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九年级下《庄子》故事两则 人教版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9110725 上传时间:2023-01-03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9.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九年级下《庄子》故事两则 人教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语文九年级下《庄子》故事两则 人教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语文九年级下《庄子》故事两则 人教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语文九年级下《庄子》故事两则 人教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语文九年级下《庄子》故事两则 人教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语文九年级下《庄子》故事两则 人教版Word文档格式.docx

《语文九年级下《庄子》故事两则 人教版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九年级下《庄子》故事两则 人教版Word文档格式.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语文九年级下《庄子》故事两则 人教版Word文档格式.docx

《庄子》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其文汪洋恣肆,想象丰富,气势壮阔。

《庄子》共33篇,分内篇、外篇、杂篇。

内篇7篇为庄子所作外篇15篇和杂篇11篇一般认为是其门人和后学者的伪作。

庄子的想象力极为丰富,语言运用自如,灵活多变,能把一些微妙难言的哲理说得引人入胜。

鲁迅先生称赞“其文则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汉文学史纲》)。

郭沫若也评价说:

“以思想家而兼文章家的人,在中国古代哲人中,实在是绝无仅有。

”(《庄子与鲁迅》)因而他的作品被人称之为“文学的哲学,哲学的文学”。

四、《庄子》散文的艺术特色

第一,想象奇幻;

第二,构思巧妙;

第三,善用寓言故事和比喻;

第四,文笔汪洋恣肆,具有浪漫主义风格。

五、《庄子》散文对后世的影响

1.《庄子》在先秦诸子中,无论就他的思想或文风来说,都是属于南方一系,即楚国文化的代表,所谓“庄狂屈狷(juà

n)”,正道出了他们独具的浪漫主义精神。

2.李白纵浪恣放的诗篇,直承《庄子》且不说,后如柳宗元论文,主张“参之在老以肆其端”,龚自珍《病梅馆记》那种追求个性解放的强烈感,显然汲取了庄周《秋水》篇的精神。

第二课时

一、自读《惠子相梁》

1.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直译课文;

2.归纳相关文言现象;

3.把握故事的寓意。

4.直译课文(请君对照)

惠施做了梁国的国相,庄子去看望他。

有人告诉惠施说:

“庄子到梁国来,想取代你做宰相。

”于是惠施非常害怕,在国都搜捕三天三夜。

庄子前去见他.说:

“南方有一种鸟,它的名字叫鹓鶵,你知道吗?

鹓鶵从南海起飞飞到北海去,不是梧桐树不栖息,不是竹子的果实不吃,不是甜美如醴的泉水不喝。

在此时猫头鹰拾到一只腐臭的老鼠,鹓鶵鸟从它面前飞过,猫头鹰仰头看着鹓鶵,发出‘吓’的怒斥声。

现在你也想用你的梁国来‘吓’我吧?

二、庄子讲鹓鶵故事的用意是什么?

鹓鶵的故事里,鹓鶵比喻志向高洁之士,鸱(chī)比喻醉心利禄猜忌君子的小人。

庄子将自己比作鹓鶵,将惠子比作鸱,把功名利禄比作腐鼠,既表明了自己的立场和志趣,又极其辛辣地讥讽了惠子。

庄子没有直言痛斥惠子,而用讲故事的方式绕着弯子骂人,收到既尖锐痛快又余味不尽的效果。

三、文章的美点

1、情节出人意料。

朋友来贺,不喜却疑;

搜捕在即,不躲自迎;

义愤填膺,泰然相答;

委婉相叙,一针见血。

2、人物形象鲜明。

惠子利欲熏心,庄子清高自守。

3、比喻巧妙贴切。

巧借鹓鶵故事尖锐地批评了惠子的卑劣。

4、描摹生动传神。

鸱卫护“腐鼠”,丑态十足,让人如见其形,如闻其声。

四、自读第二则

3.把握故事的辩论的实质。

4.庄子与惠施在濠水的桥上游玩。

庄子说:

“白鲦(tiá

o)鱼在河水中游得多么悠闲自得,这是鱼的快乐啊。

”惠施说:

“你不是鱼,怎么知道鱼的快乐呢?

