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总结教师版教学提纲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9051773 上传时间:2023-01-03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32.7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高中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总结教师版教学提纲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总结教师版教学提纲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总结教师版教学提纲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总结教师版教学提纲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总结教师版教学提纲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高中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总结教师版教学提纲Word文档格式.docx

《人教版高中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总结教师版教学提纲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高中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总结教师版教学提纲Word文档格式.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高中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总结教师版教学提纲Word文档格式.docx

5、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不,通“否”。

6、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内通“纳”

7、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坐通“座”

8、令将军与臣有卻。

卻,通“隙”,隔阂,嫌怨。

9、秋豪不敢有所近。

豪,通“毫”。

10、吾令人望其气……成五采。

采,通“彩”,颜色。

11、私见张良,具告以事。

具,通“俱”,全部。

12、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参,通“骖”,古时乘车。

二、虚词实词

(一)实词:

飨土卒(飨;

犒劳)

夜驰之(之:

到,往)

无所取(所取:

所字结构,掠夺的东西)

从沛公(从:

跟从)

亡去不义(亡:

逃跑;

义:

符合道义) 

料大王土卒足以当项王乎(料:

估量:

当:

抵挡)

与臣游(游:

交往)

籍吏民(籍:

登记)

他盗之出入(出入:

偏义夏词,进入)

具言(具:

详细,完备)

若入前为寿(若:

你;

为寿:

祝健康)

杀人如不能举(举;

尽)

窃为大王不败也(窃;

私下里)

坐须臾(须臾:

片刻)

相去(去,距离)置车骑(置;

放弃)

督过之(督过:

责备)

留谢(谢:

辞谢)

(二)虚词

固不如也(固:

当然)

君安与项伯有故(安:

怎么)

孰与君少长(孰与:

与……相比,哪一个更……)

人有大功而击之(而:

却)

因言曰(因:

趁机)

今者有小人之言(者:

助词,不译)

不然,籍何以至此(然:

这样)

因留沛公与饮(因:

于是)

以示之者三(三:

多次)

因击沛公于坐(因,趁机)

若属皆且为所虏(若属:

你们这些人)

1、沛公军霸上。

军,名词作动词,驻扎。

2、沛公欲王关中。

王,名词作动词,称王。

秦地可尽王也。

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3、素善留侯张良。

善,形容词作动词,友善、交好。

4、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夜,名词作状语,在夜晚。

于是项伯复夜去。

5、亡去不义。

义,名词作动词,恪守信义。

6、. 

项伯杀人,臣活之。

活,使动用法,使……活命。

7、.吾得兄事之。

兄,名词作状语,像兄长一样。

8、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

从,使动用法,使……跟从,率领。

9、范增数目项王。

目,名词作动词,使眼色。

10、若入前为寿。

前,名词作动词,上前。

11、常以身翼蔽沛公。

翼,名词作状语,像鸟张开翅膀一样。

12、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

止,使动用法,使……停止。

13、头发上指。

上,名词作状语,向上。

14、刑人如恐不胜。

刑,名词作动词,以刀割刺,指施加肉刑。

15、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

下,名词作动词,下来。

道,名词作动词,取道。

间,动词作状语,小道,表示动作的处所。

16、 

沛公已去,间至军中。

间,动词作状语,从小路。

17、拔剑撞而破之。

破,使动用法,使……破裂。

18、籍吏民,封府库。

籍,名词作动词,登记。

19、沛公今事有急。

急,形容词作名词,危急的事。

20、此亡秦之续耳。

续,动词作名词,后续者。

21、此其志不在小小,形容词用如名词,小的方面

四、文言句式

(一) 

判断句;

1、.此天子气也

2、.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

3、.此亡秦之续耳

(二)被动句:

1、.若屑皆且为所虏

2、.晋属今为之虏矣

(三)宾语前置句:

1、.然不自意能先人关破秦

2、.不然,籍何以至此

3、.客何为者

4、.大王来何操

5、.沛公安在 

6、.今日之事何如?

7、. 

何辞为?

