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方甘露醇注射液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9080035 上传时间:2023-01-03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2.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复方甘露醇注射液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复方甘露醇注射液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复方甘露醇注射液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复方甘露醇注射液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复方甘露醇注射液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复方甘露醇注射液Word下载.docx

《复方甘露醇注射液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复方甘露醇注射液Word下载.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复方甘露醇注射液Word下载.docx

禁忌

(1)已确诊为急性肾小管坏死的无尿患者;

(2)严重失水者;

(3)活动性颅内出血者(颅内手术除外);

(4)急性肺水肿或严重脑充血;

(5)糖尿病患者;

(6)过敏体质者;

(7)肾病患者;

肌酣值大于正常者。

注意事项

(1)滴注速度不宜过快,滴速为5~10ml/min,以免出现局部坏死。

(2)甘露醇遇冷易结晶,故应用前应仔细检查,如有结晶,可置热水中或用力振荡待结晶完全溶解后再使用。

(3)若出现过敏现象,应立即停药,并给予对症处理。

(4)若出现少尿、无尿等肾功能损伤的表现,应复查K、Na、Cl、BUN、Cr等,并采取相应措施,以免造成肾衰。

(5)使用12小时后无尿者,应停用。

(6)心功能不全者,应慎用

(7)用药期间应监督①血压;

②肾功能;

③电解质浓度;

④尿量。

甘露醇注射液

功能主治

1.组织脱水药。

2.降低眼内压。

可有效降低眼内压,应用于其他降眼内压药无效时或眼内手术前准备。

3.渗透性利尿药。

用于鉴别肾前性因素或急性肾功能衰竭引起的少尿。

4.作为辅助性利尿措施治疗肾病综合征、肝硬化腹水,尤其是当伴有低蛋白血症时。

5.对某些药物过量或毒物中毒(如巴比妥类药物、锂、水杨酸盐和溴化物等),本药可促进上述物质的排泄,并防止肾毒性。

6.作为冲洗剂,应用于经尿道内作前列腺切除术。

7.术前肠道准备。

用药禁忌

1.已确诊为急性肾小管坏死的无尿患者,包括对试用甘露醇无反应者,因甘露醇积聚引起血容量增多,加重心脏负担。

2.严重失水者。

3.颅内活动性出血者,因扩容加重出血,但颅内手术时除外。

4.急性肺水肿,或严重肺瘀血。

1.除作肠道准备用,均应静脉内给药。

2.甘露醇遇冷易结晶,故应用前应仔细检查,如有结晶,可置热水中或用力振荡待结晶完全溶解后再使用。

当甘露醇浓度高于15%时,应使用有过滤器的输液器。

3.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浓度,避免不必要地使用高浓度和大剂量。

4.使用低浓度和含氯化钠溶液的甘露醇能降低过度脱水和电解质紊乱的发生机会。

5.用于治疗水杨酸盐或巴比妥类药物中毒时,应合用碳酸氢钠以碱化尿液。

6.下列情况慎用:

(1)明显心肺功能损害者,因本药所致的突然血容量增多可引起充血性心力衰竭。

(2)高钾血症或低钠血症。

(3)低血容量,应用后可因利尿而加重病情,或使原来低血容量情况被暂时性扩容所掩盖。

(4)严重肾功能衰竭而排泄减少使本药在体内积聚,引起血容量明显增加,加重心脏负荷,诱发或加重心力衰竭。

(5)对甘露醇不能耐受者。

7.给大剂量甘露醇不出现利尿反应,可使血浆渗透浓度显著升高,故应警惕血高渗发生。

8.随访检查:

(1)血压。

(2)肾功能。

(3)血电解质浓度,尤其是Na+和K+。

(4)尿量。

1.水和电解质紊乱最为常见。

(1)快速大量静注甘露醇可引起体内甘露醇积聚,血容量迅速大量增多(尤其是急、慢性肾功能衰竭时),导致心力衰竭(尤其有心功能损害时),稀释性低钠血症,偶可致高钾血症。

(2)不适当的过度利尿导致血容量减少,加重少尿。

(3)大量细胞内液转移至细胞外可致组织脱水,并可引起中枢神经系统症状。

2.寒战、发热。

3.排尿困难。

4.血栓性静脉炎。

5.甘露醇外渗可致组织水肿、皮肤坏死。

6.过敏引起皮疹、荨麻疹、呼吸困难、过敏性休克。

7.头晕、视力模糊。

8.高渗引起口渴。

9.渗透性肾病(或称甘露醇肾病),主要见于大剂量快速静脉滴注时。

其机理尚未完全阐明,可能与甘露醇引起肾小管液渗透压上升过高,导致肾小管上皮细胞损伤。

病理表现为肾小管上皮细胞肿胀,空泡形成。

临床上出现尿量减少,甚至急性肾功能衰竭。

渗透性肾病常见于老年肾血流量减少及低钠、脱水患者。

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

药理作用

本品为一复合制剂,舒巴坦为广谱酶抑制剂同时具有较弱的抗菌活性,对金葡菌及多数阴性杆菌产生的β-内酰胺酶具有强大的不可逆的抑制作用,但对某些阴性杆菌染色体介导的β-内酰胺酶无活性。

