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门宴》知识巩固及练习含答案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9055900 上传时间:2023-01-03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32.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鸿门宴》知识巩固及练习含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鸿门宴》知识巩固及练习含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鸿门宴》知识巩固及练习含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鸿门宴》知识巩固及练习含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鸿门宴》知识巩固及练习含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鸿门宴》知识巩固及练习含答案文档格式.docx

《《鸿门宴》知识巩固及练习含答案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鸿门宴》知识巩固及练习含答案文档格式.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鸿门宴》知识巩固及练习含答案文档格式.docx

故幸来告良。

5.去距离:

相去四十里。

离去,离开:

脱身独去。

6.若若入前为寿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讵能若是乎

7.然沛公默然

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

不然,籍何以至此

8.于向,对:

贪于财货

比:

长于臣。

在:

复得见将军于此。

9.因就此:

不如因而善遇之。

就、于是:

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

趁势、趁机:

因击沛公于坐,杀之。

依靠、凭借:

因人之力而敝之

10.为任,做:

使子婴为相。

替,给:

为击破沛公军!

被: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制定:

谁为大王为此计者

处理对付:

为之奈何

作为:

军中无以为乐。

是: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句末语气词:

何辞为?

11.之到:

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代词,这:

为之奈何?

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结构助词,的:

今者有小人之言。

助词,衬字,无义:

珍宝尽有之。

12.且将:

若属皆且为所虏

尚且:

况且:

且焉置土石?

词类活用

1.名词用如动词:

沛公军(驻军,动词)霸上。

沛公欲王(为王、称王,动词)关中。

吾得兄事(做事、侍奉,动词)之。

籍(登记,动词)吏民。

范增数目(使眼色,动词)项王。

刑(施加肉刑,动词)人如恐不胜。

道(取道,动词)芷阳间行。

2.形容词用如动词:

素善(友善、交好,动词)留侯张良。

3.意动、使动:

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之为王,称王,意动)

项伯杀人,臣活之(使之活,救了他的命,)

沛公旦日从(使……跟从即带领)百余骑来见项王

交戟之卫士欲止(使之止,制止)不内。

4.名词作状语:

君为我呼入,吾得兄(用对侍兄长的礼节)事之。

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像鸟用翅膀)蔽沛公。

项伯乃夜(在夜里)驰之沛公军。

头发上(向上)指。

道芷阳间(抄小路)行,间至军中。

文言句式

1.判断句:

此天子气也。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

亚父者,范增也。

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

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2.省略句:

沛公军霸上

私见张良,具告以事

欲呼张良与俱去。

毋从俱死也。

奉厄酒为寿。

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

加彘肩上。

置之坐上。

竖子,不足与谋

3.被动句:

珍宝尽有之(被占有)

吾属今为之虏。

4.介宾短语后置:

具告以事

长于臣

得复见将军于此

5.宾语前置:

籍何以至此?

客何为者?

大王来何操?

沛公安在?

固定结构

无所:

没有……的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

奈何:

奈,动词。

何,疑问代词。

译为“如何”、“怎样”。

如“为之奈何?

孰与:

与……相比,怎么样(谁更……)?

表示比较。

如“孰与君少长?

所以:

“……的原因”或“……的方法”。

如“所以遣将守关者”。

为……所:

被……表被动。

如“若属皆且为所虏”。

无以(无……以……)没有用来……的。

如“军中无以为乐”。

有以:

有用来……的。

如“项王未有以应”。

何……为:

表反问。

如“何辞为?

偏义复词:

出入:

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成语

1.项王曰:

‘赐之彘肩。

’则与一生彘肩。

樊哙覆其盾於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啖之……”(斗酒彘肩)  〖解释〗形容英雄豪壮之气。

2.秋毫不敢有所近(秋毫无犯)〖解释〗秋毫:

鸟兽秋天新换的绒毛,比喻极细微的东西;

犯:

侵犯。

指军纪严明,丝毫不侵犯人民的利益。

3.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项庄舞剑,意在沛公)〖解释〗项庄席间舞剑,企图刺杀刘邦。

比喻说话和行动的真实意图别有所指。

4.劳苦而功高如此(劳苦功高)〖解释〗出了很多力,吃了很多苦,立下了很大的功劳。

〖出处〗《史记·

项羽本纪》:

“劳苦而功高如此。

5.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

6.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人为刀俎我为鱼肉)〖解释〗刀俎:

刀和刀砧板,宰割的工具。

比喻生杀大权掌握在别人手里,自己处在被宰割的地位。

二典型例题

【第一部分】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飨士卒(  ) 犒劳(  ) 鲰生(  )卮酒(  )有郤(  )玉玦(  )

樊哙(  )目眦(  )参乘(  )彘肩(  )刀俎(  )杯杓(  )

2.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距关,毋内诸侯()

(2)张良出,要项伯()

(3)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4)令将军与臣有郤()

(5)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素善留侯张良(     )

(2)籍吏民(     )

(3)范增数目项王(     )(4)因击沛公于坐(     )

(5)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    )(6)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

(7)沛公起如厕(    )(8)沛公则置车骑,脱身独骑(     )

4.名句填空。

(1)今者项庄拔剑舞,________________。

(2)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__________________,天下皆叛之。

(3)________________,大礼不辞小让。

【第二部分】

一、基础积累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卮酒(zhì

)  刀俎(zǔ)  杯杓(shá

o)

B.参乘(shè

nɡ)瞋目(zhēn)美姬(jī)

C.鲰生(zōu)左尹(yī)戮力(lù

D.玉玦(jué

)隔阂(hé

)披帷(wé

i)

2.下列句子中都含有通假字的一组是(  )

①距关,毋内诸侯②因击沛公于坐

③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④范增数目项王

⑤令将军与臣有郤⑥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

⑦皆为龙虎,成五采⑧张良出,要项伯

⑨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⑩毫毛不敢有所近

A.①③⑥⑦⑨   B.②④⑤⑦⑩C.②④⑥⑧⑩D.①③⑤⑧⑨

3.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没有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

A.旦日飨士卒B.夫秦王有虎狼之心

C.此其志不在小D.常以身翼蔽沛公

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古今义相同的一项是(  )

A.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B.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

C.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D.旦日飨士卒

5.下列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沛公则置车骑//置之坐上B.乃令张良留谢//则与斗卮酒,哙拜谢

C.樊哙从良坐//因击沛公于坐D.毋内诸侯//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

6.下列句子的句式属于宾语前置句的一项是(  )

A.大王来何操B.亚父者,范增也

C.得复见将军于此D.若属皆且为所虏

二、阅读鉴赏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1题

留侯张良者,其先韩人也。

韩破,良家僮三百人,弟死不葬,悉以家财求客刺秦王,为韩报仇,以大父、父五世相韩故。

沛公之从雒阳南出,良引兵从沛公。

沛公欲以兵二万人击秦峣下军,良说曰:

“秦兵尚强,未可轻。

臣闻其将屠者子,贾竖易动以利。

愿沛公且留壁,使人先行,为五万人具食,益为张旗帜诸山上,为疑兵,令郦食其持重宝啖秦将。

”秦将果畔,欲连和俱西袭咸阳,沛公欲听之。

良曰:

“此独其将欲叛耳,恐士卒不从。

不从必危,不如因其解击之。

”沛公乃引兵击秦军,大破之。

遂至咸阳,秦王子婴降沛公。

汉元年正月,(沛公)使请汉中地。

项王乃许之。

良因说汉王曰:

“王何不烧绝所过栈道,示天下无还心,以固项王意。

”乃使良还。

行,烧绝栈道。

项王以此无西忧汉心,而发兵北击齐。

良亡,间行归汉王。

至下邑,汉王下马踞鞍而问曰:

“吾欲捐关以东等弃之,谁可与共功者?

”良进曰:

“九江王黥布,楚枭将,与项王有郤;

彭越与齐王田荣反梁地:

此两人可急使。

而汉王之将独韩信可属大事,当一面。

即欲捐之,捐之此三人,则楚可破也。

”然卒破楚者,此三人力也。

张良多病,未尝特将也。

常为画策臣,时时从汉王。

汉四年,韩信破齐而欲自立为齐王,汉王怨。

张良说汉王,汉王使良授齐王信印。

其秋,汉王追楚至阳夏南,战不利而壁固陵,诸侯期不至。

良说汉王,汉王用其计,诸侯皆至。

汉六年正月,封功臣。

高帝曰:

“运筹策帷帐中,决胜千里外,子房功也。

自择齐三万户。

”良曰:

“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

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

”乃封张良为留侯。

留侯性多病,即道引不食谷,杜门不出岁余。

会高帝崩,吕后德留侯,乃强食之,曰:

“人生一世间,如白驹过隙,何至自苦如此乎!

