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活动教案模板10篇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9059803 上传时间:2023-01-03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5.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科学活动教案模板10篇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科学活动教案模板10篇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科学活动教案模板10篇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科学活动教案模板10篇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科学活动教案模板10篇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科学活动教案模板10篇Word格式.docx

《科学活动教案模板10篇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科学活动教案模板10篇Word格式.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科学活动教案模板10篇Word格式.docx

  ②“每个小朋友摘一个小苹果,举起来,闻闻看苹果香不香!

请你做一个‘小’的动作。

  ③苹果分类:

“开心吗?

摘了这么多的苹果,我们把它带回去给哥哥姐姐们尝一尝,好吗?

老师给你们准备了很多箩筐,有大的,有小的,请你们把大苹果放在大箩筐,小苹果放在小箩筐里。

  3、游戏“捡树叶”,进一步观察和区分树叶的大与小。

  

(1)捡树叶:

请小朋友一个手捡一片大树叶,一个手捡一片小树叶。

  

(2)玩树叶:

  师:

“大树叶在哪里?

”(幼:

大树叶在这里)举起来给我看看,我们把大树叶举起来,把小树叶藏起来;

“小树叶在哪里?

  (3)和树叶一起跳个舞。

(听音乐跳“欢乐舞”,活动结束)

科学活动教案篇2

  活动目标:

  1.能按颜色的特征,进行按ABAB、ABCABC的规律排序,感知物体排序的规律美。

  2.能用语言描述排序的规律。

  活动准备:

  排序ABAB板、排序ABCABC板,砖块、雪花片若干。

  活动过程:

  一、以情景导入,引导幼儿感知色彩的规律美并讲述色彩排列的规律。

  1.师:

今天呀小兔要搬新家了,我们一起看看小兔家的这面墙饰怎么装饰的?

  2.师:

小兔家的墙是按照红黄、红黄两种颜色交替的规律排序的。

  3.幼儿操作。

老师给小朋友准备了红色和黄色的雪花片,等一下请小朋友按照这面墙红黄、红黄两种颜色交替的规律在托盘里排序。

现在请小朋友轻轻拿起椅子底下的托盘按规律排序。

  

(2)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3)师:

老师这面墙还没装饰,现在请一名小朋友上来按照红黄、红黄两种颜色交替的规律排序装饰这面墙,小朋友们认真看你的排序和他一样吗?

  二、复习ABCABC的排列顺序。

那现在我们接着看小兔的另外一面墙饰怎么装饰的呢?

小兔的这一面墙是红黄蓝、红黄蓝三种颜色交替排序的。

老师给小朋友准备了红色、黄色、蓝色三种颜色的雪花片,等一下请小朋友按照红黄蓝、红黄蓝三种颜色交替排序的规律在托盘里排序。

  3.师:

老师这还有一面墙没有装饰,现在老师请一名小朋友上来给这面墙排序,小朋友们认真看你的排序和他一样吗?

  三、引导幼儿按颜色特征排序进行操作。

小兔家的围墙还没有弄好,我们一起来帮助。

老师准备了不同颜色的砖块。

现在请小朋友按照红黄、红黄两种颜色交替的规律来砌小兔家的围墙。

现在我们一起来看看小朋友砌的围墙有没有对了。

小朋友做的真棒,墙都砌对了。

小兔家的还有一面围墙没有弄好,我们再一起来帮助。

现在请小朋友按照红黄蓝、红黄蓝三种颜色交替的规律来砌小兔家的这一面围墙。

  4.师:

现在我们一起来看看小朋友砌的围墙有没有对了,小朋友做的真棒,墙都砌对了。

  四、活动结束。

今天我们学习了红黄、红黄两种颜色交替排序和红黄蓝、红黄蓝三种颜色交替排序,小朋友回家后可以找找生活中有哪些东西也是这样排序的。

科学活动教案篇3

  1、任意弯折电线,大胆表现富有创意的造型。

  2、尝试运用多种材料让电线站起来。

  3、培养幼儿大胆尝试、勇于探索与表达的精神。

  4、学习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

  5、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1、粗细、长短不同的彩色胶皮电线若干

  2、透明胶带、橡皮泥、积木、瓶盖、米土豆、泡沫、黄沙

  一、猜一猜,激发活动兴趣

  1、师:

小朋友看,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口袋,你们猜猜里面装了什么呢?

