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9037804 上传时间:2023-01-03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9.6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解读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解读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解读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解读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解读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解读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Word格式.docx

《解读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解读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Word格式.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解读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Word格式.docx

目前,医疗救助主要采取两种形式。

第一种就是资助困难群众参加基本医疗保险。

在城市,资助群众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

在农村,资助群众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确保困难群众能够迈入基本医保门槛,享受基本医疗保险待遇。

第二种是直接救助,对困难群众门诊、住院产生的自付费用,在政策范围内按照一定比例给予补助。

在发生重特大疾病时,群众可以得到医疗保险(包括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和医疗救助两方面支持。

在我国有些地方还有补充医疗保险,这是对政策范围内支出报销后,救助对象剩余的自付费用,在年度救助限额内,可按照一定的比例和标准给予救助。

其中,被资助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对象,主要是指对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个人缴费部分给予补贴。

《意见》出台的背景可以从三方面来看。

首先,这是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

医疗救助,特别是重特大疾病救助,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特别是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加快健全重特大疾病医疗保险和救助制度”的改革要求;

20__年国务院出台的《社会救助暂行办法》中明确了医疗救助的对象范围、内容、方式、程序等。

《意见》的出台正是为了贯彻中央决策部署的实际举措。

其次,为了解决困难群众的大病难题。

众所周知,大病医疗是目前最为突出的民生难题,社会关注度非常高,特别是重特大疾病对于困难群众产生的影响更加突出。

在这种情况下,迫切需要完善相关制度,规范这项工作,积极破解困难群众大病保障难题。

最后,为了进一步明确今后的工作方向。

这些年随着医疗救助工作的推进,各地也在积极探索,并创造积累了很多好的经验,再加上从20__年开展的重特大医疗救助试点后,不少实践中探索形成的做法可复制、可推广。

《意见》就是对各地好的经验做法进行提炼和上升,转化为政策性规定,指导下一步工作。

张振忠:

《意见》出台有两层含义:

一是进一步完善医疗救助制度,二是全面开展特重大疾病的医疗救助。

20__年中共中央13号文件决定建立合作医疗和农村医疗救助制度,那是我国医疗救助的起点。

当时是由民政部主管该项工作。

20__年以后,从试点逐渐推向全国。

目前,城市和农村是分别建制,即农村的医疗救助制度和城镇的医疗救助制度。

完善医疗救助制度的一很重要步骤就是城乡合并,合并成一个统一制度,并在合并制度后规定了几个重要原则,使医疗救助变为一个总体。

这是该文件最重要的贡献。

重特大疾病的救助本身就是医疗救助的一部分工作,现在把它作为重点又提出来,包括补助的范围和标准都做出明确规定,这是制度完善向前迈出了一大步。

基层在贯彻这个制度的过程将会呈现出很大的变化:

城乡人民在同一个救助制度下享受相对平等的待遇。

这是非常重要的。

解决资金保障和使用监管

姜宇:

对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有没有做过测算?

到底需要多少钱?

这项工作已经拿了多少钱出来?

将来还准备拿多少钱?

可见,资金保障是社会广泛关注的问题。

实际上,城乡居民医疗保障是一个多层次的保障体系,我们不能仅仅寄希望于医疗救助能解决所有问题。

数据显示,从20__年以来,城乡医疗救助制度首先是尽可能地资助参保,让它进基本医保这个筐子。

有了第一道防线之后,再对一些重点对象给予重点帮扶。

这样就会使有限的资金发挥更大的作用。

20__年,医疗救助整体财政资金投入240多亿,中央财政安排了141亿,占58.5%;

地方财政是88.9亿,占36.9%;

