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研就是顿悟的过程.docx
《读研就是顿悟的过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读研就是顿悟的过程.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读研就是顿悟的过程
读研就是顿悟的过程
什么叫顿悟?
就是突然间感觉自己对人生、对社会、对专业的理解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一下子进入了一个很高的境界,眼睛一下子睁开了,许多长久困惑自己的问题有答案了,大有一通百通、神清气爽的感觉。
赵立平/上海交通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副院长、上海系统生物医学研究中心营养系统生物学实验室主任
读研是一种浓缩的人生经历,是一个在相对短的时间里对学生进行高强度、全方位训练甚至磨练的过程。
为什么要读研?
要清楚回答这个问题恐怕并不容易。
我这个1983级的老研究生的经历也许有点启示。
那是1979年10月,大学入学后不到一个月时,我们几个同学到一个同乡学长的宿舍去玩,那个同乡是研究生。
这是我第一次知道研究生。
那时的研究生是绝对的稀有动物,大家对他的恭敬和崇拜给我留下了难忘的印象。
走出他的宿舍,当时我就给自己定了一个目标:
我要考研!
我要像他一样,做一个受人尊敬、受人崇拜的人。
30多年过去了,当年那个天真的大一学生也成了一名培养出50多名研究生的导师。
当年鼓舞我考研、读研的理由,现在看来未免幼稚。
不过,对于一个青涩的大学生来说,一个天真的理想就足够了。
我自小就非常崇拜科学家,对自然奥秘也充满了好奇心。
我认为科学家在为全人类探索道路!
在漆黑一片的世界上,科学家走在最前面!
在经历无数的失败以后,也只有很幸运的少数几个科学家才能为人类找到发展的道路。
因此,科学家是那些在上帝那里偷一点光亮来为人类照亮道路的人,他们是最应该受到重视和尊敬的。
做科学家很难,也许把全部的身心都投进去也不够用。
你做的事情,全人类只需要做一次。
如果你是重复别人已经做过的、发现别人已经发现的,你的工作就一钱不值。
因此,只有很少数的人才能成为科学家。
而且,我们生活在中国历史上最好的时期,有着连欧美国家也开始羡慕的研究条件,一旦有所成就,能很快得到社会承认。
科学家已经成为当今最受尊敬的职业。
当然有人会问,既然只有很少的人才适合终身从事研究工作,为什么要培养这么多研究生呢?
在我看来,没有哪一项职业活动比科学研究对一个人的要求再高了。
你如果从一个懵懵懂懂的本科毕业生,经过3至5年的认真努力,从开始选题,到设计试验、完成试验、获得数据,再到分析、总结数据,写成科技论文,并把它发表在比较有名的学术刊物上,最后完成毕业论文的写作和答辩,成为一个货真价实的毕业研究生,得到你的硕士或博士文凭,你就彻底的变成了另外一个人变成一个连你自己都不敢认的人,大有脱胎换骨的感觉!
这个时候,你去找工作,可能就不需要参加人头攒动的招聘会了。
也许你的导师一个不经意的介绍,你就被某个很好的用人单位相中了,或者,在与访问你们实验室的外国专家的交流中,给他留下很好的印象,在他的帮助下出国深造。
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
在我看来,读研期间的科研活动可以让你经历在一般工作岗位上十年、二十年都不一定有机会经历的事情。
因此,读研是一种浓缩的人生经历,是一个在相对短的时间里对学生进行高强度、全方位训练,甚至是磨练的过程。
读研期间所做的实验与读本科期间所做的实验最大的不同是,你和你的导师都不知道最后会得到什么样的结果,那种在黑暗中摸索、徘徊,不断碰壁,不停遭受各种挫折的感觉的确让人非常难以忍受。
而那种经过艰苦努力以后发现新的自然规律给人带来的愉悦和自豪根本就是无法用语言形容的。
有过这种经历的人,自然会成为同龄人中的佼佼者。
所以,读研是快速成长的捷径!
我2000年底到上海交大工作,2005年第一批2名博士生毕业。
张学礼同学在读期间发表了两篇SCI论文,我给他写了一封能够充分反映他博士期间成长过程的推荐信,最后他被美国能源部顾问、佛罗里达大学Ingram教授作为博士后录用,2年不到的时间就被聘为Researchassistantprofessor。
现在,他已经被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通过百人计划引进回来,是科学院最年轻的研究员和博导。
另一位同学魏桂芳在读期间发表了我们实验室在微生物生态学方向的第一篇SCI论文。
她把自己的简历投给可口可乐公司在上海新成立的研发中心,去争取一个需要5-7年工作经验的研发经理的职位,结果一路面试都很顺利。
一个没有任何工作经历的应届博士毕业生,被直接录用为实验室负责人!
