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乡之旅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9054423 上传时间:2023-01-03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8.6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越乡之旅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越乡之旅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越乡之旅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越乡之旅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越乡之旅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越乡之旅Word文件下载.docx

《越乡之旅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越乡之旅Word文件下载.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越乡之旅Word文件下载.docx

”因为浙江是越剧的故乡,生在浙江就意味着看越剧的机会更多。

虽是句玩笑话也足可见她对越剧的热爱。

她和陈文新这次只为了看一场《千里共婵娟》不畏劳累、千里奔波,次日上午即返回,她们对越剧的这种挚着,也着实令人感动。

(二)《千里共婵娟》

晚饭后我们即步行前住绍兴大剧院。

虽还不到演出时间,剧院内外人来车往,早已是一派人声鼎沸的热闹景象。

院外还有不少人在焦急地询问有否退票。

院内剧场前厅大家剪票后或惊喜地和相遇的朋友打着招呼,或争先恐后地在王文娟等明星的剧照前摄影留念。

走进剧场,面向舞台写着“宏扬民族文化、振兴越剧事业,打响文化品牌,做强越剧产业”的大红横幅十分醒目。

观众一个个脸上都是“喜气阵阵难抑制”的兴奋表情。

这场演出可谓一票难求,偌大的剧场座无虚席,纵眼望去,连楼上二十几排的座位也无一空缺。

在完成多项授牌、颁奖等仪式,表示开演的大锣被文化部门的官员敲响后,这场众人瞩目的《千里共婵娟》终于徐徐拉开了红色的帷幕。

扮着王文娟曾经饰演过的戏典人物形象,由李敏等扮演的孟丽君、林黛玉、祝英台、武则天、红娘等一一登台亮相。

此时,云雾缭绕,当身着高贵典雅白色珠片旗袍的王文娟——这位不老女神在王志萍等弟子的簇拥下款款走向舞台时,观众席顿时欢声雷动,掌声呐喊声此起彼伏,整个剧场沸腾了。

满台的光辉达到顶点。

越剧真是养人啊!

我通过望远镜注目舞台,这哪是九十高龄的老人呢?

王文娟仍然形体端庄,气质高雅,只比脑海里林黛玉的形象略为胖了些,但脸形都没变。

她对着麦克风说:

“我是舞台和观众造就了我,现在年纪大了,更加想念我的广大观众,也难忘我演过的角色,我要借苏东坡的水调歌头·

千里共婵娟表达我的心声,倾吐我的心愿,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这是一个真正的人民艺术家对观众的真情告白,这种情感是那样的真,那样的纯,跨越年轮而不衰。

她的话引起观众的共鸣,场内再次爆发雷鸣般的掌声。

接着她从容演唱了由她自己谱曲自己设计唱腔的《千里共婵娟》。

说实话,王文娟原先林黛玉、金牡丹的声音已不再,但全曲能唱下来,王派的味道还在,她还能那么雍容华贵地伫立在舞台上,就已实属不易,就已经是个奇迹了。

想想吧,90岁的花旦何处寻去?

真是舞台八十载,千里共婵娟啊……作为观众,我们已经很满足了。

千里迢迢,只为一睹心中崇拜的越剧女神的丰彩,我们的目的达到了,辛苦也值得。

我们观众对王文娟由衷的爱,也是对她爱观众的强烈回应。

真希望王文娟老师健康长寿,争取创造百岁登台的千里共婵娟。

(三)说说吴凤花

到了绍兴,总希望能见到绍兴本土的越剧明星吴凤花,这是所有喜爱吴凤花的观众的共同心愿。

我们托先期到达的元芬兰提前和吴凤花联系。

根据我们的行程安排,很希望7日晚能和她共进晚餐,因为那晚她没有演出。

元芬兰后来反馈,吴凤花之前已先答应出席一个好友父亲的寿宴,她只能和我们共进宵夜,争取8点多来。

宵夜就宵夜,我们这些越迷就先吃些点心后围坐在餐桌前,边聊越剧边耐心等待。

8点10分左右,吴凤花和她的经纪人小陈出现了。

大家的心情都很激动。

但初见的那一瞬间,相信各位的心里又都有些吃惊,因为她居然完全是本色出现。

早知她皮肤油彩过敏多年,可没想到她整个脸竞是黑紫到这个程度,拿王林生老师后来的话说,象是从矿井刚上来的。

女人比男人一般都会更在意容貌,更不用说一个演员了。

然而吴凤花看起来却完全不当回事。

她照旧谈笑风生、幽默风趣。

是她的“小生”性格使她早已习惯了自己这张脸对自己的“背叛”,还是她用为观众为戏曲艺术献身的信念支撐自己而看淡个人得失,化苦为乐?

