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法分配律》教案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9091827 上传时间:2023-01-03 格式:DOCX 页数:41 大小:41.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乘法分配律》教案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乘法分配律》教案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乘法分配律》教案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乘法分配律》教案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乘法分配律》教案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乘法分配律》教案Word下载.docx

《《乘法分配律》教案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乘法分配律》教案Word下载.docx(4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乘法分配律》教案Word下载.docx

  3、春季运动会李老师欲订购9套运动服,上衣每件58元,裤子每件42元,一共需要都少钱?

  口头列式,得出(58+42)×

9=9×

58+9×

42(生读等式)

  4、观察这两组算式,请你写出一些类似的式子.

  每个学生都能正确写出几组算式,有很多学生已经用字母或图形表示的。

(3个学生写错,2名学生自己改过来了)

  投影展示

(1+2)×

3=1×

3+2×

3

  (3+2)×

4=4×

4

  (10+2)×

5=10×

5+2×

5

  (6+4)×

5=6×

5+4×

  生2:

(4×

2)×

3=4×

  生3:

他的算式是错的,括号里应该是两数之和。

  生4:

(+)×

  (a+b)×

c=a×

c+b×

c

  a×

(b+c)=a×

b+a×

  师;

尝试用文字总结发现的规律

两个数相加,乘第三个数,可以先把第三个数分别与前两个数相乘,再相加。

、、、、

  等号两边的算式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5、集体归纳。

  抓住:

两个数和、分别相乘

  小结:

这个规律是具有普遍性的。

你们发现的这个规律就是我们的数学前辈们早已研究得出的“乘法分配律”。

(板书课题:

乘法分配律)也就是---(电脑出示下面的文字)

  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把这两个数分别和这个数相乘,再把两个积相加,结果不变。

  6、讨论记忆乘法分配律的方法。

乘法分配律与乘法交换律、结合律不同,大家讨论一下记忆乘法分配律的方法。

就像课前老师与两位同学见面一样,老师和两位同学分别握手再求和。

括号外面的字母c就像我自己,放学回来,站在门外,爸爸和妈妈在房子里,我进门后先和爸爸打招呼,再和妈妈打招呼,最后一家人围坐在一起。

  、、、、、

  学生的方法很多。

通过自己模仿写算式和寻找记忆方法的环节,让学生体会理解分配律的本质特点,激发学习兴趣)

  三、巩固新知,尝试练习

  1、数学王国正在举行有奖竞猜的活动,你能拿到那些精美的奖品吗?

  (12+200)×

3=□×

3+□×

  15×

(40+2)=□×

40+□×

2

  2、数学游戏:

找朋友

  

(1)找出得数相等的两个算式,(将算式卡片展示在黑板上)

一共出示了四组算式,让学生在辨别正误的同时,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习兴趣)

  提问:

22×

7+18和(22+18)×

7是朋友吗?

如果要让它们成为朋友,该怎么改?

  

(2)整理卡片,分成两组

  甲组乙组

  ①100×

31+2×

31①(100+2)×

31

  ②9×

(37+63)②9×

37+9×

63

  ③(22+18)×

7③22×

7+18×

7

  分组计算比赛:

女生计算甲组的三道题,男生计算乙组的三道题.看谁算的快。

制造冲突,引出认知矛盾)

  男同学这组为什么算的慢?

你们认为这样比赛公平吗?

你们有没有办法很快算出得数?

(引导学生思考得出简便计算的方法:

把乙组题转化成乘法分配律的另一种形式,使计算简便。

能口算,并且能凑整十、整百数,算起来比较简便。

  利用乘法分配律可以使一些计算简便。

  (这一环节进行充分运用,渗透简便运算的意识)

  四、运用规律,内化新知

  (8+4)×

25=34×

72+34×

28=

  先观察,说一说算式特点,再尝试计算、指名板演、全班交流

前后呼应,既显示了内容的完整性,又激发了学生的探索欲望,增强了学习的自信心。

  五、课堂总结与评价:

  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什么是乘法分配律?

