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安全培训17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9055278 上传时间:2023-01-03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4.6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整理安全培训17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整理安全培训17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整理安全培训17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整理安全培训17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整理安全培训17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整理安全培训17Word文档格式.docx

《整理安全培训17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整理安全培训17Word文档格式.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整理安全培训17Word文档格式.docx

三、灭火器的种类

大致有四类:

  1.干粉灭火器包括手提式和推车式两种;

2.二氧化碳与卤代烷灭火器;

3.清水灭火器;

4.泡沫灭火器。

  我公司用的主要是手提式干粉灭火器和二氧化碳灭火器:

  一、手提式干粉灭火器

  干粉灭火器是目前使用最多的一种可扑救易燃液体、可燃液体、带电设备等初起火灾,使用方法:

干粉灭火器在距燃烧物5M左右开启,先撕掉小铅块,拔出保险销,然后一手压下压把后提起灭火器,另一手握住喷嘴,将干粉射流喷向燃烧区即可。

应注意室外使用在上风向喷射,并随着射程缩短,要逐渐接近燃烧区以提高灭火效率。

  二、二氧化碳灭火器

  二氧化碳灭火器用于扑救贵重设备、档案资料、精密电子仪器仪表及飞机、轮船等发动机初起火灾。

使用方法:

手提灭火器距燃烧物5M左右,放于地面,先撕掉保险机构的小铅块,拔出保险销,一手用力压下压把并紧握另一固定把,另一手握住喷管,将灭火剂喷射于燃烧区即可灭火。

无喷管时,一手紧握压把和固定把,并提起灭火器,另一手可拖住底圈,使喷嘴喷出的灭火剂射于燃烧区即可,应注意室外使用要顺风喷放,二氧化碳灭火器在使用时,手握喷射管一定要在其木柄外,防止液态二氧化碳粘手造成局部皮肤冻伤。

 三、室内消火栓的使用方法

  首先,打开消火栓箱,箱门往往是玻璃门,紧急时可用随手物品将其砸碎。

  其次,取出水带,将水带向着火方向甩开,一头接消火栓阀门,另一头接水枪。

  在次,逆时针旋转消火栓手轮,出水灭火。

  以上介绍的使用方法,不可试用或挪作他用,保证灭火器的完整,以备应急之需。

四、水不能扑救那些物质火灾

水不能扑救的火灾有:

①碱金属不能用水扑救。

因为水与碱金属(如金属钾、钠)作用后能使水分解而生成氢气和放出大量热,容易引起爆炸。

②碳化碱金属、氢化碱金属不能用水扑救。

如碳化钾、碳化钠、碳化铝和碳化钙以及氢化钾、氯化镁遇水能发生化学反应,放出大量热,可能引起着火和爆炸。

③轻于水的和不溶于水的易燃液体,原则上不可用水扑救。

④熔化的铁水、钢水不能用水扑救。

因铁水、钢水温度约在1600℃,水蒸气在1000℃以上时能分解出氢和氧、有引起爆炸危险。

⑤三酸(硫酸、硝酸、盐酸)不能用强大水流扑救,必要时,可用喷雾水流扑救。

⑥高压电气装置火灾,在没有良好接地设备或没有切断电流的情况下,一般不能用水扑救。

五、爆炸极限浓度的概念

可燃物质(可燃气体、蒸气和粉尘)与空气(或氧气)必须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内均匀混合,形成预混气,遇着火源才会发生爆炸,这个浓度范围称为爆炸极限,或爆炸浓度极限。

