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隧道设计规范相关规定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9041531 上传时间:2023-01-03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2.9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铁路隧道设计规范相关规定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铁路隧道设计规范相关规定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铁路隧道设计规范相关规定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铁路隧道设计规范相关规定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铁路隧道设计规范相关规定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铁路隧道设计规范相关规定Word文档格式.docx

《铁路隧道设计规范相关规定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铁路隧道设计规范相关规定Word文档格式.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铁路隧道设计规范相关规定Word文档格式.docx

塌,可能产生岩爆

硬质岩石(Rc>

30MPa)受地质构造影响较重,节理较发育,有少量软弱面(或夹层)和贯通微张节理,但其产状及组合关系不致产生滑动;

层状岩层为中厚层或厚层,层间结合一般,很少有分离现象;

或为硬质岩石偶夹软质岩石。

呈巨块状或大块

状结构

暴露时间长,可能会出现局部小坍塌,侧壁稳定,层间结合差的平缓岩层,顶板易塌落

30MPa)受地质构造影响较重,节理发育,有层状软弱面(或夹层),但其产状及组

呈块(石)碎(石)状

拱部无支护时可产

生小坍塌,侧壁基

合关系尚不致产生滑动;

层状岩层为薄层或中层,

层间结合差;

多有分离现象;

硬、软质岩石互

镶嵌结构

本稳定,爆破震动

过大易坍塌

软质岩石(Rc=15-30MPa>

:

受地质构造影响较重,节理较发育;

层状岩层为薄层、中厚层或厚层,层间结合一般。

呈大块状,砌体

结构

30MPa):

受地质构造影响极严重,节理很发育;

层状软弱面(或夹层)已基本破坏

呈碎石状

压碎结构

生较大的坍塌,侧

壁有时失去稳定

软质岩石(Rc≈15-30MPa>

受地质构造影响严重,节理发育。

呈块(石)碎

(石)状,镶嵌结构

岩体:

软岩,岩体破碎至极破碎;

全部极软岩及

全部极破碎岩(包括受构造影响严重的破碎带)

呈角砾碎石状松

散结构

围岩易坍塌,处理不当会出现大坍塌,侧壁经常小坍塌,浅埋时易出现地表下沉(陷)或坍塌至地表

土体:

一般第四系坚硬、硬塑粘性土,稍密及以上、稍湿至潮湿的一般碎、卵石土、圆砾土、角砾土、粉土及黄土(Q3、Q4)

非黏性土呈松散结构,黏性土及黄土呈松散结构

岩体:

受构造影响严重呈碎石、角砾及粉末、泥土状的断层带

黏性土呈蠕动的松软结构,砂性土呈潮湿松散结构。

围岩极易坍塌变

形,有水时土、砂常与水一齐涌出,浅埋时易坍塌至地表。

软缓状黏性土、饱和的粉土、砂类土等

注:

1、层状岩层的层厚划分;

巨厚层大于1.0m;

厚层:

0.5-1m;

中厚层:

0.1~

0.5m;

薄层:

小于0.1m;

2、风化作用对围岩分类的影响可从以下两方面考虑:

结构完整状态方面:

当风化作用使岩体结构松散、破碎、软硬不一时,应结合因风化作用造成的各种状况,综合考虑确定围岩的结构完整状态;

岩石类别方面;

当风化作用使岩石成分改变,强度降低时,应按风化后之强度确定岩石类别;

3、遇有地下水时,可按下列原则调整围岩类别:

在Ⅵ类围岩或属于V类的

硬质岩中,一般地下水对其稳定影响不大,可不考虑降低;

在Ⅳ类围岩或属于V类的软质岩石,应根据地下水的类型、水量大小和危害程度调整围岩类别,当地下水影响围岩稳定产生局部坍塌或软化软弱面时,可酌情降低1级;

Ⅲ类、Ⅱ类围岩已成碎石状松散结构,裂隙中并有黏性土充填物。

地下水对围岩稳定性影响较大,可根据地下水的类型、水量大小、渗流条件、动水和静水压力等情况,判断其对围岩的危害程度,适当降低1~2级;