头孢哌酮是一个第三代头孢菌素,对β-内酰胺酶的稳定性较差,二者联合,不但对阴性杆菌显示明显的协同抗菌活性,联合后的抗菌作用是单独头孢哌酮的4倍。

流感杆菌、产气杆菌、摩根杆菌、类杆菌、大肠杆菌、氟劳地枸橼酸杆菌、阴沟肠杆菌、不动杆菌、肺炎杆菌等均对本品有较好的敏感性。

主要用于由敏感菌引起的呼吸系统、泌尿生殖系统感染、腹膜炎、胆囊炎、胆道感染、腹腔内感染、败血症等的治疗。

1.主要为胃肠道反应,如稀便或轻度腹泻、恶心、呕吐等。

2.过敏反应:

斑丘疹、荨麻疹、嗜酸性粒细胞增多、药物热。

这些过敏反应易发生在有过敏史,特别是对青霉素过敏的患者中。

3.血液系统:

中性粒细胞减少症、血红蛋白减少、血小板减少、低凝血酶原血症、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等。

4.实验室检查: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门冬酸氨基转移酶、碱性磷酸酶和血胆红素增高,尿素氮或肌酐升高,多呈一过性。

5.其他反应:

头痛、发热、寒战、注射部位疼痛及静脉炎、菌落失调等。

1对本品任何成份过敏者禁用。

β-内酰胺类药物过敏者慎用。

2②严重胆囊炎患者、严重肾劝能不良者慎用。

3③用药期间禁洒及禁服含酒精药物。

红花黄色素氯化钠注射液

活血、化瘀、通脉,用于冠心病稳定型劳累性心绞痛。

中医辨证为心血瘀阻证,症见胸痛、胸闷、心悸

孕妇及对本品过敏者禁用。

治疗期间少数患者发生头晕、头昏、头胀痛。

周身瘙痒、皮疹。

需密切观察病情,及时予以处理。

1.有出血倾向者慎用;

2.以下疾病及人群临床研究尚未涉及,故应慎用:

 

(1)合并高血压(收缩压≥180mmHg,舒张压≥110mmHg、重度心肺功能不全、重度心律失常(快速房颤、房扑、阵发性室速等)患者。

(2)冠心病患者,经冠脉搭桥、介入治疗后血管完全重建者。

(3)过敏体质者或对两种以上食物或药物过敏者。

(4)哺乳期妇女。

3.目前尚无与其他药物配伍的研究资料。

肋骨骨折

概述

肋骨共12对,平分在胸部两侧,前与胸骨、后与胸椎相连,构成一个完整的脚廓。

胸部损伤时,无论是闭合性损伤或开放性损伤,肋骨骨折最为常见,约占胸廓骨折的90%。

在儿童,肋骨富有弹性,不易折断,而在成人,尤其是老年人,肋骨弹性减弱,容易骨折。

病因

1.肋骨骨折一般由外来暴力所致,直接暴力作用于胸部时,肋骨骨折常发生于受打击部位,骨折端向内折断,同时胸内脏器造成损伤。

2.间接暴力作用于胸部时,如胸部受挤压的暴力,肋骨骨折发生于暴力作用点以外的部位,骨折端向外,容易损伤胸壁软组织,产生胸部血肿。

3.开放性骨折多见于火器或锐器直接损伤,此外,当肋骨有病理性改变如骨质疏松,骨质软化或原发性和转移性肋骨肿瘤的基础上发生骨折,称为病理性肋骨骨折。

治疗措施

治疗肋骨骨折的治疗原则为镇痛、清理呼吸道分泌物、固定胸廓、恢复胸壁功能和防治并发症。

1.单处闭合性肋骨骨折的治疗

骨折两端因有上下肋骨和肋间肌支撑,发生错位、活动很少,多能自动愈合。

固定胸廓主要是为了减少骨折端活动和减轻疼痛,方法有:

宽胶条固定、多带条胸布固定或弹力胸带固定。

单纯性肋骨骨折的治疗原则是止痛、固定和预防肺部感染。

可口服或必要时肌注止痛剂。

2.连枷胸的治疗

纠正反常呼吸运动,抗休克、防治感染和处理合并损伤。

当胸壁软化范围小或位于背部时,反常呼吸运动可不明显或不严重,可采用局部夹垫加压包扎。

但是,当浮动幅度达3厘米以上时可引起严重的呼吸与循环功能紊乱,当超过5厘米或为双侧连枷胸软胸综合征时,可迅速导致死亡,必须进行紧急处理。

3.开放性骨折的治疗

应及早彻底清创治疗。

清除碎骨片及无生机的组织,咬平骨折断端,以免刺伤周围组织。

如有肋间血管破损者,应分别缝扎破裂血管远近端。

胸膜破损者按开放性气胸处理。

术后常规注射破伤风抗毒血清和给予抗生素防治感染。

肋骨骨折多可在2~4周内自行愈合,治疗中也不像对四肢骨折那样强调对合断端。

护理措施

1.患者在这段期间一定要卧床休息,尽量少下地运动,家人一定要仔细照顾病人,如果病情好转的时候,可以适当的走动一下。

不能让自己的身体太劳累,以免对病情不利。

2.病人经常做深呼吸,防止肺炎的发生,有条件的患者们,可以准备胸腔穿刺包,以免发生意外。

3.对于做了手术的病人,多观察病人的血压、脉搏是否正常,看病人有没有出血的现象,如果发现有异常,及时告诉医生。

4.饮食方面,多吃新鲜的蔬菜,尤其是含有蛋白质、维生素的食物,饮食一定要清淡,少吃辛辣、刺激性的食物。

5.心里护理也很重要,家人们多鼓励病人,让患者解除紧张的心里,心情保持乐观,对病情也有一定的帮助。

骨质疏松

骨质疏松即骨质疏松症,是多种原因引起的一组骨病,骨组织有正常的钙化,钙盐与基质呈正常比例,以单位体积内骨组织量减少为特点的代谢性骨病变。

在多数骨质疏松中,骨组织的减少主要由于骨质吸收增多所致。

以骨骼疼痛、易于骨折为特征。

1.特发性(原发性)

幼年型成年型、经绝期、老年性。

2.继发性

①内分泌性 

 

皮质醇增多症、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肢端肥大症、性腺功能低下、糖尿病等。

②妊娠、哺乳。

③营养性 

蛋白质缺乏、维生素C、D缺乏、低钙饮食、酒精中毒等。

④遗传性 

成骨不全染色体异常。

⑤肝脏病。

⑥肾脏病 

慢性肾炎血液透析。

⑦药物 

皮质类固醇、抗癫痛药、抗肿瘤药(如甲氨蝶呤)、肝素等。

⑧废用性 

全身性骨质疏松见于长期卧床、截瘫、太空飞行等;

局部性的见于骨折后、Sudecks骨萎缩、伤后骨萎缩等。

⑨胃肠性 

吸收不良胃切除。

⑩类风湿性关节炎。

⑪肿瘤 

多发性骨髓瘤转移癌、单核细胞性白血病、Mast-Cell病等。

⑫其他原因 

骨质减少、短暂性或迁徙性骨质疏松。

治疗方针

采用运动、营养及药物治疗。

骨质疏松症发生骨折,需外科治疗。

药物治疗

有效的药物治疗能阻止和治疗骨质疏松症,包括雌激素代替疗法、降钙素、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以及二磷酸盐,这些药物可以阻止骨吸收但对骨形成的作用特别小。

用于治疗和阻止骨质疏松症发展的药物分为两大类,第一类为抑制骨吸收药,包括钙剂、维生素D及活性维生素D、降钙素、二磷酸盐、雌激素以及异黄酮;

第二类为促进骨性成药,包括氟化物、合成类固醇、甲状旁腺激素以及异黄酮。

手术治疗

只有在因骨质疏松症发生骨折以后,才需外科治疗。

饮食护理

日常护理

1.坚持科学的生活方式,如坚持体育锻炼,多接受日光浴,不吸烟、不饮酒、少喝咖啡、浓茶及含碳酸饮料。

2.晚婚、少育,哺乳期不宜过长。

3.坚持长期预防性补钙。

饮食调理

合理膳食营养,多食用含钙、磷高的食品,如鱼、虾、牛奶、乳制品、骨头汤、鸡蛋、豆类、杂粮、绿叶蔬菜等。

少吃糖及食盐,动物蛋白不宜过多。

1、更多了解有关骨质疏松症及慢性疼痛的知识,以便能够做好自我保健。

2、做好饮食调理,改善饮食结构。

患者要注意进食富含蛋白质、维生素D、钙质的食物。

例如每日吃1~2两瘦猪肉或瘦牛肉,吃一个鸡蛋,饮用250毫升牛奶或豆浆,以及300~500克新鲜蔬菜和水果等,既可满足机体需要,改善骨质疏松症,又可缓解疼痛。

3、生活有规律,劳逸结合,并适当运动锻炼是不可忽视的保健环节。

患者要保证每日有8小时左右的足够睡眠时间(包括白天的午休时间),以促进体力和精力恢复。

4、积极调节心理状态,保持乐观豁达情绪,消除心理负担。

由于患者多为老年人,经济来源少,而骨质疏松症是一个需要长期治疗的疾病,花费较大,加之伴随的慢性疼痛给生活带来不便,故而不少患者由此感到焦虑或抑郁,反过来会通过神经内分泌机制改变而使疼痛加重或急性发作。

5、疼痛加重时要适时采取有效止痛措施。

有条件时去医院在医师指导下行按摩、推拿、理疗、局部痛点封闭或冷热敷等,以较好止痛。

如果行动不便或去医院不方便,可先在家中采用局部外贴止痛膏药,搽剂,并选择有效止痛药口服,如补热息痛、芬必得等,也可配合盖盖宁、密盖息、骨宁等调节骨代谢并改善疼痛药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