”庄子说:

“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的快乐呢?

“我不是你,固然不知道你;

你本来就不是鱼,你不知道鱼的快乐,是可以肯定的!

“请从我们最初的话题说起。

你说‘你哪儿知道鱼快乐’的话,说明你已经知道我知道鱼快乐而在问我。

我是在濠水的桥上知道的。

五、合作探究

1.精彩的诡辩

你认为在庄子和惠子的辩论中,谁是胜者?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整个一个故事,便是由人物之间的论辩组成的。

(1)从逻辑上看,惠子是胜者。

庄子是靠故意曲解惠子的意思,才在争论中得以维持自己最初的判断。

(2)从故事本身来看,庄子占了上风,充分体现了庄子的论辩的机敏和巧妙。

尤其是故事的结尾,在惠子巧妙地援引庄子的反驳建立起符合逻辑的推理后,庄子借偷换概念而避重就轻地将惠子的发难化解了。

(庄子说:

惠子你说我怎知道鱼的快乐时,便已显示你已经知道我明白了鱼的快乐才问。

从逻辑上说,惠子本来不肯定庄子是否知鱼之乐,且有不知鱼的快乐的意思,而庄子却说惠子已经过知道他是知道的,可说是扭曲了惠子的原意。

此外,最后一个答案:

我是在濠上知道的,又把惠子“你怎样知道鱼乐”的问题变成了“你在哪里知道鱼乐”,在逻辑上可说是个偷换概念的诡辩,是答非所问的对语;

可是,这正展示了庄子善用语辞上的巧妙在逻辑上回避了一己的矛盾的机敏。

(3)从逻辑上看,庄子其实并不应该输,只是他没找准方向,以至于给惠子留下可乘之机。

惠子最初的发问是“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这里暗含有这样的判断:

惠子能够知道庄子“非鱼”。

2.庄子坚持认为“出游从容”的鱼儿很快乐,表现了他怎样的心境?

——庄子认为“鱼”乐,其实是他愉悦心境的折射和外化,也反映了庄子推崇“自然”,反对“人为”的思想。

3.两则短文分别反映了庄子的什么思想?

[析]此题意在考查学生对课文主旨大意的理解。

[参考答案]第一则庄子讲鹓鶵的故事里,庄子将自己比作鹓鶵(喻志向高洁之士),将惠子比做鸱(喻醉心利禄、猜忌君子的小人),把功名利禄比做腐鼠,既表明了自己的立场和志趣,又极其辛辣地讥讽了惠子醉心于功名利禄且无端猜忌别人的丑态。

第二则庄子坚持认为“出游从容”的鱼儿很快乐,其实是他愉悦心境的投射与反映。

也反映了庄子推崇“自然”,反对“人为”的思想。

4.第一则,庄子不直截了当的阐述自己思想,而用故事进行比喻,这样写,有什么特殊的表达效果?

[析]此题引导学生分析第一则的艺术手法,也是对庄子说理语言特点的初步体会。

[参考答案]庄子没有直言痛斥惠子,而用讲故事的形式绕着弯子骂人,收到既尖锐痛快又余味不尽的效果。

体现了《庄子》语言机敏、幽默、诙谐,富有想象力的特点。

5.第二则,庄子的辩解显然是不符合逻辑的诡辩,如果你是惠子,你会继续怎样辩论?

[析]设计此题,既是为了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也是培养学生的应变和说话能力。

[参考答案]言之成理即可。

6.结合两则故事,比较庄子与惠子在思想、性格、气质等方面的差异。

六、拓展阅读

(一)秋水(节选)

秋水时至,百川灌河。

泾流之大,两涘(sì

)渚(zhǔ)崖之间,不辨牛马。

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已。

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

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

“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

且天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

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二)----徐无鬼(节选)

庄子送葬,过惠子之墓,顾谓从者曰:

“郢人垩漫其鼻端若蝇翼

(1),使匠石斫之

(2)。

匠石运斤成风(3),听而斫之,尽垩而鼻不伤,郢人立不失容(4)。

宋元君闻之(5),召匠石曰:

‘尝试为寡人为之。

’匠石曰:

‘臣则尝能斫之。

虽然,臣之质死久矣(6)。

’自夫子之死也,吾无以为质矣!

