心。

因此,第一部分在全文中是必不可少的,不能删去。

这一部分中“日益结合”“深刻得多,丰富得多”“是进一步了”“也有某些开始”等词语,都用得十分准确,有很强的分寸感,既充分肯定成绩,又照应了下文“还有很大的缺点”的论断。

课文第二部分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文中谈了哪几类“极坏的典型”,作者是怎样安排使用这些典型材料的?

第二部分主要运用了例证法。

在这部分中,作者谈了三类典型:

一类是对现状不作周密调查,根据“想当然”发号施令;

一类是不懂自己的历史,只能生吞活剥地谈外国;

一类是学习马列主义时理论和实际分离。

作者在列举主观主义态度的三方面表现之后,又举出这三类“极坏的典型”进一步说明其危害,充分证实了党内确实存在着主观主义的学风,“不可等闲视之”。

课文第三部分的主旨在“反复地说明这个意思”,这一部分是不是第二部分的简单重复?

试从论证角度、论证方法和语言运用等方面去分析研究。

作者虽然说是要“反复地说明”,但这部分内容并不是第二部分的简单重复,而是从不同的角度,运用不同的方法,反复加以论证,使论证更为充分。

从角度来说,这部分虽也谈到主观主义的表现、危害等,但在概括归纳其表现的基础上又作了进一步分析,将其分为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两种类型,并指出其特点,在揭示其危害的同时还揭露出它的实质,指明对待它应有的态度。

同时,在这部分不是单写主观主义的态度,而是将它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态度相对照,从而更加突出了改造学风的迫切性。

从方法来说,第二部分主要运用例证法,这一部分则采用了对比法、引证法(引用马、恩、列、斯的教导)和喻证法(用射箭要有的放矢的比喻和芦苇、竹笋的比喻来证明自己的论点)。

从语言来说,这一部分中大量使用了比喻、排比、对偶等修辞方法,使论证显得更加生动、深刻、有力。

根据上面的讨论研习,让我们进一步研究一下课文本论部分的一、二、三之间具有怎样的关系。

这三部分不是简单的并列关系。

一、二之间是正反对照关系(第二部分与第一部分在写法上有繁简、详略的不同);

而一、二和三之间是层进关系,从正面和反面的论证推进到正反两面对比论证,从分析主观主义的表现、危害进而深入揭示其特点、实质。

4.编写全文结构提纲

要求:

复习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并自学课文的结论部分,编写全文结构提纳,概括出作者的逻辑思路、全文的论证结构和每个部分论证的要点。

下一节课作检查。

〔附〕第一课时板书计划

改造我们的学习

毛泽东

 

第二课时

学习议论文中对问题进行辩证分析的方法;

学习课文根据政论语体的特点恰当选用语言材料、语言手段,从而增强论证效果的技巧。

1.检查学生编写的结构提纲

可以采用当堂检查的方法,并挑选二三份提纲进行交流讲评。

2.学习知识短文《学会辩证的分析》

自学与思考:

要求学生自学《学会辩证的分析》,分析思考《改造我们的学习》一文怎样运用辩证分析的观点来分析问题。

举例说明课文中怎样运用发展的观点、联系的观点和一分为二的观点分析学风问题。

用发展的观点分析问题,就是要看到世上万事万物都是在运动、发展、变化之中,要从发展的过程中分析问题、揭示规律。

例如,课文第一部分正面论证改造学风的重要性,就是从20年来马列主义真理和中国革命实践日益结合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加以分析的。

用联系的观点分析问题,就是要看到任何事物总是和外界事物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分析一个问题时就要注意到它和其他有关问题的联系。

例如,课文分析了主观主义学风三方面的情形:

不注重研究现状,不注重研究历史,不注重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应用。

作者对这三方面不是作孤立的分析,而是准确深刻地揭示了三方面的内在联系,揭示了它们共同的要害所在:

违背了马列主义的理论和实践统一的基本原则。

课文分析主观主义的两种类型(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也揭示了二者的内在联系和共同特点,指出“这两种人都凭主观,忽视客观实际事物的存在”。

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分析问题,就是要力求全面地认识问题,避免片面性,既要看到问题的这一方又要看到它的另一面,即要看到正面也要看到反面。