乙醇蒸气与空气混合能引起爆炸,爆炸极限浓度3.5-18.0%(W)。

六、氧气瓶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1.1移动搬运

1.1.1在搬运使用前,先要检查瓶嘴气阀安全胶圈是否齐全,瓶身、瓶嘴是否有油类等。

1.1.2装卸时,瓶嘴阀门朝同一方向,防止互相撞,损坏和爆炸。

1.1.3在强烈阳光下运输时,要用帆布遮盖。

1.2氧气瓶保管与存放

1.2.1库房周围不得放易燃物品。

1.2.2库内温度不得超过30℃,距离热源明火在10米以外。

1.2.3氧气瓶减压阀,压力计、接头与导管等,要涂标记。

1.3氧气瓶使用规定

1.3.1安装减压阀前,先将瓶阀微开一二秒钟,并检验氧气质量,合乎要求方可使用。

1.3.2瓶中氧气不准用净,应留0.1Mpa。

1.3.3检查瓶阀时,只准用肥皂水检验。

1.3.4氧气瓶不准改用充装其它气体使用。

2、乙炔气瓶安全技术操作规定

2.1移动搬运

2.1.1在搬运移动乙炔瓶时,应轻装轻卸。

严禁抛、滑、滚、碰,应使用专用夹具和防雨的运输车。

2.1.2夏季要有遮阳措施,防止暴晒,严禁与氧气瓶及其它易燃物品同车搬运。

2.1.3工作地点频繁移动时,应装在专用小车上,乙炔瓶和氧气瓶应避免放在一起。

2.1.4乙炔气瓶在使用、运输、贮存时,环境温度不得超过40℃。

2.2乙炔气瓶保管与存放

2.2.1乙炔瓶贮存时要保持直立,并有防倒措施,严禁与氧气瓶氯气瓶及易燃品同向贮存,不应设在地下室或半地下室。

2.2.2乙炔瓶严禁放在通风不良及有放射线的场所,不得放在橡胶等绝缘体上,瓶库或贮存间有专人管理,要有消防器材,要有醒目的防火标志。

2.3乙炔气瓶使用规定

2.3.1乙炔气瓶的漆色必须保持完好,不得任意涂改。

2.3.2乙炔气瓶在使用时必须装设专用减压器。

回火防止器,工作前必须检查是否好用,否则禁止使用,开启时,操作者应站在阀门的侧后方,动作要轻缓。

2.3.3使用压力不超过0.05Mpa输气流量不应超过1.5-2.0米3/时瓶。

2.3.4使用时要注意固定,防止倾倒,严禁卧入使用,对已卧入的乙炔瓶,不准直接开气使用,使用前必须先立牢静止十五分钟后,再接减压器使用,否则危险。

禁止敲击,碰撞等粗暴行为。

2.3.5使用时乙炔气瓶不得靠近热源和电器设备。

2.3.6乙炔气瓶阀冻结时,严禁用火烘烤,可用10℃以下温水解冻。

2.3.7乙炔气瓶内气体严禁用尽,必须留有不低于下表规定的余压。

3注意事项

3.1严禁在带压力的容器或管道上焊、割,带电设备应先切断电源。

3.2点火时,焊枪口不准对人,正在燃烧的焊枪不得放在工件或地面上。

焊枪带有乙炔和氧气时,不准放在金属容器内,以防气体逸出,发生燃烧事故。

3.3在贮存过易燃、易爆及有毒物品的容器或管道上焊、割时,应先清除干净,并将所有的孔、口打开。

3.4使用状态下氧气瓶和乙炔瓶的安全距离是5米,乙炔距明火安全距离10米(高空作业时是与垂直地面处的平行距离)。

不使用状态下,氧气瓶和乙炔瓶的安全距离为2米。

存放的时候为分开存放(专库专用)。

七、工厂用电安全知识

 1、要想保证工厂用电的安全,座地扇、手电钻等移动式用电设备就一定要安装使用漏电保护开关。

漏电保护开关要经常检查,每月试跳不少于一次,如有失灵立即更换。

保险丝烧断或漏电保护开关跳闸后要查明原因,排除故障才可恢复送电。

  2、千万不要用铜线、铝线、铁线代替保险丝,空气开关损坏后立即更换,保险丝和空气开关的大小一定要与用电容量相匹配,否则容易造成触电或电气火灾。

  3、用电设备的金属外壳必须与保护线可靠连接,单相用电要用三蕊电缆连接,三相用电的用四蕊电缆连接。

保护在户外与低压电网的保护中性线或接地装置可靠连接。

保护中性线必须重复接地。

  4、电缆或电线的驳口或破损处要用电工胶布包好,不能用医用胶布代替,更不能用尼龙纸包扎。

不要用电线直接插入插座内用电。

  5、电器通电后发现冒烟、发出烧焦气味或着火时,应立即切断电源,切不可用水或泡沫灭火器灭火。

