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企铁路设计规范标准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9081756 上传时间:2023-01-03 格式:DOCX 页数:119 大小:142.5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工企铁路设计规范标准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9页
工企铁路设计规范标准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9页
工企铁路设计规范标准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9页
工企铁路设计规范标准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9页
工企铁路设计规范标准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工企铁路设计规范标准Word格式.docx

《工企铁路设计规范标准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工企铁路设计规范标准Word格式.docx(1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工企铁路设计规范标准Word格式.docx

对过渡性或限期使用的建筑物和设备,应采用简易型式,满足运营期间需要。

第1.0.9条工业企业铁路建筑限界,应符合现行的国家标准《标准轨距铁路建筑限界》的规定。

在个别情况下,如工业企业使用特殊种类机车车辆或有其他特殊需要时,各有关部门可制订特种建筑限界,但如需要路网机车(包括调车机车)车辆进入时,应商得铁道部所属有关铁路局同意。

第1.0.10条工业企业铁路与路网铁路接轨,在既有线上应与该管铁路局取得协议;

在新线上应与该管铁路设计单位取得协议;

在既有工业企业铁路上接轨,应与该管企业和铁路局取得协议。

第二章线路

第一节区间线路的平面和纵断面

(Ⅰ)平面

第2.1.1条设计线路平面的曲线半径,应因地制宜,由大到小,合理选用。

线路平面的曲线半径,一般宜采用4000、3000、2500、2000、1500、1200、1000、800、700、600、550、500、450、400、350、300、250和200m。

在特别困难条件下,可采用上列半径间10m整倍数的曲线半径。

最小曲线半径应根据铁路等级结合行车速度和地形等条件,比选确定,其数值不应小于表2.1.1规定。

最小曲线半径(m)表2.1.1

一般地段

困难地段

600

350

300

250

200

注:

限期使用的铁路,其最小曲线半径可采用Ⅲ级铁络的规定。

在个别情况下,经技术经济比选,可采用小于表2.1.1规定的最小曲线半径,但Ⅰ级铁路不得小于300m,Ⅱ级铁路不得小于250m。

专为工业企业部运输的铁路,在特殊困难情况下不得小于180m;

厂矿区当场地狭窄,只使用小型机车车辆,其固定轴距等于或小于4600mm时,最小曲线半径不得小于150m。

改建既有线和增建第二线时,曲线半径可采用非整米数,其最小曲线半径应结合既有铁路标准比选确定。

在困难条件下,按上述标准改建将引起巨大工程的个别小曲线半径,可予保留。

第2.1.2条设计新线不应采用复曲线。

改建既有线,在困难条件下,为减少改建工程,可保留复曲线。

与之并行的第二线,如有充分依据,也可采用复曲线。

限期使用的铁路,在困难情况下,有充分依据时,个别曲线可采用复曲线。

增建第二线时,两线线间距不变的并行地段平面曲线,宜设计为与既有线经过校正的同心圆曲线。

第2.1.3条直线与圆曲线间应以缓和曲线连接,缓和曲线长度应根据曲线半径,结合该地段的行车速度和地形条件,按表2.1.3数值选用。

有条件时,宜采用较长的缓和曲线。

改建既有线,在线路条件和建筑物限制等困难条件下,可在同一曲线的两端采用不等长的缓和曲线。

采用反向曲线变更线间距离时,如受最小圆曲线长度限制,可不设缓和曲线,但反向曲线的曲线半径:

Ⅰ级铁路应大于2000m,Ⅱ、Ⅲ级铁路应大于1000m。

行车速度小于30Km/h的铁路,其曲线半径等于或大于700m时,可不设置缓和曲线;

小于700m时,应设20m的缓和曲线,但外轨超高不足10mm者,亦可不设。

保留既有复曲线时,如两个圆曲线的曲率差在Ⅰ级铁路大于1/2000、Ⅱ级和Ⅲ级铁路大于1/1000时,应设置中间缓和曲线,其长度根据计算确定。

在特别困难时,亦可保留复曲线原状。

缓和曲线长度(m)表2.1.3

曲线

半径(m)

缓和曲线长度

Ⅰ级铁路

Ⅱ级铁路

Ⅲ级与限期使用的铁路

70(Km/h)

60(Km/h)

55(Km/h)

45(Km/h)

40(Km/h)

30(Km/h)