在Ⅰ类围岩中,分类已考虑了一般含水情况的影响,但在特殊含水地层(如处于饱水状态或具有较大承压水流时)需另作处理;

4、本表中“类别”和“围岩主要工程地质条件”栏,适用于单线、双线和多线隧道,但不适用于特殊地质条件的围岩(如膨胀性围岩、多年冻土等)。

来源:

二、附录A铁路隧道围岩基本分级

A.1围岩基本分级

A.1.1分级因素及其确定方法应符合以下规定:

1、围岩基本分级应由岩石坚硬程度和岩体完整度两个因素确定;

2、岩石坚硬度和岩体完整程度,应采用定性划分和定量指标两种方法综合确定。

A.1.2岩体坚硬程度可按表A.1.2划分。

表A.1.2岩体坚硬程度的划分

岩石类别

单轴饱和抗压强度Rc(MPa)

代表性岩石

硬质岩

极硬岩

Rc>

60

未风化或微风化的花岗岩、片麻岩、闪长岩、石英岩、硅

质灰岩、钙质胶结的砂岩或砾岩等。

硬岩

30<

Rc≤60

弱风化的极硬岩;

未风化或微风化的熔结凝灰岩、大理岩、板岩、白云岩、灰岩、钙质胶结的砂岩、结晶颗粒较粗的岩浆岩等。

软质岩

较软岩

15<

Rc≤30

若风化的硬岩;

未风化或微风化的云母片岩、千枚岩、砂质泥岩、钙泥质胶结的粉砂岩和砾岩、泥灰岩、泥岩、凝灰岩等。

软岩

5<

Rc≤15

强风化的极硬岩;

若风化志强风化的硬岩;

弱风化的较软岩和未风化或微风化的泥质岩类;

泥岩、煤、泥质胶结的砂岩和砾岩等。

极软岩

Rc≤5

全风化的各类岩石和成岩作用差的岩石。

A.1.3岩体完整程度可按表A.1.3划分

完整程度

结构面特征

结构类型

岩体完整性指数

完整

结构面1-2组,以构造型节理或层面为主,封闭型。

巨块状整体结构

Kv>

0.75

较完整

结构面2-3组,以构造型节理、层面为主,裂隙多呈封闭型,部分微微张型,少有充填物。

块状结构

0.75≥Kv>

0.5

较破碎

结构面一般为3组,以节理及风化裂隙为主,在断层附近受构造影响较大,裂隙以微张型和张开型为主,多有充填物。

层状结构,块石、

碎石状结构

0.5≥Kv>

0.35

破碎

结构面大于3组,多以风化型裂隙为主,在断层附近受构造影响大,裂隙以微张型和张开型为主,多有充填物。

碎石角砾状结构

0.35≥Kv>

0.15

极破碎

结构面杂乱无序,在断层附近受断层作用影响大,宽张裂隙全为泥质或泥夹岩屑充填,充填物厚度大。

散体状结构

Kv≤0.15

A..1.4围岩基本分级可按表A.1.4确定

级别

岩体特征

土体特征

围岩弹性纵波速度(km/s)

极硬岩,岩体完整

--

>4.5

极硬岩,岩体较完整;

硬岩,岩体完整。

3.5-

4.5

极硬岩,岩体较破碎;

硬岩或软硬岩互层,岩体较完整,较软岩,岩体完整。

2.5-

4.0

极硬岩,岩体破碎;

硬岩,岩体较破碎或破碎;

较软岩或软硬岩互层,且以软岩为主,岩体较完整或破碎;

软岩,岩体完整或较完整。

具压密或成岩作用的黏性土、

粉土及砂类土,一般钙质、铁质胶结的粗角砾土、粗园砾土、碎石土、卵石土、大块石土、黄土(Q1、Q2)

1.5-

3.0

软岩,岩体破碎至极破碎;

全部

一般`第四系坚硬、硬塑黏性土,

1.0-

极软岩及全部极破碎岩(包括受

构造影响严重的破碎带)

稍密及以上、稍湿、潮湿的碎(卵)石土、粗圆砾土、细圆砾土、粗角砾土、细角砾土、粉土及黄土(Q3、Q4)