  6、不要用湿手触摸灯头、开关、插头插座和用电器具。

开关、插座或用电器具损坏或外壳破损时应及时修理或更换,未经修复不能使用。

  7、厂房内的电线不能乱拉乱接,禁止使用多驳口和残旧的电线,以防触电。

  8、电炉、电烙铁等发热电器不得直接搁在木板上或靠近易燃物品,对无自动控制的电热器具用后要随手关电源,以免引起火灾。

  9、工厂内的移动式用电器具,如座地式风扇、手提砂轮机、手电钻等电动工具都必须安装使用漏电保护开关实行单机保护。

  10、发现有人触电,千万不要用手去拉触电者,要尽快拉开电源开关或用干燥的木棍、竹杆挑开电线,立即用正确的人工呼吸法进行现场抢救。

11、电气设备的安装、维修应由持证电工负责。

12、盗窃电力设施危害公共安全,破坏工农业生产,中断群众生活用电,大家都来举报他。

八、防止火灾爆炸事故的主要措施

 预防火灾爆炸事故,必须坚持“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方针,严格控制和管理各种危险物及点火源,消除危险因素。

具体来说,我们把预防性措施分为两类:

  1.消除导致火灾爆炸事故的物质条件

  

(1)尽量不使用或少使用可燃物 

通过改进生产工艺或者改进技术,以不燃物或者难燃物代替可燃物或者易燃物,以燃爆危险性小的物质代替危险性大的物质,这是防火防爆的一条基本性措施。

  

(2)生产设备及系统尽量密闭化 

已密闭的正压设备或系统要防止泄漏,负压设备及系统要防止空气渗入。

  (3)采取通风除尘措施 

对于因某些生产系统或设备无法密闭或者无法完全密闭,可能存在可燃气体、蒸气、粉尘的生产场所,要设置通风除尘装置以降低空气中可燃物浓度。

  (4)合理选择生产工艺 

根据产品原材料火灾危险性质,安排、选用符合安全要求的设备和工艺流程。

性质不同但能相互作用的物品应分开存放。

  (5)惰性气体保护 

在存有可燃物料的系统中加入惰性气体,使可燃物及氧气浓度下降,可以降低或消除燃爆危险性。

  2.消除或者控制点火源

  

(1)防止撞击、摩擦产生火花 

在爆炸危险场所应采取相应措施,如严禁穿带钉鞋进入;

严禁使用能产生冲击火花的工、器具,而应使用防爆工、器具或者铜制、木制工、器具;

机械设备中凡会发生撞击、磨擦的两部分都应采用不同的金属;

火炸药工房应铺设不发火地面等。

  

(2)防止高温表面引起着火 

对一些自燃点较低的物质尤其需要注意。

为此,高温表面应当有保温或隔热措施;

可燃气体排放口应远离高温表面;

禁止在高温表面烘烤衣物;

注意清除高温表面的油污,以防其受热分解、自燃。

  (3)消除静电 

消除静电有两条途径:

其一是控制工艺过程,抑制静电的产生。

应当尽量选用在起电序列中位置相近的物质,但要完全抑制静电的产生是很难的;

其二是加速所产生静电的泄放或者中和,限制静电的积累,使之不超过安全限度。

为此,在爆炸场所,所有可能发生静电的设备、管道、装置、系统都应当接地。

此外,在绝缘材料中添加导电填料(如在炼制橡胶过程中掺入一定数量的石墨粉);

在容易产生静电的物质中加入抗静电剂;

增加工作场所空气的湿度;

使用静电中和器等,都是防静电的基本措施。

  (4)预防雷电火花引发火灾事故 

设置避雷装置是防止或减少雷击事故的最基本措施。

  (5)防止明火 

生产过程中的明火主要是指加热用火、维修用火以及其它火源。

加热可燃物时,应避免采用明火,宜使用水蒸汽、热水等间接加热。

如果必须使用明火加热,加热设备应当严格密闭。

对于维修用火,应当制定严格的管理规定,并严格遵守。

此外,要特别注意,在生产场所因烟头、火柴引起的火灾也时有发生,应提起人们的警惕。

十、火灾报警系统

火灾自动报警控制系统由光电感烟探头、手动报警按钮、消火栓按钮、楼层显示器、防火阀、排烟阀、排烟机、空调机组、消防广播、消火栓泵、切断非消防电源、控制器主机和声光报警器等组成。

1.光电感烟探头

 