  2、小朋友猜了这么多,口袋里到底是什么呢?

请小朋友上来摸一摸

  3、请幼儿从口袋里摸出电线,提问:

这是什么?

像什么?

电线有什么用?

  二、看一看,引导观察想象

  1、电线会传电,有了电线可以使灯亮起来,可是今天吴老师要用电线来变魔术呢,请小朋友闭上眼睛,我们一起数“一、二、三”

  2、教师将电线弯曲成“o”形,问:

看看它变成了什么形状?

  3、电线真好玩,可以根据我们的想法把它弯曲成各种各样的形状。

你们想不想来变魔术呢?

你们想变成什么呢?

  三、玩一玩,鼓励创造表现

  1、师:

今天老师为大家准备了许多既安全又好玩的电线,下面小朋友也可以用电线来变魔术。

  2、幼儿自由结伴弯曲电线,教师观察指导。

  3、师:

你把电线变成了什么?

  四、做一做,启发思考探索

我们的小手真能干,把电线弯一弯、绕一绕,做出了许多有趣的东西。

可电线悄悄地告诉我,它除了想躺着摆出各种姿势外,还想站起来摆出各种姿势呢!

你能想出什么办法让它站起来呢?

  2、幼儿自由讲述让电线站起来的方法。

(如借助胶带、插入彩泥等)

今天老师也为小朋友准备了许多的材料,有橡皮泥、积木……你们可以试试这些材料,看看能不能让电线站起来。

  4、幼儿尝试操作,让电线造型站立起来。

  五、评一评,保持探索兴趣

今天小朋友真聪明,想了许多办法让电线摆出了各种造型,其实除了今天小朋友变的各种造型外,还可以变更多有趣的造型呢。

小朋友回去以后还可以再试一试,变一变。

  活动反思:

  本活动我根据中班幼儿的身心发展水平,借助色彩鲜艳、可随意造型的电线,以观察性、开放性提问为中介,以诱发积极思维,大胆操作,自主表达为核心,通过动手、动口、动脑,促进幼儿全面发展,让幼儿在探索中汲取新的知识。

  我觉得在活动前还应让幼儿丰富一些知识经验,在幼儿操作的时候,应该关注到每一位幼儿,并肯定他们的每一件作品,让幼儿有一种小小的成就感,就更能激发幼儿创作的兴趣。

科学活动教案篇4

  设计意图:

  在我们的生活中空气无处不在,空气与我们的生命息息相关,但是空气又是看不见、摸不着,很抽象的东西。

《纲要》中指出引导孩子们关注周围生活和环境中常见的事物,发现其中的有趣和奇妙,有益于保持孩子们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的探究热情,使他们从小就善于观察和发现,并使他们感到“科学并不遥远,科学就在身边”。

因此我设计了科学活动《空气的秘密》,通过本次活动让幼儿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培养幼儿观察、比较的能力。

  1、了解空气的特征和重要作用。

  2、能与同伴合作探究,并尝试记录。

  3、对空气的秘密感兴趣,乐意参与探索活动。

  活动重点:

  了解空气的特征和重要作用。

  活动难点:

  能与同伴合作探究,并尝试记录。

  教具:

气球一个,记录表一张,吹泡泡玩具一个、PPT《空气的秘密》。

  学具:

  1、透明塑料袋、吸管每人一个。

  2、装水的箱子4个、装有毛巾的水杯2个、记录表3张。

  一、开始部分

  出示气球,吸引幼儿注意力。

  二、基本部分

  

(一)了解空气特点。

  1、幼儿自由尝试在活动室的任意地方抓空气。

  2、交流小结:

空气无处不在,到处都有。

  3、围绕空气展开讨论:

空气是什么颜色?

什么气味的?

  

(二)探索空气的重要作用

  1、人需要空气

  

(1)小实验:

用吸管在水里吹一吹,发现什么?