4000

20

3000

2500

2000

1500

1200

1000

800

30

700

600

40

550

500

450

50

400

350

60

300

70

250

200

180

150

第2.1.4条两缓和曲线间的圆曲线长度不得小于20m。

改建既有线和增建第二线时,在困难条件下,两缓和曲线间的圆曲线长度可减至14m。

第2.1.5条两相邻曲线间夹直线的最小长度,应根据铁路等级与地形条件按表2.1.5的数值选用。

夹直线最小长度(m)表2.1.5

50

25

45

20

40

限期使用的铁路可采用Ⅲ级铁路的规定。

改建既有线和增建第二线时,如按上述夹直线标准将引起大量工程时,Ⅰ级铁路亦可缩短至20m。

第2.1.6条增建的第二线,宜设在既有线一侧,如需换侧时,宜在曲线上或车站附近进行。

车站两端和桥隧地段线路的线间距变更,宜在附近曲线完成。

条件不具备时,可在第二线用较大半径的反向曲线完成。

增建第二线时,区间直线并行地段的线间距不得小于4m;

曲线地段的线间距,应根据曲线半径和超高条件按表2.1.6的规定加宽。

工业企业铁路与路网铁路并行时,直线地段线间距如两线间设高柱信号机,不应小于5.3m,如不设高柱信号机,可采用5m。

曲线地段应按现行的国家标准《标准轨距铁路建筑限界》的规定加宽。

曲线线间距加宽(mm)表2.1.6

曲线半径(m)

外侧线路曲线超高大于侧线路曲线超高时

其他情况

35

45

65

85

55

110

130

160

105

185

120

215

140

235

155

260

170

290

190

325

210

370

240

430

280

490

340

575

425

620

470

715

565

 

(Ⅱ)纵断面

第2.1.7条线路的限制坡度,应根据铁路等级、牵引种类、地形条件和运输要求比选确定,并应考虑与邻接铁路牵引定数相协调,在采用限制坡度将引起巨大工程的地段,经过比选,可采用加力牵引坡度。

限制坡度和加力牵引坡度,一般不应超过表2.1.7所列数值。

个别情况下,如有充分依据。

限期使用的铁路,采用蒸汽牵引的最大坡度可用30‰。

线路最大坡度(‰)表2.1.7

限制坡度

加力牵引坡度

蒸汽

燃、电力

15

25

加力牵引坡度宜集中使用,并应与有机务设备的车站邻接。

加力牵引坡度的数值应根据限制坡度、采用的机车类型和加力牵引方式计算确定。

轻重车方向货流显著不平衡,预计将来也不致发生巨大变化,且轻、重车方向采用不同的限制坡度可以节省大量工程时,经过检算和比选,在轻车方向可采用大于重车方向所采用的限制坡度,但不得超过该级铁路的最大坡度,并应满足下列要求:

一、列车制动安全;

二、在轻车方向列车运行速度不低于机车计算速度;

三、满足区间通过能力和输送能力的需要。

改建既有线时,对局部超过限制坡度的地段,如因降坡将引起大量工程,且运营实践和牵引计算证明可以利用动能以不低于机车计算速度通过的坡度,可予保留。

增建第二线时,对既有线超过限制坡度的地段,可作为行车方向的下坡线。

第2.1.8条最大坡度应包括下列坡度减缓(或折减)值:

一、平面曲线(指未加缓和曲线的圆曲线,下同)围的曲线阻力所引起的坡度减缓。

其减缓值应按下列公式计算确定:

当曲线长度大于或等于货物列车长度时:

Δir=700/R(2.1.8-1)

当曲线长度小于货物列车长度时:

Δir=12.2×

Σα/l(2.1.8-2)

式中Δir——曲线阻力所引起的坡度减缓值(‰)

R——曲线半径(m)

l——减缓坡段长度,当其大于近期货物列车长度时,则l采用近期重车货物列车长度(m)

α——减缓坡段长度(或货物列车长度)平面曲线偏角(°

二、位于货物列车运行速度接近或等于计算速度的坡道上的小半径曲线围,应考虑机车粘着系数的降低所引起的坡度减缓。

其坡度减缓值可按表2.1.8-1和表2.1.8-2采用。

电力、燃牵引小半径曲线粘降坡度减缓值(‰)表2.1.8-1

最大坡度(‰)