光电感烟探头是一种检测燃烧产生的烟雾微粒的火灾探测器。

光电感烟作为前期、早期火灾报警是非常有效的。

对于要求火灾损失小的重要地点,火灾初期有阴燃阶段,产生大量的烟和少量的热,很少或没有火焰辐射的火灾,都适合选用。

2手动火灾报警按钮

手动火灾报警按钮主要安装在经常有人出入的公共场所中明显和便于操作的部位。

当有人发现有火情的情况下,手动按下按钮,向报警控制器送出报警信号。

手动火灾报警按钮比探头报警更紧急,一般不需要确认。

因此,手动报警按钮要求更可靠、更确切,处理火灾要求更快。

3消火栓按钮

消火栓按钮安装在消火栓箱中。

当发现火情必须使用消火栓的情况下,手动按下按钮,向消防中心送出报警信号,在主机设置在自动时,将直接启动消火栓泵。

4排烟机

排烟系统是将烟气排出建筑物外,是人员安全疏散的重要保证。

排烟机平时可以低速用于通风换气,火灾时远程启动高速排烟。

5排烟阀

在空调通风管上设排烟阀,平时关闭排烟阀,火灾时打开着火区的排烟阀.

6防火阀

防火阀安装于空调风管回风口,当出现火情时关闭防火阀能阻断风管,起到两个作用:

1.不往火灾现场输送空气,避免助燃;

2.阻止火源从风管往其它地方扩散。

7消防广播

用于指挥疏散

8消防电话

用于消防中心和现场之间的通讯,启动多个可多方通话,可报警、核对警情、指挥救援和故障联络。

8消火栓泵

9控制器主机

火灾报警控制器是火灾自动报警控制系统的核心

①能接收探测信号,转换成声、光报警信号,指示着火部位和记录报警信息。

②可通过火警发送装置启动火灾报警信号,或通过自动灭火控制装置启动自动灭火设备和联动控制设备。

③自动监视系统的正确运行和对特定故障给出声光报警。

22.显示系统

10断非消防电

火灾确定后,应能在消防控制室或配电室手动切断相关区域的非消防电源。

”可见,国家防火规范对非消防电源的切断做了严格的规定,即火灾确认后,才能切断非消防电源。

这说明非消防电源的切断是个很严肃的问题,不能一有火警就立刻自动切断。

采用消防控制室全楼切断,切断非消防电的范围:

冷水机组及其附属泵和楼内所有空调机组、新风机组、风机盘管,客梯,通讯交换机、1楼以上的全部照明(消防中心除外)、1楼以上的全部非消防专用的设备电源。

十一.锅炉运行安全

一般规定

  1.司炉工必须经过安全技术培训,经有关部门考试及体检合格,持证方可独立操作。

学徒、实习人员必须由师傅带领,否则不准操作。

  2.锅炉投入运行必须经过上级锅炉监察部门检查、登记或定期检验,凭证使用,否则,司炉人员可拒绝操作。

  3.操作人员应熟悉锅炉汽水系统、给水系统、燃烧系统情况,工作前必须巡视、检查设备的各部分运行情况和安全附件(安全阀、水位表、压力表、排污阀、自动保护装置)及通风除尘设备、防噪声设备、给水设备等,以及锅筒、水管有否明显变性、臌包、泄漏,并进行交接。

确认良好后,方可接班操作。

  4.锅炉房内的操作地点、各种仪表处,应有足够照明。

作业人员应熟知备用照明设备或灯具的存放地点和使用方法。

  5.锅炉房内不准堆放杂物,特别是易燃、易爆物品。

当日用的燃料也不得堆放过多。

  6.运煤与加煤时,应慎重检查,不准有爆炸物投入炉内。

清炉渣应在用汽量少时进行。

  7.严禁在无安全措施情况下,进入煤仓斗捅煤;