社会捐赠资金在11亿左右。

我国国家城乡医疗救助资金是以政府投入为主,还有社会力量和社会捐赠资金的作用在里面。

总体来讲,近年来国家对医疗保障事业高度重视,财政对医疗保障的投入以及对医疗救助的投入还是逐年增加的。

20__-20__年,各级财政一共安排了城乡医疗救助补助资金1095亿,年均增长13.8%,应该说是逐年增长的。

今后,各级政府对医疗救助投入水平还会逐渐增加。

《意见》对于资金筹措提出了具体要求。

一是科学测算资金需求。

各地既要根据救助对象的数量、患病率、救助标准、医药费用增长情况,还要考虑基本医保、大病保险的报销情况,科学测算资金需求,掌握底数。

二是政府要加大投入。

现在主要还是以县级政府为主导管理,预算安排的责任首先是在县级政府。

由于这项工作的重要性,省和市级财政还要加大对本行政区域内经济困难地区的医疗救助补助力度。

特别需要说明的是,中央财政在整个医疗救助筹资中已经占到60%。

从目前来看,分配中央财政补助资金实际上是按照奖补结合的原则。

“补”是根据需求,越困难的地区补助越多;

“奖”是根据工作成效,救助的人次越多,救助的成效越好,相应给予奖励性资金。

三是要求各级政府加大投入力度的同时,鼓励和引导社会捐赠资金。

但问题是社会慈善捐赠和困难群众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

人们经常会看到,一旦媒体有报道曝出来,一下子会有很多捐助,甚至有时钱还会超过受捐者的需要。

所以,民政部门和社会渠道、社会组织要搭建好平台。

四是加强监督管理。

20__年开展的农村医疗救助和20__年开展的城市医疗救助,一直分别独立运行。

现在整合后,城市医疗救助资金和农村医疗救助资金打通了,能使有限的资金发挥更大的效应。

引导社会力量参与

《意见》有很多亮点,主要是针对当前医疗救助工作开展过程中的一些重点难点问题,也做了相应的要求和突破。

首先,整合城乡医疗救助制度方面的突破。

20__年开始,财政部、民政部印发《城乡医疗救助基金管理办法》,要求城乡医疗救助资金两个账户要合并,统一使用。

《意见》则进一步要求各地于20__年底前完成两个资金账户的合并。

在医疗救助政策目标、资金筹集、对象范围、救助标准、救助程序等方面城乡按照统一规定执行。

过去是城乡分制,现在按照城乡统筹的要求,国家确保城乡困难群众在权益机会方面做到公平,享受同等的待遇。

其次,救助对象范围方面的突破。

医疗救助开始实施时,主要是针对重点对象对象,如低保对象、特困供养人员等。

这几年从重点对象要逐步拓展到低收入家庭的老年人、未成年人、重度残疾人和重病患者等。

当然,低收入家庭,各地制定的标准不一样,有的是低保标准的1.5倍,有的是1.8倍,在这个线以内的都是低收入群体。

《意见》还提出,要积极探索将因病致贫家庭中的重病患者纳入救助范围。

临时救助在对象上也是一个突破,就是扩展到所有符合条件的居民。

将来,是不是低保或者低收入家庭,只要得了重病,产生的费用超出了家庭负担能力,基本生活出现严重困难,都可以来申请大病救助。

第三,提高救助标准和水平方面的突破。

文件贯彻了突出重点、梯度施助的理念。

在资助参保参合方面,文件提出对特困供养对象全额资助,对低保对象定额资助;

在住院救助方面,对重点对象提高救助水平,这次明确提出救助标准要不低于70%。

第四,突出“救急难”的要求和理念。

医疗救助制度是“救急难”最重要的承接制度,“急难”问题的产生很多都是因为患了重特大疾病引起的。

如《意见》提到,政府应支持定点医疗机构减免救助对象的住院押金。

因为押金交不起,很多人就选择不看病或者放弃治疗。

文件明确,定点医疗机构要减免住院押金,同时允许医疗救助经办机构向定点医疗机构先预付一部分资金,使他们及时为困难群众救治,不能因为钱耽误治疗。

此外,国家卫生计生委已经明确,对可在门诊治疗的疾病采用单病种付费方式救助。

第五,加强制度衔接,强调发挥各项制度的作用。

比如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补充医疗保险、疾病医疗救助、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等合力,实现无缝衔接,保证群众的权益。

