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近几年高考试题为例谈材料解析题的对策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9070224 上传时间:2023-01-03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7.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以近几年高考试题为例谈材料解析题的对策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以近几年高考试题为例谈材料解析题的对策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以近几年高考试题为例谈材料解析题的对策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以近几年高考试题为例谈材料解析题的对策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以近几年高考试题为例谈材料解析题的对策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以近几年高考试题为例谈材料解析题的对策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以近几年高考试题为例谈材料解析题的对策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以近几年高考试题为例谈材料解析题的对策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以近几年高考试题为例谈材料解析题的对策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3、讲专业--------学科素养、学科思维、学科方法、学习潜力

4、有思想--------科学历史观:

唯物史观、革命史观、全球史观、文明史观、现代化史观、社会史观。

现代化(近代化)史观:

认为:

人类历史是实现由传统的农业社会向近代工业社会转变的历史,包括政治.经济.思想等

全球史观(整体史观)认为:

人类历史是一个整体,是从分散发展到整体发展演进的历史。

文明史观:

人类历史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

纵向看,包括:

采猎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

横向看,包括:

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

革命史观认为:

人类历史是通过不断的革命斗争推动社会演进的历史。

社会史观认为:

人类历史不仅仅是政治.经济.思想.外交等大事件的历史,更是与平民百姓.芸芸众生息息相关的小事件的历史,包括衣食住行.风俗习惯等.

二、真题体验-----典例解析:

例1:

(2011年新课标卷40).(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春秋战国时期,按“官有能而禄有功”的原则,废除血缘世袭的贵族制,建立起官僚行政制度。

秦至汉初,秉承法家理念,功与能为官吏升迁任免的主要依据。

汉武帝以后,儒生出生的官吏地位上升,官吏个人品行对于引导、教化百姓的功用日益受到重视。

东汉时,士大夫追逐基于德行的“名”,官吏矫情虚伪而无实际才能成为普遍现象,曹操执政,强调“唯才是举”,功、能者优先,“不官无功之臣,不赏不战之士”。

西魏北周选任官吏,突出思想品行的重要性:

“凡所求材艺者,为其可以治民。

”强调对官员的品行和政绩考核。

“其志行名者,则举之;

其志行不善者,则去之……凡求贤之路,自非一途。

然所以得之审者,必由任而试之,考而察之。

——摘编自翦伯赞《中国史纲要》

材料二唐代将品德与任职态度方面的“四善”作为考察官员最重要的内容:

“一曰德义有闻,二曰清慎明著,三曰公平可称,四曰恪勤匪懈。

”同时规定各类职务的最佳业绩标准,称作“最”。

每年考核,公开结果。

考核分为九等:

“一最四善为上上,一最三善为上中,一最二善为上下……居官饰诈,贪浊有状,为下下。

”“善”是获得薪酬奖励与迅速提升的关键。

——据《新唐书》

材料三取士概归学堂,固已明示天下以作新之基……且设立学堂者,并非专为储才,乃以开通民智为主,使人人获有普及之教育,具有普通之知能,上知效忠于国,下得自谋其生。

其才高者,固足以佐治理,次者亦不失为合格之国民。

查科场试士,但凭文字之短长,不问人品之贤否。

是以暗中摸索,最足为世诟讥。

今学堂定章于各项科学外,另立品行一门,用积分法,与各门科学一体考核,同记分数,共分言语、容止、行动、作事、交际、出游六项,随处稽查,第其等差,至考试时,亦以该生平日品行分数,并合计算。

凡算学、地理、财政、兵事、交涉、铁路、矿务、警察、外国政法等事,但有一长,皆可保送。

俟考试时分别去取……其取定者,酌量用为主事、中书、知县官。

——摘编自《袁世凯、赵尔巽、张之洞等会奏之停科举推广学校折暨上谕立停科举以广学校》(1905年)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秦至唐官员选拔所体现的“德”、“才”观的变化并简析其原因。

(15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述清末对“德”、“才”的新认识。

(10分)

解析:

第一问:

首先审题:

审设问------概括秦至唐官员选拔所体现的“德”、“才”观的变化并简析其原因

核心词:

选官所体现的“德”、“才”观

时间限定:

秦至唐

几问:

两问。

问变化、问原因。

思路:

用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

材料为主,跟着主走。

其次方法:

答变化要分阶段围绕核心设问找关键词。

材料一中找时间划阶段:

秦至汉武帝时,以功勋、能力为选拔官吏的主要依据;

汉武帝以后,选拔官吏越来越注重官吏的个人品行;

曹操强调“唯才是举”;

西魏北周时强调德行优先,同时注重能力考察;

材料二唐代将品德与任职态度方面的“四善”作为考察官员最重要的内容;

最佳业绩标准;

每年考核,公开结果;

考核分等次。

----------唐代形成一套完善的德才兼顾、以德优先的考核制度。

答原因看要求:

简析即答影响制度变化的共性原因。

注意多角度。

结合时代背景找:

历史发展阶段不同,社会环境变化影响制度建设;

从自身找:

统治者调整政策以建设高素质官吏队伍维护封建统治需要;

从其他相关领域找:

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彼此影响与关联。

从思想角度:

儒家思想对制度建设的影响日益深入

第二问: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述清末对“德”、“才”的新认识

审题:

对德、才观的新认识。

清末

能力要求:

评述。

即先提炼观点再进行评价。

与单纯的评价不同。

思路:

材料和知识。

重点是材料三。

以此为主找信息。

方法:

从材料三逐句逐段提炼德才观如下:

取士概归学堂,固已明示天下以作新之基……且设立学堂者,并非专为储才,乃以开通民智为主,使人人获有普及之教育,具有普通之知能,上知效忠于国,下得自谋其生。

----------德和才都是国民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强调学校在德才培养中的重要性

-----------------德可以通过课程教育、日常考察等方法养成

-------------------------在官员选拔中更重视专业知识与技能

评价:

思路往前走:

与材料一、二古代的德才观联系

----------------继承古代德才兼备的人才观

与当下联系:

适应时代变化需要,有利于人才培养,推动近代进程。

例2:

(2010年新课标卷40).(37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科一历代盛行的官营作坊,在明清时期受到冲击。

江南城镇附近农户不事农耕,“尽逐绫绸之利”,渐成风尚,城镇中“络纬机杼之声通宵彻夜”的情形亦载于史籍。

明万历年间,仅苏州丝织业中受雇于私营机房的织工就有数千人,是官局的两三倍。

清初在苏州复置官局,设机800张,织工2330名。

至康熙六年(1667)缺机l70张,机匠补充困难,而同一时期苏州民机不少于3400张。

“家杼轴而户纂组,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相依为命久矣。

——摘编自许涤新、吴承明主编《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

材料二自中世纪晚期开始,乡村手工业特别是毛纺织业在英格兰东部、西部和约克郡地区快速发展。

商人发放原材料,回收产品,销往海内外,这种新型的“乡村制造业活动”被称为“原工业化”。

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工厂”,推动了手工业的发展。

l6世纪初,纽贝里的一家毛纺织“工厂”雇用了ll40名工人,其中近三分之二为妇女和儿童。

海外市场的需求大大地刺激了此类“工厂”的发展,英国成为欧洲最重要的毛纺织品生产和出口国,l700年毛纺织品占国内出口商品的70%。

棉纺织业作为新兴行业随之兴起,其他行业也迅速扩张。

机械化逐渐成为新的生产方式的重要特征,并在欧洲大陆广泛传播。

——摘编自[英]E.E.里奇等主编《剑桥欧洲经济史》等

材料三包含着整个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萌芽的雇佣劳动是很古老的;

它个别地和分散地同奴隶制度并存了几百年。

但是只有在历史前提已经具备时,这一萌芽才能发展成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恩格斯:

《反杜林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明清之际江南手工业发展的特点。

(8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l9世纪中期以前英国工业发展的阶段及阶段性特征。

(16分)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阐述对恩格斯所说“历史前提”的认识。

(13分)

(要求:

以对“历史前提”的认识为中心;

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审题较简单。

注意概括归纳要逐句找信息,不能太大跳跃。

历代盛行的官营作坊,在明清时期受到冲击;

至康熙六年(1667)缺机l70张,机匠补充困难-------------------官营手工业衰落

江南城镇附近农户不事农耕,“尽逐绫绸之利”,渐成风尚

--------------家庭手工业开始面向市场

城镇中“络纬机杼之声通宵彻夜”的情形亦载于史籍。

-----------------民营手工业发展迅速

明万历年间,仅苏州丝织业中受雇于私营机房的织工就有数千人,是官局的两三倍;