这两位同学在读期间都十分刻苦,而且富于团队精神和公益心。
他们进入高年级后,不仅做好自己的课题,而且协助训练低年级的同学,参与管理实验室、申请课题、接待国际专家,全方位地得到了锻炼。
他们一毕业就进入职业的高位开始发展,用5-6年的时间走完了别人10年也不一定能走完的路。
现在每次面试学生时,我都要问你为什么要读研?
在我看来,答案很简单,因为读研有可能让你过几年科学家的非人生活,从而彻底变成一个新人!
我和自己的学生有一个君子约定,不管你以后从事什么职业,我一定要假定你今后一辈子从事科学研究事业,并按这个目标训练和培养你。
因为我相信,读研期间的培养科学家的魔鬼训练,可以让你变成一个意志坚定、百折不挠、勤奋刻苦、干练高效、思路清晰、有条有理、善于表达、善于沟通的人,你会掌握很多在现代信息社会无论从事什么职业都离不了的各种技艺和技能,例如计算机、英语,特别是根据工作需要快速掌握一门新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的能力。
这样的学生,无论是在学术界、产业界还是政府部门工作,都不会给我这个导师丢脸!
我这个人特别爱面子,每个学生都是一个活广告。
他们好,我自豪;他们不好,我要丢一辈子的人哪!
如何选导师?
你不妨好好查查导师的成果产出情况以及他在国际学术组织中的地位。
明白了为什么要读研,你还要研究跟着谁读研,即如何选导师。
你选择的导师所做的事情一定是你自己有兴趣,至少是能够培养出兴趣的。
实际上,你读研期间要做的研究工作不仅仅需要兴趣,还要充满热情、激情才行。
你要一天到晚想着你的课题而不觉得枯燥和单调。
一谈起你的课题,你要两眼放光、热情洋溢,自内向外散发着对这个课题的热爱和信心,可以深深感染你周围的人!
否则你很难克服困难坚持下来,难以做出有创新性的东西。
因此,选择导师时,首先要对他的研究方向有兴趣,愿意深入了解,并能很快热爱上。
导师在他的研究领域里一定要做得越前沿越好!
好好查查他的Publicationlist,看看他近年来的产出,看看他在国内和国际学术组织中是否以及担任何种职位,看看他是否被邀请参与国内项目指南的制定,看看他承担些什么机构的项目,经费总量大概如何这些都是一些比较容易看到的硬指标。
但是,仅仅依靠这些硬指标是不够的。
当年张学礼和魏桂芳选择我做导师时,我在微生物分子生态学方向还一篇SCI论文都没有!
刚来上海交大时,我的科研经费也很少。
魏桂芳是听从了内蒙古大学生命学院专家的推荐,来我当时工作的山西大学跟我读研的。
张学礼是交大少年班最后一届学生,也是听了其他老师的推荐来跟我读的。
导师要关心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成长。
比如,要让学生学会关心集体、关心他人。
如何考察导师是否具有这样的品质?
可作为参考的一项标准就是去看,他是否要求学生用完东西放回原处。
在一个大多数人都很自觉懂得关心别人的实验室,所有的器材和药品都会规规矩矩放在规定的位置,准备实验时不需要花很多时间找东西。
如果每个人都图自己方便,心目中没别人,势必会出现用完东西随手乱丢,甚至为了自己方便私自藏起来,很快所有的东西都不知去了哪里。
那么,所有的人都在做re-search,而不是research了。
如果一个导师,用完东西放回原处的规矩在他的实验室都建立不起来,或者根本就不在乎你们花多少冤枉时间找东西,你恐怕在选他做导师之前要三思!
如果条件许可,最后你可以找导师谈谈,看看你是否喜欢跟这个人度过自己一生中最宝贵的那几年青春年华。
没有任何交流能够像当面谈话那样让你对一个人产生比较准确的感觉。
问一问那些已经跟了这个老师几年的学生,了解一下他们的看法和感觉也对你很有帮助。
例如,有一次统考的硕士生选导师时,我的一个在读学生就收到一条新同学的短信:
师兄,赵立平那里怎么样?