对一个女人,特别是一个演员,面对容貌这样的遭遇,吴凤花所表现出来的坦然、豁达、乐观的心态,让我敬佩!

交谈中得知,因油彩过敏,她本应该少演些戏,甚至告别油彩对自己脸的伤害,可是她不但没有减少戏份,反而还不断加码,她说“从昨天参演《千里共婵娟》到今天只睡了三个小时,没办法……”着着她明显削瘦的脸庞,大家都很心疼。

这就是人民的艺术家啊,为了观众,为了越剧舞台,她作出了多大的牺牲啊!

回想当年她去武汉演出摔伤了腰部,我还特意问她是否已经完全痊愈,她说天气变化时还有些痛。

席间她一一回答越友们的各种提问,还主动介绍自己的家庭,儿子牛牛的学习情况等,毫不生份,毫无架子。

当越友提出想和她合影,我当时心里想也只能是集体合影一张罢了,我觉得我们应该很满足了。

岂知她对接着个人和她合影的要求也来者不拒,一一满足。

此时此刻,她既不考虑自己的劳累,更不顾忌自己的脸部皮肤这样,随着照片可能的扩散会影响自己在观众心中的形象。

她想的就是满足远道而来的戏迷的要求。

一个知名演员能对戏迷做到如此的爱护、体谅和尊重,在我们大家的心里,感动之余,更增添了对她的敬爱,吴凤花带给我们快乐,她在我们心里永远是美丽的。

当晚聚会,除了我们七人,还有元芬兰唐莉,和为了见吴凤花专门留绍一天的姚岳芬、王彩雪,以及我们联谊会的好朋友陈庭辰老师、姚岳芬原来的越剧指导年届八十的高老师等也全程参加了聚会。

对戏迷一贯热情的李敏因为文化厅领导来指导工作走不开,本来她也答应要来见大家的。

(四)尹桂芳纪念馆

8日早,满载着对尹桂芳老师的爱,我们七人乘坐大巴奔赴尹桂芳的家乡新昌县。

下了一夜的雨,此时也停了,2小时后我们顺抵新昌车站。

原先最担心晕车严重的谢启新大姐也安然无恙,忐忑的心终于放下了。

下车后我即与新昌县委宣传部的杨晓霞电话联系,原先约好,她会来车站接我们。

和她从未谋面的我环顾四周。

终于猜到了一个正对着手机讲话从走廊的那一头向我们走来的女子,看神情她应该就是杨晓霞,走近一问果然是,杨晓霞对远到而来的我们表示欢迎,接着她安排我们七人分乘二部车(一部是杨的车,一部是的士)向尹桂芳老师的出生地磕下村驶去。

沿途所见,新昌和其他县城应无大的区别,但因为是尹老师的家乡,心里凭空多了几分亲切。

到达磕下村由村民何国灿自筹资金办的小型尹桂芳纪念馆前,县文广新局办公室的俞主任、县文化馆的陈聪书记,磕下村所属的七星街道的汤书记、何国灿等一众人马已在那里等侯。

对我们这拨草根来客给予这样的接待规格是我们所始料未及的。

互相介绍问好过后,我们步入纪念馆。

进入大门,迎面摆放着尹桂芳老师的供桌,尹老师的遗照端放在《浪荡子》的文字介绍和剧照前,而照片前则放置了一个香炉及各色水果,一对红色蜡烛的烛火正在摇曳闪亮。

供桌两侧斜靠着两块白底黑字的牌子,右侧一块写着:

新昌县尹桂芳纪念馆(筹),左侧一块则是新昌县尹派艺术研究会。

身处此情此景,很难让热爱尹桂芳的我们不动情。

接着大家轮流点香、面对供台三躹躬一一拜过。

最后轮到我时,我手持三支清香望着照片上尹老师的亲切笑容,上海追悼会的场面,哀婉的越剧唱腔下蜂涌的人群、数不尽的花圈,那“质本洁来还洁去,越剧史上第一人”的观众留言……一切的一切只在瞬间点开了我的泪腺,泪水不禁盈眶。