  

(2)捂住口鼻,体验没有空气的感觉。

  2、哪些东西也需要空气?

  3、空气的本领

  分组实验:

《毛巾湿了吗》

  三、结束部分

  到户外玩吹泡泡的游戏,进一步探索空气的秘密。

  延伸活动

  1、将活动材料投放在科学区,进一步探索空气的秘密。

  2、请家长和幼儿一起查阅资料,了解空气被污染的情况。

科学活动教案篇5

  活动目标:

  引导幼儿观察燃烧现象,了解火的用途与危害,增进幼儿安全防火的意识。

  活动准备:

  蜡烛若干支,大、中、小玻璃杯,小烤炉等。

  活动过程:

  1.燃烧蜡烛

  

(1)点燃几支蜡烛,观察蜡烛燃烧的过程。

注意火焰的颜色、形态,感知火发出的光和热。

将一张纸用烛火点燃,观察纸燃烧的过程。

让幼儿用手在蜡烛附近烤一烤,并说说有什么感觉。

  

(2)教师提醒幼儿火能燃着许多东西,火会烫伤手指和皮肤。

不能随便玩火。

  2.玻璃杯“灭火器”

  

(1)教师用一个杯子扣住正在燃烧的蜡烛,观察火焰熄灭的全过程。

启发幼儿思考火被熄灭的原因(燃烧需要空气)。

  

(2)用大、中、小三个玻璃杯盖住三支燃烧的蜡烛,观察三个杯子里哪支蜡烛先

  (3)熄灭。

想一想为什么三支蜡烛熄灭的时间不同(大小杯内空气

  的多少不同,影响燃烧的时间)。

  3.讨论

  

(1)火有哪些用途?

(烧饭、取暖、照明等)。

  

(2)火对人有什么危害?

(如烫伤皮肤、烧毁房屋、森林)。

  (3)怎样防止火带来的灾害?

教师在幼儿讨论的基础上,介绍一些安全防火措施。

(如不要随意玩火,不在火炉附近玩易燃物,不放鞭炮等。

  活动结束:

  小朋友一起探讨。

科学活动教案篇6

  【设计意图】

  本设计试图借助蛋壳这样一个孩子们熟悉的物品作为媒介,在一系列相互关联的操作活动中,让孩子感知拱形面能承受较大力的现象,并对力作用于蛋壳凹面、凸面出现的不同现象产生探索的欲望和兴趣。

对于孩子来说,活动结果的获得并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在探索过程中,学习探索的方法,并享受探索的乐趣。

  【活动目标】

  1.对力作用于蛋壳凹面、凸面所出现的不同现象产生探索的欲望和兴趣。

  2.初步感知拱形面能承受较大力的现象,并了解其在生活中的运用。

  3.简单表述自己的操作过程和结果。

  【活动准备】

  1.勘儿操作材料(人手一套),蛋壳(分成两半)、铅笔、水、吸管、透明胶带纸、纸条(三条,长短相同)、河流模型(可固定纸条)、小积木若干。

  2.教师操作材料:

桌面教具一套、记录表、投影仪,有关桥梁、隧道、圆屋顶等的图片。

  【活动过程】

  1.激发兴趣,引导幼儿操作感知。

  

(1)故事《小鸡出壳》引出问题:

小鸡是怎么啄破蛋壳的?

  

(2)启发幼儿用铅笔尖代替小鸡的尖嘴巴,来模拟小鸡用尖嘴啄蛋壳的过程;

发现力作用于蛋壳的凹面时,蛋壳很容易被啄破的现象。

试试用笔尖啄蛋壳的另外一面,看看会怎么样?

引导幼儿通过操作,验证相同力分别作用于蛋壳凹面、凸面所产生的不同现象。

  2.实验:

感知力的分散现象。

  

(1)将水分别滴落在蛋壳的凹面和凸面,引导幼儿观察两种不同的现象,初步感知力的分散现象。

  

(2)幼儿操作:

将水滴落在蛋壳的凸面,再次感受力的分散现象。

  (3)教师出示图l,作简单小结:

我们作用于蛋壳上的力就像水珠一样,滴在凹面上,力就像水珠一样凝聚在一起,作用力大;

滴在凸面上,力就像水珠一样流到四周,被分散,作用力就变小。

  3.知识迁移,了解薄壳结构原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你在生活中见到过哪些像“︿”的物体?