”留侯不得已,强听而食。

后八年卒,谥为文成侯。

(选自《史记·

留侯世家二十五》,有删节)

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弟死不葬,悉以家财求客刺秦王葬:

埋葬。

B.愿沛公且留壁壁:

营垒,军营。

C.令郦食其持重宝啖秦将啖:

吃,这里是以利引诱的意思。

D.不如因其解击之解:

通“懈”,松懈。

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沛公之从洛阳南出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B.沛公欲以兵二万人击秦峣下军令骑将灌婴以五千骑追之

C.彭越与齐王田荣反梁地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

D.汉王下马踞鞍而问曰扣舷而歌之

9.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张良运筹帷幄的一组是(  )

①沛公之从雒阳南出,良引兵从沛公

②臣闻其将屠者子,贾竖易动以利

③愿沛公且留壁,使人先行

④王何不烧绝所过栈道,示天下无还心,以固项王意

⑤捐之此三人,则楚可破也

⑥未尝特将也。

常为画策臣

A.①②⑥   B.①③④C.②④⑤D.③⑤⑥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张良轻财爱国。

韩国破亡之时,张良家有僮奴三百人。

他拿出全部家财来寻求刺客暗杀秦王,为韩国报仇。

B.张良为人精明。

在峣山下的秦将上当想要反叛秦王朝的情况下,考虑到士卒会不听从,让沛公带兵攻击秦军,取得大胜。

C.张良足智多谋。

败峣下军,破项羽疑,荐举良才,解除危难,促诸侯之会,为汉王朝立下汗马功劳

D.张良知道激流勇退。

高帝对他的才能极为赏识,让他自己在齐地选择三万户作为封地,张良委婉地拒绝了,于是被封为留侯。

11.翻译下面的句子。

(1)臣闻其将屠者子,贾竖易动以利。

 

(2)王何不烧绝所过栈道,示天下无还心,以固项王意。

(3)吾欲捐关以东等弃之,谁可与共功者?

三课后练习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10题。

沛公已出,项王使都尉陈平召沛公。

沛公曰:

“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

”樊哙曰:

“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

”于是遂去。

良问曰:

“大王来何操?

”曰:

“我持白璧一双,欲献项王,玉斗一双,欲与亚父。

会其怒,不敢献。

公为我献之。

”张良曰:

“谨诺。

”当是时,项王军在鸿门下,沛公军在霸上,相去四十里。

沛公则置车骑,脱身独骑,与樊哙、夏侯婴、靳强、纪信等四人持剑盾步走,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

沛公谓张良曰:

“从此道至吾军,不过二十里耳。

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沛公已去,间至军中。

张良入谢,曰:

“沛公不胜杯杓,不能辞。

谨使臣良奉白璧一双,再拜献大王足下,玉斗一双,再拜奉大将军足下。

”项王曰:

“沛公安在?

“闻大王有意督过之,脱身独去,已至军矣。

”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

亚父受玉斗,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曰:

“唉!

竖子不足与谋!

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

吾属今为之虏矣!

沛公至军,立诛杀曹无伤。

7.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让:

谦让。

B.闻大王有意督过之督过:

责备。

C.大王来何操操:

拿,携带。

D.再拜奉大将军足下再拜:

第二次拜。

8.下列各组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A.相去四十里//沛公已去B.沛公不胜杯杓//不胜枚举

C.沛公安在//衣食所安,弗敢专也D.道芷阳间行//间至军中

9.下列各组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乃令张良留谢//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B.公为我献之//愿项伯具言臣之不敢背德也

C.不如因善遇之//因击沛公于坐,杀之

D.谁为大王为此计者//何辞为

10.选出句式特点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句

A.沛公安在   B.大王来何操C.为之奈何D.何辞为

鸿门宴答案

1.xiǎnɡ kà

o zōu zhī xì

 jué

 kuà

i zì

shè

nɡ zhì

 zǔ shá

o

2.

(1)距 拒 把守 内 纳 接纳 

(2)要邀 邀请 (3)倍 背 违背 (4)蚤 早 与“晚”相对 (5)郤 隙 隔阂,嫌怨

3.

(1)形容词用作动词,与……友善 

(2)名词作动词,登记造册 (3)名词用作动词,以目示意 (4)趁机 (5)儿女亲家 (6)意外的变故 (7)往(8)放弃,丢下

4.