我向尹老师的遗照鞠了三个躬,在心里呼唤着;

尹老师,我们来了,爱您的观众寻您的根来了。

您在观众心中重于泰山,作为一位德艺双馨的人民艺术家,观众是永远不会忘记您的。

座谈会开始,先由新昌的各位领导对尹桂芳纪念馆建设的相关情况分别作了介绍。

主要内容是:

尹桂芳纪念馆的建设已正式获批立项,确定为2016年度政府(曾有人愿出全资欲作为私人建设的纪念馆)的建设项目。

今年的任务主要是选址(建在磕下村或是县城的公园内未定,但那天参会的双方都一致希望建在磕下村。

我们认为磕下村是尹桂芳老师的出生地,其特别的意义自是不言而喻。

加之建在磕下村将有20亩地可无偿划拨使用,而公园用地就很有限了。

)、设计及开工的前期准备工作,纪念馆土建部分预算为800万元,计划2017年5月份正式动工,当年完工。

2019年尹桂芳诞辰百年时正式对外开放。

新昌县确定建设尹桂芳纪念馆,相信对所有的越剧迷尤其深爱尹桂芳的尹迷们来说,绝对是一个令人欣慰的大好消息。

我们深信:

建设尹桂芳纪念馆,利于集中收集、管理“尹派艺术”的珍贵文献资料和实物资料,这对更好地保护、传承和发展尹派艺术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新昌县的这一建馆决策,无疑是一项顺应民意,利国利民的明智之举。

她一定会得到各方的全力拥戴和响应。

会间,新昌文化馆的陈书记(女)和现在纪念馆的负责人何国灿还说到,他们两人都曾梦到了尹桂芳,这是偶然还是冥冥之中尹桂芳在托梦,众人都说神奇。

我们来访者中的谢启新大姐、王林生老师和我也分别对纪念馆的选址、设计、建设及文物、资料的收集等工作分别发表了看法,我特别建议县里要及早邀请相关方面的专家开个座谈会,听取他们的意见以及要派人外出参观取经,尹桂芳纪念馆建设争取高起点,并能忠实反映尹桂芳艺术生涯的全貌和其与众不同的特色,使其真正能成为越剧工作者和越迷学习,缅怀尹桂芳的永久之地。

谢大姐还回忆了尹桂芳当年率团离开上海即将奔赴福建时曾遭上海越迷卧轨阻拦的感人一幕,说到这里,她眼里噙满泪水几乎说不下去。

为什么上海越迷会以卧轨的方式不让尹桂芳和芳华离开上海?

为什么尹桂芳去世已17年,人们说起她还会这样难过?

这就是尹桂芳独特的人格魅力在起作用。

会后,县里同志还陪我们参观了尹桂芳十几岁初登台时演出过的古戏台。

这个名为蜃楼的古戏台也是古香古色,在蜃楼两字的左右侧,镶嵌着尹桂芳不同时期所塑造的越剧舞台形象的照片,古戏台两侧的对联:

“欲知世上观台上”、“不识今人看古人”,道出了戏曲故事源自生活,以及舞台人物对世人的教育意义。

这种教育功能也正是戏曲之所以会成为中国文化瑰宝的原因之一。

我们心中想象着尹桂芳十几岁初登台时演出的情景。

时空跨越近一个世纪,我们仿佛看到正是从这里,一个乡村小女孩如何一步一个脚印,克服万千困难终于成长为人民所景仰热爱的“越剧皇帝”的奋斗历程。

此刻,虽然没有太阳,但雨后的天空相当明朗,大家的心情亦是无比的开心愉悦。

离开古戏台,我们接受了好客的新昌主人的热情邀清,和他们共进午餐。

席间大家还在继续交流越剧、谈尹桂芳,谈芳华,艺校科班出身的文化馆的陈书记还即兴为我们清唱了《盘妻索妻》中的“洞房悄悄静悠悠”,获得大家喝彩。

新昌的朋友们还欢迎我们在尹桂芳纪念馆开馆时再前往做客。

饭后依依不舍中,杨科长送我们坐上公交车转向嵊州。

(五)嵊州越剧艺校

由陈庭辰老师介绍,经与嵊州越剧艺术学校的王学飞老师联系后,大家都同意8日上午先去嵊州越剧艺校参观。

该校建在山上,交通不是太方便,我们决定打的上山。

对我而言。

我是第一次参观艺校,心里充满好奇。

当我们从停在校门口的士上下来,抬眼环望四周时,顿觉一股浓浓的诗情画意感迎面扑来,仅仅是校门口就让人感到处处都是拍照的好去处。

办过进校手续,我们步入校园,一个印象就是觉得美,我这支拙笔也描绘不出形容不出那是怎样的一种美,总的感觉好像越剧的氛围就该是那样!