例如,课文分析学风问题,既指出一些“很好的现象”,又指出“还有很大的缺点”;

既批评了主观主义的错误态度,又论述了马列主义的正确态度;

既严肃地提出了“打倒”主观主义的问题,又积极地鼓励传染了这种毛病的同志勇敢地“诊治自己的毛病”;

既清醒地看到“我们走过了许多弯路”,又乐观地指出“错误常常是正确的先导”。

凡此种种,都充满着唯物辩证法的思想。

3.学习课文的语言特色

朗读:

请两位学生分工朗诵课文第三部分,要求同学们认真体会本文在词汇、句法、修辞方面的特色。

本文是一篇典型的议论文,从本文中我们可以体会到议论文主要的语言特点是什么?

议论文的语言特点主要是准确性(遣词、造句、段落层次的准确严密)、鲜明性(观点鲜明、感情色彩鲜明)、概括性(对事物、现象进行抽象概括的分析论述)和生动性(可以选用一些生动活泼的语言材料来增强论述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板书:

准确性、鲜明性、概括性、生动性)

介绍知识:

从文章体裁来讲,这篇课文是议论文;

从一系列的语言特点来讲,课文的语言属于政论语体。

我们知道,汉语中有口语语体和书面语体。

在书面语体中,包括政论语体(议论文的语言属于此体)、科学语体(说明文的语言属于此体)、事务语体(公文、应用文的语言属于此体)和文艺语体(文艺作品的语言属于此体)。

刚才我们讨论的议论文语言准确、鲜明、概括、生动的特点,实际上就是政论语体的主要特点(板书)。

政论语体的这些主要特点,对它选用什么样的语言材料、语言手段必然会产生明显的制约和影响,这是我们在学习议论文的语言时应该细心地辩析体会的。

下面,我们以《改造我们的学习》一文为例(重点可以放在第三部分),比较具体地研究一下这个问题。

本文是政论文,是不是只能运用政治词语来进行论述呢?

作为一篇政论文,本文中准确地运用了许多政治词语,如“马克思列宁主义”“主观主义”“革命”“党性”“立场”“观点”“策略”“规律性”等。

但政论语体在词语运用方面具有广泛性的特点,决不是只能运用政治词语,而是在以政治词语作为词语运用核心的同时,广泛吸收包括古词语、口头词语、熟语在内的各种词语,使语言表达不但显得准确、概括,而且显得鲜明、生动。

本文在论述学风问题时使用了哪些特别贴切生动的词语?

这些词语具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作者使用得特别贴切生动的词语包括:

(1)富有生命力的古词语,例如,“为之一新”“粗枝大叶”“一知半解”“发号施令”“生吞活剥”“谬种流传”“实事求是”“哗众取宠”“钦差大臣”“华而不实”“无的放矢”“徒有虚名”“言必称……”等。

(2)来自人民群众的生动活泼的口头词语,例如,“闭塞眼睛捉麻雀”“瞎子摸鱼”“对不住”(“对于自己的祖宗,则对不住,忘记了”)“满天飞”(“‘钦差大臣’满天飞”)“乱说一顿”等。

这两部分词语中有的是词,有的是熟语(成语、惯用语等),作者似乎是信手拈来的,实际上都经过精心选择。

这些词语或凝炼含蓄,或通俗易懂,都使用得十分准确恰当,十分生动传神,具有鲜明的感情色彩,也不乏幽默风趣,因此给读者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

词语——贴切、生动)

本文在选用句式方面也显示了一些适合政论语体要求的具体特点,请同学们各自轻声诵读本文第三部分,从中归纳出作者选用句式的一些特点来。

适合政论语体的要求,本文在选用句式方面表现出相辅相成的两方面的特点。

首先是严密。

文中长句短句都用,但与文艺语体相比,长句出现的频率较高,这些长句包括比较复杂的单句和有多个分句的复名,结构都是准确而严密的。

复杂的单句如:

“对于没有科学态度的人,对于只道背诵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中的若干词句的人,对于徒有虚名并无实学的人,你们看,像不像?