“家杼轴而户纂组,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相依为命久矣。

------------------资本主义性质的手工作坊产生(出现资本主义性质的雇佣关系)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l9世纪中期以前英国工业发展的阶段及阶段性特征。

英国工业发展的阶段及阶段性特征。

时间限定:

19世纪以前

材料二和知识,以材料二为主思考。

方法:

首先明确19世纪中期英国工业发展的阶段。

所学知识可知18世纪中期至19世纪中期:

工业革命时期

材料可知:

工业革命之前是原工业化阶段即工场手工业时期

阶段性特征:

从材料二先找原工业化阶段:

归类整理为:

生产力:

手工工场发展迅速

生产要素:

依靠商人介入

生产关系:

雇佣劳动普及

然后对比找工业革命时期

机器大生产建立与发展

需要大量工业资本投入

形成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两大阶级。

第三问: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阐述对恩格斯所说“历史前提”的认识。

首先:

审题简单。

关键是一定要找到恩格斯所说“历史前提”

阅读材料三可知:

恩格斯所说“历史前提”就是资本主义萌芽发展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历史前提。

即资本主义萌芽发展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是需要具备一定的的历史前提的。

然后:

明确思路用材料和所学知识.材料为主.跟着主走。

材料一是中国明清时期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材料二是英国工场手工业的发展即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结合所学可知:

中国资本主义萌芽没有发展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而英国则相反。

迁移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原因,英国能够率先开展工业革命的原因即可。

答题思考方向:

观点:

市场的发展是“历史前提”,市场的需求是资本主义萌芽发展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历史前提

论证:

英国正是海外市场的需求极大刺激了纺织业的发展,原有手工生产无法满足市场需要,从而催生工业革命,机械化大生产成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重要特征。

中国明清时期,自然经济的自给自足、农民贫困导致的购买力极低、重农抑商政策等限制了国内市场,海禁政策、闭关锁国导致海外市场萎缩,从而使中国失去推进工业化的契机。

结论:

所以,恩格斯的观点是正确的。

问题可以具体化为

观点2:

资产阶级政权的建立是前提;

观点3:

资本积累是前提;

观点4:

……

例3:

(2010年新课标卷43).(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乾元元年(758),盐铁铸钱使第五琦初变盐法,就山海井灶近利之地,置盐院。

游民业盐者为亭户,免杂徭。

盗鬻者论以法。

及琦为诸州榷盐铁使,尽榷天下盐,斗加时价百钱而出之,为钱一百一十。

——《新唐书)

材料二刘晏改革榷盐法,调整官营与私商、盐户的关系。

在产盐乡“因旧监置吏”,收亭户之盐,转卖给商人经销。

其余州县不设盐官,在较远州县设置“常平盐”,“官收厚利而人不知责”。

刘晏改革是以官商分利代替官方专利,促进了盐业的发展,大大增加了盐税收入。

刘晏始榷盐时,盐利年收入40万缗,其后,达600万缗,“天下之赋,盐利过半”。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第五琦和刘晏所推行的榷盐法的不同之处。

(2)根据材料二,说明刘晏改革榷盐法的意义。

(7分)

审题简单,关键是概括提炼信息和怎样运用对比法。

据材料一逐层提炼信息:

盐铁铸钱使第五琦初变盐法,就山海井灶近利之地,置盐院等等------官营

盗鬻者论以法,尽榷天下盐---------官卖

斗加时价百钱而出之,为钱一百一十---------随意加价

以此为比较项对比材料二:

“调整官营与私商、盐户的关系。

刘晏改革是以官商分利代替官方专利”-------------官督民产商销,官商分利;

设常平盐以平抑盐价

第二问:

注意从材料二出发,多角度考虑。

调整官营与私商、盐户的关系,设常平盐等利商,便民;

有助于社会稳定;

促进了盐业的发展,大大增加了盐税收入。

例4:

(2012年新课标卷45).(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我国北方草原历史上是游牧民族的家园。