吾无与言之矣!

[注释]

(1)郢:

楚国的国都。

郢人,是位尼水匠人。

垩(è

):

白灰。

漫:

涂。

(2)匠石:

人名,木匠。

祈(zhuó

砍。

(3)斤:

斧。

(4)失容:

失色。

(5)宋元君:

宋国的国君。

(6)质,质对,对象。

[译文]

庄子给亲朋送葬,经过惠施的坟墓,回头对随从的人说:

“郢人在他的鼻尖上涂象苍绳翅膀那样大小的白土子,让匠石把白点砍掉。

匠石运斧如成风,声声作响地砍它,砍尽了白土子而没伤鼻子,郢人站立面不改色。

宋元君听到此事,召匠石说:

‘试试为我砍一次看看。

’匠石说:

‘我以前砍过,但是,我砍的对象已经死很久了。

’自从先生死了后,我没有对手了,我没有辩论的对象了!

六、本课小结

从《庄子》散文的几个片断,我们一斑窥豹:

《庄子》散文善于通过寓言故事说理,想象神奇,语言灵动而有气势,幽默、诙谐,是诸子散文中的精品。

《惠子相梁》是<

庄子>

一书中具有代表性的语言故事。

文中庄子不直言表露自己的想法,而借讲鹓鶵鸟的故事,辛辣地讥讽了醉心于功名利禄者的嘴脸,表现了庄子清高自守,视爵禄如“腐鼠”的态度。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这则故事,采用充满机智的文字描写了庄子与惠子的一次辩论。

显示了二者思想、性格、气质上的差异:

惠子好辩,对于事物更多的是一种寻根究底的认知态度,缺乏美学意义上的欣赏与关照。

而庄子偏于美学上的观赏,能从自由活泼的生命中由衷地感受到轻松、闲适、愉悦,让人感受到日常生活中的诗意并为之深受感染。

《〈庄子〉故事两则》选的都是庄子和惠子的故事。

《惠子相梁》表现了庄子和惠子两人截然不同的生活志趣,《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表现了两人可以相与游玩、辩论的朋友关系,从这个矛盾可以约略看出《庄子》一书的突出特色:

迷离倘恍,无所拘束。

单元综合检测题

一、基础知识及运用

1.下列加点字注音、解释全正确的两项是(A、B)

A、胡不见(xià

n引见)我于王。

B、子墨子之守圉(yù

通“御”,抵挡)有余。

C、惠子相(xià

ng这里用作动词,做宰相的意思)梁。

D、宋无长(chá

ng多余的)木。

2.对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恰当的一项是(C)

A、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B、公输盘\\为我\\为云梯

C、是天时\\不如\\地利也D、子\\非我。

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3.下列说法有错的一项是(D)

A.《墨子》一书,是墨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对墨子言行的辑录。

墨子,名翟,是春秋战国时期墨家学派的创始人。

B.《孟子》是孟子及其门人所作,是儒家经典之一。

与《大学》《中庸》《论语》合称“四书”。

C.《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选自《孟子•公孙丑下》,这一章着重阐述了孟子关于统治者要施仁政,行王道的思想。

D.《庄子》是道家经典之一,庄子,名庄周,战国时期哲学家,道家学派的创始人。

4.下列句子翻译有错的一项是(B)

A.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翻译:

所以君子不战则已,战就一定能胜利。

B.虽杀臣,不能绝也。

虽然杀了我,也不能杀尽(宋国的抵抗者)。

C.乡为身死而不受。

从前(为了“礼义”),宁愿死也不接受(污辱性的)施舍。

D.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你又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的欢乐呢?

5.下列句子中的标点符号使用有错误的一项是(C)

A.通过看地图上等高线的分布和疏密情况,可以知晓大致的地形:

等高线越密集,这一带的地势越陡;

等高线越稀疏,这一带的坡度越缓。

B.谁不承认春天是美好的?