”(主语“这副对子”省略,谓语是“像不像”,由于带了三个介词词组的状语,还有一个插入语“你们看”,使句子结构比较复杂)复句如:

“只有打倒了主观主义,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真理才会抬头,党性才会巩固,革命才会胜利。

”“如果有了这种态度,那就既不是‘头重脚轻根底浅’,也不是‘嘴尖皮厚腹中空’了。

”(两句都是有着多个分句的二重复句,加黑的关联词语都用得极为确切)其次是灵活。

作者根据论述的需要,在句类句式的选用安排上显得灵活自如、富有变化。

例如,第三部分第4自然段(“有一副对子……”),交替使用了陈述句、疑问句和祈使句,语气不断变化,既令人信服又使人受到感染。

又如,“无实事求是之意,有哗众取宠之心。

华而不实,脆而不坚。

自以为是,老子天下第一,‘钦差大臣’满天飞”这几句,句式灵活多变,而变化之中又寓有整齐(安排了两组对偶)。

所有这些,都完全符合政论语体的特定功能和主要特点。

句式——严密、灵活)

本文非常注意修辞,它在修辞手法的运用方面又怎样体现了政论语体的主要特点?

本文在运用修辞手法方面,有两点很值得注意。

一是利用多种修辞手法来增强行文气势。

古人说:

“文有数句用一类字,所以壮气势,广文义也。

”(南宋陈骙《文则》)现代修辞学家认为:

“政论语体容许句型句式的高度集中”(王德春、陈晨《现代修辞学》)。

从本文来看,作者善于运用形式整齐的整句,运用排比、反复、对偶、层递(如“这种作风,拿了律己,则害了自己;

拿了教人,则害了别人;

拿了指导革命,则害了革命”,就是典型的层递)等。

这些都有助于增强行文的气势,使论证更加有力,也体现了政论语体的鲜明性的特点。

二是善于运用比喻,把抽象的道理化为具有某种形象性的生动表述。

政论语体中也常常使用比喻,本文中出现的“留声机”“墙上芦苇”“山间竹笋”“有的放矢”等,都是作者进行论述时采用的十分贴切的比喻。

但政论语体中的比喻与文艺语体中的比喻不尽相同,后者的作用完全是为了描写的形象、生动,而前者的作用服从于政论语体的理论阐述功能,它使议论文中所要阐明的道理更加深入浅出,令人信服。

本文中的上述比喻,都能有效地为理论阐述服务,体现了政论语体在准确、概括的基础上力求生动、鲜明的特点。

总之,本文运用各种修辞手法,都是为了调动多种语言手段来增强论证的效果。

修辞——增强论证效果)

我们再来研究一个具体问题吧。

课文中引用了明人解缙的一副对子:

“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

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我们知道这是运用了比喻这个辞格,但这副对子是否只用了一种辞格呢?

在语言表达中,常常出现综合运用多种辞格的情况。

课文中的这副对子,从句式看是用了对偶;

从内容看是用了比喻;

从“头重脚轻根底浅”“嘴尖皮厚腹中空”的多义性来看,是一种双关(字面上描写外在形态,实质上描写思想作风);

从芦苇、竹笋的拟人化来看,是一种比拟;

从文章对这副对子的引述来看,又是一种引用。

这就告诉我们:

对辞格的运用有时应该作综合的分析。

布置作业

1.课外完成“思考和练习”四、五。

2.课外完成《学会辩证分析》后边的“阅读训练”。

〔附〕第二教时板书计划

政论语体的主要特点:

准确性、鲜明性、概括性、生动性

词语——贴切、生动

句法——严密、灵活

2019-2020年高二语文《文化论著小说》《齐桓晋文之事》教案北京版

教学目的:

疏通字词,了解文意,把握孔子的思想。

教学重点、难点 

:

讲授课文重点可以放在文意的分析上,从而把握文中的人物形象,更好地理解孔子“礼治”的思想。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列举所知道的孔子的名言(用投影显示),导入新课 

1、子曰: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译文】 孔子说:

“学习并且不断温习,不是很愉快的事吗?

有朋友从远方来,不是很高兴吗?

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这样的人不是君子吗?

2、子曰: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

“不怕别人不了解自己,只怕自己没有能力。

3、子曰: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三个人一起走路,其中一定有值得我为师学习的人;

我选择其中好的并且向他学习,看到其中不好的就改正过来。

4、子曰: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只读书而不深入思考就会茫然无所知;

只是空想而不读书就会产生疑惑。

5、子曰: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对于任何事情了解它的人不如喜爱它的人,喜爱它的人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6、子曰: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把所学的东西默默地记下来,不断学习而不厌烦,教导别人而不感到疲倦,这些我做得怎么样呢?