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意识和数学语言的表达能力。

  板书设计:

  乘法分配律

  (4+2)×

25=4×

  ③(88+12)×

7③88×

7+12×

《乘法分配律》教案2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64页例7,练习十四的第3一10题。

  教学目的:

使学生学会进行应用乘法分配律简便计算,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应用乘法分配律简便计算

  教具准备:

将复习中的题目写在小黑板上。

  一、复习

  教师出示试题:

  1.(35+65)×

372.35×

37+65×

37

  3.85×

(174+26)4.85×

174+85×

26

  5.(80+8)×

256.80×

25+8×

  7.32×

(200+3)8.32×

200+32×

  “根据乘法分配律,都有哪些算式可以用等号连接起来?

为什么?

  教师:

根据乘法分配律,第1个算式和第2个算练功的得数应该一样,第3个算式和第4个算式的得数也应该一样。

下面大家一起来计算。

第1、2、3组的同学的第1题和第3题,第4、5、6组的同学第2题和第4题。

大家抓紧时间做,比一比看哪几个组的同学算得快。

  “哪几组的同学做的快?

想一想,为什么第1、2、3组的大部分同学都那么快就算出了得数?

”多让几个学生说一说。

第1题和第3题中,两个数的和都是整百数,整百数乘以一个数当然是很方便的。

而第2题和第4题都要先算出两个乘积再相加,比较麻烦。

下面还有两组等式,大家再来计算一下,第1、2、3组做第5、7题,第4、5、6组做第6、8题。

  “这次哪几组的同学做得快?

想一想,这次为什么第4、5、6组的大部分同学都做得快了?

第6题和第8题分别乘得的两个积,都有整百数,计算比较方便。

从上面的计算可以看出,应用乘法分配律可以使一些计算简便。

  二、新课

  1.教学例7

  

(1)教师出示例题:

计算9×

63。

这道题是要计算两上乘积的和。

  “仔细看一看这道题里的两上乘法计算中的因数有什么特点?

  (两个乘法计算有相同的因数9,另外两个因数是37和63,它们的和正好是100。

  “联系上面的复习题,想一想这道题怎样做才能使计算简便呢?

“(先把37和63加起来,是100,再同9相乘,得900。

  “这是应用了什么运算定律?

  教师,这道题告诉我们,有些题可以应用乘法分配律使计算简便。

再来看一看怎样的计算才能应用乘法分配律使计算简便呢?

先让学生说一说。

  教师概况,首先,要计算的是要两个乘积的和,两个乘法计算要有一个相同的因数;

另外两个因数的和又是整百或是整十数,这样的计算我们就可以应用乘法分配律使计算简便。

  

(2)教师出示例题:

102×

43

这道题是一个三位数乘以一个两位数,我们可以用笔算进行计算,但是比较麻烦。

  “想一想,这道题怎样计算比较简便,使我们能够用口算就能算出得数呢?

”(给学生留出思考时间。

从上面的复习题我们可以看出,如果两个加数分别要乘以一个数,而这两个加数中有一个整十数或整百数,就先把这两个加数分别乘以那个因数再相加比较简便。

现在的题目是102乘以43,想一想,能不能把其中一个因数拆成两个数的和,并且使其中一个加数是整百、整十数?

多让几个学生发言。

教师肯定学生的回答后。

  =(100+2)×

  =100×

43+2×

  =4386

  “上面计算中的第二步根据是什么?

”(乘法分配律)。

  教师概括:

两个数相乘,如果其中一个因数可以拆成两个数的和,并且其中一个加数是整百、整十数,这时应用乘法分配律可以使计算简便。

  三、课堂练习

  做练习十四的题目。

  1.第3题,2.让学生口算。

当计算101×

57和45×

102时,3.提问:

“你是怎样做的?

得多少?

  2、第4题,5.先让学生自己计算。

核对时让学生回答。

  “如果按运算顺序计算,应该先算什么?

  “怎样计算简便?

根据是什么?

  第4小题,如果学生有困难,教题先把算式38×

=38。

学生回答后教师把“38×

”中的“?

”改为“1”。

  “下面应该怎样算呢?