2.0

受构造影响很严重呈碎石、角砾

及粉末、泥土状的断层带

软塑状黏性土、饱和的粉土、

砂类土等。

1.0(饱和状态的土<1.5)

隧道围岩分级修正

A.2.1隧道围岩级别的修正应符合下列规定:

1、围岩级别应在围岩基本分级的基础上,结合隧道工程的特点,考虑地下水状态、初始地应力状态等必要的因素进行修正。

2、地下水状态的分级宜按表A.2.1-1确定。

渗水量(L/min.10m)

干燥或湿润

<10

偶有渗水

10-25

经常渗水

25-125

3、地下水影响的修正,宜按表A.2.1-2进行。

围岩基本分级

地下水状态分级

5、初始地应力对围岩级别的修正。

6、隧道洞身埋身较浅,应根据围岩受地表的影响情况进行围岩级别修正。

当围岩未风化层时,应按风化层的围岩基本分级考虑;

围岩仅受地表影响时,应较相应围岩降低1-2级。

A.2.2施工阶段隧道围岩级别的判定宜按表A.2.2的判定卡进行

4.1.4当地面水平或接近水平,且隧道覆盖厚度小于表4.1.4所列数值时,应按前埋隧道设计。

当有不利于山体稳定的地质条件是,浅埋隧道覆盖厚度值应适当加大。

表4.1.4浅埋隧道覆盖厚度值(m)

围岩类别

单线隧道

5-7

10-14

18-25

双线隧道

8-10

15-20

30-35

4.1.5作用于隧道衬砌上的偏压力,应视地形、地质条件以及外侧围岩的覆盖厚度确定。

表4.1.5-1偏压隧道外侧拱肩山体最大覆盖厚度t(m)

地面坡1:

m

线别

示意图

Ⅳ石

Ⅳ土

1:

双线

7

*

1:

1

m

1.25

18

mt

1.5

11

16

30

2

10

14

25

2.5

13

20

1、Ⅳ级围岩的t值可通过计算确定;

2、Ⅲ、Ⅳ级石质围岩的t值应扣除表面风化破碎层和坡积层厚度;

3、“*”表示缺少统计资料,设计时可通过工程类比或经验设计取值

一般情况下,Ⅲ--Ⅴ级围岩,地面倾斜,隧道外侧拱肩至地表的垂直距离t等于或小于表4.1.5-1所列数值时,应按偏压隧道设计。

当t值等于或小于表4.1.5-2规定时,尚应在洞外采取设置地表锚杆、抗滑桩或其他支挡结构等工程措施。

表4.1.5-2偏压隧道外侧拱肩山体需加固的覆盖厚度限值t(m)

3

8

9

6

17

1、Ⅲ、Ⅳ级石质围岩的t值应扣除表面风化破碎层和坡积层厚度;

2、“*”表示缺少统计资料,设计时可通过工程类比或经验设计取值。

三、洞门的设计原则

6.0.2洞门的结构形式应根据洞口的地形、地质等条件确定,并符合下列要求:

1、采用斜交洞门时,其端墙与线路中线的交角不应小于45°

,在松软地层中不

宜采用斜交洞门;

2、设有运营通风的隧道,洞门结构形式应结合通风设施一并考虑;

3、位于城镇、风景区、车站附近的洞门,宜考虑建筑景观及环境协调要求;

4、有条件时可采用斜切式或其他新型洞门结构。

6.0.3洞门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当洞顶仰坡土石有剥落可能时,仰坡坡脚至洞门端墙背的水平距离不宜小于

1.5明洞门端墙顶高出仰坡坡脚不宜小于0.5m;

洞门端墙与仰坡间水沟的沟底至衬砌拱顶外缘的高度不宜小于1m。

2、当洞门有翼墙或挡土墙时,沿轨枕底面水平由线路中线至邻近翼墙、挡土墙的距离,至少有一侧(曲线地段系曲线外侧)不应小于3.5m。

3、洞门墙应根据地基情况设置变形缝,墙身应设置泄水孔。

四、隧道复合衬砌的设计原则

7.1.2隧道衬砌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隧道应采用曲墙式衬砌,Ⅵ级围岩的衬砌应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

2、应地形或地质构造等引起有明显偏压的地段,应采用偏压衬砌;