或冬季在室外煤堆取煤时,掏洞挖煤,以防煤层突然陷落伤人。

  8.锅炉房门在锅炉运行期间,不准锁住或关住。

非工作人员严禁进入锅炉房。

  9.锅炉房的除尘设备应保持完好,定期检查并清除所收集的尘埃。

操作时,应防止二次扬尘。

发现除尘设备严重失效时,应停炉检修。

  10.作业人员在锅炉运行时,不得从事与锅炉操作无关的事情。

  11.机器外露传动部分的防护罩要保持完好,不准随意乱拆乱扔。

也不准擦拭正在转动中的机器设备。

  12.严禁在有压力或锅水温度较高的情况下,修理锅炉受压元件,以防汽、水喷出被击伤。

正在修理中的设备,要挂警示牌。

电气设备检修,应由电气工作人员进行。

  13.若在汽、水管的法兰及其接头处,安全阀、人手孔及检查孔等处巡视检查时,不应在正面,而应侧视。

操作时应戴防护手套,以防烫伤。

  14.操作者拉合电闸时,手必须干燥或配有绝缘措施,闸刀盖应完整,防止电弧伤人。

  15.进入锅炉内之前,炉膛和烟道、人手孔须先打开,进行通风不少于半小时。

若该炉与其它运行的锅炉之间有共同的管道连接在一起,则这些管道或烟道(包括给水管道,蒸气管道、排污管道等),必须用金属盲板隔开。

当压力降到大气压力,温度降到40℃以下时,方可打开人孔或手孔。

对蒸发量大于10吨/小时的锅炉,还应按缺氧危险作业安全规程的要求,先检测氧气浓度,确认其保持在18%以上时,然后才能进入锅炉内。

  16.进入锅筒炉膛或烟道内工作时,应设人监护。

并能看见被监护者。

关闭人孔,烟道门时,必须清点人数,保证无人滞留。

  17.在锅筒或水箱内工作时,要轮换工作,最长不要超过30分钟。

在锅筒和潮湿的烟道内作业时,照明用电压不得超过12伏,在比较干燥的烟道内,而且有妥善的安全措施时,可采用不高于36伏的照明电压。

禁止使用明火照明。

  18.在锅炉运行期间,应加强巡视检查。

例如:

锅炉水位,压力波动情况,是否在许可范围,排污管是否关闭严密,受辐射热部位的锅炉壳体、水管或水冷壁管是否臌包,变形,胀接部位或对流管束部分有否泄漏,炉墙部分有否冒烟,水循环是否通杨。

有问题应及时采取措施排出,若解决不了应及时向领导反映解决。

  19.在锅炉房操作需要上、下时应走梯台或使用活动梯子,不得随意踩上、踩下,防止发生意外事故。

  20.冰冻季节,锅炉及管道停用,应放尽冷凝水、残留水,防止冻坏设备、管道。

湿法保养的锅炉及管道应加保温层,发现管道冻结,严禁用蒸气解冻,应采用热水逐渐解冻。

压火停炉应将风门调至最小,并经常监视炉膛,防止锅炉升压。

  21.发现不正常情况要立即报告领导采取措施。

发生事故时,除报告领导和抢救外,还要保护现场。

  22.按照交接班制度进行交接班。

接班人应提前10分钟到达锅炉房。

接班人若迟到或缺勤,交班人应向领导报告,并坚守岗位直到新派接班人到后方可离去。

        [二]升火前的准备

  1.升火前,锅炉操作人员必须进行下列检查:

  

(1)在关闭锅炉人孔、手孔、灰门之前,检查锅炉烟道和炉膛内有无人员或杂物;

  

(2)检查安全阀和各种管道上有无盲板,避免锅炉与给水管,蒸气管和排污管有隔开现象;

  (3)检查各安全装置和汽,水阀门是否灵活好用,水位是否已加到规定要求(一般为中水位偏下,在最低安全水位线以上),炉门,炉条及其它工具是否完好。

备用给水装置是否完好。

  2.升火前,炉膛和烟道必须通风10~15分钟,若发现抽力小,应重新检查烟道闸板是否全开,烟囱抽风门是否关闭严密。

  3.升火前,各阀门的位置应符合规定,水处理应符合规定指标。

未经水质处理,不得投入运行与操作。

        [三]升火和投入运行

  1.升火时,必须关闭汽门和关闭烟道闸板50%,打开安全阀或排空阀,在微火,小风的条件下进行升火。

  冷炉启动必须经过烘炉(时间一般3~5天),升火后的整个升压或降压过程应是缓慢进行的,其中几种炉型所需、时间规定如下:

  

(1)压力小于、等于1.3兆帕的水管锅炉不得少于6小时;

  

(2)压力大于1.3兆帕的水管锅炉不得少于8小时;

  (3)立式炉不得少于3小时;

  (4)卧式快装炉不得少于4小时;