  

(2)运用实物投影仪,向幼儿介绍有关拱桥、圆屋顶、隧道等的图片,了解薄壳结构原理在生活中的运用。

  4.幼儿继续探索,并学习用简单统计魄方法记录探索的结果。

  

(1)给幼儿一个河流模型和三张纸条,启发幼儿尝试建造不同弧度的拱桥,用小积木代替拱桥所受的力来进行测量,并记录观察的结果。

(鼓励幼儿用自己的方法来记录。

)例:

(图表)

  

(2)帮助幼儿比较分析几种桥的受力程度,让幼儿学习用较连贯的语言介绍自己的观察结果。

你觉得什么样的拱桥才是又好看又好用的呢?

帮助幼儿分析实际应用中的利弊,发现新的问题。

  5.延伸扩展:

激发幼儿不断探索的欲望。

  活动延伸:

  在区域活动中,引导幼儿找找现代生活中各种各样的’桥,看看他们是用什么方法建造的,如斜拉索大桥、高架桥、立交桥、铁路公路两用桥等,引导幼儿进一步探索。

科学活动教案篇7

  活动设计意图:

  小班的孩子对什么都充满了好奇,尤其是食物。

食物的变化过程更是他们的兴趣所致。

通过观察发现物体形态变化的过程,孩子们不断收获惊喜和快乐。

在大大小小的这个环节中什么是大?

什么是小?

他们只有通过比较才能得出来。

为解决这一问题我设计了可泡发食品由小变大的实验,让孩子感受小变大的过程,从而引发他们的兴趣。

  1、感知常见的可泡发食品由小变大的有趣现象。

  2、愿意动手尝试泡发食品。

  1、木耳塑料盒

  2、铁观音茶叶,菊花,胖大海,小玉米粒及这四种物品的图片,小筐子,透明玻璃杯

  3、电饼铛课件

  1、用夸张形象的语言肯定孩子们有善于发现问题的眼睛,从而引发幼儿兴趣。

请幼儿观察木耳,和生活中见到的有何不同?

并通过看、摸的形式说出他的特点。

通过表扬让孩子有积极的情绪体验,从而能够更加认真的配合老师的教学,孩子在老师的肯定下会更加注意看,注意观察。

而这时老师适时的拿出木耳这一生活中的常见食品,让孩子运用各种感官对这一物品有了总体的认识,在认识的基础上来用简单的语言说出木耳的特征。

  2、引导、猜测

  这些木耳能吃么?

他们长得和妈妈做的饭菜里一样么?

一个个又瘦又小怎么办?

怎么让它变大?

妈妈是怎样把它变成食品的?

引出猜测。

孩子对木耳有了基本的了解,再联系实际,让孩子说出平时吃的是不是一样,联系到生活中来,让孩子通过回忆或猜测来发展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选取一种方式---泡发,做实验,让幼儿进行对比观察。

  把木耳放进杯子,并用热水浸泡。

待一会后将泡好的木耳捞出,请幼儿通过看摸的方式说出泡之前之后的区别。

(一句带过营养)

在猜测的基础上选择孩子们说出的方法来试验,孩子对于这个实验会更有兴趣,从而观察的也会更认真。

在木耳泡发的过程中孩子们会聚精会神的观察它的每一点变化。

泡发好之后拿出干木耳和泡发好的木耳,通过对比及幼儿的看摸让孩子直观的感受到到泡发前后的区别,知道泡发的物品会变大,符合小班幼儿直觉行动思维的特点。

  4、讲解可泡发食物

  其实我们平时吃的很多食品都是泡发之后才可以吃的(ppt银耳、紫菜等)是不是所有的东西加水之后都会很快就变了呢?