Ⅴ、Ⅵ级围岩的偏压衬砌应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

Ⅳ级围岩的偏压衬砌也宜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

3、隧道洞口段衬砌应加强,加强长度应根据地质、地形等条件确定,一般单线隧道洞口加强衬砌长度不应小于5m,双线和多线隧道应适当加长;

4、围岩较差地段的衬砌应向围岩较好地段延伸,延伸长度宜为5-10m;

5、偏压衬砌段应延伸至一般衬砌段内5m以上;

6、单线Ⅲ级以上、双线Ⅲ级及以上地段均应设置仰拱;

单线Ⅲ级、双线Ⅱ级及以下地段是否设置仰拱应根据岩性、地下水情况确定;

不设仰拱的地段应设底板,底板厚度不得小于25cm,并应设置钢筋,钢筋净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30mm;

7、硬软地层分界处及对衬砌受力有不良影响处,应设置变形缝;

8、电力牵引的隧道,当长度大于2000m或位于隧道群地段和车站两端时,应根据需要设置接触网补偿下锚的衬砌段。

7.2.1复合式衬砌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复合式衬砌设计应综合考虑包括围岩在内的支护结构、断面形状、开挖方法、施工顺序和断面闭合时间等因素,力求发挥围岩的自承能力。

2、复合式衬砌的初期支护,宜采用喷锚支护,其基层平整度应符合D/L≤

1/6(D为初期支护基层相邻两凸面凹进去的深度;

L为基层两凸面的距离);

二次衬砌宜采用模筑混凝土,二次衬砌宜为等候截面。

连接圆顺。

3、各级围岩在确定开挖断面时,除应满足隧道建筑限界要求外,还应预留适当的围岩变形量,其量值可根据围岩类别、隧道宽度、埋置深度、施工方法和支护情况等条件,采用工程类比法确定;

当无类比资料时,可参照表7.2.1-1采用。

表7.2.1-1预留变形量(mm)

10-30

30-50

50-80

80-120

由设计确定

1、深埋、软岩隧道取大值;

浅埋、硬岩隧道取小值;

2、有明显流变、原岩应力较大和膨胀性围岩,应根据量测数据反馈分析确定。

4、复合式衬砌初期支护及二次衬砌的设计参数,可采用工程类比确定,并通过理论分析进行验算,当无类不资料时,可参照表7.2.1-2与7.2.1-3选用,并应根据现场围岩量测信息对支护参数作必要的调整。

表7.2.1-3双线隧道复合式衬砌的设计参数

围岩

类别

初期支护

二次衬砌厚度(cm)

喷砼厚度(cm)

锚杆

钢筋网

钢架

拱墙

仰拱

位置

长度

(m)

间距

5-8

局部设置

2-2.5

30

1.2-1.5

必要时设置

35

45

@25×

25

15-22

2.5-3

1-1.2

拱墙仰拱@

必要时

40

25×

设置

20-25

3-3.5

0.8-1

拱墙仰

20×

20

通过试验确定

1、采用钢架时,宜选用格栅钢架,钢架设置间距宜为0.5-1.5m;

2、对于Ⅳ、Ⅴ级围岩,可视情况采用钢筋束支护,喷射砼厚度可取小值。

7.2.4初期(施工)支护的组成应根据围岩的性质及状态、地下水情况、隧道断面尺寸及其明知深度等条件确定。

1、系统锚杆应沿隧道周边均匀布置,在岩面上按梅花形布置,其方向应接近于径向或垂直岩层,并应根据使用目的和围岩性质及状态等确定锚杆的类型、锚固方式、长度等,尤其对软弱围岩、自稳时间短、初期变形大的地层,应采用长锚杆或自钻式锚杆注浆加固围岩。

2、自稳时间短、初期变形大的地层,或对地面下沉量有严格限制时,应采用钢架。

根据围岩条件的不同,可选择仅在隧道拱部设置的钢架或在拱部及墙部设置的开口式钢架。

在软弱围岩中应采用封闭式钢架。

格栅钢架主筋的直径不宜小于18mm,各排钢架间应设置钢拉杆,其直径宜为20-22mm。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