校园内处处幽静,典雅,清秀,不论是建筑物还是园林绿化都美的恰到好处。

要不是校园里有几部小轿车停在那儿,这里活脱脱就是一座古典园林。

也是啊,老师学员们置身于这样的环境,熏陶不出越剧人的气质,学不好演不出越剧该有的神韵意境都难啊!

校园里学生都在上课,见不到什么闲人,好不容易见到两个可以问路的美女,我们还称呼她们为同学,她俩给我们指路后笑眯眯地纠正道:

“我们是老师”。

远处传来淡淡的丝竹琴声,和优美的越剧唱腔。

因为王老师正在上课脱不开身,她让钱老师出来接我们。

中途遇上,就由她带领我们一路参观。

我们边走边问边聊边看。

据了解:

该校共有60多位教职员工,250多位在校生。

设施方面共十二个排练厅。

我们一一看过去,排练厅都很新很大,大部分都有学生在上课,今天看的几个排练厅姑娘们在老师的指导下,大都在上挥刀舞棒的练功课,有的排练厅我们还拍了照。

我们一行最后定格在王学飞老师正在上课的排练厅,真是难得的机会,她今天为学生上的课是排练《梁祝》“楼台会”这出戏。

现场除了王老师外,还有两位年轻的教师,一位叫陈峰音,据说她是芳华陈丽宇的同学,另一位章青青原是绍兴小百花的范派小生演员。

王老师自已原来是新昌艺校的校长,一位资深的越剧教育家。

现场共有三对“梁祝”学员。

正在上课的一对学员看起来十分般配,尤其是小生学员,形体形象嗓音都相当不错,是一块很不错小生料子。

因为“楼合会”是全剧的高潮戏,尽管在我的眼里,她们已经都演得很不错了,但王老师仍然不满意,她一遍遍叫停,一遍遍说戏,一遍遍启发,真是做到不厌其烦。

王老师还指导学生把控节奏,启发他们情感的调动。

比如剧中祝英台连叫三声“梁兄”,王老师要求见到三次不同情感的升级直到最后的总爆发。

她说层次要分明,声声梁兄皆不同。

她还对祝英台们说:

“你们要去想象,这个时候梁母满怀期望正焦急地倚门盼儿归,可如今梁山伯遭此致命的精神打击,伤心成这样……,你的心痛就来了。

如果不进入角色,还停留在演员自己的层面,角色必定苍白”。

“一定要撕破自己,打压自己,区别不同,进入角色的内心世界,这样饰演的角色才能丰满,才能打动观众”。

……老师对艺术严谨的坚守不能不让人敬佩。

我们七人坐在一旁认真观摩了这堂十分难得的排戏,30分钟后告退,心里总算明白了“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绝非虚言。

我们也深深地爱上这个中国唯一专门培养越剧艺术人才的摇篮——嵊州越剧艺校,对这里的老师也充满了敬意。

下面用我们后来写给王学飞老师的感谢短信作为本节文章的结束语:

“今天百忙中得到您的热情接待,参观了多个排列厅和美丽的校园,尤其是观摩了您的教学课,获益匪浅,观众喜爱的越剧原来是这样创作出来的,真是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哪!

为了宝贵的越剧戏曲的传承,学员不容易,老师更辛苦!

贵校给我们留下很深很好的印象,可谓嵊艺景美人更美,人是貌美心更美,今天等于我们也上了一课。

感谢您的热情接待……”

(六)女子越剧诞生地

(施家岙)

寻根越剧也是我们七人此次越剧之旅的重要内容。

8日下午离开新昌约40分钟左右的行程,我们到达中国的越剧之都——嵊州。

入住国商宾馆后,为了有效利用时间,大家一致意见马上打两部的士去施家岙,考虑到回来的的士不好打,而唯一的一路公交车行情又不太了解,穷家富路吧,我们和司机约定让他们在原地等我们,来回一部车100元(包含了等候的40分钟)。