(1)其意常在沛公也 

(2)刑人如恐不胜 (3)大行不顾细谨

【第二部分】

一、1.D 解析:

A项,“卮”应读“zhī”;

B项,“瞋”应读“chēn”;

C项,“尹”应读“yǐn”。

2.D 解析:

①“距”通“拒”,“内”通“纳”;

②“坐”通“座”;

③“倍”通“背”;

⑤“郤”通“隙”;

⑦“采”通“彩”;

⑧“要”通“邀”;

⑨“蚤”通“早”。

3.B

4.D 解析:

A项,“河北”“河南”古义分别为“黄河以北”“黄河以南”;

今义为”河北省”“河南省”。

B项,“婚姻”古义为“儿女亲家”;

今义为“结婚的事,因结婚而产生的夫妻关系”。

C项,“非常”古义为“意外的变故”;

今义为“程度副词”。

D项,古今都为“士兵”。

5.D 解析:

D项,均为“接纳”。

A项前者为“放弃”,后者为“放置”;

B项前者为“辞谢”,后者为“感谢”;

C项前者为“坐下”,后者为“座位”。

6.A 解析:

B项为判断句;

C项为介词结构后置句;

D项为被动句。

二、7.A 解析:

A项,“葬”这里指厚葬。

8.C 解析:

A项“之”均为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义。

B项均为介词,表示对象,译为“率领、带领”。

C项“与”前者是介词,表示对象,译为“和、同”;

后者是连词,表示并列,也译为“和、同”。

D项“而”均表示修饰,不译。

9.C 解析:

①是说在沛公出NF199辕的时候,张良所采取的行动,⑥是说张良平时的做法。

10.B 解析:

“让沛公带兵攻击”不对,张良没有这样特别安排。

只是提出了“趁敌方松懈而攻打”的建议。

11.

(1)我听说他们的将领是屠户的儿子,买卖人容易用利益来动摇。

(2)大王为什么不烧断所经过的栈道,告示天下人你没有再回来的想法,用这个办法来稳住项王的心。

(3)我打算把函谷关以东地区捐送给别人,不知谁可以与我共建功业呢?

参考译文:

留侯张良,他的祖先是韩国人。

韩国灭亡时,张良家有僮奴三百人。

他的弟弟死后没有厚葬,而是用全部家财来寻求刺客暗杀秦王,为韩国报仇,因他祖父、父亲历任韩国五代国君之相的缘故。

沛公从雒阳向南穿过NF199辕山时,张良率兵跟随沛公。

沛公打算率领两万人马去攻击峣山下的秦军,张良劝说道:

“秦军还很强大,不可轻视。

我听说他们的将领是屠户的儿子,买卖人容易用利益来动摇。

希望沛公暂且驻留营垒,派一部分人先出发,给五万人准备粮饷,在周围的山上多张挂旗帜,作为疑兵之计,然后派郦食其带着贵重的财宝去诱惑秦将。

”秦军的将领果然反叛,打算和沛公联合一齐向西袭击咸阳,沛公想接受他们。

张良说:

“这只是他们的将领想反叛罢了,恐怕士兵们不会听从。

如不听从就一定会有危险,不如趁他们懈怠时去袭击他们。

”于是沛公率兵袭击秦军,大败秦军。

于是到了咸阳,秦王子婴投降了沛公。

汉元年正月,沛公派人请领汉中地区。

项王就答应了。

张良趁机劝汉王说:

“大王为什么不烧断所经过的栈道,告示天下人你没有再回来的想法,用这个办法来稳住项王的心。

”于是派张良回去。

他一边走,一边烧断了栈道。

项王因此消除了西面对汉王的忧心,而向北发兵去攻打齐国。

张良逃跑了,从小路偷偷归依汉王。

到了下邑,汉王下马倚着马鞍问:

“我打算把函谷关以东地区捐送给别人,不知谁可以和我共建功业呢?

”张良进言说:

“九江王黥布是楚军的猛将,他和项王有隔阂;

彭越和齐王田荣在梁地反叛,这两个人马上就可以使用。

而汉王的将领只有韩信可以委任大事,独当一面。

如果打算捐弃关东之地,就送给这三个人,楚军就可以打败了。

”最后击败楚军的,正是靠了这三个人的力量。

张良体弱多病,不曾单独领兵,经常作为谋臣,时时跟从在汉王身边。

汉四年,韩信打败齐国以后想自立为齐王,汉王非常生气。

张良劝说汉王,汉王才派张良前去授予韩信齐王王印。

这年秋天,汉王追击楚军到了阳夏的南面,因战斗失利而坚守固陵,诸侯们到了约定的时间还没到。

张良劝说汉王,汉王采用了他的计谋,诸侯们才都来到。

汉六年正月,封赏有功之臣。

高帝说:

“运筹谋划于帷帐之中,决战取胜在千里之外,是子房的功劳。

你自己在齐地选择三万户作为封地吧。

”张良说:

“当初我在下邳起兵,与陛下在留县会合,这是上天把我授给了陛下。

陛下采用我的计策,幸而时常料中,我希望封在留县就满足了,不敢接受三万户的封地。

”于是封张良为留侯。

留侯身体多病,便施行道引之术,不食谷物,闭门不出一年多。

恰逢高帝驾崩,吕后感激留侯的恩德,就强让他吃饭,说:

“人生一世,如白驹过隙那样短促,何必自找苦吃到如此地步啊!

”留侯不得已,勉强听从吕后的话而进食。

八年以后,留侯去世,谥号为文成侯。

课后练习:

7.D 解析:

“再拜”为“拜两次”之意,是古代一种隆重的礼节。

8.D 解析:

D项,两个“间”都是名词作状语,从小路。

A项,①句中的“去”为“距离”;

②句中的“去”为“离开”。

B项,①句中的“胜”为“能承受”;

②句中的“胜”为“尽”。

C项,①句中的“安”为疑问代词,哪里;

②“安”为“养”。

C项,两个“因”均为副词,趁机。

A项,①句中的“乃”为副词,于是,就;

②句中的“乃”为副词,才。

B项,①句中的“之”为代词,它们,指白璧和玉斗;

②句中的“之”为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独立性,不译。

D项,①句中的“为”是介词,替;

②句中的“为”是句末语气词,呢。

10.C 解析:

A、B、D三项均为宾语前置句。

(一)通假字:

1.距关,毋内诸侯(“距”通“拒”,把守。

“内”通“纳”,接纳)

2.具以沛公言报项王(“具”通“俱”,全部) 

良乃入,具告沛公(“具”通“俱”,全部) 

——《鸿门宴》

3.要项伯(“要”通“邀”,邀请) 

4.不敢倍德(“倍”通“背”,背叛) 

5.不可不蚤来(“蚤”通“早”) 

6.令将军与臣有郤(“郤”通“隙”,隔阂、嫌怨) 

7.因击沛公于坐(“坐”通“座”,座位) 

8.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不”通“否”,否则) 

(二)古今异义:

1.范增说项王曰(说:

古义:

劝说,劝告;

今义:

说话) 

2.沛公居山东时(山东:

崤山以东;

指山东省) 

3.亡去不义(去:

离开;

往,到) 

4.沛公默然,曰:

“固不如也。

”(固:

本来;

坚固)——《鸿门宴》

5.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游:

交往;

游往,游览)

6.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寿:

敬酒并祝人长寿;

祝寿。

婚姻:

儿女亲家,女方之父为婚,男方之父为姻;

结婚的事,因结婚而产生的夫妻关系) 

7.所以遣将守关者(所以:

……的原因;

表因果的连词)

8.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非常:

意外的变故;

副词,很)

9.公敢入乎(敢:

能够;

有勇气、有胆量做某事)——《鸿门宴》

10.旦日不可不蚤来谢项王(谢:

谢罪,道歉;

感谢)

11.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今人:

现在别人(指沛公);

现在的人,与古人相对) 

12.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河北:

黄河以北;

指河北省。

河南:

黄河以南;

指河南省) 

13.而听细说(细说:

小人的谗言;

详细说来) 

14.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鱼肉:

鱼和肉;

鱼的肉) 

15.与樊哙、夏侯婴、靳强、纪信等四人持剑盾步走(走:

逃跑;

步行) 

16.再拜献大王足下(再:

两次;

又一次) 

——《鸿门宴》 

(三)词类活用

1.沛公军霸上(军:

名词用作动词,驻扎) 

2.沛公欲王关中(王:

名词用作动词,统治,称王) 

秦地可尽王也(王:

3.此其志不在小(小:

形容词用作名词,小的方面) 

4.素善留侯张良(善:

形容词用作动词,与……交好) 

5.项伯乃夜驰之公军(夜:

名词作状语,连夜) 

6.沛公今事有急(急:

形容词用作名词,危急之事) 

7.亡去不义(义:

名词用作动词,合于义) 

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义:

8.君安于项伯有故(故:

形容词用作名词,老交情) 

9.项伯杀人,臣活之(活:

动词使动用法,使……活) 

10.吾得兄事之(兄:

名词作状语,像对待兄长一样) 

1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法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