诗人自居易曾这样说:

“遇物尽欢欣,爱春非独我。

C.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特殊资源。

由于一些国家正面临水资源危机,这些国家的农业、工业、人民的生活、健康都受到威胁。

D.如果以花为喻,玫瑰象征春天,石榴象征夏天,争奇斗艳的菊花象征秋天,水仙则是冬天的使者了。

6、下列句子画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B)

A、李老师读起课文来,声音抑扬顿挫,十分动听。

B、加入世贸组织(WTO)后汽车价格变化备受关注,但作为市场主力的几家汽车大厂,三四个月以来却一直偃旗息鼓,没有太大动作。

C、对于社会上的腐败现象,广大群众是深恶痛疾的。

D、“崇尚科学文明,反对迷信愚昧”图片展,将伪科学暴露得淋漓尽致,使观众深受教育。

7.下面这段文字有三句话,各有一处语病,请加以修改。

①出于保护文化遗址的考虑,余杭良渚文化的大部分遗址区域均处于未发掘。

②根据《文物保护法》的规定,大型基建工程施工,必须经过文物部门批准,但有些基建单位却擅自动工,导致破坏性挖掘而感到担忧。

③目前,余杭区的文物保护规划已经正在制定中,以后文物保护就有了更为有力的措施。

(1)删去“处于”;

或在末尾加上“的状态”。

(2)将“导致破坏性挖掘而感到担忧”改为“导致破坏性挖掘,令人感到担忧”。

(3)去掉“已经”。

8.根据语境,仿照画线句子,接写两句,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

世间的事情往往是一分为二的。

失败虽然是人人不愿得到的结果,但有时却能激发人们坚韧的毅力;

痛苦虽然有令人难以承载的重量,但有时却能使人从容镇静;

伟大虽然是人人所追求的方向,但有时却让人感到孤独寂寥。

因此,我们看问题需要用辩证的观点。

9、读一定数量的课外文学名著,是语文学习的基本要求。

但读书除了积累知识外,更重要的是学会思考。

初中三年,你一定在老师的指导下读了不少课外好书。

下面请你做一个简要的读书札记。

书名:

作者:

印象最深的人物:

该人物形象给你的人生启示:

10、今年6月5日世界环境日的主题是“海洋存亡,匹夫有责”。

假如你看见一位老人往京杭运河里倾倒污水,请结合主题,用恰当的语气对老人进行一番劝说。

二、语段阅读

(一)《鱼我所欲也》(文略)

11.选出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C)

A.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B.故患有所不辟也。

C.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

D.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

1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

①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用脚踢)

②万钟于我何加焉!

(获得益处)

③贤者能勿丧耳(不丢掉)

④此之谓失其本心(指舍生取义)

13.下列“而”字用法不同类的一项是(D)

A.舍鱼而取熊掌也B.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C.乡为身死而不受D.呼尔而与之

14.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

如果吆喝着施舍给人家,即使是过路的人也不愿意接受。

②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对于优厚的俸禄如果不问它合不合礼义就去接受它,那么优厚的俸禄对我来说有什么益处呢?

15.简答:

①“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该句中的“是心”是指什么?

——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等善心。

②“此之谓失其本心。

”该句中的“此”指什么?

——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德我而为之。

③“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作者特意交代这一句的意图是什么?

——回到“性善论”上,说明“舍生取义”的美德本来人人都有,突出贤者守义不辱,存有本心,从而表明作者的观点及其高洁的品行。

④“鱼”与“熊掌”在文中分别比喻什么?

文章以鱼与熊掌设喻的目的是什么?