  (5)热水锅炉每小时升温不超过30℃。

  2.当排空阀开始冒气时,须将其关闭,然后开始加大风力,增强炉内火力,并注意压力表指针和水位表内的水位,最后再按次序检查所有附件的动作是否良好。

  3.锅炉水位表应在炉内压力为49~98千帕(0.05~0.1兆帕)表压力时,以及在锅炉与总管连通之前冲洗。

工作人员应戴好防护手套侧对水位计进行冲洗工作,动作不要过猛。

  4.锅炉与蒸气管连通之前,必须把蒸气管道烘暖和排净凝结水,然后将蒸气阀门慢慢打开。

当锅炉与总气管连通时,炉内压力应与总气管压力相等。

如蒸气管道发生撞击或水击现象时,必须立即把锅炉与总气管隔断,减弱炉内火力,排出蒸气管道凝结水。

  蒸气管道汽门从关闭状态至全部开启暖管时间规定如下:

  

(1)φ6英寸阀门不得小于10分钟;

十二、火灾爆炸案例、

(一)事故概况及经过

1982年3月9日8时02分,福建省福鼎县制药厂发生汽油爆炸事故,死亡65人,轻重伤35人,直接经济损失39万余元,间接经济损失367.7万余元。

是日,该厂冰片车间粗结工段三位早班工人(1位女工)于7时30分前上班,其中1人先到即去加热溶解锅,拉原料,开真空泵,另2人到粗结房车边结晶槽退油料。

后来这2人中的女工帮开泵的工人拉聚氯乙烯塑料管到西南角第一组第二结晶槽内抽油。

抽完油后,开泵者就将管插到第一槽里抽油,又去拉原料。

该女工在第二槽铲冰片,约过5、6分钟后,即8时02分,无接地装置的聚氯乙稀管在抽油过程中产生静电,引起火灾,当时在铲冰片的女工听到呼的一声,就见第一结晶槽起火了,即喊在车边结晶槽退油料的男工,该男工见第一结晶槽起火,即从东大门跑出去喊叫,该女工则从小门跑出去喊叫。

在附近和厂部三楼准备开会的厂长、书记等干部和工人,闻讯立刻赶到现场,奋力扑救。

副厂长也当即向公安消防队报警,厂里拉响了汽笛,紧接着其它车间的干部、工人和邻近家属、消防队及县领导、城关群众闻讯后也先后赶到现场投入灭火战斗。

开始火焰并不大,但因结晶工段易燃品遍布,火势迅速蔓延,加之厂领导指挥失误,一拥而上,灭火方法不当,引出火种,连续爆燃,封死退路,燃烧2个多小时。

约至10时40分才扑灭,正、副厂长及书记等65人死亡,烧伤35人,烧毁厂房647.18平方米,汽油24.31吨,冰片10.23吨和结晶工段的整套生产设备。

二、事故原因分析

1.车间布局不合理,安全生产条件差

规划审批机关在审批专项规划草案时,应当将环境影响报告书结论以及审查意见作为决策的重要依据。

该厂是个化工易燃易爆、剧毒、强腐蚀物品集中的企业,但厂房设备简陋,生产条件差,如冰片车间系甲类防火危险性生产单位,而厂房却是三级耐火等级的建筑物,厂区十分拥挤,不符合国家颁布的有关安全规定。

随着生产的发展、产量直线上升,结晶槽数也越来越多,排放越来越密。

如火灾起火点的冰片车间粗结工段,在不足211平方米的车间里(实用面积仅170平方米)竟排放了35对以汽油作溶解液的冰片结晶槽,每组间隔20至30厘米,行距40至60厘米(国家规定为不小于1米),而1981年新扩建的厂房又留下许多不合理的建筑结构和布局,如易燃易爆车间建成四层楼房,结晶房的大门朝里开,溶解锅安排在上下楼梯口,从而留下了事故隐患。

2.管理制度不严,安全防患措施不落实

随着生产的发展,近几年职工人数猛增,工种变动频繁,新工人进厂又没有组织培训,就上班顶岗。

如当班3名工人中就有2名就是1980年进厂的新工人,从本工段的其它工种调到粗结工种不到一个月,以至在火灾发生的开始,未能采取有效的扑救措施。

该厂是重点防火单位,但未制订紧急灭火作战方案和措施,平时也未进行模拟灭火训练,不少工人连简单的灭火器材都不会使用,许多灭火器材又失效,或锁于外有铁门加锁的仓库中,发生火情时,拿不出来。

(三)环境价值的定义3.扑救指挥失灵,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