”让每个学生先做在自己的练习本上,然后再请一个学生口述计算过程。

  3、第7题,7.先让学生独立做,8.然后集体核对,9.核对的要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做的。

当核对“26×

3”时,10.学生说出计算方法后,11.再让学生说一说计算过程。

学生发言后,12.教师说明:

26乘以3可以写作(20+6)×

3,13.根据乘法分配律等于20乘以3的积再加6乘以3的积,14.这实际上是应用了乘法分配律。

这就是说,15.我们过去学过的乘法口算有些应用了乘法分配律。

这道题中的第7小题应用乘法结合律比较简便,16.第4、6、8、9题应用乘法分配律比较简便。

  4、第9题和第10题,18.先让学生独立做,19.核对时要让学生说出每个算式的意义。

  5.提前做完的学生可以做第l9*题。

当学生想出一种算法后,还要引导学生想一想其它的做法。

这道题的做法有:

(80―30)×

110一30×

110;

  (80―30―30)×

  (80―30×

110。

  四、作业

  练习十四的第5、6、8题。

《乘法分配律》教案3

  教学说明:

  乘法运算定律的归纳、总结和运用对学生来说是一种能力的提高,它区别于一般计算的学习,需要学生有更强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与之相配合,所以学习的困难会更大,特别是合理运用乘法运算定律使一些计算简便这部分内容。

本课是要完成的是乘法分配律的学习与研究,下面就教学安排作简单说明。

  一、观察与思考:

通过对例题和生活实例的观察、研究和学习,初步感知乘法分配律,同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观察习惯,在生活中寻找和学习数学知识。

  二、讨论与归纳:

这是比观察与思考更高层次的要求。

在观察与思考的基础上,通过学生之间的合作,通过相互讨论、研究、补充、完善,归纳出乘法分配律,从而使学生体验合作的重要性与必要性,体验成功的喜悦,懂得合作,学会合作。

  三、练习与提高:

通过两部分内容的练习,进一步熟悉、理解、认识和掌握乘法分配律。

  四、简便运算:

完成例2的学习,这一部分内容的思考性比较强,特别是对乘法运算定律的灵活运用学生的困难较大,所以在教学时要区别对待。

基本内容部分要求全体学生掌握,也就是这一教学段的前三部分内容,这一教学段的最后一部分内容是为学有余力的学生准备的,让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收获,但同时获得成功的体验。

乘法分配律P28-29例1、例2

  教学目标:

  1、知道乘法分配律的字母表达式。

  2、懂得可以用乘法分配律把一个数与两个数的和相乘改写成两个积的和。

  3、会用乘法分配律使一些计算简便。

理解掌握乘法分配律。

乘法分配律的得出及其运用。

  教学安排:

  1、出示例1:

(1)看下图计算,有多少个小正方体?

  A、用实物演示引出两种算法。

  (5+3)2=16(个)52+32=16(个)

  B、观察以上两式得到:

(5+3)2=52+32

  2、出示生活实例:

  ①一件上衣30元,一条裤子20元。

买4套这样的服装一共需要多少元钱?

  引导学生用两种方法解答,然后通过计算观察得出:

  (30+20)4=200(元)304+204=200(元)

  即:

(30+20)4=304+204

  ②2角硬币和5角硬币各6枚,一共有多少钱?

  请学生同桌说说两种计算方法,然后汇报结果。

  (2+5)6=42(角)26+56=42(角)

(2+5)6=26+56

  3、请学生仔细观察上面讨论得到的三组等式之间有什么相同的特点?

  (前后两式是相等的、先算和再算积与先算积再算和是一样的)

  这就是今天我们重点要研究的乘法分配律。

板书课题:

乘法分配率

  1、出示问题,读读想想。

  A、以上三组算式分别先算什么?

再算什么?

  B、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

  先小组讨论,再派代表汇报交流。

  得出乘法分配律的正确说法。

  看书,齐读乘法分配律。

  2、质疑。

  为什么乘法分配律说:

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而不是两个数的和去乘以一个数。

  (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这个数可写在两数之和的前面,也可写在两数之和的后面,而两个数的和乘以一个数,这个数只能写在两数之和的后面。

  3、用字母表示乘法分配律。

  (A+B)C=AC+BC

  三、练习:

  1、根据乘法分配律填上适当的数或运算符号。

  (8+6)3=8○3○6○3

  (25+9)40=40+40

  (56+)3=56+8

  2、判断:

  13(4+8)=134+8()

  13(4+8)=138+48()

  13(4+8)=134+138()

  1、出示例2:

(125+70)8

  请同桌两人右边的按运算顺序算,左边的用乘法分配律先去掉括号再算。

  算好后同桌观察讨论:

怎样算比较好?