——分别比喻“生与义”;

设喻的目的是为了生动形象地引出中心论点。

16.联系实际,简要评说孟子所主张的“义”

——孟子所主张的“义”之价值高于生命,贤者在必要时应当“舍生取义”,不过,孟子所说的“义”是君臣之义,出发点是为了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我们在学习时应予分析批判。

(二)阅读《学会谅解》下文,回答问题。

①谅解是人类的美德,是一种高尚的品质。

有人这样形容:

谅解是一股和煦的春风,能消融凝结在人们心中的坚冰;

谅解是,能;

谅解是,能。

 这生动地道出了谅解在人际交往中的重要遥作用。

因而一位伟人意味深长地说:

同志之间的谅解、支持与友谊比什么都重要!

②确实,谅解非常重要。

先哲们早就认识到这一点。

圣人孔子曾说:

“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意思是说,无论做什么事,都要推已及人,将心比心,以自己的感受去体会别人的感受,以自己的处境去推想别人的处境。

这种以已推人的思想就包含了理解他人、谅解他人的深刻含义。

唐代韩愈在《原毁》中说:

“古之君子,其责已也重以周,其待人也轻以约。

”强调做人要严于律已,宽以待人,同样体现了人际交往中的谅解精神。

③谅解在我国传统的伦理道德观念中,一直占有重要的位置,是为人处事的重要原则。

④唐太宗李世民谅解、重用魏征的故事被传为佳话。

在李建成与李世民的皇位之争中,魏征为李建成出谋划策,多次使李世民陷入困境。

玄武门之变后,魏征成了李世民的阶下囚。

这时,李世民完全可以治他的罪,杀他的头。

但是,李世民十分欣赏魏征的才干和人品,于是便谅解并重用了他,让他做到了宰相,帮助自己成就了历史上著名的“贞观之治”。

这里虽然有李世民作为一代明君尊贤爱才的一面,但我们不能不认识到,这也与他宽宏大度、谅解他人分不开。

再往前翻一翻历史的画卷,齐桓公谅解并重用曾险些射死自己的管仲,从而成就了霸业;

蔺相如谅解多次羞辱自己的廉颇,留下“将相和”的美谈……相反,那些小肚鸡肠、斤斤计较之人,又有哪一个能作出一番事业呢?

⑤古人尚能如此,在社会生活日趋复杂的今天,人与人之间更需要谅解。

那么,怎样才能学会谅解呢?

⑥谅解,需要沟通。

客观事物纷繁复杂,个人的思想认识常常带有一定的局限性和片面性,人与人之间难免会产生误解和冲突。

因此,当自己与他人产生矛盾或误会时,要主动与对方交谈,认真倾听对方的诉说。

这样,才能沟通彼此的思想,从而消除误会和隔阂。

⑦谅解,需要设身处地地为别人着想。

积极地换位思考,更多地站在对方的角度考虑问题,我们就更容易谅解别人。

⑧谅解,需要忘却。

忘却,是谅解的良方。

克制性的谅解,不是真正的谅解,它不能祛除感情伤口上的脓水,医治感情上的创伤。

只有那种不记、不究的谅解,才是真正的谅解。

⑨我们提倡谅解,但是,谅解也不是无原则的一味迁就、退让。

对于那些有损民族、国家和集体利益的行为,还需要勇敢地站出来,与之作坚决的斗争。

⑩让我们学会谅解吧!

这样,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才会更加和谐,人们的生活才会更加美好。

17、文章是从哪两个方面对“谅解”进行论述的?

答:

从“谅解”的重要性和“怎样谅解”进行论述的。

18、文章第④段在论证上有什么特点?

这样论证的作用是什么?

举例论证和正反对比论证相结合,论据典型而又有很强的说服力;

作用在于突出“谅解”对国家和个人都具有重要作用。

19、文章第⑤段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20、如果将第⑨段删去,对文章的论证会产生什么影响?