4

6

9

12

0.2

0.25

0.35

0.45

0.55

0.70

0.85

1.05

0.50

0.65

1.35

1.65

1.95

1.00

1.25

1.50

2.00

2.45

2.90

0.90

1.30

2.60

3.20

3.80

1.15

1.60

2.05

2.50

3.25

4.00

4.75

1.40

1.90

3.00

3.90

5.60

1.45

3.15

4.10

5.05

6.00

1.55

2.20

2.85

3.45

4.45

5.50

6.50

蒸汽牵引小半径曲线粘降坡度减缓值(‰)表2.1.8-2

0.15

0.20

0.30

0.60

0.40

0.75

1.20

1.80

2.25

1.85

2.40

2.30

3.75

1.75

2.80

3.65

4.50

2.65

4.25

5.25

1.10

2.15

5.55

2.35

3.05

3.70

4.85

三、采用各种牵引种类的铁路,位于货物列车运行速度接近或等于计算速度的坡道上长于500m的隧道,其坡度不得大于最大坡度乘以表2.1.8-3系数所得的数值。

位于曲线地段的隧道,应先进行隧道折减,再进行曲线减缓。

燃、蒸汽牵引的铁路还应检算机车进入隧道的速度,如低于表2.1.8-4规定时,应在洞外设计加速缓坡。

各种牵引种类的隧道线路最大坡度系数表2.1.8-3

隧道长度(m)

电力牵引

燃牵引

蒸汽牵引

单机牵引

双机牵引

501~1000

0.95

1001~4000

0.80

>4000

①采用电力或燃牵引时,最大坡度系数不分单、双机牵引,也不分单、双线隧道。

②采用蒸汽牵引的双线隧道线路最大坡度系数,不分单、双机牵引,均采用表单机牵引数值。

燃蒸汽牵引列车通过隧道的最低速度(km/h)表2.1.8-4

牵引种类

遂道长度(m)

单线隧道单机

牵引、双线遂

道单、双机牵引

单线隧道

≤500

计算速度

25(但不小于计算速度)

蒸汽牵引的列车在相邻两隧道间走行不足30s时,应作为一个隧道长度选取通过速度。

四、改建既有线,如按上述规定减缓(或折减)将引起巨大工程时,可按本规第2.1.7条超限坡规定处理,或采取其他措施。

第2.1.9条纵断面坡段的长度与连接,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纵断面宜设计为较长的坡段,一般不宜小于表2.1.9-1规定的长度,但因坡度减缓(或折减)而形成的坡段、缓和坡段、两端货物列车以接近计算速度运行的凸形纵断面的分坡平段和路堑代替分坡平段的人字坡段以与枢纽线路疏解区,Ⅰ、Ⅱ级铁路可缩小至200m,Ⅲ级与限期使用的铁路可缩小至100m。

坡度长度表2.1.9-1

远期到发线有效长(m)

1050

850

750

650

坡段长度(m)

远期到发线有效长不足400m时,坡段长度不应小于有效长的一半但不得小于100m。

改建既有线和增建第二线时,在困难条件下,可采用100m的坡段长度。

最小坡段长度必须满足设置竖曲线的要求。

二、相邻坡段宜设计为较小的坡度差,最大不得超过表2.1.9-2的规定。

Ⅰ、Ⅱ级铁路相邻坡段的坡度差大于4‰,Ⅲ级与限期使用的铁路大于5‰时,应以圆曲线型竖曲线连接。

竖曲线半径在Ⅰ、Ⅱ级铁路应为5000m,Ⅲ级与限期使用的铁路应为3000m。

改建既有线时,如有充分依据,其相邻坡段的坡度差可保留原数值。

竖曲线不应与缓和曲线重叠。

改建既有线和增建第二线时,如既有坡段系采用抛物线型竖曲线连接时,可保留不低于上列相应规定的既有线连接。

在困难条件下,竖曲线可不受缓和曲线位置的限制。

相邻坡段的坡度差(‰)表2.1.9-2

远期到发线有效长度(m)

450与以下

一般情况下

8(5)

10(6)

12(8)

15(10)

18(12)

20(14)

25(16)

18

困难条件下

30(18)