7、子曰: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君子胸怀宽广坦荡,小人永远局促忧愁。

8、子在川上曰:

“逝者如斯夫?

不舍昼夜。

【译文】 孔子在河边感叹说:

“时光的流逝就像这河水一样啊!

日夜不停地流淌。

9、子曰:

“其身正,不令而行;

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统治者自己要行得正,不用命令百姓也能照着做,自己身行不正,虽然发号施令,百姓也不会听从。

10、子曰: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一个人如果没有长远打算,一定会有眼前的忧患。

11、子曰: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自己所不喜欢的,不要强加给别人。

12、子曰:

“道不同,不相为谋。

“主张不同,不能在一起相互谋事。

这些是孔子两千五百多年前留给我们的教诲和启示。

下面让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孔子以及《论语》的有关文学常识 

(1)孔子,名,字,家学派创始人,被尊称为 

,思想核心是 

,政治上主张,鼓励人们,即“出来做事”。

(参考答案:

丘、仲尼、儒、圣人、仁、礼治、入仕;

(2)《论语》是体散文,是记录的 

的言行,它和、 

、合称“四书”。

语录、孔子门人及再传弟子、孔子及其弟子。

《孟子》、《大学》、《中庸》 

二、学生对照注释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清句读、理解文意,并能读出语气 

三、学生接力翻译 

,老师提示有关的疑难问题。

不吾知也——即“不知吾也”,不了解我们。

如或知尔——如果有人了解你们 

则何以哉—— 

那么(你们打算)做点什么呢?

加之以师旅——“(别国)以师旅 

加 

之”。

有别国军队来侵略它。

唯求则非邦也与?

——(难道)求(所言之事)就不是国家(政事)吗?

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如果)赤(只能)做小事,谁能做大事呢?

四、自由朗读全文,并翻译全文:

五、整体把握文意并划分层次 

第一部分(第1段):

孔子问 

第二部分(“子路率尔”——“吾与点也”):

学生应答 

第三部分(“三子者出”——文末):

孔子点评 

六、布置作业:

熟读、背诵课文,能翻译全文。

一、复习检查:

1、指名翻译:

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

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

非曰能之,愿学焉。

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

2、集体背诵。

二、结合书后练习一,分析课文:

1、 

用原文说说四个弟子的“志”,即政治理想有何不同?

子路——为“千乘之国”,“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冉有——为“方六七十,如五六十”,“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公西华——“宗庙之事,如会同”,“愿为小相”。

曾皙——“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 

2、 

概括孔子的不同评价并分析四个弟子的性格特征。

子路:

直率、卤莽——哂之 

冉有:

谦虚

公西华:

更谦虚

曾皙:

洒脱——与之 

对求、赤两人的评价及性格的概括,充分结合课文内容,其实并不难。

3、讨论:

孔子为什么要“与点”呢?

首先结合孔子的思想来分析。

孔子政治上主张“礼治”,即以礼治理国家。

针对子路“率尔”作答,孔子“哂之”理由就是“为国以礼,其言不让”;

针对冉有“如其礼乐,以俟君子”的回答,孔子当时不语,在回答曾皙的询问时,反问“唯求则非邦也与?

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

”“方六七十,如五六十”也是国家,既然如此,礼乐教化之事,怎能非要等到君子去做呢?

针对公西华“愿为小相”的观点,孔子的惋惜之情溢于言表“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只有曾皙真正了解老师的意图,结合“国情”,既陈述了自己的具体治国措施,又灵活地将老师的“礼治”思想体现出来:

何谓“舞雩”?

鲁国的祈雨台!

王充在《论衡》中解释曾点的所述是一种祭祀仪式,即舞雩的仪式。

《礼记》中也有解释:

“舞雩,祭水旱也。

由此可以基本得出结论,曾点讲的就是,在春天干旱时,率领人们行祈雨礼,以求得丰年,从而进一步实现他的治国理想。

三、集体朗读课文。

四、讨论课后练习二、三。

五、布置作业:

熟读课文,完成相关练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