到施家岙村口,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一下了车,就让人心情有一种十分舒畅的感觉,空气十分清新,目光所及,大树小树,远的近的,一片翠绿。

当我们看到“中国女子越剧诞生地”的横碑、看到配有才子佳人并写有施家岙——女子越剧诞生地的宣传画时,兴奋的心情马上被调动起来了,集体的个人的,大家赶忙一张又一张地拍照。

我不断提醒催促各位赶快去古戏台,一行人按指示牌的标识,奔往施家岙的核心地——古戏台。

进村后,沿途看到这个村庄白墙灰瓦,房子有点类似微派建筑,不同于印象中普通的农村房舍。

小溪小桥清净整洁,加之处处翠绿的植物,我当时一个强烈的感觉,就象当晚发给越友微信群的微信中所写:

“施家岙,很美!

难怪女子越剧会诞生在那里……”

到了古戏台所在的时,不想大门紧闭,我们的心一下提了起来,赶紧向附近的村民打听,不开玩笑,我们可是要分秒必争的呀!

所幸有知情的热心村民飞快跑去找管理员,不一会儿管理员就来了,打开大门钥匙,正面是一个古香古色的大屏风,诗词对联也挺多。

屏风后面就是古戏台。

沿两侧走廊进去,古戏台下面是一方天井,天井后面的厅堂放着不少木板凳,估计这就是村民看戏的地方了。

还不及细品,王林生老师赶紧操作相机,从不同方位不同角度把这记载着女子越剧诞生的一方历史古迹统统记录进自己的相机里。

而我们几个则先后都登上戏台,此时热心的管理员早已把写有女子越剧诞生地的电子屏幕和音响设备都打开了,我们几个脑海里想象着近一个世纪前的女子越剧诞生时的情境,一边情不自禁地拿起管理员递给的麦克风毫无顾忌地唱起越剧唱段来。

此时,最能表达我们激动心情的方式可能也只有唱了,像我这样唱不好又多年不唱的人竟也按捺不住唱了几句。

朱茂惠、林秋如她们不仅唱,还用手比划着表演,平日的矜持平日的谦虚统统没有了……哎,什么叫得意,什么叫忘形?

此时此刻的这群越迷的表现算是诠释的再透彻不过了。

皮肤黝黑的管理员,一个年过半百脸上满布岁月沧桑、还卷着裤脚管的典型农民,他也唱了一段《何文秀》的选段,这样的场景真是只有在这里才看得到的呀!

质朴热情的管理员还带我们去附近参观了一个小型简陋的越剧博物馆。

时间像鞭子一样在背后催赶着我们,没办法,只能蜻蜓点水,点到为止,也算到此一游了。

(七)越剧诞生地

(东王村)

对我而言,坦白的说,若不是这次越剧之旅,我脑子里对越剧诞生地的概念绝对没有今天这样清晰,这样明白。

一个是越剧诞生地,一个是女子越剧诞生地,这或许与我从来没有认真想过这件事也有关系。

否则东王村早就列入行程了。

话说9日上午参观嵊州越剧博物馆。

岂知兴冲冲而来,却被无情地吃了个闭门羹。

“全国所有的博物馆都是周一闭馆休息”,这是回到福州后才听唐莉说的。

没办法,你再求情,人家也不可能因为你是福建远道来的而网开一面去违规开门让你看。

越博我99年来时已经参观过,但其他六位都是第一次来,都没看过。

看来凡事不圆满的概率总是高于圆满的概率,大家只好接受这个遗憾了。

后来围着博物馆舍外该拍的也好歹拍了几张相片作纪念。

此时老天为了表示对我们的同情也飘飘洒洒下了几滴小雨。

看着我们沮丧的样子,的士司机无意中提到你们去过东王村了吗?