变态吗?
好的导师永远很难选到,如何引起他的注意,让他认可你,实在也是对学生创新能力和坚持精神的考验。
能在选择好导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正好说明你搞科学研究大有前途!
做导师的如果选不到好学生,那他也没法子混下去。
所以,科研做得好的导师,也有很多吸引和选拔优秀学生的绝招,这是相辅相成的,一点也不奇怪。
读研的过程是把自己己培养成一个专业人士的过程。
任何一个领域或者行业的专业人士,都需要具备一些必不可少的知识、素质和技能。
要想成为专业人士,你需要从读研的第一天开始,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是准确理解和把握每一个基本概念,能够准确无误的使用所有的专业名词,特别是那些本学科领域已经很成熟的概念、观念和理论,你要理解得十分准确和到位,不能模棱两可。
本来这是不言而喻的事情。
可是我发现很多很聪明的学生,进入研究生阶段后,本科期间应该掌握的概念居然也不清楚。
这说明本科期间的训练实在是形同虚设!
从名牌大学来的学生虽然好一点,可很多时候也不太理想,根本经不住追问,许多概念说不清楚其准确的含义。
根据我的经验,你到研究生阶段,需要恶补本科期间没弄明白的概念,同时要学习很多新的概念。
而且,研究生期间的概念因为接近学科前沿,往往一个名词可以有几种不同的理解,每一种理解你都要清楚。
在和别人讨论问题时,你一定要知道双方对有争议的名词的用法是否一致,如果不一致,你要与对方约定好采取那一种理解,否则,你们根本无法沟通和交流。
如果你连一些成熟的、没有争议的概念也理解的不准确,那你根本就无法形成自己的科学思维,更无法与同行讨论科学问题。
所以,搞清楚每一个基本概念的含义,准确使用每一个专业术语是读研的一个重要内容,不可忽视。
上课和听学术报告是弄清科学前沿概念最好的机会。
如果有不明白的地方,完全可以揪住老师或者报告人问个究竟。
如果你问的是他们回答不上来,或者讲不清楚的问题,恭喜你,你进入科学前沿了。
你这样刨根问底也会促进老师提高,老师会很感激你的。
第二,搞实验科学的要学会很多实验技能。
所有的这些技能都是由一个又一个的单项动作组成的。
你要让自己的每一个动作都准确和到位,一招一式看上去都像回事。
你只要一出手,有经验的人就能看出你研究生期间受到的训练怎么样。
实际上,在本科期间,每一门有实验的课程都在教你基本动作的要领。
可惜的是,很多同学对那些实验不够重视,没有把自己的基本功训练好。
比如,量桶和烧杯的用法,很多同学都不标准。
本科期间训练不扎实,到了研究生阶段操作基本功也需要恶补。
这也是一个常见的问题。
第三,要学会看文献、做ppt报告以及写文章,特别是英文的口头表达和写作。
第四,也是最重要的,要学会与别人沟通。
要学会沟通,学会协调各方面的关系,培养团队精神,才能成为一个合格的科技人才。
这需要注意四个问题:
一是学会读懂别人的感情反应。
在和别人交流时,不要只顾自己的表达,要注意对方细微的感情反应,并对交流方式及时做出调整。
二是要有宽广的胸怀,不要嫉妒周围人的成功。
你要相信世界上的机会足够多,这次你没有得到,别人得到了。
你要真诚为别人高兴,也要相信,会有更适合你的机会在等你。
三是在研究工作不顺利,或与别人有矛盾的时候,要首先问自己错在哪里,不要把责任推给客观条件,不要总是责怪别人。
四是对伟大的自然要身怀敬畏之心,不要稍有进展就不知天高地厚;为人要谦逊甚至谦卑,惟有此,才能从别人那里学到东西。
学生腹中空空,是没有资格谦虚的,要抱着谦卑的态度对待我们周围的世界!
说了这么多,要想读好研,用功是最关键的。
不用功却想得到文凭,不肯吃苦却企盼收获,是不少研究生的通病。
研究生们聚在一起,如果不是热议科学问题,而是比谁的论文做得轻松,谁的导师抓得不紧,读研之余还可以出去打工捞外快,那就值得认真反思自己当初读研的选择了。
还有相当一批人,认为导师把自己当劳力,做实验是给老板卖命。
其实,动手做事情越多,你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