他们以部落为基本的社会组织,时而因共同利益结成部落联盟。

各部落在草原上迁徙不定,往往为争夺草地、水源相互仇杀。

清朝入关前,统一漠南蒙古,开始分定各部地界,严禁互相侵越;

入关后,仿八旗制度形式逐步改造蒙古社会,形成盟旗制度。

蒙古各部大者被分为数旗,小者自为一旗,旗长由蒙古各部首领世袭担任。

各旗有固定的牧地,不相统属,旗民不得越界放牧,日常往来亦受限制。

合数旗为一盟,盟长、副盟长以及会盟地由朝廷指定,对各旗进行监督,处理各旗不能解决的纠纷。

盟不是一级行政机构,盟长不得干预各旗事务、发布政令。

各旗直接受中央政府统辖,一切重大军政事务的裁决权属于理藩院,各旗旗长有义务率旗下兵丁,应诏出征。

蒙古族旧有的部名义上保存了下来,不具有行政功能。

——摘编自翁独健《中国民族关系史纲要》等

(1)指出旗、盟与草原传统部落、部落联盟的区别。

(5分)

(2)简析盟旗制度的历史作用。

指出旗、盟与草原传统部落、部落联盟的区别。

从材料出发找出政治组织的是怎么形成的,其性质是什么即可。

区别:

旗、盟是清政府针对蒙古地区制定的一种管理体制;

部落、部落联盟是草原游牧民族自身的社会、政治组织。

历史作用需要从材料出发推出来。

对蒙古地区:

在尊重蒙古族社会传统的基础上,改造了蒙古草原的社会政治面貌;

削弱了蒙古贵族的权力,加强了清政府对蒙古草原的管理;

有利于当地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

对清朝:

加强了清朝统治的基础;

对整个国家:

使统一多民族国家更加巩固。

例5:

(2007全国文综二38题)(32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1924年,孙中山在《民族主义》演讲中说:

“英俄两国现在生出了新思想,这个思想是有知识的学者提倡出来的,这是什么思想呢?

是反对民族主义的思想。

这种思想说民族主义是狭隘的,不是宽大的;

简直的说,就是世界主义。

现在的英国和以前的俄国、德国,与及中国现在提倡新文化的新青年,都赞成这种主义,反对民族主义……列宁为什么受世界列强的攻击呢?

因为他敢说了一句话,他说世界上有两种人:

一种是十二万万五千万人,一种是二万万五千万人;

这十二万万五千万人,是受那二万万五千万人的压迫……我们要能够联合十二万万五千万人,就要提倡民族主义,自己先联合起来,推己及人,再把各弱小民族都联合起来,共同去打破二万万五千万人,共同用公理去打破强权。

强权打破以后,世界上没有野心家,到了那个时候,我们便可以讲世界主义。

(1)材料一中的“十二万万五千万人”和“二万万五千万人”分别指的是什么?

(4分)

(2)概括材料一中孙中山关于民族主义与世界主义关系的观点。

(5分)

(3)根据材料—,指出孙中山为什么在演讲中强调民族主义。

(4)根据孙中山上述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孙中山的“联俄”思想。

强调自求解放,并联合世界上平等待我之民族;

列宁领导下的苏俄倡导和支持被压迫民族反对国际帝国主义,因此中国应该联合苏俄。

材料二冷战结束后,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一些评论家则更进一步指出民族国家的时代可能将终结,也有其他一些人认为这个结论下得为时过早,因为民族国家的功能只不过是发生了某种变化而已”。

  

            ----------------(《全球社会学》)

(5)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对材料二中的观点的认识。

较简单。

被压迫民族和压迫民族。

答关系一定从材料出发要表述完整。

民族主义与世界主义相互联系,民族主义是实现世界主义的前提条件,没有民族主义就没有世界主义。

第三问:

要求从材料—,指出孙中山为什么在演讲中强调民族主义。

一定要从材料出发找答案:

……现在的英国和以前的俄国、德国,与及中国现在提倡新文化的新青年,都赞成这种主义,反对民族主义”-------------------------------国际和国内出现忽视和否定民族主义的倾向

“他说世界上有两种人:

这十二万万五千万人,是受那二万万五千万人的压迫……我们要能够联合十二万万五千万人,就要提倡民族主义”

------------------------------被压迫民族需要民族主义以求得独立

第四问:

要求根据孙中山上述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孙中山的“联俄”思想。

怎么分析:

以材料为主找孙中山为何产生“联俄”思想。

“列宁为什么受世界列强的攻击呢?