第六,引导社会力量参与。

慈善在参与医疗救助方面还有很大的空间。

据了解,20__年全国慈善捐赠已经超过1000亿,但是用在医疗救助方面的占比是10%~15%。

《意见》明确,要健全社会力量参与医疗救助的相关机制,要明确有些优惠措施,对搭建平台、衔接社会力量参与政府救助、如何衔接等,都提出了要求。

再有就是社会力量除了提供资金支持以外,还可以发挥社会力量的专业优势,如心理抚慰、陪护、疏导方面的慈善医疗服务。

自付比例下降是关键

医疗救助制度是解决贫困人口医疗问题的重要制度,从中央出台制度到真正落实到群众,中间还有一段路程,这个路程恰恰是在贯彻中央文件的过程。

《意见》提到“托住底线”,实际上是一种制度上的底线。

现在医疗保障制度是合作共济的,职工医疗保险制度是雇主和职工共同筹资,占职工工资的8%,然后交到社保资金池,得了病再去看病。

然而,制度都有自己的边界,报销到一定程度就无法再继续报销,需要患者自付一部分。

恰恰医疗救助制度是在保险制度都补偿完之后,患者还需要自己承担费用时,困难群众若负担不起,就会影响这些人公平享受医疗制度。

在其处在是否选择看病的关口上,医疗救助制度便可在这时从制度上托底解决问题。

所以托住底线是制度托的底线,是一种社会安全网的网底。

但是制度的托底不等于资金托底,实现全民完全的公费医疗,可以说基本是不可能实现的。

对于生活特别困难的群众,需要医疗救助给予补助,但如果医疗救助接管也承担不了时可再寻求社会慈善救助。

近年来民政部通过推进“一站式”即时结算服务的方式,方便困难群众看病就医。

通过加强医疗救助与医疗保险在制度推进和结算信息方面的衔接,逐步实现不同医疗保障制度间人员信息、就医信息和医疗费用信息的共享,简化结算程序。

困难群众到定点医疗机构看病就医、结算医疗费用时,只需支付个人自付部分,实现“随来随治,随走随结”,极大减轻了困难群众看病就医的经济压力。

目前,全国已有91%的地区开展了这项服务。

《意见》也要求进一步做好医疗救助与基本医疗保险、城乡居民大病保险、疾病应急救助等信息管理平台的衔接,做到公开透明。

此外,为解决困难群众难以垫付住院押金等问题,我们还鼓励定点医疗机构减免救助对象住院押金,同时提出医疗救助经办机构可向定点医疗机构提供预付资金,确保大病群众及时得到救治,减少因费用门槛导致放弃治疗现象的发生。

社会救助是最后一道防线。

从政府角度来讲,需要坚守医疗等的最基本要求。

要积极有为,也要根据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财政能力量力而行。

虽说政府的钱要取之于民、用之于民,但是一定要用到最需要的地方,相信医疗救助水平会进一步提高。

链接

20__年,农村医疗救助制度启动。

20__年,城市医疗救助制度启动。

20__年,城乡全面建制。

20__年,民政部会同财政部、原卫生部和人力资源保障部印发文件,进一步完善医疗救助制度有关内容。

20__年,民政部会同财政部、原卫生部和人力资源保障部再次联合发文,开展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的试点。

这些年来,随着这项工作的推进,医疗救助制度在保障困难群众基本医疗权益、减轻他们医疗支出负担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成效。

20__年,全国实施医疗救助9119万人次,其中直接救助2395万人次,资助参加基本医疗保险6724万人,全国支出医疗救助资金252.6亿元。

重点救助对象就是低保对象和特困供养对象的住院自付费用,在年度救助限额内的救助比例普遍达到了60%。

近年来国家推广“一站式”即时结算,目前在全国91%的地区已经实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