(四)介宾短语后置句/状语后置句

1、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

2、沛公欲王于关中。

3、具告之以事。

4、良曰:

“长于臣。

5、得复见将军于此。

五、古今异义:

1、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

古义:

婚姻,古义儿女亲家,女方之父为婚,男方之父为姻。

今义:

结婚的事,因结婚而产生的夫妻关系。

2、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意外的变故。

副词,很。

3、今人有大功而击之。

现在别人(指沛公)

现在的人,与古人相对。

4、而听细说。

小人的谗言。

详细说来。

5、沛公居山东时。

崤山以东。

山东省。

6、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

黄河以北、以南。

分别指河北省和河南省。

六、一词多义

(一)为

人为刀姐,我为鱼肉动词,是,

使子婴为相动词,做,担当,

窃为大王不取也动词,认为,

谁为大王为此计动词,出,制定,

且为之奈何动词,对付,

何辞为句末语气词,呢,

为击破沛公军介词,替,给,

(二)故

故听之连词,所以)

君安与项伯有故形容词,旧时,此指交情)

故遣将守关者副词,特意)

(三)辞

卮酒安足辞推辞,不接受

未辞也告辞,辞别

大礼不辞小让讲究,计较

(四)幸

妇女无所幸宠幸

故幸来告良幸而

《诗经》两首

1、氓之蚩蚩,抱布贸丝(“蚩蚩”通“嗤嗤”,笑嘻嘻的样子)

2、匪来贸丝,来即我谋(“匪”通“非”,不是)

3、将子无怒,秋以为期(“无”通“毋”,不要)

4、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通“吁”,表感叹)

5、士之耽兮,犹可说也(“说”通“脱”,解脱)

6、淇则有岸,隰则有泮(“泮”通“畔”,边岸)

二、古今异义词

1、泣涕涟涟(泣涕,古义:

为眼泪|今义:

鼻涕) 

2、总角之宴,言笑宴宴(宴,古义:

为欢聚|今义:

为酒席)

3、不遑启居(启,古义:

是跪|今义:

指开启。

居,古义:

指安坐|今义:

指居住。

4、君子所依,小人所腓(君子,古义:

文中指主帅|今义:

指有品德的人。

小人,古义:

文中指士卒|今义:

指品行差的人。

三、一词多义

1、言:

句首助词。

如:

言既遂矣。

相当于“而”。

静言思之。

2、以:

把,介词。

秋以为期。

而,连词。

以望复关。

3、作:

本义是起来起身,引申为兴起,产生。

薇亦作止。

开始。

天下之难比作于易。

创作,撰写:

自是指物做诗立就,又引申为著述,制造。

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

劳动,劳作。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为,成为,引申为充当,充作。

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

4、曰:

动词词头,无实意。

如曰归曰归。

叫做,称作。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

说。

子曰: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5、靡:

浪费。

生之者甚少,而靡之者甚多。

无,没有。

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引申为不。

天高地迥,号呼靡穷。

倒下,后退。

左右皆靡。

6、思:

思考。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思念,挂念。

已行,弗不思也。

心情,情思。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助词,无实义。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7、雨:

众多。

齐子归止,其从如雨。

离散。

一别如雨。

动词。

下雨或雨一样的落下来。

是岁之春,雨麦岐山之阳。

灌溉。

水能自雨田。

润泽。

吾不能以春风风人,吾不能以夏雨雨人。

《兰亭集序》知识点总结

1、.趣舍万殊(“趣”通“趋”,意为“往、取”)

2、.亦由今之视昔(“由”通“犹”,意为“像”)

二、词类活用

形容词作名词:

1、群贤毕至(贤,意为“有才有德的人”)

2、少长咸集(少长,意为“少者”)

3、无丝竹管弦之盛(盛,意为“热闹的场面”)

名词作动词:

1、一觞一咏(觞,意为“喝酒”)

形容词作动词:

1、齐彭殇为妄作(齐,意为“相同看待”) 

三、古今异义词

1、是日也(是,古义:

指代词“这”|今义:

指判断动词“是”)

2、茂林修竹(修,古义:

长|今义:

指修建处理)

3、所以游目骋怀(所以,古义:

指用来|今义:

表因果关系连词)

4、信可乐也(信,古义:

指确定|今义:

指书信)

5、向之所欢(向,古义:

指过去|今义:

指方向)

6、列坐其次(次,古义:

指旁边|今义:

指数次,从次)

7、及其所之(及,古义:

指等到|今义:

表并列关系连词,和)

8、曾不知老之将至(曾,古义:

指竟然|今义:

指曾经)

四、一词多义

1、之:

所之既倦(动词,意为“往”,到达)

以之兴怀(代词)

夫人之相如(取消句子独立性)

极视听之娱(结构助词,的) 

2、修:

茂林修竹(意为“高”)

况修短随化(长,修短指寿命长短)

乃重修岳阳楼(意为“修建”)

修守战之具(意为“整治治办”)

3、虽:

虽趣舍万殊(虽然,连词)

虽世殊事异(即使,连词)

4、于:

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意为“在”,连词”)

欣于所遇(意为“对”,介词)