使论证缺乏严密性,从而丧失议论文的说服力。

21、仿照文章第①段中的画线部分,将后面的句子补充完整并写在下面。

(三)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九十九分的苦恼

我历尽坎坷,中年才得一女。

望着她那越来越像我的小尖鼻子和玲珑的小嘴,我的心头洋溢着得意和欢快。

她妈妈认为孩子比我漂亮,比我聪明比我有更好的气质,将来会比我有出息,至于和院子里那些同龄孩子相比,她妈妈更是自豪,认为没有一个能和她并驾齐驱。

在这种情感氛围中,我们对孩子寄寓了很高的期望。

这期望近乎成为信仰。

可是,等女儿入了小学,一年年往上升,这种信仰却一次又一次地遭到打击。

最关键的是考试成绩,虽然孩子每次考试都在90分以上,但总不能使她的妈妈满意。

在她看来,我们的孩子应该门门都100分才顺理成章,人家的孩子都能考到96分、97分,她感到不可理解。

孩子每次拿了94分、95分回来,她脸上都没有笑容。

有时孩子失误,只拿到八十几分,于是就有

(1)引发引起发生)一场暴风骤雨的可能。

每当这时,首当其冲的是孩子,平时各式各样的小毛病,甚至不是毛病的小事都被她妈妈拿出来数落一顿。

这时孩子默默垂泪,可怜巴巴地看着我,那眼神显然是希望我马上相救。

可是妻子也在看我,那眼神显然是希望我为她找出更多责备孩子的理由。

夹在两种目光中的我只好装傻。

孩子自然拿我没办法,但她妈妈对孩子的数落却有了发展。

原来用的是第二人称单数,“你总是”如何如何不听话,不久就变成了“你们总是”如何如何,最后干脆成了“你们两个人”如何如何。

这时,我如果分辨两句,其结果“你们”会立即变成“你”。

孩子解放了,批判的矛头便立即转移到我头上,指责我懒散,不爱整洁待人大大咧咧,买东西又贵又次,等等。

怎么办好呢?

我想最关键的还是要切实有效地帮助孩子提高成绩,于是,我开始亲自辅导孩子做作业。

苍天不负苦心人。

不久后的一天,孩子放学回家,老远就喊着

(2)(走冲迈)进门来了:

“爸——爸!

”我知道这肯定是好消息了。

果然带来一个99分。

我大喜。

待她妈妈下班回来,我努努嘴暗示孩子把考卷奉上。

我看到妻子脸上一丝微笑还没来得及闪烁就消失了。

她往椅子上一瘫:

“我就不明白,你为什么就拿不回那最后1分!

我大为震惊,本想顶回去:

“你上小学考过几个100分?

我看连90分都难得。

”但是我知道,这样意气用事绝对愚蠢的,只能破坏孩于成绩提高所带来的良好气氛。

这时我想起有种幽默理论说,幽默的意义是缓解冲突,把自己的进攻变成对方的顿悟甚至享受。

我灵机一动,叹了一口气说:

“都是我不好。

妻子奇怪了:

“平时骄傲得不得了,这回怎么谦虚起来了?

我说:

“孩子学习成绩不够理想,不是她不努力,而是她的脑子不好,天生的笨。

妻子有点不解,我继续说:

“天生的笨,是遗传的原因。

这有两个可能。

第一个是你笨,这不可能。

那就是第二种可能:

我笨。

我看这样说,还比较恰当。

但是,这也并不能怪我。

想当年,你找对象:

满园里拣瓜,拣得眼花;

拣了半天,捡个了傻瓜。

你不怪自己,还要怪她。

女儿捂着嘴巴笑。

她妈妈也忍不住笑了。

22.文中第一处画线部分一连用了五个“比”字,目的是什么?

突出女儿的优秀,为下文写“苦恼”伏笔,更有利于表现文章的中心。

23.结合上下文,在下面两句话的横线上填入最恰当的词语。

(从括号内选择)

(1)于是就有(引发引起发生)一场暴风骤雨的可能。

(2)老远就喊着(走冲迈)进门来了。

24.文中第二处划线的句子形象地写出了她妈妈当时的心理变化,开始是不满意,继而感到不可理解,接下来有一个很能体现后一种心态的动词是“暴风骤雨”。

25.面对99分,全家人都陷入了苦恼之中,他们各自苦恼的是什么?

分别用一句话简要回答。

孩子苦恼的是:

无论怎样努力,总会受到妈妈的职责。

她妈妈苦恼的是:

孩子总没能考到100分。

“我”苦恼的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其它课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