①牵引机车功率等于或大于韶山Ⅰ型交流电力机车时,应选用不大于上表中括号的数值。

②限期使用的铁路相邻坡段的坡度差可采用Ⅲ级铁路的规定。

第2.1.10条有编解作业的车站和接轨站,在进站信号机前应设置起动缓坡,其长度不宜小于远期到发线有效长度。

除地形困难者外,其他车站也宜设置。

第2.1.11条增建第二线与既有线在共同路基上,线间距不大于5m时,两线轨面高程宜为等高(曲线地段轨面等高)。

在困难条件下,个别地段可有不大于30cm的轨面高程差,但在易受雪埋的个别地段轨面高程差不应大于15cm。

道口处两线不宜有轨面高程差。

在困难条件下,两线轨面高程差不应大于10cm。

线间距大于5m的并肩道口,在不增大两线间平台坡度的条件下,可加大两线轨面高程差。

改建既有线纵断面利用道碴起道时,起道高度不宜超过50cm。

如需挖切道床以降低高程时,个别地点道床厚度可较规定减薄5cm。

但最小道床厚度,土质路基不得小于25cm,石质路基不得小于20cm。

降低轨面高程不宜采用挖切路基的措施,仅在受建筑限界、建筑物构造限制与为消除路基病害地段,方可使用。

第二节站场线路、联络线、连接线与

其他线路的平面和纵断面

第2.2.1条车站正线的平面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车站和车场应设在直线上。

在困难条件下,可设在曲线上,其曲线半径:

Ⅰ、Ⅱ级铁路不得小于600m,Ⅲ级铁路不得小于500m。

在特别困难条件下,Ⅰ、Ⅱ级铁路不得小于500m,Ⅲ级铁路不得小于400m。

有技术作业(列检、给水、补机摘挂、制动试验等)或装卸作业较多的站场,如设在曲线上时,宜采用较大的曲线半径。

为工业企业部运输设置的车站和车场(有大量调车作业的车站和车场除外),在困难条件下,可布置在半径不小于400m的曲线上;

仅有2至3条配线时,可布置在半径不小于300m的曲线上。

改建站场时,如有充分依据,可保留低于上述规定的曲线半经。

二、车站和车场不应设在反向曲线上。

仅在特别困难条件下,能够符合安全运输的需要,又有技术经济依据时,方可设在反向曲线上,但其曲线半径:

到发线按纵列式布置的车站,如设在反向曲线上时,每一运行方向的线路在有效长度围,不得位于反向曲线上。

三、曲线车站应减小曲线偏角。

四、车站道岔咽喉区围的正线,应设在直线上。

第2.2.2条在曲线站场上,到发线的曲线半径应与车站正线的曲线半径一致。

当车站正线采用规定最小的曲线半径时,位于正线侧的到发线,可采用与车站正线为同心圆的非整米数的曲线半径。

第2.2.3条牵出线应设有直线上。

办理编解作业的调车牵

出线,在困难条件下,可设在半径不小于600m的曲线上;

特别困难时,可设在半径不小于500m的曲线上。

仅供列车转线与取送作业的牵出线,在困难条件下,可设在半径不小于300m的曲线上。

为工业企业部运输设置的站场的牵出线,在困难条件下,可布置在半径不小于300m的曲线上,仅供列车转线与取送作业的牵出线,可设在半径不小于200m的曲线上。

牵出线不得设在反向曲线上。

改建站场有根据时,作为特殊情况,可保留既有牵出线上的反向曲线。

牵出线应有良好的调车了望条件。

第2.2.4条装卸线应设在直线上。

在困难条件下,可设在半径不小于500m的曲线上;

不靠站台的装卸线(易燃、易爆、危险品的装卸线除外)可设在半径不小于300m的曲线上;

如无车辆摘挂作业,可设在半径不小于200m的曲线上。

第2.2.5条调车运行的联络线,其平面可采用不低于Ⅲ级铁路区间正线的标准。

连接线、机车走行线、驼峰溜放部分的线路、三角线与其他线(除正线、联络线、连接线、到发线、调车线、牵出线与机车走行线以外的线路,下同)的曲线半径不应小于200m。

在困难条件下,也不得小于180m。

仅行驶固定轴距小于4600mm的机车时,可采用不小于150m的曲线半径。

在连接线和其他线上,仅行驶固定轴距小于3500mm的机车时的曲线半径,不应小于120m。

第2.2.6条站线(到发线、调车线、牵出线与机车走行线,下同)、连接线和其他线,可不设缓和曲线。

上述线路上两相邻曲线间夹直线长度,不应小于10m。

为工业企业部运输的这类线路,对不设外轨超高的反向曲线间,在困难条件下也可不设夹直线。

上述线路不得采用复曲线。

改建站场在困难条件下,可保留复曲线。

第2.2.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