东王村这三个字很熟悉,仔细一想,脑海里稻桶倒扣铺门板搭戏台的画面浮现出来。

天啦,我们竟把东王村这么重要的地方给忘了。

几乎都不需要太多商量,七人一致赞同继续前往东王村。

真是也应了那句话,“上天为你关闭了一扇门,必会另外为你打开一扇窗”。

就好像在剧场里等待一部新戏的幕布拉开时的心情,我们迫不及待地要窥探她的庐山真面目。

到了村口,一棵大树下刻着“越剧诞生地东王村”下刻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嵊州市人民政府立的大石碑映入眼帘。

旁边也是一个清澈的小溪流过,一个妇女蹲在石阶上用棒槌捶打洗涤衣服,这很容易让我们联想起越剧祥林嫂在鲁府帮佣时快乐工作的情境。

可是管理员又是不在,嵊州人热情,趁着一个年轻人飞奔去田里喊管理员的当口,我们对室外的硬件文物先一一品赏。

比如浙江省人民政府和嵊州市人民政府共立的“越剧诞生地旧址”石碑,“纪念越剧诞生一百周年代表人物李世泉、高炳火的塑像”,多幅“配图越剧诞生地简介”,以及中华文化促进会、中国戏剧家协会、中央电视台戏曲音乐频道、中国艺术研究会、福建省文化厅等20家单位落款的”热烈祝贺越剧诞辰110周年纪念活动圆满成功!

“的大红巨幅字幕,还可以让人想象3月27日这里庆祝活动曾经的盛况。

总之,这里所有的一切都再次让我们激动,这也就是越迷,对越剧的感情在这里。

当我们细细品赏,并将他们一一收揽进镜头后,一个名叫王庆苗的管理员来了,和施家岙的管理员一样的质朴热情,他把一个大方圈的陈列室的门锁一一打开,我们也进去出来一一看过。

最后在戏台边他向我们详细介绍了越剧诞生发展的情况。

原来这里才是越剧最早的诞生地。

他说越剧的发展也不是一帆风顺,也是在不断改进不断去弊创新中发展起来的。

1906年出现的越剧是男扮女,磕磕碰碰,不是很受欢迎。

17年后,即1923年改为女扮男,女子越剧遂正式诞生在了山青水秀的施家岙。

女扮男装以其清丽的形象呼应越剧典雅委婉的唱腔特色,也适应了江南这块土地上观众的审美观,从此深受欢迎,一发不可收。

慢慢地从乡村走向城市,从嵊州走到上海走向全国。

110年的历史,越剧年复一年一步一个脚印,逐步发展成为广受百姓喜受的全国第二大剧种。

谢晋导演的电影《舞台姐妹》就很好地记录了女子越剧艰难发展的这段历程。

据介绍,这里每年3月27日越剧诞辰日都有举办庆祝活动,所以朋友,你若有越地游的计划,不妨留意一下这个时间点,若能碰上,那必是越剧人的狂欢节日。

(八)写在后面

5月10日我们一行踏上南下回家的动车,结束了前后五天的越剧之旅。

盘点这次旅行,我们主要的任务绝大部分都完成了。

我们观赏到王文娟老师的《千里共婵娟》晚会(很可能是她的绝唱);

拜谒了尹桂芳老师的家乡新昌磕下村,并和当地相关部门交流了尹桂芳纪念馆建设的相关事谊;

一共看了四场越剧演出;

参观了嵊州越剧艺术学校并观摩了越剧教学;

寻根越剧发源地东王村和施家岙,了解了越剧的前世今生。

可谓过足了越剧瘾。

大家一路团结互助,平安顺利。

途中凡遇联络咨询购票等事宜,年纪最轻的朱茂惠总是冲在前面;

王林生丁明淡两位老师不知多少回蹲下站起不厌其烦为大家照相(回到福州还继续完成整理转发照片的工作);

从嵊艺步行下山天气闷热,林秋如热情购买水果为各位解渴降温,我们一路同行,一路相助,结下友情。

9日晚我建议多点两道菜并以茶代洒为这次越剧之旅的圆满完成干杯,大家一致赞成。

至于越博没看成,给大家留点遗憾和念想,这也为大家的再次来嵊州预存动力。

这次来越乡之所以比较顺利,还因为一路得到了越乡人的热情帮助,如绍兴的陈庭辰老师、帮我们联系嵊州住宿的高老师、赵水香老师,艺校的王学飞老师,东王村施家岙的两位管理员,绍兴剧院的售票员,乃至的土司机,在此向他们致衷心的感谢。

其实几天下来,想想还是很辛苦的,有两三个晚上因为看演出或聚会回来又聊越剧,我们都是夜里十二、三点才睡下。

9月晚上看枫落寒江回宾馆被大雨淋湿衣服。

同时大家也花了不少钱,也可谓花钱买辛苦,但大家一致感到此行很值的,很满意,为什么?

拿贾宝玉的话说,“我就是为了我(为了越剧)的这颗心啊!

”(结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其它课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