终期于尽(意为“到”,介词)

5、以:

引以为流觞曲水(意为“把”,介词)

亦足以畅叙幽情(意为“用来”,介词)

犹不能不以之兴怀(意为“因”,介词)

判断句:

1、死生亦大矣。

(语意山构成判断)

倒装句:

状语后置:

1、会与会稽山阴之兰亭。

2、当于欣于所遇。

3、终期于尽。

4、不能喻之于怀。

定语后置:

1、仰观宇宙之大。

2、俯察品类之盛。

《赤壁赋》知识点整理

一、虚词

1、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连词,表转折) 

2、倚歌而和之(连词,表修饰)

3、正襟危坐,而问客曰(连词,表承接) 

4、侣鱼虾而友麋鹿(连词,表并列)

5、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连词,表转折)

6、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连词,表转折) 

7、自其不变者而观之(连词,表修饰)

1、月出于东山之上(助词,的) 

2、凌万顷之茫然(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

3、哀吾生之须臾(助词,的) 

4、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代词,它)

5、苟非吾之所有(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6、耳得之而为声(代词,它 

7、取之无禁,用之不竭(代词,它们) 

8、吾与子之所共食(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1、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介词,在 

) 

2、月出于东山之上( 

介词,从)

3、徘徊于斗牛之间(介词,在 

4、于是饮酒乐甚(介词,在)

5、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介词,被 

6、渔樵于江渚之上(介词,在)

7、寄蜉蝣于天地(介词,在) 

8、托遗响于悲风( 

介词,在 

1、浩浩乎如冯虚御风(形容词词尾) 

 

2、飘飘乎如遗世独立(形容词词尾)

3、郁乎苍苍(形容词词尾 

4、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语气词,表示疑问)

5、而又何羡乎(语气词,表示疑问 

6、相与枕藉乎舟中( 

二、实词

通假字

1、浩浩乎如冯虚御风(通“凭”,乘 

2、山川相繆(通“缭”,环绕 

3、举酒属客 

(通“嘱”,劝人饮酒)

4、举匏尊以相属(通“嘱”,劝人饮酒 

古今异义

1、徘徊于斗牛之间

斗宿和牛宿,都是星宿名

2、白露横江

白茫茫的水汽

3、凌万顷之茫然

浩荡渺远的样子

4、望美人兮天一方

指他所思慕的人。

古人常用来作为圣主贤臣或美好理想的象征。

5、倚歌而和之

循,依。

一词多义

1、东顺流而东动词,向东进军

东望武昌名词作状语,向东

2、望七月既望名词,农历每月十五

望美人兮天一方动词,眺望,远看

3、下 

方其破荆州,下江陵动词,攻占

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名词,下面

4、如 

纵一苇之所如动词,往 

如怨如慕副词,像

5、歌扣舷而歌之动词,唱

歌曰名词歌词

倚歌而和之名词 

曲调

长抱明月而长终永远

而卒莫消长也增长

1、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名词用作状语,向西,向东) 

2、下江陵(名词用作动词,攻占)

3、顺流而东也(名词用作动词,向东进军) 

4、舞幽壑之潜蛟(动词的使动用法,使……起舞)

5、泣孤舟之嫠妇(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哭泣) 

6、正襟危坐(形容词用作动词,整理)

7、月明星稀,乌鹊南飞(名词用作状语,向南 

8、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名词用作动词,打鱼砍柴)

9、侣鱼虾而友麋鹿(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侣,以……为友) 

10、不知东方之既白(形容词用作动词,显出白色)

1、判断句 

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语气词“也”,表判断)

2、介词结构后置

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相与枕藉乎舟中

3、定语后置

凌万顷之茫然

客有吹洞箫者

4、谓语前置 

渺渺兮予怀 

5、被动句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6、宾语前置

何为其然也

而又何羡乎?

而今安在哉?

《游褒禅山记》知识点归纳

1、长乐王回深父。

父,通“甫”,古代对男子的美称。

1、始舍于其址。

舍:

名词活用为动词,筑舍定居。

2、名之曰褒禅。

名:

名词活用为动词,命名,称呼。

3、有泉侧出。

侧:

名词作状语,在一侧。

4、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深:

形容词用作名词,深度。

5、好游者亦不能穷也。

穷:

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穷尽,走到头。

6、而其见愈奇。

见:

动词作名词,见到的景象。

7、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

至:

动词用作名词,到达的人。

8、火尚足以明也。

明:

形容词用作动词,照明。

9. 