这十二万万五千万人,是受那二万万五千万人的压迫……我们要能够联合十二万万五千万人,就要提倡民族主义,自己先联合起来推己及人,再把各弱小民族都联合起来”

----------------------强调自求解放,并联合世界上平等待我之民族;

第五问: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对材料二中的观点的认识。

较难。

首先必须弄清材料的观点是什么:

经济全球化和民族主义在今天哪个重要。

材料一是近代民族主义,材料二是冷战结束后民族主义和全球化观点。

把二者联系起来,从民族主义和全球化两个角度说开即可。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亚非拉国家相继独立,殖民主义体系瓦解,经济全球化成为当今世界发展的潮流,应该提倡全球意识,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

但由于存在不合理的世界政治经济秩序和强权政治,因此要维护民族国家的独立和各民族的平等。

经济全球化和民族国家的观念都应提倡。

例6:

(2007宁夏文综)(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一牛顿的《原理》公认是科学史上的最伟大的著作。

在对当代和后代思想的影响上,无疑没有什么别的杰作可以同《原理》相媲美。

二百多年来,它一直是全部天文学和宇宙学思想的基础……无怪乎牛顿力学的非凡成功甚至给诸如心理学、经济学和社会学等各个不同领域的工作者也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以致他们试图在解决各种问题时以力学或准力学为楷模。

(摘自《十六、十七世纪科学、技术和哲学史》)

材料二启蒙思想家们在牛顿革命的启发、激励下进行了种种思考。

伏尔泰曾写道:

“如果全部自然界,一切行星,都要服从永恒的规律,而有一个小动物,五尺来高,却可以不把这些定律放在眼中,完全任意地为所欲为,那就太奇怪了。

”但由于牛顿学说本身的机械决定论性质,充满机械唯物论精神的启蒙思想也不可避免地带有形而上学的武断(主要是忽视了人的心灵的复杂性)。

(摘编自《世界文明史》)

回答下列问题。

(1)牛顿说:

“假如我看得远些,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们的肩上。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牛顿生活的时代特征,并列举两位影响了牛顿的“巨人”。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牛顿学说对近代社会发展的主要影响。

注意牛顿生活的时代,答时代特征一定要注意时间信息,以此切入课本相关知识。

-----------------资本主义不断发展,启蒙思想兴起与传播,近代科学不断取得进展。

哥白尼、开普勒、伽利略、笛卡儿等。

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牛顿学说对近代社会发展的主要影响。

一要注意解题思路:

材料和课本知识。

二要注意材料要用尽,用几个?

显然两个。

三要注意多角度答影响。

积极:

对自然科学:

在物理学、数学、天文学等领域做出杰出贡献,并确立了相关学科的科学体系和科学的研究与思维方法;

对社会科学:

心理学、经济学和社会学等学科树立了楷模;

对思想变革:

推动了启蒙运动

局限:

机械决定论对启蒙思想及某些社会科学研究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例7:

(2011年新课标卷41).(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西方的崛起曾被视为世界历史中最引人入胜的历程之一。

这一进程起始于民主与哲学在古希腊和古罗马的出现,继之以中世纪欧洲的君主制和骑士制度,经过文艺复兴和大航海时代,结束于西欧和北美对全世界军事、经济和政治的控制。

非洲、拉丁美洲和亚洲的人们只有在遭遇欧洲探险或被殖民时才会被提到,他们的历史也就是从欧洲的接触和征服才开始的。

然而在过去的十多年中,一些历史学家对上述概括提出了颠覆性的认识。

他们认为在1500年前后的经济、科学技术、航海、贸易以及探索开拓方面,亚洲与中东国家都是全世界的引领者,而那时欧洲刚走出中世纪进入文艺复兴时期。

这些历史学家认为,当时的欧洲要远远落后于世界其他地方的许多文明,直到1800年才赶上并超过那些领先的亚洲国家。

因此,西方崛起是比较晚才突然发生的,这在很大程度上都要归功于其他文明的成就,而不仅仅取决于欧洲本土发生的事情。

——摘编自杰克·

戈德斯选《为什么是欧洲?

——世界史视角下的西方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其它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