  教师总结:

用乘法分配律能使一些计算简便。

  2、选择题:

  1624+8424的简便算法是()。

  A、(16+24)84B、(16+84)24C、(1684)24

  3、用简便方法计算下列各题(先同桌讨论,再独立完成)。

(有的不会做的学生可以不做)

  (25+9)829175+252948128-28487599+75

  4、在方框里填上适当的数,使算式能用简便方法计算,你有几种不同的填法。

(不会做的学生可以不做)

  41□+5923□□+6328

  五、小结:

  1、乘法分配律及字母表达式。

  2、运用乘法分配律应注意什么?

  ①运算符号②分配合理

《乘法分配律》教案4

  教材分析:

  乘法分配率是进行简便计算的一个难点,由于学生没有足够相关的生活经验和类似的认识,因此比较难于把握。

故把重点放在引导学生探索问题,通过学生互动,发现规律,提出设想,验证结论,最后灵活运用结论解决问题。

  学情分析:

  由于平时进行课堂教学改革,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比较高,一部分学生还喜欢发表自己的见解,借以带动全班的学习,所以我决定创设情景,调动学生自主学习,通过操作、交流突破难点。

  学习目标:

  1.动手“做”数学;

  2.充分发挥“兵”帮“兵”的作用;

  3.组织学生解决问题。

  设计理念:

  根据课程改革的目标,实现以人为本的现代教学观,切实改进课堂教学,改变传统牵着学生走的教学行为。

  学生是按照自己的思维方式去认识世界的,因此要组织好学生的活动,让学生通过探索,自己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从而解决问题,真正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教学中,教师能根据学生的情况善导,体现学生会学,并使学生学会科学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质量,强化学习兴趣,不断发展和完善自己。

  教学媒体设计:

  1.自制多媒体课件,主要是与课题相关的练习(以“小灵通”、摘取“智慧果”的形式激发兴趣,并配备音乐调节情绪,同时利用Powerpoint制作板书设计加大课堂密度)。

  2.实物投影仪;

学生准备2厘米和3厘米的小棒各2捆。

  教学过程,设计及分析:

  一、创设故事情景

  教授将手指蘸入煤油和蜜糖的杯子里,用嘴尝得津津有味,但学生跟着做却无一不上当,因为教授伸进的是食指,吸的是中指,以此说明观察的重要性,告诫学生注意下面的操作要认真观察,这其实也是一种思维品质。

  二、导入

  1.用2厘米和3厘米的小棒各两根,围成一些图形,说一说你用哪些简便的方法算出小棒的总长度,从中发现什么。

  学生:

(3+2)×

2=3×

2+2×

你们是怎样发现的?

①通过计算,知道结果是一样的;

②无论怎样摆,都是4根小棒,所以总长度是不变的。

  (通过学生的摆和说,引导他们向乘法分配率的表达形式逼近)

  2.用2厘米和3厘米的小棒各3根,进行类似上面的操作。

这样摆比较有规律,很容易看出小棒的总长度,并且可以知道(3+2)×

3=3×

3+2×

3)。

  (让学生把有规律的摆法投影出来)

  3.用2厘米和3厘米的小棒各4根,仿照上面再操作。

  要求:

在学生摆拢以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参观和评价。

让学生把有规律的做法进行实物投影,并介绍想法和发现。

  3×

4+2×

4=(3+2)×

4(8+2)×

2=8×

  7×

2+3×

2=(7+3)×

2(3+2)×

4=3×

  (6+4)×

2=6×

2+4×

  分析:

通过参观,知道有各种各样的摆法;

通过评价,知道我们能创造数学,

  发现规律,能灵活地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并进一步向乘法分配率逼近。

  4.猜想:

你能说出类似的例子吗?