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极:

形容词作动词,尽情享受。

10、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

险远:

形容词用作名词,险远的地方。

11、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

谬: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弄错,使……错

传:

动词作名词,流传的文字。

名:

名词作动词,说明白。

三、状语后置句

1、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虫鱼、鸟兽,往往有得。

四、多义词

1、有碑仆道(路,道路)

2、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道理)

3、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主张)

4、何可胜道也哉(说,讲)

5、策之不以其道(方法)

1、日初出大如车盖(车盖)

4、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有“大概”的意思)

1、始舍于其址。

(代词,它的,代华山)

2、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代词,那)

3、距其院东五里。

(代词,那个)

4、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代词,它)

5、其文漫灭。

(代词,它的,代仆碑)

6、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

(代词,它上面)

7、其下平旷,有泉侧出。

8、问其深。

(代词,代上文“有穴窈然”的“穴”,译作“那个洞”)

9、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代词,代“好游者”,译作“那些”)

10、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

(“其进”的“其”是指代第一个分句,译作“那”,“其见”的“其”是指代第一、二分句,也译作“那”)

11、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

(代词,它的,代后洞)

12、盖其又深。

(代词,指代后洞,译作“那”)

13、则其至又加少矣。

(代词,代那些)

14、既其出。

(句中语气助词,没有什么实际意义)

15、则或咎其欲出者。

(代词,指代“欲出者”,译作“那”)

16、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第一人称代词,自己)

17、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代词,他们)

18、其孰能讥之乎?

(副词“其……乎”这个固定格式,用来表示反问,可译作:

难道……吗?

19、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

(代词,指代那些以讹传讹的情况,可译为“那”)

五、异义词

1、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

十分之一。

数词。

2、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

不平常。

用作表程度的副词,十分,很。

3、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泛指求学的人,指读书人。

特指有专门学问的人。

4、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是代词“所”与介词“以”结合,相当于“……的原因”。

常用来表示因果关系的连词。

5、于是余又叹焉。

“于”,介词,对;

“是”,代词,这件事。

为单音词连用。

合用为一个连词。

《劝学》知识点归纳整理

一、古今异义:

1、蚓无爪牙之利古义:

爪子和牙齿;

帮凶、走狗。

2、金就砺则利古义:

金属制品,此代指金属制的刀剑等;

今义:

黄金。

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古义:

检查;

探究并领会。

二、通假字:

1、輮以为轮輮通“煣”,以火烘木,使其弯曲。

2、虽有槁暴有通“又”。

暴通曝,晒干。

3、则知明而行无过矣知通“智”,智慧。

4、君子生非异也生通“性”,天赋,资质。

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日,名词作状语,每天。

2、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利,形容词使动用法,使……快;

3、非能水也,而绝江河水,名词作动词,游泳,游水。

4、上食埃土上,方位名词作状语,向上。

5、下饮黄泉下,方位名词作状语,向下。

四、特殊句式

介词结构后置句:

1、青,取之【于蓝】,于,介词,引出动作的处所,可译为“从”。

2、青【于蓝】:

于,介词,表比较,可译为“比”。

3、寒【于水】:

4、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乎,相当于介词“于”,引出动作的对象,可译为“对”。

定语后置句:

1、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利”是“爪牙”的定语;

“强”是“筋骨”的定语。

“之”,定语后置的标志。

五、固定格式

1、无以至千里/无以成江海:

无以,表示“没有用来……的(办法)”。

六、古今异义

1、輮以为轮——古义:

介词“以”+动词“为”,使……成为。

认为。

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古义:

广泛地学习。

学问广博精深。

3、用心一也/用心躁也——古义:

两个词。

用,介词,因为;

心,心思。

集中注意力;

多用心力。

4、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古义:

藏身。

把理想、希望、感情等放在某人身上或某种事物上。

5、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古:

有学问有修养的人;

今:

人格高尚的人)

七、一词多义

1、于

青,取之于蓝。

(从,介词)

而青于蓝(比,介词)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对于,介词)

2、而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表转折,但是,连词)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表递进,而且,连词)

吾尝终日而思矣(表修饰,连词)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表顺接,就,于是,连词)

蟹六跪而二螯(表并列,连词)

《师说》知识点归纳

一、通假字

1、传道受业解惑(“受”通“授”,传授)

2、或不焉,或师焉(“不”通“否”)

二、古今异义

1、古之学者必有师:

(古)泛指求学的人;

读书人。

(今)指有专门学问的人。

2、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古)特殊指示代词“所”与介词“以”结合,译为㈠用来……办法(方式、工具、依据等);

㈡……的原因(或缘由)。

(今)表因果关系的连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