在木耳泡发前后对比的基础上,孩子们对食品经过泡发由小变大这一有趣现象有了基本的了解,老师再给孩子ppt来看到更多的食品的泡发图片,让孩子了解这是生活中的常见现象。

最后老师讲解它们的营养价值,让孩子知道这些对我们的身体有很大好处,对于某些挑食的幼儿会起到纠正作用。

  5、幼儿做实验,并用卡片做记录

  老师这里还有很多东西,请你选自己喜欢的放在杯子里,请老师加上水我们来观察一下。

强调安全问题,轻拿轻放,并让小朋友稍微远离。

(将胖大海,菊花,铁观音,玉米放在塑料盒中,孩子选择自己喜欢的放在玻璃杯中,老师在加水时请幼儿退后一步,防止幼儿烫伤。

并带好纸巾湿巾以防幼儿将水碰到洒出。

  如果是会变的请你把它的卡片放在小筐子里,没变的不要动了。

对于泡发食品孩子们已经有了基本概念,而它们是怎么做成的,是不是所有的东西都可以泡到水里就变大了呢?

这时候让孩子动手来进行操作,更满足了孩子们的探究欲望,同时它们对自己动手的物品观察也会更仔细。

在孩子观察的基础上让孩子们做记录。

小班孩子能力有限,让他们用写画的方式对于他们来说有一定的困难,老师改变以往这种方式,让孩子来选取卡片,把变化的放在小筐中。

  6、科学解析

  拿出幼儿的观察记录,讲解:

谁变化了,变化前后有什么区别,这些物品的功效。

  科学解析:

老师拿出幼儿的观察记录来和幼儿一起看ppt,验证幼儿的实验结果,而且幼儿在观看的过程中看到自己的结果正确会产生一种自豪感,会觉得自己很了不起,会让幼儿对科学探究产生兴趣。

  7、询问探究

  拿出幼儿放玉米的试验杯,做爆米花。

幼儿观察后会发现玉米在泡后没有明显的变化,那是不是它就没有办法变化了呢?

  玉米有没有变化?

你有什么办法让他变一变吗?

幼儿试着猜想各种会让玉米变化的方法,孩子们的是天马行空的,他会想到各种各样的方式,老师在这里对孩子们要给予更多的肯定。

  老师有一个好办法能让它变的不一样。

老师要变魔法了,小朋友们看好了。

(做爆米花)奖励孩子认真,积极回答问题。

在做爆米花的过程中,孩子们会对这里面会有什么,会变成什么充满好奇,爆出玉米花后孩子们会陷在兴奋漩涡中,觉得很神奇。

同时他们也会增长经验,知道有的东西可以通过加温来让它变化。

  我们看了那么多东西经过加水,加温变的和以前不一样了,下课后请小朋友们也找一找,看还有什么东西通过这样会变化呢?

孩子们知道了让物品变化的方式,那是不是只有这些可以用这种方式变呢,还有什么会变呢,孩子会在生活中那个拿出物品进行尝试,将对生活,对自然充满好奇。

科学活动教案篇8

  1、要求幼儿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完整背诵诗歌

  2、通过体会小豆芽钻出泥土时激动兴奋的情感,向幼儿进行热爱春天、热爱大自然以及活泼向上的教育。

  1、课前组织幼儿种植种子,观察其发芽过程。

  2、种子从播种到发芽长大的图片一套。

  1、幼儿讨论自己观察到的种子的变化。

  2、出示图片让幼儿进一步观察种子是如何钻出泥土不断长大的过程。

  3、学习诗歌“钻泥巴”。

  4、引导启发幼儿用肢体动作表现出种子发芽的经过

  5、谈话:

怎样热爱春天,热爱大自然。

科学活动教案篇9

  1、感受水的流动及物品在水中的沉浮,知道水是透明无味的,体验玩水的乐趣。

  2、了解水的作用,知道人离不开水,教育幼儿节约用水。

  3、培养幼儿的观察力,调动幼儿思维的积极性,初步培养幼儿的探索精神。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5、使幼儿对探索自然现象感兴趣。

  活动重难点:

  感受水的流动及物品在水中的沉浮,知道水是透明无味的,体验玩水的乐趣。

  1、小盆若干只,能盛水的各种小件容器。

  2、小型玩具若干。

  一、教师边玩水边提问

  1、教师将玩具、容器等放入装满水的盆中,边玩边自语:

“怎么玩具倒入水中后有的沉下去,有的浮在水面上?