  (学生自由说,教师把有代表性的写在黑板上。

  如:

(12+72)×

8=12×

8+72×

825×

84+75×

84=(25+75)×

84

  ………………………………………………

  5.小组讨论。

  

(1)根据以上算式的特征进行讨论,讨论后以小组的形式发表见解;

  

(2)师生共同归纳各种见解:

两个数的和同一个数相乘,等于把两个加数分别同这个数相乘,再把两个积加起来,结果不变。

这就是乘法分配率。

  板书课题:

乘法分配率。

综观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师还是牵着学生走,所以乘法分配率是强加给学生的,故学生就容易出错,更谈不上灵活运用了。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教学应该从直观思维入手,而以抽象思维结束,因此,我就采用了“操作──探究──发现”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了。

  三、新授

  1.自学书本;

  2.质疑,提出新见解;

  3.师生共同解决问题。

(充分发挥学生互助作用,以点带动全班的学习。

  4.教师:

用公式怎样表示乘法分配率?

谈谈你的看法。

  (要求学生正确读出公式,引出乘法分配率可以进行简便计算。

  5.形成性练习:

用简便方法计算下面各题。

  35×

37+65×

37102×

4538×

99+38

学生想办法,学生说思路,学生评,学生互助并加以改正。

  四、小结

  (学生以谈体会的形式进行,包括方法、感觉、情感和态度方面)

  五、拓展性练习

  计算下面各题:

12×

2563×

25-59×

2538×

101-38

  说明:

这些题目学生是可以用多种方法计算的,目的是训练发散性思维,提高灵活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学法上充分发挥“兵”帮“兵”的指导作用。

  六、反馈生活中的数学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乘法分配率,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经常运用乘法分配率解决一些问题,你能举出例子吗?

  (同位互说,或者小组商量,再发言。

  七、布置作业

  1.基础题:

第66页第4、7题。

  2.思考题:

第66页插图。

《乘法分配律》教案5

人教社教材四年级下册P26页例7

  1、通过自主探索及与同伴交流,使学生亲历观察、猜测、验证、归纳、建构乘法分配律的全过程。

理解乘法分配律的意义。

  2、会应用乘法分配律,使某些运算简便。

  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在知识的形成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让学生积极的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及与同伴交流,亲历观察、归纳、猜测、验证、推理等探索发现的全过程,学习科学探究方法。

理解和掌握乘法分配律的推导过程。

  教学设计思路:

  1、通过买衣服的情境转入乘法分配律。

  2、通过观察、分析、比较几组不同的算式,引导学生发现一般规律,然后归纳总结出字母公式,并能用语言表述出来,使学生理解乘法分配律的意义。

  3、会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单的计算。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1、生活引入,激发兴趣

  今年十月,县里准备举行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我们学校准备派5个同学参加比赛,学校准备为这5位同学选一套运动服装。

老师在商店逛来逛去选了几件衣服和几条裤子,请看大屏幕。

  出示:

两件上衣(价格分别是100元、80元)

  两条裤子(价格分别是70元、50元)

  2、提出问题,独立思考

(1)一共有几种搭配方法?

  

(2)选择你自己喜欢的一种方案计算出总价(用多种方法计算)。

  二、探索交流,建构规律

  1、生选择搭配方案并计算。

  2、组内研讨,并出示:

  

(1)一共有几种搭配方案?

  

(2)介绍自己的方案,并说一说需要花多少钱?

你是怎么算的?

  3、汇报交流:

  

(1)探讨第一种方案。

哪一个同学想先来给项老师推荐他的方案?

  (预设学生回答:

A:

要求5套衣服多少钱,就要先求出1套多少钱。

即:

一套的价钱×

套数=总价。

列式为:

(10070)×

  B:

要求5套衣服多少钱,就要先求出5件上衣的价钱和5条裤子的价钱。

上衣价钱裤子价钱=总价.列式为:

100×

570×

5)

  

(2)探讨第二种方案。

  (3)探讨第三种方案。

  (4)探讨第四种方案。

  教师板书:

  一套×

套数=5件上衣5条裤子

  (150100)×

5=150×

5100×

  (1507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