……”

  2、教师用两个容器相互盛水并倾倒,让幼儿看水从容器里流到盆里。

  二、小朋友分散玩水

  1、幼儿挑选自己喜欢的容器、玩具,随意玩水。

  2、师:

请大家试一试,哪些玩具会沉下去?

  3、教师巡回指导幼儿玩水,并对幼儿在玩水中的尝试精神和得出的尝试结论作评价。

  三、小朋友感受到水的流动

  1、教师请小朋友把盆里的玩具试着拿出来。

谁能试一试帮着老师把水取出来?

你用什么方法取水?

(提醒幼儿一定要装满,不能洒)

  2、给幼儿有漏洞的容器,让幼儿进一步取水。

  3、你还能想出什么办法让水流动?

水流动时会发出什么声音?

  四、幼儿观察水的流动和颜色

  1、听听水流进塑料袋的声音。

  2、看看水是什么颜色。

  3、在塑料袋上戳个小洞,请幼儿用饮水的杯子接水,听听水流进杯子的声音,闻闻、尝尝水的味道。

  教师总结:

水无色无味,流动时会根据水流的急、缓与流入不同的容器,发出不同的声响。

  五、鼓励幼儿用滴管、水枪、针筒、塑料袋、颜料等尝试各种玩水的方法

  、

  教师巡回指导,并提问:

哪些地方可以玩水?

水有什么用途?

  在这一活动中主要是引导幼儿了解水的性质、作用,激发幼儿保护水源、保护环境的意识,活动中激发幼儿体验与同伴合作的快乐,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让幼儿运用自己的感官,感知发现水是无色、无味、没有形态、能流动的液体。

幼儿在操作、观察的过程中发现愉快地感知了水的特性,在游戏中体验了玩水的乐趣。

由此看出,玩水活动的设计符合《幼儿园规程》中的教育原则,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

发展幼儿的创造思维,是当前教师在教育中一个值得探讨的内容。

无论是玩水活动还是其他活动,教师都应考虑到幼儿创造思维的发展。

科学活动教案篇10

  活动目的:

  1、让幼儿在活动中感知石头的特性与作用,体验活动的乐趣。

  2、对生活中的自然物有好奇心和探索精神。

  3、培养幼儿大胆、连贯、完整的表述能力。

  1、实物展示台,相关图片,相关石头实物。

  2、环境创设:

收集各类石头风景及石头建筑物的图片在活动室内展贴。

  1、以观察”石头展览”谈话引入:

  教师:

今天幼儿园举办了一个石头展,小朋友想去参观吗?

这里老师提个要求:

参观时请小朋友摸一摸、看一看、捏一捏,比一比、踩一踩,然后说一说,这些石头的名字,有些什么秘密?

可以把你看到的、想到的和同伴小声讨论。

  2、幼儿参观”石头展”,探究石头的特性。

师引导幼儿从纹路、颜色、形状、大小、软硬光滑、粗糙等方面进行感知。

  3、请幼儿自由挑选一块自己喜欢的石头,并起个好听的名字。

  4、幼儿集中交流,分享探究发现

  

(1)幼儿互相介绍手中的石头。

鼓励幼儿自由与同伴交流,说出自己的发现

  

(2)教师:

小朋友参观石头展,谁愿意来告诉大家:

你认识哪些石头(要求说出石头的名称),你发现这些石头有哪些秘密(要求说出颜色、形状等方面的特性)。

  5、教师和幼儿一起小结石头的特性及作用。

  

(1)引导幼儿小结石头的特性。

今天大家认识了许多石头朋友,它们的颜色是怎么样的呀?

(可用:

五颜六色、许多颜色、五彩斑澜等等),石头的大小怎么样?

大大小小、有大有小等等)。

用手摸一摸、捏一捏,你发现了石头有什么秘密?

(有的光滑、有的粗糙、都很硬)。

石头都很硬,小朋友玩石头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安全。

  

(2)了解石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